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涉及历史事件
- 格式:doc
- 大小:183.50 KB
- 文档页数:5
当代美国的文化经典—─《阿甘正传》当代美国的文化经典—《阿甘正传》《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美国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这部电影由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1994年上映,是根据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阿甘·冈普斯不平凡的人生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坚韧与拼搏的精神,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首先,《阿甘正传》通过阿甘的经历,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影片中,阿甘与来自各个阶层和种族的人们接触,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多样性。
从年轻时的朋友巴巴和珍妮,到足球队友比布和德安,阿甘的人生中充满了各色各样的朋友和伙伴。
无论是黑人运动员还是社会活动家,电影通过角色的设置传达了种族平等和人权的信息。
阿甘无论是成为一名足球明星、一位越南战争英雄,还是去经营虾捕捞公司,他都被描绘成一个乐观、努力和富有爱心的人物。
电影中阿甘从来不预设一个人的价值,而是通过与他们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展示了美国社会的包容性和多元性。
其次,《阿甘正传》通过阿甘的成长经历,揭示了美国文化中对自由和追求幸福的追求。
阿甘故事的背景是美国二战后的时期,电影中展现了美国梦的理念。
无论是家庭还是个人,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
阿甘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机会,实现了自身的梦想。
阿甘特立独行的方式,展现了美国文化中追求独立和个人成就的价值观。
阿甘在军队服役期间表现出的奉献精神、在越南战争中的英勇行为,是美国文化中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体现。
他在美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也强调了个人努力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此外,电影还通过阿甘对珍妮的深情表达,呈现了美国文化中对爱与友情的追求。
珍妮是阿甘的青梅竹马和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虽然他们的生活道路完全不同,但阿甘的爱和关心从未改变。
电影以珍尼的安全和幸福为最终目标,展示了美国文化中的浪漫主义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段感情凸显了阿甘的人性和善良,也通过对阿甘和珍妮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友谊和爱情在美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解读《阿甘正传》中的历史事件作者:杜慧颖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04期摘要对《阿甘正传》这部影片所涉及的三K党、猫王、阿拉巴马大学黑人入校事件、肯尼迪总统、鲍勃·迪伦和“飘在风中”、黑豹党、阿波罗登月、约翰·列侬、水门事件、艾滋病等历史事件进行回顾。
关键词《阿甘正传》历史事件《阿甘正传》(Forrest Gump)1994年由美国派拉蒙公司出品,1995年获得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剪辑六项大奖。
影片以主人公阿甘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生活经历为主线,贯穿起这段历史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反映出二战以后美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变化。
对于中国观众尤其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如果能够对影片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有所了解,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欣赏和学习。
一、三K党阿甘的名Forrest来自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部军队的Nathan Bedford Forrest将军的姓。
Forrest将军是一位天才的骑兵领导人,同时又以凶残闻名。
南北战争结束后,三K党(KKK,Ku Klux Klan)在南方建立,其成员身穿白色长袍,面蒙白色头巾,以恐怖和暴力来对抗黑人的解放。
该组织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就是Nathan Bedford Forrest将军。
二、埃尔维斯-普雷斯利阿甘年少时家里曾来过一位弹吉他的房客,对阿甘怪异的舞蹈动作很感兴趣。
后来这位房客成了大名鼎鼎的歌手,其代表性的扭臀舞就来源于阿甘。
他就是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流行音乐史上尤其是摇滚乐史上的一位巨星,被尊称为The King或The King of Rock’n’Roll,其鼎盛时期是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
在中国,埃尔维斯的绰号是“猫王”,这来源于美国南部歌迷对他的称呼“The Hillbilly Cat”。
1977年8月16日,埃尔维斯死于因滥服药物而引起的心脏病,年仅42岁。
《阿甘正传》:一个简单而伟大的故事《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它讲述了主人公阿甘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在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种经历和挑战。
这部电影通过阿甘的视角,讲述了美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例如越战、独立日游行等等。
