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纸业行业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201
中国造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5年来造纸行业营收首次下跌金融危机后,造纸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呈逐年递增态势,但是增长幅度波动较大;2018年,受供给侧改革、环保政策和下游需求的影响,造纸行业营收首次出现下跌。
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造纸及纸制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28亿元,同比下降9.7%;利润总额766.4亿元,同比下降25.49%。
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由于以下原因。
第一,从供给看,造纸行业在经历2016-2017年行业红利后,进入了新一轮产能投放周期;此外,2017年来自亚洲周边国家的原纸进口量大幅增加,全年总进口量增长至65万吨,其中在国内瓦楞纸价格高点的第四季度进口量就达到31万吨,受此影响国内纸价回落,影响2018年产品销售收入。
第二,从需求看,中美贸易战影响下,造纸行业的下游包装行业出口预期受影响,包装采购意愿低;与此同时,国内消费低迷,201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10%,包装订单也受到影响。
现阶段造纸行业盈利水平正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造纸行业最新一轮周期启动于2016年,2018年下半年受下游需求下滑超预期影响,造纸行业景气转折向下。
根据数据,2018年下半年造纸行业盈利收缩明显,行业单季度利润总额自2018Q3起出现同比负增长,2019Q1以来降幅收窄,2019Q2环比回暖。
2018年10月底起,文化纸渠道去库存造成纸价超跌,纸企收入端承压;成本端,尽管木浆价格相应快速回落,但由于原材料成本并未同步下降,纸企盈利自2018年10月底开始快速回落;直至2018年年底,低价浆带来的成本下降方才逐步体现于纸企成本端,同期纸价亦已企稳,此后纸企盈利稳步改善。
以太阳纸业、晨鸣纸业文化纸业务为例,由于纸价快速回落、原材料成本仍处于高位,二者文化纸毛利率自2018Q4出现大幅下滑;2019年以来,纸价企稳并于旺季顺利提涨,原材料方面低价浆逐步反映于纸企成本端,文化纸盈利相应于2019Q1触底,2019Q2环比显著回暖。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造纸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变革,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
本文旨在对2024年中国造纸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从产量来看,中国造纸行业在2024年的总产量有所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环保政策的实施,对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导致的。
尽管总产量下降,但中国造纸行业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造纸生产国之一其次,在品种上,中国造纸行业逐渐从传统的造纸品种转向高附加值的特种纸和新型纸张产品。
这些特种纸和新型纸张产品在包装、电子、建筑、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因此,随着对高品质纸张需求的增加,中国造纸行业将继续发展和升级其生产线。
第三,环保问题是中国造纸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由于造纸行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大量的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处理,环保压力逐渐增加。
因此,政府加强了对造纸行业的环保监管,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措施,以促进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
在未来,环保将成为中国造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另外,中国造纸行业还面临来自国际竞争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造纸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并与国内企业竞争。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造纸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
最后,中国造纸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并推动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造纸企业将继续实施绿色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并开发更多环保型产品。
此外,中国造纸行业还将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2024年中国造纸行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许多机遇。
通过加强环保措施和技术创新,中国造纸企业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增加市场竞争力。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造纸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向更高质量和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型。
中国造纸工业2020年度报告一、行业概述中国造纸工业在过去的一年中,面对全球疫情的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
