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对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30.36 KB
- 文档页数:3
对比分析锁定、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实际效果摘要】目的:对照分析锁定、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具体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试验,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2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锁定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评分的优良率为92%,对照组患者恢复情况评分的优良率为6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对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更加理想,可以作为临床上的首选术式。
【关键词】非锁定钢板内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059-02跟骨骨折是临床上的一种复杂性骨折,大部分患者的发病原因均为关节内损伤。
跟骨具有软组织条件差以及解剖学结构复杂的特点。
因而关节内骨折的治疗难度较大,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近年来,跟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选取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以及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的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区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34.52±5.44)岁;Sanders分型为Ⅱ型的患者共有11例,Ⅲ型的患者共有14例。
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24~50岁,平均年龄(34.75±5.61)岁;Sanders分型为Ⅱ型的患者共有9例,Ⅲ型的患者共有16例。
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80例跟骨骨折患者均分为两组,普通钢板组40例患者接受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解剖锁定钢板组接受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解剖锁定钢板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普通钢板组;解剖锁定钢板组40例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普通钢板组40例患者;解剖锁定钢板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钢板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效果更加理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解剖锁定钢板;普通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在临床上跟骨骨折十分常见,跟骨骨折与其他足部骨折相比较为复杂并且在受伤之后软组织覆盖质量差,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难度[1]。
目前主要采用内固定术治疗,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选择两种钢板制定,其中一种为解剖锁定钢板,另外一种为普通钢板[2]。
本次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80例跟骨骨折患者均分为两组,普通钢板组40例患者的年龄为18-61岁;男性27例,女性13例;解剖锁定钢板组40例患者的年龄为19-62岁;男性26例,女性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区别不显著(P>0.05)。
1.2 方法内固定术方法行腰硬联合麻醉,取平卧位;手术切口为跟骨外侧扩大“L”型,将克氏针钻入距骨并且将克氏针折弯,克氏针的之间为2mm;之后将腓骨肌支持带切开,将跟骨外侧壁以及距下关节面充分暴露出来;之后运用骨膜剥离器撬起出现塌陷的关节面,将关节面的关系恢复平整,并且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
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摘要】目的:分别比较分析解剖锁定钢板和普通钢板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94例为研究对象,均分成甲组(n=47)与乙组(n=47)。
甲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乙组采用普通钢板治疗,分别对比两组跟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乙组的和甲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甲组和乙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甲组患者末次随访的AOFAS 功能评分显著优于乙组(P<0.05)。
结论: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术后效果显著优于普通钢板。
【关键词】解剖锁定钢板;普通钢板跟骨骨折属于足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的发生率不高。
人体跟骨和周围组织解剖关系比较复杂,因此在损伤后由于软组织覆盖差,导致治疗的难度增加。
研究发现【1-2】,解剖锁定钢板、普通钢板在跟骨骨折中均有一定疗效,但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有所差异。
本文作者为了对比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效果优劣,特选取了94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收治跟骨骨折患者共有94例,按治疗方式区分成各47例的甲乙组。
甲组:男32例,女15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5.52±7.49)岁;Sanders 分型:Ⅱ型有9例,Ⅲ型有29例,Ⅳ型9例。
乙组:男31例,女16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35.53±7.50)岁;Sanders 分型:Ⅱ型有10例,Ⅲ型有27例,Ⅳ型10例。
甲组和乙组的跟骨骨折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
1.2方法在进行手术之前对两组患者进行跟骨侧位、轴位 X 线、CT检查,采取消肿措施。
在麻醉后进行常规铺巾消毒、铺巾。
行跟骨外侧扩大“L”型手术切口,采用克氏针钻入距骨并将其折弯,将腓骨肌支持带切开后,把距下关节面、跟骰关节面、跟骨外侧壁都充分暴露。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近年来,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劣,其疗效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提供一些参考。
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在螺钉固定的还能实现骨折端的对骨压缩,从而促进愈合。
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短期内固定性能好。
由于锁定加压钢板在固定骨折端的同时能实现骨折端的对骨压缩,因此其固定性能较为稳定,有助于骨折迅速愈合。
2. 术后康复时间短。
因为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性能好,术后的康复时间相对较短,有利于患者尽快复原。
3. 术后并发症少。
由于锁定加压钢板的稳定性较高,一般术后并发症较少,对患者伤口愈合和大片骨折愈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选择适应症要求较高等。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其固定性能较强,疗效也相对可靠。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优点主要包括:2. 适应症广泛。
由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因此其适应症相对较广,适合于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固定性能较差、术后康复时间较长以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等。
1. 锁定加压钢板相对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更具有优势。