电影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戴着假牙的老人坐在一个公园的长椅上,正在讲述他的故事。
这个老人就是我们的主人公阿甘,他一边喝着可乐,一边回忆着自己的过去。
这种叙事方式非常巧妙,让观众更容易地进入到电影的情节中。
阿甘是一个智力有限的人,但是他却有着一颗善良、勇敢、坚韧、不屈不挠的心。
他从小到大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
这种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电影中,阿甘用他的坚持和努力,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橄榄球选手和越战英雄,还创建了一家跑步公司并成为了百万富翁。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且不断地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除了阿甘本人,电影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角色。
例如,阿甘的母亲非常疼爱他,并且一直鼓励他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告诉阿甘:“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
”这句话让阿甘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让我们明白了人生中的机会和挑战是随时会出现的,我们需要随时准备好迎接它们。
此外,电影中还有阿甘的朋友和恋人。
他的朋友们都非常坦诚和善良,他们对阿甘一直都很关心,从未嫌弃他的智力缺陷。
而阿甘的恋人珍妮,则是一个经历了很多苦难的女孩。
她曾经历过家庭暴力和性侵,但她和阿甘的友谊和爱情却是电影中最温暖和感人的部分。
她与阿甘的关系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和爱情不是建立在外表或智商上,而是建立在彼此真正的理解和支持上。
电影中的音乐也非常经典,其中包括了许多60年代和70年代的流行歌曲。
这些歌曲不仅让电影更加生动有趣,还让我们回忆起那个时代的文化和风貌。
电影中的主题曲《Feather Theme》也非常动人,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阿甘那颗善良和勇敢的心。
阿甘正传讲了什么故事
《阿甘正传》是一部由美国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影片,于1994年上映。
这部电影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智商不足的男孩阿甘在20世纪美国历史中的传奇故事。
影片以现代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角度展现了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越战、民权运动等。
阿甘是一个纯真善良的角色,他在片中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挑战和经历,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他在越战中成为了一名英雄,成为了乒乓球冠军,成为了亿万富翁,最终还成为了一个快乐的父亲。
阿甘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生活中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生动鲜明,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阿甘的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她教导了阿甘如何看待生活,如何坚强面对挑战。
珍妮是阿甘的青梅竹马,她经历了许多不幸的遭遇,但最终在阿甘的陪伴下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影片通过阿甘的视角,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变迁。
他的故事与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互交织,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而
感人的故事。
影片的情节跌宕起伏,感人至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阿甘正传》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非凡故事,他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韧的态度。
影片向观众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舞人心,让人感叹生活的多姿多彩。
这部影片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更在人物塑造和历史背景上展现了深厚的内涵,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阿甘正传》对美国历史的影响引言《阿甘正传》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
该电影以主人公阿甘的故事为主线,展示了他从一个智商低下的男孩成长为一位成功人士的奇妙旅程。
这部电影不仅深受观众喜爱,也对美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反映美国历史事件《阿甘正传》通过讲述阿甘一生中经历的种种事件,反映了美国历史上重要的时刻。
例如:•阿甘参与并亲眼目睹了20世纪后半期最具象征意义的事件:肯尼迪遇刺、越南战争、水门事件等。
•影片中还出现了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约翰逊总统和尼克松总统等历史名人,并结合其在电影故事中发挥重要角色。
这些历史事件和名人使得电影更具有真实感,并让观众通过阿甘的视角回顾了美国历史的重要时刻。
2. 反映社会问题和价值观转变《阿甘正传》在剧情中探讨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并反映了美国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例如:•阿甘与珍妮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当时种族和性别之间的分歧,以及对爱情和友谊的理解。
