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资源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土地资源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土地科学?土地科学的研内容有哪些?

土地科学:是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和供求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如何持续利用土地。

研究内容:

(1)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的相互联系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土地功能与作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用途转化的机理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法律、土地行政等内容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土地关系。

2,什么是土地?土地具有哪些特性?

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他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

土地的特性:

(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4)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5)土地用途的多宜性与多用性

(6)土地的不可代替性

(7)土地的社会性

3.简述土地与土壤 ' 国土、土地资源之间的差别?

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括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国土: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1)土地与土壤

它与土地的区别在于它是土地的组成要素:单纯的土壤是土地地表层的一部分;土壤的肥力是土地生产力的一部分;土壤的结构是土地结构的一部分

(2)土地与国土

它与土地的区别:从范围看,国土包括领土、领空、领海,超过土地范畴;从目的看,国土强调主权意义,即国与国的关系,而土地是自然社会综合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土地与土地资源

土地的概念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

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说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因此,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更广,而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异规律的研究。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研究。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包括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

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包括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5.面对21世纪愈演愈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要点: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为土地资源学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2、土地资源学理论研究急需加强

3、加强新技术手段的研究应用,促进土地资源学的发展

第二章土地资源成要素分析

1.影响土地资源质量的气候学因素主要有哪儿个方面?

要点: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

2.地表形态与岩性和矿物组成如何影响土地资源质量?

主要有三点:,融高度、地面坡度、地貌类型。从它们对土地资源影响的角度来回答。

岩石矿物主要从成土母质和地下水方面来回答。

3.我国降水量有哪些时空分布特征?对土地资源利用有什么影响?

我国年平均降水量约629mm,全年降水总量超过6亿万m3,因属季风气候,降水量从空间和时间分布极不平衡。

1、降水量的空间变化

400mm等雨量线北从大兴安岭起,经通辽、张北、呼和浩特、榆林、兰州、玉树、那曲至日喀则附近。这是我国降水量最重要的一条界线,对于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此线以西、以北降雨量较少’气候由半干旱逐渐过渡^ 200mm以下的干旱和荒漠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是我国的主要牧区。该线以南、以东,季风盛行,雨量充沛,光、热、水配合较好,为湿润、半湿润区,是我国主要农业区。

800mm等雨量线基本上是秦岭、淮河为界。此线以北的华北和东北区,土壤中的矿质淋溶适中,旱作农业发达,此线以南的华东和华南区土壤受降水强烈淋溶作用的影响,土壤往往偏酸性,农业以水田为主。

2、降水时间变化

由于受太平洋季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年际和年内变化都比较

大。春季三四月份,南方进入春雨季节,五六月份可遍布江南各地,六七月份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七八月份北方开始了雨季。十月份以后,除少数地区外,全国逐渐进入少雨季节,12〜2月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季节。总的看,4~9月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北方一些地区冬春几乎无降水。

降水年际变化也大于地球上同纬度的其它地区,南方年降水变化率较小,一般10%〜15%,最高可达1〜2倍;北方一般为20%〜30%,最高可达10倍。

由于这种降水量与时间的变化,往往形成旱涝等灾害,据30年的统计资料,我国平均每年受灾耕地面积为0.3亿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4;在受灾类型中,旱灾占62%,涝灾占24%。所以在分析一个地区的降水情况时,一定要注意其变化频率。4,试述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作用和功能。

土壤圈是地球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交界面上的一个圈层,它处于四个圈层的中心,既是地球各圈层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枢纽,又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地球表层系统中,土壤圈具有特殊的地位与功能,它对各圈层的物质、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送起着维持与调节作用。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各圈层的演化、发展乃至对全球变化产生冲击作用。因此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土壤的功能有:

(1)土壤的生产力功能

(2)土壤的自净功能

(3)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功能

(5) 土壤的原材料功能

(6) 土壤的景观文化功能

5,土壤的功能是从那几个方面影响土地的?

土壤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六点:

生产功能;自净功能;生物多样性功能;支撑功能;原材料功能;景观文化功能土壤的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研究土壤的肥力实质必须从土壤的“体形” 和“体质”两个方面着手。土壤的基础物质及其功能(包括对水、肥、气、热的存贮、供应能力和转化强度),实际上是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体质”;整个土地各层的空隙组成和水、肥、气、热状况,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体形,。另外,土壤肥力水平高低及其发挥,与土条件关系密切。

6.请以你家乡为例试说明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综合作用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向的影响。

答案略

第三章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1'怎样理解土地类型是一个一定面积内性质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的概念?

从土地类型结构的定义出发,结合现今人类活动的发展趋势回答此题,重点是在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地结构变化的影响。

2、土地类型结构和演替与人类活动有什么关系?

从土地的构成要素上看,土地类型是气候、地表物质、地形、土壤、水文、动植物等自然因素与人类长期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土地形成具有一定分布及组合规律、综合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域,其被称为土地单元。其具体含义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都有一定外貌形态特征,这些外貌形态特征一般可以从其地貌、植被或土壤类型上反映出来

(2)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都有相近似的成因和相近似的属性。

(3)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均在一个上下等级的层次关系中占有一定位置,与其他土地单元构成一个土地分级系统

3.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与土地类型的概念有何异同及关系?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同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一一自然属性;

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依据一一土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土地类型强调自然属性,它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区别,但划分土地类型时也要考虑土地利用类型。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农业适宜性、土地保护和改造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措施。土

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它是土地资源理论研究的基础内容。

4.我国新旧土地资源分类系统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参考新旧分类系统作答。

5.试举例说明土地资源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参考课本该章节作答

第四章土地资源调查

1、一般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是什么?它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有哪些异同点?

