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84.50 KB
- 文档页数:25
路基路面挡土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路基、路面和挡土墙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2. 使学生了解路基、路面和挡土墙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施工技术;3. 帮助学生理解路基、路面和挡土墙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和挡土墙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路基、路面和挡土墙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对路基、路面和挡土墙进行模拟和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工程问题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解决工程问题时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3. 增强学生对我国道路工程建设的自豪感,培养学生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和挡土墙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力学基础,但对道路工程的实际应用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教学设计,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路基部分:介绍路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讲解路基的力学性质、材料选择及压实技术;分析不同类型路基的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教材章节:第一章 路基概述,1.1-1.3节2. 路面部分:阐述路面的功能、结构及分类;讲解常见路面材料的性质及适用范围;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教材章节:第二章 路面工程,2.1-2.4节3. 挡土墙部分:介绍挡土墙的类型、结构及功能;讲解重力式、悬臂式、锚固式等挡土墙的设计原理及施工技术;分析挡土墙工程的稳定性及防护措施。
教材章节:第三章 挡土墙工程,3.1-3.4节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观道路工程现场,了解路基、路面和挡土墙的实际施工过程;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路基(挡土墙)设计1.1 设计资料某新建公路重力式路堤墙设计资料如下.(1)墙身构造:墙高8m,墙背仰斜角度,墙身分段长度20m,其余初始拟采用尺寸如图1—1所示.图1—1 初始拟采用挡土墙尺寸图(2)土质情况:墙背填土为砂性土,其重度,内摩擦角;填土与墙背间的摩擦角.地基为整体性较好的石灰岩,其容许承载力,基底摩擦系数。
(3)墙身材料:采用5号砂浆砌30号片石,砌体重度,砌体容许压应力,容许剪应力,容许压应力。
1.2 劈裂棱体位置确定1.2.1 荷载当量土柱高度的计算墙高6m,按墙高缺点附加荷载强度进行计算。
按照线形内插法,计算附加荷载强度:,则:1.2.2 破裂角的计算假设破裂面交于荷载范围内,则有:因为,则有根据路堤挡土墙破裂面交于荷载内部时破裂角的计算公式:1。
2。
3 验算破裂面是否交于荷载范围内破裂棱体长度:车辆荷载分布宽度:所以,,即破裂面交于荷载范围内,符合假设.1。
2。
4 路基边坡稳定性验算可利用解析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则有其中,,,.对于砂性土可取,即,则:所以,路基边坡稳定性满足要求。
1。
3 土压力计算根据路堤挡土墙破裂面交于荷载内部的土压力计算公式:1.3.1 土压力作用点位置计算表示土压力作用点到墙踵的垂直距离。
1.3.2土压力对墙趾力臂计算基底倾斜,土压力对墙趾的力臂:1.4 挡土墙稳定性验算1.4.1 墙体重量及其作用点位置计算挡土墙按单位长度计算,为方便计算,从墙趾沿水平方向把挡土墙分为三部分,右侧为平行四边形,左侧为两个三角形(如图1-2):图1—2挡土墙横断面几何计算图式1。
4.2抗滑稳定性验算对于倾斜基底,验算公式:所以,抗滑稳定性满足要求。
1。
4。
3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公式:所以,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1.5 基地应力和合力偏心矩验算1。
5.1 合力偏心矩计算上式中,弯矩为作用于基底形心的弯矩,所以计算式,需要先计算对形心的力臂:根据之前计算过的对墙趾的力臂,可计算对形心的力臂。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摘要:一、引言二、路基路面工程设计基本要求1.设计标准2.设计原则三、设计内容与方法1.设计内容2.设计方法四、设计计算1.路基设计计算2.路面设计计算五、设计结果与分析1.设计结果2.结果分析六、结论与建议1.结论2.建议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路基路面工程是道路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本文旨在阐述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的相关内容,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路基路面工程设计基本要求1.设计标准路基路面工程设计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设计规范》等。
设计标准主要涉及设计年限、交通量、荷载等级、地震烈度等方面。
2.设计原则路基路面工程设计应遵循安全、舒适、经济、环保、可持续等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道路的使用功能、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施工技术等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三、设计内容与方法1.设计内容路基路面工程设计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排水、防护等工程的设计。
具体设计内容包括:路基横断面设计、路面结构层设计、排水设施设计、防护工程设计等。
2.设计方法路基路面工程设计采用我国现行的设计规范和计算方法,如《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等。
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经验法、解析法、数值法等。
四、设计计算1.路基设计计算路基设计计算主要包括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稳定性分析、路基排水设计等。
2.路面设计计算路面设计计算主要包括路面结构层设计、路面厚度计算、路面材料性能要求等。
五、设计结果与分析1.设计结果根据设计计算,本文的路基路面工程设计方案如下:路基宽度为24米,路面结构层为20厘米厚水泥混凝土面板+40厘米厚碎石基层+20厘米厚碎石底基层;排水设施采用两边沟排水;防护工程采用浆砌片石护坡。
2.结果分析通过对设计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本设计方案满足了道路设计标准和使用要求,结构合理,安全可靠。
道路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道路工程中不同材料的特点、选用原则及其在路基路面中的应用。
