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话题作文模拟《关于“教育惩戒”》题解及范例
- 格式:pdf
- 大小:94.79 KB
- 文档页数: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要求。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明确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原则,研究制定实施细则,保障教师有效行使教育惩戒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允许适度体罚的信号,更有家长怀疑教师有了惩戒权会不按规定的惩戒尺度处罚学生……以高三学生代表的身份完成写作:2020年6月10日,参加完高考后写给班主任的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20届高三质量测评(一)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施行教育惩戒权,信任是基础敬爱的班主任:你好!高考已经结束,离开了学校,更加想念您和同学们。
看着最近关于“教师惩戒权”的热烈讨论,想起您管理我们的点点滴滴,引起了很多的思考。
教育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一出台,人们就注意到了“意见”第14条当中的一句话:“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师惩戒权很自然地成了人们热议话题,其中不乏对教育惩戒现状的片面认识,对惩戒权的不太恰当的理解。
这些议论让人感到,教育惩戒权的制订和使用,要慎而又慎。
使用稍有不当,后果可能是难以预料的。
想起在学校时,您对我们的严格管理,我们共同制定的班规,让我们现在仍然感觉受益匪浅。
尽管当时有些同学不理解你的严厉和“苛刻”,但是在高考分数上的进步、我们的更快成长和成熟都已使我们改观。
我记得您在课间要求的安静,晚上作息的严格规定,对于犯错同学的批评和教导都让我们在以后取得更多的进步,我想信任是其中重要的基础。
尤其在意见出台后更让您的管理有依据和信服力。
很多人认为,明文规定惩戒权,可以解决老师“不敢管”的问题。
但是,无论“不敢管”的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另一个极端却是要警惕的:过度依赖惩戒,以惩戒代替其他教育方法,把教育简单化。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教育惩戒”》材料作文题解及范例【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京报快讯2019年11月22日,教有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则》)。
《规则》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据悉,该《规则》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
其中明确,击打、刺扎等多种情形的体罚、变相体罚、辱骂等均被禁止;同时,《规则》针对不同情形明确了可采取的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等适用措施。
多位专家、校长、老师向记者表示,该《规则》实际可操作性较强。
记者同时发现,对于《规则》中的部分措施,有些家长发出不同的声音:例如一般惩戒中的“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有家长认为一节课时间过长;再例如较重惩罚中的“要求家长到校陪读”一条,有家长担忧时间问题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该文件现在仍是征求意见稿,还有一个社会各方达成共识的过程,有意见可以提出来讨论。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在校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给发出不同声音的家长写一封信。
②给老师写一封信。
③给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某研究员写一篇阐述自己观点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所给材料围绕《规则》的颁发,从教育惩戒的角度、家长的角度等方面进行了表述。
从教育惩戒的角度看,《规则》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但是也禁止了一些“变相体罚、辱骂”等极端惩戒手段;从家长的呼声看,有部分家长对惩戒时间等表示忧心。
考生可以依据题目要求,对发出不同声音的家长表示认同或反驳,就“罚站一节课”或“要求家长到校陪读”发表自己的见解;考生也可以对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惩戒不是目的,只是一种一段,或者怎样做到理性惩戒;考生还可以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某研究员发表自己对惩戒的看法。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无金箍,不成佛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材料二:2020年12月29日,教育部出台《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
要求:综合上面两则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本次作文由两则材料组成,材料一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强调宽容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材料二是我国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旨在将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
这两则材料看似矛盾,但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教育方式的新视角。
综合两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作:宽容与惩戒的平衡:在教育过程中,宽容与惩戒都是必要的手段。
宽容能引导学生自觉地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惩戒则能明确是非,使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能接受的。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找到宽容与惩戒的平衡点,既不过于纵容,也不过于严厉。
教育惩戒的法治化:材料二指出,我国教育部已经将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
这意味着教育惩戒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利于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避免滥用惩戒权。