土地资源调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内业工作、检查验收。

土地资源调查: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基础,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也属于基本国情调查。因此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属于土地资源调查的一部分。

2、土地资源调查包括哪些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大致可以分为土地条件调查(土地质量状况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种° 土地条件调查又可分为以土地的土壤、植被、地貌、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为主要对象的土地质量自然性状调查和以土地投入产出、收益、交通、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主要对象的土地社会经济因素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按土地利用分类,以调查各类用地的分布、面积和利用状况为主要内容。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基本内容?

1、清查各种利用方式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区划、土地利用规划与开发服务。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所提供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其行政区界与权属界线等,可为建立土地统计、地籍管理及国家和各级的土地管理工作服务。

3、了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为国家和区域的土地保护提供依据。

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区域土地评价、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等工作的先行中生工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分布状况;②境界与土地权属界线;③量算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也胺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土地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⑤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线图;⑥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⑦编写土地利用现状报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总结。

4、请以xxx县为例,试说明如何开展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

根据实习经历作答。

5•土地利用动态监测I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根据我国土地利用与管理的特点,目前我国利用空间动态监测的主要内容有:

1、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信息。包括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位置和数量等信

息,特别是耕地、居民点以及工矿用地的变化以及闲置土地等

2、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情况。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必须有计划的进

行土地管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

3、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情况。农业内部结构反映土地用途的变化,及时掌握

这些信息可为土地用途管制及农用地的管理服务

4、基本农田保护区状况。其管理包括征地占用管理、地理补偿等

5、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监测

6 • 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应用有哪些特点?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3S集成是指三种技术与其它相关技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在线的连接、实时的处理和系统的整体性。GPS提供实时而准确的定位信息,对于空间数据的确定有特殊意义;RS技术利用某些仪器设备,在不与被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收集其数据,通过处理分析最后提取和应用有关对象信息,是一种高效的信息采集手段,具有极高的空间时间分辩率;GIS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输入、存贮、编辑、查询、分析、决策和输出空间图形及属性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够寸巴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信息有机地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结合在一起,可木艮据查询与分析将信息真实。直观地展现在用户面前,也可将分析决策模型处理结果提交各级管理部门决策参考。即RS发现变化,GPS测量变化区域,GIS统一管理数据。

第五章土地资源评价

1'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及内涵是什么?

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以表明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待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的大小。

土地评价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体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来对土地的属中生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中生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价值的过程。土地评价是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以表明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待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的大小°

2、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1、土地资源的生产力

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分为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

2、土地资源的适宜性

指土地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对发展某项生产或作为某种用途所提供的生态环境的适宜程度,这既与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又直接决定于生物的特点、更替及产量等。

分为多宜性、双宜性、单宜性和暂不适宜等

3、土地资源的限制性

指是限制土地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潜力的障碍因素

分为稳定性限制因素和不稳定限制因素

3、评价单元有哪些选择?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是什么?

1、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以相应的比例尺的土壤制图单元作为土地资源评价单元

2、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

3、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是按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本制图单元一自然地块或耕作田块等划分土地资源评价单元。

4、以地理网格为评价单元,其既可以以经纬网格为基础,也可以坐标网格为基础。

根据分等单元的优缺点进行作答。

4、试述FAO的土地适宜性等级分类方法,并说明它与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分类方法

的区别与联系。

FAO把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系统采用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应性单元四级分类制,它包括定性和定量的、当前的和潜在的适宜性分类,而且对可能选择的每一种土地用途都分另睫行分类。(1)土地适应性纲,反映土地适宜性的种类,S纲,适宜;N纲,不适宜。(2)土地适宜性级,反映纲内适宜程度。S1级,高度适宜,S2级,中度适宜,S3级,勉强适宜。不适应性纲内分为两级,N1级,暂时不适宜,N2级,永久不适宜。(3)土地适应性亚级反映限制性的种类,S1级下没有亚级。(4)土地适宜性单元是亚级的再细分。

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评价系统,是根据美国的土壤调查成果对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评价和划分'该系统将生产潜力分为潜力级、潜力亚级和潜力单元。

(1)土地潜力级,从I至Mi级,土地在利用时受到的限制性与危险性是逐级增强^勺。

(2)土地潜力亚级。在土地潜力级之下,按照土地利用的限制性因素的种类或危害,续分为亚级,共分为4个亚级(E、W、S、C)o(3)土地潜力单元,潜力亚级续分为潜力单元,一个潜力单元,性质均一,具有相似土地利用潜力和相似管理措施。

FAO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美国土地生产潜力分类比较有以下优点:(1)针对特定土地用途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丰富的信息。(2)考虑社会经济因素,FAO 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评价在土地对某种利用方式的适宜性时,重视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状况三方面对土地质量的综合影响。(3)强调适宜性,FAO 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强调土地的适宜性,而不强调限制性,显得比较积极,这样有利于增强农民试种新作物和推广新技术的信心。