•电影还涉及到战争、平等权利和身份认同等议题,对社会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
通过这些情节,电影激发了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推动了一些社会价值观念的调整和转变。
3. 影响流行文化与艺术《阿甘正传》不仅仅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也对流行文化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例如:•电影中出现的标志性配乐,如“阿甘主题曲”和“返航曲”,还有阿甘跑步对于跑步运动的推广都成为经典。
•影片中阿甘说过的诸多经典台词也在日后成为流行文化中常被引用或模仿的元素。
同时,《阿甘正传》也对电影制作和故事叙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拥有广泛的模仿和致敬作品。
结论总而言之,《阿甘正传》通过反映历史事件、探讨社会问题以及对流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等方面,对美国历史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这部电影引发了人们对于种族、战争、平等权利等问题的思考,并通过感人的故事与角色塑造融入观众心中。
《阿甘正传》展示了一个普通人成就非凡事业的可能性,并在文化上成为一部经典之作,继续影响着现代社会。
《阿甘正传》中的美国历史事件1、1981年前轮驱动型汽车开始在美国流行,公共汽车上的标语也就是一款新型的汽车!至于CITATION IT WORKS广告语是什么意思,我英语水平有限还希望大家给出一个很好的翻译!当时正好是汽车在美国非常流行的时代!2、3K党(Ku Klux Klan,KKK)是美国最早的恐怖组织之一,1866年就有了。
主要鼓吹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使用私刑、绑架、集体屠杀等手段迫害黑人、犹太人和东方人。
世纪上3K党在美国史上有两个,一个成立于南北战争后不久,到19世纪'70年代消失;另一个创始于1951年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城,活动至今。
从电影的服装应该不难看出是哪个时代的3k党!3、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可能是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人物.猫王,留着长鬓角弹着吉他的猫王,从阿甘那里学来了独到的舞步。
在街边的电视里,伴随着猎狗这首猫王的经典歌曲,猫王肆无忌惮的扭摆着自己的屁股,这是那个时代最过分的举动,也是猫王的招牌动作,不成想是偷师于阿甘,而阿甘看到了儿童不宜。
猫王他虽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无可争议的是他使摇滚乐在世界范围的流行普及化。
单从他的唱片销量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影响力是非凡的.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20年间,他的国际热门歌曲一打儿接一打儿,甚至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极其稳定的销量。
毋庸置疑,他是流行音乐历史上唱片销量最高的艺人.4、小石城事件:1957年9月,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地方法院根据1954年最高法院关于取消公立学校中种族隔离的决定,宣布该市公立中心中学接纳9名黑人学生入学。
白人种族主义分子激烈反对这一决定.9月2日,该州州长福布斯以“防暴”为名派出国民警卫队前往阻止黑人学生入学,但未成功.23日,在州长的纵容下,上千名种族主义分子包围学校,殴打黑人记者,并把8名入学的黑人学生赶走.随后南方几个州也发生了袭击黑人的事件。
阿⽢正传典故有哪些出名的 《阿⽢正传》⼀边讲着阿⽢的故事,⼀边把美国现代历史⾥最纷繁复杂的60—80年代给捋了⼀遍。
下⾯由店铺给⼤家介绍阿⽢正传典故吧,仅供⼤家参考。
阿⽢正传典故 1.三K党 阿⽢说,他的名字是妈妈根据美国内战英雄Nathan 阿⽢正传典故edford Forrest将军起的。
这个将军是何许⼈也? 1866年,美国⼀些内战退伍⽼兵组建了⼀个暴⼒仇恨团体Klu Klux Klan,也就是俗称的三K党。
1867年,三K党召开全国⼤会,这位Nathan 阿⽢正传典故edford Forrest将军被推举为他们的全国领导⼈。
2.猫王 电影⾥,⼀个背着吉他的年轻⼈借宿在阿⽢家⾥,阿⽢还教了他⼀套⾃创的舞蹈,后来,阿⽢在电视上看到这个年轻⼈跳着他教的那⽀舞。
这个年轻⼈就是Elvis Presley,⼜被称为“猫王”。
在五、六⼗年代的美国,猫王是当之⽆愧的流⾏⾳乐之王。
电影⾥的年轻⼈弹唱的那⾸《Hound Dog》也正是猫王的代表作。
⽽阿⽢“传授”给他的扭胯舞,也是猫王最标志性的舞步。
3.挡校门事件 呆萌的阿⽢误⼊电视镜头,当时电视上正在直播州长与国民警卫队指挥官在学校门⼝对峙。
这也是⼀个真实事件,被称为“挡校门事件”(Stand in the Schoolhouse Door)。
1963年6⽉11⽇,亚拉巴马⼤学招收了两名⿊⼈学⽣⼊学,时任亚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不满学校的这⼀决定,于是站在学校门⼝阻⽌⿊⼈学⽣⼊校注册。
4.乔治·华莱⼠遇刺 阿⽢回忆说,“那个站在校门⼝的矮个⼦男⼈后来觉得去参选总统是个不错的决定,但有些⼈觉得不是”。
1972年5⽉15⽇,⽀持种族隔离的乔治·华莱⼠参加总统侯选⼈选举,在马⾥兰州劳雷尔被枪⼿袭击,腰部以下永久瘫痪。
多⾏不义必⾃毙,现世报来得太快了...... 5.肯尼迪遇刺 阿⽢参加校橄榄球队,受到总统接见,阿⽢回忆说,这个总统⼈不错,可是后来被⼈枪杀了,接着他的弟弟也被⼈暗杀了。
1963年6 月11 日,被称为美国的墨索里尼的阿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土(George Wallace )堵在位于塔斯卡(Tuscaloosa )的阿拉巴马大学注册大楼的门口,宣读了一篇具有象征性威胁的声明,企图阻止两名黑人学生入学,表示阿拉巴马州在教育方面的种族隔离问题上决不让步,并公然与约翰·肯尼迪总统派来的联邦军队进行抵抗,公然抗拒联邦政府罢免他的职务。
1963年是美国民权运动蓬勃发展的一年。
年轻的总统肯尼迪决定顺应社会发展的洪流,表达了个人对这场革命的支持,并在黑人选举权、教育以及就业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
肯尼迪曾考虑,如果塔斯卡卢萨发生骚乱,就通过电视向全国发表演说。
