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既肯定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与特殊性,又为中国和俄国等东方国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前进的道路。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东方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模式为例,试图从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及其与东方发展理论的相互作用来论证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东方社会卡夫丁峡谷改革开放马克思的一生都对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而他在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时,并不是把他关于西方社会发展的模式简单套用到东方社会发展之上,而是深入到东方社会内部,通过对东方社会独特的内部结构进行详尽分析来探索其发展道路的。
本文主要以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为例来论证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由来马恩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在理论界和学术界历来都存在争议。
如有学者在论及“跨越卡夫丁峡谷”即跨越论的思想时写道:“支持马克思这个‘设想’的政治理论框架,是他们一贯持有的世界革命论,而不是什么东方社会理论”1。
无疑是说,由于马恩认为只有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背景下俄国才能走上“跨越”的道路,所以关于俄国以“农村公社”为出发点走向社会主义的“设想”是世界革命理论中的内容,不能认为他们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为此针对有些学者认为马恩没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观点,主要通过以下两点理由来加以反驳,以此论证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存在。
理由一:马恩关于俄国走新式道路思想或者说是“跨越论”的设想,同他们关于世界革命的理论有联系,甚至可以说它收到世界革命理论框架的支持,但不能因此就否认它是一个理论。
因为任何理论都需要其它理论予以支持。
如我们说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总体系支持着无产阶级专政或革命的理论,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或革命不是一个理论。
由此看来,否认马恩提出东方社会理论的观点有失偏颇。
理由二:恩格斯在1875《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中论及俄国的农村公社正趋于解体时指出:“但是也不可否认有可能使这一社会形态转变为高级形式,只要它能够保留到条件已经成熟到可以这样做的时候,只要它显示相互能够在农民不再分开而是集体耕作的方式下向前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35·,,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陈先达【内容提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中,凡属基本原理而不是个别论断或词句,都既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又同样属于当代,具有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整体,并不包括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属于当代,一部分属于非当代。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体系,它必须面对当代。
不具有当代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终结。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 解释学作者陈先达(193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历史人物,生命是有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是特定时空的经典文本,写作年代是不变的。
但他们的生命价值和他们的思想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在于他们著作中所包含的基本原理。
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决不会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本中的每句话奉为金科玉律,也不会期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他们逝世后的一切新问题留下锦囊妙计。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即它的真理性和有效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和巩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前进的根本保证。
”在当代,除马克思主义之外,没有哪种学说能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理论和方法上提供一个既具有科学性又能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共同的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科学体系。
它的核心社会理念,是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它的核心理论,是对这个社会理念的具有严密性和完整性的科学论证。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不是基于道德原则,也不是基于信仰的宗教千年王国,而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的科学论证作为理论支撑的。
作者: 田毅鹏[1];张金荣[1]
作者机构: [1]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研究
页码: 14-19页
主题词: 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当代价值
摘要: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体系中,空间虽然不是最为核心的概念,亦未做充分的展开研究,但马恩确曾对社会空间问题给予过特别的关注,并提出过一些极具穿透力的洞见。
20世纪下半叶,新马克思主义直面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在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对话中努力实现社会理论的空间化转向,构建了以“空间生产”为核心的新的社会理论体系,为我们理解分析城乡关系、村落终结、郊区化等当代社会的复杂变迁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亦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整合与交融构建了公共平台。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舒平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各方面的客观规律,阐明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中,以震撼世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证实了这些客观规律的运用对世界历史走向的改变,对人类社会进程的深刻影响。
但是,在今天面临着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发起的挑战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过时”和“失效”的叫嚣声中,人们面对挑战和叫嚣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困惑和不解。
因此,要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
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上,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的原理相加而成的;有学者干脆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或全部是指哲学原理。
关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这些认识,尽管我们不能认为它是错误的,但至少是未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特征,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实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马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列宁曾经说过:“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马克思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
正因为如此,由马克思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克服了旧哲学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局限性,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由此而创立的唯物史观,第一次系统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把伟大的认识工具交给了人类,特别是交给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
马克思阶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阶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把握和科学分析的重要工具。
它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出发,通过对阶级矛盾及其引发的社会变革进行深入剖析,为我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
既是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石,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本文将通过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探讨其在当代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最早是在《共产党宣言》中被阐述的。
马克思把社会分为两大基本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并指出历史发展的动力来自阶级矛盾的斗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出现了矛盾和矛盾的斗争,这就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实现阶级的消亡,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这一基本观点对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认识和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当今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的阶级分析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阶层分化加剧,阶级矛盾与斗争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使我们能够深入分析当代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
只有正确认识当前的阶级状况,深入了解阶级矛盾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为现实的社会变革找到正确的路径和措施。
其次,马克思的阶级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危机。
资本主义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无限扩张的驱动力,但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使得社会分工的不平等日益加剧,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的不稳定。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帮助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天然存在着矛盾和危机。
