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简答题

民法简答题

民法简答题
民法简答题

民法简答题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民法简答题(最完整)

1. 简述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概念及特点

指平等的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以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1)从主体来看: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主体在法律上具有平等性

(2)从意思表示来看: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当事人意思表示自由

(3)从内容方面来看: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主要包括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关系

(4)从利益实现来看: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主要体现等价有偿的基本要求

2. 简述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概念及特点

指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1)主体出于平等地位

(2)与人身不可分离

(3)不直接体现财产内容

3. 简述民法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1)我国领海(包括领水),领陆(包括底土),领空

(2)我国域外航行的我国船舶和航天器

4. 简述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细)

(1)自愿原则

(2)平等原则( 1,民事权利能力平等, 2 民事主体地位平等, 3 民事权益平等受法律保护)

(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5)公序良俗原则

(6)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5.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是指由民事规范所调整的发生于民事主体之间的以民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4)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和财产性

6. 简述民事法律事实概念及分类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民事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现象。

(1)事件(无意思表示):自然事件,社会事件

(2)行为(与意思表示有关):表意(买卖,侵权),非表意(先占,正当防卫,不当得利)

7. 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与特征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权利能力的普遍性。(即任何自然人都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权利能力具有平等性。(所谓平等性,是指每个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都是平等)

(3)权利能力的统一性。(是指自然人既有享有民事权利的资格,又有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4)权利能力的不可分离性。(民事主体不可转让或放弃,他人也无权限制或剥夺)

8. 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与特征

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1)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差异性(完全,限制,无)

(2)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强制性(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法律所确认的强制性规定)

(3)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可限性(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的原因和程序作出限制)

(4)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可变性(因其年龄,智力或精神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9. 宣告死亡的概念,条件,效力

是指经厉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判决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1)自然人必须处于下落不明状态

(2)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普通期间为四年,从自然人小时次日算起。因意外事故或战争为2 年,从意外事件第二天或者战争结束计算。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不可能生存的,不受限制

(3)必须由利害关系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有顺序: 1,配偶, 2 父母或成年子女, 3 兄弟姐妹,外祖父母,祖父母,孙子女

(4)经法院依法宣告自然人失踪—利害关系人向法院申请—法院发出寻找公告( 1 年或3 个月)

—法院判决效力:

(1)财产关系(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继承关系开始)

(2)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其配偶可以另行结婚)

(3)子女收养关系(被宣告死亡的人,其配偶可以单方决定子女被他人收养)

(4)宣告死亡期间的行为效力(若实际生存,则有效,生前所实施的民事行为与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触的,以之前为准)

撤销:

(1)必须确定被宣告死亡人依然生存

(2)必须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

(3)必须要由人民法院作出撤销宣告

10. 法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1)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

(2)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

(3)法人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会组织

11. 法人成立应具备的条件

(1)依法成立:即法人组织的目的和宗旨,经营方式等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审核和登记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2. 法人的分类

(1)企业法人(以营利为目的)

(2)机关法人

(3)事业单位法人

(4)社会团体法人

13.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概念及特征

法人作为民事主体,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开始于成立,终止于法人的终止

(2)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各个法人只能享有其社会只能内的权利能力)

(3)法人之间民事权利能力存在差异(根据经营业务范围不同)

14.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概念及特征

指法人以自己独立意思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1)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在发生和消灭的时间上具有一致性。

(2)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与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一致。

(3)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由法人机关或者法人代表人来实现。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区别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成立,终于消灭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法人的自然属性的限制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互相有差异性

法人机关的含义与特点

根据法律规定于法人成立时就产生的不需要特别授权就能以法人的名义对内管理法人事务,对外代表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集体或个人

法人机关是形成表示和实现法人意志的法人机构

法人的机关是法人的有机组织部分

法人机关是根据法律章程或条例的规定而设立的

法人机关是法人的领导或代表机关

法人机关是由单个自然人或集体组成的

合伙的概念和特征

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共同的经济目的按照共同协议组成的联合体

合伙是按照共同协议组成的联合体

合伙是独立从事经营活动的联合体

合伙是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合伙是合伙人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人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组织

15. 普通合伙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普通合伙,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组织。

(1)合伙是两个以上的合伙人组成的组织

(2)合伙存在的基础是合伙协议

(3)合伙以经营共同事业为目的

(4)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16. 普通合伙的设立条件

(1) 2 个以上合伙人

(2)有书面合伙协议

(3)有合伙人认缴或实际缴付的出资

(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名称中表明“普通合伙”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17. 普通合伙损益的分配与合伙债务的承担

(1)由合伙协议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

(2)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由合伙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按出资比例确定

(3)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平均分配利润和承担亏损

(4)合伙协议不得将全部利润或全部亏损由一人承担,如有,则无效。

18. 特殊普通合伙的概念与特征

是指以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合伙人依法承担有限责任或无限责任的企业。

(1)特殊普通合伙是普通合伙的一种特殊形式

(2)在特定情况下不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一个或数个合伙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给企业带来了债务,由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者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人以在企业中的财产份额承担有限责任。)

(3)业务范围的特殊性(通常是以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如: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

19. 有限合伙的概念与特征

是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的合伙,其中普通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1)责任的特殊性(普通:无限连带有限:有限责任)

(2)执行合伙事务的特殊性(在有限合伙中,由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

(3)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劳务出资

(4)合伙人数存在限制(无特殊规定外,由2-50 人组成,其中必须有一个普通合伙人和一个有限合伙人)

(5)有限合伙人权利的特殊性(有限合伙人可以经营与本有限合伙企业竞争的业务,

有限合伙人可以按照合伙协议约定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不需要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但转让应提前30 天通知其他合伙人。,可以同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

20. 有限合伙设立的条件

(1)合伙人的人数须合法(无法律特殊规定外, 2-50 人,必须有一个普通合伙人和一个有限合伙人)

(2)须有与普通合伙协议内容不同的合伙协议

(3)出资要合法(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劳务出资)

(4)有限合伙企业名称中应标明“有限合伙”字样

21.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合法行为

能发上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合法行为

(2)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

(3)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22. 民事行为的成立及生效要件

成立要件:(1)民事主体参与

(2)有意思表示

(3)标的要确定并且可能实现

生效要件:一,实质要件:(1)主体合格,即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内容合法,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二,形式要件:登记或者交付。

23. 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情形

1,主体不合格(行为人不具有行为能力实施的民事行为)

2,意思表示不真实:

(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

(4)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无效民事行为的特征

(1)自始无效(2)当然无效(3)确定无效

24. 可撤销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概念与特征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欠缺有效条件,当事人依法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

(1)该民事行为已经生效

(2)一方当事人享有撤销权及变更请求权

(3)若撤销权人行使其撤销权,则该民事行为自始无效,反之,则民事行为确定有效

(4)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但是人意思表示有瑕疵

25. 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行为的种类

(1)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实施的未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

(2)因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民事行为

(3)内容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26.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概念和法律特点

是双方当事人在民事行为中约定以一定的事由作为条件,以该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决定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产生或解除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

(1)条件应该是尚未发生的事实,即具有未来性

(2)条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具有或然性

(3)条件应当是当事人依其意志所选择的事实,即具有意定性

(4)条件应当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实,即具有合法性

(5)条件应当是约定用于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事实,即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27.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概念和法律特点

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的期限,以期限的到来决定其效力产生或者终止的民事法律行为。(1)期限应当是在将来确定发生的,具有未来性

(2)期限应当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具有意定性

(3)期限的目的应该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产生或终止,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28. 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指于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

(1)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效力出于不确定状态,既非有效,也非无效

(2)对于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其效力的确定,取决于享有形成权的第三人是否追认或是否形成了其他法定条件,其结果可能变为有效的民事行为,也可能变为无效的民事行为

(3)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确定为有效的,其效力自行为成立时即有效,确定为无效的,自始无效

29. 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种类

(1)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越其能力范围内的行为

(2)无权代理行为

(3)自己代理或双方代理行为

(4)未经债权人同意的债务转移行为

(5)无权处分行为

代理的概念、分类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由本人直接承受其法律后果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

