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和右心室肥厚。
2. 血氧变化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
(1) PaO2↓,因而SaO2↓,CaO2↓。 (2) 血氧容量正常,可增大。 (3) 动-静脉氧含量差↓或接近正常。 (4) 患者可出现明显的紫绀。
紫绀概念:
毛细血管中脱氧(还原)血红蛋白含量 超过5g/dl时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病理生理学缺氧(第8版)2
病例
患者女性,45岁,菜农。因于当日清晨4时在蔬菜温室为 火炉添煤时,昏倒在温室里。2小时后被其丈夫发现,急 诊入院。患者以往身体健康。
体检:体温37.5℃,呼吸20次/min,脉搏110次/min,血压 3.0/9.33kPa(100/70mmHg).神志不清,面色粉里透红,口 唇呈樱红色。其他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PaO2 12.6kPa,血氧容量10.8ml%,动脉血氧饱和度95%, HbCO30%。入院后立即吸O2,不久渐醒。给予纠酸、补 液等处理后,病情迅速好转。
1. 血氧分压 (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 ━━为物理溶解于血液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 PaO2 约为 13.3KPa(80-100mmHg),
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外呼吸功能。
正常值: PvO2 约为 5.33KPa(37-40mmHg), 反映?
正常人:19-1/20= 90% 100mmHg…63mmHg 贫血: 9.5-1/10=85% 100mmHg…53mmHg
三.循环性缺氧,低动力性缺氧
(circulatory hypoxia,hypokinetic hypo xia), 组织的血流量减少导致供氧不足,又 称低血流性缺氧;可分为缺血性缺氧和 淤血性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