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技巧
- 格式:pdf
- 大小:351.31 KB
- 文档页数:4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例报告前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手术进入了微创时代。
后腹腔镜下的手术已逐渐成为肾上腺肿瘤切除的首选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具体情况。
病例描述患者:女性,45岁,自觉双侧腹痛一个月,无明显发热,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检查:B超发现右肾上有一直径约1cm的低回声结节,磁共振成像发现肝、脾、胰、左肾未见明显异常,右肾上极有一直径约1cm的结节。
诊断:右肾上腺肿瘤。
手术前准备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严密的评估,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确保患者手术前整体状况良好。
我们建议患者进行后腹腔镜手术,具体的手术步骤如下。
手术步骤1. 患者采取腰臀位,采取全身麻醉,泌尿科与麻醉科医生合作,麻醉深度适中。
2. 实施斜向通气,用手向上推ATG,捕捉上腺并向远离肾脏方向移动,用肝钳保护右肝上缘,合作分离右肾上极组织。
3. 将肾上腺放到视野下方,观察到右肾上腺肿瘤,进行单肾上腺切除术。
肾上腺肿瘤大小约1.2厘米×0.8厘米。
4. 在肾上腺外皮上环绕一圈,用剪切器剪断并烙除肿瘤,完整切除。
5. 接着舌形膜突出,使左膈上丛解剖好,将肾上腺组织完整地取出,断端切除。
完成手术后,与严格熟悉操作的麻醉师合作,患者缓慢醒来,没有麻痹或呕吐的不良反应,术后恢复顺利。
术后随访术后一周后,患者进行复查,肾上腺肿瘤切除完整,路径学R0,病理显示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医生口述建议患者每6个月进行一次影像检查并记录噁心症状,生命体征观察正常,病情良好。
总结文章介绍了一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后腹腔镜下进行的肾上腺肿瘤切除,具有微创、快捷、恢复快的特点。
审慎的患者评估和手术前的充分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这也提醒我们,如果有单侧肾上腺肿块出现,应尽早就医进行处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达到肿瘤完全切除的目的。
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手术技巧与要点(附光盘)蒋绍博【摘要】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已成为肾上腺外科疾病治疗的金标准.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操作空间大,解剖明确,避免人为创造腹膜后间隙,学习曲线较短.本文主要探讨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主要手术步骤、各步骤中的手术技巧、要点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对于合并既往腹部手术史、肥胖、大体积肿瘤等高风险的患者,熟练的术者行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期刊名称】《现代泌尿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21)011【总页数】4页(P821-824)【关键词】经腹腔;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作者】蒋绍博【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泌尿微创中心,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1992年,GAGNER等[1]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1994年,李汉忠等[2]首次报道应用腹腔镜肾上腺切除8例。
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已成为肾上腺外科的标准治疗方法。
国内学者多采用经腹膜后途径,张旭等[3]对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进行了临床研究和系统的阐述。
