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技术规定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99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修订版)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2003年10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目的与任务 (1)第二条调查周期 (1)第三条调查总体 (1)第四条总体抽样精度 (2)第五条复位精度 (2)第六条调查因子精度 (4)第二章技术标准 (4)第七条土地类型(地类) (4)第八条植被类型 (9)第九条湿地类型 (11)第十条土地退化 (14)第十一条森林分类 (18)第十二条区域划分因子 (24)第十三条地形因子 (27)第十四条土壤因子 (28)第十五条树种(组)划分 (30)第十六条龄组划分 (31)第十七条森林结构 (32)第十八条森林分级 (33)第十九条森林健康 (36)第二十条地类变化原因 (37)第二十一条其它样地因子 (40)第二十二条样木因子 (43)第二十三条其它标准 (46)第三章调查方法 (47)第二十四条基本方法 (47)第二十五条面积测定 (47)第二十六条固定样地布设 (47)第二十七条固定样地标志 (47)第二十八条固定样地调查 (48)第二十九条样地每木检尺 (55)第三十条其它因子调查 (57)第四章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58)第三十一条调查记录检查 (58)第三十二条数据输入 (60)第三十三条逻辑检查 (60)第三十四条立木材积表 (60)第三十五条统计数据预处理 (60)第三十六条森林资源现状及精度 (63)第三十七条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65)第三十八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表 (68)第五章质量检查 (74)第三十九条质量管理 (74)第四十条检查内容 (75)第四十一条检查数量 (77)第四十二条检查方法 (77)第四十三条质量评定 (78)第六章成果与使用 (79)第四十四条调查成果 (79)第四十五条成果使用 (81)附件: 1样地调查记录表2成果统计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任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为目的,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为总体,通过对固定样地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
闽清县2023年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方案根据《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3)78号)、《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福建省林业局关于开展2023年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的通知》(闽自然资发(2023)27号)和《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福州市林业局关于开展2023年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的通知》(榕自然综(2023)610号)文件要求,为规范有序开展我县2023年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以下简称“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在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框架下,依据《国土空间调查监测、规划和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以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统一底图,在2022年林草湿调查监测成果基础上,开展闽清县2023年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掌握我县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现状和变化情况,科学评价森林、草原、湿地资源质量和生态状况,同步支撑年度国土变更调查。
为科学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监督管理、林长制督查考核、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等提供决策支撑,为切实履行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提供服务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二、主要任务(一)调查监测1.图斑监测。
以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统一底图,在2022年林草湿调查监测成果基础上,开展图斑监测,包括判读图斑验证核实、数据更新,判读图斑外有发生变化的也应及时监测更新,获取森林、草原、湿地种类、数量、分布现状及其变化数据。
2.样地调查。
根据国家林草局样地布设,开展样地调查,包括因子调查、样地所在图斑信息核实等,获取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的储量、质量、结构及其变化数据。
3.质量管控。
按照质量管理要求,明确质量责任主体,开展分阶段、分层级质量检查,前一阶段调查监测结果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展下一阶段工作,实现全程质量控制。
福建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中胸径测量精度范围的精准确定陈绍玲;林笑雨;梁文慧;郑龙川【摘要】从历次福建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的胸径测量精度要求中,选择最常用的规定,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对比,提出更合理的每木检尺株数和胸径量测精度.【期刊名称】《林业勘察设计》【年(卷),期】2017(037)004【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抽样抽查;株数;胸径;误差;精度【作者】陈绍玲;林笑雨;梁文慧;郑龙川【作者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长泰县林业局,福建长泰363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7.2+2森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数量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森林拥有量和森林生产力。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是林业的基础性工作,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成果。