动乱平息之后,趁民众注意力还集中在这个问题上,他向国民发表了演说:“这不是地区性的问题,也不是党派问题,甚至不单是一个法律和立法问题。
我们主要面临着一个道义问题。
这个问题像《圣经》那样古老,像美国宪法那样清楚。
”(We are confronted primarily with a moral issue. It is as old as the scriptures and as clear as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位美国总统,如此坦诚地承认种族歧视的非正义性并勇敢地承担起消除种族歧视的道义责任。
同年8 月28日,在华盛顿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公众游行——向华盛顿进军(March on Washington for Employment and Freedom)。
那一天来自各州不同种族的20 多万民众平和地保持着热情的尊严感,聆听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碑的石级上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肯尼迪总统在白宫欢迎了这次游行的领袖们,对他们的组织能力异常钦佩,因为那样规模的大游行居然没有发生任何骚乱。
( 2 )肯尼迪总统接见全美大学生撖揽球队。
电影分析—《阿甘正传》电影《阿甘正传》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全景式的展现,电影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75的生理残疾者——阿甘,通过自身一系列的人生经历再现了美国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阿甘非智慧化形象体现了“美国精神”的回归,同时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现实的揭露。
本文通过对电影的多个方面分析,尝试着分析其背后的隐喻象征的深刻的社会寓意和文化内涵。
《阿甘正传》是一部以轻松形式来表现严肃主题的电影,一部严肃与轻松完美结合的影片。
一、历史背景分析影片的历史背景是40年代到80年代的美国。
反对种族歧视的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和平反战运动风起云涌,政治暗杀、白宫丑闻此起彼伏,性解放、摇滚乐、吸毒等嬉皮文化在战后一代中流行,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受到怀疑和冲击。
二、主题分析《阿甘正传》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是一个颇具煽动性的励志传奇,是一条穿越时空重温历史的隧道。
曲折的爱情故事励志传奇故事展示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3k党、猫王、黑人入学、肯尼迪总统遇刺、越南战争、反战集会、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约翰•列侬等。
3k党05:25猫王10:30黑人入校22:30肯尼迪总统遇刺30:55越南战争49:00反战集会01:05:20水门事件01:24:00乒乓外交01:14:00约翰•列侬01:14:25三、叙事技巧分析《阿甘正传》在美学追求上表现出对传统现实主义倾向一定程度的回归和认同,同时又有着不同于古典现实主义的独特之处,它的诗情气韵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理解恰好是一种诗性人生态度的表现,这主要是从电影的叙事技巧方面体现出来的。
首先在《阿甘正传》开篇,影片就采用了回忆式的叙事技巧,利用交叉蒙太奇的方法构造出了这部影片。
因为影片大部分故事的展现是通过阿甘的回忆做为插入来实现的,从而叙事距离得以有效生成。
影片通过对这种叙述方式的采用,让故事自行展现,在作者与故事之间造成一种叙事的距离,有利于作平静、淡泊的铺陈、描叙;另一方面,被追忆的往事由于与主人公状态的时间距离也造成了一种叙事距离,这使追怀、反思的情调得以形成。
阿甘正传讲了什么故事《阿甘正传》讲了什么故事。
《阿甘正传》是一部由美国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于1994年上映。
这部电影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智商不足但却充满勇气和坚韧的男孩阿甘·冈普的传奇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阿甘·冈普出生在美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他智商不足,但却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经历了许多不可思议的经历。
在这些经历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韧的意志,最终成为了一个传奇的人物。
电影通过阿甘的视角,展现了美国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比如越战、民权运动等。
阿甘参与了这些事件,虽然他并不是一个政治家或军事英雄,但他的善良、纯真和勇敢却影响了许多人,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故事中,阿甘爱上了小时候的玩伴珍妮,而珍妮却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磨难。
尽管如此,阿甘始终对珍妮怀有深深的感情,他默默守护着她,给予她无尽的爱和支持。
最终,珍妮也意识到了阿甘的真挚情感,两人终成眷属。
这部电影通过阿甘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许多深刻的思考。
它告诉我们,生活中并不是智商和能力决定一切,善良、勇气和坚韧同样重要。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心,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电影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的重要性。
阿甘对珍妮的爱是无私的、坚定的,它展现了一种纯粹的情感,让人感动和敬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身边的人,用心去对待他们,因为真挚的情感是最珍贵的财富。
