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民事纠纷及解决机制
- 格式:pdf
- 大小:201.29 KB
- 文档页数:2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摘要: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是指社会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处理、调解和解决发生在民事关系中的争议和矛盾的制度安排。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但民事纠纷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建立高效、公正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众利益至关重要。
引言: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是现代社会法制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依据法律规定,通过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本文将探讨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性,主要的解决方式以及对其改进的建议。
一、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合法、公正、公开的解决争议的渠道,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有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增加了人们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
最后,一个高效、公正的纠纷解决机制有助于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提高社会效益。
二、主要的民事纠纷解决方式1. 诉讼制度:诉讼制度是指当事人通过法院来解决争议的方式。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解决方式,因为它具有公正、权威和可执行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民事诉讼程序包括立案、调解、庭审、判决和执行等环节。
尽管诉讼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存在诉讼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
2. 调解机制:调解是指由第三方中立机构或个人进行协商、调解,帮助当事人解决纠纷的方式。
调解机制具有灵活、快速、廉价等优势。
它强调双方当事人达成自愿的协议,通过妥善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
3. 仲裁制度:仲裁制度是指当事人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仲裁的方式。
仲裁机构依据法律规定,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进行裁决。
仲裁制度的特点是程序简便、效率高、公正独立。
它在商业纠纷的解决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商业环境的法治化水平。
4. 调解员制度:调解员是指由专门培训的人员担任调解工作的角色。
他们通过调查、协商等方式,帮助当事人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如下是有关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在我国,解决民事纠纷的主要制度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
一、公力救济——民事诉讼
即利用国家公权力解决民事纠纷,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二、社会救济——人民调解、商事仲裁
人民调解是民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自愿申请民间性群众自治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并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经过协商达成调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制度。
仲裁是指商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在纠纷之前或者纠纷之后达成仲裁协议,将协议约定的特定事项提交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居中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从而解决争议的一种法律制度。
三、自力救济——和解
和解是民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就所争执的问题自行协商并达成和解协议,从而在双方当事人之间消除该争执的行为。
在上述多元化争议解决制度中,和解是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争议的方式,民事诉讼、仲裁与人民调解均需借助第三方的力量解决争议。
但是,民事诉讼与仲裁是两种并行的供当事人选择适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争议解决方式,人民调解达成的协议只有申请法院司法确认有效后才产生强制执行力。
第1页共1页。
This city does not have the legend of long grass ying flying. It always lives in reality, with fast drumming, hurried figures, numb eyes, false smiles, and I am being assimilated.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有哪些?导读:民事纠纷的处理机制包括:自力救济,包括自决与和解;社会救济,包括调解(诉讼外调解)和仲裁;公力救济,包括诉讼和行政裁决。
1、自力救济,包括自决与和解。
它是指纠纷主体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纠纷,以达到维护自己权益的目的。
自决是指纠纷主体一方凭借自己的力量使对方服从。
和解是指双方互相妥协和让步。
两者共同点是,都是依靠自我的力量来解决争议,无需第三方的参与,也不受任何规范的制约。
2、社会救济,包括调解(诉讼外调解)和仲裁。
他是指依靠社会力量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
调解是由第三者(调解机构或调解人)出面对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调停说和,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劝导冲突双方,促使他们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
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但具有合同意义上的效力。
仲裁是由双方当事人选定的仲裁机构对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仲裁不同于调解,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有法律上的拘束力。
但是,仲裁与调解一样,也是以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为前提条件的,只有纠纷的双方达成仲裁协议,一致同意将纠纷交付裁决,仲裁才能够开始。
3、公力救济,包括诉讼和行政裁决。
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民事诉讼动态地表现为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静态地则表现为在诉讼活动中产生的诉讼关系。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法学毕业论文:多元化解纠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民事纠纷呈现出数量激增、主体多元、诉求多样等新特点,多元化纠纷解决成为民事纠纷司法改革的趋势。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民事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多元化特征不明显、过分依赖诉讼、各制度间缺乏衔接等问题。
