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 第26讲_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1)
- 格式:doc
- 大小:311.00 KB
- 文档页数:8
【例题17·计算分析题】A公司原持有B公司60%的股权,其账面余额为6 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
2010年4月6日,A公司将其持有的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中的1/3出售给某企业,出售取得价款3 600万元。
A公司原取得B公司60%股权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9 0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
自A公司取得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至部分处置投资前,B公司实现净利润5 000万元。
其中,自A公司取得投资日至2010年年初实现净利润4 000万元。
假定B公司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
除所实现净损益外,B公司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
本例中A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在出售20%的股权后,A公司对B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中派有代表,但不能对B公司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
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由成本法改为按照权益法核算。
【答案】(1)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损益借:银行存款 3 600贷:长期股权投资 2 000投资收益 1 600(2)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4 0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400万元(4 000-9 000×40%)为商誉,该部分商誉的价值不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
处置投资以后按照持股比例计算享有被投资单位自购买日至处置投资日期间实现的净损益为2 000万元(5 000×40%),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企业应进行以下账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 2 000贷:盈余公积16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 440投资收益400(二)权益法转为成本法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按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企业合并处理。
2.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按账面价值作为成本法核算的基础。
【教材例4-19】甲公司持有乙公司30%的有表决权股份,因能够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甲公司对该项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和会计分录2022-05-10 51账房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
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即股权增持或减持引起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大家应该都知道,公允价值计量、权益法、成本法之间一共6种转换情形。
增持: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转成本法、权益法转成本法;减持: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权益法转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法转权益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长期股权投资增减时的会计处理方法。
1、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但不构成控制的。
当此前持股比例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对价的公允价值】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银行存款【这次付了多少就记多少】投资收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额,也可能在借方】2、公允价值计量转成本法投资方因追加投资,提升了持股比例,变成了具有控制关系的母子公司。
此时的会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交易性金额资产银行存货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3、权益法转成本法权益法转为成本法需要考虑“同控”和“非同控”,从而确定长投的入账价值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还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同控合并的会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货资本公积非同控合并的会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4、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1)确认有关股权投资的处置损益借:银行存款贷:长期股权投资(出售部分股权账面价值)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2)剩余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剩余部分公允价值)贷:长期股权投资(剩余部分账面价值)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5、权益法转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方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2017-2018最新会计实务】【2017-2018年最新会计实务经验总结,如对您有帮助请打赏!不胜感激!】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
投资企业增加或减少投资导致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相互转换。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转换处理的基本思想是遵循追溯调整法,即假设从原取得的投资开始就采用权益法,把原取得投资采用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为权益法下的账面价值。
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转换处理既体现了未来适用法的理念,也体现了追溯调整法的理念。
1、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理念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确定后,其后续计量的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
两种方法依据的理念不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结果不同。
1.1 成本法的理念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依据的理念是法律形式重于实质的原则。
从法律形式看,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是独立的法人,除非被投资企业宣布分派利润,否则其实现的利润就只属于被投资企业,而投资企业无法按照比例分享。
因此,成本法决定了投资企业持有期间不需要对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进行会计处理,只有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才按持股比例享有的份额进行会计处理。
1.2 权益法的理念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变动而变动的方法。
权益法主要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依据的理念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尽管从法律形式看,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但是从经济实质上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因此,股权代表的是股东应享有(承担)的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增加或减少,投资企业应该按照持股比例反映长期股权投资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变动而变动的部分。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一、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核算(一)交易性金融资产转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1. 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二)其他权益性工具投资转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1. 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二、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转成本法核算(一)交易性金融资产转长期股权投资(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应享有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持股比例(二)其他权益性工具投资转长期股权投资(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应享有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持股比例(三)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转长期股权投资(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应享有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持股比例(四)交易性金融资产转长期股权投资(非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新增投资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五)其他权益性工具投资转长期股权投资(非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为新增投资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六)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转长期股权投资(非同一控制下的成本法)1. 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账面价值+为新增投资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三、权益法核算转公允价值计量1. 初始投资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四、成本法核算转权益法核算五、成本法核算转公允价值计量1. 