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抑郁症群体素描 来自:【新民周刊】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21
2021年全国5400万人患抑郁症废掉一个人就是让他充满欲望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据统计,2021年全国有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这一数字令人震惊。
抑郁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言而喻,同时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对个体的摧毁以及废掉一个人就是让他充满欲望的概念。
一、抑郁症对个体的摧毁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常常使患者感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无助。
患者可能会失去对生活的兴趣,无法正常睡眠和进食,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
抑郁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和与他人交流。
这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还对其家庭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抑郁症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抑郁症不仅对个体造成严重摧毁,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抑郁症患者常常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生产力的下降和经济效益的减少。
其次,抑郁症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这对家庭财务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此外,抑郁症也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这些负面影响不仅限于患者自身,而是蔓延到整个社会。
三、废掉一个人就是让他充满欲望废掉一个人就是让他充满欲望,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无望和绝望,失去了对生活的欲望和动力。
废掉一个人就是让他失去对生活的充满欲望,使其处于一种无法摆脱的困境中。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很难积极面对生活和克服困难。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关心和帮助抑郁症患者,让他们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欲望。
结语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给患者个体和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废掉一个人就是让他充满欲望,这一观点表达了对抑郁症患者的关心和呼吁。
我们应该加强对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患者摆脱困境,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欲望和动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
青少年抑郁症信号家长要知道作者:韦利玲来源:《家庭医学》2024年第13期《2023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50%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
抑郁症是青少年致残、自杀的最大危险因素。
作为家长,及早识别青少年抑郁症的信号至关重要,便于及时采取行动,使孩子获得必要的支持和治疗,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1.情绪变化孩子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愉快感、不快乐,持续悲伤、沮丧或愤怒情绪,自我评价过低、不爱活动和交际,对以前喜欢的各种活动兴趣减退甚至丧失,自暴自弃和自杀意念及行为。
2.行为变化孩子可能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逃学、与同伴关系不好、孤独、退缩、烦躁不安、攻击行为、不良行为或滥用药物等行为问题。
3.躯体症状孩子可能会表现睡眠问题,如早醒、难以入睡、失眠或过度睡眠,精力减退、食欲变化,如食欲缺乏或暴饮暴食,以及体重变化,头痛、头昏、胃痛、疲乏、胸痛、胸闷、遗尿等。
4.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孩子可能会出现思维迟缓,脑子反应慢,言语量减少,语速慢,自我负面思维,如自我贬低、自责自罪或无助感,对未来的悲观态度和自杀意念。
