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常州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627.02 KB
- 文档页数:6
———————————————————————作者简介:黄华东(1988-),男,山东菏泽人,注册测绘师/中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据处理及系统应用。
0引言近年来,各地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以“山、水、林、田、湖、草、海、城”构成空间为对象,整合规划、土地、地质、矿产、测绘等各类空间信息数据,形成全国覆盖、动态更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等全流程。
北京[1]、珠海[2]、广东[3]、黑龙江、广西、南京、青岛、厦门、大连、常州、南宁、连云港、柳州、赣州、泸州、上饶等地区[4-5]建设了省级、市级或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本文以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探索与建设为例,对现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转换、融合、叠加,形成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成果,通过各类空间要素管理与管控,形成标准统一、全域覆盖、动态更新的“一张图”,为国土空间规划各类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法定依据。
1系统架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本系统采用分层式体系架构设计,分为基础层、资源层、服务层、应用层等。
基础层包含系统建设所需的硬件基础设施、软件运行环境、各类网络以及相关机房保障措施,为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支撑;资源层包含信息资源目录、数据资源维护、数据资源管理,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分类、管理、维护来确保基础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服务层包含空间规划服务总线、接口管理、运维管理,通过基础服务、数据服务、模型服务衔接应用层及资源层的交互;应用层为建设平台及使用用户,为自然资源、交通、住建、公众等用户提供各种相关门户及平台。
2数据标准依据国家规范、现状数据及地方建设要求,可将县级国土空间数据资源目录分为空间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现状数据、管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六大类,该分类可在满足管理需求的基础上依据规则自动转换至国家、省、市要求数据。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高光军;王勇;曹泽强;周立【期刊名称】《现代测绘》【年(卷),期】2022(45)1【摘要】自然资源部门为落实“两统一”职责,从国家到地方都开展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并同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
以连云港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项目为例,构建了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系统建设框架,实现“一张图”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果核对和审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支持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监测预警等应用。
未来可通过不断夯实数据基础,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更好地提升信息化管控水平,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及相关共享和应用保驾护航,也为建设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提供了业务支撑。
【总页数】5页(P1-5)【作者】高光军;王勇;曹泽强;周立【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江苏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TU982【相关文献】1.数据中台支持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设计——以常州市为例2.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设计与实践3.共绘"一张图"下好"一盘棋"——柳州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略记4.上饶市广信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探索5.强化顶层设计聚焦重点难点加大推进力度建好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的建设用地利用潜力分析作者:朱玉曙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21期摘要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利用资料分析法分析评价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
利用ArcGIS软件系统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及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初步得到各功能区图层及各地块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数据。
基于此,从宏观和中观2个层次全面深入地分析、评价戚墅堰区建设用地利用潜力。
研究结果表明,戚墅堰区建设用地利用潜力较大。
该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戚墅堰区土地利用潜力情况,表明所采用的土地利用潜力分析方法科学、有效、具有示范效果,可为其他地区进行土地利用潜力分析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深化和拓展国土资源“一张图”的应用提供策略。
关键词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国土资源“一张图”;戚墅堰区城镇土地利用潜力是指当前的土地利用状况与特定时期内的考虑技术、经济和自然、规划因素限制及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等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佳土地利用状况之间的差距[1]。
目前,区域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主要是在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影响土地利用潜力的因素,设计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2]、层次分析法[3]、加权求和的综合评判法[4]及构建相关模型[5]等方法对建制镇、县(市)等区域土地利用潜力进行宏观综合的评价。
该类研究多数从宏观角度分析土地潜力,且相关技术方法与数据采集手段较为成熟。
但是由于研究角度较为宏观,存在对土地潜力挖掘方向的指向性不明确、未考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利用潜力的影响及需求等问题,因而降低了研究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宋永发等[6]通过实证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发现分功能区的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更有利于挖掘土地利用潜力。
宋成舜等[7]以西宁市若干样本片区作为功能区的代表,运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各功能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