同时,学生也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遭受不合理的惩罚。
因此,教育惩戒的法治化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实施教育惩戒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在自信、乐观的心态中成长。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认识和改正错误。
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主动地追求进步,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本次作文要求我们综合两则材料,从宽容与惩戒、教育惩戒的法治化、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培养学生主体性等多个角度进行立意。
2020年高考作文热点话题作文——教育惩戒权【作文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乾隆的太子嘉庆小时候因为读书不用功,被老师王杰惩罚下跪,恰好被乾隆看到,乾隆让太子起来,责备王杰:“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乾隆的意思是:(太子)教导是天子,不教导也是天子,还有没有君臣上下之分了?王杰当场怼了回去,说:“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王杰的意思是,(太子)教导就是尧舜,不教导就是桀纣,这是我做老师的责任和权力。
最后,乾隆无奈,只能让嘉庆继续跪着……就上面的历史故事,结合最近教育部关于“将依法保证教师享有‘惩戒权’”的文件精神,以及当今实际情况,请你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准备在主题班会上发言。
阐述你的观点并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惩戒也是长情的告白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惩戒也是长情的告白。
古人说:“师之戒尺,国之未来。
”可见古人对教育重视和对教师权力认可。
嘉庆不爱读书,被惩罚,乾隆爱子心切,责怪老师,被王杰怒怼:老师若教导,他是尧舜;若不教导,他是桀纣。
教导是老师的权力和责任,乾隆只好收回责备,为江山社稷考量。
七月九日,教育部发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保证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
我认为,教师拥有惩戒权无可厚非,但“惩”在于“戒”,不在于“罚”。
惩戒的本质在于纠正错误。
把握好惩戒度,运用适当,才能发挥效力。
从教师立场讲,惩戒是责任而不是特权。
中小学时期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重要阶段。
惩戒违规是为给学生树立对规则的敬畏,达到不再犯错误目的。
对老师而言是肩头责任。
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可以少建一所监狱。
”我们邻国韩国和日本可谓发达,但仍然保持教师惩戒制度。
惩戒本就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的是从小培养学生遵纪守法。
维特根斯坦说:“你对孩子的教育说不的时候,要像一堵墙,不能像扇门。
教育惩戒教招作文说起教育惩戒,我就想起了我读中学时的一段亲身经历,那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啊!当时,我们班有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同学叫小李。
这家伙,简直就是老师眼中的“混世魔王”。
上课从来不好好听讲,不是偷偷在下面看漫画书,就是跟周围的同学交头接耳。
作业也经常不做,就算做了也是敷衍了事,错误百出。
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且有经验的老师。
面对小李这样的学生,王老师一开始也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可小李根本就不当回事儿。
于是,王老师决定采取教育惩戒的方式,让小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有一次数学课,小李又在下面搞小动作。
王老师先是用眼神警告了他几次,但小李完全没有收敛。
王老师忍无可忍,直接走到小李的座位旁,拿起他课桌上的漫画书,“啪”的一声扔到了讲台上。
这一下,全班都安静了,大家都知道,王老师真的生气了。
“小李,你站起来!”王老师严厉地说道。
小李不情不愿地站了起来,还一脸无所谓的样子。
王老师盯着小李,严肃地说:“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做不仅影响了你自己,还影响了其他同学?你要是不想学习,别耽误别人!”小李嘟囔着嘴:“我就是不想学,数学太无聊了。
”王老师一听,更生气了:“无聊?那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用心去学!你看看你这次的测验成绩,一塌糊涂!你这样下去怎么能行?”说完,王老师让小李放学后留下来,把当天学的数学知识点抄十遍。
放学后,我们都走了,只有小李一个人留在教室里抄知识点。
我因为有事回教室拿东西,看到小李一边抄一边抱怨:“哼,老师真狠,抄这么多遍,手都要断了。
”我走过去对他说:“小李,你也别怪老师,老师也是为了你好。
”小李白了我一眼:“为我好?我看她就是故意整我。
”我摇摇头说:“你怎么能这么想呢?老师要是不管你,那才是对你不负责呢。
你想想,你这样天天混日子,以后怎么办?”小李沉默了一会儿,没说话,继续抄着知识点。
第二天,小李把抄好的知识点交给了王老师。
王老师认真地检查了一遍,然后对小李说:“抄是抄完了,但是你记住了多少?来,我考考你。
教育惩戒作文《教育惩戒》说起教育惩戒,我就想起了我读初中时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我们班有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同学,叫小李。
小李那真是让所有老师都头疼不已。
上课从来不好好听讲,不是在下面搞小动作,就是找周围的同学讲话,扰乱课堂秩序。
老师多次批评教育他,可他总是左耳进右耳出,一点儿都不当回事儿。
有一次上数学课,数学老师正在讲一道特别重要的几何题。
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想要弄明白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可就在这个时候,小李突然大声地唱起了歌,那声音又跑调又刺耳,一下子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数学老师气得脸都红了,他停下讲课,严厉地看着小李说:“小李,你给我站起来!”小李慢悠悠地站了起来,脸上还带着一副无所谓的笑容。
老师强压着怒火问他:“你知不知道你在干什么?这是课堂,不是你随便撒野的地方!”小李满不在乎地耸耸肩说:“我就是心情好,想唱歌。
”听到他这话,老师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说:“小李,你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也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