代理人代理进行的主要是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人独立进行代理行为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代理行为

代理人实施代理的法律后果直接由代理人承担

30. 复(再)代理的法律特征

复代理是指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将其代理权转托他人而产生的代理,因代理人的转托享有代理权的人,称为复代理人。

(1)复代理人由代理人选任,而非被代理人选任

(2)复代理人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而非代理人的代理人

(3)复代理权是代理人转托的,而非由被代理人直接授予的

31. 代理权的概念和行驶规则

代理权就是代理人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为被代理人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1)在代理的权限范围内行使代理权,不得进行无权代理

(2)代理人原则上应亲自完成代理事务,不得擅自转委托

(3)代理人应该忠诚,勤勉,谨慎的行使代理权,为被代理人争取最大利益

(4)合法行使代理权

32. 无权代理的概念,特点,情形,效力

无权代理是指在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

特点:(1)行为表面符合代理特征

(2)行为人没有代理权

(3)无权代理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情形:(1)未经授权的“代理”

(2)代理权消灭后的“代理”

(3)超越代理权限的“代理”

效力:效力待定

(一)本人的追认权和拒绝权

(1)未经本人追认——无效

(2)经本人追认——有效注:本人事先知道且没有做出否认表示视为同意

(二)第三人的催告权和撤销权

(1)催告权:催告本人在一个月内追认,若一个月内未追认,则视为拒绝追认

(2)撤销权:以通知方式做出,恶意第三人无撤销权法律后果:( 1)对于确定无效的,由无权代理人自负责任(3)第三人恶意,由无权代理人与第三人连带责任

33. 表见代理概念及构成要件,效力

表见代理是指由于本人的过失或基于本人与无权代理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善意第三人确信无权代理人享有代理权而与之为民事行为,该行为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构成要件:( 1)行为人无代理权

(2)第三人在客观上有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

(3)第三人主观上是善意的且无过错

(4)行为人与相对人所为的民事行为合法

效力:(1)依法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效力

(2)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损失可以向无权代理人追偿

34. 委托代理的终止原因

(1)代理期间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

(2)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托

(3)代理人死亡

(4)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5)被代理人死亡(区分)

代理人不知道被代理人死亡,约定到代理事项完成的,被代理人的继承人均予以承认,死亡前已进行,为了继承人的利益的继续

(6)作为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终止

民事时效概念。特征

指一定的实施状态持续存在一定时间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

须有一定的事实状态的存在

须该事实状态持续不间断的存在了一定空间

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即权利的取得与消灭

35. 除斥区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1)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

诉讼时效适用于债权请求权。除斥区间适用于形成权。

(2)两者期间的可变性不同

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可以中止,中断,延长。而除斥区间为不变期间,不能中止,中断或延长

(3)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

诉讼时效所消灭的只是权利人的胜诉权,实体权利并不消失,而除斥区间消失的是权利人的实体民事权利

(4)两者的援用条件不用

诉讼时效只有在当事人主张时,法院才能援用。除斥区间则是由法院依职权予以援用,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

(5)两者的起算时间不同

诉讼时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时起算,而除斥区间则是自实体权利成立时或者根据法律规定的时间起算。

物权部分

犯罪中断概念

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全归无效,待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中断与终止的区别

发生的事由不同

发生的时间不同

发生的法律后果不同

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行为人实施了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

造成损害后果

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36.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1)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物的权利,即物权是一种支配权

(2)物权是排他性的权利

其一,物权人有权排除他人对物上权利行使的干涉,可以对抗一切不特定的人,所以物权是一种对世权或称绝对权。其二,同一物上不允许有内容不相容的物权并存。

(3)物权是权利人直接享有物的利益的权利,物权的目的在于享受物的利益。

4对世权

38.物权与债权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物权与债权是民法中相对应的反映财产关系的民事权利。

(2)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对经济生活的调整。

区别:(1)物权为支配权,债权为请求权

(2)物权具有排他性,债权具有平等性

(3)物权为对世性,债权为对人性

(4)物权的客体是物,债权的客体是行为

39.动产与不动产的区别

(1)公示方法不同:占有登记,记载

(2)变动要件不同:交付登记

(3)诉讼管辖地不同:无特殊要求不动产所在地

(4)他物权类型不同:担保用益物权

40 物权法定原则

指物权的内容,种类和物权的变动方式都由法律明确规定。

(1)物权的种类法定,即不得创设我国法律未规定的新种类的物权

(2)物权的内容法定,即不得创设与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的物权或变更物权的法定内容

(3)物权效力法定,即当事人不得通过协议为物权设定不同于法律规定的效力

41.物权保护的方法

(1)请求确认物权

(2)请求返还物权

(3)请求排除妨害

(4)请求恢复原状

(5)请求损害赔偿

42.动产交付的概念及类型

动产交付是指动产物权的一方将物的直接占有转移给另一方的行为。动产交付分为现实交付和观念交付:

(1)现实交付是指动产物权的一方将物的直接占有现实的转移给另一方的交付方式。

(2)观念交付是动产物权的一方将物的直接占有通过特别的约定而没有现实转移标的物的

交付: 1,简易交付。2,指示交付。3,占有改定

所有权概念特征

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所有权具有自权性,全面性,弹力性,恒久性

使用权的取得

原始取得指不依所有人的权利和意思而依法律直接规定直接取得的所有权(善意取得、先占、添附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

继受取得指依所有的权利和意思基于法律行为或法律事件而取得所有权

43.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及特征

是指业主对于一栋建筑物中直接专有部分的单独所有权,对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管理权的总称。

(1)权利主体身份的多重性。

业主集专有权人,共有权人,管理权人三种身份于一身。

(2)权利客体的多样性

客体包括建筑物的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以及对共有部分的管理权。

(3)权利内容的复杂性

业主作为专有权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业主作为共有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业主作为管理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4)专有权的主导性

业主拥有专有权是拥有共有权和管理权的前提。

(5)整体性与不可分性

权利人不可以对三个权利进行分割行使,转让,抵押等。

44.相邻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是指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相互之间应给与必要的便利或接受必要的限制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主体:是相邻的不动产的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

(2)客体:是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财产利益和其他利益

(3)内容:相邻关系的一方相邻人有权要求他方提供必要的便利,他方则应给与必要的便利

45.善意取得的概念及条件

是指无处分权人将其占有的他人财产处分给第三人,若第三人在交易时出于善意并给付合理的价格,则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

(1)让与人须无处分权

(2)受让人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

(3)受让人基于交易行为给付合理的对价

(4)受让人对动产已经占有,对不动产已经登记

46.共有的概念及特征

是指某项财产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

(1)共有的主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或法人,即由各个民事主体对同一项财产共同拥有所有权。

(2)共有的客体具有特定性,即共有物只能是同一物,在共有关系存续期间,不能分割为各个部分,每个共有人的权利及于整个共有物。

(3)共有的内容即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受到全体共有人利益的制约和影响。

47.按份共有的概念及特征

是指两个货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对同一财产按照各自份额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1)安份共有人对于共有物按照份额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2)按份共有人对于共有物按照份额享有所有权

(3)按份共有人对外按照共有物的全部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共有物的分割:实物分割,变价分割作价分割

48.共同共有的概念及特征

共同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基于共同关系对同一财产平等的享有所有权。

(1)共同共有根据共同关系产生

(2)共同共有是不确定份额的共有

(3)共同共有的共有人平等的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49.用益物权的概念及特征

是指对他人所有的财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取得物的适用价值的权利。

用益性、独立性、占有性、不动产

50.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及特征

是指承包人依法通过承包而取得的对农村土地适用和收益的权利。

(1)主体特定:原则上应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外人可通过招标,排名等方式承包

(2)客体特定:农村土地为客体,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

(3)内容特定:占有,适用,收益

(4)期限具有稳定性。耕地30,草地30-50,林地30-70

51.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及特征

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在国家所有的土地上建造建筑物或者其他附着物的权利。

(1)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客体具有特殊性。客体限于国家所有的土地。

(2)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目的具有特殊性。目的是为自己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3)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同具有特殊性。使用权人依法享有对国家所有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4)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期限具有稳定性。(居住70,商旅娱40,其他50)

