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原理方法操作及注意事项
- 格式:ppt
- 大小:633.00 KB
- 文档页数:58
ELISA原理方法操作及注意事项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检测目标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ELISA方法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来标记和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结合。
1.涂覆:将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溶液加入微孔板的孔中,使其在孔壁上吸附,形成“涂覆抗原”或“涂覆抗体”的微孔板。
孔顶部通常需要使用一个覆膜或负压干燥来防止蒸发。
2.阻断:将孔中添加阻断剂如牛血清白蛋白(BSA)或乳糖,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3.样品加入:将待测样品加入微孔板,并充分搅拌孔内溶液,以使潜在的目标分子与涂覆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4.洗涤:使用缓冲溶液洗涤孔内溶液,以去除未结合的物质。
5.次级抗体加入:加入酶标记的二抗,以与结合到涂覆抗原或抗体的目标分子结合。
这种二抗可以是对目标物质抗体的抗体,也可以是对使用的抗原的抗体。
6.洗涤:使用缓冲溶液洗涤孔内溶液,以去除未结合的物质。
7.底物加入:加入底物(通常为染色底物),以使酶标记的二抗产生可观察的信号。
底物反应产生的颜色或荧光强度与目标分子的浓度成正比。
8.停止反应:加入停止剂如酸,以停止底物反应,并防止进一步的信号增加。
此步骤通常在一定时间后进行。
1.注意对ELISA试剂的保存和使用条件,避免试剂的过期或不适当的保存导致结果偏差。
2.样品收集和处理方面要仔细。
避免样品的污染和交叉污染。
根据检测的目标分子选择适当的样品收集方法和处理方法。
3.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控制操作温度和时间。
不同的ELISA方法和试剂可能需要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条件。
4.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实验室安全准则,使用个人保护装备,确保实验室安全。
5.在操作过程中,要准确记录每个步骤的时间、温度和取样量等信息,以便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6.ELISA的结果通常是通过测量光密度或荧光强度来表达的,因此在结果分析时需要针对每个样品和对照进行准确的光度或荧光测量。
ELISA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的实验技术。
其原理是将待测物(抗体或抗原)通过特定的酶标记结合物与固定在试板上的配体结合,然后用底物与酶催化出彩色或荧光产物,从而通过测量产物的光学密度或荧光信号来定量检测待测物的含量。
1.实验仪器消毒:实验前应将使用的仪器、试剂瓶和器皿进行消毒,以避免实验中的污染。
2.条件优化:不同的ELISA实验条件可能有所不同,包括涂被物、孵育温度和时间、洗涤时间等,必须根据实验需要进行条件的优化。
3.阻断剂:在ELISA实验中,通常需要加入阻断剂(例如牛血清蛋白、鱼胶等)来减少非特异性的结合。
不同的样品可能需要不同的阻断剂浓度进行优化。
4.样品处理:对于待测物的检测,样品的处理包括稀释、加入试剂、混合等步骤。
处理时要注意对待测物的保存温度、避免阳性和阴性样品污染,以及避免样品的重复冻融过程,这可能会降低样品的稳定性。
5.孵育和洗涤步骤:酶标记物与涂被物结合的步骤通常需要进行一定的孵育时间和温度。
此外,洗涤步骤是为了去除不结合的物质,洗涤次数和洗涤液的成分必须根据实验需要进行优化。
6.制备酶标荧光物:在选择酶标物时,需要确保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并对荧光标记物的浓度和稀释倍数进行优化。
7.底物反应:根据所选择的酶,确定底物反应的最佳时间和温度。
避免底物超过反应时间,以防止过度反应导致结果不准确。
8.光学密度或荧光信号测定:ELISA的结果通常通过测量产物的光学密度(OD)或荧光信号来定量。
在测定前,必须确保光学和荧光仪器的正常工作,并根据实验条件和要求进行仪器校准。
9.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设计和实验目的,将ELISA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总结来说,ELISA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其原理基于酶催化反应。
在操作ELISA时需要注意实验仪器的消毒、条件的优化、样品的处理、酶标反应的制备和测定、以及数据的分析等方面。
