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企业的性质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609.50 KB
- 文档页数:57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科斯的《企业的性质》通过对企业定义、企业产生的原因、企业规模等问题的分析,探讨了企业的性质,即企业的性质就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科斯的这篇文章为我们认识正确企业理论及相关经济学知识提供了经典的读本。
然而,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对《企业的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尚不全面,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谈谈个人的读书感想。
一、对《企业的性质》内容的理解《企业的性质》包括序言在内,共由六部分组成。
本文将逐一概括各个部分的研究主题,并详细分析科斯对各个观点的论证过程。
(一)关于序言部分的理解科斯在序言部分首先指出经济学家们往往没有对经济理论的“假设”进行考察,导致出现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
考察“假设”对于解除这种误解和争论以及对假设的相关推论都十分重要。
作者以例子的形式引出研究对象,即产业视角下的企业。
本文的任务,一是明确定义“企业”,二是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
科斯还引用罗宾逊夫人关于“假设”条件的观点,指出他对企业性质的研究将同时满足“假设”是“易于处理”且“与现实世界相吻合”两点条件。
同时,他还将用到马歇尔的两种经济分析工具——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
(二)关于第一部分的理解文章第一部分以考察经济体制为起点来探索企业的定义,通过对经济体制运行的分析,讨论了价格机制的适用性问题,指出价格机制并不是万能的,它在企业中是不适用的,进而提出“价格机制能被替代”,“假定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并指出本文的目的。
科斯首先是介绍了阿瑟.索尔特爵士和一位经济学家对经济体制运行的观点,一是经济体制自行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不需要中央监查;二是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三是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四是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非一个组织。
科斯对于“自行运行”给予反驳,这不代表没有私人计划,而且要使经济体制有秩序的话,必须要有这种私人计划。
科斯指出阿瑟.索尔特爵士的描述是不完整的,在企业中是不适用的,即经济体制在企业内部是不适用的,并举例论证,说明价格机制在企业内部是不产生作用的。
第六章生产理论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我们了解以下几个问题:企业的三种组织形式及其优劣;总产量曲线的特征;劳动平均产量和资本平均产量曲线的推导和性质;生产三阶段的划分及其效率问题;等产量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等成本线的定义及其性质;短期和长期利润极大化的均衡条件;规模报酬的三种形式。
二、教学内容:6.1企业概述6.1.1企业的定义、法律组织形式及优劣势企业是将若干投入转化为产出的一种生产经营性组织。
盈利性企业有三种法律组织形式:单业主制企业(sole properietorship)、合伙制企业(partnership)和公司制企业(cooperation)。
6.1.2企业的行为目标假设在本书中,我们始终假定企业的行为目标,无论哪一种组织形式,是尽可能地获得极大化利润,即企业是利润极大化者。
两者行为动机不致就可能产生代理关系(agent relationship)。
这种代理关系实质上就是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代理人是企业(或另外一个人)雇佣的用于完成特定任务的个人(或企业),总经理就是代理人;而委托人就是雇佣他人完成特定任务的个人(或企业),股东就是委托人。
委托——代理问题就迫使我们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构造一种制度体系用于激励总经理实现股东的目标呢?这就是制度设计的问题。
第一,良好的总经理市场是解决总经理偷懒问题的最好制度架构。
第二,一些大公司对总经理提供股权、奖金、度假和晋升来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第三,各种舆论监督和法制约束也是提供负面激励的有效约束机制。
6.2生产函数生产函数一般可表达为:Q=F(x1,x2,…,x i,…,x n)生产函数包括以下含义:(1)对于任一给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现有的生产技术给出了一个最大的产出量;(2)对于任一给定的产出量Q,每一投入组合的使用量为最小。
西方学者一般对生产函数有如下假定:(1)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得为负;(2)产出不得小于零;(3)生产函数为一单调连续函数,一阶导数存在。
作者简介科斯—出生于英国威尔斯登,在科斯一生的学术生涯中,最为著名的是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
前者发表1937年的经济学杂志,后者1961年发表。
其中《企业的性质》在沉寂了30多年以后才被学术界发现其价值所在,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开端。
目录全文的框架引言Two QuestionsA观念:“经济理论中生产要素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之间的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观点。
B观念:价格机制被企业替代的学说生产要素配置过程中不完全依靠价格机制调节生产要素配置在企业中依靠企业家完成,不是价格机制价机制调节作用在企业内部已经被企业家所替代Part II:企业产生的原因和规模度临界点内部交易成本= 外部交易成本企业的规模——度MONDAY24Sept.图形分析不确定性劳动分工交易成本交易税收人的差异性企业价格机制调配社会资源内部交易成本=外部交易成本Part III:阐述企业的基本特征阐述企业的基本特征 劳动分工不是企业的特征“不确定性”也不能用来说明企业特征“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预测”和“决策和控制功能的集中化”也不能代表企业的特征。
