宜州市一次夏季暴雨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9.23 KB
- 文档页数:3
宁夏夏季两次暴雨过程诊断分析宁夏夏季两次暴雨过程诊断分析近年来,气候变化造成了全球范围内天气异常频发。
而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各地区的气候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其中,宁夏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其气候变化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宁夏地区的夏季暴雨过程特点,本文将对近期宁夏夏季两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第一次暴雨过程发生在X年X月X日,气象数据显示,这次暴雨主要受到了西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
西北季风是指印度洋上空的气流,带来了大量的水汽,而副热带高压则使得空气辐散困难,有利于大气层中水汽的聚集。
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宁夏地区的水汽含量增加,并且在特定的气流和地形条件下形成暴雨天气。
具体来看,本次暴雨过程主要受到了中尺度涡旋的激发。
中尺度涡旋是指几百到一千公里大小的气旋系统,它在短时间内可以对气象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这次暴雨过程中,中尺度涡旋迅速生成并移动至宁夏地区,刺激了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的形成。
此外,地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宁夏地处我国内陆,其西北部为丘陵地带,地势逐渐向南高,南部则形成了复杂的山脉。
这些地形特点使得暴雨过程中的气流受到了较大的约束,导致气流的凝聚和加速,进一步促使了降雨的发生。
第二次暴雨过程发生在X年X月X日,与第一次暴雨过程相比,其主要特点是降雨强度更大且持续时间更长。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第二次暴雨过程中,除了西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之外,还受到了台风和冷空气的影响。
台风能够带来巨大的水汽量和强风,而冷空气则对暴雨过程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冷却和稳定的作用。
此外,本次暴雨过程还受到了地表热力条件的影响。
在夏季,宁夏地区地表温度较高,日照时间较长,这使得地表水汽的蒸发速度加快。
当暴雨过程开始时,空中水汽较多,加上地表蒸发释放出的水汽,形成湿度较大的环境,促使了降雨的形成。
总的来说,宁夏夏季两次暴雨过程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宜兴2006.7.8特大暴雨分析(无锡水文局盛龙寿)一、雨情概况7月8日下午19:30时起,宜兴市宜城、环科园及新街、丁蜀部分地区突降暴雨,宜城日降雨达230.2 mm,仅次于宜兴历史上最大日雨量1957年的236.7 mm,接近了231 mm的100年一遇降雨标准。
短历时最大45分钟~最大12小时雨量均创造了历史记录。
受强降雨影响,多个居民小区一度受淹,积水一般达0.5-0.6米,最深处达1米左右,环科园内数十家工厂进水,大批原材料和成品受淹,灾害损失较为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受灾村8个,居委会35个,受淹住宅3564户,受灾人口1.2万人,受淹企业136家,因灾停产45家,道路积水35条110公里,损坏房屋305间,倒塌房屋35间,直接经济损失1.0669亿元。
二、降雨过程这次降雨为梅雨期局地性强降雨过程,降雨范围不大,但雨量集中,雨强大。
降雨主要发生在宜兴市宜城镇,以设站时间长、观测质量高、资料系列全的宜兴南仓河宜兴站为代表站(下同),各时段降雨过程见表1。
这次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8日19时~23时4小时,雨量达到209.8 mm。
各时段最大降雨量85.4 mm,出现在7月8日21时~22时。
三、降雨强度分析以5分钟为单位滑动进行降雨强度统计,统计结果见表2:根据表内数据和历史统计资料比较,宜兴站2006.7.8特大暴雨最大45分钟~最大12小时雨量均创造了历史记录。
表1 宜兴2006.7.8特大暴雨降水过程表表2 南仓河宜兴站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年份:2006 单位:降水量(mm)四、短历时暴雨的频率分析对各时段最大降水量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进行频率计算,并用目估适线法调整,计算各项设计值,统计年限为1954年~2006年。
所谓目估适线法,首先通过计算机准则适线,即通过计算机对雨量数据的处理,定出频率曲线的大致走向(理论频率曲线,采用P-Ш型曲线),再用目估适线的方法确定频率曲线,适线时在考虑曲线通过点群中心的同时,还要注意照顾雨量较大的点据。
宜州市暴雨气候特征与防灾减灾对策
廖家旺;周慧僚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根据宣州市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宣州市暴雨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造成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结果表明:宜州市暴雨发生率最高出现在6月,其次是7、5月,90%暴雨出现在4—9月。