笔者所在泌尿外科中心在全国较早开展各类型经腹腔路径泌尿外科手术,尤其在肾上腺微创外科方面,迄今已有逾3 000例的经验,经腹腔路径肾上腺切除手术操作空间大,目标明确,下面就将这一手术的技巧与要点做一介绍。
先以经腹腔路径左侧肾上腺切除术为例。
1.1 手术体位采用完全健侧卧位。
脐部对应手术床折点,头低脚低折刀位以充分拉伸腰部,暴露手术区域。
要点:与升高腰桥相比,折刀位更能暴露腹腔手术空间,避免抬高的腰桥对术野挤压干扰。
1.2 穿刺点的选择及气腹建立第一穿刺点位置固定,多位于锁骨中线肋缘下,紧贴肋缘。
多采用Veress气腹针于第一穿刺点建立气腹。
该部位有肋弓支撑,力量对抗性好,腹壁层次清晰,较少有肠粘连。
第二、三穿刺点多与第一穿刺点成等腰三角形,穿刺点间间距大于5 cm。
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切除肾上腺肿瘤的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手术的安全性。
在开始手术之前,麻醉医生会进行一个全面的术前评估。
这包括检查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麻醉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一般来说,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可以使用两种麻醉方法: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是指在手术期间使用麻药将患者完全昏迷,以确保他们在手术期间没有任何疼痛和不适。
这种麻醉方法需要麻醉医生在手术期间监测和支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通常使用静脉注射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和顺苯磺䓬。
局部麻醉是在手术期间只麻醉特定的部位,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
这种麻醉方法可以通过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实现。
局部麻醉通常使用麻醉药物局部注射,如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
他们还会监测麻醉药物的使用,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会逐渐解除麻醉,以使患者恢复意识和基本生理功能。
除了麻醉管理,术后镇痛也是非常重要的。
术后镇痛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康复。
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包括镇痛泵、口服镇痛药和局部麻醉技术等。
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麻醉医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药物使用。
通过合理的麻醉管理,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手术配合【特殊用物】20ml空针、粗引流管、中粗引流管、三通、无菌引流袋、18# (16#)尿管各1根,手套多备一副(用来作水囊),超声刀、1000ml/袋生理盐水、体位垫。
【手术配合】1.腔镜的手术在进Trocar前需要通过水囊将皮下组织撑开,以免进Trocar时造成损伤。
2.铺巾。
先在胸腰段两侧各铺一小手巾,再以切口为中心铺4块小手巾,然后铺腹单。
在铺单完成后,将平车放于与床同一水平线上,并用1块大手巾将平车与手术床连接。
3.连接腹腔镜镜头、冷光源线、单极线、二氧化碳通气管、超声刀等。
4.尖刀自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与腋前线交点处做第一个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肌层,用弯钳分离筋膜,并把打水囊的一套用物递与医生。
5.气腹建立后,由于切口大漏气,用皮针7号丝线缝两针到切口直径大约为1.5cm后,置入10mm套管针,建立人工C02 气腹,压力为13~15mmHg,引入摄像头。
6.腹腔镜监视下于术侧锁骨中线肋缘下约1cm及7cm分别穿刺置入5mm、10mm套管针作为第2、3穿刺孔,分别引入器械,腋中线肋缘下建立第4穿刺孔。
横行切开侧后腹膜及肾上腺筋膜,提起肾周筋膜并行钝性分离。
自第4穿刺孔引入一钝性器械,牵开肝脾以暴露肾上腺。
7.提起肾上腺内侧面,仔细分离肾上腺门区,显露肾上腺上、下动脉并用超声刀切断,分离肾上腺中央静脉,置双肽夹闭后切断。
右肾上腺静脉较短,只有1cm,可置1个钛夹。