王瑷玲等[8]采用极限条件法及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功能区对胶北镇驻地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一、建设背景机构改革赋予了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两统一”的职责,在这个职责下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至关重要。
从国家层面来看,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强调“规划传导+实施监督”有一系列的文件,2019年《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以及2020年《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工作的内容。
并且要求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全程留痕。
从省级层面来看,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相关的文件有《关于勤俭务实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湖南省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治理基础能力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湖南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指南(试行)》。
这些通知明确了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建设要求,明确了全省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整体实施方案,明确了我省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要求。
整体来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要求包括五个方面:(一)未完成平台和系统的市县不得先行报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二)系统包含“一张图”、分析评价、成果审查、监测评估预警等6大模块;(三)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全程留痕;(四)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建设要求,系统建设18个基础模块;这是湖南省的要求。
(五)统分结合方式建设系统,与省级系统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接口。
二、系统构建系统构建的使命是要提升对复杂系统的治理能力。
国土空间不止是一个空间的概念,这个空间承载了生产生活、生态,关系到人民幸福与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要履行“两统一”的职责,包含了规、建、管三个方面以及这三个方面的互动。
“规”是五级三类的规划体系,“建”就是所有的建设,包括利用、修复等等,应该有规划的传导,“管”就是实施监督。
复杂的系统有非常多的层次,也有非常多的要素,并且在不断地往前面演替,就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系统来提升我们的对这个复杂系统的治理能力。
面向“一张图”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是探讨面向“一张图”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的构建,该设计的基本原理是“纵横联动、左右贯通”,解决了国土空间规划中多学科应用需求难以得到全面支撑、系统管理难以检测多源异构大数据、难以快速感知国土空间要素的现状。
以“一张图”为基础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在数据平台上拥有内容全面、可以实时更新的精准数据,在数据无损传输、信息互联贯通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这种数据库有利于国土空间规划的优化及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一张图前言:现阶段,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已初见成效,但尚未形成一种常态的动态监管机制。
而在我国的空间规划体制改革中,以规划数字平台为依托,建立统一的国家空间规划制度,并对其进行监督,已成为当前国家工作的中心内容。
“一张图”的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与评价是可行的。
2019年7月,国家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指南》(试行)。
各地要按照“一张图”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并对其开展动态更新的工作。
建设基于“一张图”的规划数据库,能更好、更高效地监督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这同样也是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需要共同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规划实体进行属性设计的思路,探讨了基于规划实体的“一张图”数据库构建方法。
1面向“一张图”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设计问题分析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监测与评价尚处在规划编制阶段。
在空间规划实施过程中,国家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另外,在技术措施方面没有对监测、评估、预警过程进行详细的布置。
1.1数据系统不够科学化目前的规划数据组织系统主要是以图形表示方式为主,并不能直接反映实际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
为了适应不同用途的需要,只能将同一规划要素构造为多个元素,从而导致数据的冗余。
市级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建设研究作者:李梅香柯红军来源:《科学大众》2019年第10期摘; ;要:按照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要求,自然资源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建立统一、全面、准确的自然资源数据底板,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大数据平台。
文章从市级层面考虑,在分析数据现状、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以国土资源“一张图”为基础,分层次、分步骤建设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的思路,并提出了市级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框架。
关键词: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数据目录体系;整合1; ; 背景与意义2018年4月10日,自然资源部挂牌,整合了原国土资源部及原国家海洋局、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和原国家林业局相关职责,是统一管理山水林田湖草等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国务院组成部门。
本轮改革,赋予了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
按照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要求,需要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高度,系统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建立统一、全面、准确的自然资源数据底板,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大数据平台,形成“用数据审查、用数据监管、用数据决策”的国土空间管控新机制。
机构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强化自然资源资产属性,如何推动规划工作从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向国土空间规划转变,推动确权登记工作从土地、房屋确权登记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命共同体确权登记的转变等,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信息化基础支撑,需要以自然资源核心数据库为基础的自然资源资产政务服务、监测监管和决策支持等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提质、提速[1]。
