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阳和汤骨瘤癌

阳和汤骨瘤癌

阳和汤骨瘤癌

骨转移瘤是由原发灶的肿瘤细胞转移到骨而成。西医主要采用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办法,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大远期疗效不佳。本病归属于中医学骨瘤、骨疽范畴,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患部疼痛、肿块、功能障碍从临床看,本病疼痛多为昼轻夜重或阴雨天加重,符合阴邪致病特点;其肿块盘根坚硬,推之不移,皮色如常,与阳热证的肿块特征相反;本病病在骨,当属里证;除原发灶症状外,常伴有形体羸瘦,气短神疲,面色少华,畏寒自汗,甚至手足不温,舌淡有瘀斑瘀点,苔白润或白,脉细弱或沉细。结合其发病缓慢病程长、逐渐加重的特点,本病辨证为寒、痰、瘀血所致阴证。其病因,一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阳虚寒盛,寒、痰、瘀血内生并伏留于体内,正气无力驱邪外出,遂流窜至骨,发为本病;二是脏腑功能失调,阳气虚弱,寒毒侵入、深中于骨,寒凝血滞,痰瘀互结,蚀骨伤髓,终致本病。

【临床应用】

刘氏用阳和汤加味(熟地30g,肉桂、炮姜、麻黄各3g鹿角胶10g,白芥子、制附片各6g,生甘草5g)治疗骨转移癌疼痛32例。其中肺癌9例,乳腺癌4例,鼻咽癌7例,肝癌4例前列腺癌3例,膀胱癌2例,精原细胞癌1例,直肠癌2例。结果: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5例。郑氏等以阳和汤加减治疗骨肿瘤40例,服药后疼痛消失者26例,其中6剂消失者2例,12剂消失者4例,24剂后消失者20例;症状明显减轻者10例;无效者4例。40例患者中23例服药期间原有病灶未见扩大及转移,认为正虚邪实是本病发病的根本,主要病机为阳虚血亏,痰流毒邪胶结,故治疗上应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扶正以温阳补血为主,祛邪以化痰通络、解毒化瘀为主。黄氏等4用阳和汤加味治疗骨转移癌疼痛辨证属阴寒凝滞、痰瘀互结者63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镇痛方法和药物。处方:阳和汤加山慈菇、乳香、没药、全蝎。结果:服药后多数患者自觉疼痛逐渐减轻,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镇痛效果进一步提高,镇痛总有效率达84.1%,认

为本方有较好的控制骨转移癌痛的作用。

【病案举例】

1.李某,男,64岁。2000年3月初确诊为左肺肺癌,因年高体弱,未行放疗、化疗。同年9月因左胸及腰部疼痛来院就诊,经X线诊断为骨转移癌,溶骨破坏。患者左侧第6、7肋骨及第3~5腰椎处疼痛并压痛,疼痛呈持续性,伴有针刺和挛缩感。腰部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加重,甚则彻夜难寐,痛处畏寒喜温,呛咳阵作,胸闷憋气,少气乏力。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沉细。证属阴寒邪毒凝聚筋骨。予阳和汤加减:熟地30g,白芥子12g,蜈蚣(研冲)2条,生黄芪20g,全蝎、炙甘草各5g,露蜂房、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15g,桂枝、茯苓、当归各10g,细辛3g,水煎服。服药6剂,疼痛减轻。原方加穿山甲10g,以增强破瘀活血之效,上方随证加减服用数十剂后,患者肋骨疼痛明显好转,腰部仍时感隐痛,活动不受限,夜寐难眠、乏力明显好转,停用镇痛剂

按:骨癌疼痛,临床以阴寒邪毒凝聚筋骨为多见,非温热之品不能奏效,故用阳和之剂温阳散寒,化瘀通滞。配以补骨脂、骨碎补补肾壮阳,活血止痛;蜈蚣、全蝎、穿山甲活血通络,散结止痛;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解毒逐瘀消肿散结;当归、黄芪补气养血;肉桂改桂枝辛散透达入营,温通经脉祛寒滞,并宜熟地、鹿角胶之滞。全方可使阳气盛,阴寒消,疼痛止。笔者治疗骨癌疼痛,只要无热象,均用阳和汤剂,多有效验。

1. 厉某,男,65岁,郴州市民,1991年6月4日就诊。患者右肩关节疼痛半年,曾在当地按肩周炎治疗无效,后经湖南省肿瘤医院诊为肱骨转移癌,但未找到原发病灶。诊见:右肩疼痛难忍,入夜和阴雨天痛甚,已不能抬举和持物。右肩关节部位略有肿胀,但皮肤无异,伴形体消瘦,畏寒,手足不温,患肢尤显,疲倦无力,纳呆少食,舌淡紫,苔白厚腻,脉沉细。治以温阳补血,散寒通经,化瘀消痰。药用:鹿角胶(烊化)、桂枝、炮干姜、白芥子、熟附片、当归、赤芍各10g,制半夏、莪术、山慈菇各15g,生黄芪、熟地、茯苓各30g,生麻黄、甘草各5g,细辛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疼痛减轻,精神食纳亦有好转,余症同前,效不更方,再进7剂。三诊:疼痛明显减轻,右上肢已能稍稍抬举,余症亦有所好转,但纳差,舌脉如前。守前方去白芥子,加白术10g,蜈蚣2条,改山慈菇为30g,14剂。四诊:患者病情稳定,精神较佳,患肢疼痛已能忍耐,嘱其带药回家治疗。处方:熟地、生黄芪、山慈菇、茯苓各30g,鹿角胶(烊化)、桂枝、当归、熟附片、巴戟天各10g,制半夏、莪术、赤芍各15g,细辛、麻黄、甘草各3g,蜈蚣2条2个月后复诊,患部疼痛明显好转,已能持碗吃饭,局部肿胀亦有减退,但舌脉仍同前,X线示右肱骨近端溶骨性改变,病损范围无变化。病情稳定,仍守前法巩固治疗。

服用阳和汤能治疗什么疾病?网友是这么说的

1213 浏览

最近更新时间 2021-03-30 19:57:55

很多人在生病以后,会选择看中医进行治疗,特别是老一辈的长辈们。的确,中药的的副作用往往比西药小,这也成为了患者选择中药的原因之一,而有些患者虽然在吃重要,但他们可能连自己吃的中药的作用与功效,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就以阳和汤为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解一下阳和汤的作用与功效。

阳和汤的作用与功效分析

阳和汤的主要功效是温阳补血、散寒通滞,该药品主要适用于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酸痛无热、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等症状。