52.地役权的概念及特征

是指依合同约定,土地上的权利人为实现自己土地的利益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

(1)地役权是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

(2)地役权是为自己土地的便利的权利

(3)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地役权从属于需役地,不得单独抵押,转让

(4)地役权具有不可分性,需役地或供役地分割或部分转让时,地役权就各个部分而存在

(5)地役权具有周期性,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用益物权的期限。

53.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的区别

相邻关系地役权

(1)设立方式:法定约定

(2)性质不同:所有权用益物权

(3)起诉理由:所有权受到妨害地役权授权

(4)内容不同:必须性的理由锦上添花

(5)是否有偿:无偿有偿

54.担保物权的概念及特征

是指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或权利上所设定的一种他物权。

(1)担保物权是以担保债务履行为目的的。

(2)担保物权是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上设定的物权。

(3)担保物权以取得或者支配担保物的价值为内容

(4)担保物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

(5)担保物具有物上代位性

55.不可抵押的有哪些

(1)土地所有权

(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3)学习,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目的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56.留置权的概念,特征及构成要件

是指债权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合同约定给付应付款项超过规定期限的,债权人可以留置动产,并依照法律的规定将留置的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特点:

(1)留置权为法定担保物权

(2)留置权为动产物权

(3)留置权为占有担保物权

(4)必须占有与债权有牵连关系的动产

成立条件:

积极条件:( 1)债权人根据特定的合同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 2)债权人对该动产的占有与其债权的发生具有牵连关系

( 3)债务已届清偿期而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

( 4)合法且约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消极条件:( 1)留置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 2)留置不得违反当事人之间的约定

( 3)留置不得超过相应的比例

( 4)留置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57.留置权与自主行为的区别(论)

留置权自助行为

(1)前提:必须有合同在先不需要有合同

(2)对象:只能留置动产财产,人身

(3)时间:已经占有无要求

(4)范围:承揽,保管,运输无要求

(5)原因:债务人未及时履行债务债权等

(6)条件:与合同有牵连无要求

占有

是指人对物有事实上的管领力的事实

占有人的权利义务

善意取得占有人的使用收益权

费用求偿权

返还占有物的义务

赔偿损失的义务

58.债的概念及特征

债是特定民事主体之间以债权和债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享有债权的为债权人,负有债务的为债务人。

(1)债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2)债的客体的给付(行为)

(3)债的内容是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

(4)债是依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法律关系

(5)债是财产性的法律关系

59.特定物之债与种类物之债的区别

(1)约定程度不同。特定物之债的债务人只能以给付特定物来履行义务,而不能以其他物来代替给付;而种类物之债的债务人给付同类物即可

(2)标的物在交付之前发生的后果不同。特定物之债的标的物在交付之前发生灭失的,发生债的履行不能,即可免除债务人的教务义务。

60.不当得利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债的发生原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火合同上的根据,使他人财产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法律事实。

(1)一方获得利益

(2)他方受到损失

(3)获得利益和受到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4)获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

61.无因管理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自愿管理他人事务的行为。

(1)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

(2)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

(3)为他人管理事务

无因管理与合同、不当得利。侵权行为的区别

与合同,合同为表意行为即以意思表示为要素,须有各方的意思表示的一致才能成立,并且当事人应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无因管理是单方实施的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由于合同当事人依据合同享有权利和义务,而无因管理以管理人无约定或法定的管理义务为前提

与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不当得利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与侵权行为,无因管理是合法的事实行为,侵权行为是不法的事实行为

无因管理与代理、无权代理的区别

代理,代理人有管理被代理人事务的义务并且代理人与第三人所为的行为主要为民事法律行为,而无因管理的管理人本无管理他人事务的义务,管理人的管理行为也不限于民事法律关系。

无因管理也不同于无权管理,无权代理中的行为人是以本人的名义进行活动,而在无因管理中的管理人并不以本人的名义实施管理行为,无权代理属于民事行为,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无因管理行为属于事实行为,不要求管理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权代理发生本人追认,无因管理不发生本人追认,本人是否接受无因管理的后果不影响无因管理的效力,无权管理人实施的行为的后果可能是有利于本人的,也可能是不利于本人的,而无因管理中的管理行为的后果从根本上说应该是有利于本人的

债的担保概念和特征

债的担保是指对于已经成立的债权债务关系所提供的确保债权实现的保障

从属性。自愿性。明确的目的性。

担保的形式

保证,定金,抵押,质押,留置。

定金与违约金的区别即适用规则

定金需于合同履行前交付,违约金是在发生违约以后支付

定金主要起担保的作用,而违约金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形式

定金有证约和预先给付作用,违约金没有

定金一般是约定的,违约金也可以是约定,也可以是法定

定金与预付款的区别

定金是合同的担保方式,主要作用是担保合同履行而预付款的作用是为对方履行合同提供资金上的帮助,属于履行的一部分

交付定金的协议是从合同,而交付预付款的协议一般为预付款的一部分

预付款只有在交付后才能成立,而交付预付款的协议只要双方意思表达一致就可成立

定金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适用于定金罚款,而预付款交付后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不发生丧失预付款或双倍返还预付款的效力

62.代位权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而对债权人的债权造成损害的,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的权利。

(1)债务人对次债务人享有到期债权

(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

(3)债务人已陷入履行迟延,到期未还

(4)债权有不能实现的危险

(5)债务人怠于行使的权利须具有可代位性

63.撤销权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有害于债权的财产处分行为,有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

客观要件:(1)须债务人的处分行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和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

( 2)须债务人的财产处分行为危害到债权

( 3)债务人的财产处分行为须发生在债权成立之后

( 4)债务人的行为必须以财产为标的物

主观要件:行为人行为时具有主观恶意(债务人恶意,受益人恶意,双方恶意)

64.保证的概念及特点

是指第三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其债务时,该第三人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担保方式。

(1)保证具有附从性。首先,要以主合同成立为前提,其次,不得大于或强于主合同债务,最后,主合同小妹,保证也随之消灭。

(2)保证具有相对独立性。保证人与债权人可以独立约定(范围,方式..)

(3)保证具有补充性。在一般保证中,只有在对债务人的财产强制执行而无效果时才由保证人承担责任。

(4)保证具有连带性。在特殊保证中,保证人与债务人承担连带责任。

65.债权让与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是指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前提下,债权人通过让与合同将其债权转移于第三人享有的法律行为。

(1)须存在有效的债权

(2)被让与的债权须具有可让与性(与人身有关,违反约定,违法的债权不可转让)

(3)让与人与受让人须就债权让与达成合意

(4)债权的让与须通知债务人

(5)须遵守法律规定的形式

66.债务承担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是指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前提下,债务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转让债务的协议,将债务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法律事实。

(1)须存在有效的债务

(2)被转移的债务应具有可转移性(与人身有关,违反约定,违反法律的债务不可转移)

(3)须有债务承担合同

(4)债务承担须经债权人同意

67.债的消灭类型

清偿,抵消,免除,提存,混同

68.合同的解除的概念及条件

是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提前终止合同效力的行为。

(1)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履行期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69.法定抵销概念及条件

是指互负债务的双方当事人根据法律的规定将双方的晒物相互冲抵,以使双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内消灭的法律行为。(1)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互享债权,且均合法有效

(2)抵消的债务须是同种类的给付

(3)需双方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4)双方适用抵销的债务是能够抵消的债务(侵权之债,专属于人身之债不可抵销)

70.债的提存的概念,条件,效力

指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合同的标的物时,债务人将标的物提交给提存机关而消灭债务的行为。

(1)债权人延迟受领

(2)债权人下落不明

(3)债权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又未确定继承人或监护人

(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效力:

(1)标的物提存后,债务人的债务归于消灭,从属债务也归于消灭

(2)提存的标的物的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

(3)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孳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也有债权人负担

(4)提存后,债权人可以随时向提存机关领取提存

(5)债权人自提存开始之日起5 年内不行使而消灭,提存物在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