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开放和支持性的沟通渠道,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困扰。
注意倾听孩子的声音,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情绪体验,避免批评和指责。
鼓励孩子保持健康的作息时间,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有助于改善情绪。
帮助孩子合理规划学习时间,鼓勵孩子参与兴趣爱好的活动家长应了解抑郁症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和情绪。
如果发现孩子有抑郁倾向,应该到医院的精神科寻求专业帮助,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减少孩子的压力,鼓励他们参与体育活动,比如跑步、散步、冥想等,对缓解负面情绪有积极作用。
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家长还应该与学校老师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100条抑郁症相关数据1:抑郁症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五大疾病,而且很快会升至第2位。
2:全世界抑郁症患者1.22亿。
3:西方国家抑郁症患病率为22%4:美国每年有1100万人患抑郁症,每年因抑郁症所造成的损失超过200亿美元。
5:躯体病人中符合抑郁障碍者高达25~64%。
6:在美国每年有至少15万人患有抑郁症,其中大多数是妇女。
7:在美国约2.5%的儿童患有抑郁症。
8:晚年的抑郁症影响600万65岁以上的美国人,但是只有10%的人接受了治疗。
9:世界各地,每年超过100万人估计死于自杀。
10: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过去50年中,世界自杀率增加了60%。
11:在日本,哈萨克斯坦,芬兰,拉脱维亚和匈牙利,每10万人的自杀率就达到20人或更高;立陶宛的自杀率更高达40人。
12:世卫中心合作研究资料显示,15个不同国家或地区内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平均为55.6%。
13: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有10亿人正饱受各种心理疾病的折磨。
14:日本的自杀者数量连续11年都超过3万人。
15:据美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在孩子出生9个月后,有14%的母亲会出现产后抑郁症,10%的父亲也会出现抑郁症状。
16:《美国医学会杂志》公布:平均每6个美国人就有1个曾经或正在受抑郁症的困扰。
17:据美国滥用药物和精神健康服务局公布显示,10名美国少年中就有1人患过严重的抑郁症。
18:据英国媒体报道,去年英国有1600万张处方用于抑郁症治疗,比前一年上升了10%,且33%的病假由消沉和忧虑造成。
19:英国卫生局健康秘书阿伦·约翰斯顿称,英国计划在未来3年内培训3600名治疗师,为抑郁症患者提供帮助。
20:据英国《独立报》报道,抑郁症困扰着成千上万的英国人,让英国每年为此付出86亿英镑的代价,比10年前增加了30亿英镑。
21:据英国卫生部统计,70%的抑郁症患者无法从事全日制工作,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抑郁症患者是长期失业者。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责不已等,对个体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主要疾病负担之一。
本篇文章将主要探讨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进展。
一、抑郁症的流行病学1. 全球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到2015年,全球至少有3.5亿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抑郁症的影响,这一数字占全球人口的近5%。
据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最主要的健康负担之一。
2. 城乡差异在国内,抑郁症的患病率也呈现出城乡差异。
据研究,城市居民中抑郁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原因可能与城市人口密集,生活节奏快等因素有关。
此外,由于农村居民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服务,抑郁症患者的诊治往往比城市中更为困难。
3. 年龄和性别差异抑郁症的患病率还与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症,这可能与女性生理、社会角色等因素有关。
另外,抑郁症的发病年龄呈现出U型曲线,即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于中年人群。
