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健康宣教知识
- 格式:pptx
- 大小:6.37 MB
- 文档页数:11
儿童常见过敏性紫癜指南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疾病,容易被家长们忽视。
本篇文章旨在为家长们提供关于儿童常见过敏性紫癜的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过敏性紫癜的定义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内脏出现点状出血性紫癜,伴有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儿童是易患过敏性紫癜的人群之一,多数在感染后发病。
二、过敏性紫癜的病因1. 免疫性因素: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有时病毒感染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异常,导致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上沉积,从而引发过敏性紫癜。
2. 感染:细菌、病毒感染往往是导致过敏性紫癜的诱因,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
3. 药物过敏:某些药物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会引起机体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紫癜的发生。
三、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1. 皮肤瘀点:过敏性紫癜患儿皮肤或黏膜出现不规则瘀点、瘀斑,一般排列成片,不易消退。
2. 发热或全身不适:部分患儿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3. 出血倾向:严重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等出血倾向。
四、过敏性紫癜的预防与治疗1.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肾上腺素等。
3. 发病后的处理:发病后要保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受凉。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家长们对儿童常见过敏性紫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希望家长们能够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感谢阅读!。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健康教育(1)责任护士接到患者后,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既往健康史,身体状况,心理社会状况(2)教育内容:1.介绍责任护士,主管医生,科主任,护士长,病房环境及设施2.介绍院内便民措施,病房制度,探视及陪护制度,安全教育(走失、坠床、各种意外预防),物品及财务保管等。
3.介绍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告知家属做检查时有护理人员陪伴,消除紧张情绪。
4.疾病知识宣教:入院时向患儿及家长介绍此病的病因、临床症状、伴随症状及体征,告知此病易反复,让他们在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基础上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配合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
积极寻找过敏源,发现可疑因素应避免再次接触。
过敏性紫癜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炎,以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为病理基础。
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常用过敏性皮疹、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
目前认为与某种致敏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致敏原可为病原体、药物、食物、及其他(花粉吸入、昆虫叮咬、免疫注射等)。
5.用药指导:给予抗感染、脱敏及抗凝治疗,对症处理,讲解药物作用、副作用。
6.讲解饮食原则:告知患儿及家长,此病与某些致敏因素有关,而高蛋白饮食易引起过敏,饮食上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鱼、虾、蟹、蛋、奶等动物性食品,以及菠菜、花粉等植物性食物有可能成为过敏源,应加以排除,如确定为过敏源应严格禁止食用。
禁食人工小食品,因加入很多的添加剂(香精/色素/防腐剂等),宜从白饭开始,等病情稳定后再逐一添加蔬菜品种,病情无反复两月后增加瘦肉和鸡蛋。
鼓励多食用含维生素 C 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特别是绿叶蔬菜、鲜枣、猕猴桃、梨等,对于维持血管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对有消化道症状者,根据情况给予流质、半流质或禁食。
有肾脏损害者应限盐限水。
尿血者,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及海鲜发物如公鸡、海鱼、羊肉、牛肉等,以免助热化火,加重病情。
尿蛋白多者,应注意不过多食用高蛋白饮食,以防虚不受补。
避免过硬及刺激性食物,以保护胃肠黏膜。
过敏性紫癜教案范文一、疾病介绍二、教育目标1.了解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2.提高对过敏性紫癜的风险认识,学会预防控制措施。
3.学会正确处理过敏性紫癜发作时的急救措施。
4.懂得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教育内容1.疾病知识普及1.1病因:感染、药物、食物过敏及自身免疫等因素可能导致过敏性紫癜发生。
1.2发病机制:过敏性紫癜是由机体对其中一种物质的过敏反应引起的,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血管炎,导致皮肤、关节和肾脏等部位受损。
1.3临床表现:皮肤紫癜、关节痛、肾脏损害等。
2.预防控制措施2.1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已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应避免接触该物质,如食物、药物等。
2.2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
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P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胡椒等。
2.3避免受凉:过敏性紫癜患者容易受凉引发病情加重,应注意保暖,尤其是四肢。
2.4注意药物使用:在应用药物时,应告知医生自己对一些药物有过敏反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3.急救措施3.1紫癜发作时,保持冷静,尽快就近就医。
3.2在前往医院的过程中,可以涂抹冷敷剂或冷水冲洗受累部位,有助于缓解症状。
3.3避免擦痒,以免破溃导致继发感染。
4.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4.1治疗方法:以缓解症状、避免复发为主要治疗目标。
一般采用口服抗过敏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血液透析等支持性治疗。
4.2注意事项: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受凉。
四、教育方式2.宣传资料:提供包括免疫复合物性紫癜的详细信息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的宣传资料,让患者及其家人可以随时参考。
五、教育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或随访方式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教育效果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对疾病的了解程度、预防控制措施是否得当、应急措施是否掌握等。
六、总结通过全面的教育指导,患者和其家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过敏性紫癜的疾病知识,提高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从而减少发病和复发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过敏性紫癜健康宣教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儿科护理学》第十三章《小儿常见皮肤病的护理》,具体涉及第三节“过敏性紫癜的健康宣教”。
详细内容包括过敏性紫癜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过敏性紫癜的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
2. 学会识别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并能进行初步的护理评估。
3. 掌握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措施,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护理措施的实践操作。
重点: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笔、护理操作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患有过敏性紫癜的患儿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关注,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2. 理论知识讲解:(1)过敏性紫癜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2)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并发症。
(3)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
3. 实践操作演示:(1)护理评估:观察患儿的皮肤、关节、消化道等症状,了解病情。
(2)护理操作:皮肤护理、关节护理、饮食护理等。