对于当前以利润追求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深化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研究与理解,对于寻找并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作为19世纪伟大的社会科学家,他的社会分工理论对理解社会结构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革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回顾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其提出的背景、主要观点和分析方法。
随后,文章将探讨这一理论在当代社会的新发展,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技术革新的背景下,社会分工所呈现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本文将分析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在当代的实践意义,包括如何指导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复杂性、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把握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精髓,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概述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作为其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分工的起源、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结构的影响。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分工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推动力量。
他强调,分工的出现导致了个人和社会、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分离,进一步推动了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形成。
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的演进与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连。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专门从事某一领域的生产活动,形成了不同的职业和行业。
这种分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
然而,分工同时也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限制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社会分工还与社会阶级结构密切相关。
随着分工的深化,生产资料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形成了剥削阶级。
而被剥削的劳动者则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控制,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这种阶级对立和冲突,在马克思看来,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一。
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也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在当代社会,尽管分工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许多变化,但马克思关于分工的基本观点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1、《发展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文库出版社:人民大学定价:38元出版日期:2006 7-300-07764-1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2、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第1辑) 何中华,林聚任 7-209-03918-X山东人民出版社市场价:24元卓越价:¥18.80元3、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第2辑) 林聚任,何中华书号:978-7-209-04216-1山东人民出版社市场价:28元卓越价:¥21.30元4、当代社会发展导论作者:鲍宗豪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3 原价: 26 元5、现代西方哲学与社会思潮述评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元6、全球化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现实丛书林娅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6-08-01 定价¥14.007、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2003年版,南京大学出版社50元8、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ISBN:710505182作者:雷振扬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年8月原价:¥19.89、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侯衍社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市场价:¥19.00 出版时间:2004年04月10、跨越峡谷(马克思晚年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张云飞著人民出版社市场价:¥29.0011、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作者:吕世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年10月定价:¥26.0022、社会发展论纲作者:张华金, 王淼洋主编价格:16.00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3、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新词典庞元正,丁冬红主编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10-01 价格: 40.0024、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京华学人卷)/中国学术前沿性论题文存ISBN:720705185 作者:景天魁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定价:2525、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概论作者: 高燕宁、卢萍、柳春清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5-03-01 价格: 25.00 26、哲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作者: 冷鹤鸣编著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2-12-01 价格: 18.5027、书名: 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沉思 ISBN: 7215047261作者: 刘怀玉张锐王友洛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01-01 价格: 25.00 28、书名: 现代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ISBN: 7301028415作者: 丰子义著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1995-06-30 价格: 16.8029、书名:社会发展理论新词典 ISBN:720603851作者:庞元正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定价:40 出版日期:2001-10-0130、书名: 社会发展理论研究ISBN: 7212016047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1998-01-01价格: 26.0031、书名: 社会发展理论研究ISBN: 7503525967作者: 王怀超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2-01-01价格: 23.0012、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 / 张一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B089/38:113、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 / 衣俊卿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 B089/8014、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 / 俞吾金, 陈学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B089/70:115、追寻马克思:走进西方马克思主义作者: 王凤才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3-07-01 B089/2916、从马克思到德里达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作者: 龚远泰主编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2-01-0117、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作者: 俞吾金,吴晓明主编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1999-12-01 B1/3:1 18、“西方马克思主义”命题辞典(精装)作者: 陈学明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4-11-01 B089/5519、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作者: 王雨辰著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2-01-0120、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作者: 曹玉文,陆杰著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1992-01-0121、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陈学明著)(教育部推荐)作者: 陈学明著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06-30。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一、本文概述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背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其产生与发展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它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那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与危机。
工人阶级作为新兴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指导他们认识和改变自身命运的理论武器。
在理论准备方面,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哲学基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如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大卫·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
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如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制度和欧文的共产主义公社实验,则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在实践背景方面,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这一时期的欧洲正处于工业革命的高峰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
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权益和解放,不断发起罢工和起义,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理论来指导他们的斗争。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工人阶级指明了解放的道路。
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理论武器。