根据行业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造纸业总产量达到10873万吨,同比增长5.2%。
同时,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环保政策和标准不断加强,对行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生产情况2020年,中国造纸行业生产情况整体保持稳定。
其中,浆纸产量达到9181万吨,同比增长4.4%。
在生产工艺方面,化学浆、机械浆等传统生产工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时生物质能源的应用也在逐步推广。
三、消费情况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造纸行业的消费市场受到一定冲击。
然而,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复苏,消费市场逐渐恢复。
全年纸及纸板消费量达到10358万吨,同比增长4.4%。
其中,生活用纸、包装用纸、印刷用纸等主要纸品消费保持稳定增长。
四、进出口情况2020年,中国造纸行业的进出口贸易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
出口方面,中国纸及纸板、纸浆等产品的出口量达到299万吨,同比增长9.6%。
进口方面,中国从国外进口纸及纸板、纸浆等产品的数量达到1718万吨,同比增长7.5%。
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表明了中国造纸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五、原料市场分析中国造纸行业的原料市场在2020年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
其中,木浆、废纸、非木浆等主要原料的供应保持稳定,价格波动幅度不大。
然而,受环保政策和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废纸原料的供应和价格受到了一定影响。
此外,生物质能源的应用也在逐步推广,对原料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环保政策影响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对造纸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环保政策的实施提高了行业的环保门槛和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推动了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未来,随着环保政策的持续加强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国造纸行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造纸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造纸业关系着国家的经济、文化、生活、国防等各个方面,是工业和生活的基本原材料,用途遍及文化、教育、科技和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渗透到了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
在国际上,纸张的消费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水平。
我国造纸工业起步虽晚,但在2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也保持着持续稳步地增长,发展较快。
2006年我国造纸工业总产值在全国39个工业行业中位列第17位,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
特别是进入“十一五”,造纸产量增速明显加快,产量和消费量逐渐接近,供需呈现平衡态势。
我国造纸从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造纸行业在销售利润、产值利税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装备和技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其中大企业的地位不容忽视,其在我国造纸企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标志。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要落实到大企业的经济行为上,以大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近年来,我国造纸大型企业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大型企业的装备水平进入全球先进行列,先进设备的产能在全行业占有较大份额。
大型企业已经成为整个造纸行业的主要发展力量,代表了全行业管理、技术和产品的最高水平,是行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品研发、环境保护的主导力量,对造纸行业的产业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行业产品结构调整、装备水平提高、管理技术创新、对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为行业树立了典范,并以其独特的优势提升了中国造纸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近年来,内资企业取得长足发展,部分重点企业已经成为龙头,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100强中的大部分企业在管理、技术、装备等方面已经接近甚至达到外资企业的水平,企业实力和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内资企业已经成为造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与外资企业抗衡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造纸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造纸工业的回顾和展望一、造纸工业的基本状况据中国造纸协会发布的2022年度报告,2022年是我国造纸工业飞速进展的一年,全国纸和纸板的产量达到了4950万吨,消费量达到了5439万吨,分别比2022年增长了15.1%和13.2%,使得人均纸和纸板的消费量比上一年增加了5kg。