71.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合同是一种协议,属于双方或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2)合同的目的是设立,变更或终止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

(3)合同的当事人地位平等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

72.单务和双务合同的区别

(1)在合同履行中,双务合同使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而单务合同不能适用

(2)双务合同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而不能履行时,发生风险负担后果。而在单务合同中,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而不能履行时,风险一概由债务人负担,不存在风险负担问题。

73.要约的概念及条件

是指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1)要约是由特定人做出的意思表示

(2)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

(3)要约必须向受要约人发出

(4)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74.格式条款的概念及特征

又称标准条款或格式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对方不能与之协商的条款。

(1)格式条款是一方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制定的

(2)格式条款是一方为不特定的相对人制定的

(3)格式条款的内容具有定型化的特点

(4)相对方在订约中居于附从地位

75.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合同)的概念,特点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欠缺生效要件,当事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针对欠缺有效条件而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的民事行为。

(1)意思表示不真实

(2)是否撤销取决于撤销权人的意思

(3)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未被撤销前是有效的情形:(1)重大误解(2)显失公平(3)因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而为民事行为

76.同时履行抗辩权概念及成立要件

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相对人未履行义务以前,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的权利。

(1)在同一双务合同中互负对待给付义务

(2)双方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3)对方未履行债务

(4)对方的债务可能履行

(5)无先后履行顺序

77.先履行抗辩权概念及成立要件

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的权利。

(1)须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

(2)两个债务须有先后履行顺序

(3)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债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

(4)先履行方债务已届清偿期

(5)先履行一方的债务有履行的可能

78.不安抗辩权的概念及成立要件

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发现后履行债务一方有财产状况恶化情形,可能危及其债权时,在后履行一方未履行其债务或提供担保前,有拒绝先履行自己债务的权利。

(一)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

(二)有先后履行顺序

(三)后给付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下降,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现实的危险

情形:

(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3)谎称有履行能力的欺诈行为

(4)丧失商业信誉

79.赠与合同的概念,特点,履行规则(撤销,解除)

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的给与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特点:(1)双方法律行为

(2)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

(3)单务,无偿合同

(4)诺成合同

履行规则:

(一)撤销:任意撤销:在赠与人未交付赠与财产前,可以随时撤销。

有下列情况不允许任意撤销:

a,赠与物已经交付或已经办理登机等有关手续的

b,具有救灾,扶贫等公益性质,或者已经公证的

法定撤销:允许赠与人或其继承人,法定代理人行使撤销权,撤销赠与合同。

赠与人行使法定撤销情形:a,受赠人对赠与人或其近亲属有故意侵害行为

b,受赠人对赠与人负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c,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

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情形:对于受赠人的违法行为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人1 年,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6 个月。

(二)解除:赠与人的经济状况严重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家庭生活的,可以解除。但赠与人就原已履行的赠与,物权要求受赠人返还。人身权继承权部分

80.人身权的概念及特征

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又不直接体现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1)人身权与权利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

(2)人身权具有不可转让性

(3)人身权不直接体现财产内容

(4)人身权是绝对权和支配权

81.人格权的概念及特征

是指民事主体固有的,经法律认可,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民事权利。

(1)人格权是民事主体的固有权利

(2)人格权是民事主体的专有权利

(3)人格权是民事主体的必备权利

(4)人格权须经法律认可

(5)人格权以人格利益为客体

82.名誉权与隐私权的区别

(1)权利主体不同。

名誉权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和人和其他民事主体,而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2)权利客体不同

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是对权利人的一种社会评价;而隐私权的客体是隐私,是自然人不愿意公开的个人生活秘密。

(3)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人散步的内容是虚构的,捏造的;而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散步的,公开的内容是真是的。

83.身份权的概念及特征

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以特定身份上的利益为客体而享有的维护一定社会关系的权利。(亲权,亲属权,配偶权,荣誉权)

(1)不是民事主体固有的权利

(2)不是民事主体必备的权利

(3)具有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4)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地位或资格为前提

84.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区别

(1)取得的条件不同。

名誉取得不需要具备任何特定条件;而荣誉需要经过当事人取得一定的成绩,并受到有关机关,组织表彰时才能获得。

(2)取得的方式不同。

名誉是存在于社会大众心理的,是一种自由的,随意的评价;而荣誉是一定的国家机关或者社会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对某一主题给与的评价。

(3)内容不同。

名誉是对某一特定主体的综合性评价,涉及各个方面,具有整体性;而荣誉是对某一特定主体在某一方面的评价。

(4)性质不同。

名誉是社会大众对某一主体的评价,无论好坏,都构成该主体的名誉;而荣誉是正面积极。

85.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1)婚姻自由原则

(2)一夫一妻原则

(3)男女平等原则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原则

(5)计划生育原则

86.身份法律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是以身份以及身份所引起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为目的的法律行为。

(1)主体资格具有限定性

A,身份法律行为的主体必须具有特定的亲属身份

B,身份行为只有行为能力有无之分,没有限制行为能力之说

(2)身份行为不得代理

(3)身份行为不得附条件或期限

(4)身份行为具有要式性

(5)身份行为的评价具有独立的规则

87.结婚的概念及特征

是指男女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

(1)结婚的主体是男女两性

(2)结婚行为是法律行为

(3)结婚行为的法律后果是,确立双方的夫妻关系,并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权利,义务。

(4)结婚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特殊有效要件

88.结婚的实质条件

(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3)不许符合一夫一妻制

89.无效婚姻的情形

(1)重婚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3)患有禁婚疾病

(4)未达法定婚龄

91.离婚的概念及特征

是配偶双方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民事行为。

(1)离婚必须以有效婚姻存在为前提

(2)离婚不得代理,必须双方亲自

(3)离婚必须在夫妻双方生存期间进行

(4)离婚条件,程序具有法定性

(5)离婚将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

92.离婚导致的损害赔偿条件

(一)须当事人双方具有法律认可的夫妻身份

(二)须一方实施了法定的过错行为:

(1)重婚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3)实施家庭暴力

(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须因一方的法定过错行为而离婚

(四)无过错一方因离婚而受到损害

(五)须请求劝人无过错

93.收养的概念及特征

收养是自然人领养他人的子女为自己的子女,依法创设拟制血亲的亲子关系的法律行为。

(1)收养是一种民事行为

(2)收养是变更亲属身份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

(3)收养关系是一种拟制血亲

(4)收养是要式行为

(5)收养是可以解除的民事行为

94.收养法的基本原则

(1)有利于被收养人抚养,成长原则

(2)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合法权益原则

(3)平等自愿原则

(4)不违背社会公德原则

(5)不违背计划生育原则

95.收养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1)无子女

(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3)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4)年满30 周岁

(5)无配偶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年龄应相差40 岁以上

96.继承权的概念及特征

是指自然人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有效遗嘱的指定,享有的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民事权利。

(1)享有继承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2)继承权以特定的身份关系为前提

(3)继承权具有不可转让性

(4)继承权是一项财产权

(5)继承权因法律的规定或有效的遗嘱而产生

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继承权的原则、继承权平等、养老育幼原则、互相谅解团结和睦。权利义务相统一

97.继承权丧失的法定事由

指依照法律规定在发生法定事由时取消继承人继承遗产的权利。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2)为争夺遗产,杀害其他继承人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但有悔改表现且被继承人生前表示宽恕的,可以不剥夺其继承权。(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情节严重”指侵害了缺乏劳动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双缺)继承人的利益,并造成其生活困难的。

98.法定继承的概念及特征

民法学-简答题

简答题目录部分 1、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2、我国民法的渊源有哪些? 3、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4、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有哪些? 5、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6、民事责任的特征是什么? 7、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有哪些? 8、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 9、法人的特征是什么? 10、法人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11、非法人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12、合伙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13、民事权利客体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14、物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15、民事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16、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有哪几项? 17、什么是单独虚伪表示?其构成要件是什么? 18、欺诈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9、胁迫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20、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是什么? 21、民事行为所附条件的特点是什么? 22、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3、可撤消民事行为有哪几种? 24、代理的特征是什么? 25、代理权行使的原则是什么? 26、委托代理权消灭的原因有哪几项? 27、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有哪几项? 28、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有何区别? 29、人身权的特征是什么? 30、人格权的特征是什么? 31、肖像权的特征是什么? 32、物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33、所有权的特征是什么? 34、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哪些? 35、业主管理权的内容是什么? 36、善意取得应具备什么条件? 37、按分共有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38、共同共有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39、用益物权的特征是什么? 40、地役权的特征是什么? 41、担保物权的特征是什么? 42、设立浮动抵押应符合哪些条件? 43、质权人有哪些权利?

