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镁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应用的制作流程
- 格式:pdf
- 大小:155.74 KB
- 文档页数:17
镁电池的工作原理
镁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镁作为负极和正极活性物质之间的反应来实现电能的产生和储存。
镁电池的负极通常使用纯镁金属或者镁合金,正极则使用一种能与镁发生化学反应的氧化剂,如氧气(O2)、空气(O2和N2的混合物)、二氧化锰(MnO2)或者四氧化三铁
(Fe3O4)。
在电池中,电解质一般采用氯化镁或者其他含镁盐溶液。
在正常工作状态中,镁电池内的镁负极会发生氧化反应,将金属镁中的电子转移到正极,从而产生电流。
镁负极处的氧化反应可以以如下的方式表示:
Mg(s) → Mg2+(aq) + 2e-
同时,正极会发生还原反应,与上述的氧化反应相互配合产生电子转移。
正极的还原反应可以具体表示为:
O2(g) + 2H2O(l) + 4e- → 4OH-(aq)
这样,在电池的两个电极之间,就会建立起可用的电势差,电子将沿着外部电路流动,实现了电能的输出。
当这种反应进行时,金属镁逐渐被氧化并转化为镁离子,而氧化剂则被还原为氢氧根离子。
需要注意的是,镁电池需要在碱性环境中工作,因为在酸性环
境中,镁负极会发生过于剧烈的反应,导致电池寿命大大缩短。
总之,镁电池的工作原理主要依靠镁负极的氧化反应和正极的还原反应,通过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转移,在外部电路上产生电能。
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电极是电池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与电解液之间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可以控制电池的性能。
电极材料可以是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其制备和性质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稳定性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氧化物电极材料的方法,其基本步骤如下:1)将金属醇盐和复合碱作为前驱体,溶于有机溶剂中。
2)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透明的溶胶状物质。
3)将溶胶状物质挥发至凝胶状物质。
4)将凝胶状物质进行煅烧,生成氧化物电极材料。
2. 真空蒸发法真空蒸发法是制备金属电极材料的方法,如锂、铝等。
其基本步骤如下:1)将金属样品置于真空蒸发器中。
2)加热金属样品,使其蒸发。
3)在清洁的基板上收集蒸发的金属。
4)将蒸发的金属冷却并获得光滑的金属电极材料。
3. 激光法激光法是一种新兴的制备电极材料的方法,可以制备纳米材料和二维材料。
其基本步骤如下:1)将前驱体悬浮液涂覆在基板上。
2)通过激光刻蚀或激光聚合作用,制备具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电极材料。
3)通过调节激光功率、脉冲数、扫描速度等参数,可以控制电极材料的形貌和微观结构。
二、电极材料的应用1.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可以作为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储能系统等的电源。
其电极材料主要包括石墨、锰酸锂、钴酸锂、磷酸铁锂等。
2. 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量密度电池,可以作为智能电网和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可靠电源。
其电极材料主要包括硅、磷酸钠铁、硫化钒等。
3. 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具有高速充放电、长循环寿命和低温效应等特点,是传统电池无法替代的高性能储能器件。
其电极材料主要包括碳电极材料和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
总之,电极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稳定性,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电极材料和制备方法的出现将进一步改善电池的性能和应用价值。
电池的制作流程电池的制作流程可以分为原料准备、材料制备、电池组装和电池测试四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是原料准备。
主要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解质和包装材料等。
金属材料通常选择锌、铅、镍、锂、钴等。
电解液是电池内部传导电子的介质,常见的有硫酸、酸性盐溶液、碱性盐溶液等。
隔膜是用于隔离正负极的材料,可以是纸质、非织造材料或聚丙烯薄膜等。
电解质是电池内部传导离子的溶液,可以是盐酸、氢氧化钠等溶液。
包装材料是用来封装电池的外壳,常见的有金属壳体和塑料壳体。
第二步是材料制备。
首先,金属材料通过冶炼、铸造、锭化等工艺制备成所需形状和规格的电极。
然后,将电极进行表面处理,如去除氧化膜、加热退火等,以提高其性能。
接下来,制备电解液、电解质和隔膜。
电解液和电解质需要根据不同电池的需求,控制好其成分、浓度和质量。
隔膜则需要经过模压、敷粘、烘干等工艺制备而成。
第三步是电池组装。
将正负极电极与隔膜叠放,形成“正负极间隔膜正负极”的结构,并通过热融熔封或粘合等方法将其固定在一起。
然后,在正负极之间注入电解液和电解质,使其浸润整个电极和隔膜。
最后,将组装好的电池装入金属或塑料壳体中,并封装好。
第四步是电池测试。
对组装好的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容量测试、内阻测试等一系列测试,以确保电池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进一步,对电池进行外观检查、漏液检测、压力测试等,以确保电池的安全可靠性。
最后,经过上述几个步骤,电池的制作流程就完成了。
制作出的电池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电动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设备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池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以追求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寿命和更安全可靠的电池产品。