为了更精准的确定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中胸径测量的精度范围,本文根据福建省已开展的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规术规定和5次县(市)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定中的精度要求,结合福建省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用表,利用每木检尺株数允许误差株数和误差最大蓄积量值,经拟合推算不同胸径测量误差值,以判断外业调查中的胸径测量的精度,为统一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抽样调查)复查技术标准和方法提供参考。
1 历次调查误差精度要求从福建省历次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胸径测量精度最常用的范围(表1,表2)可以看出,历次精度<8 cm的检尺株数最多不超过3株,占历次精度要求的61.5%;胸径≥20 cm的树木,胸径测量误差<1.5%,测量误差1.5%~3%的株数不能超过总株数的5%;胸径<20 cm的树木,胸径测量误差<0.3 cm,0.3 cm≤测量误差≤0.5 cm的株数不得超过总株数的5%,也占历次精度要求的61.5%。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调查目的与任务为了统一全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方法、深度和成果等技术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等制定本规定。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意见。
调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
第二条调查范围与内容一、调查范围森林经营单位应调查该单位所有和经营管理的土地;县级行政单位应调查县级行政范围内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二、调查内容(一)调查基本内容包括:1.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
(二)下列调查内容以及调查的详细程度,应依据森林资源特点、经营目标和调查目的以及以往资源调查成果的可利用程度,由调查会议具体确定:1.森林生长量和消耗量调查;2.森林土壤调查;3.森林更新调查;4.森林病虫害调查;5.森林火灾调查;6.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7.生物量调查;8.湿地资源调查;9.荒漠化土地资源调查;10.森林景观资源调查;11.森林生态因子调查;12.森林多种效益计量与评价调查;13.林业经济与森林经营情况调查;14.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建议;15. 其它专项调查。
7.5样地测设01 02 03闭合导线法对角线法小结 目 录样地测设样地测设样地测设是指在实地测定样地边角并埋设固定标志的工作。
样地测设的方法有罗盘仪闭合导线法、对角线法两种闭合导线法对角线法01闭合导线法闭合导线法操作步骤Array 1.确定样地形状为正方形,面积为1亩,在样地定位已确定并埋设角桩的西南角d点架Array设罗盘仪,按方位角0°,水平距25.82米确定a点;按方位角90°,水平距25.82米确定c点2.将罗盘仪移到a点,按方位角90°,水平距25.82米确定b点3.测量bc长度,相对闭合差不能超过1/200,即|bc长度-25.82|≤0.51米闭合导线法操作步骤4.若闭合差大于规定的0.51米,必须重复上述1、2、3工作,重新确定四个角点并测量边界长度,计算样地闭合差,直到闭合差小于0.51米为止。
5.若闭合差小于规定的0.51米,则在其它三个角点上各埋入一长为20cm的硬塑料管角桩,外露10cm。
02对角线法对角线法操作步骤1.以样地定位时确定的位置为中心架设罗盘仪,往0°,90°,180°,270°四个方向分别用皮尺量取水平距18.26米确定方形样地四个角点,在四角点上各埋入一长为20cm的硬塑料管,外露10cm,称角桩。
2.用皮尺分别准确量测方形样地四条边长度,记录于样地周界测量记录表内。
每条边的标准长度应为25.82米,相对闭合差不能超过1/200,既|四条边条之和-25.82×4|≤0.51米。
3.若|四条边条之和-25.82×4|>0.51米。
则周界测量闭合差大于规定的标准,必须重复上述1、2工作,重新确定四个角点并测量边界长度,计算样地闭合差,直到闭合差小于0.51米为止。
40cm、深50cm,坑槽内直角两边与样地边线平等,内角与角桩重叠,坑槽挖好后,将角桩按原位置移入坑槽内,打入实土10 cm,外露10cm,外露部分用松土覆盖。
宁德市蕉城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现状分析作者:繆希源来源:《南方农业·下》2024年第03期摘要为保护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林木种质资源,采用路线调查、踏查等方法调查蕉城区林木种质资源现状。
共记录野生林木信息36 124条,涵盖97科308属1 173种,乔木410种、灌木609种、木质藤本134种、竹类20种,其中蔷薇科等17个科,悬钩子属等33个属,毛冬青等84个种数量较多,属于当地优势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有极强的树种筛选、改良和培育潜力,可根据利用价值进一步开发。
蕉城区栽培利用的林木种质资源有97科263属456种,其中景观绿化树种191种,用材树种120种,经济树种有145种。
此外,蕉城区有古树696株,珍稀濒危植物12种,生长状况良好。
蕉城区本土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丰富,林木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林木保护情况较好。
关键词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利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06.082林木種质资源以生物基因组为基础,既包含遗传物质的各种生命形态,也囊括个体、物种和种群,以及其生存所依赖的生态系统[1-2]。
林木种质资源研究是自然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重要活动,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长远影响,有助于识别优异基因,改良林木品种,提升其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3-5]。
同时,根据调查数据,可制订合理的资源管理策略,避免过度开采造成环境破坏[6-8]。