ELISA完整详解(一)原理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牽9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
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除去多余的游离反应物,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特异性与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不同的设计,具体的方法步骤可有多种。
即:用于检测抗体的间接法(图a)、用于检测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图b)以及用于检测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的抗原竞争法等等。
比较常用的是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ELISA间接法。
(二)操作步骤方法一用于检测未知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1.包被:用0.05M PH9.牰碳酸盐包被缓冲液将抗体稀释至蛋白质含量为1~10μg/ml。
在每个聚苯乙烯板的反应孔中加0.1ml,4℃过夜。
次日,弃去孔内溶液,用洗涤缓冲液洗3次,每次3分钟。
(简称洗涤,下同)。
2.加样:加一定稀释的待检样品0.1ml于上述已包被之反应孔中,置37℃孵育1小时。
然后洗涤。
(同时做空白孔,阴性对照孔及阳性对照孔)。
3.加酶标抗体:于各反应孔中,加入新鲜稀释的酶标抗体(经滴定后的稀释度)0.1ml。
37℃孵育0.5~1小时,洗涤。
4.加底物液显色:于各反应孔中加入临时配制的TMB底物溶液0.1ml,37℃10~30分钟。
5.终止反应:于各反应孔中加入2M硫酸0.05ml。
6.结果判定:可于白色背景上,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反应孔内颜色越深,阳性程度越强,阴性反应为无色或极浅,依据所呈颜色的深浅,以“+”、“-”号表示。
也可测O·D值:在ELISA检测仪上,于4 50nm(若以ABTS显色,则410nm)处,以空白对照孔调零后测各孔O·D 值,若大于规定的阴性对照OD值的2.1倍,即为阳性。
方法二用于检测未知抗体的间接法:用包被缓冲液将已知抗原稀释至1~10μg/ml,每孔加0.1ml,4℃过夜。
ELISA步骤试剂及注意事项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和工业领域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测定生物样本中的抗原或抗体。
以下是ELISA的一般步骤、试剂及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
一、ELISA步骤:1.样品制备:首先,需要将待测样品(血清、细胞上清、组织提取物等)制备成特定体积的稀释液,以便进行ELISA实验。
2.涂布:将测定物(抗原或抗体)加入固相(例如,微孔板或磁珠)上,使其与固相表面发生特异性结合。
3.阻断:将非特异性结合位点阻断,以降低假阳性结果。
常用的阻断剂包括牛血清蛋白(BSA)和干奶粉等。
4.孵育:将样品(稀释液)加入到涂布的微孔板孔中,与固相上的结合位点结合,并孵育一定时间,促使特异性结合反应进行。
5.洗涤:反复用洗涤缓冲液洗涤孔内的非特异性结合物质,以去除干扰因素。
6.探针反应:加入特定的称量标记的抗体或标记化的抗原,使其与待测样品特异性结合,并与固相上的结合位点结合。
7.洗涤:反复用洗涤缓冲液洗涤孔内的非特异性结合物质,以去除干扰因素。
8.显示:加入染色剂或底物,使其与标记物发生特异性反应,并显示颜色或荧光。
9.终止反应:加入终止液停止底物与染色剂的反应。
10.读板:使用酶标仪或光度计测量吸光度,在特定波长下测量显示产物的光密度,并根据标准曲线或控制组数据计算待测样品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二、常用ELISA试剂:1.涂布缓冲液:主要用来将测定物溶解在其中,涂布在微孔板或磁珠上。
2.试样稀释液:用于制备待测样品的稀释液。
3.标准物:用于制作标准曲线,以确定待测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4.阻断剂:用于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以降低假阳性结果。
5.洗涤缓冲液:用于去除孔内非特异性结合物质。
6.探针:用于特定抗体或抗原的检测,通常经过标记,如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或荧光染料等。
7.显示试剂:用于显示标记物与底物的特异性反应,如碱性磷酸酶底物或H2O2和TMB(3,3',5,5'-四甲基苯基二唑基)等。
ELISA操作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优质的试剂,良好的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保证ELISA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
