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过关检测二(散文之部)(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7
第2单元质量检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今天谈论旧体诗,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说不重视旧体诗,是“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事。
这说法,我很认同。
对中国人来说,诗很重要。
中国文化的原本,也就是诗。
贾平凹最近说,到了年纪,觉得《山海经》和《离骚》是一定要读的了。
这话很好。
我的意见是,中国人开始懂事的时候,就该读这两个。
《山海经》是中国的神话,它和西方的神话不同。
它是一种伟大的梦想,也就是说,它是诗。
还有《离骚》是中国人曾经写出来的最伟大的诗。
《山海经》和《离骚》,是相通的,两个都是诗。
而所有的中国人的文化,都是从这里生发的,也就是说,诗是中国人的初心,自然也是中国文化的初心。
譬如《诗经》和《尚书》,也不外是诗意的流连和焕然。
之后呢?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也就是诗的接连不断的开花结果。
有人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说文化也是进化的。
说这话的人,该是为白话文催生。
只是这话经不起议论。
唐是诗,宋词是诗余,宋词的本原,也是诗。
元曲也一样。
明清小说,也是诗。
譬如《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都是诗,而这些判词,演绎出一部《红楼梦》。
白话文出现以后,旧体诗依然存在,提倡白话文的鲁迅,在他情真意切的许多时候,也是用旧体诗,去写自己的温情和愤怒。
所以说,诗是中国人的初心,也因此,诗不会别离。
上面是说诗是民族修为,接下来说诗是每个中国人的个人修为。
李白是活在他自己的诗里的,这是他伟大的个人修为。
他的诗横绝四海,又足以游历千古。
只可惜他生得晚,唐代的天空毕竟没有先秦的天空苍苍茫茫,所以他的诗还不如屈原。
杜甫呢?在他死后被称为了“诗圣”。
他也是活在他自己的诗里的。
没有诗,就没有杜甫。
没有诗,杜甫的活法一定不一样。
后人说,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史诗”。
说得对。
“史”和“史诗”是什么?就是后人读到的东西。
杜甫的“三吏三别”,当初应该没发表,读到的人应该不多。
所以说,即使是杜甫,诗也没有成为他手中的刀,而只是作为他高尚人品的修炼,只是他的个人修为。
单元质量检测(二)(A卷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霰.雪(xiàn) 扁.舟(piān)捣衣砧.(diàn) 潜.龙(qián)B.碣.石(jié) 浣.女(huàn)蜿蜒..(wān yán) 栖.隐(qī)C.岩扉.(fēi) 羁.旅(jī)剡.溪(shàn) 訇.然(hǒnɡ)D.地坼.(chè) 涕泗.(sì)东菑.(zí) 铜钲.(zhēnɡ)解析:选B A项,“砧”读“zhēn”,C项,“訇”读“hōnɡ”,D项,“菑”读“z ī”。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英俊杰出的)B.失向来..之烟霞(原来)C.吴楚东南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D.可怜..楼上月徘徊(可惜)解析:选D D项,可怜:可爱。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泰山巍峨挺拔,让人高山仰止....。
B.这个小男孩正值豆蔻年华....,精力旺盛。
C.老师一来,这两个正在打架的孩子立刻停下来,摧眉折腰....。
D.洞庭湖江天一色....的壮景是何等迷人。
解析:选D A项,高山仰止:表示对崇高品德的仰慕。
B项,豆蔻年华:比喻少女,多指女子十三四岁之时。
C项,摧眉折腰:形容弯腰低头,献媚讨好的样子。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吴越文士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B.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坛并称两人为“王孟”。
C.“菩萨蛮”“扬州慢”“江南好”“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
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近体诗。
解析:选C C项,“江南好”不是词牌名。
第二单元能力水平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3·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至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
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虞美人》《苏幕遮》同步检测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李煜,公元961年继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
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
1.在词的上片,作者是如何写出被幽禁之人的孤独与寂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通过人物的行为情态来写。
“无言”写词人内心的痛苦无人诉说;“独上西楼”,写词人无人相伴,登高怀远,忆往昔岁月,倍感孤独。
②通过景物来写,融情于景。
月如钩,在伤心人眼中,缺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梧桐深院冷落凄清,笼罩着寂寞;一个“锁”字,暗点囚禁的境况。
2.这首词特别是后世词家称道的是它对“愁”的描写,在词人的另一首词《虞美人》中也写到了“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分析作者在这两首词中描写“愁”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相同点:在这两首词中,作者都运用比喻,把愁这种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为“物”,让人可见可感可摸。
阶段质量测试卷(二)(《散文之部》实力过关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2024·四川广安、眉山、内江、遂宁一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骚”传统,又称“风骚传统”,即《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所形成的文学精神的传统。