二、抑郁症的病因学1. 生理因素很多研究表明,抑郁症与神经递质的失调有关。
例如,血清5-羟色胺水平的下降会引起抑郁症的发生,而抑郁症患者的脑部中5-HT转运体表达量不足。
此外,一些遗传研究也发现,抑郁症与基因有关,例如5-HTTLPR基因的不同形态与抑郁症的患病风险存在一定关联。
2. 环境因素抑郁症与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例如生活事件的压力、社会支持、睡眠不足等。
一些研究表明,突发性的生活事件,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如失业、离婚等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而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3.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可以是抑郁症的原因,也可以是其症状之一。
例如,自我认知偏差和自我批评是抑郁症常见的心理特征,其可能通过影响血液中5-HT水平等方式,引起抑郁症的发生和加重。
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来治疗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往往陷入负面情绪和消极思维中。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艺术创作对于缓解抑郁症症状和促进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来治疗抑郁症,从而为患者提供一种创造性、积极的方式来应对自己的情绪和思维。
一、绘画和素描绘画和素描是最常用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它们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将内心的情感和体验通过视觉形式呈现出来。
绘画和素描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和经验,患者可以随意涂画,无需顾忌作品的成败。
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患者释放内心积压的情绪,同时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音乐创作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可以通过声音和旋律来表达情感。
抑郁症患者往往对音乐有特殊的敏感度,他们可以通过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来倾诉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音乐创作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同时提升他们的专注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三、写作和诗歌创作写作和诗歌创作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它们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梳理思维,记录内心的变化和成长。
写作和诗歌创作可以让患者将复杂的情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对于一些难以言表的情感和经历,写作和诗歌创作可以成为患者的情感出口和宣泄方式。
四、舞蹈和表演舞蹈和表演是一种身体化的艺术形式,它们可以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表情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舞蹈和表演可以帮助他们通过身体的表达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情绪。
这种身体化的艺术创作能够促进患者的自我和身体意识,使他们更好地与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进行对话和沟通。
五、手工艺和雕塑手工艺和雕塑是一种注重细节和手工技巧的艺术形式,它们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通过手工制作来转移注意力,减轻负面思维的困扰。
手工艺和雕塑需要患者集中精力进行操作,这种专注可以帮助他们暂时摆脱抑郁的情绪和消极的想法。
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宣泄和治疗,同时也可以提升患者的创造力和艺术感悟能力。
文森梵高荷兰画家的艺术风格与抑郁症困扰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一位荷兰画家,被公认为表现主义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及终生受抑郁症困扰的故事都使他成为艺术界的传奇人物。
本文将探讨梵高的艺术风格以及他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一、艺术风格与特点梵高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鲜艳明亮的色彩:梵高的作品以醒目的色彩著称。
