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花城版音乐 《故乡的亲人》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05 KB
- 文档页数:2
故乡的亲人说课稿关键信息项:1、课程名称:故乡的亲人2、教学目标3、教学重难点4、教学方法5、教学过程6、教学反思11 说教材《故乡的亲人》是一首具有浓郁思乡情感的歌曲。
它旋律优美,歌词深情,能够引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111 教材地位本歌曲在音乐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素材。
112 教学内容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演唱技巧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涵等。
12 说学情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能力,但在情感表达和音乐理解方面还有待提高。
他们对家乡有着一定的感受,但对于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这种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121 知识储备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符、节拍、音阶等音乐知识,能够识读简单的乐谱。
122 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在音乐表现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
123 心理特点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阶段,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13 说教学目标13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故乡的亲人》,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提高演唱技巧。
13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1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14 说教学重难点141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4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深层情感内涵,并通过演唱将其充分表达出来。
15 说教学方法15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知识、音乐要素和演唱技巧。
152 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
153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演唱,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歌曲《故乡的亲人》-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故乡的亲人》的歌曲背景、歌曲风格等。
2.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
3.通过合唱、齐唱等方式,培养学生感性理解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
4.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的《故乡的亲人》。
1. 歌曲简介歌曲《故乡的亲人》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歌曲,歌曲中表达了一位少年远离故乡,远离父母和亲人的思乡之情。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既具有浓郁的南方特色,又抒发了少年思乡之情,感人至深。
2. 歌曲的基本节奏歌曲的节奏为4/4拍,每小节有四个拍子,在歌曲演唱时,需要注意每小节的拍子,加强合唱效果。
3. 歌词内容歌曲的歌词表达了一位少年思乡之情,通过描写家乡的自然景色和亲人的形象,抒发出少年深深的思乡之情。
4. 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介绍歌曲的简介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感内核中来,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
(2)演唱与听歌1.指导学生跟唱和齐唱歌曲,加深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的掌握。
2.让学生聆听歌曲,并让学生跟唱歌曲,加强学生的感性理解能力。
(3)歌曲鉴赏引导学生对歌曲的意境、歌词和情感内核进行鉴赏,激发学生体验和理解歌曲的深层次内含,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核,培养学生的感性表达能力。
2.加深对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合唱、齐唱、听歌、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歌曲,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感性理解能力。
五、教学结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歌曲《故乡的亲人》的情感内核和歌曲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培养了学生的感性表达能力和演唱技巧,提高了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故乡的亲人》教学设计课题:故乡的亲人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钢琴、竖笛、课件、等教材分析:1、作者介绍:《故乡的亲人》是美国词曲作家斯蒂芬、福斯特的作品,他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音乐教育,全靠自学成才。
他一生中创作了以《故乡的亲人》、《噢!苏珊娜》、《老黑奴》等为代表的二百多首歌曲。
他的歌曲吸收了黑人民歌和古老的英国民歌音调,多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黑人的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感情真挚、纯朴、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他的歌曲结构简洁,音乐材料精练,音域不宽,通俗易唱。
因此,有人说:“福斯特的歌,你不用学,只要听上两遍就会唱了。
”2、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有四个乐句,是(a aba')曲式结构, 有“重复”,有“对比”。
涉及到的音乐知识有延长记号、力度记号、渐强记号、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