FAO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美国生产潜力评价都属于土地评价方法的归类法范畴,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考虑不同限制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土宜评价与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土地自然适宜性:是指某种作物或某种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分等)的适宜程度。评价土地适宜性的过程就是土地适宜性评价。

重要方法一比配:就是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与土地的自然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与适宜性成果计算相结合过程。

土宜评价(特殊方法)

土宜就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土地条件,对某些作物不仅具有生理和生态的高度适宜性,还对作物的经济特性具有特殊的适宜性。这种分析土宜及特殊要求,并进一步评价特殊自然条件对土宜产生什么影响过程叫土宜评价(土宜要求:特殊土宜要求一比配)

第六章土地资源利用

1.什么是土地利用系统分析?它分哪些步骤?

1、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土地利用系统分析是把土地利用视为系统的一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在收集土地利用系统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与系统结构、功能有关的模型,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综合,从而解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现象,对土地利用系统的行为和发展做出评价和预测,并对系统进行调控。

2、步骤:

(1)确定系统边界

(2)确定系统目标

(3)进行土地评价

(4)可行性分析

(5)输入输出模型分析

(6)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分析

(7)报告或决策

(8)反馈修正

2.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经历了哪些阶段?

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人类逐渐摆脱了听天由命屈从于自然威力的卑微困窘状况,在人地关系中主动作用增强,反映在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上,相继经历了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土地资源

利用等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的涵义是什么?

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的基本意思是“连续不断“,但土地资源“数量” 和“质量”的永续性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涵义。

1、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

2、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

3、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

4、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4.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五大原则是什么?

1、生产性原则

保持和加强生产/服务,即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加强生产服务而提高其生产潜力。

2、稳定,性原则

减少生产风险程度,即改善土地生产的生态条件而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3'保护性原则

保护土地资源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即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所以也有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4、可行,性原则

具有经济活力,即生产与经济要双向持续发展。没有经济效益的土地利用是不可能持续的。

5、可承受性原则

社会可以承受。如要可持续,则必须考虑社会的可承受性,第三世界国家目前首要考虑的是解决人民的温饱,在解决温饱的过程中逐步加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最后达到生产与生态的高度结合。

上述5个原则同等重要,被称之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五大支柱。

5.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有哪些?

1、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

2、注重城市内涵发展

3、推动乡镇企业适当集中

4、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

5、控制建设用地,切实保护耕地

6.辨析城市土地资源的节约与集约的区别和联系。

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和集约利用都是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是两者有着各自的侧重点,集约利用侧重于城市内涵挖潜,节约利用则重点体现在控制城市扩张上,从潜在的层次来理解,集约利用仍然是反映了节约利用的一个方面。

7.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评价步骤有哪些?

(1)评价指标的选取;(2)指标体系构建方法;(3)节约与集约用地评价邮选

择:(4)节约与集约用地评价结果的解释。

8.土地整理的意义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1、意义

开展土地整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面积,这对人多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的我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土地整理是在我国特殊土地国情下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

(2)土地整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的有效途径

(3)土地整理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4)土地整理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

(5)土地整理是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过程

总之,在21世纪,人地矛盾将会日益加剧,为解决土地供给的稀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土地整理将是现代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任务

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来看,土地整理有以下方面的任务。

(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2)调整土地关系,使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

(3)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

(4)实现土地资源的景观功能

(5)提高全社会的现代化水平

9.我国当前土地复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是什么?

1、主要问题

在复垦工作与复垦研究中,重复垦数量,轻复垦质量;重复垦工程,轻

复垦管理;重复垦技术途径和模式研究,轻土地破坏与复垦的演变规律、技术标推、理论体系等基础研究:重局部研究,轻整体研究等问题较突出。

(1)复垦理论研究落后于复垦实践

(2)农业复垦研究不够

(3)复垦资金来源不足,复垦责权利不明确,复垦技术监督体系不健全

2、我国土地复垦的对策:

(1)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科学理论

(2)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体系

(3)进一步完善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严格执法,强化管理

(4)编制土地复垦规划,并保证有效实施

(5)多渠道筹集土地复垦资金,加大土地复垦资金投入

(6)加强土地复垦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土地复垦意识

华南农业大学2021年《土地资源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土地?土地具有哪些属性? 答:土地包括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及基础地质、水文和植物。还包括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以及动物就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1)土地是自然综合体(2)土地是历史综合体,是自然和经济的产物 土地的自然属性: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的动态性、土地的不可替代性、土地的多功能性、土地的持久性和可更新性、土地的生产性。 土地的经济属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的可垄断性、土地利用的制约性、土地的可改良型、土地利用的社会性、土地具有增殖性 2、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土地资源评价与核算、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土地资源定位与功能、土地资源开发与整治、土地资源胁迫与安全 1.影响土地资源质量的气候学因素主要有哪几个方面?它们是如何影 响土地资源的生物生产和城市建设的? 答:1)太阳辐射:由于受纬度、海拔、云雾等影响,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差异较大。低纬度地区略大于高纬度区,高原区高于平原区。 2)热量资源:A温度:农业生产上较有意义的温度指标主要有≥0℃,≥5℃,≥10℃和≥15℃的日平均气温。 B积温:指日平均温度的积累。农业常用的指标为≥10℃积温,即一年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C气温的变化规律:日较差、年较差、空间分布: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的日较差。日较差越大,越有利于块根块茎作物的膨大和物质的积累。 D无霜期:每年初霜期与终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无霜期为100d,农作物生长受到严格限制;100-130d,可以种喜凉作物;南岭以南大于300d;西双版纳、广东沿海及海南岛则全年无霜。生长期:一年中植物显著可见的生长期间。极端气温:低温/高温--作物种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低温的抵抗能力不同。如水稻、棉花、花生在0.5-5℃温度下,34-36 h便可死亡 3)降水:水资源分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两部分,降水不仅决定土地资源