电池生产制造方案
电池生产制造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材料准备:收集和准备电池生产过程所需的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
2. 正极材料制备:将正极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通过烘干和粉碎等工艺来获得一定规格和品质的正极材料。
3. 负极材料制备:将负极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通过烘干和粉碎等工艺来获得一定规格和品质的负极材料。
4. 电解液制备:通过将电解质和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来制备电池的电解液。
5. 隔膜准备:准备适用于电池的隔膜材料,并将其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6. 电池组装: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隔膜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叠放,并添加电解液,然后将其封装在电池壳体中。
7. 电池测试:对组装好的电池进行电性能测试,包括电压、电流和容量等方面的测试。
8. 包装和质检:对通过测试的电池进行包装,并进行质量检验和包装标识。
9. 产品存储和配送:将包装好的电池存储在合适的环境中,并按照订单要求进行配送。
10. 售后服务:提供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更换和退货等。
在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确保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并采取合适的环境保护措施。
同时,还需要进行生产计划和管理,以确保生产的高效和良好的生产效果。
镁电池原理
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电池,其工作原理基于镁离子的嵌入/脱嵌反应。
与传统的锂电池相比,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
密度和更低的成本,并且镁是一种丰富的天然资源。
镁电池的正极通常采用氧化镁(MgO)材料,负极使用金属
镁(Mg)。
在放电过程中,金属镁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镁离
子(Mg2+),同时放出电子。
这些镁离子穿过电解质,沿着
电流路径移动,并与正极的氧化镁发生嵌入反应。
嵌入反应是指镁离子与氧化镁的结构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提供电流,将金属镁还原为镁离子,并使其脱嵌出正极材料。
脱嵌反应是指镁离子从氧化镁结构中解离出来,重新形成金属镁。
镁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化为以下步骤:
1. 放电:金属镁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镁离子和电子。
Mg → Mg2+ + 2e^-
2. 电子流动: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动,提供电能。
3. 离子传输:镁离子通过电解质移动,沿着电流路径进入正极。
4. 嵌入反应:镁离子与正极的氧化镁发生结构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
充电的反应过程与放电相反:
1. 电子流动:外部电源提供电流,反向将金属镁还原为镁离子。
2. 脱嵌反应:镁离子从氧化镁中解离出来。
3. 离子传输:镁离子通过电解质移动,返回负极。
4. 还原反应:镁离子与金属镁重新结合,形成金属镁。
总之,镁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镁离子的嵌入/脱嵌反应实现
电能的存储和释放。
这种电池具有可靠性高、能量密度大和低成本等优点,有望成为未来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镁电池工作原理
镁电池是一种利用镁和正极材料反应产生电能的化学电池。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镁与正极材料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镁作为电池的负极材料,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化学活性和高电位。
在电池中,镁会从负极电极上脱去两个电子,进入电池溶液中以镁离子(Mg2+)的形式存在。
这个过程称为氧化反应,其中负极的反应可以表示为:Mg → Mg2+ + 2e-。
正极材料则是一种能够与镁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常见的正极材料包括铜氧化物(CuO)、铁氧化物(Fe2O3)等。
正
极上的反应可以以铜氧化物为例表示为:CuO + 2e- → Cu +
O2。
当电路闭合并外接负载时,镁离子会在正极上还原为金属镁,并释放出电子。
这些电子通过负极电极,外部电路和负载来完成电子转移,并产生电流。
反应过程可以表示为:Mg2+ + 2e- → Mg。
整个镁电池的化学反应可以简化为镁在负极氧化,通过电路流向正极进行还原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产物是氧化镁(MgO),其在电池中通常以粉末或糊状的形式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镁电池工作时需要在电解质溶液中进行。
常用的电解质溶液包括氯化镁(MgCl2)溶液、硫酸镁(MgSO4)溶液等。
电解质可以促进镁离子的迁移和还原反应的进行。
总结起来,镁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镁和正极材料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镁在负极的氧化和在正极的还原反应,释放出电子并产生电流。
这种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可回收等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如镁的反应速度较慢,使用寿命相对较短等。
电极制备工艺的工艺步骤
电极制备工艺的一般工艺步骤如下:
1. 材料准备:根据电极所需的材料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将其准备好。
材料一般包括导电材料、黏结材料、填充材料等。
