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地图题型
- 格式:ppt
- 大小:19.25 MB
- 文档页数:67
题型3必考第31~32题——基础性非选择题[四年考情统计][规律总结]根据浙江省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6次选考试卷的试题来看,浙江省必考非选择题第31题、第32题凸显以下五大规律:(1)从考查内容上看①第31题主要考查中国史知识内容,第32题主要考查世界史知识内容。
中国史与世界史知识专题交叉综合的现象在最近两次命题中没有出现。
经济史考的较多;其次是政治史;文化史大题几乎未考。
中外综合的大题几乎不出。
政治、经济模块综合的题目在2016年10月试题中出现。
②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中,政治史模块4个题目,经济史模块4个题目,文化史模块没有出题。
题目集中在经济史模块。
但并不能说明文化史不重要。
这是一种命题现象,而不是必然规律。
(2)从命题形式上看,必考非选择题基本上每小题10分,每小题由一段中国史料和一段世界史料两段史料呈现,两个设问,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进行设计,答案需综合政治、经济知识完成。
(3)从试题的难度上看,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点未超出考试标准的内容范围,答案均有教材知识依托,难度较低。
这主要是选考的基本要求所决定的。
这种难度在考试标准不变的情况下,估计不会有大的变化。
(4)命题立意均围绕一个重要主题,历史线索性强,凸显对时空意识、史证意识、史料理解、史料阐释能力考查,史论结合的特点突出。
(5)中国政治史综合、经济史综合、世界史模块内综合题目较多,世界古代史部分未考过非选择题。
1.(2018·4月浙江选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
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
题型2 加试第27~30题——高难度选择题[四年考情统计][规律总结](1)第27、28题命题范围多出自近代社会生活单元;第29、30题多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内容。
(2)这些题目一般综合性较大、思维强度较高,是选择题中最容易丢分的题目。
例1 (2018·4月浙江选考,27)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
……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颓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上述言论意在( )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C.呼吁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答案 A[抓题眼] “20世纪初叶”“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是关键信息,出自邹容的《革命军》。
A项符合。
[找错点] “二次革命”因宋教仁案而起,与题干内容不符。
材料与“亚洲觉醒”不相关,也不能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
例2 (2018·4月浙江选考,28)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②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③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④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 D[找错点] “西洋影戏”不同于“戏剧电影”。
例3 (加试题)(2018·4月浙江选考,29)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发展程度。
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任何新的生产力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增加。
训练3 地图、表格类选择题1.(江西南昌三模)下图为西周晚期的散氏盘。
其内底铭文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记述了夨(cè)国攻打散国,周天子应散国之请派人调解,并见证夨人赔付给散氏田地、划定赔付的田地及封界,最后举行盟誓之事。
这表明当时( )A.青铜器的功用发生改变B.盟誓活动强化了宗法制C.旧的井田制度已经瓦解D.传统规制出现重要变化2.(山西太原二模)下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各家对“义”的解释。
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道德观念已被普遍接受B.知识阶层注重追求有序社会C.法家理念渗透到各家思想中D.各家社会责任意识普遍提高3.(山西吕梁三模)下表为汉朝文献中的有关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朝 ( )臣禹年老贫穷……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汉书·贡禹传》卖田百亩以供车马《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A.豪强地主大肆操纵政权B.土地买卖开始合法化C.封建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D.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4.(四川雅安三模)建言民情会议是明朝为鼓励四方建言而创设的一项会议制度。
下表为据《皇明条法事类纂》等史料统计的身份明确的建言者人数。
这一制度( )(注:官员又以州县卫所的中下层地方官和学官为主)A.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B.实现了明朝统治的长治久安C.旨在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5.(山西太原三模)下图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外流变化情况。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政府未有实际措施应对B.国际收支处于出超地位C.银贵钱贱民众负担加重D.西方商品倾销势如破竹6.(东北三省四市一模)右图名为《专制椅》的漫画刊登于1912年8月出版的《真相画报》。
该漫画表明( )A.袁世凯复辟缺少相应社会基础B.浪漫主义推动了民国文艺创作C.北洋军阀专制混战引起了民众不满D.当权者若再行专制将面临危险7.(江西重点高中二联)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幅地图,反映了( )A.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D.解放区新政权不断巩固8.(黑龙江哈尔滨模拟)下表为1791—1860年美国的棉花产量表。
题型1加试第26题——史学方法类选择题[四年考情统计][规律总结]从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六次选考试题来看,加试部分的第26题每年的题型特点是较为固定的,那就是以考查历史学科的学科素养和史学研究方法为主要目标。
这种题型在全国卷和其他地方自主命题中也时常出现。
综合分析第26题的命题思路,大体有如下特点:(1)从考查的能力方向上看,主要考查:①对“史料”相关的史学常识的考查,如史料的分类;对“史料”价值的判断;对“史料”的运用与处理方法的基本理论的考查。
②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考查,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等。
(2)从命题的内容上看,往往涉及历史文化常识、重大考古发现、史学前沿理论成果、学术争鸣的流行观点等。
考查点最终落脚于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能力。
(3)从考查的形式上看题干多采用文字史料、图片史料以及多学科的情境知识叙述等形式。
选项多是理解性、方法性、观点性的历史结论与方法规律。
(4)从难度上看,这类题目难度相对较大,思维层次较高,是比较容易失分的题目。
例1(加试题)(2018·4月浙江选考,26)2009年曹操墓的发现,使曹氏及其家人的故事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此正是“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在历史记载和民间话本等诸多材料中,曹操形象犹如川戏之“变脸”。
研究发现,曹操在戏台上虽是白脸,实是了不起的人物,几个儿子都才兼文武。
曹丕多才多艺,会使剑,在宴席前曾以甘蔗代替,击败对手。
反而是号称有八斗之才的曹植,武的方面差。
有人则分析指出曹植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带兵打仗,只是始终未能获得准许而已。
还有研究者认为,曹植之所以渴望上前线,并非真想立功建业,只不过是想离开牢狱式的“封邑”。