通过分析美国“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借鉴意义和我国新时期不断发展的“枫桥经验”的优势,从横向和纵向上探讨我国民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多元化解机制; ADR; “枫桥经验”;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cess, the civil disputes bear new characteristics: the number of the disputes has increased sharply, the appeals have diversified, the demands become varied, and pluralistic resolutions for the disputes have become the trend of civil dispute judicial reform. China has initially set up a diversified settlement mechanism for civil disputes.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in practice: indistinctiveness of the diversified characteristics, excessive reliance on litigation, and lack of cohesion between different systems. By analyzing th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of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dvantages of "Fengqiao Experience" in the new era of China, the improvement of multiple resolution mechanism of civil disputes in China is studied from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erspectives.Keyword:multipl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s; ADR; Fengqiao Experience;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利益分配格局也发生较大调整。
浅论民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摘要】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我国民事纠纷的解决。
本文简述了民事纠纷的特点,剖析了民事纠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构建民事纠纷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民事纠纷;和谐社会多元化随着国家颁布法律赋予民权,从多年的统计数据中明显看出,民事纠纷开始多发化,除了传统型的民事纠纷类型外还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而随着传统的以行政调解、单位调解等纠纷解决机制的崩解,我国应建立起以调解、仲裁等非诉讼解决机制为中心的民事解决方式,如何能够使民事纠纷有效、迅速地解决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一、民事纠纷的主要特点民事纠纷是指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的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具体的事涉及私法关系之间的纠纷,它是由于地位平等的主体相互之间的民事权益、义务或者责任而形成的法律纠纷。
(一)复杂性民事纠纷因为具有交叉复合的特点,有的是纯粹意义上的民事权利义务纠纷,但也有不少是民事纠纷与行政、治安、刑事案件重合在一起。
(二)多样性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纠纷的内容主要是有关民事权益和民事责任,各种民事纠纷屡见不鲜,例如:传统的邻里纠纷、买卖纠纷、借贷纠纷、婚姻家庭纠纷、侵权纠纷、劳动纠纷、合伙经营纠纷等。
在法律特别规定时,各种新型的纠纷,如房地产、知识产权、金融证券等纠纷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特定事实的争议,并且是涉及各个领域。
(三)可处分性这是因为民事纠纷是有关私权的争议,而私法的基本原则是当事人“自治”,所以纠纷主体依法拥有对发生纠纷的民事权益的处分权。
当然,这主要针对有关财产关系的民事纠纷而言的,有关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多不具有可处分性。
二、构建民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表现出一元化和板块化。
一方面,国结合行政化企事业单位。
居委会、妇联等社团组织,形成对公民的直接检查,建立起新政权,在政治上要求是隐性化、非公开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形成新的公民集合体。
国家在高度计划体制弊端基础上的理念转向,仅局限于国家政权安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领域。
民法典中的效力与纠纷解决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法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民法典则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各类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
在民法典中,效力和纠纷解决机制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就民法典中的效力和纠纷解决机制进行探讨。
一、效力效力是指法律所赋予的规范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程度。
在民法典中,效力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生效和失效。
1. 生效法律规定的规范,一旦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程序,将生效并具有可执行性。
例如,当一个合同符合民法典的规范要求,并经过双方当事人的自由意思表示和合意,便可生效。
此时,该合同产生法律效力,各方需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2. 失效与生效相反,失效指的是法律规范在某种情况下或特定条件下不再具有效力。
在民法典中,失效的情况有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违法、无效、撤销、变更等。
例如,一份合同如果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将会被认定为无效,即丧失法律效力。
二、纠纷解决机制纠纷解决机制是指在法律效力面临争议和冲突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解决各方之间的分歧和争端。
在民法典中,纠纷解决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 和解和解是一种通过协商和妥协解决纠纷的方式。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和解在民事纠纷解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和解中,各方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实际情况,通过互相让步和谈判达成一致。
和解的好处在于能够节省时间和成本,保持各方关系的和谐。