从数据大环境来讲,机构改革前,自然资源数据长期存在多部门管理、数据规范和标准不一致、交叉重叠、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信息孤岛严重、数据共享不畅等问题。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建库技术路线分析摘要:本文围绕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库建库这个核心,从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路线、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现状、国土空间数据建库重点和难点分析等方面进行相应论述。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建库、数据清洗、坐标转换一、引言十九大以来,中央为积极应对国土开发利用与保护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立足基本国情,把握时代要求,科学研判发展形势,确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思路,自然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27号))通知文件,提出了以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多规合一”规划体系;2021年3月份以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规范(试行)》等技术性规范相继发布,明确了“多规合一”规划体系的数据库建设清单,从标准化角度加快空间规划编制步伐。
县区是“多规合一”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单元。
本文旨在讨论县区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的主要技术路线、县区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现状、以及县区级数据库建库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并对一些难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二、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目标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引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所需的各类空间数据,形成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上下贯通的一张底图,使之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工作基础。
以“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为基础,叠加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实现各类空间管控要素精准落地,形成覆盖全县、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全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成果,为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提供法定依据。
三、建设依据和建设原则(1)《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8号)(2)《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3)《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4)GB/T 33453-2016《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规范》四、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库建设主要技术路线4.1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库的数据组成县级国通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体系,主要由国土现状数据、规划成果数据、规划实施、社会经济环境数据四大类组成。
Megatrends大趋势16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测系统的建设,是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双向匹配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文|周俊杰自然资源信息化的总体思路:其建设目标为服务 “两统一” 管理职责,支撑调查监测、管理服务、监管决策、系统共享;其内容为建设 “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以及调查评价、政务服务、监管决策三大应用体系。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采用分布式、协同联动的方式,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监管决策、“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三大应用体系建设提供统一的基础服务、数据服务、专题服务和业务应用服务。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基于“国土资源云”总体思路,以国土资源、测绘地理等各类数据为基础,聚合集成政府和社会各类国土空间相关数据,形成数据更全面、应用Megatrends大趋势17更广泛、共享更顺畅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工作“底图”“底线”“底板”。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目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一是编制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标准规范;二是建立了统一的自然数据资源体系;三是开发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四是构建了自然资源大数据统一支撑平台;五是基于平台搭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督实施信息系统。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督实施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一是支撑规划编制体系的建立,利用信息系统载体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二是支撑实施监督体系的建立,引入新技术、新手段,保证规划实施落地。
从系统关系上看,系统一方面对外提供国土空间规划 “一张图” 数据服务,项目合规性审查等功能,为规划许可、用地审批、督查执法工作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平台获取和使用与规划实施相关的项目审批、确权登记和违法处置信息等反馈数据,作为规划实施监督,掌握规划实施情况的重要来源。
目前自然资源部已初步形成了从国家到市县的国土空间规划 “一张图” 信息化支撑框架,实现上下联通与对接。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底图”构建的难点与要点分析发布时间:2023-05-06T07:04:40.43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4期作者:李燕[导读] “一张底图”构建是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中极为关键的步骤。
本文主要从编制方法、编制技术以及后续维护三方面进行阐述,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合理、科学性建议,为提升国家资源管理水平作参考。
昆明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云南昆明 650228摘要:“一张底图”构建是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中极为关键的步骤。