他善于运用大胆的色彩搭配,将鲜艳的红、黄、蓝等颜色灵活运用在画作中。
这种色彩的运用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
2. 显著的画笔轨迹:梵高的画笔轨迹极为明显,他用粗犷的笔触描绘出作品中的主题。
这种风格称为“风格化的表现主义”,通过粗犷的笔触,梵高表现出内心情感的冲动和激情。
3. 对自然的热爱:梵高热爱大自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
例如,他经常画风景、农田和花卉,展现了对自然世界的深深热爱。
二、抑郁症困扰与艺术创作梵高的一生伴随着严重的抑郁症,这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抑郁症让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痛苦和孤独感,同时也让他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周围事物并将其转化为作品中的情感。
1. 痛苦与孤独的表达:梵高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痛苦与孤独的情感。
他用扭曲的线条、冷色调和沉重的线条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例如,他的自画像中往往表现出忧郁和封闭的情绪。
2. 艺术创作的治疗作用:尽管抑郁症使梵高的生活非常艰难,但同时也促进了他的艺术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他能够找到一种释放情感的方式,并通过画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
因此,可以说梵高将他的创作视为一种治疗方式。
三、梵高的代表作品梵高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风景画、静物画以及自画像。
以下是他的几幅代表作:1. 《向日葵》:这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他在不同阶段共画了多幅《向日葵》。
作品中,梵高运用了鲜艳的色彩和明显的笔触,展现了向日葵的生命力和美丽。
2. 《星空》:这幅作品被认为是梵高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一组只有抑郁症人才能看懂的图,简直就是抑郁症患者的内心写照在当下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情感、生活、学业...无一例外的在压榨着我们的身心,尽管疲倦,但是得撑着。
可是久而久之,在神经长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就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
它的主要症状就是情绪消沉,闷闷不乐,自卑抑郁,甚至某些时候会出现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那些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人就如同生活在黑暗中一般。
波兰艺术家DawidPlaneta,是一名忧郁症患者。
他的神秘暗黑系插画作品在国际中享有名誉。
从他的画中,我们感受到的是黑暗阴沉,更多的是表达恐惧和对巨物的描述。
在他的世界里虽然有过黑暗,虽然无法用语言形容自我的世界,幸好他还有画笔,把他的感想用这种更直观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Dawid经历了人生的低谷,陷入抑郁症的他不断将自己隐藏,对外界事物充满了不信任和恐惧感。
即便如此他依然拿出勇气将自己的感觉铺展在「MiniPeople」的一系列作品中。
他的画几乎每张都是灰暗格调,无法想象内心的恶魔到底是多么恐怖,自己却只能是渺小的画中人。
Dawid就像一名战斗者,即使是孤身一人走进这个危机重重的密林,但依然是勇敢面对一切阻碍和庞然大物,就像面对抑郁症病魔一样,即使黑暗可怕,也要用画笔将它描绘出来。
生活中,你不知道自己会输还是会赢,但唯有一点,那就是不能后退,不能退缩,带着希望和勇气,举起手里明亮的火把,继续前行。
Dawid日复一日努力着,即使对抗抑郁症病魔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人说Dawid是在无病呻吟,其实更多的是在拯救自己,甚至抑郁病患者。
其实艺术家们独特的地方就在于它们能将内心所想的东西具像化的表达出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其实处理忧郁情绪,并没有口头上说的那么简单。
只有当自己经历过,才会真正了解抑郁症是多么痛苦。
想开心但是无力开心,是多么无奈。
如果真的像人口中那么简单,那就不会是一种难以攻克的疾病了Dawid说这就是我想用我的艺术去实现的目标。
重度抑郁的肖像描写
1、表情紧张、愁楚:正常情况下,抑郁症患者在阅读中性文章时,会有不同普通人的表情。
他们嘴角下垂,眉毛微皱,脸上愁容满面。
2、清淡冷漠且沟通困难:患病期间患者会闷闷不乐,对任何事情没有愉悦感,感情变得冷漠,很少在面部展露笑容,而是整天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悲观绝望。