2. 混合: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各种材料进行混合,使其均匀分散在一起。
可以使用混合机等设备来完成混合过程。
3. 成型:将混合好的材料进行成型。
常见的成型工艺包括挤压、模压、喷涂等。
成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工艺方法。
4. 烘干:将成型后的电极进行烘干,使其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
烘干可以使用烘箱等设备进行,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5. 烧结:将烘干后的电极进行高温处理,使其形成一定的结构和性能。
烧结温度和时间一般较高,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6. 后处理:根据电极的实际应用需求,可能需要进行各种后处理工艺。
例如,可以进行表面修饰、涂覆保护层等。
7. 检验:对制备好的电极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检查其结构和性能是否符合要
求。
常见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导电性能测试等。
8. 包装:对合格的电极进行包装,确保其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以上是电极制备工艺的一般步骤,具体的工艺流程可以根据不同的电极材料和应用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电池制造工艺流程一、原材料准备阶段电池制造的第一步是准备原材料。
常见的电池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
正极材料通常是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钴或氧化锂。
负极材料通常是碳或金属。
电解液可以是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盐溶液。
隔膜用于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
二、电极制备阶段电极制备是制造电池的核心步骤之一。
首先,需要将正极和负极材料分别与导电剂和粘结剂混合,形成电极浆料。
然后,将电极浆料涂覆在电极片上,并通过压力或辊压等方式将其均匀压实。
最后,将电极片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和溶剂。
三、装配阶段在装配阶段,需要将正极、负极和隔膜叠放在一起,并注入电解液。
这一过程通常在无尘室中进行,以避免杂质的污染。
叠放的方式可以是卷绕式或叠片式,具体选择取决于电池的类型和设计。
注入电解液后,需要进行密封处理,以确保电解液不泄漏。
四、充放电测试阶段在制造出电池后,需要进行充放电测试,以确保电池的性能符合要求。
充放电测试可以评估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和内阻等指标。
测试过程中会记录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时间等参数,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五、封装和包装阶段充放电测试合格后,电池需要进行封装和包装。
封装是将电池放入外壳中,并密封以防止电解液泄漏。
外壳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机械强度。
封装完成后,电池需要进行包装,以便运输和销售。
六、质量检验阶段在电池制造的最后阶段,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电池容量测试、内阻测试、电池保护功能测试等。
只有通过质量检验的电池才能出厂销售。
在质量检验过程中,还需要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和处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七、成品检验和出厂阶段通过质量检验的电池会进行成品检验。
成品检验包括电池的外观检查、电池容量测试、内阻测试、电池保护功能测试等。
只有通过成品检验的电池才能出厂销售。
出厂的电池需要进行包装,并标注相关的信息,如电池型号、生产日期和质量标识等。
八、售后服务阶段电池制造工艺的最后一步是售后服务。
电池生产工艺流程电池生产工艺流程电池是一种储能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电池生产的详细工艺流程。
一、原材料准备1.正极材料:如钴酸锂、三元材料等。
2.负极材料:如石墨、碳纤维等。
3.电解液:如丙二醇、碳酸二甲酯等。
4.隔膜:如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等。
5.其他辅助材料:如导电剂、粘合剂等。
二、正极材料制备1.原材料筛选:将正极材料的原料进行筛选,确保其符合要求。
2.混合搅拌:将筛选后的原材料进行混合搅拌,使其均匀分布。
3.干燥处理:将混合后的正极材料进行干燥处理,去除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
4.成型压制:将干燥后的正极材料进行成型压制,制成规定形状和尺寸的正极片。
三、负极材料制备1.原材料筛选:将负极材料的原料进行筛选,确保其符合要求。
2.混合搅拌:将筛选后的原材料进行混合搅拌,使其均匀分布。
3.干燥处理:将混合后的负极材料进行干燥处理,去除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
4.成型压制:将干燥后的负极材料进行成型压制,制成规定形状和尺寸的负极片。
四、电解液制备1.原材料准备:准备电解液所需的各种原材料。
2.混合搅拌:将各种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3.过滤处理:对混合好的电解液进行过滤处理,去除其中的颗粒和其他不纯物质。
4.储存处理:将过滤好的电解液储存到特定容器中,并进行特定处理,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隔膜制备1.原材料准备:准备隔膜所需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等原材料。
2.成型压制:将原材料进行成型压制,制成规定形状和尺寸的隔膜。
3.涂覆处理:对隔膜进行涂覆处理,以提高其导电性和稳定性。
六、电池组装1.正负极片组装:将正负极片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形成电池芯。
2.注液处理:将电解液注入电池芯中,并进行特定处理,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3.隔膜安装:将隔膜安装在电池芯中,分离正负极片。
4.密封处理:对电池进行密封处理,以确保其不泄漏和不受外界影响。