2、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尽管世界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演进,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依然是我们理解和改变世界的重要工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事实能够驳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立足实践,面对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永远具有当代价值,与世纪同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研究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
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中,凡属基本原理而不是个别论断或词句,都既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又同样属于当代,具有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整体,并不包括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属于当代,一部分属于非当代。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体系,它必须面对当代。
不具有当代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终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2005年以来,我国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中一个二级学科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不论是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还是从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来看,都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必要。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
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的分析方法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在当代社会环境下,改革开放和全球化使得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新的深化。
因此,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不可避免的危机。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其核心是资本家对工人剩余价值的掠夺。
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扩大和资本积累,最终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通过对资本主义危机的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呼吁人们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探索无产阶级革命的路径,为实现社会主义创造条件。
第二,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无产阶级才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在当代社会中,虽然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但阶级斗争依然存在。
马克思主义对于分析当代阶级矛盾、探索无产阶级斗争的路径和策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将人的全面发展局限于商品经济的范畴,人变成了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马克思主义强调,真正的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必须摆脱资本主义的束缚,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在当代社会中,面对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引导我们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尊严和幸福,推动社会进步和进步。
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丰富而完整,对当代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无论是经济危机、社会不平等还是环保和全球化等问题,马克思主义都能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发
展的最高目标和价值标准,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这对于我们在
现代化的进程中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当代价值
马克思一个影响人类历史的思想巨人,他毕生都在关注和思考人类社会发展
问题,最终确立了社会发展理论,但它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随着实践的证明,
它的价值和影响逐渐被人们发现与认同,它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社会的发展,特别
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个西方大国都在研究马克思主义,都在研究社会主义社
会。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作为一种实践哲学,其当代价值就在于能够分析和回答
发展中重大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了这一规律的普遍性与各民族、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
性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一生对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发现了人类历
史的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是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状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的变
革和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其中他强调物质资料的生产对人类
社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又指出,经济状况不是唯一的决
定性作用,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
础发生作用。并指出了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始终受客观规律的支配,但人们在客观
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现、认识、掌握从而自觉地利用规律来达
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既是客观的,又是具体的;社会历史进程要
受共同规律的影响制约,但具体的发展道路却是多种多样的。马克思从来没有把
它看做是所有国家和民族都必须照此序列经历的社会发展的唯一进程和必经阶
段,反而还明确指出不同国家、民族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进,可以采取不
同的形式,走不同的道路。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在现代化进程中
当然具有带普遍规律性的原则、任务和要求,需要人们自觉遵循。不发达国家要
发展并不能完全摆脱西方国家,正确的态度和认识是,现代化进程有共同的规律
性,而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化的。各国、各民族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在遵循现代化
共同规律的前提下,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特点的现代化道路;而且还要重视和遵循
现代化进程中带规律性的特征、原则和要求,切不可过分强调本国的特殊性而违
背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规律,离开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大道。
马克思深切地关注人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把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作为衡量社会
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高度
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指出“代替那存在着各种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的
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
体”。 马克思把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基于对人
类社会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人类历史发展趋
势的科学把握。到了共产主义阶段,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因资本主义私有制而出现
的异化现象,人类的共同利益才能真正实现,即每个人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全人类彻底解放。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还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社会发
展理论的科学的价值取向。它一方面突出了人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强调了实现人
的价值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首先是体现在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
正确揭示和把握上。它是建立在事实分析基础之上的,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
和科学 把握。正因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对历史长时段的揭示并是在长时段
中发生影响的,所以它不仅为分析以往历史的发展,而且对分析当代社会的发展
都具有理论基础的作用。其次是体现在马克思在考察社会发展问题时所具有的批
判精神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不是仅仅局限于解释世界,目的是要改变世界,
所以它对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不是一般性的诠释、理解,而更重要的是突出批
判性的考察。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不仅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而且具有高度的
自我批判精神。
马克思在对社会发展宏观说明的同时,也并没有轻视对社会发展的微观分
析。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这样的研究方法不仅对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是适
用的,而且对于研究任何社会都是有益的,如果只是孤立地进行,而不从更大的
视野、不从它与其他问题的联系来考察,那么对于具体问题也无法获得真正科学
的认识和理解。
从不同发展理论的比较中来看待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社
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并不是自封的、自我认定的,而是在同其他发展理论的比
较中得以显现的。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并不是自然显现出来的,而
是需要人们的自觉把握,所以我们要从问题出发来看待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
代价值。总的说来,尽管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并没有失去其当代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被重新发现;随着问题研究的
逐步深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被重新得到关注和开掘。而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
并结合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马克思发展理论也随之得到发展和变化。重视马克
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原则,而是需要将其落实到具体
的实践之中,以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引导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