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抗酸杆菌的荧光染色法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21
如何提高抗酸杆菌在痰标本中的检出率结核病作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病,其发病率在近几年越来越高,引起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
在结核病早期的正确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控制结核病病情发展和蔓延的重中之重。
在基层单位,依靠离心机沉淀结核杆菌或PCR扩增技术等对医疗设备条件有所要求的方法检测结核病费时费力。
为追求准确、快速、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实验室检测肺结核通常选择痰涂片法。
但痰涂片法敏感性较低,检测抗酸杆菌的检出率多在30%左右,因此,提高痰标本中抗酸杆菌的检出率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抗酸杆菌抗酸杆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麻风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体,是一大类细菌的概括,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元凶,对人类发展有重大危害。
这类细菌的染色特点是:经过抗酸染色,呈阳性,对其进行加热着色,酸性溶剂不会让其脱色。
通过显微镜观察该类细菌形态呈浅红色的、无鞭毛的杆菌。
在临床上诊断结核病,经常采用抗酸染色法,在患者送检的标本里寻找抗酸杆菌,包括:痰液、脑脊液、尿液、肺泡灌洗液、胸水等。
二.如何提高痰标本中抗酸杆菌的检出率结核杆菌分布于病人肺部病变的区域,如坏死组织里,当病人咳痰,结核分枝杆菌就会被排出体外。
因此,只要在痰涂片中找到结合分枝杆菌,就可以确诊结核病。
痰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肺结核病疑似患者诊断的正确率,只有保证送检标本质量合格,才能提高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
1.取痰位置临床上可以将痰分为脓样痰、唾液痰、黏液痰等,其中唾液痰和黏液痰标本基本来源于患者的上呼吸道,由咽部分泌物、口腔分泌物等成分组成,对于痰涂片检测抗酸杆菌的效果影响比较大。
含有大量结核分枝杆菌的血痰、脓样痰则来自患者支气管及肺部病变组织,因此,在采集痰标本时,取痰位置是否准确、患者咳嗽是否达到一定的深度、痰液量是否足够等原因,都将左右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
为了获取优质痰液标本,医护人员必须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咳出痰液标本的方法与技巧,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1382019 年第 6 卷第 90 期2019 Vol.6 No.90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萋-尼氏抗酸染色法和金胺O 荧光染色法在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检测中的效果比较李彦贞(阜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新疆 阜康 831500)【摘要】目的 比较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检测中萋-尼氏抗酸染色法(Z-N 法)和金胺O 荧光染色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收治的需行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检测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Z-N 法和金胺O 荧光染色法检测,比较两组检测阳性率。
结果 Z-N 法检测阳性率为31.7%,金胺O 荧光染色法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金胺O 荧光染色法在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检测中阳性率略高于Z-N 法,可有效诊断肺结核,减少误诊与漏诊现象。
【关键词】萋-尼氏抗酸染色法;金胺O 荧光染色法;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检测【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90.138.01结核分枝杆菌会诱发结核病,此为常见慢性传染病,我国为高发国家之一。
实验室检查可有效诊断结核病,其中痰标本直接涂片法应用最为广泛,其优势主要为价格低廉及操作简易等。
目前萋-尼氏抗酸染色法(Z-N 法)为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方法,全国已经有规定章程,但在出阴性结果之前检测者需在100倍油镜下至少对300个视野予以观察,耗时耗力[1],而基层痰检工作量大,人员少,涂片阴性检查可能无法尽早将结核病患者找出,进而无法预防其传播与流行。
荧光染色技术逐渐发展,在医学科领域内临床诊断与各种基础理论研究中应用广泛,金胺O 荧光染色法也逐渐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检测中。
现选取患者60例,比较Z-N 法与金胺O 荧光染色法的检测效果。
