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死亡病例讨论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3
护士死亡病例讨论优秀范文英文回答:Case Discussion: Nursing Death.Introduction:Nursing deaths refer to the fatalities resulting from nursing care or the provision of medical interventions. These cases are often complex and require thorough investigation to determine the underlying causes andprevent future occurrences. This case discussion aims to analyze a nursing death case, identify contributing factors, and recommend strategies to enhance patient safety and prevent similar incidents in the future.Patient's History:The patient was a 65-year-old male with a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COPD). He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or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During his hospitalization, he developed respiratory distress and was placed 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Nursing Interventions:The patient was cared for by a team of nurses responsible for monitoring his vital signs,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s, and providing respiratory care. The nurses followed the prescribed medical orders and provided appropriate care as per the hospital protocols.Incident:One evening, the patient was found unresponsive in his bed. The nurses immediately initiate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However, the patient did not respond to resuscitation efforts and was pronounced dead.Investigation: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cause of death. The autopsy report revealed that thepatient had aspirated gastric contents, leading to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It was determinedthat the aspiration occurred during a feeding procedure administered by a nurse.Contributing Factors:The investigation identified several contributing factors that led to the nursing death:Inadequate Patient Assessment: The nurse did not adequately assess the patient's risk for aspiration before administering the feeding.Failure to Follow Protocol: The nurse deviated from the hospital protocol by elevating the patient's head only 30 degrees instead of the recommended 45 degrees.Lack of Supervision: The nurse administering the feeding was not adequately supervised or trained inaspiration prevention techniques.Recommendations: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investigation,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were made to prevent similar incidents in the future:Implement a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tool to identify patients at risk for aspiration.Ensure that all nurses are trained in proper feeding techniques and aspiration prevention measures.Provide adequate supervision for nurses administering feedings.Enh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mong the nursing team to prevent errors and improve patient safety.中文回答:护士死亡病例讨论。
危重患者护理病例讨论患者信息:张先生,男性,47岁,体重80kg,身高170cm。
主要诉求:呼吸困难,胸痛。
病史:高血压,冠心病,肺炎。
护理报告1:张先生被送入急诊室,主诉呼吸困难,胸痛。
患者血压160/100mmHg,心率80次/分钟,呼吸频率30次/分钟,氧饱和度为88%。
患者面色苍白,汗如雨下。
听诊肺部可闻及啰音。
12导联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
护理诊断:1.有效循环量不足相关于心肌梗死。
2.氧合障碍相关于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护理计划: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等,每小时记录一次。
2.提供高流量氧气给患者,维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
3.分级处理疼痛,给予镇痛药物。
4.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了解心肌缺血状况。
5.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维持血液流动。
6.管理血压,持续监测血压水平,并适当使用降压药物。
护理报告2:张先生转入心血管科,胸痛缓解,但仍呼吸困难。
患者血压110/70mmHg,心率90次/分钟,呼吸频率26次/分钟,氧饱和度为95%。
患者面色稍微苍白,呼吸仍急促。
听诊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肿胀心尖搏动。
护理诊断:1.氧合障碍相关于肺水肿和呼吸困难。
2.液体过多相关于充血性心力衰竭。
护理计划:1.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等,每小时记录一次。
2.继续提供高流量氧气给患者,维持氧饱和度在95%以上。
3.监测心音及杂音的变化,密切观察心跳速率和节律。
4.提供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
5.给予抗心力衰竭药物,如利尿剂、ACEI和ARB等。
6.调理饮食,限制水钠摄入,减轻液体负担。