临床上,阳和汤通常被用于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骨膜炎、慢性骨髓炎、慢性支气管炎、坐骨神经痛、慢性支气管哮喘、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疾病。

现代临床医学家将阳和汤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均有成效,如乳腺癌、肺小细胞癌、腹膜间皮瘤等,尤其对癌症出现骨转移效果更为突出。而且前阳和汤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也正处于研究之中,目前阳和汤已能临床作用于良性肿瘤的恶化。

其实,阳和汤妇科运用也十分广泛,如对继发性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囊肿、产后身痛、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等疾病的治疗均有涉及。

下面我们来看看患者们是用阳和汤治疗的什么疾病,效果又如何:

青岛网友:我痛经去看了中医,医生给我开了中药进行治疗,喝了2副之后我才知道我喝的药的名字叫阳和汤,不过这阳和汤效果还

挺不错的,我喝了3天之后痛经就有缓解,连续喝了4副就治疗好了痛经。

佛山网友:我儿子身子骨比较弱,经常生病,看了西医,西医治疗了好久都无济于事,后来去看中医,中医给开了阳和汤,孩子大概喝了2个多月的样子就已经好得差不多了,饭量增加了、体力也变好了,也越来越健康了。

太原网友:乳腺癌,但是我不想做手术,刚开始是吃西药抑制,防止恶化。后来我听一位远方亲戚说可以用阳和汤治疗试试,而且阳和汤的配方也比较简单,任何药店和医院都可以去购买,现在还在持续治疗中,感觉阳和汤的功效还行吧。

以上就是阳和汤的功效与作用介绍,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阳和汤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功效明显,但为了对疾病进行更好的治疗,患者在服用前应明确阳和汤的禁忌有哪些。

中医对恶性肿瘤的34种通治方

中医对恶性肿瘤的34种通治方 中医对恶性肿瘤的34种通治方中医对恶性肿瘤的通治方中医对恶性肿瘤的通治方有许多,现辑录一些,供大家参考: 方一、郁金、白矾、火硝、重楼各20克,蟾酥3克、红硇砂6克,鸡蛋壳、料姜石、仙鹤草、天南星各30克。 {适应症}各种肿瘤。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服1----6克,日3次。方二、赤芍、桃仁、生香附、乌药各12克,乳香、红花各6克,阿魏4.5克。 适应症}晚期肿瘤。 用法:共研细末,用醋调为糊状,敷患处,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外敷时皮肤可涂少许凡士林,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如用药数日后皮肤起泡,可暂停数日后再敷。方三、丁香、山奈、白蚤休、藤黄、阿魏、樟脑各适量。 {适应症}各种肿瘤。 用法:共研细末,撒于胶膏上,1周1换。方四、枳壳30克,干漆(炒)6克,五灵脂15克,郁金、白矾、仙鹤草、火硝各18克,制马钱子12克。 {适应症}各种肿瘤。 用法: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1.5------6克,日3次。

方五、马钱子(去毒)120克,全蝎30克,明天麻(酒泡24小时)、麻黄(酒泡24小时)、甘草、木香、陈皮、姜活、杜仲、乳香、没药、巴戟天各15克。 {适应症}各种肿瘤。 用法:诸药研成极细末,陈醋、面粉为糊作丸如绿豆大。每饭后服0.3------0.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下。每服6天停药1天,万不可多服。方六、炙黄芪、生白芍、党参各15克,当归、延胡索各12克。川楝子、半夏各9克,陈皮、炙甘草。木香各6克,降香3克。 {适应症}晚期肿瘤。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方七、乳香、没药各50克,牛黄1.5克,麝香7.5克,马钱子9克,象牙屑2.5克,壁虎20克,蟾酥1克。 {适应症}肺癌、喉癌、胃癌、食管癌。 用法:共研细末,每料用大米面55克,打糊为小丸,如火麻仁大,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3--------5克。对症选用中药煎水为引。方八、炙川乌、瓜蒌、法半夏、白蔹、白及、川贝母、炙藜芦、炙大戟、海藻、甘草、黄连、黄芩、云防风、五灵脂各适量。 {适应症}肝癌、肺癌、食道癌、胃癌、直肠癌、鼻咽癌、子宫癌、乳腺癌、淋巴肉瘤,急性白血病。 用法:水泛为丸,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8-----12粒。12

骨癌的中医治疗

骨癌的中医治疗 老聃医生 中医治疗骨癌能够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既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又能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延长生存期。中医对骨肿瘤的治疗虽然已有较长的历史,历代医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其逐趋完善和丰富,但由于骨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有的在早期即可发生转移,因而造成了本病的治愈率低及预后不良。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尚须结合现代医学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法。通过中医药的治疗,能起到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并能减轻化疗、放疗的毒不良反应,也有治愈的个案报道。 还有一些控制原发症状和转移症状的中药:华蟾素口服液,复方斑蝥胶囊,鸦胆子油口服乳液等。骨癌晚期容易引起癌性疼痛,蟾乌巴布膏,雪莲贴而舒,阿魏化痞膏等是很好的止痛药物,剂型先进,药效持久,标本兼治,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有关专家指出,导致骨癌的发生不但与骨肿瘤的性质有关系,还与年龄、部位、性别等也有关联。虽可能无特殊临床表现,但病史,病状和体征仍有重要意义。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在许多情况下不是特异性的。早期骨肿瘤症状有时不明显,常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局部肿胀或疼痛或压痛时,才引起注意,甚至直到发生病理骨折才就诊断被发现。 ㈠骨癌的常见问题 1.骨和关节疼痛或肿胀,经常在夜间更重,且不一定与活动有关;骨癌症状疼痛可以是持续钝痛,或只在受压时感到疼痛。 2.发热、体重下降、疲劳和活动能力下降,有时发生于晚期骨癌症状。良性骨癌症状通常无疼痛。出现以下情况应去就医。 3.肿块:早期肿瘤位于骨内,随肿瘤生长,骨质扩张膨胀日益明显。肿瘤突破骨质后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常与疼痛同时出现,有时肿块为首先表现。 4.全身症状任何年龄可发生骨肿瘤,但在一特定年龄内,常有好发某种肿瘤倾向。例如婴儿易患神经母细胞瘤累及骨骼常见,少年多发尤文氏瘤,成人为巨细胞瘤及骨肉瘤,老人