4. 例题讲解:针对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病例,进行护理评估和制定护理计划。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小儿过敏性紫癜健康宣教2. 板书内容:(1)过敏性紫癜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2)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并发症。
(3)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过敏性紫癜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2)描述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并列举三种护理措施。
2. 答案:(1)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皮肤、关节、消化道等多系统损害为特征的血管炎性疾病。
病因包括感染、药物、食物等因素。
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复合物沉积、补体激活、中性粒细胞浸润等有关。
(2)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紫癜、关节肿痛、消化道症状等。
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过敏性紫癜又称舒-亨综合征,是以全身小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
【护理常规】1.休息和运动发病期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后下床活动。
2.饮食护理禁动物蛋白质、海产品饮食,有消化道出血时,给予无渣饮食,出血量多时禁饮食,给予静脉营养。
3.用药护理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精神症状、血压升高、电角质紊乱、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等。
4.心理护理因病情易反复,应向患儿及其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加强沟通,指导家长配合治疗。
5.病情观察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情况,有消化道出血时,应卧床休息,给予无渣饮食,出血量多时应考虑输血并禁饮食,给予静脉营养;观察尿液性质,定时做尿常规检查,如有异常,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6.加强皮肤护理观察皮疹形态、数量、部位、是否有新出血点。
保持皮肤清洁,防擦伤、抓伤,如有破溃应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感染。
患儿衣着应宽松、柔软,保持清洁干燥。
避免接触可能的致敏源。
7.减轻或消除关节痛或腹痛关节型患儿应观察疼痛及肿胀情况,保持患肢功能位置,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避免在患肢进行静脉输液。
腹型患儿应观察有无腹绞痛、呕吐、血便等,注意粪便性状,有时外观正常但潜血阳性,应及时留取粪便标本,并详细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
按医嘱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关节疼痛和解除痉挛性腹痛。
【健康教育】1.饮食指导禁动物蛋白质、海产品饮食,食用应季水果,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饮食种类及次数。
2.用药指导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记尿量,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防止药物反跳,预防骨折。
3.心理指导因病情反复发作或并发肾损害,应向患儿及其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以便于配合治疗。
4.康复指导本病春秋季节多发,教会家长预防感染,避免去人群集中的场所,防止受凉;教会家长观察病情,合理调配饮食,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源。
2024年小儿过敏性紫癜健康宣教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基于《儿科学》第十二章“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具体涉及第三节“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识别与处理”。
详细内容包括: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健康宣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基本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
2. 掌握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 学会针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家长的自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教学重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健康宣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黑板。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儿过敏性紫癜健康宣教。
2. 讲解病因及发病机制: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 分析临床表现:通过PPT课件、实物模型和挂图,讲解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4. 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以例题形式讲解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强调关键点。
5.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6. 健康宣教:讲解针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健康宣教内容,提高患者及家长的自护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小儿过敏性紫癜健康宣教2. 板书内容:(1)小儿过敏性紫癜病因及发病机制(2)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3)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4)健康宣教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列举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2. 答案:(1)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略。
(2)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皮疹、关节痛、腹痛、肾脏损害等。
(3)病例判断及治疗原则: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过敏性紫癜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简介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是一种过敏性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炎,其特征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和黏膜均可出现淤点,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和肾脏的改变。
(二)健康指导
1.发作期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改善微循环,恢复期可适量活动。
2.饮食应多吃蔬菜、水果、蛋白质类(如猪瘦肉、排骨汤、豆制品等),保持大便通畅,禁食牛羊肉、鱼、虾、蟹、海鲜、辣椒、酒、咖啡、浓茶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保持皮肤清洁、病床平整干燥,无渣屑,避免搔抓、摩擦、挤压及肥皂热水烫洗。
4.如有腹痛、黑便、关节痛等不适,腹痛剧烈或黑便加重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腹痛病人应尽量放松,勿过于紧张、焦虑。
5.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6.疾病痊愈后,为避免反复再发,近期禁止剧烈运动。
7.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心情愉悦。
8.不适随诊,定期复查。
过敏性紫癜健康指导
一、疾病知识
过敏性紫癜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炎,以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为病理基础。
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常有过敏性皮掺、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等,病程常反复迁延,但一般预后良好。
二、护理要点
1、保持皮肤清洁,衣服质地柔软、清洁、宽松,勤剪指甲,勿用手抓挠皮肤,如有破溃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感染。
2、避免接触可能的各种致敏原。
3、保持患儿肢体的功能位置,腹痛时应卧床休息,尽量守护在床边。
尽量利用放松、娱乐等方法减轻疼痛。
4、观察尿量、尿色,定时做尿常规检查。
5、观察皮疹的形态颜色、数量、分布,有消化道出血时,应卧床休息,限制饮食,给予无渣流质。
三、饮食指导
1、饮食细而软,避免鱼虾蟹腥类食物,避免牛奶,辛辣食物。
2.如有消化道出血,应予无渣流质。
四、出院指导
1、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2、合理调配饮食,有肾及消化道症状者宜在症状消失后三个月复查,并留心随访。
3、过敏性紫癜可反复发作和并发肾损害,所以应定期来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