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与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前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腹痛病症之一,由于其病情变化快、严重性高,护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这篇文档将介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旨在提供给医护人员参考。
背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上段的出血,其病因多样,包括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胃癌等。
这种病情的严重性在于患者可能会因为大量失血而出现休克、贫血等危险状况。
护理措施1.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往往存在大量失血的情况,因此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心率、血压、呼吸情况、皮肤状况等。
若患者出现心率增加、血压下降、呼吸浅慢及皮肤苍白等状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保护患者安全急性出血的患者常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因此需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的安全。
包括:设立护栏、保持床边清洁整齐、防止摔倒等。
同时,也要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和保持体位的平稳。
3. 术前准备工作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前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护士要配合医生检查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
同时,还要配合医生做好手术部位的消毒和手术器械的准备工作。
4. 给予输液治疗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液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
输液的目的是补充丢失的血液和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常用的输液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液制品等,具体使用哪种输液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5. 控制出血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控制出血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出血量、出血颜色等。
同时,根据医生的指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出血,例如冷敷、垂直位、胃复张压迫和药物治疗等。
6.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工作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止血药物、抑酸药物和保护胃粘膜的药物等。
在给予药物治疗时,护士应注意合理使用药物、掌握药物的用法和剂量,并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
1.高危便血:因为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黑便,患者可能存在进一步出血的风险。
2.安全风险:由于大量呕血可能导致窒息和窒息的风险。
3.失血性休克: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大量失血可能会导致休克症状。
护理措施:
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以及血红蛋白、血气分析和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
密切观察患者出血症状的变化。
2.给予适当的抗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以减少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出血灶的刺激。
3.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并发感染的发生。
4.给予输血和输液治疗,以纠正贫血和维持血容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进行全血、浓缩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
5.给予止血药物,如血管加压素和血凝酶等,以减少出血量和休克的程度。
同时,注意止血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6.保持患者的安静与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活动,以减少出血灶的刺激和出血量的增加。
7.给予流质或软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品,减少胃肠道的负担。
8.注意观察和及时处理可能引起出血的因素,如胃管和导管的留置,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刺激出血灶。
在护理查房中,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最后,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并且,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确保护理过程的顺利进行。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722020年 第30期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病一般急性发作,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同时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病人也应该配合相应的护理手段,来保证疾病可以更快愈合,并且无并发症、后遗症等不良事件。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知识点以及护理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是发生在食道、胃部、十二指肠、胆管、胰管等位置等病变,病变引发这些管道上的黏膜溃烂、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形成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的原则应该是对病人及时进行止血,并且为病人补充血液。
一、上消化道出血病因1.食道疾病食道部位的炎症、溃疡、肿瘤,容易对黏膜下的血管造成侵蚀性的损伤,黏膜撕裂容易造成破坏性的损伤,物理或者化学方面的破坏性伤口均会造成食管出血。
2.胃部、十二指肠疾病胃溃疡、食管以及胃底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糜烂性质的胃炎、门脉高压性质的胃部疾病、胃部动静脉异常发育、胃部癌症、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位置的炎症、膈肌疝、手术之后的溃疡。