1 标本的采取和保存可用作ELISA测定的标本十分广泛,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均可作标本以测定其中某种抗体或抗原成份。
有些标本可直接进行测定(如血清、尿液),有些则需经预处理(如粪便和某些分泌物)。
大部分ELISA检测均以血清为标本。
血浆中除尚含有纤维蛋白原和抗凝剂外,其他成份均同等于血清。
制备血浆标本需借助于抗凝剂,而血清标本只要待血清自然凝固、血块收缩后即可取得。
除特殊情况外,在医学检验中均以血清作为检测标本。
在ELISA中血浆和血清可同等应用。
血清标本可按常规方法采集,应注意避免溶血,红细胞溶解时会释放出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以HRP为标记的ELISA 测定中,溶血标本可能会增加非特异性显色。
血清标本宜在新鲜时检测。
如有细菌污染,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HRP,也会产生假阳性反应。
如在冰箱中保存过久,其中的可发生聚合,在间接法ELISA中可使本底加深。
一般说来,在5天内测定的血清标本可放置于4℃,超过一周测定的需低温冰存。
冻结血清融解后,蛋白质局部浓缩,分布不均,应充分混匀宜轻缓,避免气泡,可上下颠倒混和,不要在混匀器上强烈振荡。
混浊或有沉淀的血清标本应先离心或过滤,澄清后再检测。
反复冻融会使抗体效价跌落,所以测抗体的血清标本如需保存作多次检测,宜少量分装冰存。
保存血清自采集时就应注意无菌操作,也可加入适当防腐剂(见3.2.4)。
2 试剂的准备按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准备实验中需用的试剂。
ELISA中用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包括用于洗涤的,应为新鲜的和高质量的。
自配的缓冲液应用pH计测量较正。
从冰箱中取出的试验用试剂应待温度与室温平衡后使用。
试剂盒中本次试验不需用的部分应及时放回冰箱保存。
3 加样在ELISA中一般有3次加样步聚,即加标本,加酶结合物,加底物。
加样时应将所加物加在LEISA板孔的底部,避免加在孔壁上部,并注意不可溅出,不可产生气泡。
ELISA测定操作中的注意事项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测定病毒、细菌、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在生物样本中的存在量。
ELISA检测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但仍然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ELISA测定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1.准备工作:在进行ELISA测定之前,必须仔细准备实验室,并确保所有需要的试剂和仪器设备都得到妥善处理。
所有试剂应按照说明书储存和使用,并检查试剂有效期。
2.样品处理:样品的处理方法会因样品类型的不同而异。
无论是血清、尿液、细胞上清液还是其他类型的样品,都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取目标分析物。
必须注意避免样品污染和误导,以避免结果扭曲。
3.标准曲线制备:标准品的浓度应按照所需浓度系列依次配制。
标准曲线对于测量未知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至关重要。
应准确测量并稀释标准品,以保证标准品在适宜阶段内。
4.试板板块的涂覆:试板板块在试验中起到一个基础角色,对于测定结果至关重要。
在涂布之前,应完全清洗和干燥,以确保涂覆的均匀。
涂覆的目标抗体或抗原浓度也应该掌握好,以便获得准确的结果。
5.反应时间和温度:在试验进行过程中,应遵循说明书上的指导,严格控制每个反应的时间和温度。
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准确或可读性差。
6.洗涤的重要性:洗涤步骤是ELISA测定中用来去除未结合的试剂或物质的重要步骤。
洗涤过程必须彻底,在每次洗涤中使用足够的洗涤缓冲液来确保彻底去除未结合物质。
7.底物的选择和反应停止:底物的选择对于结果的解读和显示至关重要。
不同的底物可能在不同的波长下显示颜色。
在选择底物时应确认设计好测定的波长。
同时,在底物反应后需要及时停止反应,使反应停止时间相对一致。
8.数据分析:9.消毒与废液处理:10.质量控制:为了确保ELISA测定的结果准确可靠,应进行质量控制。
包括使用质控样品、校准标准品和内部参比物来保证所得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总结起来,ELISA测定是一种有效的生化实验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ELISA干货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ELISA是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 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的简称。