初始投资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知识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权益法、金融资产之间核算方法的转换【提示】共计有6种情况:假定条件如下:5%(金融资产);20%(权益法);60%(成本法)(1)5%(金融资产)→20%(权益法)(2)5%(金融资产)→60%(成本法)【涉及合并报表】(3)20%(权益法)→60%(成本法)【涉及合并报表】(4)20%(权益法)→5%(金融资产)(5)60%(成本法)→20%(权益法)【涉及合并报表】(6)60%(成本法)→5%(金融资产)【涉及合并报表】一、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的核算例如:5%(金融资产)→20%(权益法)1、转换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其他综合收益【或贷方】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新增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贷:银行存款等2、比较上述计算所得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按照追加投资后全新的持股比例计算确定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在追加投资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二、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成本法的核算(即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个别财务报表例如:5%(金融资产)→60%(成本法)——原投资系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原投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新增投资成本【提示】若原投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1)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采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当将按照该准则确定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一、成本法转权益法(一)追加投资情况1、对追加投资进行会计处理2、按权益法原则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A:对原有部分的调整⑴比较原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按原持股比率计算所拥有对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差额正数不调整,差额负数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
⑵按原持股比率计算调整原投资后至转为权益法时对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
属于权益部分的调整资本公积;属于损益部分的需分两种情况调:属于本期初至转换日部分的调当期损益,属于原投资日至本期初部分的调留存收益。
B:对新增部分的调整比较新投资成本与所获得的相应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进行综合调整,所谓综合调整是指调整时应结合原有投资调整部分累积计算。
(二)减少投资情况1、对减少投资进行会计处理2、对剩余股权投资进行调整⑴比较剩余成本与按剩余持股比率计算所拥有对方在原投资时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
差额正数不调整,差额负数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
⑵调整原投资后至转为权益法时对方可辨认净资产增加额。
属于权益部分的调整资本公积;属于损益部分的需分两种情况调:属于本期初至转换日部分的调当期损益,属于原投资日至本期初部分的调留存收益。
二、权益法转成本法(一)追加投资情况1、对追加投资进行会计处理2、按不同合并形式的情况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初始计量⑴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以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之和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二)减少投资情况1、对减少投资进行会计处理2、以转换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日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
假定再次投资交易日和原投资交易日不属于一个会计年度,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长期股权投资有哪些核算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
扩展资料:成本法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取得股权时按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除此之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权益法在权益法下,企业进行投资时,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按差额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营业外收入。
在期末,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首先,以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
股权投资采用什么核算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
成本法认为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和会计主体。
投资企业只有在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以原有资产增减变动为条件的经济业务,或对被投资单位税后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要求权实现时,才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
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为实际收到或确定将收到的利润或股利。
长期股权投资的商誉怎么计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商誉计算公式:商誉=初始投资时点的投资成本-投资时点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持股比例商誉是一种无形资源,是企业持续经营拥有的一种,能使企业获得未来超额收益的无形资源。
商誉发生减值,是因为经济条件和企业自身情况产生了变化。
在商誉发生减值时,为了释放风险,应该立足于眼前,着眼于未来,对商誉价值进行再确认、再计量。
【解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其他综合收益最终不可以转投资收益,而应该转留存收益(第八章详述)①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原持有股权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支付对价公允价值)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银行存款等(新增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②借:其他综合收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或相反分录)(二)按权益法调整初始投资成本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按照追加投资后全新的持股比例计算确定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在追加投资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①前者>后者,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②前者<后者,差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按差额)贷:营业外收入【注意】不需按权益法对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
【例题·教材5-18】2×18年2月,甲公司以9 000 000元现金自非关联方处取得乙公司10%的股权,将其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20年1月2日,甲公司又以18 000 000元的现金自另一非关联方处取得乙公司15%的股权,相关手续于当日完成。
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20 000 000元,甲公司原持有乙公司10%的股权(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15 000 000元(假定其公允价值在2×18年末未发生改变)。
取得该部分股权后,甲公司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对该项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
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
【解析】(1)甲公司原持有10%股权的公允价值变动:2×20年1月2日甲公司原持有乙公司10%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5 000 000元,取得成本为9 000 000元,由于其公允价值在2×18年末未发生改变,所以在2×20年1月2日会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为6 000 000元(15 000 000-9 000 000),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补充例题】
2017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15万元(含已宣告发放现金股利15万元),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200万股,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0.5%。
假设甲公司按10%计提盈余公积。
【正确答案】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交
易性金融资产)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
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2017年1月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应收股利 15
贷:银行存款 1 015
2017年1月1日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 1 000
应收股利 15
贷:银行存款 1 015
2017年6月30日,该股票市价为1 100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2017年6月30日,该股票市价为1 100万元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100
贷:其他综合收益100
2017年7月1日,出售价款为1 300万元
借:银行存款 1 3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公允价值变动100
投资收益200
2017年7月1日,出售价款为1 300万元
借:银行存款 1 300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 1 000
——公允价值变动
100
盈余公积2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0
借:其他综合收益 100
贷:盈余公积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共6种转换:
增资
公允价值5%→成本法70%
多次交易、
分步实现
企业合并
同控
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暂不处理;
处置时,按比例或全部结转
(★★★特殊:不视为跨界)
权益法30%→成本法70%非同控
原权益法核算:见同控
原金融工具核算:其他综合收益转当期损益(跨界、
先卖后买)
公允价值计量5%→权益法30%跨界、先卖后买
减资
权益法30%→公允价值计量5%跨界、先卖后买
成本法70%→权益法30%丧失控制不跨界(追溯调整)
成本法70%→公允价值计量5%权
(合并财
务报表)
跨界、先卖后买
【手写板1】
【手写板2】
【手写板3】
【手写板4】
【手写板5】
【手写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