3.肝脏、胆囊疾病肝脏内部部分组织出现感染、肝脏脓肿、肝肿瘤、肝脏血管瘤破裂出血、由于外部伤害导致肝脏实质中心部位出现破裂容易出现肝脏内的胆道出现破裂出血,同时胆管自己的损伤也容易导致胆管出血。
4.相邻的组织气管疾病胰腺组织如果患有疾病就容易损伤到十二指肠部分,胸部或者腹部的动脉肿瘤就容易突破入侵到消化道,纵膈上生长的肿瘤或者是脓肿就容易突破到食道上,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5.全身性质的疾病主要包括血液疾病和感染性质的疾病,血液病主要包括白血病、血细胞再生障碍导致的贫血疾病、血友病、血管疾病导致的血液疾病、结缔组织发生的疾病、血管上发生炎症例如动脉炎或者静脉炎、应激反应导致胃黏膜出现损伤,导致发生在上消化道部位的血液疾病;感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质的出血热、尿毒症等疾病。
二、上消化道出血症状1.呕血如果出血点在胃部幽门上面,就会出现呕血的症状,这是由于出血量较多,并且出血的速度较快,血液并不会在胃内长时间停留,从而就会从口腔吐出,从口腔吐出的血液颜色绝大多数是鲜红色的,如果血液在胃内的停留时间比较长,血液容易受到胃酸的影响,那么吐出的血液颜色一般是棕褐色的,类似咖啡的样式。
消化科出科小结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与维持治疗消化科出科小结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与维持治疗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对于消化科的医生来说,准确的紧急处理和维持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和维持治疗的方法。
一、紧急处理1. 确认出血情况在处理消化道出血时,首先要确认出血的部位和程度。
可以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来确定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2. 维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出血量较大或威胁生命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首先要确保其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顺畅。
可以采取气管插管或其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患者的气道畅通。
3. 快速输液消化道出血患者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血液丢失,因此快速输液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血浆、盐水或其他适宜的液体进行输液,以补充失血导致的液体不足,保持循环稳定。
4. 控制出血源对于确定的出血原因,需要尽快控制出血源。
可以采取内镜止血、经导管介入止血等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尽快将出血源处置掉。
5. 给予止血药物对于一些无法立即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可以给予止血药物来控制出血。
常用的药物包括止血海绵、止血纱布等,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二、维持治疗1. 康复期护理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紧急处理后,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维持治疗。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卧位,保持身体的平稳和舒适。
同时,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适症状。
2. 给予抗生素消化道出血患者常常伴随着细菌感染的风险,因此需要给予合适的抗生素预防。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抗生素进行应用,以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
3. 监测血液指标消化道出血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电解质等血液指标,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4. 营养支持消化道出血患者常常会因食欲不振或胃肠功能受损而影响营养吸收。
为了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如静脉营养或肠内营养。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应急处置预案与程序预案一:现场处置1.确定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症状和表现,包括呕血、黑便或血便,腹痛,血压下降等。
2.立即保持患者安静,避免任何剧烈运动。
3.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是否正常,如异常,则进行适当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
4.必要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
5.准备好应急设备,如吸痰器、氧气瓶、静脉备用通道等。
预案二:急救措施1.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中的异物或气道分泌物。
2.保持患者的体位,将患者置于半坐位或头部略高的位置,有助于减少颈静脉回流,减少出血。
3.结束所有口服药物,包括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以防止进一步出血。
4.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输液和给药。
如果患者已经有静脉置管,则检查其畅通性并保持通畅。
5.快速抽血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并尽早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6.给予输液维持循环稳定,加强血容量,常用晶体液体如生理盐水等。
7.如果病情严重,给予输血和凝血因子的纠正,按照血液学规范进行。
8.如病情允许,进行内镜检查以确定出血部位。
预案三:转运与治疗措施1.根据患者病情和地理位置,决定是否将患者转至具备更高级别医疗资源的医院。
2.注意患者的转运方式和过程中的监护。
如可能,应选择空中转运以提供更快的医疗援助。
3.在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的循环和呼吸稳定。
必要时,应使用血管升压药物以维持血压。
4.对于不符合转运条件的患者,需临时进行内科处理,如药物治疗、内镜止血等。
5.转运至目的地后,将患者交接给接收医护人员,并告知患者的详细情况和治疗过程。
总结: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医务人员能够迅速作出正确决策和有效处理。
以上的应急处置预案与程序是作为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疗设施的条件来进行调整。