《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产物,是对维系群体利益的“礼”“义”“和”“孝”“敬”“德”等伦常的形象再现,而《骚》则是对支撑个体存在的志向、信念、情感的浪漫表述。
随着全球化引发的本土文化的深刻改变,在当代中国,文学领域内“我(们)是谁”的认同问题被推上了理论前沿,逼迫我们作出回应和说明。
“诗骚传统”所特有的道德担当和哲学品行在当代社会正可以成为医治当下文学疾患的良药,成为正在重建中的具有当代性和民族性的“新文学”的重要基础。
首先,弘扬“诗骚”传统,关注现实人生的精神,使当代文学重新担负应有的社会责任。
由周代礼乐文化孕育而成的《诗》,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不仅内涵着儒家的礼教、乐教思想,也体现着儒家所提倡的大同世界的社会志向与贤人政治观念。
先秦时期中华人文精神不是空想的,不是神道,而是和理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力求符合实际的、辨证理论观点的结晶。
而这一点正是中华人文精神得以“自强不息”、永不衰竭的主要缘由。
其次,提倡“诗骚传统”中兼济与独善相结合的人格,使当代文学成为重塑国民灵魂的一个重要途径。
“诗骚传统”形象地展示和诠解了先秦哲人的人生才智,提倡勤学好问、刚毅自省等优秀品质。
历代对《诗》的阐释发挥构成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人生诸观念,比如苦乐观、生死观、穷达观、处世原则等多方面的内在意义。
忠信诚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价值系统,成为历代文人在面临重大人生选择时的重要思想支撑点。
再次,发扬“诗骚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使当代文学成为价值的引领者。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精神在中国古代从来不是借助抽象的概念建构而成的,而是通过诗、骚加以形象的表述,又以“诗骚传统”的持续而代代相传。
1.积累诗歌素材,了解作家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置身诗境,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3.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品读诗歌形象。
一、置身诗境古典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
欣赏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意象再现。
意境是诗中意和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
一般来说,意境包括物、情、意三个方面,三者有所侧重。
二、缘景明情根据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及情景之间的关系,要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篇幅较短、意象常见的诗歌,欣赏时只需将意象连缀起来即可。
意象跳跃较大,且色彩不一,情绪起伏,出语新警,诗思奇妙的诗歌,要根据诗中的关键点来补充连缀。
某些诗歌,精妙之处在于一联、一句、一字之美之妙,以小见大,可以对这些佳句多加吟咏、玩赏。
春江花月夜一、字音认读1.滟.滟(yàn) 2.霰.(xiàn) 3.扁.舟(piān)4.砧.石(zhēn) 5.芳甸.(diàn) 6.拂.去(fú)7.皎.皎(jiǎo) 8.江畔.(pàn) 9.纤.尘(xiān)10.徘徊..(pái huái) 11.南浦.(pǔ) 12.碣.石(jié)二、词语积累1.滟滟..随波千万里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2.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开满花草的郊野3.应照离人..妆镜台离人:此处指思妇4.碣石潇湘无限路...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5.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6.汀.上白沙看不见汀:沙滩7.愿逐..月华流照君愿:希望逐:追随8.谁家今夜扁舟..子舟:小船9.人生代代无穷已.:尽10.但.见长江送流水:只11.青枫浦上不胜.愁:忍受三、佳句诵读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4.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同步检测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 .宛.转(w ǎn) 芳甸.(di àn ) 滟.滟(y àn )B .汀.上(d īn ɡ) 纤.尘(xi ān ) 青枫浦.(p ǔ)C .皎.皎(ji ǎo ) 江畔.(p àn ) 扁.舟(bi ǎn )D .徘徊.(hu ái) 碣.石(ji é) 捣衣砧.(zh ěn ) 解析:选A 。
B 。
“汀"应读t īn ɡ;C.“扁”应读pi ān;D.“砧"应读zh ēn 。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艳艳随波千万里B .佼佼空中孤月轮C .鸿雁长飞光不度D .碣石萧湘无限路解析:选C 。
A 。
艳艳—滟滟;B 。
佼佼-皎皎;D 。
萧—潇。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流宛转绕芳甸.. 芳甸:花丛B .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尘:细小的灰尘C .皎皎..空中孤月轮 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D .昨夜闲潭..梦落花 闲潭:安静的水潭 解析:选A.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
4.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 .月照花林皆似霰B .落月摇情满江树C .可怜楼上月徘徊D .不知江月待何人 解析:选A 。
A 是比喻,其它三项是拟人。
5.下列诗句在诵读时音节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 .但见/长江/送/流水 B .何处/相思/明月楼 C .海上/明月/共潮生 D .昨夜/闲潭/梦/落花 解析:选C 。
C.正确停顿为海上/明月/共/潮生。
6.名句名篇默写. (1)空里流霜不觉飞,__________________。