然后用超声刀于近端切断,仔细止血并检查脾、胰、结肠有无损伤,冲洗和清理手术区。
8.用无菌橡胶手套剪掉手指后用7号丝线结扎成兜状,把标本经第1穿刺孔从腹腔中取出。
9.肾上腺窝放置粗引流管,经腋后线套管引出,缝合切口。
2012-15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经腹腔途径左肾上腺切除术)术前准备:1.器械敷料:Trocar 、气腹针、30°镜子、分离钳、剪刀、电钩、扇形拉钩、普通钛夹及施夹器、转换器、吸引器一套2.特殊器械:超声刀麻醉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体位:经腹腔入路多采用70°侧卧位手术配合:1.经腹腔途径左肾上腺切除术(1.)Trocar位置:放置第一只套管于左锁骨中线脐下水平下4cm处,作为观察镜通道。
在腹腔镜的直视下于左锁骨中线外侧2cm肋缘下2cm及5~7cm处穿刺置入两只Trocar 作为腹腔镜操作套管(2.)侧腹膜切开:以电钩切开侧腹膜及脾结肠韧带,使降结肠充分下移,暴露左肾脂肪囊上极。
注意避免损伤胃、脾脏、降结肠、胰尾及相应血管(3.)肾上腺的显露:使用腹腔镜抓钳和分离钳或吸引器等,于肾脂肪囊内做钝性分离,在左肾上内侧,在肾周脂肪内可见肾上腺前面、侧面部分(4.)肾上腺的游离:通过抓钳抓起肾周脂肪,用钩状电刀或者超声解剖刀分离其侧面、前面、中间、下面的附属物,完全游离肾上腺。
最后分离上面及后面的附属物,这样有利于分离结扎肾上腺静脉(5.)确认和结扎肾上腺中央静脉:沿着肾上腺中部/上部边界分离,于肾上腺静脉与横膈下静脉汇合前显露肾上腺静脉,可选择结扎或钛夹夹闭肾上腺静脉(6.)肾上腺切除及取出:解剖分离肾上腺的上面和后面,最后完整切除肾上腺或腺瘤注意事项:1.仪器设备应于手术前妥善放置在适当的位置,术前调整好参数,以利于手术进行2.术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3.保持静脉通路通畅4.体位摆放要以充分暴露手术野、使病人舒适为原则,固定要牢固,腰桥要对准手术部位5.严格查对手术部位,不要把左右搞错6.缝合切口前应将腰桥摇平,以减轻腰部张力7.腹腔镜器械刷洗应严格按照内镜消毒规范认真刷洗8.注意电刀及电凝钩的转换9.注意止血纱条的清点。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配合及护理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的手术配合要点。
方法应用腹腔镜经腹腔后行肾上腺肿瘤手术目的:治疗肾上腺肿瘤患者11例。
结果患者在精心配合和护理下均顺利通过手术。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标签:肾上腺肿瘤;后腹腔镜;手术配合肾上腺肿瘤多解剖复杂,且位置深、滋养血管多、术中挤压释放激素,易造成血压波动及内分泌代谢改变,手术风险较高。
手术方式有开放切除、腹腔镜下切除、后腹腔镜下切除等多种[1]。
后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肾上腺良性肿瘤,具有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2]。
但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操作空间小,出血时难以迅速有效止血,对操作技术要求更高,同时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完成11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作一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9.5岁;均为择期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患者。
术前均经B超、CT或MR确诊为肾上腺占位病变。
肿瘤位于左肾7例,右肾4例;位于肾上极3例,肾下极4例,肾中部4例。
后病理证实均为肾上腺良性病变,肿瘤直径1.5~6.1cm,平均直径3.8cm。
1.2方法常规消毒铺巾后用自制气囊充气建立人工后腹腔操作空间,气腹压力不超过15mmHg,置入腹腔镜、超声刀、操作钳等器械。
高位纵形打开肾周筋膜,游离肾周脂肪囊,在肾脏内上方找到肾上腺及占位病变,暴露清楚后进行游离,妥善处理肾上腺上、中、下动脉及中央静脉,将肾上腺或肿瘤完整切除,标本放入标本袋内,自进CO2气的Trocar通道取出体外。
将气腹压力降低至5~6mmHg,明确是否有活动出血,确认无出血后在肾上腺窝放放引流管。
清点所用器械敷料,确认无误,排空气体,缝合关闭切口。
1.3结果9例在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例因出血转开放手术。