关键在于做好患者的现场处置、及时执行急救措施、进行转运与治疗,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上消化道出血的案例及其护理目录一、概述 (2)1. 上消化道出血定义 (2)2. 病因分析 (3)3. 临床表现 (4)4. 诊断方法 (5)二、案例介绍 (6)1. 案例一 (7)2. 案例二 (8)3. 案例三 (8)三、护理评估 (9)1. 心理状况评估 (10)2. 生活状况评估 (11)3. 患者疼痛评估 (12)四、护理措施 (14)1. 饮食护理 (15)2. 呕血护理 (16)3. 便血护理 (18)4. 疼痛管理 (19)5. 心理护理 (20)6.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20)7. 康复指导 (22)五、护理效果评估 (23)1. 护理前后病情变化对比 (24)2. 患者满意度调查 (25)3. 护理质量评价 (25)六、出院指导 (27)1. 出院前健康教育 (28)3. 自我监测方法 (30)4. 如何寻求帮助 (31)七、总结 (31)1.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重要性 (32)2. 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33)3. 对未来护理工作的展望 (34)一、概述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十二指肠、食管等消化道黏膜上的血管破裂,导致血液从口腔或肛门排出的一种病症。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在2018年的一个晚上,患者张先生因反复呕血2天、黑便3天就诊于某医院消化内科。
经检查发现,张先生患有急性胃溃疡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医生立即给予止血治疗,同时进行胃肠道减压、抗酸抑酸、保护胃肠道黏膜等护理措施。
经过紧张的治疗和护理,张先生的病情逐渐稳定,最终康复出院。
本案例展示了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 上消化道出血定义发生部位:包括食管壁内血管破裂出血、胃壁血管破裂出血以及十二指肠壁内血管破裂出血等。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计划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的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护理计划的角度,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患者评估。
1.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出血的时间、频率、量及颜色等情况。
2.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皮肤黏膜的颜色、腹部压痛等情况。
3. 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电解质等。
二、护理诊断。
1. 高危因素,上消化道出血本身就是一种高危疾病,患者可能出现休克、贫血等情况。
2. 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消化道穿孔等。
3. 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等。
三、护理干预。
1. 确保患者的休息,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 观察出血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呕血、便血情况,记录出血量和出血颜色。
3.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呕吐物。
4.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5.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6.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四、预防并发症。
1. 预防感染,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及时更换床单、衣物等,避免交叉感染。
2. 预防消化道穿孔,避免患者进食刺激性食物,保持胃肠道的休息。
3. 预防贫血,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给予患者红细胞输血或口服铁剂。
五、护理效果评价。
1.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出血情况、生命体征等。
2.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等。
3. 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其焦虑和恐惧程度。
六、护理记录。
1. 准确记录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出血量、出血颜色等。
2. 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3. 记录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
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急性疾病,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并及时进行干预和观察,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效果。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与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珲春市医院近年典型的9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观察和判断病情,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结果:9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是消化性溃疡病患者,24例是重症肝硬化伴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患者。
6例是食管喷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患者。
1例是胃癌晚期患者。
其中62例患者治愈出院,30例患者好转出院,1例患者死亡。
男81例,女12例,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73岁。
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没发生压疮及其他并发症,症状被状控制,一般状态良好,能参加一般社会活动。
标签: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及空场上段部位的疾病引起大量急性出血[1],临床有呕血和黑便以及不同程度的休克等表现,这种病大都是起病急,症状重,变化快;大量失血可导致有效循环量减少,出现严重休克。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为典型呕血和黑便,并有出血病变性质,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出血前患者的全身状况,有无贫血、血压下降,可确定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必须查肝功能、胃肠钡餐透视及纤维胃镜检查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珲春市医院近几年典型的9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81例,女12例,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73岁。
62例患者是消化性溃疡病引起,24例患者是重症肝硬化伴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引起。
6例患者是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引起。
1例是胃癌晚期引起死亡。
1.2观察和判断病情