七、测试检验1.容量测试:对新生产的电池进行容量测试,以确认其容量是否符合要求。
电极制造的工艺步骤电极制造是一种制造电池和电子器件的关键工艺,包括电池电极制备、电极片剪切、电极活化、电极混合、电极涂布等重要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极制造的工艺步骤。
1.电池电极制备电极制备是首先将电极材料制备成薄片状,以满足电池组装的要求。
常见的电极材料有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锂钴酸锂和负极材料石墨等。
电极材料经过粉碎、混合、干燥等步骤处理后,使用涂布工艺将电极材料涂布在导电剂上,形成电极混浆。
2.电极片剪切电极混浆在涂布完成后需进行剪切加工,将电极片剪成所需尺寸。
通常采用卷取成卷的混浆,然后通过多刀切割机将其剪切成较细的电极片。
电极片剪切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刀具刃口,控制剪切速度和压力,确保电极片切割的尺寸准确。
3.电极活化电极混浆在剪切后需要进行活化处理,以提高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常见的电极活化方法有热处理、高温煅烧等。
热处理可以使得电极混浆中的有机成分被分解,提高电极的导电性;而高温煅烧可以提高电极材料的结晶度和电化学性能。
4.电极混合电极混合是将活化后的电极材料与聚合物粘结剂、导电剂等混合均匀。
电极混合的目的是使电极材料与导电剂、粘结剂等充分接触,形成均匀的电极混浆,提高电极的导电性和稳定性。
通常采用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的时间和速度需要控制得当。
5.电极涂布电极混合完成后,需要进行涂布工艺,将电极材料涂布在导电剂上。
涂布方法包括刀涂法、卷料涂布法、喷涂法等。
刀涂法是将电极混浆涂布在退火铝箔基片上,然后进行压片、干燥等工艺;卷料涂布法是将电极混浆连续涂布在滚筒上,然后与导体基片贴合,形成电极层。
喷涂法则是通过雾化和喷嘴将电极混浆喷洒在导电器上,形成均匀的电极层。
6.电极干燥电极涂布完成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将电极内部的溶剂蒸发出去,实现电极层的固化。
常见的干燥方法有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等。
在干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避免电极层出现龟裂或起皱等问题。
7.电极滚压电极干燥后,需要进行滚压工艺,将电极层与导体基片紧密结合,提高电极的导电性。
电池生产工艺详细步骤
电池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体步骤可能因电池类型和生产厂家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电池生产工艺的基本步骤:
1. 电极制备:将活性材料、导电剂、黏合剂等原材料混合均匀,然后涂覆在电极集流体上,形成电极片。
2. 电解质制备:将电解质原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制成电解质溶液。
3. 电池组装:将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按一定顺序叠放,并在其间注入电解质溶液,然后将整个电池封装在电池壳中。
4. 化成:将电池连接到充放电设备上,进行化成处理,使电极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 SEI 膜。
5. 分容:将化成后的电池连接到分容设备上,进行容量测试,筛选出合格的电池。
6. 封装:将合格的电池封装在电池壳中,并进行密封处理。
7. 老化:将封装后的电池放置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老化处理,使电池性能更加稳定。
8. 检测:对老化后的电池进行性能检测,包括容量、内阻、循环寿命等指标。
9. 包装:将检测合格的电池包装成成品,准备出售。
以上是电池生产工艺的基本步骤,不同类型的电池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同时,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环境和工艺参数,以确保电池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与制作流程二次电池(也称为可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一种能够通过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且可以通过外部电流进行电化学反应重组的电池。
它们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电化学反应构成,这些反应可以被反复循环使用。
在制造二次电池之前,需要确定电池的化学组成和物理规格。
下面是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和制作流程。
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可以分为原材料准备、正负极材料制备、电解液配制、电池组装和封装等几个主要步骤。
1.原材料准备:制造二次电池所需要的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集流器等。
这些材料必须通过可靠的供应商采购,并且符合电池制造的质量标准。
2.正负极材料制备:正负极材料是电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制备过程通常包括混合、粉碎、干燥和烧结等步骤。
正极材料通常是一种具有高电化学活性的物质,如锂钴酸锂、锂铁磷酸盐等。
负极材料通常是一种可以嵌入或释放电荷的物质,如石墨、锡等。
3.电解液配制:电解液是二次电池中起到导电和媒介作用的溶液。
它通常由有机溶剂、盐类和添加剂等组成。
配制电解液的过程包括控制溶液的浓度和组成,并确保电解液的纯度和稳定性。
4.电池组装:电池组装是将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集流器等组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合的过程。
在组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正负极材料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间隔,以防止内部短路或正负极直接接触。
5.封装:完成电池组装后,需要进行封装,以确保电池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寿命。
封装过程中通常会使用聚合物薄膜或金属壳体来封装电池,并确保电极、电解液和隔膜等部份的紧密接触和防止外部环境的影响。