本文主要从编制方法、编制技术以及后续维护三方面进行阐述,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合理、科学性建议,为提升国家资源管理水平作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底图”构建;技术难点引言: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底图”构建是国家开展空间管理的主要形式,它能够明确国土资源结构,实现“一站式”管控。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复杂,导致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底图”构建的难点与要点分析,能够进一步梳理工作安排思路,为后续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方向。
一、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底图”构建的难点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理自然环境复杂,这种客观性条件直接造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底图”构建工作难点重重。
简单而言,主要包含:(1)区域差异性大[1]。
当前,各地在党中央给予的明确规定下,全面开展了宏观性的国土空间测绘。
虽然工作具体实施过程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效,但由于各个区域差异性较大,致使规划工作难度重重(如表1)。
从表中数据来看,东部、南部地区地形相对复杂,整体测量比重均在50%以下,而西部、北部地区空间广阔,地势平坦,整体可测量比重分别为71.28%、75.99%。
由此来看,各地实际情况差异较大。
表 1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底图”整体规划对比表(2)技术思路不明朗。
数字化手段应用形式相对模糊,也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底图”构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当前基础数据之间的联系相对不足,已经整合汇入的资料之间转换灵活性不足,这不仅会导致信息查询效果不佳,也会对后续数据的完善埋下隐患。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践与探索 - 以宁波市为例摘要: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和浙江省对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的工作部署,宁波市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本文从建设背景和目标出发,研究“一张图”系统技术架构,并开展“一张图”系统设计与实践,实现覆盖国土空间规划全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为宁波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完整性、现势性和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及时预警、定期评估提供信息化保障。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信息系统1引言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相关活动开展的依据,是包括规划、监测和治理的连续过程,是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1]。
2019年7月18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的通知》[2],要求建设“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既要形成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上下贯通的一张底图,形成全域覆盖、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3],进而有效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和监测评估预警。
本文结合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工作顶层设计,开展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设计和实践,为宁波市国土空间规划全过程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
2建设目标通过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业务流程、体系和信息化需求,梳理现有数据、系统平台、基础设施等信息化现状,系统建设应实现以下目标:(1)形成各级规划编制的工作底图,逐步建立监测、预警和评估所需的数据基础。
(2)实现规划编制项目从计划、编制、审查到入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规范、一致、现势的三级三类规划编制成果的管理。
(3)支撑自然资源用途管制,满足用地、用林、用海的批、供、用、补、查的行政审批,掌握规划实施情况,支撑和辅助动态监测、预警和评估。
3技术架构3.1总体架构系统采用SOA架构体系,利用Web应用模式,统一元数据模型,为用户提供基于PC浏览器的高用户体验的业务应用功能。
发挥国土资源“一张图”作用实现建设用地长效管理近几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基础建设、电子政务及业务系统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建成了市局、分局、乡所互联互通的三级国土资源业务专网,实现了市局与省厅、各区(市)分局、各街道(镇)国土所及各事业单位的国土资源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二、建成了国土资源综合事务办公系统,实现了我市国土资源系统内部的公文流转、公告通知、工作计划、日程安排、国土动态、政策法规等;三、建成了国土资源门户网站,提供了信息公开的监督管理平台,提升公众对国土资源信息的知情权;四、建成了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图文一体化办公,业务审批与行政督办一体化管理以及批前、批中、批后业务一体化联动。
2008年12月,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国土资源部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开展了“一张图”本底数据库建设,为建立国土资源监管新机制提供数据基础。
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集成整合我局多年来信息化建设形成的积累,在新形势下加强资源监管以及参与宏观调控,我局于2009年开始着手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等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市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资料进行了梳理、整理,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格式、统一坐标系的要求完成了数据整合集成,形成了基础地理、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地籍、土地利用、历年土地征收、历年土地供应、历年卫星遥感航摄、历年违法用地等8类核心数据,初步建立了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
核心数据库共有73个图层,921万条记录,1823个属性项。
同时,我们基于电子政务基础平台,采用统一架构平台,对现有土地管理相关系统进行整合、升级,开发了国土资源数据管理平台,并与国土资源的“批、供、用、补、查”等监管系统迭加,初步实现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到“以图管理”和“网上监管”的转变。
通过已经建成的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各部门依照职权,按流程实时完成地类变更,实时刷新数据,实现地类图斑面积准确、权属清晰、图属结合、档案完备、有史可查,有效保证了“一张图”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保证了国土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某某市局“一张图”建设迈入“快车道”某某市国土资源局“一张图”工程建设从2010年启动至今,经历了从健全机构到设计方案、从数据整合到系统建设、从信息共享到应用拓展、从提高完善到发展创新的过程,通过分目标、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全面优化完善“一张图”工程,不断促进国土资源监管、决策和服务能力的升级。
