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三
- 格式:ppt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18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方法讲解:大气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的关系一、典题示例在地球低层大气中,同一地点不同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
其主要原因是空气在水平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不同高度的风向和风速都会发生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若某地不同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四幅图中能够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向随高度变化而形成的曲线图是()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2.在①图中,按地图的一般方向判断,其高空大气高气压可能位于该地的()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解析:1.A 2.B第1题,随着高度上升,摩擦力减小,风速增大,风向右偏。
因此①图符合题意。
第2题,高空大气的摩擦力较小,风向基本与等压线平行,①图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垂直风向并向右偏,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该地南侧为高压,北侧为低压,因此高空大气高气压可能位于该地南方。
3.读某半球大气水平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表示的是________(高空或近地面)风,受两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________),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_,背风而立,左低压右高压。
(3)图乙表示的是________(高空或近地面)风,受三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________),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_,背风而立,左前低压,右后高压。
(4)两图均位于____(南、北)半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观察发现,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________于等压线,并指向________;地转偏向力始终________于风向(或摩擦力方向);摩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的成因、两种风的受力过程及其对风向的影响,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难度较小。
2.2.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1.能够通过示意图,解释说明风形成的过程 2.能够画出南北半球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3.能判断风力的大小并解释原因知识点01 风的形成(一)水平气压梯度力1,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产生了差异。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称为气压梯度。
2,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做水平运动,就形成了风。
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A B C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风向应该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
红色箭头:水平气压梯度力蓝色箭头:风向(二)风向1,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使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具体偏转方向为: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在赤道上不偏转,纬度越高表现越明显。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2,风一旦形成,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3,高空中的风在不受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下图示意北半球高空风向)4,在近地面,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摩擦力可以减小风速。
5,在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下图示意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知识拓展】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表现在等压线图上,就是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大。
【即学即练1】下图中M、N为等压线,气压值分别为PM.PN,且PM<PN,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箭头,表示大气运动直接原因的是()A.①B.⑧C.⑤D.⑥2.若此图表示北半球近地面同一水平面,则O点风向为()A.①B.②C.③D.④【答案】1.A2.B【分析】1.据题干知,气压值PM<PN,大气运动直接原因空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N-M,①正确,⑤错误即A正确,C错误。
课时13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热力环流 (1)原理(2)形成过程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并填写形成过程。
答案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主要作用力及特征⎩⎪⎨⎪⎧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减小风速,始终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始终与风向垂直(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思考在等压线图上,如何判定近地面和高空?答案一般来说,近地面气压值接近一个标准大气压(1 013 hPa),所以等压线图上气压值接近1 000 hPa时,即为近地面;如果等压线数值只有500 hPa左右,即表示“高空”。
1.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和盆地,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和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气流下沉距离以外。
2.等压面图的判读(1)判断气压大小①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如图,P A>P C,P B>P D。
②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
如图,P C>P D,P B>P A。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高低类型相反。
第2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原因,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1.知道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状况。
2.学会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掌握判断分析风向及风力的方法。
1.风形成的过程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风 2.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1)影响风力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大。
(2)风力大小还要考虑摩擦力的大小,地面障碍越多,阻挡作用越强,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
(3)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力大小,只影响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等压线的疏密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何关系?[答案]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2.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位于什么方向?[答案]右后方。
探究点风的形成[材料]谜语:看不见来摸不着,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咆哮。
(打一自然现象)[问题]该自然现象是什么?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提示]风。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不同受力状况下形成的风受三种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等压线平行;陆地与海洋相比,陆地上的摩擦力大于海洋,所以陆地上的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比海洋上的大。
【例】下图中P1、P2为某一水平面上的闭合等压线。
①~⑧是只考虑大气水平受力而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1)~(2)题。
(1)若该水平面位于北半球近地面,且P1>P2,则O点的风向为()A.①B.④C.⑤D.⑥(2)若该水平面位于南半球高空,且P1<P2,则O点的风向为()A.③B.⑧C.⑦D.②[审题指导]首先,明确高、低空大气的受力状况;其次,根据气压状况,确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次,综合南北半球及所受其他力来确定最终的风向。
理想状态水平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方向
理想状态下的水平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方向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海洋物理学和大气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气压梯度是导致风的主要驱动力,风会沿着气压梯度方向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在理想状态下,当地气压梯度越大,风速越大。
风被定义为按气压梯度方向吹向地面的运动,因此,在理想状态下,水平气压梯度方向与水平风向是一致的。
如果气压梯度方向是从高到低的,风将沿着这个方向吹向低气压区域。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情况下,由于地形、地球自转、地表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水平风与理想状态下的气压梯度方向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被称为地转偏向和摩擦。
因此,在实际情况下,水平风向可能会偏离气压梯度方向一定的角度。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一、专题讲解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1.判断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为例):2.判断南、北半球(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3.判断风力(风速)大小(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4.判断季节(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5.判断天气状况(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
二、同步训练读世界某地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虚线表示航海线),回答1~3题。
1.P点的气压值为A.1005 B.1010C.1000 D.10152.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大,其主要原因是①. P等压线比O密集,P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 O等压线比P密集,O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③. P位于海洋,摩擦力比O小④. O位于陆地,摩擦力比P小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3.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M点向N点航行,天气变化可能是:A.气温:暖→冷→暖B.气压:低→高→低C.风向:偏西风→西南风→东南风D.降雨:雨→晴→雨→晴→雨【答案】1.C 2.A 3.C安徽省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该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
最终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角度咱们来聊聊风的事儿。
风啊,就像一个调皮的小伙伴,有时候轻轻地吹,有时候又呼呼地猛刮。
那风到底是怎么吹的呢?这就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有关系啦。
咱们可以想象有两个地方,一个地方的空气呀,就像被挤得满满的气球,气压特别高;另一个地方呢,空气就比较少,气压低。
这时候,空气就像一群着急去玩的小朋友,从气压高的地方往气压低的地方跑,这个促使空气跑起来的力,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啦。
比如说,咱们在操场上玩的时候,如果一群小朋友都挤在操场的一个角落,特别挤,就像气压高的地方,而操场的另一个角落没什么人,很空,就像气压低的地方。
那这些挤在一起的小朋友肯定就想往人少的地方跑呀,这就和空气的流动很像呢。
那风的方向一开始是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的。
就像那些小朋友直直地朝着人少的地方跑。
可是呢,风在吹的时候啊,还有其他的“小伙伴”来捣乱。
比如说地转偏向力这个小调皮。
咱们再想象一个例子,就像你在滑滑梯的时候,本来你想直直地滑下去,可是旁边突然有个小力量把你轻轻地推了一下,你就不能直直地滑到底啦。
风也是这样,水平气压梯度力让风想直直地吹,可是地转偏向力这个小捣乱鬼就会让风稍微改变方向。
在海洋上啊,有大片大片的空气在流动。
如果只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起作用,风就会朝着气压低的方向直直地吹过去。
可是实际上呢,因为有地转偏向力,风的方向就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最后啊,风就会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有一个夹角啦。
就好像是一场比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那个一开始跑在最前面想直直冲向终点的选手,可是半路上有地转偏向力这个小对手在旁边干扰,最后风这个选手就不能按照原来的路线跑,而是和最初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角度。
所以啊,最终风向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之间的这个角度,是好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呢。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做事情,本来想按照一种方式去做,可是总会有一些意外的情况让我们稍微改变一下做法,最后结果就和最开始想的不太一样啦。
风的这个事儿是不是很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