除了以上流程,还有一些可能的附加步骤和检测工序。
例如,电池制成后需要进行容量测试、性能检测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二次电池制造过程会有所不同。
例如,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在制造方法和步骤上会有所区别。
此外,为了提高二次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研发和改进来完善制造流程。
镁海水燃料电池实施方案镁海水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技术,它利用镁和海水中的氯化镁进行反应产生能量,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镁海水燃料电池的实施方案,包括原理、材料、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内容。
首先,镁海水燃料电池的原理是基于镁和氯化镁的化学反应。
当镁与氯化镁发生反应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被转化为电能,从而驱动电池工作。
因此,镁海水燃料电池可以视为一种镁资源利用的新途径,同时也是一种清洁能源技术。
在材料方面,镁海水燃料电池所需的材料主要包括镁、氯化镁、阳极、阴极等。
其中,镁是电池的主要能源材料,而氯化镁则是作为反应物质存在。
阳极和阴极则是用来促进电池反应进行的催化剂,它们的选择和制备对电池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制备方法是镁海水燃料电池实施的关键环节。
首先,需要将镁和氯化镁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并放入电池反应槽中。
随后,通过合适的阳极和阴极材料,以及适当的电解质溶液,使得电池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纯度、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电池结构的设计等方面。
镁海水燃料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它可以作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技术,用于驱动各种电力设备,如电动汽车、船舶等。
其次,由于镁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因此镁海水燃料电池也可以成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能源方案。
此外,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岛屿,由于能源供应的不便,镁海水燃料电池也可以成为一种备用能源选择。
总的来说,镁海水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绿色能源技术,它可以为人们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选择。
通过本文所述的实施方案,相信镁海水燃料电池技术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干货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及制备摘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发展显示出了它成为清洁、高效和可靠电源的潜力。
双极板作为PEM⁃FC的关键部件之一,具有提供电气连接、输送反应气体、消散反应热、去除副产物的作用,但也是制约PEMFC 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双极板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金属双极板、石墨双极板和复合材料双极板,本文综述了双极板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其中,金属双极板因其优异的机械和物理性能,与无孔石墨及复合材料相比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在乘用车应用中备受关注,但其制造工艺和耐腐蚀性是金属双极板的主要关注点。
未来,开发出优良的耐蚀性和导电性涂层或新型的双极板金属材料将极大地促进PEMFC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
为了缓解由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的问题,急需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
其中,氢能被认为是最适合的能源来源,而以氢能作为能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由于其效率高、零排放以及工作温度低的优势成为最有潜力的能量装换装置。
但由于PEMFC耐久性及成本方面的制约,还未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其中双极板是PEMFC中的关键部件之一。
一般情况下,双极板占电堆总质量的80%以上,占总成本约30%,而电堆体积基本是由双极板占据。
归纳了双极板在燃料电池结构上具有的6个基本功能:(1)、分离各个电池;(2)、输送反应气体;(3)、提供电气连接;(4)、去除水副产物;(5)、消散反应热;(6)、承受夹紧力。
为适应以上功能,美国能源部给出的2020 年和2025年双极板的特性指标如表1所示。
目前,从燃料电池技术团队路线图报告来看,双极板的成本为5.4美元/kW,远远高于美国能源部2025年的目标(2.0美元/kW),因此,双极板材料价格必须更低廉,并且具有高的电导率和导热性,低的接触电阻和良好的耐腐蚀性。
双极板根据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金属双极板、石墨双极板和复合材料双极板,表2列出了不同材料双极板的优势与劣势,石墨双极板是目前国内PEMFC最常用的双极板材料,但由于金属双极板在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时候,其生产成本会极大程度降低,且大功率电堆体积相对石墨板电堆小得多,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电池制造工艺流程一、前期准备在开始电池制造工艺流程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电池的类型和规格,根据不同电池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
其次,准备所需的设备和工具,包括混料机、注液机、贴片机等。