2022年同样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2022年我国的商品纸浆和废纸的进口量分别达到了759万吨和1700万吨,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纸浆进口和废纸进口量的首位。
纸和纸板的进口量则自1999年以来始终徘徊在600万吨的水平,2022年下降到了527万吨。
随着我国造纸工业技术装备的不断提高,我国对纸和纸板的进口需求会呈下降的趋势,特殊是对于净进口量,即进口量减去出口量的差额会不断地削减。
尽管自2022年以来中国政府取消了对纸和纸板的出口退税补贴,但是对纸和纸板的出口量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二、我国造纸工业的主要变化趋势1.生产力量开头集中、高档产品比重逐年提高我国的造纸工业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力量小,水平低,从而也导致了产品的集中度低。
经过几年来的快速进展,很多品种的生产力量和集中度在逐年提高,是值得关注和令人兴奋的事。
集中度的提高是伴随着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从而有利于提高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量。
以铜版纸的生产为例,早在20世纪80年月末90年月初,在国内的铜版纸市场逐步走向快速成长的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大批以国产小型涂布机为主的生产力量,最高时期曾经达到150万吨。
但是由于技术装备水平低,生产厂家达到100家以上,生产的集中度低,产品的质量档次都不能适应市场增长的需求,直接导致了在90年月中期以后我国铜版纸的消费严峻依靠于进口的局面。
直到90年月末,国内以泉林纸业等为首的几个引进项目的实施,给我国铜版纸的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气。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国目前已经重新形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铜版纸生产力量,不仅生产技术装备一流,而且生产的集中度很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量。
中国造纸工业2023年度报告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纸质文档的需求逐渐减少,然而,中国造纸工业在2023年却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势头。
本文将对中国造纸工业2023年度报告进行分析,揭示其发展趋势和重要数据。
一、产量和消费情况2023年,中国造纸工业的总产量达到了XX百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了X%。
尽管数字化时代对纸质文档的需求有所下降,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纸浆和纸张生产国。
纸张的消费量也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包装纸、卫生纸和文化用纸等领域的需求增长。
二、行业结构调整2023年,中国造纸工业经历了一次重要的结构调整。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推动技术升级,工业结构得到了优化。
高污染、高能耗的老旧造纸厂纷纷关停,而大型纸浆生产企业和环保型造纸企业却蓬勃发展。
这种结构调整不仅提高了工业的整体效益,也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三、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2023年,中国造纸工业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的力度。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纸浆和纸张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推广运用环保型纸张生产工艺,降低了纸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新型纸张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高品质纸张的需求。
四、出口和进口情况2023年,中国造纸工业的出口和进口额分别为XX亿美元和XX亿美元,出口额同比增长X%,进口额同比增长X%。
中国纸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出口量稳步增长。
同时,中国也从国外进口了一些高端纸张产品,以满足国内高端市场需求。
五、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尽管中国造纸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数字化时代对纸质文档的需求减少,给传统造纸企业带来了压力。
其次,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传统造纸工艺和设备难以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
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发展机遇。
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力度,中国造纸工业可以转型升级,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展望未来展望未来,中国造纸工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第一部分中国造纸业行业概况一、造纸行业的基本知识和分类(一)我国造纸行业的体系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近几年来,我国造纸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生产力布局有了很大改善。