另外,在说话这方面有特殊表现,例如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3、常常郁郁寡欢: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一些开心的事情,自身无论如何也开心不起来,即使自身故意要想开心,可是身体就仿佛不听指挥一样。
即使十分开心的的事情,也有可能会强迫把自己的心态拉到忧伤的心态之中,并且针对不开心的事情就会不断的揣摩,难以摆脱一个忧伤的场景。
4、面部成型Ω:中度程度的抑郁症病人面部颇具特色‘面部表情为嘴角向下垂挂,两眉紧皱,形成所谓的Ω,弯腰垂首,双目凝视地面。
少瞬不眨,甚至两眸凝含泪珠,如若稍作启诱,便泪如线下;双肩下垂,动作较少,甚至端坐半响而姿势不变。
但也并分全是这般模样,有的从外表上看不出明显的悲哀抑郁。
1。
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2023最新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2023根据《2023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报告则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达9500万人,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超2800万人。
相当于十三个人里有一个人抑郁,18岁以下的未成年群体更严重,将近1/3的人都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是精神病还是心理病属于心理疾病1、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好坏,通常都是会有感情的,高兴也好悲伤也罢。
都是一种表现,抑郁症不光是处于低落状态,而是没有状态,没有情绪。
不会哭也不会笑,对生活没有抱希望,整个人出于一种呆滞的状态。
2、由上所说,大脑经常性的不去思考不去表达,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思维缓慢的症状。
不会去想这些事情,也并不会去考虑这些,往往做事情就会做错。
甚至是反应迟钝,记忆里严重下降。
3、孤独状态,也就是将自己困在一个空间里面,不去和外人交流。
一个人来去,也没有去结交朋友。
自己也感受不到,更多的时候会表现出悲伤。
经常性的不吃不喝睡眠质量严重下降,精神状态堪忧。
4、发展到最后,就会走入极端。
都知道人的七情六欲,每个人有很高兴的时候,也会有很难过的时候,正常人情绪的顶峰通常不会太久。
但是抑郁症患者会直接走向极端,会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对欲望一无所求。
很多人自己或多或少都有抑郁的倾向,生活中也许是周围人不理解,自己的抑郁症就被无限的放大。
其实对于心理疾病,都需要慢慢的调理走出来,摧毁人的永远不会是身体的伤害,更多的是心理的伤害,意识控制行为。
对于抑郁症,还是希望能主观的去调节去改变。
抑郁症和精神病的区别1.病因不同,抑郁症是属于情感类精神科疾病的一种,多数是属于心理障碍所引起的。
精神病多数是言语行为紊乱,思想不受自己意志控制,有时会有一些过激的行为。
有重型精神疾病和一般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器质性精神病、酒精中毒所引起的精神病、儿童精神病,等。
2.临床症状不同,抑郁症患者会表现为心情低落、郁郁寡欢、思维迟缓,兴趣下降,活动减少,严重时还会出现自卑以及自杀行为和意图。
都市抑郁症群体素描来自:【新民周刊】当一个人成了谜如同某种传染病,抑郁症忽然开始流行。
你受过良好的教育,你工作光鲜,不是四大就是4A,不是垄断国企就是全球500强;在一个都是华人的公司里互相叫着英文名字。
你事业有成,上班时就像神九的航天员。
你格调不俗,业余时间不是昆曲就是话剧。
你读书写字做主妇,把体内毒素分泌成网络热文。
但你还是抑郁。
长久哼着“当一艘船沉入海底……”你果断地把手机铃声从《好运来》换成肖邦夜曲,你万青,你痛仰,你Pink Floyd,你Guns N' Roses,别人问起你最喜欢的歌手,你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眼神庄严地说出一句:“In Bach We Trust。
”你情感专家,你麻辣叫兽,你知性姐姐。
你豆瓣粉丝几万,微粉几十万。
但你还是抑郁。
长久哼着“当一个人成了谜……”我们也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抑郁症的极致就是赴水、跳楼、自缢、服毒、卧轨……我们也不知道,“他们为何抑郁”——从亚里士多德开始,从屈原开始,川端康成、海子、顾城、阮玲玉、三毛、梦露、张国荣、王国维、马承源(排名不分先后,呵呵)……甚至林肯总统,据说如果不是被刺,也会自戕。
这究竟怎么了?!(主笔胡展奋)都市抑郁症群体素描记者|黄祺陈巍的日程表上,有两位媒体的记者在等着采访他,另外,陈巍还要留时间给留学英国的一位大学生,这位大学生正以陈巍和他的抑郁症朋友们为主人公,拍摄一部纪录片,在此之前,陈巍花了两周时间拜访北京各种公益组织和精神疾病医疗机构,想为自己的公益组织争取更多的支持。
如果时光倒转十余年,陈巍很难想象自己能像今天这样过上正常的生活,更别说拥有自己热爱的事业,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陈巍的名片上有两个身份,“上海郁今香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郁今香”)总干事”和“抑郁症患者”,准确地说,他是一名躁狂抑郁症患者。