大专民法学简答题大全考试必备

四:简答题 1、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什么? 答: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四项有效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民事法律行为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4、符合法定形式。 2、善意取得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从我国情况看,应具备以下条件:1、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2、取得的必须是依法可以流通的动产。3、受让人必须通过交换而取得财产。 3、相邻关系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答:主要特点有:1、相邻关系的主体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2、相邻关系是因为主体所有或使用的不动产相邻而发生的。 3、在内容上,相邻关系因种类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容。 4、相邻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使不动产权利的利益。 4、平等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平等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2、不同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的地位。3、民事主体在产生、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时必须平等协商,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4、民事权利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任何人因他人的行为使自己的权利遭受侵害时,都有权要求他人依民法的规定承担责任。

5、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及特征是什么? 答: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其特征有:1、它是民事主体以达到一定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2、它以意思表示为要素。3、它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行为。 6、财产所有权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答:财产所有权的特征有:1、财产所有权具有内容上的完整性。 2、财产所有权具有权利主体上的特定性。 3、财产所有权具有相对义务人的不特定性。 4、财产所有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5、财产所有权的客体仅限于财物。 7、合同成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合同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须有两个以上当事人,以一定形式表达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愿。2、合同的标的须为确定可能。3、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须一致。 8、法定继承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答:法定继承的法律特征具有如下特征:1、法定继承人范围是依据继承之间存在的婚姻、血缘和家庭关系而直接由法律规定的。2、按照法律规定的先后顺序继承遗产。3、分配遗产时必须遵循法定原则。4、法定继承方式的适用应臵于遗嘱继承之后。 9、财产所有权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答: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内容上的完整性。它集占有、使用、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民事诉讼法简答题

民事纠纷的特点: 1民事纠纷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纠纷的内容是对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 3民事纠纷具有可处分性,即纠纷主体依法拥有对发生纠纷的民事权益的处分权。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种类: 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和公力救济。 民事诉讼的特点: 1民事诉讼的主体由法院、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检察院构成。 2民事诉讼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解决民事纠纷。 3从诉讼对象来看,民事诉讼解决的争议是有关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 4民事诉讼应依照严格的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进行。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点: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由审判法律关系和争讼法律关系构成的特殊的社会关体系。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体同了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有机结合。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一种既分立又统一的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由审判法律关系和争讼法律关系构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也是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组成的。 民事诉讼上的法律事实分为两类: 一是诉讼事件,二是诉讼行为。 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1、民事诉讼法是公法。 2、民事诉讼法是部门法。 3、民事诉讼是基本法。 4、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1、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2、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行使民事审判权。 3、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1、对事的效力 2、对人的效力 3、空间效力 4、时间效力 各种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关系? 我国现行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一是和解二是调解三是仲裁四是诉讼。我们很难笼统地说某种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最好的、最合适的方式。事实上,作为社会矛盾之一的民事纠纷是纷繁复杂的,要想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有效的解决,必须针对其各自不同的特点,构建与此相适应的纠纷解决机制。在现代社会,只有构建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并使之形成协调发展的有机体,才能满足社会现实的需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国家机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我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诉讼参加人、其他诉讼参与人都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中,还有一个诉讼主体的概念,它与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特殊的情况下,诉

民法简答题整理

简答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 ㈠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1民法调整以平等自愿为基础的财产关系 财产关系是基于财产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所反映的平等自愿的特点,也 是民法区别于行政法和经济法的界限。 2 民法调整财产归属和财产流转关系 财产归属关系是指财产所有和支配的关系,财产流转关系是指财产由一方向另一方转移而发生 的关系。财产流转关系多为有偿的,也有无偿的。 ㈡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不是仅由民法调整,但主要由民法调整 1主体地位平等 主体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2 与人身不可分离 3 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 人身关系体现的是精神上的利益,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 二民法的性质 1 民法是私法 不同社会的司法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我国民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法。 2 民法是权利本位法 民法的基本任务是确认和保护民事权利 3 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民法规定的财产法确立了有关财产的归属及其转移的基本框架和规则 4 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关系的基本法 民法调整市民社会关系,重在保护市民的私权 协调市民利益 三民法的基本原则 1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民事行为、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则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本质和特征的 集中反映,它反映了这些社会关系的一般规则和要求 2 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民事法律规范整体的基本准则 民法基本原则是就民事法律规范的整体而言,不同于各种具体民事法律制度的原则 3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民法观念的综合反映 民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立法者的法律观念、价值取向对民事立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定 时期的国家政策,也会反映在民事立法政策上 四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1 指导功能

民法学习与考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

谈民法 一、民法考试的基本要求 1.应当对民法的体系有较全面的把握,理解民法的各项制度在民法体系中的地位及其联系,尤其是民法总则对民法的各项具体制度的指导作用以及物权制度与债权制度之间的联系。 2.应当准确掌握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对各类民事行为的性质及其所形成的关系进行准确的分析。 3.学会综合运用民法的理论和具体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例进行分析并能够得出有依据的结论。 二、民法学习的基本方法 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复习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整个司法考试成败,此即所谓“得民法者得天下”。一方面,民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的理解与掌握以及民法思维的形成会对其他法律的学习起着积极而有意义的作用,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另一方面,从大纲为民法设定的分值与历年考试的实际情况看,也可以说明民法复习在整个司法考试中的重要程度。在司法考试的试卷中,民法部分位于卷三与卷四之中,分别各占45%与35%—40%(后一比例涵盖商法部分;此外,民法理论也是做好商法题与民事诉讼法题所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因此,考生对民法的重要性必须有足够充分认识,认真扎实地做好这门课的复习。 民法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着民法这门课的复习应该有其特殊性,即民法具有源远流长、理论性强、体系完整、逻辑性强等特点,决定着考生不能仅看所谓的重点知识与法条,断章取义、孤立片面的复习,尤其是那些刚刚涉入法律学习的考生更不应该如此;我们认为民法的复习应大致遵循这样一个过程:以大纲为向导,精读细研民法的指定教材,吃透理论;细读并适当记忆法条;大量的习题演练;上述过程可据考生个人的不同情况有机的循环,同时也可加以适当的调整。

民法总论完整版简答题

1. 什么是民法?[1] 民法是大陆法系特有的术语,是人类对法律体系,尤其是部门法学科认识的产物。是规范市民社会的法,民法规范平等主体(即“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据此,可将民法定义为:调整自然人或法人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称。 2. 民法有哪些特质?[2] 民法的特质,即民法的特点或性质。民法是私法,是规范市民社会的法;民法是人法,意为民法的出发点是人,特别是自然人;民法是权利法,民法对人的关心、尊重和关怀的实现是通过设计各种权利制度及相应的救济制度予以实现的。 3. 民法与商法、经济法的关系如何?[3] 与商法的关系:在广义上民法即私法,是规范整个市民社会全部生活的法,包括狭义的民法以及商法,因此也可称为民商法。 与经济法的关系:民法作为规范市民社会的法属于私法,经济法作为规范政府干预市场的法是经济行政法。 4. 民法的渊源有哪些?[4] 民法的渊源指民法规范的表现形式或存在形式,结合法理及我国情况,民法的渊源包括: (1)制定法 ①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民事法律 ②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③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及经济特区法规 ④ 法律解释及司法解释 ⑤ 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 (2)法律认可的习惯及国际惯例 5. 我国的民法原则有哪些?[5] 我国的民法基本原则有:身份平等、民事权利神圣、意思自治、诚实信用、权利不得滥用、公平及公序良俗七个基本原则。 6. 何为民事权利神圣原则?[6] 民事权利神圣,亦即民事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不受任何个人、团体或公权力机关的不法侵害,如受侵害,则受害人有权依法自力保护或请求国家公权力救济,从而使受损害的权利得以恢复。 7. 各民法基本原则在我国民法中有哪些具体制度的体现?[7] 身份平等原则:《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第10条规定,“公民的

