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介理论的评述和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41.51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中介理论的评述和思考

施薇薇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随着企业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中介理论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通过综述、评价不同的金融中介理论,提出作者的一些思考,认为现有金融中介理论提到的诸如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管理等功能只不过是金融中介机构服务功能的延伸。

关键词:金融中介理论;金融服务;金融功能;评述

金融中介理论,是以“金融中介机构为什么会存在”这一问题为核心而展开的理论。在传统的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为基础的金融理论中,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如同其他企业一样,只是一个“黑箱”(Black Box),作为传递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通道,在金融活动中是多余的。然而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自产生起,就一直在经济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加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业并购浪潮和危机蔓延,使得理论界对金融中介理论越发重视。经济、金融学家利用不同理论对金融中介机构的存在进行解释,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交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准确把握金融中介机构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对不同金融中介理论进行综述和比较、评价,并谈谈笔者对金融中介理论的一些思考。

一、金融中介理论综述

(一)交易成本观

在以阿罗—德布鲁经济范式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中,所有的经济活动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来完成,并通过价格的调整达到帕累托最优,因而金融活动中,金融中介机构没有存在的必要。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率先运用交易成本分析企业存在的重要意义,此后格林和肖(1960)在其经典著作《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中将交易成本引入对银行的分析,他们认为,小额投资者要制定严格限制企业活动的条款十分复杂,他们通常喜欢分散风险,这会增加与企业签订借款合约的交易成本,而银行的重要功能是资产转换,即将小额投资者的资金转换为企业的长期项目投资,并可以从与公司签订和执行合约的过程中获得规模收益,减低交易成本。本斯顿和史密斯(1976)运用交易成本理论通过模型证明金融中介存在的必要性。他们还证明金融中介机构利用金融工具(金融商品),通过期间内的消费转换和跨时期的消费转换来降低金融产品的交易费用。

(二)信息优势观

传统理论都是以市场完全信息为假设展开的,然而现实经济中市场参与者并不能获得全

部信息。与其他市场的交易行为一样,金融交易参与者之间的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主要问题包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方面。斯蒂格利茨和威斯(1981)认为,借款人比贷款人对所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拥有更多的信息,而最终的债权人——存款人对信贷的用途缺乏了解,借款人与存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导致信贷配给问题,金融中介机构可以缓解借款人和贷款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金融制度效率的损失。利兰和派尔(1977)将金融中介看作是一种“信息共享联盟”认为金融中介可以低成本搜寻、甄别“坏”项目,并将这一信息让众多的贷款人所共享,可以降低贷款人——小额投资者的信息成本。

(三)流动性保险功能观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人们往往很难事先准确预测未来的消费,持有现金将丧失投资可能带来的收益,而用于投资又会降低流动性,而且由于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存在,投资很可能造成损失,这就是流动性风险。现代银行理论认为,银行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其社会经济功能之一就是可以通过发行存款合约为消费者提供流动性保险。在以准备金制度为重要特征的现代银行制度下,银行可以通过发行存款合约集合消费者的资金,其中一部分以存款准备金的方式备用于消费者提前取款,其余部分通过对企业的贷款用于投资。戴蒙德和迪比维格(1983)证明,如果不发生存款挤兑,通过一个完全竞争银行体系中金融中介发挥的作用,消费者可以达到完全流动性保险下的最优的(跨期)消费组合,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就是现代银行制度的流动性保险功能。

(四)风险管理功能观

金融资产不同于实物资产,它具有更高的风险和收益,而投资者尤其是小额投资者多数喜欢分散风险,因为他们的资金有限,难以承受较大的风险,金融中介机构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分解和管理风险,通过汇集小额投资者的分散资金,在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的交易,对承担的风险进行分解、重组和有效管理。常特(1989)认为:投资者通常是风险厌恶者,所以理性的投资者需要通过分散化投资来降低风险,而分散化投资会带来额外成本。因此,金融中介的存在有助于降低投资者进行分散化投资的成本,从而使投资者实现比较理想的风险分散。金融中介有两种分散风险的方法:一是通过向众多客户发放大量贷款构造风险分散的资产组合;二是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

(五)参与成本观

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只持有少量的金融资产,而不像传统理论所假定的那样是充分参与市场的。因为参与市场是需要较高参与成本的,在参与成本中,学习成本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某一特定股票或其他传统的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产品需要大量的学习

成本。艾伦和桑托莫罗(1998)认为,投资者要有效地参与市场,不仅要支付学习某个金融工具的固定成本还要支付监控和跟随市场的边际成本。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他们花在这上面的机会成本也大大增加了,这样虽然交易成本下降了,但投资者个人仍仅能持有有限的金融资产。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是由金融中介代替投资者参与市场,金融中介可以利用其专业优势,代理投资者进行风险交易和管理,从而大大降低参与成本。在这里,金融中介主要是代理金融资产交易和风险管理,已不同于传统的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职能了。同时金融中介创造那些能提供稳定现金流的金融产品,以较少的参与成本吸引顾客,从而为顾客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因此建立在参与成本之上的金融中介理论与金融中介进行风险管理是不谋而合的。

(六)价值增加观

前述理论都是从外界因素展开来探讨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原因,但显然从外部因素来理解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是远远不够的,金融中介之所以存在如果没有其内部因素的支持,那么即使具备促生的外部环境,金融中介也不会产生。正是从这个角度,斯科尔滕斯和温斯文(2O00)对艾伦和桑托莫罗(1998)提出了批评,指出金融中介并不是一个被动的代理人,而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它通过向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资产转换服务,或者提高了投资者的收益,或者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进而他们认为价值增加是现代金融中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理应成为金融中介理论的核心。斯科尔滕斯和温斯文(2003)具体阐述了价值增加的过程。他们认为金融中介机构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是价值的创造者,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为客户提供价值增加。从本质上说,价值增加来源于资产性质的转换,而后者构成了风险转换的核心。

二、对各金融中介理论的比较和评价

上述金融中介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必要性,不断推动了金融中介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下面就金融中介理论进行比较并加一评价。

(一)金融中介理论的比较

1、研究方法。对金融中介理论的研究,不同的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纯粹逻辑推演;二是运用数理、计量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或者加以实证分析。交易成本理论研究金融中介机构的存在就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而信息不对称、流动性保险、风险管理等理论则运用数理计量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严密的数学推理,得出结论。对参与成本与金融中介理论的研究则是通过实证分析完成的。

2、研究出发点。传统的金融中介理论都从外在条件出发,认为金融中介为什么存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