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负担若干问题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4.23 KB
- 文档页数:2
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负担逐渐加重,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那么,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采取措施减轻农民的负担?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这些问题。
一、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1、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用地被大量占用,导致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致使农民生产条件恶化,收益下降,进而导致了农民负担的升高。
2、生产成本上升近年来,我国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生产成本也随之不断上升。
例如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物资的价格增长,牧民丧失了许多与自然资源有关的补贴等等。
这使得农民们想在生产中更有效率地节约成本的需求不断提高,生活负担就一边倒地压在了他们身上。
3、劳动力成本上升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农民工人口不断外迁,因此为了吸引农民工,工资、福利等各项补偿标准也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也随之不断上升。
这也加重了农民的生活压力,更压低了其生产收益。
二、减轻农民负担的对策1、优化耕地资源的管理针对当前耕地日渐减少的状况,政府可以采取更加严格的保护政策,加快耕地流转,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农民得以更加方便地利用好土地资源,同时,政府也应该对耕地实施全面扶持,颁布制定相关的资助政策,优先保障农民的耕地承包权,让其能够充分享受到耕地的利益和资源。
2、策划出适合农业生产的公益性资源政府可以尽可能多地创造一些适合于农业生产的公共服务资源,如物资设施、信息平台、技术支持等服务项目,并引导社会机构,通过一定的震荡机制,为农民提供成本的扶持和服务机会,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和生活负担。
3、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强盛的必由之路,而现代农业就是农业现代化的“重头戏”。
政府应该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引入高新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让农民更加便捷地利用到新技术,进而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总而言之,农民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社会问题,与政府、社会各界的协力、共同努力和推进是密不可分的。
浅谈农民负担过重的因素及改善对策目录写作提纲 2绪论 2内容摘要 3关键词 3一农民负担过重的界定和种类 3(一)农民负担的定义 3(二)农民负担的现状 41 部门违规收费难禁止 42.“两税”平摊难扭转 43. 以资代劳难控制 44. 乱集资、强制有偿服务难纠正 4(三)农民负担的种类 41支付给国家的负担 42支付给集体的负担 53支付给社会的负担 5二农民负担过重的根本因素 5(一)领导者对农民减轻负担认识有偏差 5(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是导致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的根本因素 6(三)体制的不完善,直接与间接的加深了农民负担 6(四)政府部门要减少索取农民的剩余贡献 6(五)改善农村教育费用 7三农民负担过重改善对策 7(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紧迫感 7(二)加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81中央政府必须加强督查,严惩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 8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不做表面文章,实实在在增加对农业的有效投入 8(三)中央应出台积极财政倾斜政策 8(四)逐步改变过度提取农业剩余的政策 8四结论 9参考文献 9浅谈农民负担过重的因素及改善对策写作提纲一绪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中国的发展好不好,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正确处理好农民问题。
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和农民负担问题。
因此,农民负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
二本论(一)农民负担过定义和表现1农民负担的定义2农民负担的现状3 农民负担的种类(二)农民负担过重的根本因素1领导者对农民减轻负担认识有偏差2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是导致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的根本因素3体制的不完善,直接与间接的加深了农民负担4政府部门过度索取农民的剩余贡献5教育的费用是农民负担中较重的一部分(三)农民负担过重改善对策1提高领导者思想上的认识,切实的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
新形势下农民负担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摘要】从概念上讲,农民负担是指国家、集体及其它社会方面无偿提供的费用和劳务的总称。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的内容、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征管方式更加规范,民主程度更加提高,对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民负担总量得到大大减轻,但农民负担问题始终存在。