最后,组织生产人员,确保每个步骤都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二、制备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备正极材料是电池制造工艺的第一步。
通常,正极材料由钴、镍、锰等金属氧化物组成。
首先,将金属氧化物和导电剂等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溶剂进行搅拌,形成均匀的浆料。
然后,将浆料通过涂布机均匀涂布在铝箔或铜箔基片上,并进行干燥和压制,制备成正极片。
三、制备负极材料负极材料也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备负极材料是电池制造工艺的第二步。
负极材料通常由石墨和导电剂等组成。
首先,将石墨和导电剂等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溶剂进行搅拌,形成均匀的浆料。
然后,将浆料通过涂布机均匀涂布在铜箔基片上,并进行干燥和压制,制备成负极片。
四、制备隔膜隔膜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
制备隔膜是电池制造工艺的第三步。
通常,隔膜由聚丙烯或聚乙烯等材料制成。
首先,将聚丙烯或聚乙烯等原材料加入溶剂中进行搅拌,形成均匀的溶液。
然后,将溶液通过涂布机均匀涂布在铝箔基片上,并进行干燥和压制,制备成隔膜。
五、组装电芯组装电芯是电池制造工艺的第四步。
首先,将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按照一定顺序叠放在一起,形成电芯的层叠结构。
然后,将电芯放入注液机中,注入电解液,使电芯充分浸润。
接着,将注液后的电芯进行封口处理,防止电解液泄漏。
最后,进行电芯的充电和放电测试,确保电芯的性能符合要求。
六、包装和检验包装和检验是电池制造工艺的最后一步。
首先,对电池进行外观检查,确保电池外壳无损坏。
然后,对电池进行电性能测试,包括电压、容量、内阻等指标。
最后,对合格的电池进行包装,通常采用塑料包装或铝箔包装。
总结电池制造工艺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制备正极材料、制备负极材料、制备隔膜、组装电芯以及包装和检验。
镁铝电池电极反应式镁铝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池,它的电极反应式可以用以下方程式来表示:在阳极上的反应式:Mg + 2AlCl3 → MgCl2 + 2Al在阴极上的反应式:3Al + 3Cl- → 3AlCl3 + 3e-在整个电池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主要的反应:阳极上的反应和阴极上的反应。
在阳极上,镁金属(Mg)与二氯化铝(AlCl3)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镁(MgCl2)和铝金属(Al)。
这个反应是氧化反应,镁被氯化铝氧化成了镁离子(Mg2+),同时铝离子(Al3+)被还原为铝金属。
这个反应是放电反应,也就是说电子从阳极流向了阴极。
在阴极上,铝金属(Al)与氯离子(Cl-)发生反应,生成三氯化铝(AlCl3)。
这个反应是还原反应,氯离子被还原为氯气,同时铝金属被氧化为铝离子。
这个反应是充电反应,也就是说电子从阴极流向了阳极。
整个镁铝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阳极和阴极上的反应。
当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镁金属被氯化铝氧化,产生电子并释放出镁离子。
电子通过外部电路从阳极流向阴极,从而产生电流。
在阴极上,铝金属与氯离子发生反应,还原为氯气,并吸收电子。
这个过程中,氯离子被还原,而铝金属被氧化。
整个过程中,镁金属被消耗,而铝金属被生成,从而实现了电池的放电过程。
当电池需要充电时,外部电源通过电解质溶液向电池提供电流。
在电解质的作用下,铝金属被还原为铝离子,并吸收电子。
而氯离子则被氧化为氯气。
通过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流,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从而实现了电池的充电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铝金属被生成,而镁金属则被还原为镁离子。
镁铝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揭示了电池在放电和充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通过合理设计电池结构和电解质溶液,可以实现电池的高效工作和长寿命。
镁铝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在能源储存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特定颗粒尺寸的镁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其化学式为MgxLiyTizOw(0.5<x<2,0<y≤1/3,5/3≤z<2,4≤w<5)。
将该据此技术制得的材料应用于镁离子电池,电池具有充放电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倍率性能好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1.一种钛酸锂镁,其化学式为MgxLiyTizOw,其中,0.5<x<2,0<y≤1/3,5/3≤z<2,4≤w<5,其粒径分布在20-200nm之间,并且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锂源、镁源、钛源及表面活性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制备成共混液,采用旋转蒸发仪将所得溶液旋转蒸发至一定浓度,将粘稠胶体溶液倒入培养皿中,置于烘箱中,蒸干溶剂后,得到白色固体,将固体煅烧得到不同颗粒尺寸的钛酸锂镁;其中,反应溶液中锂源、镁源和钛源的摩尔比为0~1/3:0.5~2:5/3~2;镁源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为100~2000:1;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N,N-二(2-羟基乙基)乙烯二胺,季铵化物,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聚山梨酯,(C3H6O-C2H4O)x,卵磷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固体的煅烧温度为400-800℃;所述固体的煅烧时间为10-40h;所述锂源选自Li2CO3、LiOH、Li、LiNO3、CH3COOLi、LiCl、LiF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镁源选自MgCO3、Mg(OH)2、Mg、Mg(NO3)2、Mg(CH3COO)24H2O、Mg(C2O4)22H2O、MgCl2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钛源为钛酸四正丁酯、TiSO4、TiCl4、异丙醇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酸锂镁,其特征在于,所述锂源、镁源和钛源的摩尔比为1/3:1:5/3。