“只有契约以及在契约中明确个人的权利和报酬”同样不是企业的特征企业的特征就是“价格机制被企业取代”企业交易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差异企业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VS成本企业性质理论是“现实的”•企业组织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企业性质在现实世界中具体体现;•企业组织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依靠契约固定下来的;结论:企业性质理论与当时现实世界是相吻合的;企业性质理论是“能使用的”•在解释企业规模扩大时,企业边际原发挥作用;•企业与企业家们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内部的成本,维持成本与效益之间的静态平衡;•滚动均衡理论;交易成本明确地引入了经济分析,开创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先河;正如科斯所说:“《企业的性质》对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被认为是,已经明确地将交易费用概念引入经济分析之中。
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我引入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的出现,仅此而已,别无他图。
企业的性质法律对不同类别企业的具体需求,如设立的条件、设立的程序、内部组织机构等来组建企业。
关于企业的种类,我国《公司法》、《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及有关法规有相关规定。
企业分为:国有企业:这是指企业的全部财产属于国家,由国家出资兴办的企业。
国有企业的范围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所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发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及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还包括上述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所举办的企业。
集体企业:这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劳动群众出资举办的企业。
它包括城乡劳动者使用集体资本投资兴办的企业、以及部分个人通过集资自愿放弃所有权并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
联营企业:这是指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组成新的经济实体;具备法人条件的联营企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由联营各方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
如果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协议的约定负连带责任的,则要承担连带责任。
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即企业的资产属于私人所有,有法定数额以上的雇工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在我国这类企业由公民个人出资兴办并由其所有和支配,而且其生产经营方式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雇工数额应在8人以上。
有限责任公司:由50个以下的股东出资设立,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全部责任的经济组织。
该种类型是较为适用于创业的企业类型,大部分的投融资方案、VIE架构等都是基于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设计的。
除此之外还有:股份合作制企业、个体户、合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标准分类:按规模分,企业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按组织机构分,企业分为:工厂,公司,初创扩展资料: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
企业的性质(中)企业的性质[中]首先,当企业扩大时,对企业家的功能来说,收益可能会减少,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组织追加交易的成本可能会上升。
25自然,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这—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
其次,当组织的交易増加时,或许企业家不能成功地将生产要素用在它们价值最大的地方,也就是说,不能导致生产要素的最佳使用。
再者,交易増加必须达到这一点,即资源浪费带来的亏损等于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组织这笔交易的亏损。
最后,一种或多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可能会上升,因为小企业的“其他优势”大于大企业。
26当然,企业扩张的实际停止点可能由上述各因素共同决定。
前两个原因最有可能对应于经济学家们的“管理收益递减“的论点。
27上文已经指出这样一点: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但如果企业在低于公开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这一点上或在等于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这一点上停止其扩张,在大多数情况下(“联合”28的情况除外),这将意味着在这两个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市场交易,其中每一方都能在低于实际市场运行成本的水平上组织生产。