其固定性能好、术后康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使其在治疗四肢骨折中更具有优势。
2.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治疗方法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一些复杂性的骨折,特别是大片骨折或伴有多发性骨折的患者,可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各有其优劣,但总体来看锁定加压钢板更具有优势。
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发表时间:2018-06-07T16:35:11.46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3期作者:刘宇波[导读] 观察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刘宇波湖南益阳康雅医院湖南益阳 413000【摘要】目的:观察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38例,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Bhler角及Gissane角均在正常范围内,其数据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跟骨骨折部位恢复良好,其数据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跟骨骨折患者采取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解剖锁定钢板;普通钢板;跟骨骨折;疗效观察跟骨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骨折病之一,跟骨部位及周边组织解剖关系比较复杂,当跟骨部位骨折后,使软组织严重受损,因此导致软组织覆盖质量极差,给治疗增加了较大难度[1]。
目前临床针对跟骨骨折主要实施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普通钢板钢板内固定术两种治疗方案。
经临床治疗研究显示,锁定钢板的内固定效果显著,对患者术后影响较小[2]。
为此,本次我院将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做了进一步的观察,详细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38例,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2例、7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为(31.5±3.2)岁;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1例、8例,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为(32.0±3.3)岁。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对四肢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摘要:目的对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以6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患者治疗后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70.0%,观察组为93.3%,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20.0%,P<0.05。
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固定中的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钢板螺钉;四肢骨折;内固定骨质是暴力性创伤,四肢骨折发生率较高,且多为长骨骨折,严重影响患者运动。
四肢骨折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钢板螺钉内固定是临床中常用的内固定物。
近年来,有研究证实[1],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固定效果更为理想。
为此,本次研究以6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6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
观察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最大74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48.6±10.4)岁,股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9例、尺桡骨骨折6例、肱骨骨折4例,患者病程平均(3.6±1.1)h;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最大73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48.8±10.4)岁,股骨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9例、尺桡骨骨折7例、肱骨骨折4例,患者病程平均(3.6±1.1)h。
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患者均无凝血功能障碍表现;患者无精神类疾病,能够正常交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差异。
1.2一般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不同骨折部位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下肢骨折患者予以腰硬联合麻醉麻醉,上肢骨折的患者予以臂丛麻醉。
非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摘要目的观察非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64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和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每组32例。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复位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踝关节评分。
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拍片显示两组患者均骨性愈合。
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中28例切口甲级愈合,4例切口乙级愈合;骨折解剖复位良好28例,复位不良4例;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中32例切口甲级愈合;解剖复位固定复位良好32例;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骨折解剖复位率明显高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病例骨折在愈合过程中未出现移位现象,无畸形愈合、感染、创伤性关节炎,也未出现排斥反应引起切口积液等现象。
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的8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均有肯定的疗效,且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术后的功能恢复。
关键词跟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丝钉;临床疗效根骨是足部骨中最大的一块跗骨,该部位的骨折占足部骨者的很大一部分。
临床上常见的是跟骨粉碎性骨折,由于治疗相当的棘手,若处理不当,常遗留一些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足踝功能[1]。
目前常使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已经成为该病的潴留治疗方法[2],但关于普通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疗效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两种方法的内固定治疗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诊治的64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非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和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每组32例。
对比分析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8例进行实验,选取时间2017年5月-2020年5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34例。