郁今香是一个病友互助组织,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抑郁症患者互助公益机构,在这里,病友们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精神上和生活上的互助,同时也增加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郁今香从2011年创办至今,在病友中小有名气。
由于公众对抑郁症的了解至今非常有限,偏见和歧视随处存在,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病耻感很强。
大多数病人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病情,但在郁今香,他们可以不用掩饰自己的困惑和痛苦。
如果把崔永元公布自己的抑郁症病情作为抑郁症常识在中国公众中普及的起点,那么时隔十余年后的今天,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的态度并没有乐观的转变,抑郁症患者的生存环境也没有太大的改善。
一位患者告诉记者,他宁愿自己是断手断脚的残疾人,这样至少能得到同情,而作为抑郁症患者,他常常遭受歧视和责备,连自己的双亲也无法接纳他。
通过郁今香,《新民周刊》得以走近抑郁症患者群体,他们大多是生活在上海的年轻人,一部分因病失业,一部分正在各种工作岗位正常工作。
面对记者,他们很积极地袒露心迹,他们愿意让更多人认识抑郁症,而他们更急迫的愿望,是希望公众看到一个不会伤害他人的抑郁者患者形象。
命运跌宕生活在今天的年轻人,能亲身体会“命运跌宕”的人应该不多了,而70后陈巍不幸是其中之一。
20年前高考,陈巍是上海市排名前15的尖子生,大学毕业后,担任过多家500强公司的财务经理。
这本该是多么让人艳羡的人生经历,但只有陈巍自己知道,在十余年的职业生涯里,他是一个病人,而且病得很重,以至于换了十多次工作,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庭。
2003年,陈巍第一次抑郁症病情发作,最严重的时候,自杀的念头常常出现在脑海中——等地铁时、站在办公楼窗边时,“还好那个窗推不开”,他说。
事业日渐起色,抑郁症却越来越深地纠缠着陈巍,让他无法完成日常的工作。
和很多抑郁症患者一样,最初的几年,陈巍带病工作,哪怕频繁地换工作也要坚持。
硬扛了很久以后,他最终决定要换一条生活轨迹,这在当初或许是无奈的选择,但却最终成全了全国唯一一家抑郁症患者互助公益机构的诞生。
陈巍患的是躁狂抑郁症(双相障碍),这是一种比单相抑郁症更难治疗,患者更加痛苦的疾病。
单相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是丧失快乐、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悲伤、漠然,最终引起认知失调、行动萎缩和身体上的各种不适。
根据接受《新民周刊》采访的患者描述,一些患者严重失眠,一些则睡眠过量,不愿意起床,不愿意面对工作,过去的兴趣突然间消失,比如本来爱吃的人没了胃口,本来爱逛街的人把自己关在家里,本来热爱工作的人突然不敢上班。
严重的患者会无理由地过分自责,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
而躁狂抑郁症患者则要经历躁狂和抑郁的双重折磨。
躁狂发作时,精力充沛、热情高涨,为自己的想法亢奋不已,言谈和思考的速度异常地快,有自我膨胀感和自负感。
但躁狂结束后,患者又会转入抑郁状态,就像从山峰跌入深坑。
尽管公众对“躁狂抑郁症”很陌生,但事实上,患病人数并不少。
美国的一项研究,跟踪随访了13年前被诊断为抑郁症的200名患者,发现当年被诊断为单相抑郁症的患者中,46%最后被确诊为躁狂抑郁症。
陈巍现在对自己的病情非常了解,尽管经过治疗病情已经得到控制,但情绪上的问题还是会出现。
陈巍说,每年3-10月,他容易出现躁狂症状,工作上表现得很亢奋,有很多想法,总觉得有用不完的精力;但10月之后,情绪开始逐渐低落,他自称为“秋眠期”。
多年下来,他慢慢学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状态,在精力旺盛时工作,在情绪低落时尽量休息。
抑郁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接受《新民周刊》采访的患者们都提到了“与它共存”一词,患者需要面对它,并接受长期与它共存的状态。
对于陈巍来说,成立患者互助机构的想法,最初更多地是出于自己的需要。
陈巍阅读了一些来自国外的抑郁症方面的报道,了解到一种叫做“患者互助小组”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帮助患者得到支持,对抑郁症的康复有好处。
陈巍想要加入这样的小组,但查找各种信息却发现,国内还没有这样的机构。
陈巍想到自己建立一个小组,但光有想法没有用,找不到病友活动就无法开展。
后来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看病,陈巍参加了医院开设的互助小组活动,认识了一些病友。
2011年,陈巍组织的患者小组活动终于可以定期举行,郁今香诞生,2014年郁今香在上海市闵行区注册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郁今香的名字通过病友间口耳相传,参加互助小组的人越来越多,除了服务病友,郁今香又开设了“大声说”活动,面向公众普及抑郁症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