造纸工业体系基本建成。
1997年全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造纸企业有5,873家;造纸设备制造单位73个;造纸工业科学研究所12个;造纸专业设员研究所1个;设有造纸专业的大型设计院8个;设有制浆造纸专业的大专院校14所;有培养制浆造纸专业博士生的单位3个,硕士生单位9个。
可以说,我国造纸工业日基本建成包括制浆造纸生产、科研、教学、设计、设备制造、建设工程安装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二)我国造纸行业的基本概况据中国轻工总会1996年统计年报资料,1996年我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为2639.2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目前人均消费量20余公斤,年进口纸及纸板400万吨左右,进口品种主要是商品木浆及以木浆为主要原料的纸种和少量高档纸种。
年出口量为50多万吨,主要出口市场是香港地区、东南亚、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
总体上看,我国纸和纸板年进口量的水平未超过总消费量的15%,属于纸张自给型国家。
在企业规模方面,到1995年为止,全国独立造纸企业中,年产商品纸浆,纸及纸板总能力超过20万吨的有2家,超过10万吨的有10家,超过3万吨以上的约130家。
现有企业经1996年调整后仍有6700余家,其中年产万吨以上的企业1100余家,绝大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能耗高、污染比较严重。
我国造纸企业基本均为浆纸联合企业,原料以非木材纤维为主,国产木浆只占全国生产纸浆总量的10%左右,低档纸产量比重约占总产量的50%。
由于我国木材资源匮乏,草类资源丰富且低廉,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生产一定数量的草浆仍将是我国造纸的客观实际情况。
草浆明显地不如木浆性能优越,草浆存在许多缺点与不足,譬如纤维短,泸水性能差,含硅量高,黑液粘度大,致使吨浆污染负荷高,治理困难。
总的来说,我国造纸行业存在着“三小一大”问题,即企业规模小、木浆比重小、中高档纸种生产能力小和对环境污染大,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影响和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造纸行业的分类1.轻工行业(制浆造纸)分类情况国家统计局近期在依据原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参照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对1994年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94)国家标准做了全面修订。
以下内容为造纸行业调整后的有关分类情况。
二、我国造纸行业整体发展综述(一)我国造纸行业的规模现状在纸与纸板各大生产和消费国中,中国的增长速度最快。
中国纸与板纸消费量由1990年的1430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3590万吨,总增幅高达150%,年均增长率为10.6%。
中国纸与板纸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多,但人均消费量很低。
产量在同期内由1370万吨增加到2960万吨,总增幅高达116%,年均增长8.9%。
中国纸与板纸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1990年为6%,1999年上升到11%,产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由6%上升到9%。
到1999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2大纸与板纸消费国,第3大生产国。
预计到2005年,中国纸与板纸产量将增加到3800万吨~4000万吨,比2000年增长27%~33%,年均增长4.8%~5.9%,人均消费量将增至34kg~38kg。
(二)造纸行业50年来的发展成就50年来,我国造纸工业主要成就有:1.生产建设的发展迅速改革开放20年中,全国轻工系统内造纸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O5亿元,新增纸及纸板生产能力920万吨,是1949-1978年30年投资的15倍。
2.利用外资初见成效截止1996年,造纸“三资”企业357个,占全国造纸企业数的5.5%;从业人员6.74万人,占全国造纸职工总人数的5O%;固定资产合计128亿元,占全国造纸固定资产总数的18.7%;工业总产值80亿元,占全国造纸工业总产值的12.3%;产品销售收入96亿元,占全国造纸产品销售收入的12.9%。
在改革开放的20 年中,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利用外贸总额约20亿美元,建设较大顶目100多个,新增浆、纸能力225万吨。
这对促进我国造纸工业换术进步,将越来越显现其积极作用。
3.品种增加、质量提高、科技成果丰硕国产机制纸目前已发展到600多个品种。
列入国民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的大宗重点产品,如新闻纸、胶印书刊纸、牛皮包装纸袋纸及伸性纸袋纸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改革开放以来,造纸工业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科技进步、科研成果450余项,不少成果已应用到生产中并取得较好效果。
改革开放20年来,荣获国家级、部优产品和优秀新产品奖700余项。
1993年-1998年,佳木斯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造纸股份有限公司、鸭绿江造纸厂、石岘造纸厂、珠海红塔任恒纸业有限公司、浙江波特贝纸业有限公司、四川万元造纸厂、新疆屯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造纸企业已通过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颁发了证书。
这些企业已向国际质质量标准体系迈进了和喜的一步。
4.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品结构由数量型、少品种向质量型多品种转变。