护理报告3:张先生病情稳定,胸痛缓解,呼吸困难减轻。
患者血压120/80mmHg,心率82次/分钟,呼吸频率20次/分钟,氧饱和度为98%。
患者面色红润,呼吸平稳。
听诊肺部可闻及清晰的呼吸音。
护理诊断:1.恢复呼吸功能相关于肺炎的康复。
2.心脏功能的稳定。
重症医学科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在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中,病例讨论是一项重要而且必要的工作。
尤其是在处理死亡病例时,病例讨论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促进医护团队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重症医学科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以及其对医疗团队和病人家属的影响。
一、重症医学科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意义1. 促进医护团队间的交流与协作重症医学科的工作环境紧张而复杂,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多个专业人员。
通过死亡病例讨论,可以让各专业人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提高协作效率,共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2. 评估和改善医疗质量通过对死亡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医疗团队可以找出医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这有助于提高医疗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治疗水平,减少类似病例再次发生的概率。
3. 为病人家属提供解释和支持病人家属通常对于亲人的死亡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关切。
通过与家属充分沟通,解释死亡病例的治疗过程和结果,可以帮助家属理解并缓解他们的痛苦。
同时,家属也有机会提出问题和意见,促进医患沟通和信任的建立。
二、重症医学科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实施步骤1. 选择合适的讨论时机和形式死亡病例讨论应该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一般可以在患者死亡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以避免加重家属的悲伤。
讨论可以以小组讨论、病例报告、学术研讨会等形式进行,选择适合的方式有助于提高讨论效果。
2. 确定讨论的内容和范围讨论的内容应该包括患者的病史、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等。
同时,还需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和不良事件,以及医疗团队在治疗过程中的决策和执行情况等。
通过全面的讨论,可以全面评估医疗质量,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开展跨学科讨论重症医学科的病例通常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因此,跨学科的讨论显得尤为重要。
医生、护士、药师和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通过互相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职责和任务的不同,从而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21期V ol.4, No.21, 2019183临终关怀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曹梦云(成都泰康蜀园医院,四川 成都 611135)【摘要】目的 探讨临终关怀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抽取我院在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老年医学中心收治的4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电脑排序的先后,将患者分为2组。
其中,排序在前的22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排序在后的22例为观察组,采取临终关怀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与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记录,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意外发生状况进行比较。
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投诉纠纷事件发生率上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占优。
结论 对老年重症患者运用临终关怀,能够有效地改善其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优化生活质量,降低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终关怀;老年重症监护;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21.183.02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结构的必然趋势,这就使得临床上收治的老年临终患者数量增多[1]。
在医疗环境优化,经济条件提高的基础上,多数老年临终患者都是在重症监护室或老年科进行治疗。
虽然当前人们对于医疗的认知不断加深,但是,多数临终患者在面临死亡时,还是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遗憾等情绪,这些都会使得老年科或重症监护室对老年患者的干预存在缺失,严重时还会诱发护患纠纷,导致不必要的医疗资源耗损[2]。
尤其是在现代医疗服务理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人们开始重视对老年重症患者的临终护理。
以往所采取的常规护理干预,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以及家属对于生命的认知,但是并不能优化个体的生命质量,还是会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护理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简介疑难危重病例是指由于病情复杂、病情危重或治疗困难等原因,需要特殊处理和护理的病例。
这些病例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医护人员需要全面细致地评估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并及时进行交流和讨论,以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本文将以一个疑难危重病例为例,介绍相关的护理讨论内容和注意事项。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85岁,因胸闷、气短、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入院。
入院后经全面检查和鉴别诊断,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功能不全。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近期曾发生过上呼吸道感染。
体格检查发现:双肺湿啰音,心界扩大,心音减弱,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