它是继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酶技术。
在检测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体反应。
洗涤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通过反应结合在固相载体上。
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一、ELISA样本的处理ELISA的检测目的是为了实验提供准确的实验依据,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的质量控制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在收集标本前都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计划注意事项1、每个样本量收集体积=100ulx检测种类,如果要做复孔,标本量收集体积=100ulx检测种类x22、样本收集后若在一周内进行检测可保存于2-8°C,若不及时检测,请进行分装,冻存于-20°或-80°C,避免反复冻融3、试剂盒的检测范围不等同于样本中待测物的浓度范围,建议实验前通过相关文献预估样本中待测物的浓度并通过预实验确定样本。
4、血清标本采集是应注意避免溶血,红细胞溶解是会释放出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溶血标本可能会增加非特异性显色5、为了保证尿液检测的准确性,必须正确收集尿液标本和保存,收集尿液的容器必须要清洁干燥,最好使用一次性的容器,避免因用药并清洁不到而造成的污染,尿液样本必须新鲜,留取后,应及时检测或保存6、标本宜在新鲜是检测如有细菌污染,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HRP,也会产生假阳性反应。
如在冰箱中保存过久,其中可能发生聚合,间接法ELISA中乐视本底加深,7、反复冻融会使蛋白效价降低,所以待测样本如需多次检测,宜少量分装冻存二、标本类型01、ELISA的常见标本液体类标本:血清、血浆、尿液、细胞上清、脑脊液等培养细胞组织标本02、ELISA标本的保存一般来说,再5天内测定的血清标本可放置于4°C,标本再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清IgG聚合,是间接法的试剂本底加深,超过一周测定的需-20°C保存,冻结血清溶解后,蛋白质局部浓缩,分不均,应充分混匀并避免产生气泡,浑浊或有沉淀的血清标本应先离心或过滤,澄清后再检测。
ELISA的概念、原理、操作步骤ELISA是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 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的简称。
它是继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酶技术。
此项技术自70年代初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的许多领域。
(一)原理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牽9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
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除去多余的游离反应物,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特异性与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不同的设计,具体的方法步骤可有多种。
即:用于检测抗体的间接法(图a)、用于检测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图b)以及用于检测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的抗原竞争法等等。
比较常用的是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ELISA间接法。
(二)操作步骤方法一用于检测未知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1.包被:用0.05M PH9.0的碳酸盐包被缓冲液,将抗体稀释至蛋白质含量为1~10μg/ml。
在每个聚苯乙烯板的反应孔中加0.1ml,4℃过夜。
次日,弃去孔内溶液,用洗涤缓冲液洗3次,每次3分钟。
(简称洗涤,下同)。
2.加样:加一定稀释的待检样品0.1ml于上述已包被之反应孔中,置37℃孵育1小时。
然后洗涤。
(同时做空白孔,阴性对照孔及阳性对照孔)。
3.加酶标抗体:于各反应孔中,加入新鲜稀释的酶标抗体(经滴定后的稀释度)0.1ml。
37℃孵育0.5~1小时,洗涤。
4.加底物液显色:于各反应孔中加入临时配制的TMB底物溶液0.1ml,37℃10~30分钟。
5.终止反应:于各反应孔中加入2M硫酸0.05ml。