2. 仲裁仲裁是一种通过第三方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法。
在我国,仲裁在民事纠纷解决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当当事人无法通过自愿和协商解决纠纷时,可以选择仲裁作为替代方式。
仲裁有许多优势,如经济、迅速、具有法律效力等。
3. 诉讼诉讼是一种通过司法机关解决纠纷的方式。
当和解和仲裁不能解决问题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司法裁决。
诉讼程序较为严格和繁琐,但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对于一些重大纠纷和复杂问题,诉讼是不可或缺的纠纷解决机制。
论我国民事纠纷非诉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当今社会的纠纷解决模式是多元化的,包括诉讼方式和非诉讼方式。
ADR是在国际上新兴起的在司法程序内快速的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是世界上非常普遍并且独立存在于传统的民事纠纷解决方式之外,受到了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多年以来,我国一直都在大力的建设杜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和形成比较完善的纠纷解决体系。
此时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则虻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本文将对ADR机制的概念、特点及主要模式进行研究而,着重介绍HI:界上其他国家关于ADR机制的先进经验和优秀的制度,以期对构建具有屮W特色的ADR机制有所借鉴。
1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概述1.1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以及兴起原因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也称为“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和“审判外纠纷解决机制”,是多种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总称,它是英文“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的汉译,故常常称为ADR,即缩写。
这个概念最初时源于美国,原来的意思是指本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种纠纷的诉讼外解决方式,现引中为对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着的,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争端解决程序机制的总称。
起初ADR 在产生时与法院进行的诉讼并没有任何的关系,直到20阯纪70年代在英美法系的国家里把仲裁和调解等第三人解决纠纷的方式制度引入了法院,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法院解决纠纷的效率节省了国家的司法资源。
另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是与其的优势分不开的。
从法律角度来讲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是对诉讼机制的一种补充,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争议解决的成本更加的低廉,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得到缓和并且可以按照自匕的意愿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这可以使得纠纷双方在和谐平静的氛围下协商谈判从而达到解决纠纷的0的。
这也是诉讼程序所不具有的优势,所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广泛兴起,并且不断地被完善不断地发展。
我国多元化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摘要我国目前民事纠纷解决方式并不单一,多种多样,已经建立起了包括调解、仲裁等多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以及行政裁决、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但是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相互之间未形成一个有机协调和良性对接的有机体系。
简而言之,当前的问题不是要创造更多的纠纷解决方式,而在于有效整合各类纠纷解决机制。
因此,当务之急便是建立一个协调、互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通过必要的立法或者制度建设对各种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和衔接,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功能和整体效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adr作者简介:徐美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4-105-02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概述(一)“纠纷解决机制”的界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多种多样的纠纷解决方式以其特定的功能和特点,相互协调的共同存在,所结成的一种互补、满足社会主体多样性需求的程序体系和动态的运作调整系统。
“由于情感恩怨,利益归属及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存在,人类社会从其产生的那一天开始,便伴随着不同的纠纷和冲突。
”纠纷的产生具有不可避免的必然性,马克斯·韦伯曾经把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归结于社会资源的稀缺性。
对于纠纷这一人类社会无可避免的社会事实,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司法制度的探索中采取了很多种不同的解决方式,如协商、和解、调解、仲裁等方式,直到诉讼制度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纠纷的解决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本文所称的纠纷解决机制主要是指包括诉讼制度和法院以外的各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内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二)我国主要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内容民事诉讼在纠纷解决机制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地位,其主要功能是解决民事案件纠纷。
尽管在其成本、效率等方面可能不及和解、调解或仲裁,但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秩序和司法尊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试论多元化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论文摘要所谓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指在一个社会当中,运用多种多样的纠纷解决方式以达到各种解决方式能够发挥他们各自特定的功能,以及运用他们自己的运作方式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并且共同存在,所结成的一种互补的、满足于社会主体的多元化需求的程序体系和动态的调整系统。
多元化解决体系是相对于单一化解决体系而言的,其最大的意义在就在于避免把纠纷的解决方法单纯寄予某一种程序,如诉讼,从而导致将其绝对化;以适应人类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和多元化的手段为基本理念。