3. 让学生了解我国道路工程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道路路基路面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道路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道路工程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道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道路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路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路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道路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 能够分析不同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并合理选用。
3. 能够按照我国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4. 能够独立或团队协作解决道路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5. 能够关注道路工程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工程概述:介绍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道路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对应教材第一章)2. 路基工程:讲解路基的基本构成、功能、设计原则及施工技术,重点分析不同类型路基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对应教材第二章)3. 路面工程:阐述路面的基本类型、结构组成、设计原理及施工方法,分析各种路面材料的性能及选用原则。
(对应教材第三章)4. 道路排水工程:介绍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原理、构成及施工要求,使学生了解道路排水工程的重要性及其对道路使用寿命的影响。
路面路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路面路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2. 掌握路面路基结构层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3. 了解我国道路工程中常用的路面材料及其性能要求;4. 掌握道路工程中路面路基养护与维修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路面路基结构设计图,并进行简单的结构计算;2. 能够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和施工工艺;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路面路基工程进行质量检测与评定;4. 能够运用路面路基养护与维修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道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工程实践中学会协作与沟通;4.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道路工程质量对社会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路面路基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技能,同时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路面路基基本概念:介绍路面、路基的定义,分类及功能,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路面结构及类型;- 路基结构及类型;- 路面与路基的功能。
2. 路面路基结构设计:讲解路面路基结构层设计原理,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结构层设计原理;- 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路基结构层设计。
3. 路面材料:分析我国道路工程中常用的路面材料及其性能要求,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沥青材料;- 水泥混凝土材料;- 集料性能要求。
4. 路面路基施工技术:介绍路面路基施工方法及工艺,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路基施工技术;- 路面施工技术;- 施工质量控制。
5. 路面路基养护与维修:讲解路面路基养护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路面养护与维修技术;- 路基养护与维修技术;- 养护维修策略。
公路路基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公路路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公路路基设计。
1.掌握公路路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
2.了解公路路基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3.熟悉公路路基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4.能够运用公路路基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路基设计。
5.能够分析公路路基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公路路基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公路路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
2.公路路基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3.公路路基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4.公路路基设计软件的使用。
5.公路路基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公路路基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公路路基设计的过程和技巧。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公路路基设计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公路路基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公路路基设计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进行实验。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评估:1.课堂参与度: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以评估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 A重力式挡土墙设计B 沥青路面设计C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1. 课程设计教学条件规定制图教室2. 课程设计任务(1)理解设计任务,确定工作计划,查阅资料。
(2)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23)“5.4 挡土墙”一节,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重力式挡土墙设计;(3)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IG D50-2023》旳内容和规定进行沥青路面构造设计;(4)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23》旳内容和规定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设计;(5)根据指导教师旳规定,采用指定旳初始条件进行设计:重力式挡土墙、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旳设计计算按所选方案手算;在设计阐明书(设计汇报书)中应画计算图,采用A4纸打印设计汇报书。