按照班级的规定,你要到教室后面站着听课,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错误。
”小李一开始还不愿意去,站在那里不动。
老师的眼神变得更加严厉了,说:“快点儿,别耽误大家的时间!”小李这才不情愿地走到教室后面去站着。
那节课剩下的时间里,小李倒是安静了不少。
不过下课后,他就开始跟其他同学抱怨,说老师故意针对他,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丢脸。
听到他这么说,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
我觉得老师并不是故意针对他,而是他自己做得太过分了。
如果老师不给他一点惩戒,他以后还会继续这样捣乱,不仅他自己学不到东西,还会影响我们全班同学。
后来,班主任知道了这件事。
班主任把小李叫到了办公室,和他谈了很久。
具体谈了些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从那以后,小李的行为确实收敛了一些。
虽然偶尔还是会调皮,但不像以前那么肆无忌惮了。
我觉得教育惩戒有时候是必要的。
就像小李,如果老师对他的捣乱行为不闻不问,那他可能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会有改正的机会。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教育惩戒的是非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
该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有些人认为,罚不惩,谓之纵恶,就算学校不惩戒,学生到社会上也会受到惩戒。
学校“教育惩戒”非常必要,为之叫好。
而另一些人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们认为,错误人皆有之,犯了错误的人只要不坚持错误,悔悟并设法改正错误,就可以了。
学校“教育惩戒”的实行不是很妥帖。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指导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学校“教育惩戒”的看法和思考。
材料共三段,首段引出《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并点明学校“教育惩戒”的内容。
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是两种对立的观点:赞同学校实行“教育惩戒”和反对学校实行“教育惩戒”。
我们写作的时候可以选择这两种观点中的一种来写,也可以选择自己对于学校“教育惩戒”的其他看法来写。
参考立意:①为学校“教育惩戒”的实施叫好;②学校“教育惩戒”须谨慎;③惩而有度,戒而有效,才是学校“教育惩戒”应该追求的目的。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中心话题是学校“教育惩戒”,如果仅探讨了“惩戒”的必要与否这个问题,就是偏离题意了。
范文示例1:举惩戒之尺,开育人之花黄媛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在一个人所接受的所有教育中,教师所给予的感化和引导,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正因如此,教育部近日出台的有关教育惩戒的规则,才会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
或许有人会认为“教育惩戒”并不可取,会破坏孩子的自尊心,会被权力滥用。
但是在我看来,惩戒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剂良药,或许苦口,但是利于病情,宜于学生成长。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
教育惩戒教招作文说起教育惩戒,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
回想起我读中学的时候,就经历过那么一件事儿,让我对教育惩戒有了深深的思考。
我们班当时有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同学,叫小李。
这小李啊,那真是让老师们头疼不已。
上课的时候,他不是揪揪女生的辫子,就是偷偷在下面玩玩具,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他在下面玩得不亦乐乎。
有一次上数学课,数学老师正在黑板上认真地写着解题步骤,讲解着一道难题。
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可就在这时,小李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了一个小纸团,朝着前面的同学扔了过去。
纸团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了前面同学的后脑勺上,那位同学“哎呦”一声叫了出来。
这一下,全班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数学老师也停下了手中的粉笔,转过头来,脸色阴沉。
“谁干的?”数学老师严厉地问道。
小李一开始还想抵赖,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
但在同学们的指认下,他只好低下了头。
数学老师气得把手中的粉笔都掰断了,大声说道:“小李,你给我站到教室后面去!这节课你就站着听!”小李极不情愿地站到了教室后面,嘴里还嘟囔着:“不就扔个纸团嘛,至于这么凶。
”那节课,小李就一直在后面站着。
本以为他能吸取教训,可没想到,第二天他又故态复萌,在语文课上和旁边的同学说起了悄悄话。
语文老师几次用眼神示意他安静,可他完全不理会。
最后,语文老师走到他面前,敲了敲他的桌子,说:“小李,放学后留下来,把这篇课文抄三遍!”小李一听,脸都垮了下来,“啊?三遍?老师,太多了吧!”语文老师严肃地说:“不多抄几遍,你能记住吗?下次再这样,抄的更多!”那段时间,小李因为各种调皮捣蛋的行为,受到了不少的惩戒。
不是被罚站,就是被多留作业。
我们都以为他会因此讨厌老师,可没想到,慢慢地,他居然有了变化。
有一天课间,我无意间听到小李和他的好朋友说:“其实老师罚我也是为我好,我以前太不像话了,总觉得学习没什么意思,就知道捣乱。
现在想想,真对不起老师们。
”从那以后,小李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第1篇案例背景:在我国,教育惩戒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小明,因为经常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
班主任老师多次对其进行教育,但效果不佳。
在一次课堂上,小明又因为调皮被老师批评,他竟然当众顶撞老师,严重影响了师生关系。
为了纠正小明的错误行为,班主任老师决定采取教育惩戒措施。
案例分析:1. 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小明的不当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如果不进行教育惩戒,他将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其他同学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工作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班主任老师采取教育惩戒措施是必要的。