总的来说,《阿甘正传》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感动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不平凡人生,传递了许多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励志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生活,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重温《阿甘正传》,再现美国历史文化变迁作者:张铁英张莉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08期摘要《阿甘正传》是一部以轻松形式来表现严肃主题的电影。
影片从一个智障者的视角对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早期三十多年来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一些重要事件作了全景式的展现。
关键词《阿甘正传》美国历史文化《阿甘正传》是根据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该片在当年第67届奥斯卡评选中独得13项大奖。
影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切入,描述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早期的美国重要历史事件。
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
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此文通过对影片中的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介绍分析,从而帮助英语学习者们了解当代美国历史文化变迁。
一、《阿甘正传》的历史文化背景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于是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阿甘正传》就是这一时期反智电影的代表作。
《阿甘正传》讲述了主人公阿甘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的生活经历,这段历史正是美国二战后波澜壮阔的三十年。
影片通过一个智障者的视角,描述了美国二十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战,政府丑闻,外交,种族冲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与人们生活的生活状态——多数人的消极颓废与盲目热情。
主人公阿甘代表了全部主流文化的走向和祈求。
美国60-80年代的混乱是由于美国白种男人,而阿甘,他却代表了50年代美国白种男人的一切优秀品质;诚实守信、做事认真、勇敢无畏、重情轻财;反过来说则是具备这些美德便成了愚蠢,这真是对当时某些社会状况的一个莫大讽刺。
阿甘所挚爱的珍妮是堕落的象征,代表了那个年代的一切反叛精神:吸毒、乱交、游行、流浪……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她死于艾滋病。
但阿甘仍一如既往的爱着珍妮。
阿甘和珍妮的爱情故事表现了美国主流社会与叛逆文化的握手言欢,尤其当阿甘与珍妮穿过广阔的广场和密集的人群,在万众欢呼声中紧紧拥抱这一和解的画面,充分展现了美国民众的愿望,那就是超越历史的冲突和分裂,治愈曾经的创伤,重新达到民族的新生。
阿甘正传知识点总结1.历史背景《阿甘正传》的故事跨越了20世纪50、60、70、80年代的美国历史,其背景交织着美国民权运动、越南战争等事件。
小说以及电影都充分展现了这一时期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变革、动荡和激情。
2.主要人物阿甘·甘普:本作品的主人公,一个智力有限但天真善良、乐观坚韧、勇敢不屈的男孩。
他跑步非常快,成为了当地的英雄,受到人民点赞,也因为跑步成为了社会名人,在阿拉巴马州流行了不少年的口号:“就是这样,阿甘!”(That's all I can say about that.)詹妮:阿甘的青梅竹马,她是一个野孩子,与阿甘的性格完全不同,她充满坚韧、乐观和自信。
在阿甘的一生中,詹妮是唯一永远牵挂他的人。
詹尼父亲:一位残忍的家庭暴力者,使詹妮的童年备受摧残。
珍妮母亲:一个被命运击打的妇女,她努力工作,生活拮据。
母亲患病去世后,詹妮在人生的路上屡屡受挫,最后过度沉沦。
丹:在越南战争时期成为了阿甘的好朋友,也是阿甘在越南战争中的战友,对阿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琼斯中士:军队里的第一角斗士,也是阿甘在越南战争中的战友,和丹一样,他对阿甘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故事情节《阿甘正传》的故事以阿甘·甘普的口吻自传的形式展开,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20世纪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故事从阿甘的童年生活开始,他因为智力有限在学校遇到了很多挫折,但他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会做人并且变得坚强。
成年后,阿甘跟着珍妮追求自由,结果被征兵入伍。
他在越南战争期间结识了丹和琼斯中士,度过了数不清的创伤。
最终,他因美国队长的救助而战功赫赫。
离开战场后,他刚好受邀成为了“在那个”节目的主持人,成了当地的名人。
在后来的一系列事件中,阿甘变成了“大老板”,生意兴隆。
最终,他因为怀念珍妮回到阿拉巴马州。
经过一段时间,他和珍妮结婚,生了一个儿子。
4. 主题《阿甘正传》的主题主要包括:爱情与友情:阿甘对珍妮的爱情不曾改变,在珍妮最无助的时候,他总是伸出援手。
摘要:《阿甘正传》在着重对美国60年代的叙述当中,从那个沧桑破碎的年代里,通过阿甘这一人物,讲述了生命的意义、折射了人性的光辉,给人感动当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关键词:《阿甘正传》;沧桑;感动作为一部时代感相当浓厚的影片,《阿甘正传》几乎涉及到美国从战后到80年代的所有大事,而其中尤其以60年代为主线。
片中重点渲染的黑人运动、越战、登月都是美国60年代的大事。
也是当时世界焦点所在。
回顾60年代.人们常说那是一个充斥着“暴力”、“性”、。
吸毒”的时代,。
青春与代沟”、“垮掉的一代”,是这一时代的简明概括。
对这一个冲撞激烈的年代,西蒙·福里斯在《摇滚与记忆中的政治:卜文言道:“公众放任不顾,个人则自我放纵。
极端自由主义者陶醉于不要为任何后果负责的快感之中。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也言道:“60年代有一段时间几乎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换句话说,这个阶段是一个普遍解放,全球能量释放的阶段。