阳和汤骨瘤癌

阳和汤骨瘤癌 骨转移瘤是由原发灶的肿瘤细胞转移到骨而成。西医主要采用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办法,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大远期疗效不佳。本病归属于中医学骨瘤、骨疽范畴,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患部疼痛、肿块、功能障碍从临床看,本病疼痛多为昼轻夜重或阴雨天加重,符合阴邪致病特点;其肿块盘根坚硬,推之不移,皮色如常,与阳热证的肿块特征相反;本病病在骨,当属里证;除原发灶症状外,常伴有形体羸瘦,气短神疲,面色少华,畏寒自汗,甚至手足不温,舌淡有瘀斑瘀点,苔白润或白,脉细弱或沉细。结合其发病缓慢病程长、逐渐加重的特点,本病辨证为寒、痰、瘀血所致阴证。其病因,一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阳虚寒盛,寒、痰、瘀血内生并伏留于体内,正气无力驱邪外出,遂流窜至骨,发为本病;二是脏腑功能失调,阳气虚弱,寒毒侵入、深中于骨,寒凝血滞,痰瘀互结,蚀骨伤髓,终致本病。 【临床应用】 刘氏用阳和汤加味(熟地30g,肉桂、炮姜、麻黄各3g鹿角胶10g,白芥子、制附片各6g,生甘草5g)治疗骨转移癌疼痛32例。其中肺癌9例,乳腺癌4例,鼻咽癌7例,肝癌4例前列腺癌3例,膀胱癌2例,精原细胞癌1例,直肠癌2例。结果: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5例。郑氏等以阳和汤加减治疗骨肿瘤40例,服药后疼痛消失者26例,其中6剂消失者2例,12剂消失者4例,24剂后消失者20例;症状明显减轻者10例;无效者4例。40例患者中23例服药期间原有病灶未见扩大及转移,认为正虚邪实是本病发病的根本,主要病机为阳虚血亏,痰流毒邪胶结,故治疗上应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扶正以温阳补血为主,祛邪以化痰通络、解毒化瘀为主。黄氏等4用阳和汤加味治疗骨转移癌疼痛辨证属阴寒凝滞、痰瘀互结者63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镇痛方法和药物。处方:阳和汤加山慈菇、乳香、没药、全蝎。结果:服药后多数患者自觉疼痛逐渐减轻,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镇痛效果进一步提高,镇痛总有效率达84.1%,认

养生堂李忠阳和汤 温阳抗癌第一方

养生堂阳和汤温阳抗癌第一方 御方堂阳和汤温阳抗癌第一方生活中有很多的人们总是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出现感冒等一些现象,这样的重复出现主要也是与人体的体质有关。而癌症患者也是,对于部分肿瘤患者的发生也是与体质有关的。一般体寒的容易得癌。 在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中,李忠教授曾经强调:寒性体质易患癌。如果不想得癌症,关键的环节就是要保护你的阳气,不要再让你的阳气出现不必要的损伤,《灵柩五变篇》:“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续积留止,寒多则气涩,气涩则生积聚也。”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症瘕颓疝,坚痞腹满,急痛下痢清白。皆属于寒”这些古人的论述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癌症的发生与寒性体质有关,现代医家孙秉严氏通过观察1000例中国流病人后总结分析指出。“寒性体质多患痰食积滞或症瘕积聚”体质属寒的人得肿瘤者居多。 御方堂阳和汤保护阳气第一方 阳和汤机制:熟地30g,肉桂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用法:水煎服,日1付。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研究显示:阳和汤就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对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瘤作用机理和对癌细胞直接的杀伤,通过及干扰其细胞生长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有着紧密的联系,临床用于骨肿瘤,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阳和汤有“阴疽之救命丹”之称,位列中医八大名方之一,据王维德自述,其用汤配合小金丹和西黄丸治疗乳腺癌有百分之三四十的治愈率,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治愈率。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学世家王维德(字洪绪)的《外科证全生集》是王氏治疗各种阴疽、失荣(即现代医学所说的淋巴癌之类)乳岩(即现代医学所说的乳腺癌)骨槽风,鹤膝风之类的一张祖传秘方,王维德悯苍生之疾苦,行济世之大愿,将其家传的一系列的秘方奉献给大众,直至今日,无论是各中医院的医生还是民间医生,秉承王维德的全生派的治疗思路的仍然大有人在。 为什么阳和汤会有如此高的抗癌疗效?这与其特别的中药成分是密不可分的。 甘草在中药里有国老的美誉,它好比医药王国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处处缓和矛盾,调节纠纷,劝善救人,是一位和事佬,所以,大多数药方的最后都加一味甘草,调和诸药,让所有的药在一起和谐相处,密切配合,扬长避短,共同为治病而独立,这就是甘草最神奇的地方,甘草能解百药之毒,不但能解中药之毒,而且能解西药之毒,尤其能解哪些长期郁积在人体内的顽固性药毒。而且还能调节五脏六腑,涤荡脏腑中的病气,而且,甘草熬成汤后,温性增加,能温养脾胃,脾胃得到温养,能比较正常的吸收营养物质了,加上五脏六腑得到调和,药毒也得到解除,病人就会轻松六七分。所以养生堂阳和汤在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着极大的意义。