教学目标1、《故乡的亲人》是有着一缕淡淡的乡愁、略带忧郁色彩、乡村气息浓郁的歌曲。
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这种情绪,同时通过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憧得每一个离井背乡的游子对家乡对亲人都会有深深的眷念之情。
2、能用竖笛吹奏此曲。
在学习竖笛中锻炼学生观察、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3、通过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理解、掌握歌曲中延长记号和渐强记号以及力度记号在作品中的作用;了解作品基本结构;体会旋律创作手法中重复、对比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1、在体会《故乡的亲人》情感的过程中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2、强调重复与对比的美,不仅在歌曲创作中,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着重复。
经验的获得或技能知识的积累等等都与不断的重复有关。
)3、“亲爱的斯瓦尼”的节奏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1、看视频,听《故乡的云》2、让学生忆唱上学期学过的歌曲如《可爱的家》《念故乡》等自己熟悉的表达思乡的歌曲。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新课教学、感知认知1、欣赏歌曲《故乡的亲人》(第一遍)在欣赏歌曲《故乡的亲人》之让学生谈谈感受,感知歌曲,认知音乐记号。
故乡的亲人说课稿《故乡的亲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故乡的亲人》。
一、说教材《故乡的亲人》是一首经典的歌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歌词真挚动人,能够引发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演唱技巧,还能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文化素养。
同时,这首歌也为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感知能力,但在音准、节奏把握以及情感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但在音乐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故乡的亲人》,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提高音准和节奏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惜。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音准,能够流畅地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并用恰当的声音和表情进行演唱,将歌曲中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歌曲的背景、节奏、旋律等知识,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演唱水平。
4、欣赏法播放相关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加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歌曲,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初中音乐粤教花城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歌曲《故乡的亲人》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学情分析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感受音乐的轻松、自然、和谐之美。
学生步入七年级以后,课程量增加、难度加大,有时难免感到学习枯燥乏味,到了上音乐课就想缓解压力,所以初中音乐课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知识,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音乐,感受到音乐课的兴趣。
2教材分析《故乡的亲人》是美国作曲家福斯特创作的一首思乡曲,歌曲为C大调,4/4拍,结构为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由一个民族风格的主题和一段副歌组成,歌曲旋律朴实、优美抒情、结构简单,具有浓郁的黑人赞诗风格。
3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基本结构;体会旋律的重复、对比所带来的美感。
2、通过学唱本曲,引导学生在体验歌曲的情感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表现歌曲内容。
3、理解、掌握音乐记号在作品中的作用。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旋律的重复、对比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难点:八度大跳、切分节奏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创境导入——激发兴趣1、师:一首深情的《故乡情》揭开了我们这节课的序幕。
上新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沙画”视频,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这段视频表达什么情感?2、请学生唱唱自己熟悉的表达思乡的歌曲,激发兴趣。
2【讲授】二、新课教学——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问题设计:(1)歌曲情绪是怎样的?(2)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2、作者简介(1)福斯特(1826—1864)美国歌曲作家,被称为“美国歌曲之王”。
生于匹斯堡,自幼酷爱音乐,自学成才。
福斯特一生创作了200多首歌曲,这些歌曲结构简单、节奏平稳、音域不宽、材料精练,多以欧洲赞美诗和。
《故乡的亲人》教案曹婧娜教学目标1、在欣赏中跟唱歌曲《故乡的亲人》2、在音乐的欣赏中,体会到“家”和“家乡”音乐的美妙、可爱,感受异国民歌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跟唱歌曲《故乡的亲人》,感受与家乡有关的资料教学难点用竖笛为歌曲伴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钢琴、竖笛、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播放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e小调自新大陆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念故乡》。
通过这首乐曲来导入今天的课题《故乡的亲人》。