血液化验结果:白细胞计数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功能指标降低。
问题讨论1.是否存在其他可疑病因?–可能存在心肌炎的病毒感染源,需要进一步检查。
–是否有心脏瓣膜病变等并发症?–是否存在其他影响心功能的因素,如甲亢等?2.如何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使用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手段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
–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排尿情况和水分摄入摄出平衡等。
3.如何制定护理计划?–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全面的护理计划。
–注意控制患者的血压、心率、水分平衡等。
–提供安静休息的环境,避免紧张和劳累。
–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4.如何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心功能不全时,可给予强心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
–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心率变化,及时处理心律失常等问题。
–避免感染的发生,定期进行感染监测。
5.如何提高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注和关怀,保持积极的沟通。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自我管理。
–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
注意事项1.护理团队的合作与沟通: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合作和沟通,实时交流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措施调整情况。
2.合理用药与监测:根据病情和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和使用频率,并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医院危重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技的发展,医院危重病例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医疗行业,危重病例的出现往往意味着生命的危险,要实现及时有效的救治,需要医务人员之间的高效沟通与合作。
为了有效地讨论和研究危重病例,很多医院建立了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本文将探讨医院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必要性和功能,以及如何建立和规范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一、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必要性1. 提高医生能力和水平: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为医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能够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传递。
通过讨论和研究危重病例,医生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和工作能力。
2. 加强团队合作和协作:在处理危重病例时,医生、护士、技师等多个职业群体需要密切配合和协作。
通过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可以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形成高效协作机制,提高危重病例的救治成功率。
3.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建立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可以促进医院的规范管理。
医院可以收集和分析每个病例的讨论内容和救治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功能1. 信息共享:通过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医生们可以分享和交流各种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水平。
2. 优化诊疗方案:危重病例讨论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就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展开深入讨论,从而找到最佳的医疗决策。
3. 深入分析病因和预后: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可以对病例的病因和预后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沟通和协作:通过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
三、建立和规范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的主要措施1. 确定讨论时间和地点:医院需要确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供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危重病例讨论。
这有助于提高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成立危重病例讨论小组:可以由医院领导或相关科室的专家组成危重病例讨论小组。
基层医院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的做法及体会【摘要】随着医院管理年的持续深入,通过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训练和培养了护士应用护理程序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整体护理模式及临终关怀模式的开展。
加强了基层医院个案病例讨论,护理管理及护理质量过程中不断持续改进护理措施以取得最佳护理效果。
本文介绍了基层医院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的方法及体会。
【关键词】死亡病例护理讨论护理管理在实施整体护理中,应把护理程序作为护理改革核心工作来抓。
2006年以来,我院开展死亡病例的护理讨论,培养了护士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临终关怀护理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现将我们的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共进行了11例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38~75岁。
分别为内科6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外科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妇产科1例死于羊水栓塞的病人。
自: 。
1.2 方法1.2.1 时间安排患者死亡后两周内进行讨论。
1.2.2 形式及参加人员由病区护士长组织,科内全体护理人员参加,并邀请科主任、副主任及主管医生参加,各科护士长参加,护理部点评。
1.2.3 讨论内容围绕患者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效果及临终时护理的各项内容进行讨论。
