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格式:pdf
- 大小:218.76 KB
- 文档页数:5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理想,是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现实人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
有机统一。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出马克思初步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明确地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这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更加成熟。
马克思、恩格斯从人和社会的关系出发,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揭示了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发展状态,指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历程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样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全面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历史性、必然性,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条件,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最终占有自己的本质。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了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即人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个体的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个性。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1.人:现实的个人:马克思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前提和出发点,全人类2.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第一,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正是在劳动中人的类存在才得以体现,人的本质才得以反映,人才成其为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那可真是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对人类自身发展的认知之路啊!它强调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这不就像是一辆汽车,既要发动机强大,又要操控灵活嘛!体力是我们行动的基础,让我们能够去探索、去实践;而智力则像是导航仪,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人要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呀,这包括道德、审美、情感等。
想想看,如果一个人只有知识和技能,却没有道德底线,那岂不是很可怕?就如同拥有华丽外表却没有内在品质的东西,终究是空洞的。
而审美呢,则让我们能够欣赏美、创造美,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诗意。
情感更是我们内心的宝藏,让我们能够与他人建立深厚的联系,体验爱与被爱的温暖。
在社会中,我们需要各种角色,就像一场精彩的戏剧需要不同的演员一样。
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去扮演好各种角色。
工人可以成为艺术家,农民也能成为学者,这有什么不可能呢?这就好像一颗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结出各种各样的果实。
教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啊!好的教育就像是阳光雨露,滋养着我们成长。
它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启发式的引导,让我们能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
这不就是给我们一双翅膀,让我们能够自由翱翔在知识的天空吗?而且,社会环境也非常重要呀!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能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去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吗?这难道不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吗?难道我们要满足于片面的发展,成为一个只有一方面突出而其他方面缺失的人吗?当然不!我们要像勇士一样,向着全面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全面发展的人,为这个世界增添更多的光彩和温暖!。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内涵如下:
1.人的活动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最基本的含义是促进人的劳动(工作)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即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2.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是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东西。
3.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个性的自由发展是指个人的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4.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相互作用,因为人是一个社会存在物,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发达的社会形态,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人的本质与发展问题上,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基础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开始明确地提出他们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并且明确指出所谓个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也包括思维的能力[7]”。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阐述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8]”,这是个体生命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第二,是人的才能、志趣和审美能力的多向度发展。
这里包括人的物质活动能力和精神活动能力的多向度发展。
第三,是共产主义崇高品德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比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造就人的本性方面更为重要,故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体在其发展上必须具备符合一定社会关系的道德品质。
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个人类全面发展的总趋势和总目标,也是教育活动的总目标。
在社会生产发展允许的条件下,教育只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但却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人的全面发展以教育的全面发展为手段。
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的特点,要求教育以全面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为己任。
全面发展学习者的个性,就是要通过教育使学习者的个性获得全面、和谐、自由、充分和可持续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二)终身教育观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1965年12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巴黎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法国著名成人教育专家保罗·郎格朗以终身教育为题做了学术报告,并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终身教育的原则。
此后,朗格朗陆续撰写《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终身教育问题》等著作,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提倡终身教育,开展系列活动。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本文概述1、介绍马克思及其思想背景卡尔•马克思,19世纪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理论家,被誉为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他的思想形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那是一个充满社会变革和冲突的时代。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使得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日益恶化,而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也在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中暴露无遗。
马克思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深入研究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逐步形成了他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的思想背景多元而复杂,他深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
他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将其应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他也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的理论中汲取了营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马克思还从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中汲取灵感,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他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个层面上的全面发展,更是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
他强调,只有在消除了阶级对立和剥削制度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因此,他的理论不仅关注个体的解放,更致力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在马克思主义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这一理论不仅是对人的本质和价值的深刻揭示,也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意味着个体在生理、心理、道德、智力等各方面的充分发展,更意味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
这一理论强调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为人的自由和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1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不仅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而且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历史过程。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同以往的人的发展理论不同,马克思不仅把论证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一个理想的价值目标,而且还十分注重对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途径的探索。
本文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基本内涵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将其定义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那么,何谓“全面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本质是丰富的、多层次的,是在人的需要、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生成的,人本质上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通过劳动历史地实现其需要、发挥其能力和表现其个性的存在物。
因此,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其具体含义就是人的思想、人的需要、人的劳动、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的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马恩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中强调最多的一个价值目标。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恩格斯也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里所说的人的能力涵盖了丰富的内容,既包括体力和智力,又包括自然力和社会力,还包括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等等。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理念之一是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
会的产物,人类的进步是全人类的进步,而人类的进步必须从人的全面发展开始。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类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感情和精神等方面。
马克
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基本的人类需要,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必要条件。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从物质基础开始。
人需要物质的生存条件,例如食物、水、住房和衣物等,但仅仅是得到这些条件还不足以保证人的全面发展。
人还
需要接受教育、锻炼自己的身体、培养感情和探索精神世界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必
须为人提供这些条件,以便让人获得全面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发展。
人不仅需要物质
上的物质生活条件,还需要精神上的成长和发展。
这包括人的知识、智力、艺术、信仰、
道德等方面。
只有通过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发展,才能使人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并
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自由和平等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
贫富差距的存在,很多人并没有获得自由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因而无法实现全面的发展。
对此,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通过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
以便让人实现全面的发展。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
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对于正确认识和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解应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在生产、科技、教育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进行认识、理解和思考。
这既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需要。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背景; 生产劳动; 科学教育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内容十分丰富,其基本涵义是人的体力、智力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运用,以适应不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人的道德品质和美的情操高度发展;这诸方面的发展,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充分、自由、和谐、统一的。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解,至少要把握以下三个基本方面的含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与历史条件的关系“物质生产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基础”[1],人的发展是与生产的发展相一致的。
人的发展状况,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因此,讨论人的发展不能停留在抽象的“人”上,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每一个思想的提出,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探索和发展,伴随着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整个过程。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劳动的关系劳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异化劳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只有在共产主义劳动及其成果发展到较高程度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被消灭的情况下才能消除其异化的性质;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不仅需要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扬弃,而且需要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2]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理以及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