论文关键词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一、建立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原因一方面,伴随着社会分工比原来越来越专业化和以及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的深入和发展,特别是在今天这个在商品经济的时代,中国已经开始逐渐有“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过渡,这也造成了由原来的传统依靠宗法制度解决问题向主要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这也就造成了现在社会上法院受理案件的不断增多,人民法院解决纠纷和社会矛盾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这就造成了传统的非诉讼解决机制逐渐萧条,丧失了其应有功能,致使一些民事纠纷难以及时解决,民众涉法涉诉信访不断上升,从而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法律万能论”观念的过犹不及,因为我国几千年就是一个主要依靠宗法制度和血缘关系来处理和解决纠纷的国家,再加上历代统治者“重刑轻民”的观念,造成了人们对权力的崇拜和“厌讼”的心理。
驶至近代,中国选择了向西方学习,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和法律思想。
而要学习西方就不可避免的要人们放弃传统的利用宗法来调节人们解决纠纷的方式和方法。
这必然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国家机关利用自己掌握的媒体,大肆的宣扬“法律至上”,同时也会对传统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冠以“封建“的恶名,随着法治思想的深入,近代的中国人逐渐摆脱了“厌讼”的心理”,但是却又走向了另一极端,盲目的崇尚法律,这当然也有“对权力”崇拜的思想在作祟,过分相信法官的力量。
略论我国民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民事纠纷在社会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而其解决机制的多元化是一个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在我国,民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包括法院诉讼、仲裁、调解、协商等多种途径。
首先,法院诉讼是我国最常见的纠纷解决方式。
在法院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寻求司法机关的裁决。
法院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诉讼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裁决,以实现司法公正。
法院诉讼的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当事人必须服从法院的判决,并且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其次,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
仲裁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并由双方共同选定一名独立公正的仲裁员或仲裁团进行仲裁。
仲裁具有快速、简便、高效等特点,适用于一些纠纷较为简单和迫切要解决的情况。
仲裁裁决具有强制力,当事人必须履行。
我国设有各级仲裁机构,可以为当事人提供独立、公正的仲裁服务。
另外,调解是一种通过调解人协助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的纠纷解决方式。
调解是自愿的,当事人可以自行选择调解人或者请求相关机构安排调解。
调解的方式可以是双方面对面的协商,也可以是通过调解书等书面形式进行。
调解的优势是在快速解决纠纷的同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作关系,减少了社会成本。
调解成功后,当事人可以签署调解协议,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
总的来说,我国民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为当事人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选择。
法院诉讼作为最常见的解决途径,可以确保司法公正;仲裁具有快速、便捷等特点;调解和协商则强调双方的自愿和合作性。
在实际应用中,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纠纷解决方式,以达到高效解决纠纷、保护自身权益的目的。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律纠纷案件日益增多,涉及各个领域,给当事人和社会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有效解决法律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健全法律纠纷案件应对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法律纠纷案件的特点、应对策略、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法律纠纷案件应对提供有益借鉴。
二、法律纠纷案件的特点1. 多样性:法律纠纷案件涉及婚姻、合同、劳动、侵权、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2. 复杂性:法律纠纷案件往往涉及多个主体、多个法律关系,法律关系错综复杂。
3. 紧迫性:法律纠纷案件往往涉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及时解决。
4. 专业性:法律纠纷案件涉及法律、经济、技术等多个领域,对处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三、法律纠纷案件应对策略1. 加强法律意识教育(1)提高公民法律素养: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渠道,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2)加强企业法律培训:对企业员工进行法律培训,使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合规经营能力。
2.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1)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对低收入、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援助。
(2)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加强法律援助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援助质量。
3. 优化法律服务体系(1)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提高律师业务水平,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律师队伍。
(2)创新法律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4. 提高诉讼效率(1)简化诉讼程序:简化立案、审理、执行等环节,提高诉讼效率。
(2)推广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鼓励当事人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减轻法院负担。
5. 加强法律监督(1)完善法律监督机制:加强对司法、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法律正确实施。
(2)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法律纠纷案件预防措施1. 强化企业合规管理(1)建立健全企业合规制度:明确企业合规要求,加强合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