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医学重点

社会医学重点

社会医学重点
社会医学重点

第一章概论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群体(个体),特别是高危人群(处于高危状态下的人群,比如老人、儿童、妇女、残疾者、有害作业职工、流动人口等)。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寻找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发现健康高危人群及弱势人群,确定防治工作的重点,找出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应对策略,对社会卫生问题作出社会医学的“诊断”。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对现有的社会卫生问题进行社会病因学分析,为制定社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即提出社会医学的“处方”。

第二章医学模式

模式: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医学模式: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和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

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

1.模式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

2.健康是宿主、环境和病因三者之间的平衡,疾病则是该平衡的破坏;

3.机体组织结构的改变和生理生化功能的异常,导致疾病发生;

4.病因多系生物的、理化的,单因单果的疾病表现形式;没有病即是健康。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

3.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

1.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第三章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在那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所拥有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经济发展指标:包括GDP、GNP、人均GDP、人均GNP、卫生总费用、人均卫生费用。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值总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也可以反映出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GNP: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卫生总费用:是在一定时期内,为提供卫生服务所消耗的经济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的双向作用:

(一)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1)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

(2)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

(3)经济发展通过对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多

(3)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

(4)现代社会病的产生。(现代社会病是指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由新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一系列疾病和社会现象。)

(5)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

(6)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老龄化、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多)

(三)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增加劳动力供给;(2)提高劳动生产率;(3)减少疾病损失;(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健康投资:指人们为了获得良好的健康而消费的食品、闲暇时间和卫生服务等资源。

第五章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

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数量过多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加重社会负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2.加重教育及卫生事业的负担,影响人口素质;3.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

负担系数: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的比值。它一方面反映了非劳动力人口的多少,即劳动力人口的负担程度,另一方面表明给青壮年人口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压力。

营养不良:指由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也包含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摄入特定的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

食品安全:是指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职业压力:多是指因职业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工作者造成生理、心理、社会的健康状态改变及损害的压力。

体力活动:是指通过人体肌肉骨骼活动而产生能量消耗的身体活动。

体力活动与健康:

1.缺乏规律的体力活动是众多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2.体力活动促进已日益成为慢性病社区防治领域的重要策略之一。

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的总和。

社会制度的含义:

1.社会形态,如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2.各种社会管理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

3.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

社会制度的主要功能:

1.行为导向功能:为社会成员提供规范的行为模式;

2.社会整合功能:整合各种社会关系,使其成为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

3.社会调控功能:对社会冲突和社会越轨行为的控制,以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

社会制度影响健康的途径:

1.分配制度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2.社会制度对卫生政策的决定作用;

3.社会制度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人际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体现的情感氛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获得社会支持的情感条件,也是获得社会支持的基础。

社会支持:是指人们从社会网络中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客观地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二是主观的支持,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

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一定的社会支持将减少个体的负面情绪,降低压力事件对个体身心健

康的危害性,而且社会支持可提供应对压力的策略,减轻压力的危害性。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所组成的社会基本单位。

家庭的类型:

1.单身家庭:只有一个人生活;

2.核心家庭:父母及其子女组成,两代人;

3.主干家庭:两个或更多的核心家庭组成,直系双俩家庭;

4.联合家庭:同一代至少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夫妇父母和两对或以上已婚子女;

5.其他家庭:未婚同居、群居家庭、同性恋家庭、单亲家庭、残疾者、精神病患者与严重伤者的家庭等。

家庭的功能:1.养育子女、生产和消费、赡养、休息和娱乐四大功能,还有感情交流的功能。2.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功能也在发生变化。有的功能在减弱,有的功能在增强。

城市化:是指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其结果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

社会综合发展指标:

第六章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

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文化,指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法律、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

文化的构成:(1)认知成分,包括知识和信仰;(2)规范成分,包括价值观和社会规范;(3)符号成分,文字和数字都是符号。

价值观: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文化的特点:共有性、习得性、象征性。

文化的类型:

(按作用)1.智能文化: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经验总结;2.规范文化:人类明文规定的系列行为准则;3.思想文化:人类思维活动对客观存在反映的精神产品。

(按社会地位)1.主文化:居社会主导地位或具全社会性的文化;2.亚文化:不居社会主导地位或不具全社会性的文化,相对于主文化而言,是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又称为“副文化”、“支流文化”。3.反文化: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的文化,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4.跨文化:由于文化背景变化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如移民文化、殖民地文化。

(按时间)史前文化、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未来文化

文化对健康的影响:(1)文化影响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和判断;(2)文化影响心理健康,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3)文化影响躯体健康;(4)文化与卫生服务利用和提供,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影响个体对卫生服务的接受、利用和配合程度。

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1.无形性;2.本源性;3.软约束性;4.稳定性;5.民族性。

教育对健康的影响:1.教育影响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2.教育影响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3.教育影响人们的就业机会及收入。

第七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人格:是稳定地表现于个体的心理特质,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A型性格的人容易得冠心病,C型性格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性格。

认知:是指人们的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信念、思维和想象等。

行为:人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外部活动。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控烟的政策措施:1.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政策;2.保护人们免受烟雾危害;3.提供戒烟帮助;4.警示烟草危害;5.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6.增加烟税和提高烟价。

第八章健康管理与治理

健康管理:

狭义:以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的全面检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通过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活动,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其

宗旨是更好地调动和整合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管理资源和行动,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活动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果。)

广义:以现代健康观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和社会学等技术和管理手段,协调微观、中观、宏观不同层面的健康维护、改善和促进行动,通过对家庭、组织、社区、城市、国家、全球等范围内各种健康管理资源的充分调动、协调和整合行动,实现对影响群体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不良社会条件和环境因素的监测、诊断、分析评价和干预,通过推动健康组织、健康社区、健康城市等不同健康环境支持系统的建设行动,实现在所有环境中促进和改善公众健康的目标。

健康治理:是通过构建一系列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和规则体系,来保障政府、卫生服务提供者、非政府组织、医疗服务使用者、社会公众等众多健康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责、权、利分配和角色安排,并通过相互间的有效互动来确保一致的政策、策略和行动,以应对和解决各种健康问

题、实现公共健康目标的过程。

健康治理的特点: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机制多样化、治理策略创新、治理手段多样化

健康管理是由健康危险因素检测-评价-干预-再评价等核心环节要素组成的一个动态循环过程。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1.收集健康管理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及相关风险因素信息。2.进行健康和疾病风险评估与预测、疾病预警。3.实施健康干预。4.进行干预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策略:1.生活方式管理:致力于对人们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和培养人们的健康习惯,改掉其不良健康习惯,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健康风险暴露水平。2.需求管理:通过向病人提供决策支持和自我管理支持来鼓励其合理利用医疗服务。它致力于通过帮助病人进行健康维护以及寻求适当的医疗保健来控制健康消费的支出和改善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3.疾病管理: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以及与病人沟通的系统,它强调病人自我保健的重要性。4.灾难性疾病管理:灾难性疾病通常指对健康危害十分严重,或会导致巨大治疗费用的一类疾病,如癌症、肾衰竭等。5.残疾管理:目的是减少工作地点残疾事故的发生率以及由此给人们带来的健康和经济损失。6.综合健康管理:多种健康管理策略相结合的办法。

第九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社会医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它是在某一特定现场的人群中,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收集研究资料的过程。

社会医学特有的综合评价方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卫生服务评价。

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选择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课题评价三原则: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非概率抽样:不遵循随机化原则的抽样,研究者以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选择研究对象,这类抽样一般不能用样本推论总体,不能估计抽样误差的大小。常用的非概率抽样有: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sch)也称为质性研究,是一种在自然的情境下,从整体的角度深入探讨和阐述被研究事物的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的一类研究方法。收集这类资料的调查称为定性调查。

定性研究的特点:1.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2.是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其结果不能外推;3.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4.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