1.2.4 讨论方法首先由分管病人负责护士报告死亡病例的病史及一般资料,死亡病例住院期间的护理问题、措施、结果,并综述疾病的动态护理。
由该患者临终期当班负责护士报告抢救过程、死亡原因和时间以及终末护理。
大家在熟悉死亡病例的病情、了解其死亡经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科主任、副主任和主管医生提出问题及用药的观察要点,最后由护士长对讨论进行分析、提问、总结,护理部点评。
2 效果2.1 推动了整体护理的开展2.1.1 在死亡病例护理讨论中,了解了主管护士是否能运用护理程序从患者身心和社会文化的需求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由于护士在护理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老年专科护士病例分析(1)病例概况本病例为一位80岁的女性患者,主诉出现呼吸困难和胸痛症状。
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
入院时体征显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
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和治疗过程1. 确认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进一步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并确定是否需要介入治疗。
2. 综合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血压控制、氧疗、镇痛等。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基础疾病,药物选择和剂量需要谨慎调整,以避免不良反应。
3. 冠脉介入治疗: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决定是否进行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扩张术或支架置入。
在老年患者中,需注意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
4. 病情观察和护理: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保持患者卧床休息,提供合适的饮食和营养支持。
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结果和讨论患者在接受综合治疗和介入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监测结果显示心肌损伤逐渐恢复。
患者恢复期间无明显并发症,并成功出院。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和手术风险等因素。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并结合最新的临床指南进行决策。
此外,护理工作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密切观察、药物管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
结论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我们强调了老年专科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性。
老年患者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护士在病情观察、药物管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应持续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2] 薛蜀岳,阳国兴,姚丽沙.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全科护理》,2010,8(16):1479-1480.[3] 郑容梅.品管圈在提高心内科静脉用药安全性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2):61-65.[4] 邓鹏,徐育红,丁丽萍,张家群.品管圈活动对心内科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6,11:176-177.[5] 王平.品管圈活动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满意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7,12:180-182.[6] 姚运华.品管圈活动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 及满意率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8,3:68-69.[7] 潘庆华.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品管圈护理的价值分析与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3):44-45.[8] 龚红兰.品管圈活动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满意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7,4:179-181.[9] 张秀荣.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医院门诊病人满意度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6,14(27):2887-2888.(本文编辑:刘仁立 杨雪峰)工作单位:710068 西安 1.陕西省人民医院;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小丽: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基金项目:陕西省2016年度科技计划中标项目(2016KTCL03-05):基于多元化专科护理小组模式的护士队伍专业化建设和发展研究收稿日期:2018-07-12护理死亡病例讨论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杨小丽1 赵小红1 杨苹莉2摘要 目的 通过对死亡病例的护理回顾,探讨岗位管理下老年危重症患者安全护理与经验得失,从而提高安全护理质量内涵。
方法 近5年科室死亡病例,参照医生死亡讨论模式,结合临床护理实际,开展岗位管理下护理死亡病例讨论。
由危重症专科小组长主持,责任护士主导,凡参与护理的各岗位人员均参加,责任岗、夜班岗、护理岗以及各专科小组、质控组等从各自角度回顾此患者住院全过程,总结护理得失,形成讨论共识,指导今后工作。
结果 实施5年来,护理人员管理危重患者更规范,目标更明确、条理更清晰,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和护理病人的完整感,护理质量指标明显提高,医患方满意度均上升。
结论 开展岗位管理下的护理死亡讨论,有助于提升护士岗位管理患者的主动性和责任感;通过体验护理过程的完整性;调动了各岗位护士管理患者的自觉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提升了各岗位护士的工作成就感。
关键词:岗位管理;死亡病例讨论;老年危重患者;安全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9)20-0179-03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是医疗工作的核心制度之一,是指在患者死亡后,由科主任主持,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参加,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死亡诊断及诊治中可能存在的缺陷等,与会人员认真分析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最后科主任归纳小结。