中医看骨癌与膀胱癌

中医看骨癌与膀胱癌 骨癌 经云:肾主骨,骨主髓,脑为髓海,即肾在操纵骨头的活动,骨在操纵脊髓的活动,脊髓在操纵脑的活动。 肝主筋,筋即骨头关节相连的筋,由肝在操纵其活动,肌肉相连的筋亦由肝在操纵其活动。 水生木,肝属木,肾属水,肝主风,当身体受伤瘀血在身体某处蓄结,应当以活血散瘀为治疗方法,但瘀血却被当发炎而消炎,因消炎造成肾中之阳的衰竭,致瘀血蓄结于关节成肿瘤,更消炎致体力衰弱造成。 治疗当以补肾壮阳为主,待心肾有力而后化瘀活血则骨癌可愈,骨癌即俗称“疰骨”。 根据骨癌发病症状,我国中医药工作者将骨癌分为3型,分别为阴寒凝滞型、毒热蕴结型及肾虚火郁型,不同分型的辨证论治方法如下,患者可在详细咨询医生后,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相应的中医方剂进行煎服。 1.阴寒凝滞型 症状:骨瘤初起,酸楚轻痛,遇寒加重,局部肿块,皮色不变,压痛不著,甚至不痛,病程较长。舌淡、脉细沉迟。 治疗原则:温阳开凝、通络化滞。 方药:加味阳和汤 熟地30g,肉桂3g,鹿角胶10g,麻黄1.5g,白芥子6g,炮姜1.5g,生甘草3g,威灵仙30g,补骨脂20g,透骨草15g,路路通10g,川乌2g,草乌2g。 2.毒热蕴结型 症状:骨瘤迅速增大,疼痛加重,刺疼灼痛,皮色紫暗红瘀,肢体活动障碍,有时伴有发热,大便干秘。舌暗红有瘀点,脉细数或弦数。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方药:芩枸龙蔗汤 肿节风30g,龙葵30g,忍冬藤30g,蒲公英30g,威灵仙30g,透骨草30g,徐长卿20g,天花粉20g,黄柏15g,刘寄奴15g,黄芩10g,地鳖虫10g,赤芍10g,乳香5g,没药5g,生甘草3g。 3.肾虚火郁型 症状:局部肿块肿胀疼痛,皮色暗红,疼痛难忍,朝轻暮重,身热口干,咳嗽消瘦,面色不华,行走不便,精神萎靡。舌暗唇淡,苔少或干黑。 治疗原则:滋肾填髓,降火解毒。 方药:四骨汤 肿节风30g,核桃树枝30g,女贞子30g,透骨草20g,生地20g,补骨脂15g,山茱萸15g,骨碎补15g,续断15g,寻骨风15g,当归15g,自然铜10g,丹皮10g,黄柏10g,知母10g。 膀胱癌 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在泌尿系统中非常常见,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该病大多以本虚标实为特点。其中药治疗原则应以补肾健脾益肺为主,兼以利湿止血,清热止血,解毒化瘀。同时应用中药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化疗的能力。下面是关于膀胱癌的辨证治疗方法。 (一)辨证分型治疗 1.肾气虚弱型 证候:小便不通,或滴漓不畅,排出无力,腰痛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法:补肾益气。 方药:参蛤散加减。石韦、瞿麦、淡竹叶、生苡仁各60g,猪苓、王不留行各30g,蛤蚧、人参各10g(另煎兑水),黄芪25g,桑螵蛸、云苓、当归各12g。 2.脾气虚弱型 证候:小便欲解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血尿,肢体倦怠乏力,肌肉消瘦,大便溏泄,纳呆乏味,气短言微等,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

我对中医内服药治疗癌症的一些认识和临床经验总结周志远

我对中医内服药治疗癌症的一些认识和临床经验总结周志远 综述 人类对癌症的认识,有很悠久的历史。 先秦的《周礼》中已经有“疡医”这种专治肿疡类疾病的医生的记载,疡医的职责是主治“肿疡”,这其中的“肿疡”,就包括今天我们常说的各种良恶性肿瘤。深受中国传统医学影响的日本和韩国,至今仍然以“肿疡”来命名肿瘤类疾病。 在3500年前的古埃及草纸书中,也已经有了关于体表肿瘤的最早记载。距今2500年前的首次人体解剖使得人类对肿瘤的认识深入到体内,古希腊的Hippocrates开始描述了发生于胃和子宫的恶性肿瘤,并首次称之为cancer,意即有爪样突起,横行侵犯的螃蟹。 2000年前的古罗马医生Galen提出了对肿瘤新的认识,将肿瘤分为遵循自然规律的肿瘤、超出自然规律的肿瘤和违反自然规律的肿瘤。说明那时的医生已经认识到了有些肿瘤的发展是不受控制的。 进入近现代,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无论是诊断技术还是治疗技术,都比古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外科手术治疗、内科化学治疗、核医学放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生物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方案的运用,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直到现在,人类对肿瘤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有限的水平上。人究竟因为什么原因而患上肿瘤?肿瘤应该如何治疗才能治愈?肿瘤消除后如何才能保证患者不再复发?这些尚没有明确的答案。对肿瘤这种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中外医学家,都还停留在摸索阶段。 早在3500年前我国殷代的甲骨文里,就已经有了肿瘤这类疾病的记载。《周礼·天官》中不但记录有“疡医”这个职业,而且还提出了对肿疡类疾病的治疗原则,主张内外治相结合,内治“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调之”,外治则是“祝药,劀杀之齐”,这里的祝药是外敷用的药,劀是用刀针之类的器具除去脓血,杀是用有腐蚀作用的药,腐蚀掉坏掉的人体组织。“以五味调之”则

“骨头不痛”,前列腺癌悄悄在转移

“骨头不痛”,前列腺癌悄悄在转移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美国该病发病率已经超越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 在我国,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简称血清PSA检查,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骨转移是本病常见的症状,骨痛是骨转移常见的临床表现,本文主要从骨转移、骨痛的角度谈谈中西医对该病的认识。 01骨头不痛,骨转移悄悄在发生 骨转移是前列腺癌常见的临床症状,处于晚期的病人往往会感到骨头酸痛,浑身难受。因此,大多数的病人认为,如果“骨头不痛”,就表明癌细胞没有发生骨转移,等于病情没有发展,比较安全。但广安门医院泌尿科的医师们在临床诊疗中发现,有部分患者自觉骨头不痛,也发生了前列腺癌的骨转移。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癌症骨转移的程度较轻,即癌细胞“吃”骨头“吃得少”;另一方面是因为患者的个体差异,有些人对疼痛不敏感造成的。 对前列腺癌的患者来说,不痛并非“万事大吉”。骨转移是前列腺癌发展程度的“标尺”,前列腺癌通常分为4期(2002年AJCC的TNM分级系统):●T1期和T2期为癌变部位只在腺体内;●T3期为癌变部位突破包膜,侵犯精囊;●T4期是指癌变已转移至精囊外的其他组织。●M分期主要针对骨转移,M1a指区域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结转移;M1b为骨转移;M1c指其他组织器官转移。 骨转移的发生可能与血流动力学有关,病灶多在髂骨、肋骨、长骨等部位。发生骨转移时,癌细胞一点点“吃掉”骨头,除了骨头酸痛外,骨骼很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临床中,很多患者因为骨痛去医院的骨科或推拿科就诊或通过贴膏药、按摩等自行解决。因此,只要确诊为前列腺癌,无论是否出现骨头酸痛的症状,建议至少半年做一次骨扫描。 02中医学对骨癌的认识