此外,林木种质资源研究有助于揭示林木种质资源对环境的适应性,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关键信息,补充物种演化信息和生物地理学数据[9]。
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然而面临人口众多且对森林质量和森林产品需求不断提高的现状,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尤为重要[10]。
我国采取多种举措,通过立法、建立保护区、实施自然林保护工程、开展资源调查、建立资源库等方式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了保护和利用[11]。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修订版)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2003年10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目的与任务 (1)第二条调查周期 (1)第三条调查总体 (1)第四条总体抽样精度 (2)第五条复位精度 (2)第六条调查因子精度 (4)第二章技术标准 (4)第七条土地类型(地类) (4)第八条植被类型 (9)第九条湿地类型 (12)第十条土地退化 (14)第十一条森林分类 (18)第十二条区域划分因子 (24)第十三条地形因子 (27)第十四条土壤因子 (29)第十五条树种(组)划分 (30)第十六条龄组划分 (31)第十七条森林结构 (32)第十八条森林分级 (33)第十九条森林健康 (36)第二十条地类变化原因 (37)第二十一条其它样地因子 (40)第二十二条样木因子 (43)第二十三条其它标准 (45)第三章调查方法 (46)第二十四条基本方法 (46)第二十五条面积测定 (46)第二十六条固定样地布设 (47)第二十七条固定样地标志 (47)第二十八条固定样地调查 (48)第二十九条样地每木检尺 (55)第三十条其它因子调查 (57)第四章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58)第三十一条调查记录检查 (58)第三十二条数据输入 (59)第三十三条逻辑检查 (59)第三十四条立木材积表 (60)第三十五条统计数据预处理 (60)第三十六条森林资源现状及精度 (63)第三十七条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65)第三十八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表 (68)第五章质量检查 (73)第三十九条质量管理 (74)第四十条检查内容 (75)第四十一条检查数量 (77)第四十二条检查方法 (77)第四十三条质量评定 (78)第六章成果与使用 (79)第四十四条调查成果 (79)第四十五条成果使用 (81)附件: 1样地调查记录表2成果统计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任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为目的,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为总体,通过对固定样地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研究生课程作业之樊仲川亿创作课程名称:森林经理学研究进展作业名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概述学号:学生: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概述引言:森林资源与人类时时刻刻都产生着关系,但是要达到森林的健康与可持续成长就必须对森林资源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本文概述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布景,并且介绍了近年来成长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利用目标以及包含3S技术、抽样技术、数学办法、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新技术在内的一些新技术,并对今后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成长进行展望.1、关于概念的界定1.1森林资源从广义上讲森林资源是包含了林地、林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组成森林资源环境的水资源、土壤资源、气候资源的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关系人类生存的资源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1].1.2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指按照监测的目标,运用相关技术与指标,查清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包含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现状及其消长变更情况,以及对森林经营办理的各个环节定期的调查、核查、检查、统计阐发、监督办理的过程[2].2、提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布景2.1 森林资源利用过程产生问题随着经济的成长,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不竭加大.导致森林资源的衰减,森林面积的减少,进而促使生态环境的好转,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这就改动了人们对森林的传统认识不雅念,使得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森林除了要产生经济效益外,还要加倍注重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地办理和合理地经营森林是充分阐扬森林三大效益的基础[3].森林资源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在人类的搅扰与恢复过程中,也不竭地产生着变更.对森林资源所产生的变更进行动态监测,是实现对森林资源科学办理和合理经营的重要途径.因此,有效的森林资源监测技术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引起了广大林业科技任务者的密切存眷.2.2 监测体系需要与时俱进1975年以来,我国已建立了以省为总体,以固定样地为基础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动态监测体系.该监测体系的成果已在我国的林业决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人们对森林多种效益认识的加深,随着森林资源经营水平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成长,该体系急需进行更新和完善[4].