该研究可为暴雨预报、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16-16,25)
【作者】廖家旺;周慧僚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气象局,广西宜州546300;天峨县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1.1
【相关文献】
1.武汉市黄陂区近50年旱涝气候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J], 杜忠建;杜鹃
2.南充市暴雨气候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J], 王丽丽;吴奎霖
3.吉林省松原市近50年冰雹气候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J], 王超颖;黄式琳;邢凤娟;王忠范
4.兴宁市暴雨气候特征及减灾对策 [J], 张华江;罗碧瑜;姚建春;罗伟华
5.凌源市干旱气候特征及气象防灾减灾对策 [J], 张亚男;王赛頔;赵炳泽;张奇;魏思
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年6月桂北一次持续暴雨过程特点及诊断分析作者:张凌云刘蕾苏小玲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1年第07期摘要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2019年6月5~13日桂北地区的持续暴雨天气过程特点,从环流形式场、重直速度场、散度场以及经向风、纬向风等方面深入分析持续暴雨的动力和触发机制。
结果表明:(1)暖区暴雨阶段的触发机制主要是高空槽叠加在低空急流上的动力作用,这一阶段高空西风槽具有主导作用;(2)在锋面暴雨阶段,为高空西风槽、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触发,西风槽表现得比暖区暴雨阶段更加明显;(3)散度场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特征在暖区暴雨阶段表现得较弱,在锋面暴雨阶段表现得较强。
关键词西风槽;低空急流;经向风;纬向风中图分类号:P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7–0049–04持续性暴雨易引发江河洪涝,造成严重的灾害损失,其成因和机制一直是气象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陶诗言等学者[1-4]研究了季风涌对持续性暴雨的作用,认为季风涌为我国南方持续性暴雨提供了必需的水汽。
较多学者通过对华南地区大量持续性暴雨的个例研究认为,华南持续性暴雨的水汽来源主要有3个,分别是西太平洋的东风转向输送、南海上空的西南风输送、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西风转向输送[5-8]。
较多学者深入研究了2005年6月华南特大持续性暴雨,认为南半球冷空气爆发、副高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偏南、高低空急流等是持续暴雨的主要成因[9-13]。
此外,也有较多学者研究了广西的持续性暴雨,李向红等[14]认为,孟加拉湾旺盛对流对广西持续性暴雨具有前兆信号。
刘国忠等[15]认为2015年7月广西持续性暴雨与副高强度、位置密切相关。
其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广西持续暴雨的成因和预报着眼点[16-18]。
2019年6月,桂北地区发生了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城镇内涝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44亿元。
2013年广西一次前汛期暴雨过程分析欧徽宁;梁珊珊;杨胜才【摘要】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卫星观测资料对2013年4月29日至5月1日广西东部地区出现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强降雨过程前期具有典型的暖区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受高原槽、低层急流系统影响,低层风向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触发了暴雨天气的产生,后期冷空气南下影响,触发强对流云团发展,造成强降雨天气的持续;(2)过程期间涡度场、散度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配置较好,水汽辐合上升强烈;(3)中尺度雨团在广西东部连续的生成并维持,造成桂东地区大范围的暴雨天气.【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3(034)004【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暖区暴雨;物理量场;中尺度环境【作者】欧徽宁;梁珊珊;杨胜才【作者单位】贺州市气象局贺州 542800;贵港市气象局贵港 537100;贺州市气象局贺州 542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1 引言受高空槽东移影响,2013年4月29日至5月1日广西东部地区出现了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全区有40个县(区)的204个乡镇雨量超过100mm,有19个乡镇出现200mm以上强降水,玉林市福绵区的樟木镇过程雨量达395mm。
强降雨时段主要出现在29日凌晨到中午,其中玉林市福锦区樟木镇06时至11时连续一小时雨量超过30mm,08时一小时雨量达93.3mm。
30日降雨带逐渐北移,梧州、贺州、桂林相继出现暴雨天气。