随着国家对村级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民负担将变换方式而存在。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关键词】新形势;农民负担管理工作;思考【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08-011 农民负担管理存在的问题1.1 思想认识淡化,工作劲头松懈。
税费改革后,部分干部对减负工作没有以前那么重视了,存在松劲情绪。
一些地方基层干部自农村税费改革后,认为取消了三提五统(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和五项乡统筹)和农业税就不存在农民负担问题了,轻视对减负工作的领导,放松了对减负工作的监督管理;有的认为新的税费到户了,“三乱”治理了,减负工作可以松口气了;有的部门认为,以后不能向农民乱收费了,服务意识淡化了,在监管方面出现了空挡1.2 各种该给村级和农民的补贴没有给到位和补到位。
虽然党中央国务院的惠农政策确实给农民带来了许多实惠,农民对此也很满意, 但是有个别地方仍然对中央的政策熟视无睹,只从本地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在落实上级支农惠农资金中,挤占、截留、挪用惠农资金,把该给村级和农民的补贴扣留和抵顶债务, 侵占农民合法利益。
1.3 少数地方违法收回、调整、强行流转农民承包地,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截留农民土地收益。
1.4 举债搞建设,农民负担反弹。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有的村为了整治村容村貌,加强环境治理,大搞基础设施的建设,超出了其经济承受能力,靠举债来进行。
再加上税费改革后逐渐浮出水面的乡村债务问题,不仅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村稳定,同时也导致农民负担反弹。
农民负担与农民权利的关联思考农民是我国农村最广大的人群,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之一。
在农业历史上,农民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职能,同时也面对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速,农村面临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其中农民负担以及农民权利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农民负担的问题农民负担的问题,是指在农民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所面临的负担和压力。
农民的负担包括了生产成本的提高、就业困难、教育医疗等资源获得的困难、土地限制、税费等等。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些政策措施或市场变化往往会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沉重的负担。
例如,农村土地私有化的加速以及对土地信贷的限制性政策,严重限制了农民的土地使用和资金来源,使得农民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此外,由于农业的劳动密集性,农民的就业机会减少,一些劳动力的流失更加加剧了农村的发展困境。
农民的利益不仅包括了经济利益,还包括了政治和文化权利等方面。
在农民权利的问题上,需要从土地权、劳动权、移民权、教育医疗权等角度来思考。
在土地权方面,农民需要保有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以便能够从土地中获取实际的利益。
例如,对于土地的征收、拆迁,农民应该有自己的权利和选择权,而不仅仅是由政府和开发商决定。
在劳动权方面,农民需要有保障性的就业机会和劳动保障,这包括了合理的薪酬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在移民权方面,要保障农民的自由流动权、迁移权和居住权等基本权利。
在教育医疗方面,农民需要有公平的机会来获得教育和医疗资源,以便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
此外,农民在为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行动时,应享有自主权、言论权和参与权等权利。
农民负担与农民权利作为社会问题是有着密切的联系。
农民的负担和压力是制约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如果不解决农民的负担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就不能真正保障农民的权益。
同样,若农民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也会直接或间接地给农民带来不小的负担。
例如,在土地拆迁或征收过程中,如果农民的权利保障不足,他们将失去土地和生计,无法获得合理的补偿。
关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摘要农民负担关系农村社会的稳定,分析了近期农民负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做好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的措施,以期进一步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民负担监管工作。
关键词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存在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1-0385-01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支农、惠农政策。
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深入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加大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的工作力度,推动了中央各项政策的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涉农案件明显减少,农村社会进一步稳定,农民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加。