二、课堂教学1、简介作者,通过作者的作品来了解作者福斯特(1826—1864)美国歌曲作家,被称为“美国歌曲之王”。
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匹斯堡,自幼酷爱音乐,自学成才。
福斯特一生创作了200多首歌曲,这些歌曲结构简单、节奏平稳、音域不宽、材料精练,多以欧洲赞美诗和黑人民歌为素材,感情真挚,略带感伤色彩,表达了他对自身生活的感受和对黑人命运的同情,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故乡的亲人》被定为佛罗里达州州歌,《我的故乡肯塔基》被定为肯塔基州州歌。
此外还有《奥,苏珊娜!》、《老黑奴》、《美丽的梦神》和《金发的珍妮》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2、聆听《故乡的亲人》问题设计:(1)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节拍、节奏有何特点?(3)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情绪怎样?3、创作背景:1851年,福斯特在远离自己家乡和亲人的辛辛那提州工作时,感到远离亲人的孤寂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借以寄托思乡之情,本曲的歌词也是作者自己填写的。
歌曲的旋律有着浓郁的赞美歌风格,于真挚纯朴中含感伤色彩。
4、作品分析:歌曲为大调、4/4拍,其中有两小节的重复,在整首作品中出现了三次。
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第一部分:旋律:平稳、柔顺、连贯第二部分:旋律:明亮、开朗。
大跳表示音乐情绪起了剧变,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思乡之情更加激越,表达的是抑制不住的激动,恨不得马上飞回故乡,尽情享受乡土的芬芳和亲人的抚爱。
音乐高潮(情感升华)之后,又回到深沉的感情之中。
《故乡的亲人》教学设计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一一五中学龚超刚课题《故乡的亲人》教具钢琴、竖笛、吉他课型综合型唱歌课对象初一学生(一)认知目标:1了解福斯特歌曲的特点。
2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
(二)能力目标:1通过听、看、唱、想、议、奏等活动体验歌曲,培养学生艺术思维能力。
2通过创编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二度创作能力。
(三)情感培养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热爱生活。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接受音乐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体验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1. 3 2 2 、ⅰ. 6 、 2 . 2 。
亲爱的乡的老的2、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境导入1、播放以学过的有关思念家乡的歌曲,如《念故乡》、要求学生跟音乐轻唱.2、同学们!你们刚才唱的歌曲名是什么?表达什么情感的?3、老师请同学谈谈自己家乡的人闻趣事.1、学生随录音回忆所学歌曲,并轻声唱(大部分学生正处变声期)。
2、学生回答:⑴《念故乡》⑵思念家乡3学生谈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感受(三至五位同学简单介绍即可)或出示自己家人的合影照片与同学一起分享幸福.二、欣赏歌曲1介绍歌曲作者福斯特及歌曲特点.(要求学生自行完成,老师抽查) 2复习认识音乐记号:力度记号f(强) 、mf(中强)、渐强、·任意延长记号。
3放录音(完整欣赏一次)1学生自学了解作者福斯特及作品(学生介绍)。
2学生自学了解歌曲特点:结构简单、旋律优美、歌词简洁、通俗易唱。
3学习识记音乐记号并感受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运用(以备歌唱时用)。
4学生通过阅读已了解歌曲的情感,欣赏时再次体验歌曲情感。
三、歌曲演唱1简单练声,规范学生唱歌姿势和正确发声。
2视唱乐谱,朗诵歌词3难点解决3教师范唱4钢琴伴奏(将第三四句设计成简单二部进行)1学生用a、o、u母音作哼鸣练习(以便打开头部共鸣腔获得甜美圆润的声音)2学唱曲谱,带节奏朗诵歌词3学生练习3感受歌曲情感4学生将以上学到的知识随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5学生感受二部合唱四、曲式结构分析1提问: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唱了歌曲,你们感觉歌曲结构怎样?2教师归纳,歌曲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共四个乐段.1学生通过欣赏和练唱对作品结构已有了解,学生分组讨论完成:a à b à四个乐段2学生上黑板写出结构图:a ba àb à。
《故乡的亲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并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2、通过欣赏、比较,了解不同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3、比较《思乡曲》和《故乡的亲人》中的情感,珍惜身边的亲人、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1、歌曲学唱并有感情地演唱、表现。
2、对乐曲的听赏及体会。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欣赏《思乡曲》师:同学们好,很高兴这节课与大家一起走进音乐世界。
首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节目——诗朗诵。
请大家集中精神,之后,会有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看法。
(播放《思乡曲》做背景音乐,教师朗诵《乡愁》)师:老师的节目表演完了,请同学们准备回答问题:1、这首诗的作者余光中先生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对故乡的想念……)2、那有没有同学注意过老师播放的背景音乐呢?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它的速度、力度、表现形式等各方面都怎样?(速度:慢;力度:弱;表现形式:小提琴独奏)3、这首旋律优美的乐曲就是马思聪创作于1937的《思乡曲》。
它的主旋律取材于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
虽然我们不能像演奏家一样演奏,但是我们可以力所能及地学会它的主旋律,对吧?师:非常好,同学们学得很棒。
二、新歌学唱余光中老先生和马思聪的思乡之情让我们感慨万千,古往今来,我国有许多的诗词歌赋都传达出浓浓的乡情。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同样有一位远离家乡的小伙子,让我们听一听他带来的自创的“思乡曲”(播放《故乡的亲人》范唱)1、分析: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感受到其中的思乡之情了么?请你分别从速度、力度等方面说一下。
同学们回答的不错,这首歌的作者是福斯特,可能同学们对这个名字没什么印象,但是老师提到两首歌,大家肯定很熟悉:《哦,苏珊娜》、《老黑奴》。