一、建好“一张图”,形成基础数据支撑体系2010年某某市局把“一张图”工程建设纳入市局重点工作,将其作为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设计和完善“一张图”方案,从组织上建立健全“一张图”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切实落实“一把手”负责制,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强力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建立了“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了“一张图”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了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数据汇交和更新的机制等。
(一)建立了“一张图”工程相关制度、标准和规范制度体系建设是“一张图”工程建设的重点,也是“一张图”工程顺利推进的保障。
某某市局围绕“一张图”制定了各项工作条例、专项制度、数据标准、以及相关设计开发应用推广规范等,囊括了国土资源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系统维护、数据更新、考核办法等内容,覆盖了“一张图”的各个方面,有力保障了“一张图”建设及信息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数据更新制度。
某某市局根据数据更新制度和技术标准要求,出台了《某某市国土资源信息化数据更新制度》(常国土资发[2010]59号),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以“时点变更为基础,实时变更为目标”,明确数据更新责任单位、更新内容、更新周期和更新方式。
数据标准。
某某市局在开展“一张图”工程之初先进行了数据标准的建设,依据标准指导“一张图”数据库建库工作。
对于部、省已经制定数据标准的数据,如基础地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在执行部、省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需求,适当予以了扩充与调整;对于一些涉及微观管理方面的国土资源业务数据,如部、省没有制定相应标准,如土地征收、土地供应等业务数据,某某市局按照业务管理实际需求进行了数据标准的建设。
某某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情况汇报某某市国土资源局二〇一二年十一月目录引言 (1)一、某某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概况 (2)(一)信息化建设总体概况 (2)(二)“一张图”建设目标和任务 (7)(三)“一张图”总体框架 (9)(四)“一张图”建设原则 (12)二、主要技术路线 (12)(一)“一张图”数据库整合集成技术路线 (12)(二)“一张图”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建设技术路线 (16)三、组织保障与实施过程 (19)(一)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班子 (19)(二)修改总体方案,积极与时俱进 (19)(三)落实工作经费,确立作业单位 (20)(四)基础资料收集,作业队伍进场 (20)(五)采用原型开发,建立整合流程 (21)(六)数据分类整合,开发稳步推进 (21)(七)实施项目例会,督促工程进度 (21)四、某某市国土资源“一张图”成果及应用情况 (22)(一)数据库成果 (22)(二)系统主要功能 (24)(三)“一张图”与电子政务平台的有效结合 (29)(四)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的专题应用 (33)五、某某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具体做法 (36)(一)数据集成模式 (36)(二)各类业务数据展示方式 (37)(三)国土资源业务数据上下串联 (38)(四)历史数据与现势数据一体化 (39)(五)图形、属性、档案一体化 (40)(六)“一张图”与各业务系统图属互访 (40)(七)数据整合成果与电子政务办结业务数据差异化调档 (41)(八)电子政务系统与电子监察一体化 (43)(九)初步实现了国土资源监管 (43)(十)“一张图”数据更新机制 (44)(十一)培训方式点面结合 (45)(十二)信息化制度体系建设 (46)六、取得效益 (47)(一)实现了局内业务的规范、高效办理 (47)(二)积累了工作经验,撰写多篇学术论文 (48)七、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目标 (48)(一)“一张图”数据管理功能进一步加强 (48)(二)加强数据展示功能 (49)(三)数据类型和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 (49)(四)加强综合监管平台建设 (50)图目录图1.2 信息化建设模式 (6)图1.3 信息化物理逻辑框架 (7)图1.4 “一张图”工程总体框架 (9)图2.1 数据整合与集成技术路线 (13)图2.2 信息应用服务平台框架结构图 (17)图2.3 WebGIS模块体系架构图 (18)图2.4 WebGIS操作响应流程图 (19)图4.9 供地选址规划审查示意图 (30)图4.10 供地范围土地性质审核示意图 (30)图4.11 供地范围土地权属审核示意图 (31)图4.12 督办管理示意图 (32)图4.13 开竣工预警示意图 (33)图4.16 土地征收预审查 (35)图5.1 数据集成模式 (37)图5.2 各类业务展示方式 (38)图5.3 国土资源业务数据上下串联 (39)图5.4 历史数据与现势数据对比显示 (40)图5.5 图形、属性、档案一体化 (40)图5.6 “一张图”与各业务系统图属互访 (41)图5.7 数据整合成果与电子政务系统办结数据差异化调档 (43)图5.8 电子政务系统与电子监察一体化 (43)图5.9 土地利用监管 (44)图5.10 数据更新 (45)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传统经济向新兴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或地区提升综合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途径。
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建设技术探究
钟勇;谢刚生;段文周;邹斌文
【期刊名称】《测绘通报》
【年(卷),期】2024()2
【摘要】传统的二维图形技术已无法满足当前自然资源管理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实景三维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为了实现对各类自然资源的立体集中管理,
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提供基础支撑,本文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知识图谱
等技术,以娄底市娄星区为例,设计了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管理平台,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探索了其在自然资源数据管理、数据共享、多维度挖掘分析、全方位分析决策方面的应用,为各地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
【总页数】5页(P165-169)
【作者】钟勇;谢刚生;段文周;邹斌文
【作者单位】广东南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自然资源调查
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国土空间规划与实景三维融合纳入“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的技术路径与难点
2.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建设思路探讨
3.基于实景三维技术的广西自然
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应用研究4.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三维立体一张图建设研究
——以宁波梅山岛为例5.面向城市空间治理的规划和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建设——以江苏南京江北新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