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1鲁科版1.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2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一化学第1章第3节化学中的常用量——物质的量鲁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1章第3节化学中的常用量——物质的量二. 教学目的1、了解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及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意义。
2、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之间的换算。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探究。
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三. 教学重点、难点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之间的换算。
四. 知识分析(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 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它是一个口头上或书面表达都不可分割的专用名词,不可任意添减字,既是物质的质量,也是物质的数量。
它是描述的物理量。
它的单位是,符号为,在希腊语中它是“堆量”的意思。
(2)物质的量只能用来描述、、、、、等微观粒子或微粒的特定组合,不能指宏观物质。
(3)物质的量的计量标准——阿伏加德罗常数,称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单位。
当某物质中指定的粒子集体所含的指定粒子数与相同时,则该粒子物质的量为1mol。
如:1 mol H2O中含有H2O 数是个,含氢原子个答案:(1)七;物质所含微粒多少;摩尔;n;(2)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3)0.012kg12C含的碳原子数;N A ;摩尔;N A;6.02×1023;1.204×10242. 摩尔(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正如长度与米,质量与克一样。
(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种类,而不能用名称。
否则,概念模糊,意义不清。
例:1 mol H 表示1mol氢原子,而不能说1 mol 氢。
1摩尔氢离子应如何表示? 1molH+。
练习:(1)判断下列表示方法是否正确?① 1 mol 氧② 1 mol 钠③ 1 mol H2SO4 ④ 1 mol Na2CO3⑤ 1 mol 苹果⑥ 1 mol NO3-(2)1mol硫酸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课题鲁科版必修1 第一章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3)滕州一中东校张刚果【教材分析】本节课题目为“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因此,考虑到从“应用”的角度切入,所以从生活实际引入,引起学生的注意。
作为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三部分,是在已经学习过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和关系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已知数据的单位,归纳出关系式,最终得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物质的量浓度是一种使用更方便、更广泛的浓度的表示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扩大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目标分析】《课程标准》1.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2.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模块学习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2. 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3. 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4. 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学会合作与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一种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物质的量浓度,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符号和单位,以及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溶液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三者的关系;3.能够熟练应用物质的量浓度处理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方法,并且可以初步进行实验误差分析;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方案和实验仪器的能力;3.培养学生化学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理解解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意义,体会化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体会实验中的相互合作,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2、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1-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鲁科版 必修1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作者:史学强 Email:suifengpiaoguo@ 20011年3月15日§1-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知识梳理】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
注意:(1)这里的微粒是指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等微观粒子,不能指宏观颗粒。
(2)“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不能拆开。
例如,不能说“氢气的量、硫酸的量”,而应说“氢气的物质的量、硫酸的物质的量”。
2.阿伏加德罗常数:我们把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近似值为6.02×1023mol -1,符号为N A 。
(1)阿伏加德罗常数带有单位,其单位是mol -1。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准确值是0.012 k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近似值是6.02×1023mol -1。
(3)N A 数值巨大,作用于宏观物质没有实际意义。
3.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
注意: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
例如说“1mol 氧”,是指1mol 氧原子,还是指1mol 氧分子,含义就不明确。
又如说“1mol 碳原子”,是指1mol 12C ,还是指1mol 13C ,含义也不明确。
粒子集体中可以是原子、分子,也可以是离子、电子等。
例如:1mol F ,0.5molCO 2,1000mol CO 32-,amol e -,1.5molNa 2CO 3·10H 2O 等。
4.物质的量与粒子数(N )的关系: N = n·N A满足上述关系的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它们的特定组合。
第2讲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考点一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1)基本概念间的关系(2)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为:n =N N A。
2.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其符号为M ,单位为g·mol-1。
(2)数值:以g·mol -1为单位时,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3)关系: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为:n =m M。
(4)计算方法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 A( √ )(2)标准状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 A( √ )(3)室温下,1 mol CH4中含有5N A原子( √ )(4)常温常压下,1 mol CO2与SO2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为2N A( √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相同质量的CO与N2所含分子数、原子数均相同( √ )(2)17 g —OH与17 g OH-所含电子数均为10N A( × )(3)31 g白磷中所含共价键数目为N A( × )(4)30 g SiO2中含有硅氧键个数为N A( × )(5)32 g甲醇中所含共价键数目为5N A( √ )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3.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0.1 L 3.0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的数目为0.3N A( × )(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和KCl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之和均为2N A( × )(3)0.1 mol·L-1的NaHSO4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之和为0.2N A( × )(4)25℃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 × )(5)1 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所含氧原子数目为0.3N A( × )1.熟记两个公式N N A =n =m M 2.思维方法已知物理量――→计算物质的量――→依据组成计算所求的微粒数考点二 气体摩尔体积 阿伏加德罗定律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2.气体摩尔体积3.阿伏加德罗定律(1)决定气体体积的外界条件: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其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第一课时)1、建立物质的量概念,基于物质的量定量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变化。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3、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4、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
1、建立物质的量概念,基于物质的量定量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变化。
2、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数、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请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表述下列方程式的意义?【新课导入】【过渡】1 滴水约含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