养生堂李忠阳和汤温阳抗癌第一方

养生堂李忠阳和汤温阳抗癌第一方 养生堂阳和汤温阳抗癌第一方 御方堂阳和汤温阳抗癌第一方生活中有很多的人们总是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出现感冒等一些现象,这样的重复出现主要也是与人体的体质有关。而癌症患者也是,对于部分肿瘤患者的发生也是与体质有关的。一般体寒的容易得癌。 在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中,李忠教授曾经强调:寒性体质易患癌。如果不想得癌症,关键的环节就是要保护你的阳气,不要再让你的阳气出现不必要的损伤,《灵柩五变篇》:“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续积留止,寒多则气涩,气涩则生积聚也。”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症瘕颓疝,坚痞腹满,急痛下痢清白。皆属于寒”这些古人的论述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癌症的发生与寒性体质有关,现代医家孙秉严氏通过观察1000例中国流病人后总结分析指出。“寒性体质多患痰食积滞或症瘕积聚”体质属寒的人得肿瘤者居多。 御方堂阳和汤保护阳气第一方 阳和汤机制:熟地30g,肉桂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用法:水煎服,日1付。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研究显示:阳和汤就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对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瘤作用机理和对癌细胞直接的杀伤,通过及干扰其细胞生长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有着紧密的联系,临床用于骨肿瘤,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阳和汤有“阴疽之救命丹”之称,位列中医八大名方之一,据王维德自述,其用汤配合小金丹和西黄丸治疗乳腺癌有百分之三四十的治愈率,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治愈率。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学世家王维德(字洪绪)的《外科证全生集》是王氏治疗各种阴疽、失荣(即现代医学所说的淋巴癌之类)乳岩(即现代医学所说的乳腺癌)骨槽风,鹤膝风之类的一张祖传秘方,王维德悯苍生之疾苦,行济世之大愿,将其家传的一系列的秘方奉献给大众,直至今日,无论是各中医院的医生还是

细说中医抗癌名药西黄丸周志远

细说中医抗癌名药西黄丸周志远 特注:这篇文章引来很多的读者,有些读者阅读后产生误解,以为单靠西黄丸就能治疗癌症,这种认识是有问题的。所以又特别撰写了一篇《在中医治癌中,汤药的作用是最主要的》的文章做一下补充,建议读者朋友在看这篇文章的同时,也点击以上链接阅读一下那篇文章。 撰文:周志远(怀慈居士) 关于西黄丸,我曾以“怀慈居士”为网名在新浪博客发布了系列文章,但最后都被我删除了,感谢那些转载过我的文章的网友,现从百度上搜索“怀慈居士”和“西黄丸”这两个关键词,居然能找到我当初撰写的全部关于西黄丸的文章。 由于西黄丸在抗癌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而且疗效肯定,所以不断有人据我当初撰写的西黄丸方面的文章来咨询我。我今将全部旧文整理一番,更加上我近两年来的一些读书心得和治病经验,将西黄丸的用法更详细的介绍一下。 西黄丸的来历和成分 西黄丸是中医治癌的一个很有名的中成药,是据中医外科全生派创始人,清朝名医王洪绪的一张祖传秘方所制的药,据王洪绪自己记载,西黄丸治疗类似于今日所说的多种癌症的疾病,效果都很好,我本人确实在临床中验证了西黄丸消除肿瘤的疗效。 西黄丸的成分为牛黄、麝香、乳香、没药等四味中药。这些中药中的牛黄和麝香相当名贵,如果是天然牛黄和天然麝香,效果是会更好的,但是价格却也贵得难以承受,同仁堂产的西黄丸一盒要好几百块,而且价钱好像一直在涨。量很少,有30g一盒的,也有12g一盒的,用不了几天就用完了。如果按照我开药的量,12g一盒的只能用一天。 除了同仁堂产的天然麝香和天然牛黄版的西黄丸外,还有一些其他厂家也在生产西黄丸,价格相对来说就便宜很多,但是很多制药商是用人工牛黄和人工麝香来代替天然麝香和天然牛黄的,所以临床疗

膀胱癌的专家经验谈

膀胱癌的专家经验谈 膀胱癌的治疗--各家经验 徐苏教授 膀胱属于六腑之一,膀胱癌主要以出血为主,我考虑以阴虚夹湿多见,常用处方以猪苓汤为主方加鲜白茅根、鲜大小蓟、血余炭、牛膝、山慈菇、蒲黄、五灵脂、生地榆,配合丸药,丸药以麝香、三七、乳香、没药、血竭为主。综合应用,效果不错。特别强调用鲜白茅根、鲜大小蓟经常用。曾治疗两例,先以猪苓汤为主治疗,后期继之以鲜白茅根、鲜大小蓟一直服用,每天能喝多少喝多扫,控制效果还不错。其中还有血竭这味药,专门除血痛,善祛瘀生新,为和血之圣品,能治内伤血聚,金疮,伤口能够止痛生肌,血竭止血、止痛在膀胱癌的治疗中不容忽视。 黄金昶教授 膀胱癌中药预防复发效果不错。膀胱是太阳腑病,即太阳蓄水和太阳蓄血。膀胱是一个很大的祛湿的器官。湿邪下注的三个地方:直肠从肛门排出,一个是膀胱,另一个是女性通过带下排出。 1、膀胱癌里是膀胱蓄水、蓄湿非常常见,用猪苓汤没问题。膀胱肿瘤较大时,瘀血较重,瘀血易成形,加活血药物。二、膀胱为洲都之官,气化出焉。气化作用才能排出尿液,所以补肾助膀胱气化。 三、少阴经络咽过咽部,用清利咽喉的药物如百部、菊花等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肾脏的损害。所以肾病特别怕感冒,一旦感冒可以诱发或者加重肾脏病变。膀胱里的用药,腑病夹热较多,可以加清利湿热的药物,效果会好一些。曾遇一膀胱壁大的肿瘤,用斑蝥口服治疗,肿瘤脱落,从尿道排出。 其实膀胱癌的治疗中医办法很多。膀胱癌诱因有很多,平时注意:第一、不能吃甜的,第二、不能吃凉的,第三、不能喝浓茶。瘀血和什么有关?很多人喜欢吃咸的,《内经》云“咸伤血”,咸是心脑血管病的诱因,主要和瘀血有关,咸让血液浓度增加,咸是造成瘀血非常重要的因素。治疗膀胱癌,常用抗肿瘤药:土茯苓、红豆杉、壁虎,