定性研究的用途:1.辅助问卷设计,估计问卷调查的非抽样误差;2.验证因果关系,探讨发生机制;3.分析定量研究出现矛盾结果的原因;4.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5.作为快速评

价技术,为其他研究提供信息。

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

深入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法、选题小组讨论法、观察法

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sch):通过调查收集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数量指标,或者探讨各种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数量依存关系的研究称之为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的特点:

优点:1.研究的重点在于“验证假设”,一般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架构;2.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3.结果可以用具体指标表达,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检验;4.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较强的说服力。

局限:1.(投入较大)研究需要调查大样本人群,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2.调查采用标准化的工具,一般不允许在实际调查中添加或更改调查内容,使调查很难获得对事物深层次的了解,也较少能收集到意料之外的新信息;3.由于社会因素的多样性,以及对健康和

疾病影响的复杂性,使一些社会因素与疾病及健康的关系很难用定量结果加以解释; 4.一些健康相关的社会因素及医学问题难以用数据指标表达。

访谈法:

优点:比较灵活,调查员可以解释说明,对调查对象文化要求不高,问卷回收率较高。面对面访谈还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姿势、语气、表情、反应等非文字信息来判断其回答的真实性;面对面的访谈比较容易控制访谈环境,有效地防止第三者对访谈的影响,由于有调查员说明,因此可以在访谈中列入比较复杂的问题。电话访谈更节约人力和经费。

缺点:需要大量甚至是复杂的组织工作,如果访谈的样本较大,问卷中包含的问题较多时,访谈就非常耗费时间和人力、物力;在访谈中比较容易受访谈员先入为主的影响,如果访谈员的素质不高或没有进行足够的培训,就可能出现访谈偏误。面对面访谈没有匿名保证,有时被调查者可能因此拒答或不真实地回答,由于涉及交通,且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其调查范围在地理上就不能分布太分散。电话访谈问卷完成率可能会较低,因为被调查者如果不愿接受调查,可以挂断电话而不给解释的机会。调查时间过长,被调查者也可能自主挂断电话结束调查,使问卷称为废卷。(因此,电话访谈一般适用于调查目的单一、问题简单、短时间内即可完成的调查。)

自填法:

1.信访法:由调查者将问卷寄给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按照要求填写问卷,再寄回给调查者。

优点:节省时间和费用;可以避免现场自填时间紧张、时间冲突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有较高的匿名保证,信访调查的范围可以很广,适用于调查对象居住较为分散的调查。

缺点:被调查者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准确的解答,而只能依靠有限的填表说明;不能收集到非文字资料,有时对填表者的回答很难分辨真假;无法控制填写问卷的环境,如代笔、代答、共同回答、讨论回答等;由于缺乏有效的督促,问卷的回收率通常较低,难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遗漏的问题可能较多,问卷有效率可能降低。

2.现场自填法:将被调查对象集中到调查现场,由研究者把问卷直接发给被调查对象由其自己填写,调查者一直待在调查现场,直到被调查对象填写完毕把问卷收回为止。

优点:被调查者相对集中,可以短时间内完成较大量的调查,既具有信访法节省时间、人力、经费的优点,又具有访谈法的灵活性和高问卷回收率的优点。

缺点:一般只能用于被调查对象较易集中、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能自己填写问卷的调查,如大、中学生。

3.网络调查法:调查通过人机对话,在互联网上进行。

优点:调查时间灵活,不需要集中调查对象,节省时间、人力、财力,调查范围可较广,具有信访调查的优点;可及时回收问卷。

缺点:调查对象的难确定性,使调查者很难估计样本的总体,更难以进行概率抽样;调查对象的隐蔽性,使调查者无法了解调查对象的特征,更无法确定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问卷(questionaire):也称为调查表,是在定量调查中用于收集资料的一种测量工具,它是由一组问题和相应答案所构成的表格。

问卷的主要类型:自填问卷、访谈问卷

问卷的一般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

问卷设计的原则:目的性、方向性、实用性

问卷设计的步骤:1.明确研究目的;2.建立问题库;3.设计问卷初稿;4.试用和修改;5.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开放式问题(没有预设答案):