2. 教育惩戒的方式(1)批评教育:班主任老师首先对小明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批评,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同时,老师还向小明解释了顶撞老师是不尊重老师、不遵守纪律的表现,要求他改正错误。
(2)家校合作:班主任老师与小明的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形成家校合力。
(3)加强引导:班主任老师针对小明的个性特点,制定了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如加强课堂纪律教育、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等,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心理辅导:针对小明顶撞老师的行为,班主任老师为他安排了一次心理辅导,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调整心态。
3. 教育惩戒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惩戒,小明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课堂上不再调皮捣蛋,纪律意识明显提高。
同时,他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师生关系得到了改善。
结论:教育惩戒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惩戒,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不良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然,教育惩戒要遵循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避免过度惩戒,确保教育惩戒的积极效果。
第2篇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好动、聪明但缺乏自制力的学生。
在课堂上,他经常分心,不仅自己学习效果不佳,还影响了周围同学。
老师多次尝试与他沟通,但效果不明显。
在一次课堂上,小明又因调皮捣蛋,扰乱了课堂秩序,老师决定采取教育惩戒。
惩戒教育话题作文《让惩戒教育有理有度》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1月22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规则》规定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教师对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心健康行为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
《规则》明确了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与权利,为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适度的惩戒提供了法律依据。
该征求意见稿发出后,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认为《规则》的出台是“众望所归”。
请从下列任选一个身份表达你的观点和看法,完成写作。
①以在校学生的身份;①以一线教师的身份;①以社会热心人士的身份。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让惩戒教育有理有度随着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意识的提升,被误认为体罚的惩戒逐渐远离校园。
加上有些家长对学生进行过度保护,舆论对少数老师不当教育行为的过度渲染,造成老师该管而不敢管。
最极端的案例是“老师罚学生,警察抓老师”所激起的纷扰。
当教师因管教学生而要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担忧时,惩戒教育自然就成了禁区。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教育,最完整的方式是奖惩并举,该表扬的表扬,该修正的修正。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该不该惩戒,而在于如何把握惩戒和体罚的边界,怎样获得家长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以消除误会,减少阻力,赢得信任,达成最佳的教育效果。
去年底,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力排众议,酝酿推出惩戒制度,为此,专门召开了一场由教师、心理学专家、法律界代表,以及学生和家长参加的听证会,论及的惩戒方式包括批评、加倍劳动、取消部分特权、没收、静坐、诵读、隔离、陪读等八种,此举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获得很多家长的肯定,为家校联合推进惩戒教育回归校园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35.阅读下边的资料,依据要求写作。
近期,江苏常州某学校召开对于实行教育惩戒的听证会,与会代表包含教师、学生、家长、心理学专家和法律界代表,大家共同议论校园惩戒应怎样展开实行,并希望成立惩戒制度,把“戒尺”还给老师。
这一事件惹起宽泛热议。
过后,该校校长回应:惩戒不是真的妥打,会严格划分处罚和惩戒。
要求:环绕资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剽窃。
许多于 800 字。
【答案】教育需要适合惩戒学生被老师扇耳光,被老师强迫去打扫卫生间等事件时有发生,不停地被曝光。
老师对学生们进行这样的处罚,是令人憎恶的。
可是,学生殴打老师,甚至持刀杀戮老师的新闻也层出不穷。
因此,我以为惩戒是一定的,但惩戒需适量。
惩戒是什么?它不是体罚,更不是老师用来摧残学生的工具。
它应当是一种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的举措。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可以方圆。
只需学生进入了学校,就应当被拘束,被规范。
学生犯了错,老师应适合提示,防微杜渐,而不是等到发生了极端事件发生后,再去拯救。
由于,那时候的拯救,已经是惨剧了。
学校或老师应当怎样控制惩戒的力度呢?俗语说,有再一再二,无一再再四。
既给时机,又不纵容,这就是惩戒的最好尺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是青春年少的未成年人呢?当学生第一次出错时,老师能够适合提示。
这样做,既不会让他滋长对老师的憎恶之情,又能够使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假如他持续犯相同的错误,就能够对他进行适合的办理。
有时,即便老师对出错学生通情达理地进行办理,依旧没法避免惨剧的发生。