结核分枝杆菌金胺O荧光和萋—尼染色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萋一尼染色法和金胺O荧光染色法[1]是痰涂片镜检常用的二种染色方法。
萋一尼染色法结果较为准确且因为其操作简单、费用低、速度快,1 h可以报告结果而一直延用至今,但阳性检出率较低,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金胺O荧光染色法需要荧光显微镜,但传统的荧光显微镜的检测成本过高,一直没有普及,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很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近几年逐渐广泛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涂片镜检。
为了解二种检验方法对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情况,我们对就诊的可疑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了二种方法的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试剂和器材金胺O荧光染色液和萋-尼染色液均按《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1]进行配制;使用德国蔡司CX-21发光二极管全冷光源荧光显微镜及奥林巴斯CH30生物显微镜。
1.2检测标本痰标本来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结核病门诊就诊的可疑肺结核患者,全部为初诊患者。
本实验共收集432例患者的痰标本1296份。
每位患者收集3份深咯痰标本,分别为清晨痰、夜间痰和即时痰。
标本量为3~5 ml,每份痰标本涂抹2张玻片,分别进行萋-尼染色和金胺O荧光染色。
1.3涂片用竹签挑取痰标本的脓样、血样或干酪样部分约0.05~0.1 ml于玻片正面的右侧2/3中央处,均匀涂抹成宽1.0 cm,长2.0 cm的椭圆形痰膜,厚薄适中,室温下自然干燥。
按照《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1]进行初染、脱色、复染。
1.4鏡检及结果判定萋-尼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镜检,10倍目镜、100倍油镜观察。
在淡蓝色背景下,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细胞呈蓝色。
金胺O荧光染色用发光二极管显微镜,10倍目镜、40倍物镜观察痰涂片,在暗视野背景下,结核分枝杆菌呈现橘黄色荧光,呈杆状或短棒状。
萋-尼染色镜检结果报告标准为:抗酸杆菌阴性:连续观察300个不同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报告抗酸杆菌菌数:1~8条/300视野;抗酸杆菌阳性(1+):3~9条/100视野;抗酸杆菌阳性(2+):1~9条/10视野;抗酸杆菌阳性(3+):1~9条/视野;抗酸杆菌阳性(4+):≥10条/每视野。
结核杆菌痰涂片镜检的意义及其应注意的问题需知结核杆菌,是人类结核病的病原菌。
结核杆菌是专性需氧菌,无鞭毛,有荚膜,没有运动能力,典型的结核杆菌的形态为细长稍弯曲或直的、两端圆钝的杆菌,长1μm~4μm,宽0.3μm~0.6μm。
痰涂片经过抗酸染色阳性的标本,在100倍的生物显微镜下可在蓝色背景下看到紫红色的杆状菌,呈单个散在,有时也呈X、Y形或条索状、聚集成簇等。
痰涂片经金胺“O”染液染色后,在含有紫外光源的荧光显微镜下发出橘黄颜色,高倍镜(物镜40倍目镜10倍)下,可见结核杆菌产生黄绿色荧光,呈杆状或分枝状。
目前基层实验室多采用抗酸染色镜检。
(一)结核杆菌痰涂片镜检的意义1.诊断传染性肺结核结核病的控制是以发现和控制传染源为主,而痰涂片镜检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是社会上最主要的传染源,故痰涂片镜检结果对诊断传染性肺结核具有重要意义。
2.评价化疗效果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针对结核病的治疗,现行化疗方案的制定也主要是以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所以痰涂片镜检结果可以作为化疗效果的评估依据。
1.为流行病学疫情评价服务由于传染性肺结核在流行病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涂阳患病率、涂阳发现率是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结核病疫情的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防痨及肺部疾病联合会(UNION)针对低收入且结核病疫情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所制定的技术指南,痰涂片镜检是相应国家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时非常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细菌学试验技术。
相对于临床和实验室经常采用的其他诊断和检查项目,高质量的痰涂片镜检有其自身特殊的优势:作为诊断手段,对传染性肺结核的诊断比X线的准确性高;技术相对简单,操作容易标准化;建立结核杆菌检查室设备投入少;检查成本低,易于接受;从收到标本到报告结果的时间短,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对涂阳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作出及时和准确的评价。