这说明()A.历史事实的考辨,需要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B.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D.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解析本题为史料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的综合认知。
高分达标11—人文通达——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解放一、单选题1.(2024·浙江统考)彼特拉克说:“当这颗心灵思索或谈到宗教时,我确定是基督徒。
”但同时他也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溢欺瞒的场所。
”由此可知,彼特拉克( D )①反对宗教信仰②反对神权迷信③信任上帝的存在④批判教会的腐败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依据材料“我确定是基督徒”,可以看出彼特拉克信任上帝的存在;从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溢欺瞒的场所”,可以看出其对教会腐败的无情批判,③④正确,D项正确;彼特拉克承认自己是基督徒,说明其并不反对宗教信仰,从他抨击教会的腐败,但不反对神权迷信,解除A、B、C三项。
故选D项。
2.(2024·重庆统考)伊拉斯谟(1466—1536)是尼德兰闻名的思想家和神学家,他认为:宗教的精义是个人与上帝的沟通,永生的保证并不来自于教堂中的圣礼和仪式,仅在于对基督赎罪的信念;真正的信徒应当拥有发自个人内心的信仰。
伊拉斯谟的主见( B ) A.否定了传统基督信仰B.具有特性解放色调C.宣扬了人人同等观念D.揭开了宗教改革序幕【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在宗教信仰问题上,强调个人与上帝的沟通、个人内心的信仰,揭露天主教会的虚伪,反对教会推行的蒙昧主义,B项正确;伊拉斯谟揭露了天主教会的虚伪,反对教会推行的蒙昧主义,而非否定传统基督信仰,解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人人同等观念,解除C项;1517年,神学家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教堂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由此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解除D项。
故选B项。
3.(2024·甘肃统考)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写道:“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但人的精神却仍旧受教会限制,……中世纪教会站在人与上帝之间,不摆脱教会的精神扼制,人的解放就无法完成。
”作者意在( D )A.揭示文艺复兴运动的局限性B.说明人的完全解放是无法实现的C.揭露基督教会的贪欲与腐化D.强调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解析】依据材料得出,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作用有限,只有摆脱教会的精神扼制,才能完成思想解放,据此可知,强调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说法符合题意,D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材料重点是要突出宗教改革的必要性,揭示文艺复兴的局限性是为了突出宗教改革的必要性,解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人的完全解放是无法实现的,解除B项;揭露基督教会的贪欲与腐化不是作者根本意图,解除C项。
历史地图类内 涵特 点1.历史地图一般通过地图的图例说明和图片内容共同体现历史的时空观念。
2.增强学生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1.该题型一般以考查历史地图变化为问题切入点,围绕都城的变迁,地理名称的变化,疆域的改变,行政区域划分战争形式的发展及进程,区域经济特征,文化交流路线,经贸路线等反映历史现象的动态和人类活动的进程。
2.以地图为载体,打破板块知识的局限,综合考查不同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在的关系及相互影响,让考生运用多角度进行解读,综合分析得出规律性或总结性认识。
【典题悟法】(2020山东高考)(12分)图5、图6、图7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5 图6 图7分别提取图 5、图 6、图 7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12分) 解题路径第一步→审清设问·明确答题方向思维建模设问类型解题步骤分别提取图 A、图B、图 C 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步骤一:看问题,审清题目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解答。
步骤二:读材料:(1)看地图时间。
(2)看地图图例,注意地图中的关键词语。
(3)分析图例的数量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判断,并指出结论得出的理由。
步骤三:写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
以地图信息创设情境,以地理空间转移主题写历史短文步骤一:看问题,审清题目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解答。
步骤二:读材料:(1)据地图中重要地点联系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地理空间演变的特点提炼重大历史事件的主题。
(3)联系历史事物的发展演变解读材料中地理空间转换的意义。
步骤三:写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
【真题体验】1.(2021全国甲卷)(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
阶段综合检测(一)古代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 (2018 •浙江选考命题交流)《吕氏春秋》中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A. 嫡长子继承制B.按年龄继承制C.按军功继承制D.按遗嘱继承制答案A解析从材料内容分析“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
2 . (2018 •金华协作体学考评估检测)针对古代中国某一政治制度的特点,某学生记有如下课堂笔记。
据此判断,该制度最有可能是()A. 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B解析西周分封制之下,诸侯世袭且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周王室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属于贵族政治的范畴,与材料中“贵族君主制” “君主的权力受到贵族的制约”相符,故B项正确。
3 .(2018 •浙江选考命题交流)秦统一全国后采取的措施中被称为“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粘合剂”的是()A. 确立皇帝制度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统一文字答案D解析本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效”“持久” “统一”可知,秦统一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政令的畅通、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而且统一的文字经过数次修改后一直存在到现在,故D项正确;而其他选项在当时虽然有效但并不持久,故A、B、C项错误。
4. (2018 •义乌四校学业水平检测)春秋时期各国货币形制各异,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
它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 由诸侯割据到中央集权疆域统一B. 由“天下共主”到“皇权至上”C. 由分封制到郡县制D. 由农工商全面发展到重农抑商答案A解析材料中“秦朝” “通行天下”解题关键信息,中央集权与疆域统一是秦代最突出的时代特征,也是当时最主要的历史发展趋势,故答案为Ao5. (2018 •浙江名校选考命题交流)下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A. 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答案C解析从图中关键信息“门下省” “中书省”“尚书省”可判断这一行政体制为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于隋唐时期,故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