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张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武汉)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已被认为是治疗小肾上腺肿瘤的金标准。
和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明显微创的特点,表现在减少死亡率、减轻术后疼痛和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
截至目前,有四种不同的肾上腺腔镜手术途径,分别是经腹腔途径,侧卧位后腹腔途径,俯卧位后腹腔途径和经胸腔经膈肌途径。
1992年印度Gaur教授首先报道的后腹腔途径,可避免腹腔刺激和肠道损伤,对位于腹膜后的上尿路手术看上去更为适宜。
尽管后腹腔途径具有操作空间相对狭小、缺少明显的解剖标志等不足,但该途径的确比较安全。
为充分发挥后腹腔途径的优势并克服其缺点,在对腹腔镜下肾上腺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的研究以及大量手术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从2002 年2 月至今,我们使用该技术对超过900 例的肾上腺外科疾病患者实行了手术。
该技术有两个技术要点:①有序地进入三个相对无血管解剖层面以分离肾上腺;②在手术的最初时间内快速找到肾上腺从而为后续的分离提供更好的解剖定位。
我们利用该术式治疗肾上腺外科疾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这也充分证实了本术式的技术优势。
有关该技术的论著已发表在美国《Journal of Urology》杂志上(2007年177卷第4期)一手术技术1.麻醉和体位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患者取健侧卧位,抬高腰桥。
2.制备后腹腔操作空间和放置Trocar于腋后线十二肋下取一点作纵行1〜2cm小切口,切开皮肤后用血管钳钝性分开腰背筋膜,食指探入向前推开腹膜返折并适当分离腹膜后间隙,放气囊撑开器于腹膜后间隙,注气800ml 扩张腹膜后腔隙,维持5 min 后排气拔出球囊导管。
在食指的引导下分别在腋前线肋弓下及腋中线髂嵴上2 cm 处皮肤做小切口,置入5mm 和10mm Trocar。
腋后线切口也放入一10mmTrocar 并缝合封闭切口,后腹腔隙充入CO2 气体,压力10〜15mmHg,经腋中线Trocar放入腹腔镜镜,另两孔放入操作器械。
手术记录腹腔镜下左肾上腺切除术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腹腔镜下左肾上腺切除术麻醉成功后,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腋中线髂脊上1cm作一1cm切口,分离至腹膜后腔。
水囊扩张腹膜后腔。
分别在腋前线、腋后线肋缘下置直径5mm、10mm穿刺套管,放置腹腔镜。
沿肾脏背侧在肾周筋膜外游离至膈顶,打开肾周筋膜,沿肾上极向肾脏腹侧分离。
在肾上极内上方见肾上腺组织,游离肾上腺。
见肾上腺两个增生结节,直径均约0.7cm,沿肾上腺周围仔细分离,钛夹处理肾上腺中央静脉,用超声刀切断。
切下整个左侧肾上腺,放入标本袋,从原切口完整取出。
见小结节切面呈棕黄色,其中一枚切面呈综红色胶冻状,送病理检查。
在腹腔镜下彻底止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放置一引流管,拔出穿刺套管,逐一缝合穿刺切口。
术毕,病人安返病房。
术中出血约20ml。
腹腔静下右肾上腺腺瘤切除术麻醉成功后,留置导尿,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腋中线髂脊上1cm作一1cm切口,分离至腹膜后腔。
水囊扩张腹膜后腔。
分别在腋前线、腋后线肋缘下置直径5mm、10mm穿刺套管,放置腹腔镜。
沿肾脏背侧在肾周筋膜外游离至膈顶,打开肾周筋膜,沿肾上极向肾脏腹侧分离。
在肾上极内上方见肾上腺组织,游离肾上腺。
在肾上腺内支可见一肿瘤约1.5cm×1.4cm,包膜完整,呈棕黄色。
沿肿瘤仔细分离,其基底部血管上钛夹止血,用超声刀切除肿瘤。
肿瘤放入标本袋,从原切口完整取出。
见标本包膜完整,切面呈棕黄色,周围有正常肾上腺组织。
送病理检查。
在腹腔镜下彻底止血,冲洗创面,查无活动性出血后,放置一引流管,拔出穿刺套管,逐一缝合穿刺切口。
术毕,病人安返病房。
术中出血约20ml。
腹腔镜下左肾上腺肿瘤切除+左侧多囊肾去顶术麻醉成功后,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腋中线髂脊上1cm作一1cm切口,分离至腹膜后腔。
水囊扩张腹膜后腔。
分别在腋前线、腋后线肋缘下置直径5mm、10mm穿刺套管,放置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