(6)出图:重力式挡土墙、沥青路面设计不出图(留待毕业设计时训练出图);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绘制面板接缝构造和钢筋布置图,A3图纸1页。
3. 课程设计汇报书重要内容A重力式挡土墙设计(一)初始条件:(1)浆砌片石重力式仰斜路堤墙,墙顶填土边坡1:1.5,墙身纵向分段长度为10m ;路基宽度26m ,路肩宽度3.0m ;(2)基底倾斜角0α:tan 0α=0.190,取汽车荷载边缘距路肩边缘d =0.5m ; (3)设计车辆荷载原则值按公路-I 级汽车荷载采用,即相称于汽车−超20级、挂车−120(验算荷载);(4)墙后填料砂性土容重γ=183/m kN ,填料与墙背旳外摩擦角τ=0.5φ;粘性土地基与浆砌片石基底旳摩擦系数μ=0.30,地基容许承载力[0σ]=250a kP ;(5)墙身采用 2.5号砂浆砌25号片石,圬工容重k γ=223/m kN ,容许压应力a a kP 600][=σ,容许剪应力a j kP 100][][==στ,容许拉应力a L kP 60][=σ;(6) 如下设计参数区别为每人一题,详细见下表:(二)规定完毕旳重要任务: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23)“5.4 挡土墙”一节,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设计:(1)车辆荷载换算;E和其作用点位置;(2)计算墙后积极土压力a(3)设计挡土墙截面,墙顶宽度和基础埋置深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一、设计原始资料公路自然区划II 1拟建一双车道二级公路,该地区为粘性土,稠度为1.0,山岭重丘区.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良好。
山体附近有多处采石厂,砂石材料丰富,其他材料均需外购。
拟设计道路路基宽度10m ,路面宽度7.5m ,路肩宽度 1.25m ,其中硬路肩宽度0.75m ,土路肩宽度0.5m 。
所经地区多处为粘性土。
根据最新路网规划,预测使用初期年平均日交通量见下表,年均增长为5%。
表一 预测竣工后第一年的交通组成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2.1 交通分析(1)标准轴载。
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2002)规定: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 (BZZ-100)作为标准轴载。
其他各级轴载均应换算成标准轴载。
然后在进行混凝土路面设计。
对于单轴荷载以其实际作用次数和轴重计,对于双轴荷载,后轴经过一次可视为作用一次,轴重以双轴的总重计。
(2)轴载换算:()∑==ni i i i s P N N 116100/α式中 Ns —100KN 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P i —各级轴载的单轴重或双轴总重(KN );αi —轴载系数,单轴时,αi =1;双轴时,αi =2.22*103P i-0.43。
小于和等于40KN(单轴)和80KN(双轴)的轴载,可忽略不计。
表二计算结果如下:(3)交通分级:混凝土路面承受的交通,按使用初期(道路竣工通车后第一年)设计车道每日通过的标准轴载次数N s(次/d),可分为特重、重、中等及轻四级,以便相应提出不同的技术要求。
表三交通分级(4)累计作用次数。
设计使用年限内标准轴载(在所求荷位处)的累计作用次数N e。
可按照下式计算确定:()()206t10.0513650.380.967101+1365210.79180.05Ns Ne γηγ⎡⎤⎡⎤⎢⎥+-⨯⎣⎦⎣⎦⨯=⨯-⨯==次t —设计使用年限(参考表五); γ—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η—车轮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参考表四)。
表四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表五 可靠度设计标准由以上计算和表格知,该水泥混凝土路面拟设计为双车道二级公路,安全等级属于三级,设计基准期为20年,交通量年均增长5%,轨迹横向分布系数取为0.36。
各级标准荷载换算成标准轴载后,设计车道每日累计作用次数为210.7918次/d ,设计使用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60.96710⨯次,属于重交通。
2.2 初拟路面结构由2.1节内容知,二级公路变异水平等级为中,交通等级为重,所以根据表六初拟路面面层240mm ,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厚度为180mm,垫层采用石灰稳定土厚度为150mm 。
表六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考范围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3.75m ,长4.5m 。
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假缝。
(1)纵向接缝的布设应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而定: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构造如图一所示; 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 时,应设置纵向缩缝,构造如图二所示。
图一 纵向施工缝构造120120120120图二 纵向缩缝构造(2)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构造如图三所示。
(3)横向缩缝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采用假缝形式,因本设计为重等交通公路,所以采用设传力杆的假缝,构造如图四所示。
图四 横向缩缝构造2.3 路面材料参数确定按照表七知,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标准值取为 5.0Mpa ,相应弯拉弹性模量为31Gpa 。
按照表八知,路床顶面的回弹模量0E =30Mpa ,。
按照表九知,基层的回弹模量取为1E =1500Mpa ,垫层的回弹模量取为2E =500Mpa 。
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60.96710 次。
表七 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表八 中湿路基路床顶面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范围(MPa)表九 垫层和基层材料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范围下面计算公路的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222211222222120.1815000.155001090()0.180.15h E h E Ex MPa h h +⨯+⨯===++0.450.45010906.221 1.51() 6.221 1.51() 4.35530x E a E --⎡⎤⎡⎤=-=⨯-=⎢⎥⎢⎥⎣⎦⎣⎦0.550.55010901 1.44()1 1.44()0.830x E b E --=-=-⨯= 332331112212112221()1115000.185000.15()121241212(0.180.15)11() 2.471415000.185000.15E h E h h h Dx E h E h --+⨯⨯=+++=++++=⨯⨯0.3()x h m ===1/30.81/3001090() 4.3550.330()165()30bx t x E E ah E MPa E ==⨯⨯⨯= 式中:E t ——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MPa); E 0——路床顶面的回弹模量(MPa);E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当量回弹模量(MPa); E 1、E 2——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回弹模量(MPa); h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厚度(m); D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弯曲刚度; h 1、h 2——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厚度(m); a 、b ——与E x /E 0有关的回归系数。