如何解决这个悖论呢?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假泄A向B购买产品,且A和B都能在低于英现在成本的条件下组织市场交易。
我们可以假左,B不是组织生产的一个过程或阶段,而是组织许多个。
假如A由此希望避免市场交易,那他将不得不接管所有由B控制的生产过程。
除非A接管了所有生产过程,否则市场交易将依然存在,尽管市场上交易的是不同的产品。
但我们前而已经假立,每一个生产者的扩张会导致效率降低;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附加成本会上升。
A 组织先前由B组织的交易的成本可能会大于B做这件事的成本。
只有当A组织B的工作的成本不大于B的成本且数量上等于公开市场上完成同样交易的成本时,A才会由此接後B的所有组织。
科斯:企业的性质2我们的任务是试图发现企业在一个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根本原因。
价格机制(单纯从资源导向的方面考虑)可以被替代,假如替代价格机制的关系正是其自身所期望的话。
例如,如果一些人愿意在其他一些人的指挥下工作,这一情形就会出现。
这些个人为了能在某个人手下工作会接受低报酬,企业便由此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但这不能成为企业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由,似乎更确切他说,还有一种相对立的倾向在起作用,如人们通常趋向于寻求“成为自己的主人”的好处。
15自然,如果这种愿望不是被人控制,而是控制别人和指挥别人,那么,人们为了能指挥别人可能会愿意放弃某些东西,那就是,他们将愿意支付给别人多于这些人在价格机制下所能得到的报酬,目的是为了能指挥这些人。
但这意味着他们是为了能指挥别人而付钱,而不是以指挥别人而赚钱,在大多数情形下这显然是不真实的。
16如果购买者较之于以其他方式生产的商品更偏爱由企业生产的商品,企业也可能存在;可是,即使在这种偏好(假如它们存在的话)的重要性可以忽略不计的范畴内,在现实世界中企业仍然存在。
17因此,必定存在其他相关的因素。
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和。
18随着出卖这类信息的专门人员的出现,这种成本有可能减少,但不可能消除。
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也必须考虑在内。
19再者,在某些市场中(如农产品交易)可以设计出一种技术使契约的成本最小化,但不可能消除这种成本。
确实,当存在企业时,契约不会被取消,但却大大减少了。
某一生产要素(或它的所有者)不必与企业内部同他合作的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的契约。
当然,如果这种合作是价格机制起作用的一个直接结果,一系列的契约就是必需的。
一系列的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了。
在此阶段,重要的是注意契约的特性,即注意企业中被雇佣的生产要素是如何进入的。
通过契约,生产要素为获得一定的报酬(它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浮动的)同意在一定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
关于企业的性质与起源本文讲述了关于企业的性质与起源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有关企业的性质与起源的论述,对马克思关于企业性质与起源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追溯。
在此基础上,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现代企业理论有关企业的性质与起源的观点进行了评价和批判。
关键词:企业;性质;起源一、企业的性质与起源现代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一般认为,现代企业理论由科斯开其先河,奠基之作是《企业的性质》(1937)一文。
这篇文章最引人瞩目之处在于对企业性质作了经济学解释。
针对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存在的重大缺陷,科斯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把企业理论从黑箱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为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价格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市场运行也存在费用。
企业之所以出现,正是通过管理协调来代替市场协调并降低成本的必然结果。
也就是说,通过企业组织生产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的交易费用,企业才得以产生。
市场和企业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可相互替代的手段,它们之间的不同表现为:在市场上,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来调节,而在企业内,则通过管理协调来完成。
企业的边界由交易费用来决定,当扩大规模时,企业内的交易费用低于在市场上交易费用时,企业的边界则得以扩展,直至两者的交易费用相等时为止。
科斯以交易为分析单位,以马歇尔的边际分析和替代分析为方法,以交易费用概念为基础,解释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和边界。
二、企业的性质与起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马克思的企业理论是建立在科学的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
它对企业的性质分析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展开的。
首先,从生产力的角度看, 企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协作的组织形式。
马克思认为, 协作是人类劳动过程最基本、最重要的属性。
其次,企业作为协作的组织形式有两个显着的特征, 即企业是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是以劳动力市场取代产品市场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