这两首歌曲都是他的作品。
福斯特的作品结构简单、通俗易唱,有人说:“福斯特的歌你不用学,听上两遍就会了。
”那是不是真的这样简单易学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歌。
请同学们从歌谱中找一下,旋律相同的乐句有哪些?(学唱方法:熟悉节奏型,画节拍——套入简谱——套入歌词)4、歌曲处理:游子远离家乡,对家乡的亲人特别怀念,那么这份情感应该是忧愁的、伤感的,那么在速度和力度上我们都要有所体现。
故乡的亲人初中歌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故乡的亲人》这首歌曲,了解歌曲的背景、歌词的含义以及歌曲的风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故乡的亲人》的学唱,了解歌曲的背景、歌词的含义以及歌曲的风格特点。
2.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音的演唱,以及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故乡的亲人》的视频或音频,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
2. 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3. 教学用具:乐谱,歌单,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向学生介绍歌曲《故乡的亲人》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源泉。
(2)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对故乡的亲人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 新课教学:(1)教唱歌曲:教师播放歌曲《故乡的亲人》,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然后,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
(2)解析歌词:教师逐句解析歌曲的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歌曲分析: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调式、节奏等音乐要素,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练习与展示:(1)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指挥,其他学生跟随指挥练习歌曲。
(2)个人展示: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单独演唱歌曲《故乡的亲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远离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故乡的亲人》所传递的亲情、乡情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为家人唱一首《故乡的亲人》,感受亲情的温暖。
(3)推荐其他相关歌曲,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演唱歌曲《故乡的亲人》,还能深入了解歌曲的背景、歌词的含义以及歌曲的风格特点。
歌曲《故乡的亲人》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表现乡情的歌曲,引导学生在音乐得探索、感悟、联想的过程中,体会艺术作品中浓浓的乡情,懂得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手段。
2、通过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引导学生在体验歌曲的情感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表现歌曲内容;了解作品基本结构;体会旋律创作手法中重复、对比所带来的美感。
3、在学习中锻炼学生观察、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理解歌曲中的感情,在演唱中投入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播放以学过的有关思念家乡的歌曲,如《念故乡》、要求学生跟音乐轻唱.
设问:同学们!你们刚才唱的歌曲名是什么?表达什么情感?(⑴《念故乡》⑵《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
2、让学生唱唱自己熟悉的表达思想的歌曲,激发兴趣。
三、学习新歌
1、欣赏梦之旅组合演唱的《故乡的亲人》。
让学生谈谈感受。
感知歌曲。
让学生介绍《故乡的亲人》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福斯特,老师补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设问:上节课老师叫你们课后搜集有关《故乡的亲人》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福斯特的简介,请问哪位同学能回答我?)
《故乡的亲人》是一首由美国著名作曲家福斯特创作的歌曲。
作于1851年,当时福斯特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到了辛辛那提州一间批发所工作,感到远离亲人的孤独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曲,借以寄托思乡之情。
福斯特,美国作曲家。
生于美国的匹兹堡。
父亲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喜欢音乐,业余拉小提琴。
他是第五个儿子,大家都疼爱地叫他“小史蒂芬”。
他非常爱好音乐,6岁时,在帽子上插根羽毛,打着鼓,吹着《友谊地久天长》)的口哨,模仿军乐队队员在路上走。
他一生他写了近200多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其中有160余首已出版,而且几乎全是自己创作歌词。
如:《噢苏珊娜》、《尼德叔叔》、《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德基故乡》、《老黑奴》等。
1864年1月13日病逝于纽约,年仅37岁。
3、欣赏排箫演奏《故乡的亲人》旋律。
加深旋律印象,引导学生分析曲式结构。
学生通过欣赏对作品结构已有了解,学生分组讨论完成:aà b à四个乐段。
每个组排个代表上黑板写出结构图:
A B
a à
b à
4、教师古筝范奏《故乡的亲人》旋律。
学生谈对排箫和古筝演奏的感受,同时也进一步感知歌曲。
5、学生跟教师钢琴伴奏哼唱旋律。
视唱乐谱,熟悉歌词
难点解决
教师范唱
熟悉并学唱歌曲。
6、歌曲处理:学习和掌握力度记号和延长记号在作品中的作用。
感受音乐记号对歌曲情绪表现起的作用。
力度记号:歌曲中表示音量的强弱不同。
f (强) p(弱)m(中)mf(中强) mp(中弱)
延长记号:它写在音符和休止符的上面,表示可根据演唱者情感需要适当自由地延长音符或休止符的时值。
7、分组表演歌曲。
学生才艺展示。
拓展: 小组根据《故乡的亲人》的旋律创编歌词。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在这美妙的歌曲当中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