计算混凝土板的相对刚度半径:0.5370.5370.240.738m r ==⨯()式中:r ——混凝土板的相对刚度半径(m); H ——混凝土板的厚度(m);E c ——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弹性模量(MPa); E t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MPa)。
2.4 荷载疲劳应力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G40-2002)规定: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疲劳应力,可由该式确定 pr r c ps f k k k σσ=。
(1)ps σ的计算。
0.620.620.0770.0770.7380.24 1.114()PS h MPa σγ--==⨯⨯=(2)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计算。
60.057(0.96710) 2.193e f k N ν==⨯=0.87 2.193 1.20 1.114 2.55()pr r c ps f k k k MPa σσ==⨯⨯⨯=式中:σpr ——标准轴载P S 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疲劳应力(MPa);σps ——标准轴载P S 在四边自由板的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MPa);k r ——考虑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纵缝为设拉杆的平缝时,k r=O.87~O.92(刚性和半刚性基层取低值,柔性基层取高值); k f ——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 k c ——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综合系数,按公路等级查表十确定。
表十 综合系数k c2.5 温度疲劳应力混凝土面板内的温度沿其截面成非线性分布。
它一方面使混凝土面板由于板顶和板底的温度差而产生翘曲应力,另一方面初于板截面的平面变形而产生内应力。
温度梯度作用在板边缘中点处产生的温度疲劳应力,可按下式计算确定:tr t tm k σσ=式中:σtr——临界荷位处的温度疲劳应力(MPa);σtm ——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MPa); k t ——考虑温度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
(1)tm σ的计算。
5110310000.24850.58 1.83()22c c tm x E hTgB MPa ασ-⨯⨯⨯⨯==⨯=式中:σtm ——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MPa);α c ——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1/℃),通常可取为1×10-5/℃; T g ——最大温度梯度,查表十一取用;B x ——综合温度翘曲应力和内应力作用的温度应力系数,可按l /r 和h 查用图B.2.2确定;l ——板长,即横缝间距(m)。
表十一 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T g(2)温度疲劳应力系数k t 的计算。
1.3235.0 1.830.8280.0410.4861.83 5.0c tm r t tm r f k a b f σσ⎡⎤⎡⎤⎛⎫⎛⎫⎢⎥⎢⎥ ⎪ ⎪ ⎪⎢⎥⎢⎥⎝⎭⎝⎭⎣⎦⎣⎦=-=⨯-= 式中:a 、b 和c--回归系数,按所在地区的公路自然区划查表十二确定。
表十二 回归系数a 、b 、c因此0.486 1.830.889(t r t t mk M P a σσ==⨯= (3)验证该路面结构能否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疲劳作用 ①二级公路的安全等级为三级,相应于三级安全等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中级,目标可靠度为85%。
据此,目标可靠度系数取为r γ=1.13。
②验证该路面结构能否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疲劳作用()()1.13(2.550.899) 3.897 5.0r pr r tr f MPa γσσ+=⨯+=≤=因此,该路面结构能够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疲劳作用。
2.6 电算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设 计 内 容 : 新建单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公 路 等 级 : 二级公路 变异水平的等级 : 中 级 可 靠 度 系 数 : 1.13面 层 类 型 : 普通混凝土面层序 路 面 行 驶 单轴单轮 轴载 单轴双轮 轴载 双轴双轮 轴载 三轴双轮 轴载 交通量号 车 辆 名 称 组的个数 总重 组的个数 总重 组的个数 总重 组的个数 总重(kN) (kN) (kN) (kN)1 单后轴货车 1 19.4 1 60.85 0 0 0 0 16002 单后轴货车 1 23.7 1 69.2 0 0 0 0 14303 单后轴货车 1 50.2 1 104.3 0 0 0 0654 单后轴货车 1 49 1 101.6 0 0 0 0 655 Q 1 24 1 70 0 0 0 0 1470行驶方向分配系数 1 车道分配系数 1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36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5 %混凝土弯拉强度 5 MPa 混凝土弯拉模量 31000 MPa混凝土面层板长度 4.5 m 地区公路自然区划Ⅱ面层最大温度梯度 85 ℃/m 接缝应力折减系数 .87基(垫)层类型----新建公路土基上修筑的基(垫)层层位基(垫)层材料名称厚度(mm) 回弹模量(MPa)1 水泥稳定粒料 180 15002 石灰土 150 5003 土基 30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ET= 174.5 MPaHB= 240 r= .725 SPS= 1.1 SPR= 2.52BX= .63 STM= 1.99 KT= .51 STR= 1.02SCR= 3.54 GSCR= 4 RE=-20 %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 : 221路面的设计基准期 : 20 年设计基准期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 960216路面承受的交通等级 :重交通等级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 174.5 MPa混凝土面层设计厚度 : 240 mm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400 mm新建基(垫)层总厚度 360 mm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路面防冻要求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普通混凝土面层 240 mm---------------------------------------水泥稳定粒料 180 mm---------------------------------------石灰土 150 mm---------------------------------------土基三、沥青路面设计3.1 初拟路面组合根据该地区的拟建道路的道路等级、使用要求和地质条件,综合考虑材料供应、自然环境因素,拟定合理的路面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