本次强降雨过程具有暖区暴雨特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本次前汛期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分析造成这次暖区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及影响系统的变化,对做好广西前汛期暴雨预报提供一些参考。
2 天气形势分析强降雨过程前期500hPa中高纬两槽一脊形势逐步建立,贝加尔湖附近的槽不断加深并向东南方向移动,29日08时移到渤海湾上空,并在东北地区形成冷涡系统。
4—6月为华南前汛期,进入4月后,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暖湿气流开始活跃,向华南上空输送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同时北方冷空气也很活跃,冷暖气流在华南一带交汇,形成强烈天气,产生大量降水。
华南前汛期暴雨降水分为暖区暴雨和锋面暴雨,2014年5月9—11日广西出现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此次降水过程包含前汛期2种暴雨降水类型,5月9—10日白天为锋前暖区降水,在广西东北部出现暴雨,局地出现大暴雨,其中兴安县雨量达191.7mm。
10日傍晚开始,锋面进入桂北,沿着锋面有带状对流云强烈发展,移动速度不快,使得降水时间较长、降雨强度大,广西北部、东部都出现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局部乡镇有特大暴雨。
笔者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总结,分析造成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及其影响系统变化,对做好广西前汛期暴雨预报有一些帮助。
1天气形势分析从2014年5月8日20:00500hPa高空(图1)可看到,在中高纬地区存在2个槽区,分别位于130°E和贝加尔湖,低纬度地区也有高空槽东移影响广西。
贝加尔湖地区槽为横槽,中心存在两环闭合等高线,有最强的低涡中心。
槽区等温线分布与等高线基本重合,这种温压场配置槽是稳定槽移动较慢,冷空气在槽后不断堆积。
此时,华南上空低层为偏南气流,并不断加强,达急流强度,低空急流将孟加拉湾和南海暖湿空气向华南上空输送,并在华南北部到长江以南地区辐合。
850hPa低空急流在5月10日08:00发展到最强盛,桂林站风速达到22m/s,为西南风,而桂林北面湖南怀化站为东南风10m/s,风速和风向都有很强辐合,低空急流输送暖湿空气在广西北部到长江以南一带大量聚集,有利于暴雨在这一带出现。
从5月9日20:00开始,500hPa上,贝加尔湖地区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大气上下层斜压性增大,这样的温压场配置使得高空槽内有强冷平流,高空槽得到发展,横槽逐渐转为竖槽,冷空气在槽后偏北气流引导下快速南下,低纬度地区有高空波动东移影响广西地区(图2)。
39Summary and Analysis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Yizhou District, Hechi CityLIAO Jiawang et al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Yizhou District, Hechi City, Guangxi, Yizhou, Guangxi 546300)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Yizhou District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nd historical disaster data of the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of Yizhou from 1978 to 202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rainstorm days are 5.37 days, and the rainstorm days from April to October account for more than 93% of the annual rainstorm days; The average number of drought days was 106.9 days per year; The annual average number of thunderstorm is 59.6 days, mainly from April to August, accounting for 80.9% of the total annual number; The average annual hail frequency was 0.51 times/year, mostly from February to April; The gale mainly occurs in spring and summer, with the annual average gale frequency of 1.6 d/a; The annual average frequency of cold wave, low temperature rain and cold dew wind was 1.7, 0.95 and 0.67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average number of high temperature days is 23.8 days; The annual average number of heavy fog days was 9 days, with the maximum in March and the minimum in July; The annual drought, low temperature, strong wind, thunder and hail days generally show a downward trend, while the rainstorm, high temperature and heavy fog generally show an upward trend.