某市一家医院清晨接到一位割腕自杀的男孩,原由居然是老师提示他不要在校内玩手机。
老师一句简单的提示,居然酿成了惨剧。
莫非学校正玩手机的孩子们听任不论吗?自然不可以。
这起惨剧告诉我们,告诉学校,除了掌握好惩戒的力度外,还要向学生和家长公然通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
我以为,好多惨剧的发生,不只是是学校和老师的原由,还有家长对孩子们过分的宠溺啊!我们能够想一想,为何好多学校和老师宁愿背负骂名也要去惩戒学生呢?由于惩戒是有作用的。
唐山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规则》提出教师惩戒权包括“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等有人说,这为教师惩戒学生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教师正常履职,避免“孩子犯了错,说不得、碰不得、惹不得”现象。
有人说,如果惩戒权滥用,很可能出现有错即惩,小错重惩的情况,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
也有人说教师惩戒权的界定,需要进一步细化、明晰,并要社会各界参与。
对此,有关部门来到立仁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规则,是教育惩戒的保障尊敬的各位领导、家长、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作为家长代表在本次座谈会上发表自己的浅薄见解。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一辈子都是泼猴。
我很赞同这句话,如果老师放任孩子不管不教,调皮捣蛋任意妄为,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都不难想象吧!中华五千年,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教育,每一个年代都会有着约束时代的法度。
这就告诉我们自古以来都有都有戒尺、惩戒、规则,惩戒让人更早学会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
然而这样的教育方法延续了几千年,培养了无数的饱学之士、国家栋梁。
从古代诗人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孟子到李白、苏轼、欧阳修……以至现代的詹天佑、梁思成、林徽因……再到今日的俞敏洪、马云、秦玥飞……哪一个没有挨过老师的戒尺?哪一个不是在戒尺下长大的?哪一个不是在戒尺的训导中成才成功成名的?曾几何时,教育主管部门发布这样那样的文件、条款、规范,不能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能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等,虽然无可厚非,但结果却是让老师们不敢管学生,原因是有些家长在孩子犯下错误受到老师惩罚后去讨罚老师,以致有关教育部门会为了平息家长而无原则的去处罚富有责任感的老师,这样的情况长此以往,又会有哪个老师还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甚至是生命人身安全而去严加管教犯错误不好好学习的孩子们呢?敢问大家,在如此背景下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又怎能顺利实现呢?俗话说:鞭子不响,学问不长。
围绕教育的作用,惩戒写一篇作文语文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教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而在教育的广袤领域中,惩戒,这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始终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
想起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位令人敬畏的班主任李老师。
他身材高大,眼神犀利,只要他在教室里一站,原本喧闹的教室瞬间就能安静下来。
那时候,我们班有个调皮捣蛋的男生叫小浩,他整天不是揪女生的辫子,就是在课堂上大声喧哗,严重影响了班级的秩序和同学们的学习。
有一次,小浩在课堂上偷偷玩玩具,被李老师发现了。
李老师二话不说,走到他的座位旁,拿起玩具就扔出了窗外。
小浩当时就愣住了,他可能没想到李老师会这么严厉。
课后,李老师把小浩叫到了办公室,小浩耷拉着脑袋,像个泄了气的皮球。
我们都以为小浩肯定要挨一顿狠狠的批评了,说不定还会请家长。
然而,李老师并没有大声呵斥小浩,而是让他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语重心长地说:“小浩啊,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扔掉你的玩具吗?不是老师不喜欢你玩,而是课堂是用来学习知识的地方。
你在课堂上玩玩具,不仅自己学不到东西,还影响了其他同学。
老师希望你能明白这个道理。
”小浩听着听着,眼睛里泛起了泪花,他小声地说:“老师,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不会再这样了。
”从那以后,小浩真的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认真听讲,再也不捣乱了。
这件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惩戒有时候并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是非对错,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
就像李老师对小浩的惩戒,虽然看似严厉,但背后却是满满的关爱和期望。
教育中的惩戒,其实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它可以成为教育的有力工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用得不好,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我还见过另一种惩戒方式,那是在初中的时候。
我们的数学老师王老师,对于那些作业不认真完成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他不会打骂,而是让他们放学后留在教室里,重新做一遍作业或者给他讲解错题。
有时候,王老师还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耐心地陪着同学们,直到他们真正掌握了知识点为止。
54.热点话题“教育惩戒权”类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作文题目1】材料一:2020年12月29日消息,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颁发《中小学教育惩式规则(试行)》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某班级迟到现象屡禁不止,为彻底解决此问题,班主任建议将“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作为班级规定执行。