马工程《民法》之债法期末简答题重点整理

一、简述提起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条件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互负的债务应同时履行的情况下,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或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的权利。 条件: 1、须有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2、须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3、须对方未履行债务或未提出履行债务; 4、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 二、简述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1、要约: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并含有表意人在该意思表示被接受时就受其约束的意旨。(注意—要约是一种意思表示,而不是法律行为)。 2、要约邀请:也称为要约引诱,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是一种事实行为,仅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因此,不具有法律意义,即对行为人不具有约束力。 3、二者的区别: (1)要约一般情况下是向特定人发出的,要约邀请是向非特定人发出的; (2)要约的内容具体确定,而要约邀请的内容没有这一要求;(此为原则性区分) (3)要约旨在订立合同,一经受要约人承诺,合同即成立;而要约邀请旨在引诱对方当事人向自己发出要约。 (4)要约是订立合同的行为,因此,要约对要约人具有约束力,而要约邀请是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对行为人不具有约束力。行为人未表示不愿接受约定者为要约;反之为要约邀请。 三、简述提存对债权人的法律后果 提存:指在债权人受领迟延的情况下,债务人或其他清偿人将有关货币、物品以及有价证券等提交给一定的机关保存,以消灭自己对债权人负债的法律事实。 对债权人的效力: (1)债权人取得提存物所有权,产生孳息的亦归债权人; (2)债权人承担提存物上的风险;(573条) (3)债权人的可随时领取提存物并承担提存费用(574条); (4)债权人自提存之日起5年内不领取提存物的,领取权消灭。提存物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 第五百七十三条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孳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第五百七十四条债权人可以随时领取提存物。但是,债权人对债务人负有到期债务的,在债权人未履行债务或者提供担保之前,提存部门根据债务人的要求应当拒绝其领取提存物。 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提存之日起五年内不行使而消灭,提存物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但是,债权人未履行对债务人的到期债务,或者债权人向提存部门书面表示放弃领取提存物权利的,债务人负担提存费用后有权取回提存物。

民法学民法概述练习题

《民法学》课后习题第一章民法概述(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居于()的地位。 A.根本大法 B.基本法 C.单行法 D.中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 A.所有的财产关系 B.所有的人身关系 C.纵向的财产关系 D.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3.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A.经济 B.民事 C.交换 D.日常 4.某国驻华领事上街购物、乘坐的汽车被我公民王某撞坏,该领事即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王某赔偿损失。本案适用() A.中国民法 B.该领事所属国民法 C.国际惯例 D.第三中立国民法 5.民法的下列渊源中,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的是() 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中的民事规范 B.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中的民事规范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议和命令中的民事规范 D.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有关民事问题的司法解释和具有指导性的指示 6.近代民法的代表是() A.罗马法 B.法国民法典 C.德国民法典 D.苏俄民法典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民法调整()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A.平等主体 B.公民 C.法人 D.公民与法人 E.法人与其上级主管机关 解析: 2.下列规范中属于我国民法渊源的包括() A.《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D.《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E.《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3.根据民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下列()民事案件,审理时一般不能适用《民法通则》。

自考民法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民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42)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不属于民法基本原则的是 A.平等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公示公信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 2.下列不能作为民事主体的是 A.国家 B.法人 C.胎儿 D.合伙组织 3.下列关于民事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主权利和从权利相互依存,主权利消灭从权利消灭,从权利消灭主权利也消灭 B.专属权不能转让,但可以继承 C.民事权利作为法律上的权利,仅由国家提供保护 D.超过权利人权利限定范围,义务人没有必为某种行为的义务 4.下列有关宣告失踪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宣告失踪制度的目的仅在于保护失踪人的财产权益 B.某甲已下落不明一年,其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 C.宣告失踪是:宣告死亡的前置条件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失踪的,其监护人为财产代管人 5.下列对法人的财产与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人的财产,是能够为法人独立享有、自主支配的财产 B.法人的责任,仅由其出资人承担 C.法入的财产不足以承担责任的,应由其出资人承担责任 D.法定代表人无需对法人的非法经营活动承担责任 6.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的合伙是

民法总论完整版简答题

民法总论完整版简答题

————————————————————————————————作者:————————————————————————————————日期: ?

民法总论完整版简答题 1. 什么是民法?[1] 民法是大陆法系特有的术语,是人类对法律体系,尤其是部门法学科认识的产物。是规范市民社会的法,民法规范平等主体(即“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据此,可将民法定义为:调整自然人或法人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称。 2.民法有哪些特质?[2] 民法的特质,即民法的特点或性质。民法是私法,是规范市民社会的法;民法是人法,意为民法的出发点是人,特别是自然人;民法是权利法,民法对人的关心、尊重和关怀的实现是通过设计各种权利制度及相应的救济制度予以实现的。 3.民法与商法、经济法的关系如何?[3] 与商法的关系:在广义上民法即私法,是规范整个市民社会全部生活的法,包括狭义的民法以及商法,因此也可称为民商法。 与经济法的关系:民法作为规范市民社会的法属于私法,经济法作为规范政府干预市场的法是经济行政法。 4. 民法的渊源有哪些?[4] 民法的渊源指民法规范的表现形式或存在形式,结合法理及我国情况,民法的渊源包括:(1)制定法 ①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民事法律 ②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③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及经济特区法规 ④法律解释及司法解释 ⑤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 (2)法律认可的习惯及国际惯例 5.我国的民法原则有哪些?[5] 我国的民法基本原则有:身份平等、民事权利神圣、意思自治、诚实信用、权利不得滥用、公平及公序良俗七个基本原则。 6. 何为民事权利神圣原则?[6] 民事权利神圣,亦即民事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不受任何个人、团体或公权力机关的不法侵害,如受侵害,则受害人有权依法自力保护或请求国家公权力救济,从而使受损害的权利得以恢复。 7.各民法基本原则在我国民法中有哪些具体制度的体现?[7] 身份平等原则:《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第10条规定,“公

民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民法学学位考试(A)卷 (适用专业:09法学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 1、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类权利不能设定权利质权? A.专利权 B.应收账款债权 C.可以转让的股权 D.房屋所有权 ( )2、甲公司开发写字楼一幢,于2008年5月5日将其中一层卖给乙公司, 约定半年后交房,乙公司于2008年5月6日申请办理了预告登记。2008 年6月2日甲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在乙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以该层楼 向银行抵押借款并登记。现因甲公司不能清偿欠款,银行要求实现抵押权。 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抵押合同有效,抵押权设立 B.抵押合同无效,但抵押权设立