期间,参照组采用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则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优良率的比较上存在差异,实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方法,可以保证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临床效果在临床上,四肢骨折多由交通事故、机械损伤以及高处坠落所导致,存在四肢骨折的患者需要及时的救治,以确保患者骨折后的恢复。
截至目前,临床在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便是手术治疗的方法。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效力的问题,开始得到广泛关注[1]。
基于此,本次实验将围绕着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进行探究,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方法1.1研究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8例进行实验,选取时间2017年5月-2020年5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34例。
期间,参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为20-59岁,平均年龄(42.15±3.41)岁;实验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年龄(42.71±3.68)岁;通过比对发现,两组患者之间的研究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四肢骨折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存在相关手术禁忌者;存在其他严重疾病者者;临床资料不齐全者。
此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决定,准予开展。
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陈长留【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3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锁定钢板内固定组(19例)和普通钢板内固定组(17例),分别采用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
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 Bohler 角、Gissane 角的变化及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AOFAS 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20(10.6±4.32)个月的随访。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2组术后 Bohler 角明显大于术前、Gissane角明显小于术前(P <0.05),2组 Bohler 角及 Gissane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术后踝后足评分明显高于普通钢板内固定组[(82.74±1.91)分比(80.12±2.05)分,P <0.05]。
锁定钢板内固定组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再次骨折,伤口于术后9个月感染,经取出内固定及换药后痊愈。
普通钢板内固定组2例患者出现切口边缘皮肤坏死,经换药及对症治疗后伤口均愈合,未出现严重感染。
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稳定性及牢固性强,对切口影响小,伤足功能恢复满意,其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钢板。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锁定钢板;普通钢板;跟骨骨折;关节内骨折【作者】陈长留【作者单位】南昌县人民医院骨科,南昌 33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跗骨,跟骨骨折也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60%~70%[1]。
高能量暴力伴随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使跟骨骨折治疗复杂并且预后较差。
跟骨形态复杂,骨折时常常累及跟骰及距下关节的关节面(约75%)[2],手术治疗能充分暴露距下关节,准确恢复关节面,已成为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主要方法。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损伤,常见于四肢部位,例如手臂、腿部等。
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内固定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方法,它可以帮助骨骼正确愈合,恢复功能。
在内固定手术中,使用的钢板也有不同种类,其中包括锁定加压钢板和单纯钢板。
本文将对这两种钢板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
我们来介绍一下锁定加压钢板和单纯钢板的特点和作用。
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装置,它具有生物力学优势,能够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愈合环境。
锁定加压钢板通过螺钉和钢板的特殊设计,可以让骨折部位得到加压,从而促进愈合。
锁定加压钢板还可以减少软组织损伤,降低感染的风险,有利于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
而单纯钢板是一种传统的内固定装置,它通过螺钉和钢板的固定来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单纯钢板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设备成本低,适用于一些简单的骨折情况。
接下来,我们将对锁定加压钢板和单纯钢板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
首先是治疗效果方面,锁定加压钢板由于其生物力学优势,可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从而有助于骨折愈合。
研究表明,使用锁定加压钢板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骨折愈合率更高。
而单纯钢板在功能恢复方面相对较差,由于其稳定性不如锁定加压钢板,容易出现骨折位移和非愈合等情况。
其次是并发症方面,锁定加压钢板能够降低软组织损伤和感染的风险,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而单纯钢板在术后易出现软组织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四肢骨折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包括更好的治疗效果、较低的并发症率和更好的功能恢复。
在选择内固定装置时,应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的特点,尽量选择锁定加压钢板,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功能恢复。
在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时,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技巧,把握适应症,并做好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研究吕子鸿发表时间:2019-03-18T13:59:11.4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作者:吕子鸿[导读] 研究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对跟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到2017年9月骨科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式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研究吕子鸿(福建省泉州鲤城万翔微创医院;福建泉州 362000)【摘要】目的:研究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对跟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到2017年9月骨科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式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手术资料,术后随访1年,对患者伤足功能评分,分析比较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资料各项内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踝与足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功能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解剖锁定钢板比普通钢板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改善效果更显著,跟骨锁定钢板在临床应用中作用更大。