”电影把头脑愚笨、身体残疾的阿甘放到这样一个动荡不停与他显得格格不入的时代,含意究竟何在?笔者以为.这是一部对个人生命进行思索的影片,是一部象征主义影像的杰出作品,片中从头至尾那片飘荡的羽毛正象征了人生命运的偶然与不确定性。
和东方文化(主要是中国文化)浓厚的宿命论不一样.西方文化更多认为生命充满了变数.西方最伟大的人物公认为耶酥.1戥圣经》记载玛丽亚将他生在一个破烂的羊圈旁边,并没有我们中国所说的香气满室、一龙降临的神异现象。
拿破仑、华盛顿,这些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也并没有中国传统所谓的星宿转世的神异.人生命运纯属一种偶然。
中国人讲宿命,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容易缺乏一种主动的进取。
西方人讲偶然,认为人生充满变数,由此对生命更多有一种奋斗精神。
像牛顿、爱迪生、海伦·凯勒都是儿时不被看好,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卓有成就的人。
正是命运的不确定性和顽强奋斗当中,构成了生命最精彩处。
片中那片飘荡的羽毛,首尾呼应.贯穿始终。
《阿甘正传》中的历史事件2009-05-06 09:261、3K党阿甘的名Forrest来自于美国战争期间南部军队的Nathan Bedford Forrest将军的姓。
Forrest将军是一个天才骑兵领导人。
南北战争结束后,3K党(Ku Klux Klan, KKK)在南方建立,其成员身穿白色长袍,面蒙白色头巾,以恐怖和暴力来对抗黑人的解放。
该组织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就是Nathan Bedford Forrest将军。
3K党是美国最早的恐怖组织之一,1866年就有了。
主要鼓吹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使用私刑、绑架、集体屠杀等手段迫害黑人、犹太人和东方人。
2、猫王阿甘年少时家里曾来过一个弹吉他的房客,对阿甘怪异的舞蹈动作很感兴趣。
后来这位房客成了大名鼎鼎的歌手,其代表性的扭臀舞就来源于阿甘。
他就是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可能是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人物。
他虽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无可争议的是他使摇滚乐在世界范围的流行普及化。
单从他的唱片销量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影响力是非凡的。
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20年间,他的国际热门歌曲一打儿接一打儿,甚至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极其稳定的销量。
毋庸置疑,他是流行音乐历史上唱片销量最高的艺人。
他的富有争议的性感舞台形象确立了这种音乐在视觉上的标准。
3、阿拉巴马大学黑人入学事件1963年6月11日,被称为美国墨索里尼的阿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George Wallace)堵住阿拉巴马大学注册大楼的门口,反对约翰.F.肯尼迪(JonhF.Kennedy)总统下达的关于取消阿拉巴马大学种族隔离的命令,企图阻止Jimmy Hood 和 Vivian Malone两名黑人入学。
在国民警卫队的干预下,阿拉巴马大学最终妥协。
影片中,阿甘曾出现在华莱士州长和General Graham的旁边,后来还捡起了Vivian Malone掉在地上的书还给了她。
[摘要]《阿甘正传》是一部以轻松形式来表现严肃主题的电影。
影片从一个智障者的视角村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80 年代早期三十多年来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一些重要事件作了全景式的展现。
[关键词]《阿甘正传》美国历史文化《阿甘正传》提根据美国作家温斯顿. 格卢姆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该片在当年第67届奥斯卡评选中独得13 项大奖。
影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切入.描述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早期的美国重要历史事件。
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此文通过对影片中的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介绍分析,从而帮助英语学习者们了解当代美国历史文化变迁。
一、《阿甘正传》历史文化背景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于是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阿甘正传》就是这一时期反智电影的代表作o( 阿甘正传狱述了主人公阿甘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的生活经历,这段历史正是美国二战后波澜壮阔的三十年。
影片通过一个智障者的视角,描述了美国二十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战,政府丑闻,外交,种族冲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与人们生活的生活状态—多数人的消极颓废与盲目热情。
主人公阿甘代表了全部主流文化的走向和祈求。
美国60一80年代的混乱是由于美国白种男人,而阿甘.他却代表了50年代美国白种男人的一切优秀品质:诚实守信、做事认真、勇敢无畏、重情轻财;反过来说则是具备这些美德便成了愚蠢,这真是对当时某些社会状况的一个莫大讽刺。
阿甘所挚爱的珍妮是堕落的象征,代表了那个年代的一切反叛精神:吸毒、乱文、游行、流浪·。
·⋯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她死于艾滋病,但阿甘仍一如既往的爱着珍妮。
阿甘和珍妮的爱情故事表现了美国主流社会与叛逆文化的握手言欢,尤其当阿甘与珍妮穿过广阔的广场和密集的人群,在万众欢呼声中紧紧拥抱这一和解的画面,充分展现了美国民众的愿望,那就是超越历史的冲突和分裂,治愈曾经的创伤,重新达到民族的新生。
《阿甘正传》中的历史事件与主人公命运交织《阿甘正传》是一部由Robert Zemeckis执导、Tom Hanks主演的电影,该电影于1994年上映。