中高档产品的比例已由30%增至50%,优等品率已达30%以上。
纸及纸板的比例更趋合理,已由7:3调整至6:4,基本上可满足较低消费水平的需求。
规模结构不断发展,1995年万吨以上造纸企业1,187家,产量1,800万吨,占总产量64%。
截止1998年,10万吨以上的造纸企业32家,能力601万吨,占全国的21.46%。
规模最大的造纸企业已达70万吨。
5.重视环保,污染防治工作有所进展1996年全国取缔4,271家小造纸厂(其中淮河流域占1,111家),减少COD排放量35万吨/年。
截止1998年,全国具备碱回收装置的造纸企业已有97家,年回收碱量约40万吨左右。
碱回收是碱法化学浆纸厂大量消除COD的有效措施。
在搞好碱回收的同时,应相应配备中段水治理措施,则可实现达标排放。
山东华泰集团、晨鸣集团及河南滦河银鸽公司的中段水工程投入运行,并通过了省环保主管部门的达标验收。
6.造纸工业体系基本建成1997年全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造纸企业有5,873家;造纸设备制造单位73个;造纸工业科学研究所12个;造纸专业设员研究所1个;设有造纸专业的大型设计院8个;设有制浆造纸专业的大专院校14所;有培养制浆造纸专业博士生的单位3个,硕士生单位9个。
可以说,我国造纸工业日基本建成包括制浆造纸生产、科研、教学、设计、设备制造、建设工程安装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三)我国造纸业整体竞争力不高目前,在我国众多造纸企业中,北部地区企业大多因原材料、水资源紧张而喘息不已;东南沿海地区企业则大量遭受国外纸业公司的正面冲击;中部地区企业尽管在原材料、水资源方面占据优势,但由于技术装备落后也备感焦急。
中国纸业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一方面,纸的消费量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加入世贸组织的冲击使我国造纸工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面对我国纸业产品无法与外商产品竞争,已失去原有市场份额,财务状况一路下滑的境况,业界人士忧心忡忡。
1.造纸业难掩尴尬从1990年到现在,我国纸及纸板的消费量每年以12%的速度递增。
1997年,全国人均纸张消费量仅为25公斤左右,低于世界人均消费量55公斤的水平,更是远逊于发达国家人均3 00公斤以上的消费水平。
到2010年我国纸及纸板的消费需求约在6000-7000万吨,虽然未来10年内消费量将翻一番,但人均消费水平仍不高。
即使考虑人口增长因素,届时人均消费水平也仅有50公斤,相当于1996年的世界消费水平。
1997年,国内纸及纸板产量为2744万吨,低于消费量514万吨,生产远不能满足消费。
不得不靠大量进口纸及纸板来填补这一市场“缺口”。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表明,1996年我国进口纸及纸板量为303万吨,1997年增至450万吨,1 998年进口纸及纸板又猛增至577万吨,导致国产纸自给率呈下降趋势,国内产品自给率由1995年的89%下降至1997 年的84%。
自进入90年代,国内造纸工业受到政策上的保护不多,进口税率不断下调,外资进入也限制较少。
导致造纸工业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基本自给型,日益成为进口用汇大户,1999年共进口纸及纸板、纸制品691.3 万吨,商品浆309.8万吨,加上废纸251.7万吨,总量达1252.7万吨,用汇56亿多美元,而出口则微不足道。
我国造纸行业从1996年开始急转直下。
就地域而言,目前,在我国众多造纸企业中,北部省份公司大多因原材料、水资源紧张而喘息不已;东南沿海省份公司则大量遭受国外纸业公司的正面冲击;中部省份公司尽管在原材料、水资源方面占据优势,但由于技术装备落后也备感焦急,业内上市公司业绩连年下滑。
就公司业绩来讲,以1999年上半年为例,造纸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尽管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4亿元,同比上升18.83%,但是平均实现净利润1572.74万元,同比下降23.30%,而且平均每股收益0.091元,净资产收益率3.25%,低于沪深两市整体平均水平。
2.三大瓶颈制约造纸业谈及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王祥认为主要有三:一是长期以来,国家对造纸工业投入资金极为有限。
导致我国造纸业很长一段时间依靠大量乡镇简陋小企业的无序发展,从而使造纸业整体上成为一种效率低、污染重的非现代化落后产业。
二是生产规模较小,难以抗拒大面积的冲击。
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国外纸张品种的进口税率将调至5% —6%,势必造成国外纸张对我国形成倾销之势,致使众多国内造纸企业拱手将市场送给国外企业。
三是整体装备、技术水平不高,难以与国外优质纸料抗衡。
国内企业的技术装备大多为六七十年代进口,虽经技术改造后,达到80年代末期国际水平,但与国外先进的大型纸机相比仍大大落后。
更何况其余各浆纸、电、碱、水车间陈旧设备过多,生产效率不高。
目前国外新闻纸行业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大约为700—1000吨/人年,而国内公司则远远低于这个水平。
(四)国内造纸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有关专家指出,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我国造纸工业须解决好以下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才能缩短与世界造纸工业的差距:一是要解决市场总量供给短缺与产品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并存的矛盾。
我国造纸工业难以满足纸业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高档纸品供给不足,低档产品大量积压,生产过剩。
二是要解决造纸原料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造纸原料以非木材纤维为主,木浆造纸比例很小,木浆比例不足10%,与国际上现代化造纸工业采用90%以上的木浆造纸相比,显然不尽合理。
三是要解决目前数量多而生产规模小的企业结构,影响我国造纸工业向现代化和规模经济方向发展的状况。
我国造纸工业企业结构规模偏小,因而规模效益差,竞争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