【关键词】解剖锁定钢板;普通钢板;跟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496-02跟骨为松质骨,含有丰富的血液循环供应,跟骨骨折主要表现为压痛,足跟部剧烈疼痛,出现瘀斑和肿胀,不能正常行走。
跟骨骨折多发生于成年人群,从高处坠下或挤压导致足跟遭受撞击创伤形成,接近九成都是关节内骨折,跟骨及其周围解剖情况复杂,软组织在受伤后覆盖质量降低,给治疗带来困难。
近年来对跟骨骨折的治疗主要临床方法即切开复位,再用钢板螺钉加以关节内固定,根据方式不同,主要分为解剖锁定钢板和普通钢板两大类。
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与不植骨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目的:比較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应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与不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6月于本院骨科诊治57例Sander 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28例)与植骨组(29例)。
对照组行单纯切开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植骨组行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并取髂骨植骨治疗。
比较对照组和植骨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以及术后6个月和1年的随访情况。
结果:植骨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00,P<0.0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1,P=0.712)。
两组手术前后B?hler角、Gissane 角及跟骨宽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的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50、0.849、0.706,P>0.05)。
植骨组优良率为89.66%,与对照组的89.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02,P=0.964)。
植骨组有6例明显取骨区不适,对照组因未取骨无不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475,P=0.011)。
植骨组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5.700,P<0.001)。
两组术后1年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316,P=0.574)。
结论:经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结合植骨或不植骨治疗的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预后均良好,但不植骨的手术时间较短,无取骨后不适,因此单纯使用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更有优势。
跟骨骨折为最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为高处跌落足跟着地所致。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首选方法[1-2]。
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35例;参照组采用普通钢板治疗,实验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比较参照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多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治疗跟骨骨折,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加大使用力度。
关键词:解剖锁定钢板;普通钢板;跟骨骨折;疗效跟骨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病,主要骨折产生的疼痛部位是足跟部,患者具体表现为肿胀、瘀斑、压痛等临床症状[1]。
依据跟骨骨折的病理特点,临床治疗多采取手术的方法,而术中使用的钢板对治愈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依据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为例,进一步探讨分析了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对该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报道内容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5)和参照组(n=35);实验组中,15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年龄为18-62岁,平均年龄(32.57±9.15)岁;参照组中,17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为(31.24±8.35)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述一般资料对比,存在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
1.2方法两组患者都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操作人员术前将患者的患肢抬高,指导患者使用活血消肿的药物,加以处理患者的张力性水泡。
患者于蛛网下隙麻醉,取患者卧位,于跟骨外侧壁采取全层剥离的方法,将腓肠韧带、小隐静脉切开后,将长度约为2mm的克氏针钻入到外髁、距骨颈等部位[2],依据无张力法,暴露出患者皮瓣,使用X射线透视,待复位情况无误后,使用钢板加以固定处理。
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临床对比研究发表时间:2017-10-18T15:10:24.19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作者:李恺鲁[导读] 研究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铅山县人民医院江西上饶 334500摘要:目的研究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
两组均给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应用普通钢板,观察组应用解剖锁定钢板。
比较两组跟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跟骨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解剖锁定刚板可明显改善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功能,促进跟骨外形恢复,临床应重视其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解剖锁定钢板;普通钢板;跟骨骨折;对比跟骨骨折是指高处跌落时足部着地,导致足跟部受外力垂直撞击所造成骨折,主要表现为足跟部淤斑与肿胀明显,疼痛剧烈,足跟无法着地行走[1]。
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较为复杂,软组织受损后其覆盖质量较差,导致跟骨骨折复位困难,并成为临床研究重点[2]。
近几年,钢板内固定术逐渐应用于跟骨骨折治疗中,常见的钢板有普通钢板与解剖锁定钢板。
相关研究显示[3],在生物力学方面,解剖锁定钢板更具优势,内固定效果更为显著,但临床对两种钢板的疗效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通过观察两种钢板的治疗效果,旨在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借鉴。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
观察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5.2±4.7)岁。
对照组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36.4±4.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应用解剖锁定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