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同时,加大对种粮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农村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并促进了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和服务意识的增强,增加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
现将农民负担仍存在的问题及做好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的措施介绍如下,以期更好地减轻农民的负担。
1农民负担存在的问题及特点1.1存在的问题一是一些重点领域的集资摊派仍然较多。
主要包括乡村道路、水利电力、校舍修建和报刊征订等领域。
有些地方在修建县乡或通村公路时,本来不应由农民出资,但却以配套资金、道路基金、公益事业金等名义,以摊派形式强行向农民收取。
二是一些重点项目的收费仍然较乱。
主要包括殡葬、农业用水用电、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工商登记、生猪屠宰等项目。
其具体表现为:以合理的项目出现,有的超标准收取,有的将相关违规项目搭车收取。
三是一些地方平调、截留、挪用农民的粮食直补款、征地补偿安置款、村级的财政补助资金等损害农民权益的问题突出。
1.2特点农民负担表现形式有新变化,体现在“三个转向”:在收费的内容上,由农业税费转向行业性的专项收费;在收费的方式上,由乡村组织集中收取转向由各收费机关、单位分散收取;在收费的对象上,由面向全体农户转向要求办事或提供服务的部分特定农户。
农业行政管理地方政府管理’981关于农民负担若干问题的思考吴思明万胜利 关于农民负担问题,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但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却难以抑止,久治不愈,一再成为上下关注的焦点。
值此,我们不能不冷静地反思一下,农民负担为何总是反弹?一、农民负担问题关键是找到负荷的最低平衡点所谓农民负担,学术界比较一般的看法:是指农民从当年经营收入中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向国家、集体及其他社会方面所无偿提供的必要费用和劳务的总称。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一再强调这个问题。
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基础,需要广大农民做出巨大的牺牲,据有关专家测算,在工业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通过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等形式,农业被抽走大约13000亿元资本。
农业平均每年要把所创造价值的12.4%,无偿贡献给工业或城市。
近年来,工农业发展速度之比已达到5∶1,1993年国民收入积累率(38.7%)仅次于大跃进的1959年和1960年(43.8%和39.6%)是解放后的第三个高积累年。
尽管目前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种城乡倾斜的“二元”经营结构带来的后遗症,并着力于实现从农业哺育工业向工业反哺农业阶段转轨。
但实践表明,目前国家财力在承受这一战略转变的过程中,困难是巨大的。
至于农民负担呼声最高的广大贫困地区,则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如鄱湖之滨的某县,是个人口愈百万的农业大县,财政收入90%来自农村,千里圩堤的保养,二万多吃皇粮的庞大队伍,几乎每上一项大的农业建设工程,都离不开农民的参与。
经济发展靠积累,而要积累人民就得过紧日子。
而人民的90%是农村人口,也就是说沉重的负担实质上是落在农民肩上。
这种格局,在短期内,恐怕很难有较大的改变。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客观现实。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必须寻找到农民负担的最低平衡点,尽力将负担控制在农民承受力之内。
然而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一些干部失控了,不少同志办事不量力而行,急功近利,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要求过高过急,完全脱离初级阶段客观现实,搞一些过高的目标和庞大的规划,结果大大超过财政和农民承受力,不但事与愿违,而且加重了农民负担,直接损害了农民合法权益。
应当说,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不可对此估计过高,(至少还有2700万农民在为温饱而奋斗)。
不少人正是出于这种错误的估计,大搞部门利益膨胀,不时向农民伸手索要,更有甚者,一些地区和部门把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与干部升免挂钩,导致这些干部为了“政绩”、“达标”,强行加重农民负担,这些做法都是极不应该的。
二、政策规章不完善,宏观调控乏力,农民负担好比雪上加霜国务院已有明文规定,农民各项负担不能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5%,但实践证明,这一规定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情况下,是很不完善的。
据调查,某县某村,1995年富裕户人均收入8000元,贫困户300户,该村人均收入900元,按5%计算,人均负担45元,按这个数字,富裕户只须缴纳人均收入0.56%,少交355元,贫困户则要交人均收入15%,多交30元,这实际上是“劫贫济富”,不符合公平税赋,合理负担的原则,而且收入越低,负担越重。
基于这种情况,应该考虑实行由村同农户签订负担合同。
按农户上年实际收入5%计算方法,而不能以乡为单位计算,或者仍以乡为单位把握总额,农户上交时按经济类型、产业特点和实际收入状况,确定高低有别的负担额以纠正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以后带来的负担不均。
再说价格政策:旧经济体制形成的掣肘是个重要原因,农民有个说法: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像人的胡子,每天都在长(涨),农副产品价格却象人的眉毛,总是老样子。
据某省农业厅介绍,光取消平价柴油一项就增加农民负担5个亿,取消平价化肥又增加7个亿,加上地膜和水电涨价因素,人均负担超过了上年人均税外负担的总和。
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喊了多少年了,不但没缩小,反而有扩大趋势,农民负担何以不反弹?!此外,现行农村财税体制也有弊端。
农民常常质问乡政府:交足了税,为何还要交乡统筹?!因为乡统筹费是取之于集体所有制农民,却用之于国家乡级财政支出,因此五项统筹均应列为国家财政开支。
这实质是政府负担对农民的转移。
这种现象在人民公社时期是不存在的。