以省为总体,以固定样地为基础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动态监测体系,虽然可以有效地反应出一个省的森林资源动态变更情况,然而,却难以反应一个地区的森林资源动态变更情况,更难反应地区以下森林资源的动态变更情况.因此需要充分地利用现行的先进技术,以较少的投人获取可以有效地直接办事于科学办理和合理经营森林资源的森林资源动态变更信息.其次,目前的监测体系难以反应出森林资源动态变更的空间散布状况,也不克不及落实到目标地块.最后,监测体系的监测内容不敷完善.现代的森林资源监测,不但要求对森林生产力进行监测,并且还要对林地防火、防虫、防风沙等多元化监测.3、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主要技术3.1传统抽样调查技术的应用在动态监测体系中,抽样技术是必不成少传统技术.基本的抽样办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二阶与多阶抽样、系统抽样,这些在林业资源调查及监测中都有所应用.应用抽样技术进行调查和监测,可充分高效率、低成本、高精度的对现代林业进行长期有效的动态监测[5].美国林学界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两阶抽样办法研究,先后设计出3种HPS/PPS抽样办法,20世纪90年代设计出的第3种办法,即第1阶为水平点抽样,第2阶为简单随机抽样,随机样本限制在第1阶样点内,样本选取是按与直径平方成比例的几率进行,特别适用于大面积的总体调查,并且对树龄较大的天然混交林更呈现出它的优点[6].国内在林业抽样方面的研究也较深入,如在森林资源清查中应用2期抽样办法进行动态监测,另外还有PR 抽样、角规点抽样等办法,且仍在不竭探索准确、高效、用度少的抽样办法.3.2 运用数学办法模型监测以数学为东西的数学办法进行科学研究精确有效.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推导、运算、阐发,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言的办法,具有定量性、抽象性、预测性、精确性和适用性的特点.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中很多问题的解决是离不开数学办法的,如线性代数、几率散布与随机过程、数理统计与多元阐发、集合论、模糊数学等办法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过程中的数据提取、数据统计阐发以及信息预测、信息阐发评价和定量化等方面都有应用,其中数据统计阐发在林业中应用最早,也是最普遍的领域[7].据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宣布的统计阐发软件包大约有70多种,国外在林业上应用最多的有2种,即SAS和Mathematicao,其他数学阐发软件如MATLAB,SYSTAT等,在国外林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8].另外在森林资源估测方面应用较多的是多元回归统计阐发和最小二乘法,但由于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故又采取了一些新的办法,如岭迹估量办法和稳健估量办法等.3.2 3S技术的应用3S技术是指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和遥感技术(简称RS)这3项技术,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于一身,具有快速、实时的空间信息获取与阐发能力,是组成地理信息财产的支柱产品和技术,也是应用于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一种技术手段和科学办法.3S技术中,GPS主要被应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包含各类传感器和运载平台的空间位置,利用其定位功效,快速准确地丈量控制点坐标,帮助遥感图像的几何纠正,可大大提高任务效率和精度[9].RS用于实时或准时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语义和非语义信息,及时地对GIS进行数据更新,具有快速机动性和高分辩率的特点,GIS则是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为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东西,可进行动态仿真、模拟,进行最优化决策,是3S技术集成的基础平台,3者的结合与集成已成为空间科学的成长标的目的和必定趋势.4、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主要流程森林动态监测流程主要有确定监测目标、数据收集、数据传输及数据处理和阐发等四大部分细成[10].监测目标主要按照主管部分以及当地社会经济成长情况所确定.数据收集由人工调查和各类传感器(如视觉、温度、湿度等)、摄像机及计算机控制单元组成,担任被监测对象的信息的收集.数据传输由有线传输的方法和无线传输系统及人工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阐发多采取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它相关计算机应用软件.通过空间查询和空间阐发,把与被监测对象有内在联系的数据与数据收集系统所取得的信息叠加、合并[11].阐发资源散布特点,灾害产生位置、规模、趋势等.从而实时监测森林资源生长变更情况,灾害成长变更情况,最终达到科学办理和决策的目的.5、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展望当代科学技术迅速成长,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将进一步促进森林调查监测技术的创新,使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走向了现代高新科技的新时代,动态监测的规模扩大、周期缩短,精度提高、现势性增强、任务量减小,从总体看来,未来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成长特点是:技术的集成性、数据的多样性、信息的实效性和信息成果的同享性等,并且未来的森林调查监测技术将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其成长也不是单科独进的成长,而是多种技术乃至多种学科的综合和集成.将航空摄影判读与卫星遥感,抽样设计与数学建模,GIS与空间阐发,地图与GPS,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有机地综合为森林调查监测一体化的集成技术,将成为未来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成长的主流技术.6、参考文献:1、于政中.森林经理学[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2、康文智,李媛.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技术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33(01):65-83.3、连亦同.