优点:可让回答者自由发挥,能收集到生动的资料,回答者之间的一些较细微的差异也可能反映

出来,甚至得到意外的发现。可用于不知道问题答案的情况和答案过多的情况。

缺点:要求回答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适用范围有限,自填式一般不用;应答率低,统计处理困难。

封闭式问题(有预设答案):

优点:容易回答,节省时间,文化程度较低的调查对象也能完成,回答者比较乐于接受这种方式,因而问卷的回收率较高;在测量级别、程度、频率等一些等级问题方面有独特优势;对于一些敏感的问题,如经济收入等,用等级资料的方式进行描述,划出若干等级,让回答者选择,往往比直接用开放式回答更容易获得真实的回答;可以将不相干的回答减少到最小程度,收集到的资料略去了回答者间的某些差异,统一归为若干类,便于分析和比较。

缺点:某些问题的答案无法列全,回答者如果不同意问卷列出的任何答案,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可能,而调查者也无法发现;对于某些无主见或不知道怎样回答的人,答案给他们提供了猜答和随便选答的机会,因此,资料有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封闭式问题调查还容易发生笔误,这种错误无法区分。

答案的格式:填空式、二项选择式(是/否)、多项选择式、图表式、排序式

信度(reliability):是指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来判断结果的信度,通常用信度系数来评价。

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

效度(validity):是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准则效度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1.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即信度不高,效度也不会高。

2.可信的测量既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即信度高,效度不一定也高。

3.无效的测量既可能是可信的,也可能是不可信的。即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也可能不高。

4.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测量。即效度高,信度一定也高。

第十章卫生服务研究

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如决策方、医疗保险公司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卫生服务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资源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卫生服务研究的分类:卫生系统研究、卫生工作研究、防治效果评价、行为医学研究

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有着重要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合理组织卫生服务,充分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是组织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3.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1.描述性研究:目的在于阐明卫生服务或健康事件在人群中分布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2.分析性研究:研究影响卫生服务的因素;3.实验性研究:以社区人群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考察卫生服务和疾病防治的效果;4.数学模型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阐述卫生服务与有关因素的联系及规律性,是一种定量研究的方法,主要用来阐述各变量间的函数关系;5.系统分析法:一种运用系统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已在卫生服务计划的制定和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6.综合评价法:通过人群健康状况、医疗需要量、卫生资源、卫生服务利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

绪论 一、预防医学 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目标的学科。 2、预防医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突出预防为主观念,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研究重点是健康影响因素以人群健康的关系;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于临床实践中,强调疾病的积极预防作用,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重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和方法及行为方式。(医学模式的转化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预防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4、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决定因素: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最主要>、环境及卫生服务) 5、三级预防策略与措施的主要内容(重点)答案见书第七页表格 6、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比较严重; 妇幼保健工作比较薄弱; 农村卫生发展依然滞后; 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1、环境: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且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等。原生环境存在着许多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例如清洁的水、空气等都对健康起促进作用,但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有的地区的水或土壤出现某些因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次生环境: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下,原生环境中的物质交换、迁徙和转化、能量与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如耕地、种植园等。 2、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由于地理地质原因,使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植物、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少,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特异性疾病。 3、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性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之间的比例,始终保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

一、选择题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p2):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p3): 1.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开展健康弱势群体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3.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的学者(p5): 法国医师盖林 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p23):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5.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模型(p30): 达尔格伦和怀特海德建立的分层模型,被认为是一个经典模型。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个体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网络;社会经济地位;其他社会结构因素;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第一层代表不同的个体,第二层代表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第三层代表社会和社区影响,第四层代表社会结构性因素,第五层代表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6.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p47): 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要;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求;经济发展与卫生费用 7.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p45): 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8.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p65): 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 9.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理论(p74): 生物学观点 心理学观点:自我表达理论、心理压力缓解理论、情感激发理论、恐惧诱导理论 行为学观点:强化模式、时间价值期望模式、健康意识模式、个人控制力模式 社会学观点:社会主义功能观点、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观点、经济学观点 10.健康管理策略(p87): 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疾病管理、残疾管理、综合健康管理 11.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p166): 人群健康评价指标: 单一性健康评价指标(生长、发育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标、死亡统计指标) 复合型健康评价指标(减寿人年数、无残疾期望寿命、活动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健康期望寿命)