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Features analysis; Yizhou District河池市宜州区主要气象灾害特征综述分析廖家旺1,刘 芳21.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气象局,广西宜州 546300;2.广西河池市气象局,广西河池547000摘要 利用宜州国家气象观测站1978—2020年气象观测资料和历史灾情数据,对宜州区主要气象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
图1 2016年6月18日20:00天气实况中尺度分析
从实况天气图中可以看出,此次强降水过程在形势场中表现出了一定的预示作用,但是无法判断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强度和落区,且天气形势场上的整体信息表现出此次过程宜春市的强降水落区主要以北部为主,人们完全无法对此次过程做出准确的预报。
3 探空图分析
从图2中可看出,南昌2016年6月18日20:00探空图可知抬升凝结高度到0度层之间的厚度大概在5 km左右,
JIANGXI AGRICULTURE
图2 2016年6月18日20:00南昌站探空资料
图3 2016年6月18日21:00-06月19日00:00卫星云图
图4 2016年6月18日21:00-2018年6月19日02:00宜春站雷达回波
2016年6月18日19时开始宜春市东北部有分散性强回波形成,此后回波范围有所扩大,但是回波强度有所降低,此时奉新区域已经开始出现对流性降水天气但是降雨量并不是十分明显。
但是,21:00以后,回波突然开始增强,强中
JIANGXI AGRICULTURE。
宜州市暴雨气候特征与防灾减灾对策摘要根据宜州市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宜州市暴雨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造成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结果表明:宜州市暴雨发生率最高出现在6月,其次是7、5月,90%的暴雨出现在4-9月。
该研究可为暴雨预报、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暴雨;气候特征;天气系统;对策;广西宜州宜州市地处广西中部偏西,云贵高原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变,气象灾害较频繁。
暴雨是宜州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极易引发山洪暴发、江河暴涨和低洼内涝,给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笔者根据宜州市1961-2010年的历史资料,统计分析暴雨发生的规律和变化特征,可为暴雨预报提供气候背景,对提早做好防御工作、减少因暴雨而造成的灾害提供一些对策。
1宜州市暴雨特征分析根据国家气象局的规定:24h降水量50.0-99.9mm为暴雨,1000-249.9mm为大暴雨;≥250.0mm为特大暴雨。
以北京时间20:00为日界,每出现1次降雨量≥50.0mm的为1个暴雨日。
1.1年际变化特征从表1可以看出,1961-2010年宜州市共有暴雨日数239d,平均每年有4,78d;其中最多的年份达11d,出现在2008年;也有2年没有发生暴雨,出现在1963、1967年,暴雨年际变化较大。
出现大暴雨日数30d,约2年出现1d,最多一年有3d,出现在2008年。
日最大降雨量307.4mm,出现在2008年6月15目。
少阶段,1961-1965、1966-1970、1981-1985、1986-1990、1991-1995年为偏少阶段,平均每年出现暴雨 3.2-4.6d;而1971-1975、1976-1980、1996-2000,2001-2005,2006-2010年为偏多阶段,平均每年出现暴雨5.0-6.8d。
偏多偏少阶段约20年1个周期,每20年的前10年为暴雨偏少阶段,后10年为暴雨偏多阶段。
2017年7月初广西极端暴雨过程诊断分析王盛繁【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9(040)003【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极端暴雨; 副热带高压; 高空槽; 地形模拟【作者】王盛繁【作者单位】广西贵港市气象局广西贵港5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引言暴雨常带来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暴雨也一直是预报上的难点和重点,多年来许多气象学者对华南前汛期暴雨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成果[1-10],不少学者研究了暴雨强度与上升运动、水汽、层结稳定度等条件的相互关系[11-15],另外不少通过地形敏感性实验的研究表明,地形对暴雨有一定的增幅作用[16-21],2017年7月初的强降雨具有极端性,极端暴雨造成的损失大,有必要探讨其造成广西特大暴雨的成因,为今后类似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1 雨情分析2017年7月1-2日,广西出现了入汛以来最强最强的一次降雨过程,最强降雨时段出现在7月1日20时-2日20时(图1),此次暴雨过程具有范围广、强度强、灾害重等特点,6月25-28日广西已经出现了一次强降雨过程,7月初这次强降雨过程的强度更大,最大为桂林市永福县罗锦镇13h雨量达610mm,其中2日05时-08时连续4h雨量超过了70mm,突破了1951年广西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降雨极值。