自然资源利用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4、徐萍,徐天蜀.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技术综述[J].云南大学学报.2007,29:251-254.5、]文彦桂,来庭.国外用两阶抽样估量森林蓄积[z1.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5(l):63.6、朱胜利.国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现状和未来成长特点[J].林业资源办理, 2001(2): 21 -26.7、李崇贵,赵宪文.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森林蓄积LS估量自变量选择研究[J].遥感学报,2001,5(4):277-281.8、梁长秀,冯仲科.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稳健估量及阐发[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6):10-12.9、肖化顺.森林资源监测中林业3S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林业资源办理,2004(2):53-58.10、李东升,王伟. 森林动态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森林工程.2000,16(06):15-17.。
福建省林业局关于印发《福建省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林业局•【公布日期】2021.01.05•【字号】闽林文〔2021〕2号•【施行日期】2021.0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福建省林业局关于印发《福建省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办法》的通知闽林文〔2021〕2号各市、县(区)林业局,平潭综合实验区资源生态局,局有关处室局站,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为进一步规范全省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工作,提高森林资源数据管理质量,我局制定了《福建省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林业局2021年1月5日福建省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省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工作,提高森林资源数据管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福建省森林条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区域内从事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工作,是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等形成的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和相关数据库的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森林资源数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评定森林经营利用效果,为编制林业规划、设计、计划,确定森林经营措施和安排各项经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第五条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管理的原则,保证森林资源数据的现势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实现森林资源“一张图”管理、“一个体系”监测、“一套数”评价,不断提高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工作水平。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六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工作。
乡镇林业站(乡镇承担林业工作的机构)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范围内(除国有森林经营单位经营区范围外)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及相关工作。
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福建省林业厅森林资源管理总站2006年5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主要目的第二条基本任务第三条技术方法第四条精度要求第五条调查成果第六条工作组织第二章技术标准第七条土地种类第八条林种第九条树种第十条林龄第十一条起源第十二条郁闭度第十三条出材率等级第十四条造林保存率等级第十五条天然更新评定标准第十六条可及度第十七条地貌第十八条林地土壤第十九条林地灌草第二十条立地条件类型第二十一条经营类别第二十二条林分生长类型第二十三条森林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分级第二十四条山林权属类别第二十五条森林覆盖率计算第三章准备工作第二十六条收集有关资料第二十七条印制调查用表第二十八条购买调查用品第二十九条组织技术培训第四章区划调绘第三十条区划系统第三十一条区划调绘的内容第三十二条地物地貌的调绘第三十三条行政区界调绘的原则第三十四条经营区界调绘的原则第三十五条林班区划调绘的原则第三十六条大班区划调绘的原则第三十七条小班区划调绘的原则第三十八条各级区划的编码第三十九条区划调绘的方法第四十条区划面积的量算第五章小班调查第四十一条小班变化调查的内容第四十二条小班变化原因的分类第四十三条小班变化调查的方法第四十四条小班基本情况的调查第四十五条小班立地变化的调查第四十六条小班林木变化的调查第四十七条小班经营变化的调查第四十八条各类变化原因的调查要求第四十九条四旁树木调查第六章抽样调查第五十条抽样调查方法第五十一条样地数量计算第五十二条图上样地布点第五十三条样地实地定位第五十四条样地周界测量第五十五条林木胸径量测第五十六条土地类别判定第五十七条林木其他因子调查第五十八条生态林地状况调查第七章成果编制第五十九条森林资源数据的处理第六十条森林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第八章检查验收第六十一条检查方式第六十二条检查数量第六十三条检查内容第六十四条检查方法第六十五条质量评定第六十六条检查报告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主要目的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和林区内野生动植物。