1.2.1 首先确定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
有无呕血与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呕血和黑便的性状,出血量的大小,实验室证据,可作出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1.2.2估计出血量。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呕血的颜色,可估计出血量和速度。
1.2.3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心率、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及意识变化等。
如患者出现急性循环衰竭、血压下降、血容量减少,应观察24~72 h血压、脉搏情况,医护人员设专人护理,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对症治疗。
1.2.4及时判断出血严重程度。
据研究,一次出血量不超过400 ml时,因轻
度血容量减少可有组织液及脾胀贮血所补充,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
出血量超过400~500 ml,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心慌、乏力等。
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1 000 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而周围循环衰竭又是急性大出血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2]。
应将对周围循环状态的有关检查放在首位,并据此作出相应的紧急处理。
1.3护理措施
1.3.1 准备好一切急救用品,药物。
1.3.2安置患者卧床休息。
将患者安置在环境安静的病室,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设专人护理,呕血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
1.3.3严密观察病情。
观察出血症状,按医嘱插入鼻胃管,出血时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1次,体温、面色、鼻胃管引出胃液量和颜色、皮肤和肠鸣音、上腹部压痛,并详细记录出血量与每小时尿量。
1.3.4 补充血容量。
及时配血和备血,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用大针头输液、输血,先输小量0.9%NaCl溶液,迅速输给足够量的全血,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及早纠正血容量,防止输液过快、过多而发生急性肺水肿,必要时作中心静脉压测定。
1.3.5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可减轻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缓解和减轻疼痛。
合理饮食能促进止血,饮食不当可加重出血。
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饮食,如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患溃疡病者一般禁食24~48 h。
因禁食时间过长发生饥饿性胃肠蠕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也能引起再出血。
一般需在出血停止后给半量冷流质,逐步改为全量流质,病情无变化时改为无渣半流质饮食。
1.3.6 心理护理。
首先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护理人员应注重与患者的沟通,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3],患者见到呕血、黑便会紧张不安,产生恐惧,护士应尽快消除一切血迹,同时安慰和关心患者,告知患者正在积极治疗,帮助其消除焦虑、恐惧等心理[4],说明休息和安静有利于止血,告知患者有医务人员及时照顾,不远离患者,准许家属陪伴,让患者有安全感。
1.3.7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细菌繁殖,预防口腔感染及并发症。
防止口腔黏膜干燥、破裂、溃疡,消除口臭,促进食欲。
凡禁食、昏迷、鼻饲以及危重患者均应每日做口腔护理。
1.3.8压疮和肛门的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由于身体重量压迫,致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受阻,营养不良,消瘦,大小便失禁,使患者皮肤经常受到潮湿、摩擦和刺激,容易发生压疮。
首先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配合以合理的用垫和适宜的体位,以避免骨骼突出部位遭受压迫,定时翻身,局部按摩,昏迷患者应2 h1次翻身,每次约10 min,按摩时可用滑石粉,按摩后给做肢体被动运动,局部可用红外线照射,并改善血液循环。
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尿液、粪便对皮肤的浸渍和污染;排便后及时清除,擦净肛门,更换床垫。
每日用温水清洗肛门及会阴部1~2次,保持皮肤的清洁。
1.3.9病情好转的判断。
上消化道出血经过恰当治疗,可于短时间内停止出血[5]。
在1次出现后,经1~3 d粪便色泽恢复正常,根据黑便来估计出血是否停止。
特别是血压、脉搏反复测定均已正常,症状被控制,并结合患者全面情况而决定。
2结果
9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是消化性溃疡病患者,24例是重症肝硬化伴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患者,6例是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患者,1例是胃癌晚期患者。
其中62例患者治愈出院,30例患者好转出院,1例患者死亡。
3讨论
通过精心的治疗护理,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93例患者,症状被控制,一般状态良好,能参加集体活动,出院后能做一些家务。
同时进行指导和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一般护理知识,作好自我护理,以使病情稳定和好转。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防止劳累,保持生活规律、身心愉快,注意保暖,讲究卫生,防止各系统感染。
有利于消除各种诱因,避免化学性和机械性刺激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可可、巧克力等。
特别是肝硬化患者控制饮食很重要[4],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如发现黑便应立即休息,及时就诊,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17.
[2]叶任高,陆再英.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M].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2.
[3]雍定丽,刘建红,徐仕玲.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32例晚期肿瘤患者的毒副反应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702.
[4]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2000:531.
[5]陆再英,钟南山.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