社会医学重点

1.社会医学的概念?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 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研究健康与疾病的现象,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探讨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策略) 2.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开出改善卫 生状况的“社会 研究对象:从医学角度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3.社会医学的任务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认识上) 健康观: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现代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行为上) 现状、特征、变化及演变趋势 3、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政策上) 4、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伦理上)

3.为什么会发展为现代医学模式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个人分散的医疗活动转变为社会分工协作 的系统医学活动的过程 2、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世界各 国都出现了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主要位置的趋势。 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立体化、网络化、多层次、 多角度) 5、健康因素多元化 4.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关系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关系) 经济发展与健康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 的发展;通过教育间接地影响 2.经济发展给健康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的污染;生活方式的改变 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现代社会病的出现; 3.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也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劳动力,创造更多的财富 (工作时间延长、提高劳动效率) 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减少资源耗费;降低病伤缺勤损失 4.健康管理与治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 狭义:以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文章价值】无我享受【文章附属】医学美容教育网【文章属性】基务性理论研究【责任编辑】number one 【文章语种】汉语【起稿日期】2015-02-04 医学的基本任务是维护与促进人群健康,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社会医学重视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及疾病的影响,重视那些主要由社会因素引起的疾病,如社会病、意外伤害、精神疾病、性病、艾滋病及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重视社会病因研究及制订社会防治策略。 社会医学尤其重视某些特殊人群,如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及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企事业职工等“高危人群”。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还由于生理、病理及生产、生活方式容易受到健康危险因素的影响,需要对特殊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其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社会卫生措施。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可以概括为:通过社会卫生调查,掌握社会卫生状况,特别重视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变动规律,发现主要社会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即保护人群健康状况的策略与措施,为卫生事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包括为政府及相关的管理和决策部门制订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事业的监督和评价。

在我国,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并解决中国的社会卫生问题。 同时,通过研究世界卫生状况及其发展规律,了解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卫生问题及全球卫生策略,借鉴世界各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追赶世界各国现代医学发展的潮流。因此,在社会医学研究内容中应该包括国际卫生保健的基本任务。 一、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概念是:该定义表明,应该从社会、心理和生理三方面积极维护和促进健康。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传统观念的转变、在疾病防治和医学教育计划中,需要强调影响人群健康既有生物因素,又有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对有些疾病来说,心理和社会因素往往要比生物因素更为重要。通过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等社会医学评价技术,采取综合性卫生措施,促进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 二、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社会卫生状况是由人群健康状况和人群健康影响因素两部分组成。通过系统分析社会卫生状况的现状、特征、变化及发展趋势,从

社会医学 人卫5版 自己总结整理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概念: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 自然课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社会病因学分析——制定社会卫生政策。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找出产生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社会医学"处方" 三次卫生革命: ●第一次: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对象。 ●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实现WHO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社会医学的任务: ●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健康的概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社会医学发展 ●萌芽:希波克拉底——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创立与发展: ○盖林【法】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提倡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等构成一个整体,统称"社会医学"。 第二章医学模式 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过程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医学模式是指导医学实践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是医学实践的总结。 ●医学模式的演变【必考】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机械论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控制了疼痛、感染、失血三大医学难题 ■疾病与病因的关系已由单因单果向多因单果、单因多果和多因多果转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恩格尔【美】模式1977年) 是一种多因多果、立体网络式的系统论思维方式。生命是一个开放系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内部的调控能力决定健康状况。 ■产生背景 ●疾病谱和基因谱的转变 ●健康需求的提高 ●医学的社会化 ●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形式 ●布鲁姆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 ●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涵义 ●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基础性和价值 ●全方位探求影像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 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主要三因素: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其他因素: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 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 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 2)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2.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和累积性;交互作用 四种因果关系(规律):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因果链 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1.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人均GNP、人均GDP、HDI、GPI、GHI。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HALE、PYLL、DALY。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3.健康对经经济发展的影响: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2.3点为经济发展和健康的双向作用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社会医学笔记