土壤学考试题

土壤及土地资源学期末试题(B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小时) 班级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错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为 A.石英 B. 正长石C. 角闪石 D. 方解石[ ] 2 下列风化过程不属于化学风化的为 A.溶解 B.水解 C. 水化 D. 水蚀[ ] 3.石英的硬度为 A. 5 B. 6 C. 7 D. 8 [ ] 4.云母的解理为 A. 极完全 B. 完全 C. 中等 D. 不完全[ ] 5. 自然界最难风化的矿物种类为 A. 橄榄石 B. 角闪石 C. 正长石 D.石英[ ] 6.不属于土壤矿质化过程的为 A.氨化作用 B. 硝化作用 C. 反硝化作用 D. 腐殖质化[ ] 7.菌根菌属于 A.细菌 B. 真菌 C. 放线菌 D. 藻类[ ] 8.下列物质中不溶于水的为 A.胡敏酸 B. 胡敏酸钾 C. 富里酸 D. 富里酸钾[ ] 9.属1:1型粘土矿物的种类为 A. 高岭石 B.伊利石 C.蒙脱石 D. 蛭石[ ] 10.相同重量含水量时,有效水分含量最高的土壤质地类型为A.砂壤 B. 轻壤 C. 中壤 D. 重壤[ ] 11.下列元素属于植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 A. C B. H C. O D. B [ ] 12. 改良酸性土壤经常使用的是 A. 石膏 B. 石灰 C. 明矾 D. 硫磺[ ] 13.. 不属于盐基离子的是 A. NH4+ B. K+ C. Na+ D. H+[ ] 14.相对于大气, 土壤空气中下列气体成分中含量较高的为 A. O2 B. N2 C. CO2 D. CO [ ] 15.土壤有机质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 A. O B. H C N D. C 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 土壤腐殖质可分为和两大组分。 2. 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有、、、等四层。3.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和两个过程。 4.土壤腐殖质可分为和两组。 5.土壤粒级一般分为、、、和四组。 6.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为、、、、。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物质、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再燃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含义: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够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哥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hi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3.土地资源: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4.土地与土壤的区别:⑴从相互关系来看,土壤仅仅是一个土地的组成要素。⑵从本质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⑶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分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由地表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 5.国土:是归入某一个归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6.土地的特征: ⑴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⑵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7.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利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8.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9.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六个方面): ①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 ②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 ③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④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⑤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⑥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10.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 ①(土地)系统分析方法②现代技术应用方法(3s技术:GIS;RS;GPS)③景观生态分析方法④社会经济分析方法。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气候要素: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 2.评价某一地区的太阳辐射条件可用: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 光照强度:简称照度,是指正常人眼睛对0.4-0.7um可见光的平均感觉程度 3.衡量热量特征的指标主要有:温度、积温、无霜期。 4.具有重要意义的几条≥10℃积温的等值线: (1)1700℃等值线,位于大兴安岭北麓,属冻土层的南界,此线以南耐寒熹凉作物可以生长;(2)3500℃等值线,沿长城一线,相当于冬小麦的北界,一年一熟,此线以南可种植小麦;(3)4500℃等值线,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以北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3)6500℃等值线,南岭一线,以北可一年两熟到两年五熟。5.海拔高度:划分地貌形态的重要标志;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影响。 6.坡度:(对土地特性及其利用的影响):土壤侵蚀;农田的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机耕条件;建筑工程投资。 7.山地与丘陵的区别:山地高 差>500m;山地沟谷切痕深, 地形轮廓明显,陡坡难以利 用。丘陵则地形浑圆,形成缓 丘宽谷。 8.山地、丘陵在土地评价和土 地决策中应该注意: 坡度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的垂 直分布规律;水源问题坡度问 题。 9.平原的分类:山前、冲击、 湖积、滨海 10.母质种类:残积物、坡积 物、洪积物、冲击物、湖积物、 风积物、海积物。 11.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湖 泊、冰川、沼泽等 12.地表水资源对土地资源及 其利用的影响:(1)地表径流 的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形成具 有显著的影响;(2)地表水的 丰缺状况与农业灌溉以及干 旱、洪涝灾害关系密切;(3) 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往往导 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4) 地表水资源的状况对城镇建 设用地的选址和布局也有显 著的影响。 13.包气带水:地面以下潜水 面以上的地带存在的地下水 (土壤水、上层滞水——土壤 肥力的重要指标) 14.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的, 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15.层间水:埋藏在地表以下 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 16.土壤:陆地上能生长植物 的疏松表层,是在生物、气候、 地形、母质、时间等五大因素 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 体。 17.土壤剖面:表层土;心层 图;底层图 18.土壤质地:根据不同粒径 的土壤矿质颗粒的百分比而 划分的土质粗细的类型。 19.土壤有机质:含有丰富的 矿质元素,经矿质化后可供作 物吸收利用的土壤重要组成 成分。 20.植被分布的四大区域:东 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 原区;西北干旱荒漠区;西南 青藏高原区 21.草原的分类:草甸;干草 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 22.影响土地资源社会经济户 型的因素(1)社会美:人口、 社会需求、制度法规(2)经 济: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 投入水平(3)技术:科技的 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 23.土地所有制:人们在一定 的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经济 形式 24.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自 然、经济、交通 第三章土地类型及土地资源 分类 1.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 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 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使得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不 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 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 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 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 2.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资 源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 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 元集合。 3.土地类型划分:发生法、景 观法。(a顺序法 b两列指标 网格法c路线参考法)、参考 法。 4.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自然 发生学;综合性;主导因素; 实用性。 5.相、限区和地方的比较(前 苏联) 6.澳大利亚的土地类型分类: 土地系统;土地单元;土地点 7.英国的土地类型分类:土地 系统;土地面和土地素 8.我国的土地类型分类:(1) 土地纲:反映土地的光温水生 产力(2)土地类:反映景观 特征,关系到区域内的农林牧 用地规划(3)土地型 9.黄自立根据黄土高原的土 地资源特点分为:土地型;土 地组;土地单元 10.王深法:纲类型相面 11.土地利用类型特点:(1) 人类劳动干预而形成的(2) 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3) 明显的动态变化(4)反映土 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 12.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原 则:(1)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 状的特征(2)反映土地利用 的地域性(3)充分考虑生产 应运性(4)具有一定的科学 系统性 第五章土地资源评价 1.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评价, 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 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 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 行评定的过程,也是对土地各 种自然构成要素以及与土地 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的 综合评定。 2.土地评价的依据:生产力、 适宜性、限制性。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针对 性原则;比较性原则;时效性 原则;地域分异性原则;综合 性原则;可持续利用性原则。 4.土地评价的特点:必须有特 定的目的针对一定的土地要 素;针对一定的时期;全面分 析评价对象;直接应用于实 践。 5.土地评价的作用:服务于土 地利用规划;服务于土地交 易;服务于土地税收;服务于 土地管理。 6.土地评价的类型:(1)目的: 适宜性、生产潜力、经济评价。 (2)方法和精确度:定性和 定量。(3)目标:单项和综合 (p123) 7.土地自然适宜性:是指某种 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 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土壤、 地貌、水文)的综合适宜程度。 8.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1) 不同的用途:宜农、宜林、宜 渔。(2)作物或土地的利用方 式:适宜、较适宜、勉强适宜、 不适宜。 9.FAO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 10.土地质量:是多种土地的 综合表现,一般是由一种或几 种具有共性的土地特征决定 的。 11.比配:是指将土地利用方 式所具备的土地条件(土地利 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 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 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和 适宜性程度估算相结合的过 程。 12.最小因子法:是指土地的 适宜性等级是由限制程度最 严重的(或适宜性最小)的那 个因子所决定的评判方法。 13.土宜:就是指某一地区的 土地资源条件对某些植物不 仅具有生理和生态的高度适 宜性,而且对该类植物的产品 经济性有着特殊的适宜性,表 现出与其它地方的同类产品 所不同的特有品质。 14.土地生产力:是指在一定 条件下能够持续生产出被人 类需要的生物产品的能力 15.土地生产潜力:指在一定 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 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 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 是土地潜在的生产力。 16.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 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土 壤、气候和地形等)及其度土 地的某种持久利用的限制程 度,就土地在该中利用方面的 潜在能力对其作出等级划分 或者根据土地的属性进行土 地生产潜力的计算。 17.美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给 评价系统分为:潜力级、潜力 亚级和潜力单元。 18.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在 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基础上, 根据经济学的标准,应用分析 经济方法,评价土地利用方式 的适宜程度的过程。 19.土地经济分级:按土地的 自然、经济和社会性状,或生 产力(产值)的大小,以评价 为基础,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等 级,如城镇土地(综合定级和 分类定级),农用地的分等定 级, 20.城镇土地定级的因素分 析:(1)繁华程度(2)交通 条件:道路的通达度;公交便 捷度;对外交通便利度(3) 基础设施状况;基础设施完善 度;公共设施完备度(4)环 境条件:环境质量优劣度;绿 地覆盖度;自然条件优劣度。 21.农用地分定级的原则:综 合分析;主导因素;土地收益 差异;分层控制;定性与定量 分析相结合 第六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 力分析 1.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是 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 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 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 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 能供养一定生活的人口数量。 内涵:生物生理特征的人口承 载力;给予显示条件的人口承 载量;土地资源的极限人口承 载量。 2.决定因素:土地资源的数 量;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投 入水平;生活水平;时间尺度。 3.AEZ法:是根据比例尺将地 面划为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 气候和土壤大致相对一致的 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 内,其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也 相似,因而其土地的生产潜力 进一步就决定于灌溉条件的 有无和投入的高低。 4.土壤修正:实际上是针对有 关土壤及相关地学因素所作 的生长限制性的分析或适宜 性评价。 5.影响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 力的重要问题:(1)耕地数量 持续减少,质量退化严重(2) 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 后,抗灾能力差,种粮效益低; (3)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 成为约束耕地生产能力进一 步提高的瓶颈因素日益凸显 (4)农业科技童亚茹少,科 技推广能力不足。 6.我国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 非农田建设压占良田;耕地财 产权利制度不完整;环境污染 影响;水土流失,沙化引起。 7.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 保障对策(控制耕地适量、保 护耕地地力、保护耕地环境): 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完 善耕地使用制度;增加对耕地 的基本建设投入;提高耕地的 利用效率 第七章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与管理 1.土地利用:是指人们以土地 资源为对象,为一定利用目的 而从事的土地经营或经济活 动。 2.决定其方式和结构的因素: 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利益 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土地利用系统:一定时间和 一定空间的具有相对独立性 的土地利用单元,是一种自然 --经济--社会符合生物生产 系统。土地利用过程中3个基 本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特 征:复杂性、尺度性、自组织 性) 4.可持续土地利用:如果预测 到土地利用在相当长一段时 间内不会引起土地重要性的 变化,则认为这样的土地利用 时可持续。 5.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 则(五大支柱):保持和加强 生产/服务(生产性);减少生 产风险程度(稳定性);保护 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 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具 有经济活力(可行性);社会 可以承受(可承受性)。 6.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特 点:系统的复杂性;层次的开 放性;时空的动态性;主题的 多元性。 7.建立土地质量指标体系是 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的关键: 采用PRS框架即压力、状态、 相应 8.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总体 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及 景观规划。 9.总体规划的任务:(1)对土 地利用实行政府干预和控制 (2)对土地利用矛盾的协调 (3)组织土地利用(4)监督 土地利用。 10.总体规划的原则:因地制 宜、系统分析、合理用地、保 护耕地、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 益最优化。 11.专项规划类型:开发、整 治、保护、整理、单项土地资 源利用规划。 12.土地动态监测:土地利用 空间动态监测和土地资源质 量动态监测 第八章土地资源保护与整合 1.土地生态系统: (1)是土地组成要素之间以 及人类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 用、相互制约构成的统一体。 (结构与功能是主题与核心) (2)基本特征:多层次结构 的复合系统;开放的动态系 统;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 人类活动的基地;具有自我调 节和补偿的功能。 3.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发展到 一定阶段其结构与功能、生物 种类的组成、各个种群的数量 比例以及能流与物流都处于 一种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生态 平衡。相对静止状态。动态稳 态、非平衡态。 4.土地生物设计的原则:适宜 性原则;结构优化原则;整体 协调性原则;公共利益最大化 原则。 5.土地退化:指由于人类不当 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理自然 因素的硬下疳,导致土地生产 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致 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需的 方向岩体的过程。分为水土流 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 渍化、土地污染等。 6.基本农田:从战略角度高度 出发,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 定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 口增长虽农产品的基本需求, 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7.高稳产天仅反映耕地的生 产力水平和质量状况,大部分 归入基本农田;但基本农田还 包括中低产田;反之,有一小 部分高产稳产天出于特殊原 因还会转用为建设用天或其 他用田。 8.基本弄条保护区:是指国家 及各级地方政府根据自然、社 会和经济条件,按照人口、农 产品生产水平、建设用地发展 趋势的预测,随需要实行特殊 保护的耕地一招法定程序划 定的区域。 9.土地整理:在一定区域内, 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用 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 工程技术手段,对不合理的土 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和 综合治理,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 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10.土地整理的显示意义:(1) 土地整理是我国土地国情的 选择;(2)土地整理是实现耕 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 (3)土地整理是促进社会经 济发证的动力。 11.土地利用的三个集中模 式: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 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地向 规模经营集中。 12.1996年,上海建立了我国 第一家土地收购、储备机构— —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 第九章区域土地资源开发 1.区域土地资源开发:是指为 了满足社会生产建设和生活 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科 学技术手段,在一定区域内扩 大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范 围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程 度和效率所进行的活动。 2.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基本 原则:农用地(耕地)优先开 发原则;土地资源开发的生态 平衡原则;实行综合性土地资 源开发的原则。 3.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原则: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的原则 (2)符合区域经济开发规划 的原则 (3)符合生态环境优化与可 持续发展的原则 (4)最佳利用方式原则 (5)可行性原则