本次强降雨过程有三条雨带,呈东北-西南向分布,最强降雨出现在最北一条雨带,通过分析永福镇金鸡河水库站的小时雨量表明,本次降雨过程以对流性降水为主。
图1 强降雨期间广西全区及永福金鸡河水库降雨量(单位:mm)a:1日20时-2日20时广西降雨量,b:1日20时-2日11时永福县金鸡河水库站小时雨量2 天气形势分析6月30日-7月2日,500hPa亚欧中高纬度环流维持着一槽一脊形势,高压脊位于内蒙到东北一带,且高压脊的位置较稳定,中高纬度形势与典型的华南前汛期暴雨的“两槽一脊”、“两脊一槽”、“多波形”都不是十分相似。
2.1.3宜州市气候条件
宜州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介于东经106°34'~109°09'、北纬23°41'~25°37'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雨冬干。
厂址所在区域的气象条件与市区基本一致,宜州市区的气象条件如下:
气温年平均气温 20.3℃
极端最高气温 39.4℃
极端最低气温 2.0℃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32℃
气压年平均气压 98658.29Pa
风向常年主导风向 E
夏季主导风向 E
常年最小频率风向 SSW
夏季最小频率风向 SSW
风速多年平均风速 1.2m/s
其他年平均降雨量 1448.4mm
最大小时降雨量 63.3mm
年平均相对湿度 78%
年最大绝对湿度 39.3g/kg
最小相对湿度 14%
宜州市夏季风向频率及多年平均风向频率和分别见图3-3和图3-4。
图3-3 宜州市夏季风向频率玫瑰图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图3-4 宜州市多年风向频率玫瑰图。
宜州市2008年6月致洪连续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李严萍;邓丽玲;黄丽玫
【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
【年(卷),期】2009(030)0z1
【摘要】利用常规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2008年6月宜州市致洪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这次过程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有利的物理量场条件下发生的,是大、中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总页数】2页(P1-2)
【作者】李严萍;邓丽玲;黄丽玫
【作者单位】广西宜州市气象局,宜州,546300;广西宜州市气象局,宜州,546300;广西宜州市气象局,宜州,546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宜州市2008年6月致洪连续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J], 李严萍;邓丽玲;黄丽玫
2.2005年6月广西特大致洪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J], 陈见;林宗桂;高安宁;陈翠敏;吴毅杰
3.2008年6月龙江河流域连续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J], 廖彩荣;贺春江;陈丽娜;黄力坚
4.桂西北2008年6月连续3次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J], 韦丹宜;黎云
5.2005年6月广西特大致洪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J], 陈见;林宗桂;高安宁;陈翠敏;吴毅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1.6”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卢保祥;张忠应
【期刊名称】《广西气象》
【年(卷),期】1992(013)001
【摘要】1991年6月8~11日,钦州、防城连续出现了大暴雨天气,过程降雨量钦州为662毫米,防城为775毫米。
其中9日08时至10日08时,钦州、防城分别降416毫米、335毫米的特大暴雨。
使当地江河泛滥成灾,而在钦州地区东部的灵山,浦北只出现了中雨和大雨天气过程。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卢保祥;张忠应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6.62
【相关文献】
1.2017年8月3日朝阳地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J], 王宏超;余克勤;李宝刚;孙嘉骏;王优;虞帅;李海阔
2.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引发浙江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J], 刘晓汝; 谢作威
3.2019年5月26日广西东兴暖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J], 翟舒楠;陈见
4.弱引导气流背景下广西西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陆小晓;农孟松;唐昌秀;屈梅芳;蒋亚平;李华实
5.一次鞍型场背景下南通局地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J], 梅一清;张树民;王坤;缪燕;袁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