死亡讨论一般是医生组进行的活动,护士只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护理并不是讨论的重点,自然没有引起护士的高度重视,甚至更多作为一种惯例进行,对护士的触动或指导作用并不很大。
作为老年全科,科室从2010年开始尝试进行专题护理死亡讨论,旨在通过死亡讨论,提醒和指导各岗位护士对危重患者护理的主动参与和完整管理,对日常及以后工作起到指导借鉴作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内涵,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开始开展岗位管理下的护理死亡讨论,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5年的死亡患者共63例,年龄(73~105)岁,男性53例,女性10例,开展护理死亡讨论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1.2 方法1.2.1 责任护士汇报护理病情及护理经过 由科室危重症专科小组长主持,首先由责任护士简要叙述患者病情及抢救经过,重点回顾患者住院全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总结自己护理中和本小组护理中的过失,提出今后遇到此类问题应防范整改的建议。
1.2.2 各岗位人员谈护理体会与经验分享 夜班和护理班护士,回顾夜间及其他时段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偏重于遇到问题的处理,老年患者夜间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特殊紧急事件的处理,以及与患者、家属及陪护安全沟通。
1.2.3 专科小组讨论 科室皮肤、管道、静疗、PICC和危重症小组等专科小组成员从各专科角度谈此患者的护理经过和体会,将专业化培训所学到的知识与临床结合情况进行结合分析,检验整个护理过程。
·971·当代护士2019年7月第26卷第20期(中旬)1.2.4 质控小组讨论 科室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消毒隔离、三基带教、护理文件书写等质控小组,对护理此患者中每周每月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回顾,体现运用PDCA循环不断改进的情况。
1.2.5 医生参与并建议 对于疑难病例或沟通有疑问的病例,必要时邀请主管医生参与讨论,请医生倾听护理组的呼声与建议,同时请他从医生角度谈患者的诊治思路、医护配合的缺陷以及与患方沟通上的一致性,提出适当的建议。
医护一体化管理病人。
1.2.6 护士长总结 最后护士长做总结发言。
对护理及抢救此患者的工作进行全面点评。
结合平时查房与质控汇总,将护理业务技术存在的问题、医护配合、护患沟通等进行总结,对各小组工作给予评价,对反思讨论中出现问题、苗头进行整改补充,褒扬抑贬,得失整改,将大家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形成整改内容。
1.2.7 形成讨论纪要 整个讨论经过由专门的记录员重点记录,特别是存在问题的整改,头脑风暴法,二八法则找出主要原因,提出的整改措施、形成的共识等均记录在本,指导今后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死亡案例讨论实施前后护士护理行为的变化以及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护理死亡讨论实施5年护士护理行为变化,见表1。
表1 护理死亡讨论实施5年护士护理行为变化 (分,x±s)项目责护责任感评判性思维医护沟通主动学习患者满意度实施前88.02±2.3685.31±2.0379.50±3.2289.00±2.2492.85±3.18实施后95.00±1.8193.20±1.7292.00±3.0194.00±2.1796.26±2.23t值2.8961.8602.6021.7532.492P值<0.01<0.05<0.01<0.05<0.013 讨论3.1 观察体验 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多病共存,表现隐匿,反应迟钝,需要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与丰富的经验。
观察是思维的窗口,没有观察就没有思考和处理,而护士的观察能力是护士素质的重要体现[1]。
夜班护士大多为N1、N2级护士,通过护理死亡讨论,让她们充分认识到病情观察和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借鉴老师们的经验,细心观察,避免风险,积累经验,尽快成长。
年轻护士不再惧怕护理危重患者,高年资护士不再担心护理危重患者太累、带教太辛苦。
3.2 专科技能提升 老年患者多病共存,通过护理危重患者,几乎所有的护理技能都得到考验,通过每个人的回顾,没有经历的都会从他人的经历中得到启示或经验体会,为下次护理此类患者提供借鉴,提前排查相关的隐患。
3.3 责任技能双提升 通过护理死亡讨论,收获最大的是责任护士,从入院到死亡,她几乎经历了全过程的护理,回顾可以使她理清思路,完整掌握治疗护理的全过程,留下宝贵的财富。
同时对责任护士的语言组织能力、汇报能力等都是个提高。
3.4 死亡讨论是再学习过程 护理死亡讨论要求每个人在讨论会上说出自己的护理体会,不能照抄别人的体会而没有自己的主见,更不能应付。
所以,护理过程回顾也是再次的学习提高,遇到有些问题会去请教医生,弄明白了才能在护士会上给大家有个明确的解释,无形中也要注意观察,深刻领会,才不至于尴尬,间接促进了理论和业务技能的提升。
3.5 专科小组的成长 老年患者罹患多种疾病,危重患者涉及了护理的方方面面,如:压疮预防与处理等皮肤管理;胃管、尿管、各种引流管和呼吸管路等的管道管理;中心静脉置管PICC、CVC和周围静脉置管等静疗管理;疼痛管理;安宁疗护等,各组均从各自小组角度进行总结,有得有失,记录整改。
3.6 检验了质控小组工作 死亡讨论会上有对本份护理病历的点评。
医疗文件反映了患者及治疗全过程,是临床医疗原始文字记录,是法律文件证明,发生医疗纠纷时,在调查过程中要依靠其中的记载,以判断是非[2]。
通过检查一份完整的病历,护士会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如:医学术语运用是否妥当,时间内容描述是否一致,医护判断是否一致,医护记录是否一致,对病情的分析、对治疗方案调整的原因、对检查结果的分析,对病情的判断等都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
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执行情况、临床带教等质控小组长回顾并进行终末再次质控,把好最后关,避免纠纷隐患。
3.7 纳入绩效考核 将参与死亡讨论次数纳入绩效考核和晋级考评,每位护士很重视参加死亡讨论。
凡承担死亡讨论的责任护士在月考核中都会加分,1~3分不等,要护士们给予评价后公平得分。
对每年的晋级也会作为参考。
特别是对N2~N3的要求,每年承担过一次才能够资格晋级。
4 小结按护理程序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无疑为护理人员正确应用护理程序、解决患者问题上了有效的一课,特别为低年资护士实践与学习提供了良好基地[3]。
以责任护士为主的护理死亡讨论,增强了各岗位护士的主动全程护理患者的责任感,有意识关注患者的反应和体验,也为自己临床工作积累了经验。
通过护理死亡讨论,改善最为明显是护士的评判性思维的形成、强化与逐年提升。
通过学习病例、讨论病例,护士能较深入了解患者的诊治过程、疾病的发展转归,帮助护士反思性地去体验患者住院治疗护理的全过程,思考采取的措施是否妥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护理死亡讨论,各岗位护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感有明显改观。
根据每位患者的特点列出有针对性的护理问题、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及时评价护理措施,达到患者在住院期间对责任护士充分信任、对治疗人体、护理服务满意的效果等[4]。
从·081·TODAYNURSE,July,2019,Vol.26,No.20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各个角度进行工作回顾,促成了护理人员业务技能的主动与被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医护配合越来越默契,患方的满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