6.结果判定:可于白色背景上,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反应孔内颜色越深,阳性程度越强,阴性反应为无色或极浅,依据所呈颜色的深浅,以“+”、“-”号表示。
也可测O·D值:在ELISA检测仪上,于450nm(若以ABTS显色,则410nm)处,以空白对照孔调零后测各孔O·D值,若大于规定的阴性对照OD值的2.1倍,即为阳性。
ELISA的操作与注意事项一、阻断ELISA1、液相阻断ELISA(代表试剂盒:口蹄疫O型、ASIAⅠ型、A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1.1原理:①兔抗口蹄疫血清+病毒抗原(被检血清与病毒抗原反应后病毒抗原剩余)+豚鼠抗口蹄疫血清+兔抗豚鼠酶标结合物+底物显色+终止液+读数(OD值,颜色越深OD值越大)。
颜色的深浅与病毒抗原剩余量成正比,病毒抗原剩余多,则与之反应的被检血清的抗体效价低,反之,病毒抗原剩余少,则与之反应的被检血清的抗体效价高。
因此,随着被检血清的递倍稀释,血清效价逐渐降低,与被检血清反应的病毒抗原剩余逐渐增多,颜色也逐渐加深。
②兔抗口蹄疫血清+被检血清(被检血清与病毒抗原反应后被检血清剩余),则反应终止,以后加入的试剂随着洗板被清洗,最终无颜色反应,则说明被检血清抗体效价高。
因此,反应颜色越浅则抗体效价最高,颜色的深浅也抗体的效价成反比。
1.2 操作过程1.2.1提前一天准备工作:①稀释血清:使用血清稀释板(U型96孔板),常用稀释布局如下图:按图示加入相应量的PBST,吸取12.5ul被检血清和50ul阴、阳性血清于相应孔中,将待检血清和阴、阳性血清做2倍连续稀释,然后再加入50ul的病毒抗原对照,病毒抗原对照孔加入100ul病毒抗原对照,这时,除去空白孔,所有孔均为100ul体系。
用包被缓冲液稀释口蹄疫兔抗血清至工作浓度,将稀释后的口蹄疫兔抗血清加入ELISA板中,每孔加50ul,震荡后使包被液布满整个孔底,封板,在室温条件下过夜。
1.2.2 第二天工作(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洗ELISA板→转移血清稀释板上的病毒抗原与血清反应液(按照稀释血清布局图的格式相应的转移至ELISA板上)→孵育60分钟→洗ELISA板→加入稀释好的豚鼠抗血清→孵育60分钟→洗ELISA板→加入稀释好的兔抗豚鼠酶结合物→孵育60分钟→洗ELISA板→加入底物(现加入相应量的H2O2)→孵育15分钟→加终止液→读数→结果判定。
elisa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以elisa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为题,本文将为大家介绍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elisa实验前,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包括酶标板、试剂盒、洗涤缓冲液、底物溶液、阻断缓冲液等。
同时,需要对实验室台面和仪器进行消毒,并佩戴好实验手套和口罩,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如血清、尿液、细胞培养上清液等)和对照样品放置在室温下静置,使其达到室温后,进行稀释处理。
通常情况下,待测样品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稀释,以确保其浓度处于检测范围之内。
3. 酶标板涂覆将酶标板中的亲和素或抗体溶液加入到孔板中,然后将其在4℃下静置过夜,使亲和素或抗体能够均匀地吸附在酶标板上。
4. 标准曲线制备将标准品按照一定比例稀释,以制备出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标准品溶液。
然后将这些标准品溶液依次加入已涂覆的酶标板孔中,孔位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5. 样品孔加样将样品溶液加入到酶标板的样品孔中,注意每个孔的加样量要保持一致。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通常会设置阳性对照孔和阴性对照孔,以验证实验的可靠性。
6. 孔板洗涤使用洗涤缓冲液对酶标板进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物质和杂质。
洗涤时要注意洗涤液的温度和洗涤次数,以确保洗涤的充分彻底。
7. 酶标记物加入将酶标记的二抗或酶标记的亲和素加入到酶标板的孔中,使其与靶分子结合。
然后,将酶标板置于恒温摇床上,进行孵育反应,使酶标记物与靶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
8. 反应终止通过加入反应终止溶液,使酶标记物的酶活性停止,并终止酶标记物与靶分子的结合。
终止溶液的选择要根据实验所使用的底物和酶标记物来确定。
9. 读板测定使用酶标仪或多功能酶标仪对酶标板进行测量,测定底物的反应产物的吸光度。
根据吸光度值,可以计算出样品中靶分子的浓度。
二、注意事项1.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进行elisa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时间等。