工作越来越多,陈巍也越来越忙,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他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国外有一种抑郁症治疗方法就叫做工作疗法,从事公益事业对抑郁症患者的健康有好处,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能够帮助别人,可以激发那种久违的快乐和满足感。
”只会折磨自己谈到抑郁症、谈到精神疾病,很多人的脑中都会出现自己描绘的人物形象——要么衣衫褴褛、神情呆滞,要么疯疯癫癫充满危险。
可惜,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抑郁症患者的形象,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看起来是那么“正常”,他们把痛苦深深地隐藏起来,只伤害自己。
记者在7月的一天参加了一次郁今香的“益友会”活动,这是一种患者小组活动,通过患者自愿倾诉和讨论的方式,相互影响和疏解情绪。
这一期“益友会”吸引了十多名患者参加,患者严红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孩,五官很清秀,看起来甚至很有些明星范。
与其他益友围坐在一起,严红保持着优雅的微笑,认真倾听着,要不是主持人请她说几句,她大概没有打算开口。
严红说,自己虽然最近状态比之前好很多,但自卑感还是很强,每次照镜子,都觉得自己很难看,事事不如别人,不停地否定自己,严重的时候就把自己封闭在家里,不愿意见任何人。
如果不知道严红是一位抑郁症患者,她的描述很难让人理解——这样的容貌、这样的修养,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可望不可及的,但严红自己却没有因为拥有这些而得到一丝信心。
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大脑中掌管情绪、意志、欲望情感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三种神经递质之间,及相关神经元活动不平衡。
简单地说,健康人大脑中帮助我们产生愉快、积极性等情绪的物质,抑郁症患者无法得到。
国内抑郁症知识的普及有限,抑郁症患者的这些症状,会被周围的人归结为“性格内向”、“意志薄弱”、“懒惰”。
“我躺在床上不起来,我家里人骂我是懒鬼。
他们不知道我心里多痛苦啊,我也想起来,但就是起不来,很害怕。
”安宁对《新民周刊》说。
患者安娜告诉记者,她过去开一间小店,病情发作的时候,她没有勇气去打开小店的大门,一想到顾客要进店,要跟顾客说话,她就感到深深的恐惧。
类似这些对于健康人来说易如反掌的行为,抑郁症患者都很难完成,这种痛苦只会折磨患者自己,并不会影响别人。
马先生出现在《新民周刊》记者面前时,一身标准高级销售人员的装扮,雪白衬衣熨得很平整,皮鞋一尘不染,几年前,他也曾被抑郁症击垮。
马先生曾有一份清闲收入不高的工作,有完整的家庭,但抑郁症却不期而至。
最严重的时候,见客户这样一项常规工作成为他最害怕的事情。
一想到要见客户或者接客户电话,他会紧张得不知所措,觉得眼前的这一天,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度过。
“有时候公司开会,别人看我坐在那里很正常,其实我心里翻江倒海,非常痛苦。
”意识到自己的健康出现问题,马先生把情况告诉了妻子,但妻子却完全不能接受马先生的说法,叫他“不要对号入座”。
无法工作,马先生只好辞职,辞职以后,病情没有好转,自我评价却越来越低。
有一次去面试工作,有着多年销售经验的他,竟然紧张得连写字的手都在发抖。
辞职几个月后,马先生终于走进精神科接受治疗,治疗后,病情好转,已经再次就业。
“宽容”——接受《新民周刊》采访的患者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最需要的。
“我已经很痛苦了,不要再责备我。
”但要获得“宽容”却太难。
像马先生的太太一样,抑郁症患者的家属往往很难接受家人患抑郁症的现实,或者因为缺少抑郁症常识而无法理解患者。
从事信息技术的丁力曾有家庭,患病后,前妻完全不愿意接受丁力患病的现实。
“我买了抑郁症的书回家,但她好像不愿意看,也不愿意承认我生病。
”丁力远在外地的父母得知他无法正常工作后,也只是用“心病还需心药医”这样的老话劝慰丁力,老人们以为调节一下心情就会改变丁力的病情。
一些媒体对抑郁症的报道也让丁力很有意见。
“经常有新闻说抑郁症患者把自己孩子杀死再自杀,把这种极端的情况报道出来,而没有说绝大多数患者是不伤害他人的,这对抑郁症患者特别不好。
”丁力说,媒体的报道是促成社会偏见和歧视的原因之一。
你永远无法体会抑郁症患者病情发作时的痛苦究竟是什么样的?问到这个问题,所有接受《新民周刊》采访的患者都给出相同的答案:“你没得过这个病,你永远不可能体会。
”一位患者提到了“身残志坚”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想象,躯体的痛苦可以依靠精神的支撑来缓解,但如果精神健康出现问题,最后的支撑坍塌,人就会被拉入无尽的黑暗,难以自拔。
“就算把你绑在椅子上绑上半年,你也无法体会我的痛苦。
”“就算你把‘生不如死’念上100遍,也不知道我当时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