怎么样才能既科学又方便的知道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如何把难见难称量的微观粒子和可见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 定义:是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2. 符号:n。
3. 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七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和符号【注意事项】①专有化:。
②微观化:。
③集体化:。
④具体化:。
【课堂练习】1、填空1 mol H2O 中含___ mol H ,___ mol 氧原子。
1 mol K2SO4中含___mol 氧原子,___mol 原子。
1.5 mol Na2O2中含___mol 钠原子,___mol 氧原子。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数量()②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指定粒子集合体数目的多少()③物质的量描述对象是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④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⑤ 1 mol氢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2 mol电子()国际计量大会规定,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与所含的碳原子数相等。
实验测定:约为个。
说明: 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与0.012 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相等,都约为6.02×1023个。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练习】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 6.02×1023。
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掌握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关系;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预习导学:1.求气态物质的摩尔质量或相对相对分子质量,常用公式为M=________或________。
2.比较气体体积的大小或比较一定体积的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的多少,关键是比较气体物质的量的大小,常用公式为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气体质量(m )求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 ):V =__________________。
4。
由气体在标准状况的密度,求气体摩尔质量:M =________________ 。
5。
已知气体相对密度或相同状况下气体密度的倍数,求未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6。
已知1体积水能溶解V 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若再已知_________(填物理量的名称),便可以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7。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量瓶在具体实验时一定要指明规格。
配制步骤为(以配制1L0.1mol/LNaOH 溶液为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解析:[例1]为除去粗盐中的Ca 2+、Mg 2+、Fe 3+、SO 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称取粗盐−−→−溶解−−→−2BaCl −−→−NaOH −−→−32CO Na −−→−过滤滤液−−−→−适量盐酸−−−−−→−蒸发、结晶、烘干精盐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1)判断BaCl 2已过量的方法是 。
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因素。
2.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3.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学习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在化学反应中经常遇到气体物质,对于气体物质来说,测量体积往往比称量质量更方便。
那么气体体积与物质的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应如何建立气体体积与其物质的量的桥梁呢?而这个桥梁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气体摩尔体积。
[板书]气体摩尔体积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提问]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间是否存在着一些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动手寻找一下答案。
[板书]一、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视频播放]电解水实验视频1.实验中的现象:两极均产生气体,其中一极为氢气,另一极为氧气,且二者体积比约为2:1。
2.从中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H2的体积相同。
[提问]下表列出了0℃、101 kPa(标准状况)时O2和H2及CO2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O2、H2和CO2的体积。
从中你又会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学生活动]思考并计算。
[教师总结][过渡]以上我们讨论了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那么对于固体或液体来讲是否有相同的关系呢?[提问]下表列出了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这几种物质的体积,从中你会得到什么结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相同,而且相差很大。
[教师总结][过渡]为什么在粒子数相同的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而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却差别很大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先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一堆排球、一堆篮球,都紧密堆积,哪一堆球所占体积更大?如果球的数目都为一百个呢?如果球和球之间都间隔1米,在操场上均匀地分布,哪一堆球所占总的体积更大?[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三个:(1)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2)微粒间的距离(固态、液态距离小,排列紧密;气态分子间排列疏松);(3)微粒本身的大小(液态时小,气态时大);[过渡]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23思考决定固体或液体及气体体积的因素是什么?[教师总结]1.对于固态或液态物质来讲,粒子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小的,这使的固态或液态的粒子本身的“直径”远远大于粒子之间的距离,所以决定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粒子数目;(2)粒子的大小。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科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物理量,将贯穿今后学习的全过程,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原子、分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对应的单位,这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但是本节课的概念多,理解难度大,而且而且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能力尚还欠缺,这些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与同学交流,从学生认识基础出发,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设问、类比启发、重点讲解并辅以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联想,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单位—摩尔2.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并能运用N A进行计算。
3.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桥梁。
(n N A N 之间的关系)四、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重要工具,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有关物质的量计算过程中,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计算的方法,建立阿伏伽德罗常数题目解答的模型。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2.教学难点分析: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目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及换算六、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以讲述教学法为主,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和思考去认知新知识,“发现”得出结论和规律性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发现的能力。
第1章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二课时
[引言]引入了物质的量后,建立起了宏观物质与其所含微观粒子之间的桥梁。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1mol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特点。
[媒体显示]
二、气体摩尔体积
[交流、研讨]阅读P21表1-3-1,相邻同学相互研讨。
[提问交流][媒体显示]
1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式量,单位为克。
相同的温度、压强下,1mol不同气体物质的质量不同,但体积基本相同。
[讲述、媒体显示]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单位L/mol)。
n=V/V m
[拓展延伸]
同温(T)、同压 (P) 下,
标准状况(简写为STP,指0℃,1.01相同体积(V)的气体所含有的气体物质的量(n)或分子数(N)是否相同?
同温(T)、同压 (P) 下,气体的体积(V)和气体的物质的量(n)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同温(T)、同体积(V)下,气体的压强(P)和气体的物质的量(n)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讲述、媒体显示]×105Pa)下,1mol任何气体都占有大约22.4升的体积,这个体积叫做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展示22.4L立方体,让学生感受其大小)
[概括整合] (媒体显示)
[迁移、应用]
常规训练(略)
[拓展延伸]
▼查阅有关书籍,想一想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不同条件、不同状态的物质,决定其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从理论上解释相同条件下,不同气体的摩尔体积为什么相同?
▼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求标况下1mol气体质量的方法。
▼自己动手用硬纸皮制作一个体积为22.4升的立方体,感受其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