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2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文帝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2、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朝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隋朝经济的繁荣,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教法学法】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知识链接】2005年的冬天,北京、杭州、苏州等多个城市的市长都收到一封90岁古建筑专家的信,信中提出将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
长城是一尊精神的雕塑,而大运河则是一种灵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滋润。
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深藏着中国强大繁荣的神秘信息,埋藏着中国和世界闻名沟通的奇妙代码。
正是因为有运河的水,才催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系列的经济繁华、城市发展和文化辉煌,催生了人文精神的延展和升华【教学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
动脑筋:你能总结出隋朝可以重新统一南北的条件吗?(可以讨论)2、隋文帝的统治:(1)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减轻人民负担;(2)表现: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3、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_______________。
(2)时间:在在位时开凿。
从605年起。
观察教材第4页的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3)三点:中心在,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邗沟、。
(5)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6)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了解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从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感受隋朝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3.多角度评价开凿隋朝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全面分析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在家自主学习,列出本课关键的词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二、小组交流互助1.请说说隋文帝的主要历史事迹(写出三个关键词语)材料一:隋朝大运河材料二:开凿大运河材料三: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材料四:胡曾《汴水》诗云:“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五:皮日休《汴河怀古》一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关于大运河的哪些历史信息?(2)从材料三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3)从材料四、材料五,你认为哪位诗人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更恰当?为什么?你会怎样看待大运河的修建?三、拓展提升(选做)1.如何用“一、二、三、四、五”归纳大运河2.大运河的开通是否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3.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说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4.对于大运河的保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四、自我测评(堂上完成)1.下列皇帝中,提倡节俭并身体力行的是()A.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 隋炀帝2.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A. 灌溉B. 泄洪 C .运输 D.饮水3.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它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西晋4.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A. 永济渠B. 通济渠C. 邗沟D. 江南河5.旨在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其中东线工程将利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专供隋炀帝乘龙舟游江都B.解决陆路交通的不便
C.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D.加强对江南地区的开发
2.[08盐城中考]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A.灌溉B.泄洪C.运输D.饮水
3.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一个非常短暂的王朝,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列表述最能反映隋朝的特点的是()
A.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一统B.开凿大运河
C.统治者昏庸残暴D.繁荣而短暂
二.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
并回答问题。
(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B.余杭指今(2)运河四段的名C.D.E.F.(3)想一想:假如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可填英文字母代码)
(4)此河的开通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
参考答案
一.单选1.C2.C3.D
二.(1)A北京B杭州(2C永济渠D通济渠E邗沟F江南河(3)D通济渠E邗沟
(4)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繁盛一时的隋朝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②掌握隋朝经济的繁荣。
③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隋文帝生平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大运河开通及其作用;赵州桥的独特设计。
难点:辩证、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
2.教材分析《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是河北人民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一课时。
本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繁荣而短暂。
国家统一、隋文帝时的安定繁荣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条件,大运河的开凿凸显了隋朝的繁盛,但也是隋朝短命的原因之一。
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历史阶段,它结束了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的分裂,又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通过少儿读物了解了一些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但他们在小学没有系统的历史学科学习,学生虽经过了半学期的学习,但对隋朝历史知之甚少,通过历史现象看出内在本质的能力还需加强。
学习目标1.了解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和统一的时间。
分析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2.理解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3.分析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条件,识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及作用。
4.了解赵州桥的设计、主持建造者和特点。
评价任务任务1:完成导学案基础梳理·自主预习,了解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和统一的时间;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及表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及作用;赵州桥的设计、主持建造者和特点。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详细讲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提问“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隋朝大运河的开通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难点:第一,教材对隋初的繁荣经济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理解和感受;第二,通过“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的、全面的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请认真观察课本第二页方框左边的图。
生:(积极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师:我们可以看到龙舟宽敞的大殿上,舞女在唱啊跳啊,忙得不亦乐乎。
统治者正过着奢侈的生活,真是歌舞升平啊。
然而在龙舟的底下,一群瘦弱的劳役一边艰辛的劳作着,一边用恐慌的眼神偷瞄着将军,生怕在一旁监视他们的将军一不高心就毒打他们。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思考回答。
师:一边是统治者的纵身享乐,一边是对劳役沉重的压迫。
地主阶级不体恤民间疾苦,地主阶级与下层阶级的矛盾就不断尖锐,按以往的统治经验来说是不是意味着隋朝的统治就很快由盛转为衰,走上灭亡的道路呢?下面让我们进入繁盛一时的隋朝。
二、新授1、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师:北周末年,即位的皇帝刚7~8岁,因此,大权掌握在外戚杨坚的手中,这就为他取代北周夺取政权提供了机会。
581年,杨坚发动政变,废除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板书:581年杨坚(隋文帝)隋长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着板书简单的复述这个内容。
生:581年杨坚(隋文帝)隋长安(2)隋朝统一南北师:(简单地在黑板画“隋朝与陈朝政权的形势对峙图”)分析:杨坚建立了隋朝后,并没有完成南北的统一。
因为南方还有陈政权的存在,灭陈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繁盛一时的隋朝学习重点:隋朝的建立、灭亡,隋朝经济的繁荣,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自主学习: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 581 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589 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 618 年,隋炀帝在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大幅度增长、垦田扩大、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仓库,储存粮食、布匹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2、原因:①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②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③统治者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基础。
②隋朝安定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___余杭_____。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流通七省市: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浙江省。