影片以阿甘(Forrest Gump)为主人公,通过他的视角,呈现了美国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同时也探讨了主人公的命运。
本文将介绍影片中的历史事件以及它们与阿甘的命运之间的交织。
首先,影片中的第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二战。
阿甘参军并加入了美国陆军,成为了一名士兵。
在战争中,阿甘结识了自己的朋友Bubba,并在战争中英勇表现。
然而,他也遭受了伤害,失去了朋友,并最终被授予了勋章。
这场战争不仅塑造了阿甘的性格,也影响了他的命运。
他的勇敢行动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其中包括总统肯尼迪。
这场战争对阿甘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它将他引向了一个新的人生轨迹。
影片中的第二个重要历史事件是种族隔离。
阿甘的朋友Bubba是一名非洲裔美国人,他们一起经历了当时美国南方存在的严重的种族隔离现象。
Bubba在战争中丧生后,阿甘决定履行他们的梦想成为一名虾农,以纪念他的朋友。
在这个过程中,他面对了当时社会对种族的歧视和偏见。
然而,尽管困难重重,阿甘通过坚持不懈和对自己的信念的忠诚,成功克服了这些困难,赢得了尊重和成功。
除了二战和种族隔离,电影中还揭示了其他重要历史事件,例如肯尼迪总统遇刺、蒙哥马利公交车抵抗、越战等。
这些事件不仅对阿甘的人生产生了影响,也为影片营造了紧张和戏剧性的背景。
每个历史事件都与主人公的成长和命运紧密相关,展示了他在这个多事之秋中如何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勇往直前。
阿甘的命运交织其中,正是这些历史事件塑造了他的性格和经历。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以及他周围人的经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富有智慧、善良、勇敢和忠诚的人。
无论是在战争中的勇敢行为,还是在种族隔离中的坚持,阿甘都展示了他的坚韧和爱心。
他的命运似乎受到历史事件的支配,但他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色,坚持追寻自己的梦想。
总之,《阿甘正传》是一部通过讲述历史事件来展示主人公命运的影片。
1.三K党
三K党标志
三K党(Ku Klux Klan,缩写为KKK),是美国历史上
和现在的一个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的民间组织,也是美
国种族主义的代表性组织。
三K党是美国最悠久、最
庞大的恐怖主义组织。
Ku-Klux二字来源于希腊文
KuKloo,意为集会。
Klan是种族。
因三个字头都是K,
故称三K党。
又称白色联盟和无形帝国。
三K党(克尤克拉克斯克兰(Ku Klux Klan),象声词,名称来源于枪子击铁的声音,缩写为KKK),是美国历史上和现在的一个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的民间组织,也是美国种族主义的代表性组织。
三K党于1866年由南北战争中被击败的南方联邦军队的退伍老兵组成。
在其发展初期,三K党的目标是在美国南部恢复民主党的势力,并反对由联邦军队在南方强制实行的改善旧有黑人奴隶待遇的政策。
这个组织经常通过暴力来达成目的。
1871年,尤里西斯·格兰特总统签发了三K党和执行法案,强行取缔了这个政治组织,可此后仍有不少此类暴行发生。
2.猫王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20世纪50年代,猫王的音乐开始风靡世界。
他的
音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村音乐、布鲁斯
音乐以及山地摇滚乐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
独特曲风,强烈的震撼了当时的流行乐坛,并让摇滚乐
开始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猫王”(The
Hillbilly Cat),这个绰号是狂热的美国南方歌迷
为他取的昵称。
歌曲中,猫王从未录制过外语歌曲,并且除了在三个加拿大城市的五场演出,他也从未在美国国外举办过演唱会。
英俊不凡的容貌,天赋的音乐灵性,不羁天性而富有感召力的舞台表现力成为了猫王的标签,也使他成为世人狂热崇拜的明星,猫王在Graceland的家中,奖品陈列馆放满了金唱片和白金唱片,以及各种各样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荣誉,他们中一部分是挪威,南斯拉夫,日本,澳大利亚,南
非,英国,瑞典,德国,法国,加拿大,比利时以及荷兰。
从50年代到70年代,他的影响力持续了20多年,歌曲流行经久不衰。
1977年猫王去世之后,他的经典旧作仍然广为流行,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非常稳定的销量。
毫无疑问,猫王是流行音乐历史上唱片销量最高的艺人之一,销量排名世界第一。
据估计,猫王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售出超过300,000,000张专辑,是唱片业历史上销量最大的歌手之一。
仅仅在美国,猫王就已经拥有RCA唱片公司和美国录音工业协会(RIAA)追颁的131张金唱片及白金唱片。
据估计,猫王总销量中,30%是在美国国外创造的。
3.小石城事件
小石城(Little rock)是美国阿肯色州的首府(也是前总统Clinton的家乡)。
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
了一系列案件,确认和保护了美国黑人起码的公民
宪法权利。
其中尤以1954年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最具代表性。
它宣布公立学
校中的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由此撕开了美
国南方种族隔离制度的缺口,吹响了全面废除种族
隔离制度的号角,成为黑人民权运动和结束种族隔离制度斗争的一个里程碑。
但是美国南方许多州均拒不执行最高法院的判决,坚持所谓“隔离且平等原则”,拒绝有色人种进入白人学校。
4.约翰·肯尼迪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
通常被称作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JFK或杰克·肯
尼迪(Jack Kennedy),),美国第35任总统,美国著名的肯
尼迪家族成员,他的执政时间从1961年1月20日开始到1963
年11月22日在达拉斯遇刺身亡为止。
肯尼迪在1946年—1960