C.抵押合同有效,但抵押权不设立 D.抵押合同无效,抵押权不设立 ( )3、甲对乙说:如果你在三年内考上公务员,我愿将自己的一套住房或者一辆宝马轿车相赠。乙同意。两年后,乙考取某国家机关职位。关于甲与乙的约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属于种类之债 B.属于选择之债 C.属于连带之债 D.属于劳务之债 ( )4、张某外出,台风将至。邻居李某担心张某年久失修的房子被风刮倒,祸及自家,就雇人用几根木料支撑住张某的房子,但张某的房子仍然不敌台风,倒塌之际压死了李某养的数只鸡。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李某初衷是为自己,故不构成无因管理 B.房屋最终倒塌,未达管理效果,故无因管理不成立 C.李某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 D.张某不需支付李某固房费用,但应赔偿房屋倒塌给李某造成的损失 共 4 页第 1 页 ( )5、.一日清晨,甲发现一头牛趴在自家门前,便将其拴在自家院内,打探失主未果。时值春耕,甲用该牛耕种自家田地。期间该牛因劳累过度得病,甲花费300元将其治好。两年后,牛的主人乙寻牛来到甲处,要求甲返还,甲拒绝返还。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电大民法学1作业2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电大民法学1作业2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1.试卷号码:2097; 2.资料整理于2020年4月2日,收集了2007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17.简述取得法人资格的条件。 答:取得法人资格的条件是: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8.简述代理的法律特征。 答:代理的法律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代理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 (2)代理人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 (3)代理人是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地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 (4)代理入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 19.相邻关系的法律特征是什么?答:相邻关系的法律特征主要有: (1)主体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2)因为主体所有或使用的不动产相邻而发生的。 (3)在内容上,因种类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容。 (4)客体主要是行使不动产权利的利益。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17.简述宣告死亡的条件。 答:宣告死亡的条件有: (1)受宣告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 (2)经利害关系人申请; (3)经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 18.简述滥用代理权的行为种类。 答:滥用代理权的行为有以下几种: (1)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 (2)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知道代理的事项违法的行为。 (3)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的行为。 (4)同一代理人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项民事活动的行为。 19.简述财产所有权的权能。 答:财产所有权的权能: (1)占有权,民事主体对财产的实际控制。 (2)使用权,民事主体按照财产的性质对其加以利用,以满足生产或生活的某种需要。

民法学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及答案

《民法学》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合伙 2、意思表示 3、孳息 4、质权 5、无因管理 6、民法 7、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8、不动产 9、留置权10、保证11、诚实信用原则12、自然人 13、民事行为能力14、内心真意保留15、取得时效16、先占 17、添附18、请求权19、支配权20、欺诈 二、简答题 1、简述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2、简述抵押权的效力 3、简述狭义无权代理的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 4、简述债的发生原因有哪些 5、委托合同的法律特征 6、专利权人的权利 7、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的区别 8、法人的人格权 三、案例分析 1、[案情]王甲于1986年3月2日从其家中出走,此后音无音信。(实际在外地做生意)。他的家人到处寻找四年有余,仍无下落。于是,在1990年6月,其妻陈乙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宣告王甲死亡。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发出了寻找失踪人王甲的公告,过了一年的公告期仍无任何结果,便在1991年7月5日判决宣告王甲死亡。之后,王甲的父母及配偶陈乙、儿子王丙对王甲的财产进行了分割与继承。冰箱及一套组合家具由陈乙个人所有,余下的音响、彩电、洗衣机、自行车属王甲的个人财产,由王甲的父母继承音响、彩电,由陈乙继承洗衣机,由儿子王丙继承自行车。同年10月,王丙被该市公民刘丁收养,成为刘家的家庭成员。11月12日,陈乙同本厂职工马戊结婚,并将自己的全部财产带到后夫家(包括继承王甲的部分)。1992年3月,马戊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死亡,陈乙又变成了孤身一人,并且没有再婚。1992年8月,陈乙因生活所迫,将继承王甲的洗衣机卖给了邻居张甲。1993年2月4日,王甲突然从外地回到家中,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恢复与陈乙的夫妻关系及王丙的父子关系,同时要求返还其个人财产。 [问题](1).王甲与陈乙的夫妻关系能否自行恢复? (2).王甲与王丙的父子关系能否自行恢复? (3).王甲要求返还其个人财产的主张能否得到实现? 2、[案情]甲、乙、丙三人协商达成一书面合伙协议,约定各自出资1万元,成立一家小百货商店,并按出资比例平均分配盈余,分扭亏损。该商店起字号为“兴旺商店”,1996年1月经核准注册,取得营业执照。到1996年6月为止,因经营管理不善,该商店负债累累,欠百货批发公司4万元钱未偿还。此时,甲便提出退伙,乙、丙二人不同意,甲便提走其出资1万元,径行退出。兴旺商店由乙、丙二人继续经营。8月,兴旺商店欲购进一批新式洗涤用品,但货款不足,乙、丙便向丁提出借款2万元,丁同意借款,但提出一条件,即若这批洗涤用品赚钱后,乙丙二人除还本付息外,还须将所得利润分与其一份,若不赚钱,乙、丙二人须届时还本付息。洗涤用品进货后,因质量低劣、销路不畅,造成亏损5000元。1997年1月,百货批发公司困向兴旺商店索债不成,便诉至法院;同时,了也因乙、丙二人不能还本付息而向法院起诉,法院合并审理。被告乙认为欠百货批发公司的钱是三人所欠,按合伙协议,他对外只承担1/3的债务;被告甲认为,自己已于1996年6月退伙,故所欠全部债务应由乙、丙二人承担;被告丙认为,甲不经乙、丙二人同意,擅自退伙元效,故经营洗涤用品的亏损,甲也应承担;而法院在审理此案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原告丁名为借款给乙、丙,实际上他约定参与洗涤用品的盈余分配,故丁与乙、丙之间应承担责任。 [问题](1).丁与乙、丙是否形成合伙关系? (2).甲的退伙是否有效? (3).对这二笔债务应如何偿还? 3、[案情]甲、乙、丙三人组成一个采石组,签订了协议,约定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均分报酬,共担风险。后丁要求加入,经甲、乙、丙同意参加,但未在协议上签字。丁加入后与甲、乙、丙共同经营,并参加了两次分红。某日,丁在执行爆破任务时因装炸药失误,致使提前爆炸,飞石将丁双臂炸伤。丁要求甲、乙、丙承担其医治费用及生活补助共1万元,被拒绝,丁于是诉诸法院。 [问题]:(1).应如何认定丁与甲、乙、丙之间的法律关系?为什么?(2).丁的损失应如何承担?为什么? 4、[案情]某甲乘坐红星出租汽车公司的出租车去市内办事,司机乙驾车至一交叉路口时,因遇宏达客运公司的一辆货车超车,致使出租车撞上隔离栏,甲乙均受重伤。经交通大队勘查认定货车对事故负主要责任,出租车负次要责任。甲为治伤花去费用8000余元。 [问题]:(1).若甲以红星出租汽车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2).甲能否以宏达客运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为什么? 一、名词解释 1.合伙:两人或两人以上以他们之间的合同为基础而组建的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一种企业组织。 2.意思表示: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意愿,以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3.孳息:指原物所生的收益。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4.质权:又称质押,是指债权人因担保其债权占有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供作担保的财产,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得以该财产的变价优先受偿的权利。 5.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自愿管理他人 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 6.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指当事人以将来客观确定到来的事实,作为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附款。8.不动产:指依自然性质和法律规定不可移动的物。 9.留置权: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10.保证:是指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作保证人担保债务人履行债的制度。 11.诚实信用原则:是不确定但具有强制性效力的一般条款,除了指导当事人正确进行民事活动外,还具有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填补法律漏洞、引导法律与时俱进的作用。 12.自然人:是指基于自然生理规律出生、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自然人包括本国自然人、外国自然人和无国籍自然人。 13.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据以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以自己的民事法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资格。 14.内心真意保留:又称秘密保留、真意保留,是指表示人明知自己的表示非其所愿的情形而作的表示。 15.取得时效:是指无权占有人以行使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意思公然、和平和继续占有他人的

民法简答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与法人的代理人有何区别?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法人机关的成员,他们的行为无需授权,他们以法人名义为法律行为时,与法人是一个人格,其自己的人格被法人吸收;而法人的代理人是受法人机关委托的人,他们与法人是两个人格。 *2.法人与合伙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法人的财产是独立的财产,合伙的财产是共有财产;法人的责任是独立的责任,合伙的责任是无限连带责任;法人有章程,有自己意思机关,合伙不要求;法人是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合伙不是,合伙在我国是自然人这一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方式。 *********3、社团法人与社团法人的区别(笔记都不一样啊啊) 区别标准社团法人财团法人 成立基础人的集合财产集合 设立行为合同行为,生前行为单方行为,遗嘱可设立 设立人的地位设立人一出资为代价,相应享有社 员权通过捐赠或或遗赠设立财团法人,但是并不获得社员权的对价 变更和解散理由及后果全体大会决定,董事会决定只能由法院主管机关依特定职权变更 或解散 有无意思机关社员大会为最高决策机构,章程可 经股东大会决策改变无决策机构,执行捐助人的章程,章程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设立程序不同比较严格,多以社会公益为目的 民事权利 *4、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关系(P江平版29~30) 民事权利:指权利主体以实现其正当利益为目的而自由行使意志的范围。权利是个人人格发展的自由空间。权利为人的意志划定了范围,也就为人格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与义务的关系:权利是私法秩序维持的手段。义务是权利的对应物,一方权利的实现是依靠另一方义务的履行。来句名言~澳大利亚法学家斯托尔雅:“权利关系利益,而义务则表现为保障这些利益所必需的作为或者不作为。权利暗示一个人的请求或者申诉,义务则规定了义务者必须避免的行为。权利规定了自由的范围,而义务则规定了一个人应当应答或者负责的行为。简言之,权利系于利益,而义务则系于与利益相对应的负担。” 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 P王卫国49