(2)可怜楼上月徘徊,__________________。
(3)江水流春去欲尽,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汀上白沙看不见 (2)应照离人妆镜台 (3)江潭落月复西斜 (4)落月摇情满江树 二、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7~10题.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优化方案】2013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综合检测一、基础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公仆./前仆.后继折.腾/百折.不挠着.重/不着.边际B.揪.心/啾.唧纰.漏/脱坯.奴颜婢.膝/刚愎.自用C.碣.石/竭.诚地壳./甲壳.间.不容发/黑白相间.D.沤.肥/呕.心沥血拮.据/佶.屈聱牙框.架/匡.国济民解析:选D。
A.pú/pū,zhē/zhé,zhuó;B jiū,pī,bì;C.jié,qiào,jiān/jiàn;D.òu/ǒu,jié/jí,kuànɡ/kuā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切磋思辩蕴涵佶屈聱牙B.凝冻联袂鄙夷大相径庭C.融和蹉跎参与杉杉有礼D.糟塌揣测犷悍水泄不通解析:选B。
A.辩—辨;C.杉杉—彬彬;D.塌—蹋。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香烟中究竟添加了什么成分,这些成分凭什么要添加,添加了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近来成为了控烟人士质疑的焦点。
B.农业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应大力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这是我国科教兴农的重要战略举措;他同时表示,中国在转基因管理方面“是非常严格的”。
C.与其他养殖业相比,养蜂业具有独特优势:无需占用耕地,无需大量劳动力,无需灌溉及消耗饲料,因此深受群众欢迎。
D.近日,来自海内外的“辛词”专家学者参加了在带湖山庄举办的《辛弃疾诗词研讨会》,大家高谈宏论,山庄内外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气息。
解析:选B。
A.属于连续问,前两个逗号都应改为问号。
C.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句号。
因为“因此深受群众欢迎”不属于冒号后解释的内容。
D.书名号改为双引号,因为这是研讨会而不是作品。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下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
篇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字音认读1.瀛洲(yíng) 2.天姥(mǔ) 3.向天横(hénɡ) 4.剡溪(shàn) 5.渌水(lù) 6.谢公屐(jī) 7.倚石(yǐ) 8.殷岩泉(yǐn) 9.水澹澹(dàn) 10.霹雳(pī lì) 11.訇然(hōnɡ) 12.鸾回车(luán) 13.石扉(fēi) 14.鼓瑟(sè) 15.惊悸(jì)二、词语积累1.越人语天姥语:告诉2.天姥连天向天横横:遮蔽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4.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5.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响6.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7.云霞明灭或可睹或:有时8.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依据三、佳句诵读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2.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4.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5.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6.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说作者(一)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
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又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左右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此后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
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
安史之乱爆发后,在宣城、庐山一带隐居。
第二年,因参与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获罪,被流放夜郎。
单元检测试卷(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风流:英俊杰出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C.吴楚东南坼.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D.可怜..楼上月徘徊可怜:可惜答案 D解析可怜:可爱。
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李白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
诗人借梦游仙境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诗中虽流露出苦闷和抑郁,但感情激越奔放,表现了诗人自由不羁的个性。
B.李白诗歌奇特的构思,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运用,形成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对唐代以及后代众多诗人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韩愈曾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C.唐以前的诗被唐人称为古体诗,唐人的诗被称为近体诗。