3.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酸锂镁,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硬脂酸、脂肪酸山梨坦、N,N-二(2-羟基乙基)乙烯二胺或(C3H6O-C2H4O)x。
4.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酸锂镁,其特征在于所述锂源选自LiCl。
5.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酸锂镁,其特征在于所述镁源选自MgCl2。
6.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酸锂镁,其特征在于所述钛源为TiCl4。
7.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钛酸锂镁作为镁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应用。
8.一种镁离子电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含有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钛酸锂镁作为电极材料,以及含有导电添加剂、粘结剂和相应溶剂。
9.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添加剂为碳黑、Super-P、科琴黑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或聚丙烯酸、羧甲基纤维素钠、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明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组装的镁离子电池,采用的电解液体系选自格氏试剂衍生物的醚电解液,镁锂共混盐电解液体系以及镁盐碳酸酯类有机电解液;其中格氏试剂衍生物的醚类电解液,格氏试剂衍生物选自Mg(AlX3-nRn’R’n”)m(AlX’3-n”’R”n””R”’n””’)2-m型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X为氯或溴,R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烯丙基、丁基、苯基、萘基、对烷基苯基或间烷基苯基,0≤n≤3,0≤m≤2;所述醚类电解液中,醚类溶剂选自四氢呋喃、1,4-二氧杂环己烷、1,3-二氧戊杂环己烷环、乙二醇二甲醚和三乙二醇二甲醚中的至少一种;在镁锂共混盐电解液体系中,镁盐选自格氏试剂衍生物,其中格氏试剂衍生物选自Mg(AlX3-nRn’R’n”)m(AlX’3-n”’R”n”’R”’n””’)2-m型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X为氯或溴,R 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烯丙基、丁基、苯基、萘基、对烷基苯基或间烷基苯基,0≤n≤3,0≤m≤2;镁盐浓度为0.1-1M;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高氯酸锂、硝酸锂、氯化锂和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中的至少一种;在镁盐碳酸酯类有机电解液中,镁盐选自三氟甲基磺酸镁、氯化镁、硝酸镁、高氯酸镁;所述碳酸酯类电解液中,溶剂选自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溶质选自硝酸镁、高氯酸镁、氯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11.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镁离子电池电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所述钛酸锂镁电极材料,经制浆、涂片、干燥的工艺流程制得。
12.一种能量存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存储元件含有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钛酸锂镁作为电极材料。
13.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能量存储元件。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为移动电话、照相机、摄像机、MP3、MP4或笔记本电脑。
技术说明书一种新型镁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应用技术领域本技术属于电化学电源领域,涉及一种镁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能源资源的短缺与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体系成为当前电源系统的主要目标。
作为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轻金属元素之一的镁,由于其良好的物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
现在对于二次镁电池的研究很多,都是基于二次锂离子电池之上的。
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和锂处于对角线位置,除了它们具有类似的原子半径和化学性质之外,镁的熔点(648.8℃)比锂的熔点(180.5℃)要高的多,也没有锂的金属活动性强,所以安全性上二次镁电池要更好。
虽然质量比容量没有锂(3862mAh g-1)那么高,但也相当可观(2205mAh g-1)。
而且我国镁资源极其丰富,镁价格上要远远低于锂,而且镁对环境友好,所以二次镁电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对镁离子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使镁金属可逆的溶解/沉积的电解液和能够可逆嵌脱镁离子的材料上。