针刺配合止痛药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法探析

针刺配合止痛药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法探析 丁庆刚 【摘要】肿瘤细胞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生转移,由原发灶转移到骨而形成骨转移瘤.对骨转移瘤的治疗,西医常采用放射疗法、化学药物疗法以及内分泌调节等方法进行治疗[11.其治疗常不可避免产生副作用,且不易于其长期预后.本病在中医学范围内常被称作骨瘤、骨疽等[2].查阅截止当前,国内的统编教材以及出版的相关刊物,并未有对本病的系统专篇论述,或虽有此类病名却无具体内容者,或仅见个别研究治疗癌性疼痛的药物的个例报道.综上,本文对骨转移瘤疼痛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与分析.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5(013)010 【总页数】2页(P65-66) 【关键词】针刺;止痛药;骨转移癌疼痛 【作者】丁庆刚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骨转移瘤主要可表现为患者的患病部位疼痛,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则会发现肿块以及其所侵犯的部位出现功能障碍。骨转移瘤的疼痛特点多呈现出昼轻夜重或每逢阴雨天疼痛加重的临床特点。分析骨转移瘤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属于阴邪致病。临床上患者患部的肿块常盘根坚硬,推之不随之移动,且其患部皮肤色泽正常,舌质

淡,苔白腻,脉沉紧;辨证其病位在骨,属于里证;患者在原发灶引起的症状的基础上,常常会伴有气血阴阳亏虚的相关症候:身体羸瘦,少气懒言,面色少华,表情痛苦,畏寒肢冷,自汗盗汗等,观其舌脉则常见舌质暗淡,夹有瘀点或瘀斑,舌苔白腻或白润,脉细弱、沉细、细涩或细数。针对其病因病机的分析,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两大方面:其一,因患者大病久病之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导致阳气虚衰,寒邪凝结,阴寒、浊痰、瘀血内生互结,同时机体又正气虚衰,无力驱邪外出,使其伏留体内,流窜至骨,而发为本病;其二,因患者大病久病之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寒毒侵入机体,机体的阳气虚弱,卫气不足,气虚后固摄失司,导致寒凝、血滞、痰浊互结,邪气深陷于骨,损伤骨髓,终致本病的形成。 2.1 临床诊断患者在骨转移瘤的早期仅可表现为局部的疼痛不适症状,但随疾病的进展恶化,病情逐渐加重,后期应谨防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本病的肿块可在患者的浅表部位发生,临床医师在进行体格检查时便可发现,但也有部分患者并未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其发现主要是通过X线、CT或MRI等检 查分析时得到。大多数本病的患者是可以查到原发病灶的,但也有部分病例经多方检查未查到原发病灶[3]。 2.2 辨证论治证属气血两虚,余毒驻骨者辨证论治:患者局部出现疼痛且呈逐渐加重趋势,皮肤的色泽如常,或见身体局部有肿块出现,肿块触诊坚硬不移,视诊不溃不破。患者可伴见精神萎靡、气短懒言,日渐消瘦,面色少华等症,观舌脉见舌质暗淡,夹有瘀点或瘀斑,舌苔白腻或白润,脉细弱、沉细、细涩或细数。临床中应采用益气养血、通经活络、化痰消瘀的治疗方法。选用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活络效灵丹辨证加减,药用:黄芪、桂枝、赤芍、生姜、人参、甘草、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细辛、清半夏、山慈菇等。如果患者因其病位在胸椎及腰椎,常因肾阳亏损,故可加补益肾阳的药物如杜仲、续断等;病位在下肢,故可加用引药下行的牛膝类,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临床可辨证加用通络止痛的乌梢蛇、蜈蚣等药物。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历史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历史 癌症属于恶性肿瘤一类,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可谓历史悠久,经历了基础奠定、理论成熟、学术繁荣和提高发展等不同阶段。 1.基础奠定阶段 早在35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古人对肿瘤就有所了解,那个时期的甲骨文上已记载“瘤”的病名,这是现今发现的中医记载肿瘤最早文献。先秦时期的《周礼》记载了与治疗肿瘤一类疾病有关的专科医生——“疡医”,其日:“疡医掌肿疡……之齐。”所主治的“肿疡”就包含现今临床上的肿瘤,并主张内外结合治疗,其中内治“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调之”。外治则用“祝药,……杀之齐”。“祝”意为用药外敷,“杀”是用药腐蚀恶肉。“祝”、“杀”都为现代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说明了公元前n世纪古人对肿瘤的治疗方法已有了深刻认识。 对于肿瘤疾病较系统的认识则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开始的,该书奠定了中医肿瘤学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书中所述“昔瘤”、“肠覃”、“石瘕”、“癜瘕”、“癖结”、“膈中”、“下膈”等病症的描述与现代医学中的某些肿瘤的症状相类似,如“噎膈不通,食饮不下”与食管、贲门癌所致梗阻症状相似。《内经》对肿瘤的病因病机也作了论述,认为肿瘤形成与正气虚弱、外邪侵袭、七情内伤均有关系,如云:“虚邪中人,留而不去……息而成积”。《灵枢·九针》云:“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者也。”认为外邪侵袭,可致肿瘤发生。《素问·异法方宜论》云:“美其食……其病皆痈疡。”此处的痈疡,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有体表溃疡的肿瘤,指的是饮食不节能致体表肿瘤。《灵枢·百病始生》云:“内伤于忧怒,则气

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也。”指的情志不畅,则易患肿瘤疾患,这与现代临床认识肿瘤的病因相符。《内经》中所提出治疗原则,如“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对当今防治肿瘤疾病仍然有指导意义。 继《内经》之后,秦越人所著《难经》更详细论述了某些内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成因机制,如《难经·五十六难》对积聚病的病位、病性和具体症状均有记述,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与预后提出了:“积者,阴也,故沉而伏,五脏所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积部,肿块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死不治。聚者,阳气也,阳伏而动,六腑所生,其始发无根本,其痛无常处,可移动,虽困可治。”并对“五脏之积”作了大致的区别和描述,以指导后世防治肿瘤临床实践。 秦汉时期成书的我国第一部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所载人参、杜仲、白术、大黄、半夏的效用与治疗肿瘤疾病有关,其中有治疗肿瘤一类疾病的中药达150余种,大多现仍为临床治疗肿瘤的常用药。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对“胃反”、“积聚”及妇科肿瘤等病因病机、治疗法则、处方用药有较为详细的阐述,还较明确地指出了某些肿瘤的鉴别与预后,书中的许多方剂如鳖甲煎丸、大黄廑虫丸等至今为临床治疗肿瘤所常用。 汉代著名医家华佗在《中藏经》中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认为肿瘤的起因由脏腑“蓄毒”而生。华佗治疗噎膈反胃方中有丹砂腐蚀药物,对体表、黏膜的肿瘤的外治方法有明的治疗效果。秦汉时期已有外科治疗方法,也用于治疗肿瘤疾病,如《后汉书·华佗传》就有关于外科手术割治胃肠肿瘤类疾病最早记载,开创了人类手术治疗内脏肿瘤的先河。 总之,秦汉时期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为后世肿瘤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300年抗癌术中的养生法