班长召开班会讨论此事,同学们纷纷发言: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假如你是班中一员,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首先,我们要把握住材料中所给的核心话题。
注意从整体上分析,不能只看一则。
题目给了两则材料,一则是理论性的,一则是故事类的,这两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什么?“教育惩戒”。
第一则讲的是教育惩戒的定义,作用及相关规则出台时间。
第二则是一个具体的教育惩戒案例——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
所以我们文章的核心话题也应该是教育惩戒,但要注意结合第二则财料的案例来谈,不能空谈理论。
其次,要把握住材料思想情感的倾向。
虽然材料二中结尾处说的是“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提出更合理的建议”,似乎可赞可弹,但实际上出题人是有倾向的。
材料一说教育部制定颁发规则,规则明确了教师具有教育惩戒权,后面又陈述了教育惩戒的作用。
你不能逆潮流而动,说教育部的观点不对吧?第二则材料中,班主任的建议并不是简单粗暴的“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而是加上了限定语“无正当理由”,罚站也是在“教室内”,呵护之心人所共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其中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同时,也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过程列出了“禁止情形”。
《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给“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写一封信,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提出你的意见与希望。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教育需要适当惩戒尊敬的教育部政策法规司领导:您好,我是一名学生,在看到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之后,我深有感触,想对您说说我的想法。
社会上时而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被老师扇耳光,学生被老师逼迫去打扫厕;同时,也有学生殴打老师,甚至持刀杀害老师的新闻。
所以,我认为惩戒是必须的,但惩戒需适度。
惩戒是什么?它不是体罚,更不是老师用来折磨学生的工具。
它应该是一种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的措施。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只要学生进入了学校,就应当被约束,被规范。
学生犯了错,老师应适当提醒,防微杜渐,而不是等到发生了极端事件发生后,再去挽救。
因为,那时候的挽救,已经是悲剧了。
学校或老师应当如何控制惩戒的力度呢?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无再三再四。
既给机会,又不纵容,这就是惩戒的最好尺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青春年少的未成年人呢?当学生第一次犯错时,老师可以适当提醒。
这样做,既不会让他滋生对老师的厌恶之情,又可以使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如果他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对他进行适当的处理。
有时候,即使老师对犯错学生合情合理地进行处理,依然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
某市一家医院凌晨接到一位割腕自杀的男孩,原因竟然是老师提醒他不要在校内玩手机。
老师一句简单的提醒,居然酿成了悲剧。
教育惩戒权-作文范文《教育惩戒权》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工程,关乎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而教育惩戒权,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教育惩戒权,顾名思义,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法拥有的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惩戒的权力。
然而,对于这一权力的理解和运用,却存在着诸多的争议和误解。
有人认为,教育惩戒权是必要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和不良行为。
如果没有适当的惩戒,他们可能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无法改正。
惩戒可以让学生明白,行为是有边界的,违反规则是需要承担后果的。
比如,在课堂上,如果有学生大声喧哗、扰乱秩序,教师通过适当的惩戒,如让其站几分钟反思自己的行为,可以及时制止这种不良行为的蔓延,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而且,合理的惩戒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当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时,就会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也有人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们担心教育惩戒权可能会被滥用,导致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确实,在过去的一些案例中,存在着教师过度惩戒学生的情况,给学生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这种情况让人们对教育惩戒权产生了恐惧和质疑。
此外,一些人认为,教育应该以鼓励和引导为主,惩戒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行使教育惩戒权呢?首先,教师必须明确惩戒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教育。
惩戒应该是基于对学生的关爱和帮助,旨在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其次,惩戒的方式和程度必须合理合法。
教师不能随意打骂、侮辱学生,惩戒的方式应该与学生的错误程度相适应,并且符合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
比如,对于轻微的错误,可以采取口头批评、警告等方式;对于较为严重的错误,可以适当增加惩戒的力度,但也要注意不能超过合理的限度。
再者,教师在实施惩戒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和背景,避免因为误解而错误地惩戒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