然而现有的镁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①过渡金属氧化物与硫化物和传统的镁电池电解质溶液不兼容;②镁的动力学嵌入通常非常缓慢;③镁的嵌入量非常低;④充、放电电压差异非常大,也就是有高的过电位;⑤在多次循环下,容量衰减严重。
虽然单纯的钛酸镁(赵明,焦丽芳,袁华堂,王伟,王永梅。
可充镁电池正极材料MgTi2O5的研究。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9:39-42)在镁电池体系中虽然已有相关报道,但是其只报道了可逆行为并无电池材料容量报道。
此外,本课题组将纯相的钛酸锂作为镁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郭玉国,吴娜,吴兴隆,殷雅侠,万立骏;一种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应用;申请号:201310295729.1;申请日:2013.07.16)进行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电池表现出较高的容量和很好的循环稳定性。
然而促进镁电池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电极材料的开发。
而钛酸锂镁作为镁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尚未见有人报道。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的钛酸锂镁电极材料,并成功地实现了此材料在镁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提高了镁离子电池的性能。
本技术所提供的应用是所述钛酸锂镁作为镁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应用。
本技术提供的制备所述钛酸锂镁电极材料的方法,为采用锂源化合物,镁源化合物和钛源化合物共混,结合高温烧结工艺,制备得到具有特定纳米尺寸的最终产物。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锂源化合物,镁源化合物,钛源化合物按照Li:Mg:Ti=0~1/3:1~2:5/3~2的比例制备成共混液,加入表面活性剂。
采用旋转蒸发仪将所得溶液旋转蒸发至一定浓度。
将均一粘稠胶体溶液倒入培养皿中,置于烘箱中,蒸干溶剂后,得到白色固体。
将固体在一定温度下煅烧10-40h,得不同颗粒尺寸的最终产物钛酸锂镁。
优选地,煅烧温度为400-800℃,更优选,煅烧温度为500-700℃。
优选地,按LiCl:MgCl2:TiCl4=1/3:1:5/3的摩尔比称取,加入乙醇/水作为溶剂,加入硬脂酸配成均一的溶液。
将均匀混合的溶液,置于烘箱中烘干溶剂。
将所得固体,在600℃下煅烧10h。
反应完毕,得到粉末状固体。
本技术中所提供的镁离子电池由电极材料钛酸锂镁,金属镁,电解液体系三部分组成。
其中本技术中组装的镁离子电池所采用的电解液体系包括格氏试剂(Grignard)衍生物的醚电解液,镁锂共混盐电解液体系以及简单镁离子盐有机电解液体系。
具体地,本技术提供如下几项技术:1.一种钛酸锂镁,其化学式为MgxLiyTizOw(0.5<x<2,0<y≤1/3,5/3≤z<2,4≤w<5),其粒径分布在20-200nm之间。
2.如项1所述的钛酸锂镁,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特定的锂源、镁源、钛源按照特定比例制备成共混液,加入表面活性剂。
采用旋转蒸发仪将所得溶液旋转蒸发至一定浓度。
将均一粘稠胶体溶液倒入培养皿中,置于烘箱中,蒸干溶剂后,得到白色固体,将固体在特定温度下煅烧得具有特殊纳米尺寸的最终产物钛酸锂镁;所述反应溶液中锂源、镁源和钛源的摩尔比为0~1/3:0.5~2:5/3~2,优选为1/3:1:5/3;镁源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为100~2000:1;所述固体的煅烧温度为400-800℃,优选500-700℃;所述固体的煅烧时间为10-40h,优选10-20h;所述锂源可选自Li2CO3、LiOH、Li、LiNO3、CH3COOLi、LiCl、LiF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LiCl;所述锂源可选自MgCO3、Mg(OH)2、Mg、Mg(NO3)2、Mg(CH3COO)24H2O、Mg(C2O4)22H2O、MgCl2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MgCl2;所述钛源为钛酸四正丁酯、TiSO4、TiCl4、异丙醇钛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TiCl4。
所选表面活性剂可选自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N,N-二(2-羟基乙基)乙烯二胺,季铵化物,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司盘),聚山梨酯(吐温),(C3H6O-C2H4O)x,卵磷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硬脂酸、脂肪酸山梨坦(司盘)、N,N-二(2-羟基乙基)乙烯二胺或(C3H6O-C2H4O)x。
4.如项1-2任一所述的钛酸锂镁作为镁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应用。
5.如项3所述的镁离子电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镁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含有项1-3任一所述的钛酸锂镁电极材料以及含有导电添加剂、粘结剂和相应溶剂。
6.如项4所述的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组装的镁离子电池,采用的电解液体系包括格氏试剂(Grignard)衍生物的醚电解液,镁锂共混盐电解液体系以及简单镁离子盐有机电解液体系。
其中格氏试剂(Grignard)衍生物的醚类电解液,格氏试剂(Grignard)衍生物选自Mg(AlX3-nRn’R’n”)m(AlX’3-n”’R”n””R”’n””’)2-m型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X为氯或溴,R 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烯丙基、丁基、苯基、萘基、对烷基苯基或间烷基苯基,0≤n≤3,0≤m≤2,优选为Mg(AlCl2EtBu)2或(PhMgCl)2-AlCl3;所述醚类电解液中,醚类溶剂选自四氢呋喃、1,4-二氧杂环己烷、1,3-二氧戊杂环己烷环、乙二醇二甲醚和三乙二醇二甲醚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四氢呋喃;镁盐浓度为0.1-1M,优选0.25-0.5M,更优选的为0.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