人民公社解体之后,却反而延续了其一平二调做法,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看来,现行农村财税体制是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尤其—5—:税外收费主观随意性实在太大,加之收取管理和使用往往处于失控状态,苦了农民、富了部门。
因此,必须扶“税”抑“费”,可否考虑将部分收费改为税收形式。
即“费”改“税”,“税费合一,据实计征”,农业税归财政,统筹提留归乡村,农民完成规定的实物上交指标后,不再承担其它负担,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提留统筹费一定几年不变,而且不得以资代劳,这样做,可望乱费状况有所收敛。
三、农民负担激化了矛盾,既有经济负荷太重的问题,也有心理承受力失衡的问题农民负担并非现在就有,在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广大农民吃糠盐菜支援红军打仗。
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写道:“长冈乡青壮年男女百个人有八十个当红军去了……公债也销得很多,长冈乡全乡一千五百人,销了四千五百块钱公债,其他工作也得到很大的成绩。
什么理由呢?”“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么?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广大群众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广大群众就要用生命同国民党决斗”。
老区农民就是这样和我们党,和我们的干部一道同心同德、浴血奋斗、其农民负担较之现在何止重十倍、百倍,可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水乳交融、手足相依,农民心甘情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建国后,我们在漫长的建立工业基础道路上,农民承担的负荷还少吗?但同样默默无闻地熬过来了。
而当前,在农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的时候,农民负担问题却如此尖锐地摆到了我们面前,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看来,农民负担引发的矛盾,除了经济上不堪重负之外,更重要的,是心理失衡了。
革命老区的干部好作风,在我们的一些干部身上荡然无存,他们忘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来不关心群众生活,不问农民疾苦,其表现是①好大喜功,贪图“政绩”。
年初给基层下达不切实际的农民收入增长计划,多年来在数字上做手脚。
有些地方为了多收提留、统筹款,处心积虑“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如把毛收入当纯收入,跨年度重复计算收入,结果人均纯收入“上了台阶”,干部提升了,农户却垮了;②工作粗鲁,横征暴敛。
据某乡村民反映,清款兑现时,个别干部采取了非常过头的举动,他们一行十多人带着车子(三轮车)、袋子(麻袋)、绳子和铐子,采取掺谷,牵猪、赶牛、抓人等高压手段,使人见而生畏;③财务不清,吃喝惊人。
农民上访告状必涉财务。
村组财务管理普遍混乱,有时农民只知道交钱,不知道钱到哪儿去了。
疑虑不满,加剧与干部之间的矛盾;④乱集乱摊,随意加码,已经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屡禁不止。
如集资建派出所,乡镇法庭、卫生院、集资办电、修路、安装程控电话等待。
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例农村电费:县到乡0.46元/度,乡到村0.88元/度,村到户1.20元/度,层层加码。
领取一个结婚证竟从9元加码到50元~100元,还有各种未完成种植任务罚款,因完成乡财贸任务过半借款负息,排涝费利息等,摊派金额可观,农民苦不堪言。
面对上述这些,农民心理上还能保持平衡么?这样的不合理不合法的负担难道还应该默默地承受下去么?党中央非常重视农民负担问题,1996年12月27日再次下达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定,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已公开地交到了农民手中,我们的干部无论做什么,都要问一声农民答应不答应,要尽快地转变我们的党风和干部工作作风,否则就会失去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四、解决农民负担反弹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农民负担总是反弹的原因很复杂,涉及到诸多方面,但不管怎样说,发展农村经济才是最根本的出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几乎不存在农民负担问题,只有致富才能减负。
首先要让农民从农业经营中得到实惠,并逐步引导农民适应市场,他一旦成为独立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便能够承担市场中各种风险,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投资主体。
事实上国家不可能把一切都包下来,而只能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增强农民的承受力,而且只有农民共同富了,承担一定税负便不再困难,反过来农村经济一旦发展了,办事业问农民索要反而更少了,这样一来,就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
要发展农村经济,还必须裁减冗员,现在有的乡镇机关竟有一、二百人,而在编人员只有二三十个,由于部门强调上下对口、干部配套,导致村组两级干部也严重超编。
这些编外人员费用全部由农民负担。
江苏省某县农民出资负担的各类人员竟达15708人,每年负担0.56万多元,农民人均17元,是上年人均收入的5.25%,这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沉重包袱。
要发展经济,国家必须增加投入,重点是对贫困地区大江大湖综合治理,建设好防洪排涝工程,帮助这些地区提高附加价值农产品的比重,现在世界各国用于农业科研的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1%,而我国仅有0.17%至0.27%,由于投入不足,使农业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产条件得不到改善,不少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只有将这些事情办好了,农民负担问题也就再也不会反弹了!(作者单位江西波阳县委党校江西波阳县农业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