300年抗癌术中的养生法 清代名医的养生秘诀 清代肿瘤名医王洪绪是中医外科三大派之一——全生派的创始人,在 那个平均寿命相对较短的年代,王洪绪算是十分长寿的了,一直活到80岁。乾隆五年,时年72岁高龄的王洪绪还出版了著作《外科症治全生集》,形成了以王洪绪学术思想为代表的学派——全生派,影响十分深远,尤其在中医外科领域影响巨大,在中医外科学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为何名医王洪绪可以在72岁高龄完成著作?为何在平均年龄低于60岁的 清代可以活到80岁高龄?是否与他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出的养生长寿秘 诀有关呢? 细细览阅中医名著、典籍,我们不难发现历代医家往往是通过皮肤外 表肿块的颜色来区分疾病的阴阳属性。在清代,全生派创始人王洪绪便是 通过疖子、包块的颜色来区分肿瘤的性质、证候、预后,也以此提出了不 同的治疗原那么与方法。 阴证与阳证 红痈乃阳实之症,气血热而毒滞; 白疽乃阴虚之症,气血寒而毒凝。 ——清王洪绪《外科症治全生集》 脓包等感染性的疾病大多属“阳证”,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等良性 的结节那么大多属于寒证,也称为“阴证”,而红白相间的肿物那么最为 麻烦,这样的病证属于阴阳交错,往往是癌症。 1.头部肿瘤

头颈部的肿瘤往往阳证多,頭属阳,为“诸阳之会”,三条阳经、厥 阴经在头部交会,头面部如果出现肿块大都以炎性或者良性的病变为主, 像痤疮、毛囊炎、口腔溃疡等。虽相对少见,但头部也会有恶性肿瘤。 2.乳腺肿瘤 从总体发病率来说,乳腺肿瘤病例中,良性的比例多于恶性。中医认为,乳房属阳明经,阳明经热性较盛,而乳头属厥阴经,故乳房部位是阴 阳交错之所在,易于出现肿瘤。乳房部位发生的脓包、痈肿等化脓性的疾 病一般是良性的,摸起来有不疼不痒的小结节且进展得很慢,这类疾病一 般也是良性的。 3.淋巴肿瘤 中医理论中,淋巴组织很多时候被称为瘰疬。淋巴瘤区分肿瘤良恶也 是一样的,红白交错在一起的是恶性肿瘤概率比较大。 人体属于阴证体质过久,那么容易导致局部产生属于阳证的肿块,如 痤疮、痈疽疔疖等,这一类人群还多有冷、白、稀、润、静五种体质特点。冷,即怕冷,手脚冰凉,畏食生冷;白,即面色白,口唇白,舌头白,分 泌物白;稀,即小便清长,大便稀;润,即大便不干;静,即脉弱细微,喜 静不善动。 同样,阳证体质的人也容易发生属于阴证的肿块,如大多数良性肿瘤 以及脂肪瘤等。阳证体质的人与阴证正好相反,多有热、红、躁、干、动 五种体质特点。热,即身热,五心烦热,喜食冷饮;红,即面色红,小便赤;躁,即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干,即口干,大便干;动,即脉数有力, 喜动不善静。 抗癌术中的一汤、一丸与一酒

乳腺癌骨转移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骨转移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高洁琼;王俊涛;王祥麒 【摘要】近年来,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逐年增高,中医药治疗在缩小瘤体、减缓转移、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与西药联合后减少西药使用量、减少西医治疗副作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查阅了近年乳腺癌骨转移研究进展,分别从病因病机,中药内治法、外治法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 【年(卷),期】2016(015)001 【总页数】3页(P69-71)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高洁琼;王俊涛;王祥麒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450002;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450002;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女性发病最多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最常发生转移的部位是骨骼,发生骨转移几率高达65%~75%。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患者占27%~50%[1]。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表现多见固定且持续性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亦可引起身体运动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截瘫等,这些症状不仅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还严重地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该病常用的西医治法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及内放射治疗等,虽取得一定效果,但在

治法上的局限性、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药物的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皆不尽人意。祖国医学在改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生存质量、明显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增强免疫抵抗力、抑制瘤体生长及复发、延长带瘤生存时间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逐渐引起国内外各肿瘤学医家的关注与重视。现就中医药在乳腺癌骨转移治疗上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中医古籍中并未有对乳腺癌骨转移的病名记载及详细论述,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为中医诊断的“骨蚀”、“骨痛”、“骨痹”、“骨瘤”、“骨疽”等范畴。许冬鑫等[2]认为乳腺癌的发病原因是气血、肾精亏虚,骨髓失养,复感邪毒,凝结于骨;病机多属于本虚标实,重点在肾精亏虚。王洁婷等[3]认为正气虚损、冲任二 脉失调是乳腺癌转移的主要原因,癌毒余留未尽是乳腺癌转移的关键病机。孙霃平等[4]认为乳腺癌的核心病机为“痰毒瘀结”,而其复发骨转移的病机归纳为久病 肾气、肾精亏虚,余毒旁窜,多从寒化、从痰化、从瘀化。刘传波等[5]基于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认为肾气不充,则骨失所养,易被寒湿毒邪侵袭,痰浊蕴阻骨骼,积聚日久,以致瘀血凝滞,络道阻塞,聚而成形,发为骨瘤。由此可见,诸位医家对乳腺癌骨转移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外乎虚、瘀、痰、毒等方面。 2.1 内治 2.1.1 经方治疗程旭锋等[6]观察了白术附子汤(药用:炮附子10g,白术6g,生姜4.5g,大枣6枚,甘草3g。加减:胃胀加用厚朴、陈皮、九香虫各9g;眠差加 用酸枣仁、磁石、珍珠母各12g;骨痛加用延胡索、五灵脂、僵蚕各9g;烦躁加用当归、知母、黄柏各12g)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32例,结果表明白术附子汤 与西药唑来膦酸近期临床疗效作用相似,但在缓解患者疼痛、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白术附子汤较唑来膦酸有较明显优势(P<0.05)。方颖等[7]使用补肾活血汤联合唑 来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23例,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骨质修复、减轻骨转移性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体能状态4个方面效果均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唑来膦酸