土地资源学(高起专)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高起专) 名词解释 1. 土地生态系统(8分)参考答案:是由土地中的生物、环境、等要素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包括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的一个立体系统。 2. 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8分)参考答案:是在已经进行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一定时期的土地类型的变化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属、行政界线等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行为。 3. 土地整理(8分)参考答案:是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4. 土地资源类型(8分)参考答案:性质或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潜力和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土地资源单元。 填空题 5. 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___(1)___ 、___(2)___ 和___(3)___ 三个方面,它们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6分)(1). 参考答案: 光(2). 参考答案: 温(3). 参考答案: 水 6. 评价某一区域的太阳辐射条件可用___(4)___ 、___(5)___ 和___(6)___ 来表示。(6分) (1). 参考答案: 光照强度(2). 参考答案: 光照长度(3). 参考答案: 光照质量 问答题 7. 土地收购储备的作用?(13分) 参考答案:有利于增强政府调控土地供应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有利于土地资产的优化配置,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有利于推行土地招标拍卖制度,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土地市场;有利于增加政府土地收益。8.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分) 参考答案: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土地资源构成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影响;区域土地资源数量性质的调查;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质量性质的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资源的开发规划、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等。 9. 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论述如何科学地开发土地资源?(30分) 参考答案:与其它资源相比,土地资源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的一种资源,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持续利用,是实现资源与环境的持续性、社会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的重要课题,这就决定了要科学地开发土地资源。解答的要点如下: 1)必须明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2)在土地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3)科学地开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必须还要求对土地的开发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 4)只有清楚地了解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模式,才能更好地协调两者的矛盾,为正确地处理两者的关系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只有科学地开发土地资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名词解释 1. 土地资源学(6分)参考答案: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的科学。 2. 农用地(6分)参考答案: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是土地资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 土地分类(6分)参考答案: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将单个的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与归并。 4. 土地利用参考答案:是指人们以土地资源为对象,为一定利用目的而从事的土地经营或经济活动。 5.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6分)参考答案: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及不同投入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 一、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土地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和经济特性,将其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来阐述其资源特性和资产特性。 1、资源特性:(1)生产性是指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 (2)区域性,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规律性及地质地貌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使其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 (3)动态性,不仅具有空间的差异性还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4)可更新性,土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和维持,并不会因为连续应用而降低; (5)多功能性,土地是社会各种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可被用于各种不同用途;(6)有限性,面积的有限;(7)不可替代性,其为不可替代资源。 2、资产特性:(1)商品的特性,可以进行商品的流通;(2)产权特性,具有明显的产权特性;(3)增值特性,其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4)不动产性,源于其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和永久使用性。 二、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三、土地资源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景:1)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2)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3)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综合研究4)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5)特殊土地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研究;6)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研究。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一、土地资源: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二、影响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分析:(1)光(太阳辐射),包括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2)温(热量),热量资源,包括温度,积温,无霜期;(3)水(降水),水资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三、土地资源的地貌地质要素分析: (1)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影响:海拔高度(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坡度(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及建筑工程投资),地貌类型(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2)土地资源的地质要素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地表的岩性和矿物组成以及风化母质的性状。 四、土地资源的水文条件: 地表水:指存在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地表水资源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1)地表径流的流水作用对地貌类型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地表径流的差异必然导致地表形态以及沉积物状况的不同;(2)地表水的丰缺情况与农业灌溉用水及旱涝干旱灾害关系密切;(3)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往往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地下水:包括潜水(包气带水,潜水,层间水)和层间水(埋藏在地表以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 五、土壤地域分布规律:在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地方性的地形地貌母质水文活人为活动的影响而呈现一定规律的分布。 主要表现为(1)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即沿南北向有规律渐变;(2)经度地带性分布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7)