民法学试题

1、民法的调整方式包括事前调整和事后调整。其中" 返还财产,恢复原状" 的方式属于事前调整。 2、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由民法调整,但亲属间形成的财产共有和分配等横向财产关系则不属民法调整。 3、我国《民法通则》在民事立法中具有普通法的性质,故其应属形式意义的民法,是我国尚待修订和完善的民法典。 4、某国驻华使馆的官员驾车外出,与中国公民发生民事侵权纠纷,在其同意适用我国民法时,法院可依我国民法作为审判依据。 5、“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是两种立法体例的具体表现,并不是否认民商法是私法的理由。 6、就民法原理而言,民法的渊源除法律外还应包括判例和法理,其具有弥补制定法局限的功能。 7、民事法律关系包括所有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8、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关系,当事人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且在经济利益上也是等价有偿的。 9、我国民法规定的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只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 10、法人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是法律赋予的,而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自然取得的。 11、甲到非禁渔区钓鱼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12、一个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只能相应地由一个自然事实或人的行为引起。 13、不以主观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能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法律事实,即指自 然事实,包括事件和状态。 14、甲自杀身亡,其财产由甲之配偶继承。引起这一法律关系变化的是甲的自杀 行为。 15、不当得利能够引起债权债务关系的发生,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16、无行为能力人同完全行为能力人一样享有人格权。 17、小明虽未满7 周岁,但因经常随父母购买食物,已知一些食品的价格,故小明单独实施购买其已知价格食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8、胎儿没有权利能力,不能作为民事主体,故对胎儿的任何利益一律不予保护。 19、人的权利能力终于死亡,故法律无理由再对此种非民事主体的利益予以保护。 20、监护人是被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人。 21、精神病患者陆某在住院治疗期间逃出,将某百货店柜台玻璃砸碎造成经济损失500 元。该损失应由精神病患者陆某的监护人和精神病院共同赔偿。 22、甲失踪已达6年,甲的配偶不愿意申请宣告甲死亡,但甲的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宣告甲死亡的申请,法院必须受理。 23、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即使事实上没有死亡,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也终止。 24、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满两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 25、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照继承法取得他人财产的法人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在的,应给予适当补偿。 26、我国民法既规定宣告死亡又规定宣告失踪,这意味着宣告失踪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 27、法人与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资格都是法律赋予的,故二者的权利能力应相同。

2013年10月自考民法学试题及答案

民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4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甲的原户籍所在地为A地,2011年甲从A地开出户口迁移证,迁往B地。在到B地办理入户登记之前,甲得病,在C地某医院住院治疗一年半,病愈后甲前往D地打工,并在某区办理了暂住证,居住期限为6个月,现住在××区××街×号。甲的住所应确定为 A.A地 B.B地 C.C地某医院 D.D地××区××街×号 2.依照《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不能成为普通合伙人的是 A.私有企业 B.国有企业 C.外资企业 D.合资企业 3.下列行为中,可以适用代理的是 A.事实行为 B.违法行为 C.签订合同 D.某画家按合同约定创作作品 4.下列对我国民法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依照属地主义,我国公民甲在伦敦购物产生的纠纷适用中国法律 B.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民法对人的效力同时采取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 C.依照属地主义,我国公民在国外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律适用所在国法 D.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外国人不适用我国民法规范 5.下列对法定代表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定代表人对外以法人名义进行活动,需要得到法人的授权 B.法定代表人是对外代表法人开展活动的人,但不一定是法人的负责人 C.法定代表人的所有行为均为法人的行为,由法人负责 D.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6.古代民法的典型代表是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罗马法 D.瑞士债务法 7.甲以其房屋一套做抵押向乙借款20万,双方签订了借款合同,并约定: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对该约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该约定是合法的行为,可以作为附条件民事行为中的条件 B.该约定的内容为法律的规定,不能作为附条件民事行为中的条件 C.该约定是尚未发生的事实,可以作为附条件民事行为中的条件 D.该约定是将来能否发生不确定的事实,可以作为附条件民事行为中的条件 8.依照《继承法》的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 A.可以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B.可以作为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 C.不能作为法定继承人,但可以分得适当的遗产 D.可以按代位继承分得遗产 9.王某与李某系夫妻,二人带女儿外出旅游,发生车祸全部遇难,但无法确定死亡的先后时间,三人均有继承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三人互不发生继承,各自的遗产由各自的继承人继承 B.三人均可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彼此的遗产 C.王某和李某互不继承,女儿可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王某和李某的遗产 D.王某和李某互不继承,但均可继承女儿的遗产 10.下列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无过错责任原则只适用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错的情形 B.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归责时,不以行为人主观过错为责任构成要件 C.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 D.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不存在法定免责事由 11.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 A.构成共同侵权,由教唆、帮助人和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B.构成共同侵权,由教唆、帮助人和监护人承担连带责任 C.不构成共同侵权,由教唆人、帮助人单独承担侵权责任 D.构成共同侵权,由教唆人、帮助人承担主要责任,监护人承担次要责任 12.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的

婚姻家庭法简答题及答案

婚姻家庭法简答题及答案 1.简述亲权的法律特征。 答:亲权是基于父母子女之间的身份权而产生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亲权是基本的身份权。亲权是父母基于其身份而发生的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亲权人在行使亲权是依法自主行使,任何人不得妨害和侵犯。 (2)亲权以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为目的。 (3)亲权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专有的权利和义务,父母对成年子女不享有亲权。 (4)亲权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亲权不能任意抛弃。 2. 简述新颁布《婚姻法》所作的重要修订。 答:新颁布《婚姻法》所作的重要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关于总则。增设了"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 的规定,并规定了婚姻双方和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2)关于结婚制度。主要是增设了有关无效婚姻和可撤销的婚姻的规定,使我国的结婚制度更加完善。 (3)关于家庭关系。在夫妻财产制上,一是改进了原有的法定夫妻财产制,二是规范了夫妻财产约定。并对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祖孙关系的相关规定也进行了必要的修改。 (4)关于离婚制度。离婚的法定事由具体化,进行了若干列举性规定,这有利于保障离婚自由。对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教育问题上,增设了父母探视权的规定。在离婚后的财产处理等问题上,增设了在一定条件下一方对另一方有权请求补偿的规定。 (5)关于救助措施和法律责任。新婚姻法增设了救助措施和法律责任一章。 3.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答: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可以概括为婚姻家庭关系。

(1)从调整对象的范围来看,婚姻家庭法既调整婚姻关系,又调整家庭关系;既包括婚姻家庭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动态运行的全过程,又包括由该动态运动所形成的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 (2)从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的性质来看,既有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关系,又有婚姻家庭方面的财产关系。其中人身关系占于主导地位,财产关系以人身关系为先决条件,居于从属地位。所以婚姻家庭法在性质上应认定为身份法而非财产法,它所调整的对象是基于婚姻家庭而产生的人身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财产关系。 4.简述监护的法律特征。 答:(1)明确的目的性: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 (2)监护关系主体的特定性:监护人与被监护人有着特定的亲属关系或者行政管理关系。 (3)监护内容的法定性: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监督保护的权利义务来自法律的直接规定 简述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 答: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是: (1)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a、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b、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4)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结婚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