古体诗有“歌”“吟”“行”等体裁。
近体诗有律诗、绝句的区别。
D.“歌”“吟”“行”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的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
答案 C解析唐诗中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本报衷心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答案 D解析A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用在此处不得体。
B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
用在此处不得体。
C项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
用在此处不得体,应改为“欢迎”。
二、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过关检测二(散文之部)(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追溯.(sù)剽.窃(piāo)缧绁.(xiè)瞋.目(chēn)B.数.落(shǔ)给.予(jǐ)腼腆.(diǎn)混沌.(dùn)C.遽.然(jù)子嗣.(cì)斗斛.(hú)草芥.(jiè)D.斫.轮(zhuó)缣.素(qiān)箨.龙(tuò)契.丹(qì)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始速.祸焉速:加速B.六国互.丧互:互相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应:响应C.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败北:失败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顽固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冥迷:糊涂愚昧3.下列各句中,“而”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赂秦而力亏②二败而三胜③负而前驱④往往而剧⑤言有穷而情不可终⑥吾将买田而归老焉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⑧怅然而出A.①/②/③④⑧/⑤⑦/⑥B.①②/③/④⑧⑤/⑦/⑧C.①/②③/④⑧/⑤/⑦⑧D.① /②/③④/⑤/⑥⑦⑧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不抑耗其实..而已B.以吾一日..长乎尔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D.为观几何..5.下列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故不我若也②则何以哉③洎牧以谗诛④鸡栖于厅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⑥覆之以茆⑦燕坐于华堂之上⑧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A.①/②③④/⑥/⑤⑦/⑧B.①②/③⑧/④⑥⑦/⑤C.①/②③/④⑧/⑥/⑦⑤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二、阅读鉴赏(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19分)游天都(明)徐霞客初四日。
十五里,至汤口。
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十里,上黄泥冈。
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
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
复北上,行石罅中。
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
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
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
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
立庵前,指点两峰。
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
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
”余不从,决意游天都。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
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
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
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选自《徐霞客游记》)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陡者级.之级:凿石级。
B.悬者植.梯接之植:立(梯子)。
C.从流石蛇.行而上蛇:像蛇一样。
D.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壁:石壁。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8.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空间的变化为线索,以游览的路线为顺序,运用逐层衬托的写法,着重描写黄山天都峰的奇观。
B.作者“决意游天都”,遇险阻“终亦不顾”,登顶得见:隐约可见的莲花诸峰,富于变化的云海浓雾,别具姿态的奇松怪柏……写出了黄山特有的奇观。
C.文章记叙翔实。
文中旅游的日期、里程、方向、沿途经过的地点,一一点明,不厌其详。
石罅、文殊院、莲花峰、天都峰,游踪所及,写来都详细生动。
D.游记文中有我,语中含情,寓情于景,藏议于景。
作者勇于登山,奋发向上的精神及对大自然的热爱都蕴涵于字里行间。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3分)(2)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3分)(3)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4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9分)点绛唇(宋)林逋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②去。