开通的作用: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课后巩固:1、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2、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3、隋朝可以统一南北的原因有()①隋朝励精图治,陈朝统治腐败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③江南经济的衰退④人民有统一的愿望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隋朝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②人口增长,修建仓库储存粮食③隋文帝的励精图治④统治者提倡节俭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隋文帝为了看琼花开通了大运河B、公元605起,隋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杨广,隋文帝长子,原为太子,后被废,改立次子杨勇,即隋炀帝D、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作业题号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6、隋炀帝时可以开通大运河的原因错误的是()A、隋炀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为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B、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C、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D、人口、粮食的充足7、关于大运河说法错误的的是()A、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B、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C、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D、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8.《北京晚报》2014 年 4 月 10 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4年初一历史《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隋朝的统一、强盛的历史,知道隋朝大运河的重要史实。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认识当时的社会状况,提高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概况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长河中隋朝就像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短暂而又光芒四射,这光芒四射的短短的几十年正是我们同学现在所经历的年龄阶段,因此本课内容将为我们展现一个繁盛一时的朝代。
二、讲授新课:(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p25)1. 介绍南北朝更替的相关内容(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2. 介绍北魏、北周的改革背景,强调少数民族的汉化。
3. 隋朝的统一说明了什么?——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大运河的开通和影响(p26)1. 思考问题:(1)隋炀帝是怎样一个人?你们对他的看法?(学生讨论)(2)大运河的全长、中心、起止点?是否与隋炀帝有关?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结果与他的关系?(学生讨论后明确)(2)大运河的开凿对后代的影响是什么?是否是坏事?可见你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否应一分为二。
2. 大运河位置示意图、略图。
(学生自己根据图讲述大运河的重要性)3. 大运河对经济中心的形成有什么作用?对今天有什么影响?是否可以改变历史?从中你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 有关大运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欣赏和感受)5. 有关大运河的历史剧——学生表演。
(要求:体现大运河的重要性)(三)、繁盛一时的隋朝(p27)1. 农业的发展——从铁犁、牛耕的图片中可以看出铁犁牛耕是我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朝农业的发展还表现在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增加。
从侧面可以看出铁犁的普及程度。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当时北方是主要的耕作地区。
2. 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发达,瓷器制造业(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的提高)。
2024年初一下册历史《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和特点,掌握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理解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隋朝历史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及其意义;隋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隋朝大运河修建的利弊;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隋朝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隋朝时期的文物图片或相关历史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课的主题——隋朝的历史和文化。
2. 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讲述隋朝统一的背景,分析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让学生理解统一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介绍隋朝的政治制度,特别是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隋朝政治制度的创新之处。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隋朝政治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及其意义展示大运河的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大运河的规模。
介绍大运河修建的背景和过程,分析大运河修建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工程对于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隋朝时期运河修建的场景,加深学生对大运河修建意义的理解。
4. 隋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讲解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让学生感受隋朝经济的活力。
介绍隋朝文化的发展,如科举制度的创立、唐诗的兴起等,让学生领略隋朝文化的独特魅力。
开展文化探究活动,如唐诗朗诵比赛、科举制度模拟考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隋朝文化的魅力。
5. 课堂小结与拓展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提出拓展问题,如“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隋朝对后世有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布置课后作业,如撰写隋朝历史小论文、收集隋朝文物图片等,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024年关于初一下册历史《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掌握隋朝的基本历史概况,包括隋朝的建立、统一全国的过程、大运河的开通以及隋朝的经济文化成就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分析因果关系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地图和资料来佐证历史事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统一国家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认识大运河对于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交流的巨大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及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隋朝短期繁荣与迅速灭亡的原因分析,以及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隋朝时期的文物图片或历史场景,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隋朝是怎么建立起统一国家的吗?大运河又是怎么来的?”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课的主题。
新课讲解隋朝的统一讲述隋朝的建立过程,包括杨坚如何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分析隋朝统一全国的原因,如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
讨论隋朝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大运河的开通展示大运河的地图,介绍大运河的地理位置和走向。
讲述大运河开通的背景和目的,如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统一等。
探讨大运河开通对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产生的深远影响。
隋朝的经济文化成就列举隋朝在经济、文化方面的重大成就,如均田制的推行、科举制的完善等。
分析这些成就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历史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隋朝繁荣背后的制度支撑。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隋朝短期繁荣与迅速灭亡的原因。
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通过师生互动,加深对隋朝历史的理解。
课堂练习提供相关历史资料或情景,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历史信息,锻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安排学生完成课堂小测验,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提升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总结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大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学习重点】隋朝大运河。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学与交流:(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
动脑筋:你能总结出隋朝可以重新统一南北的条件吗及统一的历史意义吗?
2、隋文帝的统治:
(1)措施:改革,发展生产,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2)表现:国家,社会经济,人口大幅度。
3、隋朝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巩固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在在位时开凿。
从605年起。
观察教材第4页的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
(3)三点:中心在,北达,南至。
(4)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邗沟、。
(5)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6)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想想看,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说的是什么意思?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3、讨论: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么看?(书本6页)
2、比一比,今天的运河与隋朝的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四、巩固训练
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
B、设三省六部
C、创立科举制
D、开通大运河
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5、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2)诗中的“此河”全长有多少?地位如何?
(3)请写出“此河”的三点四段分别是什么?
(4)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