2022 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技术方案2022年 3 月2022 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技术方案为规范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以下简称“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保障调查监测成果质量,按照《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共同做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的意见》(自然资发﹝2022﹞5 号)和《2022 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方案》,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按照统一本底、统一时点、统一标准的原则,构建林地、草地、湿地统一调查监测体系,依法开展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着力推进国家和地方一体化调查监测。
利用遥感、模型、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定期调查、年度监测和专项调查监测相结合,全面查清、准确掌握全国和各省林草湿资源的种类、数量、结构、分布、质量、功能、保护与利用状况及其消长动态和变化趋势。
每年产出林草湿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数据,每5 年全面评价林草湿资源及其生态系统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林草湿资源及自然资源保护管理提供支撑。
(二)总体思路从林草湿资源保护发展需求入手,定期调查与年度监测相结合、国家和地方一体化、图斑监测与样地调查相协同,准确获取林草湿资源种类、数量、结构、分布、质量、功能、保护与利用状况及其变化情况,开展基于图斑的生态系统评价以及数据挖掘分析,揭示林草湿生态状况和发展规律,支撑林草湿资源三维时空数据库和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调查成果及时纳入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年度监测总体思路:每年以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为本底,对接上年度林草湿资源图,形成调查监测的图斑监测底图。
国家和地方协同开展图斑监测和样地调查,形成点面融合、国家与地方一体的林草湿调查监测成果。
在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中,发现实地现状相对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发生变化的,要及时纳入当年国土变更调查。
对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中发现的变化图斑,可利用“国土调查云”平台开展实地举证,纳入国土变更调查日常变更工作,未实地举证的图斑于11 月底前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汇交到自然资源部,补充到2022 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下发各地实地调查举证的疑似变化图斑中。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一类调查)国家林业局200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任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为目的,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为单位,利用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是全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是反映全国和各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监督检查各地森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依据。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任务是定期、准确查清全国和各省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动态,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对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工作包括:1. 制定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计划、技术方案及操作细则;2. 完成样地设置、外业调查和辅助资料收集;3. 进行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统计、分析和评价;4. 定期提供全国和各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5. 建立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第二条调查内容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
主要内容包括:1. 土地利用与覆盖:包括土地类型(地类)、植被类型的面积和分布;2.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森林按起源、权属、龄组、林种、树种的面积和蓄积,生长量和消耗量及其动态变化;3. 生态状况:包括森林健康状况与生态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土地沙化、荒漠化和湿地类型的面积和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第三条调查周期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以省为单位,原则上每五年复查一次。
每年开展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省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安排。
要求当年开展复查,翌年第一季度向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上报复查成果。
第四条调查总体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要求以省为总体进行调查。
当森林资源分布及地形条件差异较大时,为提高抽样调查效率,可在一个省内划分若干个副总体,但所划分的副总体要保持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