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
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
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赏析。
(4分)(2)这首词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5分)三、名句名篇(5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2)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_______。
(归有光《项脊轩志》)(4)君看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
(苏轼《游沙湖》)四、语言运用(12分)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前,文艺门类之间“各自为战”“自说自话”的情况相当严重,______________。
如何把“专业的”普及到大众中去,把高雅的文艺作品介绍给普通大众,对文艺批评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
①这种专业习惯,使部分批评工作者的文章缺乏大气以及自由驾驭材料的能力②虽然业内人士颇多指责③把大的题目一概视为空洞无物,斥之为不会做学问④对于易中天、于丹等人登上“百家讲坛”⑤但是却不能忽略他们在文化普及层面的贡献⑥一些专业批评家就是看不得别人做大一些的题目A.⑥③①④②⑤B.③①④⑥②⑤C.⑤⑥③④②①D.④⑥③①②⑤13.提取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
(3分)由建设部起草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在互联网上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收到了数十封电子邮件积极参与讨论。
该条例要求新建住宅必须执行节能标准,并注重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要求审计政府办公楼的耗能情况,并根据审计结果予以整改。
能源趋紧,立法提速。
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法》及与之配套的9部规定陆续施行,相关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税收优惠规定正在制定;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一个由15家单位组成的《能源法》起草组正式成立,拉开立法序幕;北京等地也将为节约能源制定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规定正在为节能开道,为新能源保驾。
专家预测,一个日趋完善的能源法律法规群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出现:《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将加快修订;《能源法》《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10余部法律法规将抓紧起草;以推进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为重要内容的循环经济法,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再加上刚刚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将构建一个稳定、经济、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大大提高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
14.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平凡是一弯池塘,如果你甘于沉寂,终将成为一潭死水;平凡是一株野花,只要你愿意绽放,也会成就一抹绚丽。
五、作文(40分)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位牧师被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
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
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
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
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
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B项,“腆”应读“tiǎn”;C项,“嗣”应读“sì”;D项,“缣”应读“jiān”。
2答案:C解析:A项,“速”意为“招致”;B项,“互”意为“交互、相继”;D项,“冥迷”意为“分辨不清”。
3答案:A解析:①为连词,表因果;②为连词,表并列;③④⑧为连词,表修饰;⑤⑦为连词,表转折;⑥为连词,表顺承。
4答案:C解析:A项,“其实”古义为“它的果实”,今义为表转折的连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B项,“一日”在此意为“年纪稍长”,今义为“一天”。
D项,“几何”古义指“多少”,今义指几何学。
5答案:B解析:①②为宾语前臵句,③⑧为被动句,④⑥⑦为介词结构后臵句,⑤为定语后臵句。
6答案:D解析:D项,壁:像墙壁一样。
7答案:C解析:A项,连词,表修饰;B项,附着在其他词后,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东西;C项,介词,同、跟/连词,和;D项,介词,在。
8答案:C解析:C项,文段并没有写到作者游莲花峰。
9参考答案:因此想到黄山算得是我生平所看到的奇景,而有这样的奇景,前次游山却未来探访,这次游山真是既痛快而又惭愧呀!答案:如果不是重来,怎么知道它如此奇丽呢?答案:下望群峰,有时露出来像碧绿的山尖,有时被雾淹没了像一片银海;再远眺山下,日光晶莹闪亮,别有一番天地啊。
解析:(1)“览”,动词用作名词,“景观、景象”的意思;“兹”为代词,这样;“快”意为“痛快”。
(2)“焉”意为“怎么,哪里”。
(3)“盼”意为“远望、眺望”;“峤”意为“山峰,山尖”;“区宇”意为“天地,境界”。
10解析:情感的把握要结合背景、注释及词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