社会医学笔记 第一章 重点 掌握社会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 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基本理论 人类的双重属性 社会属性、生物属性 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 定义 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指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保护和促进健康。) 性质 具有医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研究内容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研究对象 第一次卫生革命:传染病、寄生虫、地方病 第二次卫生革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三次卫生革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 任务 医学基本任务:防治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通过社会卫生调查,做出社会医学诊断,提出相应的社会医学处方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社会医学的特点 研究内容的广泛性 研究因素的复杂性 实践性与时代性 第二章医学模式 重点 掌握医学模式的概念 现代医学模式概念、内涵及影响 熟悉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医学模式 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中得出的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 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起着价值判断的作用,又对医学的发展起着激励作用 医学模式的特点 产生的社会性、存在的普遍性、作用的广泛性、发展的渐进性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概念: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所有疾病和死亡的原因归于四个要素 不健康的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产生背景 生物医学模式难以解释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健康问题 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人类对健康需求的与日俱增 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第三章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重点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及理论框架 社会因素对键康的影响 将健康融入所有社会政策的理念及行动框架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 2.生活质量 3.生活方式 4.社会制度 5.初级卫生保健 6.专题小组讨论 7.初级卫生保健 8.人口老龄化 9.模式 10.健康危险因素 11.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3.健康老龄化

14.问卷调查 1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7.社会康复 18.文化 19.专题小组讨论 20.生活事件 2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23.社会心理因素 24.行为方式 25.信度 26.效度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正确认识、与及时适应环境。

2.对健康有负面影响得家庭因素有__ ____、_____ __、 ____ _ ___。 3.我国得卫生工作方针就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 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 4.社区卫生服务以人得健康为中心、_______为单位、_______为范围、 需求为导向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促进健康得行为包括___ ___、___ ____、____ ____、。 6.对健康有明显影响得应激因素 有、、。 7.社会因素对健康得作用有、持久性、 得特点。 8.社会因素包括_ __、文明与。 9.健康状况指标主要有、疾病统计指 标、。 10.健康得概念包括___ ___健康、_ _____健康与___ ___。

11.生物医学模式得观点就是两个理论,一个就是 ,另一个就是。 12.围产保健得目得①降低孕产妇与得死亡率;②降低孕产妇得与残疾儿得出生率;③提高工作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指出:以_________为主体,以 ___________作为补充。 14.环境危险因素包括、。 15.问卷得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与 三大部分。 三、选择题 1.观察法得主要缺点就是 ( ) A.资料得可靠性较低; B.没有时间弹性; C.费用较高 D.难获得“有说服力”得统计量,以致观察研究得结果不能外推 E.观察研究得结果不全面 2.生活质量指数就是由以下哪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得到得( ) A.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T细胞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 受体TCR BCR MHC递呈必需不需 决定簇构型顺序决定簇构象决定簇、顺序决定簇 决定簇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 决定簇性质多为加工变形后的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 等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最新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社会医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群体)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1)社会的卫生状况和人群的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 2)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 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 第二章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产生的原因:(不是重点)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2)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3)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 4)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医学卫生服务因素意义:P20第三章 2.健康的社会性: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健康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3.疾病的社会性:病因的社会性,疾病结果的社会性,疾病防治策略的社会性。 4.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人群健康影响社会发展 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四章 5.“社会卫生状况”(social health status)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6.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P45 社会健康指标: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服务、卫生资源和卫生行为。 人群健康指标:个体健康指标;群体健康指标:人口、出生、生长发育、疾病、死亡、生命质量 社会健康指标 一、卫生政策指标 1. 政府政治承诺 2. 资源分配:卫生经费占GDP% ,卫生经费用于PHC的比例 3. 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程度:(1)人均卫生经费(1192.2元)(2)医生数/千人口(1.62)、床位数/千人口(2.96) 4. 社区参与程度 5. 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 二、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 (一)经济指标 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