土地资源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 土地资源学: 2.地貌类型: 3. 生物多样性: 4. 土地类型: 5. 土地类型的演替: 6 土地资源调查: 7 土地资源评价: 8土地自然适宜性: 9气候生产潜力: 10 土地利用: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影响土地资源特性的最主要气候要素是、温、水。 2.是来自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所以也称之为景观形态单元。 3.土地资源调查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工作、、、检查验收。 4.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系统采用、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 四级分类制。 5.作物群体在其他自然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以光能和温度作为作物产量的决定因素时,所产生干物质的能力,称为。 6.人们利用土地的活动,任何时候都发生在、及体质系统的三重框架之内。 7.大气循环、水循环、、和是自然界的四大循环。 8.光照对土地而言,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和光照质量。 9._______是最小的景观形态单位,即最低级的土地单位。 10.矢量数据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多边形三大类。 11.___________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基本资源。 12._________是人们维持生存的必须品。

13.土地整理的根本目的是形成_______、________和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 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 1.从景观学角度看,土地即景观。(√) 2.坡度是划分地面形态的重要指标。(×) 3.土地类型的垂直地带性是指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土地类型出现有规律的垂直方向 更替的现象。(√) 4.层次模型建立和查找都比较容易,但数据的冗余度较大。(×) 5.GOSSYM模拟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能在生理过程水平上模拟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形成。(√) 6.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标准,也就是生活水平的高低或评价人口的基本需求。(√) 7.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是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8.土地生态系统在时间上是绝对稳定的。(×) 9.土地资源是区域开发的物质基础与最基本的前提。(√) 10.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四、简答题(共5分,共30分) 1、简述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 2、生态系统的特性有哪些? 3、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和目的?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 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 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 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 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参照书本、展开论述) 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 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 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 改造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 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 统GPS)。 第二章 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学试题(参考答案)