(二)结核杆菌痰涂片镜检应注意的问题1.实验室布局原则结核杆菌检查需要有独立的实验室,不能和其他实验室混用;染液配置、镜检等相对洁净的操作与标本存储、涂片、染色等污染操作要有独立分开的场所,最好分别在专用的房间进行,中间通过传递窗连接;基层实验室若只从事涂片镜检的,在只拥有一间独立房舍的情况下,相对洁净区与污染区也要有明显区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抗酸染色法实验报告篇一:抗酸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目录1简介2抗酸染色的原理3抗酸染色一般步骤?1)初染?2)脱色?3)复染4抗酸染色的染液配制简介编辑抗酸染色法acid-faststainingmethod1882年由埃利希(F.ehrlich)首创并经F.齐尔(Ziehl)改进而创造出的细菌染色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对结核菌的齐尔-尼尔森(Ziehl-neelsen)染色法和齐尔-加贝特(Ziehl-gabbet)染色法。
用石炭酸复红染色后,用盐酸乙醇分色,再用美蓝进行对比染色,即不再脱色而呈现石炭酸复红的红色。
抗酸染色的原理编辑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
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抗酸染色。
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
当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
抗酸染色一般步骤编辑1)初染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2-3滴,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即暂时离开,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加热3-5分钟,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
2)脱色3%盐酸酒精脱色30秒~1分钟;用水冲洗。
3)复染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用油镜观察。
抗酸染色的染液配制编辑1、石炭酸复红碱性复红酒精饱和溶液10mL5%石炭酸90mL2、3%盐酸酒精浓盐酸3mL95%酒精97mL3、吕氏美兰液美兰酒精饱和液30mL氢氧化钾(1:10000)100mL篇二:实验二十四抗酸染色-jpkchnadlcn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授课专业:医学检验学时:2学时实验十七结核杆菌检验(m.TuberculosisTest)一、实验目的⒈掌握结核杆菌的菌落特征,镜下形态、染色特性⒉掌握抗酸染色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报告二、实验器材与试剂⒈菌种:bcg⒉试剂:抗酸染液⒊其他:三脚架、铁片、木夹子等三、实验内容㈠微生物学诊断⒈标本采取根据病灶器官取材,包括痰,尿,脑脊液,粪便等。
金安 O荧光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用于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析金安O荧光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用于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结核病患者120例为检查对象。
采集患者痰液样本,分别应用金安O荧光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进行细菌学检验。
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金安O荧光染色法阳性率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差异显著(P<0.05)。
结论:金安O荧光染色法在诊断结核病相比于抗酸染色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联合应用将提高准确率。
关键词:金安O荧光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结核病属于较为严重慢性传染病,属于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等感染人体造成发病。
在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表现出乏力、体重减轻、出冷汗等全身症状,对患者健康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1]。
以往临床诊断结核病通常使用抗酸染色法,但是检出率较低,难以满足需求。
近年来发展出使用金安O荧光染色法,可产生较高检出率。
本研究对两种细菌学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结核病患者120例为检查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46例。
年龄范围22~58岁,年龄均值(46.35±4.26)岁。
患者在清晨漱口,采集从深部咳出2~3ml痰液作为样本,放置在无菌器皿中,送检。
将痰液标本涂抹在玻片上,使用火焰加热干涸固定,等待晾干,准备检验。
1.2方法1.2.1仪器与试剂金安O染色液:青岛海博生物;抗酸染色液:按照相关标准本院实验室进行配制。
荧光显微镜:奥林巴斯,BX53;光学显微镜:奥斯威,M303-HK830。
1.2.2金安O荧光染色法选取患者痰涂片,进行金安O荧光染色。
在玻片上滴加金安O染色液,染色15min,随后用流水冲洗。
使用0.5%盐酸酒精褪色1~2min,直至玻片接近无色,流水轻柔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