社会医学重点

社会医学重点(97k4b) 考试题型:单选(15到20分)名词解释判断简答(25分)论述(30分)名词解释 1.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 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2.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 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3.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概念(SDH):在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 社会地位和所拥有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4.社会资本:指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成为一种社会资源而被个体所用 5.倡导促动(advocacy):指向目标组织或个人提出主张并促使其采纳的行动 四个要素:倡议(proposition),联盟(coalition),宣传(publicity),行动(action) 6.信度(reliability):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即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 7.效度(validity):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8.健康危险因素(health risk factors ):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 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

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9.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factors appraisal HRA )是研究危险因素 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10.生命质量: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 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观满意度。 11.社会病(sociopathy)的概念: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 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这些现象与人群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12.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CHS):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 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13.生活事件:是指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 14.卫生保健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所采取的综合 性政策和措施,包括卫生费用筹集,分配与支付方式以及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和管理措施等基本要素。 15.精神活性物质:在医学上,能够影响人类心情,情绪,行为或者改变意识形 态,并具有依赖性(成瘾)的物质。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3)研究社会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术语 免疫(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的主要功能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 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分类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inn ate immun ity ):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 线 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T细胞固有免疫效 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 作用特点: +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先(0?96小时) +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 +获得性(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 + 特异性(TCR/BCR) +记忆性 +耐受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术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 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MALT的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护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 第一章绪论 一、重点难点 重点: 1.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伟大贡献;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护理学的主要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 难点: 1.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护理工作方式。 ) 二、考点测试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照顾家中伤病者,形成主要的照顾方式是 A.“自我保护”式 B.家庭式 C.宗教式 D.社会化服务 E.护理社团 2.中世纪护理仅仅限于简单的生活照料,其原因是 # A.生活经验缺乏 B.社会重男轻女 C护士分工不明确 D.护理工作繁重

E.宗教的束缚和影响科学 3.护理专业的诞生是在 世纪中叶世纪中叶 世纪中叶世纪初期 世纪中叶 4.南丁格尔接受短期的护理训练是在 ] A.凯塞威尔斯城护士训练班 B.圣托马斯医院护士训练班 C.英国伦敦护士训练班 D.佛罗伦萨护士训练班 E.战地医院护士训练班 5.南丁格尔扭转了英国朝野轻视护理工作的观念,其主要原因是 A.出身名门与上层社会交往密切 B.南丁格尔具有渊博知识 C.克里米亚战争中卓有成效的工作 D.撰写多篇着作指导护理工作 E.创立了科学的护理制度 6.国际护士节选定为每年的 \ 月12日月12日 月21日月5日 月12日 7.国际护士节时间的确定是根据 A.南丁格尔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B.南丁格尔诞辰纪念日 C.南丁格尔接受英国政府奖励的日期 D.宣布南丁格尔奖章的日期

】 E.南丁格尔逝世纪念日 8.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的护士团最终使士兵的病死率由42%降到 9.南丁格尔发表的论着中被认为是护士必读的经典着作是 A.医院札记 B.护理札记 C.护理福利札记 D.卫生统计札记 E.护理社会学札记 10.南丁格尔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是于 年德国年美国 - 年英国年英国 年意大利 11.“护理是一门艺术,需要有组织性、实务性及科学为基础”,提出此观点的护理学者是 A.奥瑞姆 B.罗伊 C.雷宁格 D.南丁格尔 E.纽曼 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 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 C.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D.生物-心理精神医学模式 E.生物一心理医学模式 1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特点不包括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重点归纳WF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 重点归纳W F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 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 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因常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又称表位。PPT: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3)、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指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无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一类细胞,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