年期间曾先后任众议员和参议员,并于19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
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当选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信奉罗
马天主教的总统和唯一获得普利策奖的总统。
5.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Vietnam War(1945年~1979年)有多种解释,包括法国的越南战争、美国的越南战争、越南内战、中国的越南战争等,一般情况下是指其中最著名的美国的越南战争(1961年~1973年)。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美国称为光荣的撤
退)。
越南战争是冷战下的一次实战,希望统一越
南的南越反政府武装(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在
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的支持下,推翻越南共
和国总统吴庭艳的政府。
美国则出兵帮助越南共和
国。
最先开始支持越南共和国的美国总统是德怀
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
在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为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渐将美国国防军撤出越南。
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最终推翻了越南共和国,统一了越南全国。
6.林登·贝恩斯·约翰逊
林登·贝恩斯·约翰逊(LyndonBainesJohnson)是美国第
三十六任总统。
他于1908年8月27日生于德克萨斯州中部草原。
约翰逊家族曾参与了约翰逊城的建设。
约翰逊在任时提出了与"
新政"、“公平施政”、“新边疆”一脉相承的改革计划。
主要功
绩:通过老年保健医疗制度、医疗补助制度、民权法和选举权法。
同时,他让美国积极介入越南战争,随着战争的拖延,约翰逊总
统的声望持续下降。
即使其外交政策的失败,约翰逊的排名不逊
于某些史学家,是因为他的国内政策。
7.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计划(Apollo Project),又称阿波罗工
程,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
月飞行任务。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组织
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
它是世
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
工程开始于
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
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8.乒乓外交
指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事件。
1971年
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
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
内的美国人。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
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9.约翰·列侬
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英国著名
摇滚乐队“披头士”(The Beatles,也译做“甲壳虫”)成
员,摇滚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披头士乐队的灵魂人物,
诗人,社会活动家,反战者。
10.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
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美国第37位总统。
1972
年2月访华,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成为访问新中国的第一
位美国总统。
尼克松因1972年6月17日发生水门事件被迫辞
职。
尼克松是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共43次
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并于1968年和1972年两度荣登
“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11.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译水门丑闻)
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其对美国本
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在
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
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
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
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
文件时,当场被捕。
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有相关影视作品与此相关。
12.詹姆斯·厄尔·卡特
詹姆斯·厄尔·卡特,习称吉米·卡特。
1955年至1962年
任佐治亚州萨姆特县学校董事会董事长,1962年至1966年任佐治
亚州参议员。
在此期间还先后担任过平原发展公司、萨姆特县发
展公司总经理,佐治亚州中西部计划和发展委员会以及佐治亚州
改进作物协会主席等职。
1974年任民主党全国委员会议员竞选委
员会主席。
1977年任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
1980年争取连任落选。
1982年起在亚特兰大的埃默里大学任名誉教授。
100203419 吴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