1.【 D 】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 A 土地使用制 B 土地承包制 C 土地租赁制 D 土地所有制 2.目前我国【 B 】一般多以日照时数来表示。 A 光照强度 B 光照长度 C 光照质量 D 光照数量 3.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很大,占总耕地面积的【 B 】。 A 1/2多 B 3/4多 C 2/5多 D 3/5多 4.土地资源评价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性能进行【D 】鉴定的过程。 A 自然生产力 B 潜在生产力 C 数量 D 质量 5.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B 】来控制。 A 水分 B 温度 C 光照 D 湿度 6.土壤调查的重点是土壤【 A 】特性。 A 肥力 B 性能 C 质量 D 数量 7.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土地构成要素的【 C 】差异性。 A 质量 B 分布 C 空间 D 时间 8.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我国土地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B 】位。 A 2 B 3 C 4 D 5 9.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A 】。 A 土地公有制 B 土地私有制 C 国家所有制 D 集体所有制 10.下列那项不是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 D】。(P25) A 光 B 温 C 水 D 气

一、填空 1、光;温;水。 2、 400 mm; 800 mm 3、相、限区、地方 4、 1:10000 , 1:50000, 1:2000或 1:5000。 5、 6 mm2, 4 mm2, 15 mm2。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3、土地整理: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一种措施.. 4、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土地类型受热量条件的限制沿纬度方向带状延伸的现象..

土地资源学试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土地分级: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平原、丘陵、 山地、高原和盆地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方式。 三、简答题(共4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2分)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分) (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2分) (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2分) (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2分)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9)

河南科技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土地资源学试题(A ) 适用班级:资环101-104 注意事项:1.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2.考试时间共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 3分*7=21 1.土地 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2.土地资源 在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直接为人类所利用、用以创造财富产生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土地。 3. 土地评价 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者生产力的大小、土地的各种构成要素以及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的综合评定。 4.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 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产生的食物,所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5. 土地报酬递减律 指受到土地生产力的因子限制律的作用,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的收益就会递减,这一现象称为土地报酬递减律 6.基本农田 是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7.土地整理 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和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 二、填空题1分*15=15 1.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 2.土地类型的演替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或者一种土地类型 被另一种所代替的过程。 3.目前研究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方法有:ECCO模型、AEZ法、多目标规划法、非线性动力 学模型等 4.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的再分配。 5.土地生态系统功能包括支撑功能、净化功能、养育功能三方面。 6.3S技术是土地资源学中运用广泛的技术手段,它包括GIS、GPS、RS。 7.土地资源调查大致可分为土地条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种。 8.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9.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地资源生产力的高低。 10.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 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三、不定项选择3分*8=24 1.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我国的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中的土地分级逐渐趋向于采用前苏联景观学派和英澳学派相结合的(C)级分级系统。 A.一 B.二 C.三 D.四 2.请问下面是前苏联的土地类型分类体系所划分的景观形态单位是(ACD) A.地方 B.复区 C.限区 D.相 3.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表现形式有(ABC) A.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 B.土地类型的经向地带性 C.土地类型的垂直地带性 D.土地类型的空间地带性 4.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A) A.土地用途类型,其次是土地用途类型之下的利用方式 B.土地利用的生产潜力

东北农业大学2021年9月《土地资源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15

东北农业大学2021年9月《土地资源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 1. 资源的经济供给是指可以直接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资源供给,也就是说资源的经济供给本质上是由社会经济因素决定的。(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 ) A.系统分析方法 B.景观生态分析方法 C.GIS技术 D.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E.RS技术 参考答案:ABCDE 3. 农用地转用批准文件有效期为( )。 A.2年 B.1年 C.5年 D.3年 参考答案:A 4. 下列成土母质中属于运积母质的有( )。 A.坡积物 B.洪积物 C.残积物 D.风积物 E.冰川沉积物 参考答案:ABDE 5. 土地资源调查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为技术手段,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6. 排污权交易制度最早在哪个国家进行实践的?(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澳大利亚 参考答案:C 7. 耗竭资源是指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尺度范围内,其储量保持不变,能够再生的资源。(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8.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和矿物在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其作用形式主要是( )。 A.根劈作用 B.生物的化学分解作用 C.水解作用 D.风和流水的作用 E.碳酸化作用 参考答案:AB 9.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可视情况批准。(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0. 非农用地用途管制主要包括( )。 A.增量非农业建设用地用途管制 B.耕地保有量管制 C.存量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 D.土地整治 参考答案:AC 11. 花岗岩风化后形成的物质既有砂粒,又有粘粒,可以培育出肥沃的土壤。(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2. 不利于腐殖质的积累,但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的土壤是( ) A.石砾土 B.砂质土 C.壤质土 D.粘质土 参考答案:B 13. 平原根据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以分为( ) A.堆积平原 B.山前平原 C.冲积平原 D.湖积平原 E.滨海平原 参考答案:BCDE 14. 自然资源具有可再生、可储备、可耗竭、可补充以及( )5个基本特征。 A.可回收 B.可利用 C.可循环 D.可持续 参考答案:D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 2、基本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 4、土地沙漠化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5、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请结合野外实习分析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我国已经启动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请阐述该工作的目的 和基本内容..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

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分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5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2分;稳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2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2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2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2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3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2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2分..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基本农田保护2分;水土流失防治2分;土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