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

黄芩中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一前言

黄芩苷(baicalin)是由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原植物主要产于东北、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承德产的质量最好。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肝、胆、大肠、小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1]。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成分,据药理学研究报道,黄芩苷具有抗微生物、抗变态反应、降压和镇静、利胆、保肝和解痉等作用[2]。本文对黄芩苷的最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黄芩苷(baicalin)是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有效成分之一,属葡萄糖醛酸苷类,水解后产生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炎、利胆、降压、利尿、螯合金属离子、抗变态反应等多方面的作用[3]。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黄芩苷研究的持续升温以及认识的逐步深入,认为黄芩苷在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调节免疫、促进细胞凋亡以及抗肿瘤和HIV等多方面均有作用。

1 解热作用

发热是一个多环节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若其中某些因素、环节被抑制或阻断,则可防止体温升高,从而产生解热效应。目前。对

于黄芩苷解热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综合近几年研究发现,黄芩总提物及单一活性成分(黄芩苷野黄芩苷)在整体动物实验、方面表现出显著的解热作用,且在一定剂量下其作用强度可高于以临床剂量折算的阿司匹林[4]。

2 抗炎作用

张罗修等[5]报道了黄芩苷对刺激剂Ca2+载体A23187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GE2的合成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提示了黄芩苷抗炎作用的部分机理。陈先福等[6]应用兔感染性脑水肿模型,测定了黄芩苷、川芎嗪、甘露醇对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磷脂酶A2 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改善脑水肿关系,结果显示黄芩苷与川芎嗪均可抑制磷脂酶A2 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3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采用D-氨基半乳糖及D-氨基半乳糖与内毒素合用建立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的含量。结果,腹腔注射200mg•kg-1或500mg•kg-1黄芩苷可以明显降低因D-氨基半乳糖及D-氨基半乳糖与内毒素合用所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已升高的GOT及GPT含量。提示黄芩苷对于受损的小鼠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7]。静脉注射黄芩苷(90、10mg•kg-1)能显著增加肝组织、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谷胱苷肽(GSH)水平,进一步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降低四氯化碳(CCL)、D-氨基半乳糖对小鼠肝组织的损伤作用,降低生物膜脂质过氧化的产生,增强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并使血清、组织中SOD活性及GSH水平升高,提示黄芩苷对CCL、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降酶、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8]。

4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发病机制中,自由基的作用和细胞内钙超载是其发病学的两个重要环节。再灌注损伤后机体通过多种途径产生的自由基对细胞的各种成分(膜磷脂、蛋白、核酸)造成损伤。经股静脉注射黄芩苷(20mg•kg-1)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升高组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提示黄芩苷对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9]。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研究结果还证实,黄芩苷能缩小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梗死体积,减轻白细胞浸润程度,缺血区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并推测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ICAM-1的表达降低微血管通透性等有关[10]。另一方面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内的钙离子超载既是损害的结果,又是造成细胞进一步损害的重要原因。在神经胶质瘤大鼠模型的研究中发现,黄芩苷能明显降低由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的神经胶质瘤细胞内高钙离子浓度水平,且作用的强弱存在效应剂量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黄芩苷的降钙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膜磷脂酶C的活性有关。

5 降压和镇静作用

黄芩苷的降压原理一般认为是直接扩张血管,研究表明黄芩苷对离体兔耳、离体兔肾、蟾蜍与兔后肢血管皆有扩张作用。在肠鼠离体主动脉、肺动脉、气管及右心房实验中,黄芩苷可竞争性拮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收缩主动脉条和肺动脉条的作用,拮抗异丙肾上腺素舒张血管、增加右心房自发频率的作用,这与其降压、减慢心率、镇静等作用有关。另外,黄芩苷可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E2(PGE2)的释放,降低花生四烯酸的浓度,对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黄芩苷静脉注射具有降压作用,多数学者认为其机制可能与阻滞Ca2+通道有关。黄芩苷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静息状态下平滑肌细胞内Ca2+的浓度,显著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高K+所致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因而推断黄芩苷可通过阻断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型钙通道和受体操纵型钙通道抑制细胞内Ca2+浓度的增高,舒血管机制类似维拉帕米阻滞Ca2+通道的作用,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另有研究显示,黄芩苷具有明显的排钠利尿作用,可减少外周血容量及心输出量,导致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11]。

6 抗变态反应

T淋巴细胞激活后产生的细胞因子是各种炎症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信使之一,其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所产生的白细胞介素-4(IL-4)具有促进淋巴细胞成熟和分化的功能,同时又是诱导淋巴细胞合成分泌型IgE的关键因子。姜斌等[12]探讨了黄芩苷对哮喘的保护机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