ELISA原理及步骤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分析技术。
它基于免疫学原理,通过检测特定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来定量测定目标物。
1.直接ELISA的原理及步骤:直接ELISA方法适用于已知抗体,且目标物的抗原性较好的情况。
该方法将特异性的抗原通过硫酸盐或其他方法固定于微孔板上,然后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与其结合,最后通过测量荧光素的荧光强度来进行定量测定。
步骤:1)将抗原分散涂布在微孔板上,然后孵育,使其与货物绑定。
2)将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封闭,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3)加入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4)洗涤净化微孔板以除去未结合的荧光素标记的抗体。
5)加入底物,并进行发光强度测定。
6)测量荧光素的荧光强度,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
2.间接ELISA的原理及步骤:间接ELISA方法适用于已知抗原,但目标物的抗原性较差的情况。
该方法在抗原固定之后,加入绕行适体素标记的次级抗体,通过该次级抗体与目标物特异性结合,最后通过测量标记抗体的发光强度来进行定量测定。
步骤:1)将抗原分散涂布在微孔板上,然后孵育,使其与货物绑定。
2)将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封闭,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3)加入特异性的初级抗体与目标物结合。
4)洗涤净化微孔板以除去未结合的初级抗体。
5)加入绕行适体素标记的次级抗体,使其与初级抗体结合。
6)洗涤净化微孔板以除去未结合的次级抗体。
7)加入底物,并进行发光强度测定。
8)测量标记抗体的发光强度,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
3.竞争ELISA的原理及步骤:竞争ELISA方法适用于已知抗体和已知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关系的情况。
该方法将标记抗原与固定抗原共同加入到微孔板中,通过测量标记抗原与抗体的竞争情况来进行定量测定。
步骤:1)将抗原分散涂布在微孔板上,然后孵育,使其与货物绑定。
2)将标记抗原共同加入到微孔板中。
elisa实验报告Elisa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Elisa实验,检测血清中特定抗体的含量,从而了解免疫反应的情况。
实验原理,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通过酶标记抗体与待测物相互作用,再用底物显色的方法进行检测的免疫学实验。
在实验中,待测物会与特定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然后通过酶标记的二抗结合复合物,最终通过底物显色来检测抗体的含量。
实验步骤:1. 吸附,将特定抗体吸附在微孔板上;2. 阻断,用蛋白质溶液阻断未结合的吸附位点;3. 反应,加入待测样品,待样品中的抗原与吸附的抗体结合;4. 洗涤,去除未结合的物质;5. 二抗结合,加入酶标记的二抗,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6. 洗涤,去除未结合的二抗;7. 显色,加入底物,观察颜色变化;8. 停止反应,加入停止液,停止底物的反应。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的光密度值,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特定抗体的含量。
光密度值越高,抗体含量越高。
实验应用,Elisa实验可以应用于临床医学、生物学研究等领域,用于检测病毒、细菌感染,肿瘤标志物等。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交叉污染;2. 应使用高质量的试剂和耗材,避免实验结果的误差;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洗涤的次数和充分洗涤,以避免干扰物的影响;4. 应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Elisa试剂盒和标准曲线,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Elisa实验是一种准确、灵敏的免疫学实验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血清中特定抗体的含量,对于疾病诊断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检测出样品中特定抗体的含量,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