中医肿瘤六经辨证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医肿瘤六经辨证理论知识考核 一、选择题 1.太少两感证气化病的方剂为:[单选题]* A、麻黄附子细辛汤V B、阳和汤 C、防己地黄汤 D、乌梅丸 E、桂枝汤 2.在止咳的药物中,针对肺癌的药物有[单选题]* A、紫苏 B、杏仁 C、紫苑 D、白前√ E、半夏 3.痞坚之下,必有()[单选题]* A、伏气 B、伏寒 U伏燥 D、伏阳√ E、伏痰

4.太阴的肿瘤,应该温()条经[单选题]* A、太阳 B、少阳 C、太阴√ D、少阴 E、厥阴 5.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单选题]* A、张仲景 B、张子和 U张元素 D、张景岳√ E、李东垣 6.《灵枢百病始生》:积之始生,得()乃成[单选题]* A、风 B、寒√ C、暑 D、湿 E、火 7.避免使用动物药以毒攻毒,"杀生求生,去生更远”是哪位医家的观点[单选题]* A、张仲景 B、张子和 C、张元素

D、张景岳 E、孙思邈V 8.对于乳腺癌纤维化导致肿瘤硬度增加,可以酌情增加()[单选题]* A、半夏 B、黄苓 C x麻黄 D皂角刺, E、熟地黄 9.体重增加往往代表()的预后不良[单选题]* A、食管癌 B、肝癌 C、大肠癌 D、胃癌 E、乳腺癌√ 10.虚劳诸不足,风气百急,()主之[单选题]* A、麻黄汤 B、桂枝汤 C、麻杏石甘汤 D、薯赧丸√ E、黄茜建中汤 11.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主之。[单选题]* A、猪苓汤

B、苓桂术干汤 C、五苓散√ D、桂枝汤 E、干姜苓术汤 12.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也,五苓散主之。[单选题]* A、水√ B、饮 C、湿 D x血 E、气 13.五苓散中()在治膀胱癌。[单选题]* A、茯苓 B、桂枝 C、白术 D猪苓V E、白芍 14.膀胱肿瘤出现()时,不可以用抵挡汤。[单选题]* A、出血 B、尿急 C、尿频 D、小便不利√ E、尿疼

有关癌症的论文荟萃(三)

有关癌症的论文荟萃(三) (2015-03-27 18:51:18) 标签: 健康 文章一:中医治疗癌症的一些切身体会 一、半数以上癌症可以治愈 癌症多为虚实夹杂。正虚体现为气血大亏甚或元气衰败;邪实则是痰气郁结或是瘀血湿浊内阻,因而扶正祛邪就成了治疗癌症的不二法门。但祛邪恐有伤正之虞,扶正又有恋邪之患,所以何时适于祛邪何时应予扶正,及如何祛邪如何扶正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直接关乎成败。 1·因虚致实,扶正即是祛邪抗癌 据笔者二十余年的临床观察,癌症患者均以元气大亏为本,以痰凝血瘀为标。普通的气虚血亏者一般是不会癌变的,而其痰凝血瘀则多为气血大亏、失于运化所致,其根源仍在正虚上。有的癌症患者貌似强健,饮食体力均不逊常人,但其脉常沉涩,色常晦暗,已隐气血衰败之机矣。尝接诊一王姓肝癌患者,体健硕,日前仍在山上采石,仅稍觉腹胀耳,B超提示占位110mm*80mm,并有中量腹水。告之病重,反以为欺之而拒绝治疗,十四日后其人遂殁。另治一肝癌患者李某,2000年在某市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占位60mm*110mm,确诊之初即由亲属来我院代为求药。由于未见患者,不知虚实,来人则谓其体质壮实,看不出有何病状,唯时称上腹痛。思其占位颇大,必历时较久,暗耗气血,加之工作繁重,虽大肉未脱,其虚必矣。遂以大补元气、益肝健脾、佐以化痰逐瘀为法,用我院科研成果涣膈二号为主,配合涣膈三号,服药6天,上腹疼痛消失;36天,占位缩小为24*60mm;共治疗106天,00年7月MRI检查提示占位消失。迄今8年,身体健康。上二例均有邪实体盛之征,然元气实已大亏,几至涣散。故王某失治而旋殁,李某以固护元气为法而获救。若只见有形之肿块而忽视元气之将绝,浪施软坚散结、祛瘀解毒等切削克伐之品则李某亦危矣。 现代科学认为,癌症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而这种突变则是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的基础上渐进形成的。因为免疫调节功能失调,体内肿瘤抑制基因失去了对原癌基因的监控能力,导致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这种低分化细胞具有无限生长性,这就形成了癌症。而中药治癌就是以保护、增强、激活免疫系统功能为突破口,激活P53蛋白及肿瘤抑制基因,提高机体对外来入侵者及变异细胞的识别、侦知、监控能力,增强DNA修复机制和清除机能,启动癌细胞的凋亡程序,以彻底消灭癌细胞。临床实践及基础研究均证实,中医的培元补气正是“保护、增强、激活免疫系统功能”的最有效方法。扶正抗癌真正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2 ·邪实方炽,祛邪又需果敢而行 “元气大亏”理论并不否认癌症有邪实的一面。在癌症发展的某一阶段,不但邪实是存在,且还可能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尤其是癌症的中早期,气血尚未衰败,形神未至槁乏,若出现邪实之征,则需果断祛邪。如迁延时日,不但病邪日深,渐成燎原之势,且耗散气血,正气式微,必失良机矣。 众所周知,中医的攻逐祛邪是通过激发人体生理功能来达到的,并不是药物本身直接就能中和或杀灭或驱除邪气。如果到了血败精亏、元神不使的境况,还有什么功能可供激发呢?此时再妄言攻邪,岂非一厢情愿?所以说邪实而正不甚衰正是治癌的绝佳时机,抓住了这一机会就有了根治癌症的可能,失去了这一时机,就只能是尽人事看天命了。 谈到祛邪,癌症并不是什么“毒”,所以传统的“以毒攻毒”似无道理。就肉眼观来说,大部分癌症组织都是死寂、晦暗的“痰浊”少部分则为暗紫色的“瘀浊”。譬如肝癌或胃癌手术切除的肿块,大多为痰涎样或粘冻样物,从中医学的角度看,这就是痰。而所谓的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