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5课 春天的色彩》word教案 (1)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春天的色彩▏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天的色彩特点以及与季节变化的关系;2.观察自然界中的春色,在作品中表现色彩变换;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感受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春天的色彩特点;2.色彩的变化及其表达。
难点1.如何将色彩变化表达到作品中;2.如何培养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PPT;2.画纸、彩色纸、颜料等美术工具;3.样板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指引学生体验教师在课前在教室内放置一些春天的小物件,如春花、春草、春鸟、蝴蝶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摸摸感受、闻闻气味等方式,感受到春天独特的鲜明色彩。
(2) 学习目标呈现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
2. 正式学习(1) 春天的色彩特点教师通过PPT呈现春天的色彩特点,如鲜艳、清爽、明快等,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感受自然界中的春天颜色。
(2) 观察样板作品教师让学生观看一些春天的画作品,如《春江花月夜》、《春韵》等,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色彩变化和表现方式。
(3) 学生创作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春天的色彩变化。
3. 作品展示与分享(1) 学生互相欣赏让学生互相欣赏创作的作品,并给予评价和意见。
(2) 主题分享让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创作作品的过程和想法,并引导全课学生学习。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色彩特点和表现方式,培养其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自由绘制一个春天的自然风景作品;2.学生自评和互评:完成作品后,在班内进行同学作品展示和相互评价。
六、板书设计•春天的色彩特点;•色彩的变化及其表达。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程采用观察、创作、分享的组合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春天的色彩美,增强了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
但由于时间不够充分,作品的评价和分享稍微缺乏一些深度和广度,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补充和强化。
《春天的色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春天的色彩》。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和感受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常用的色彩。
2、感受利用各种媒材,大胆表现所带来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识别能力。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和记忆色彩,能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难点: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和学生绘画材料教学过程:一、走进春天1、歌曲《嘀哩嘀哩》引出春天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不想认识?教师出示春姑娘的图片。
师:她给你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你们仔细听一听,她在唱什么?学生听歌曲,并跟着一起演唱。
2、导入课题师:青翠的山林,碧绿的田野,春天的色彩可真美啊!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跟着春姑娘,到大自然里尽情地感受春天更多的色彩吧!(板书:春天的色彩)二、感受春天1、描述春天师:春姑娘要问问你们,除了歌里唱的,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2、欣赏春天师:说的真棒!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者春姑娘的脚步,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美景吧。
(1)播放春景视频师:小朋友,你在刚才的影片里又看到了哪些春天的美丽景色?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忆所看到的景象,用语言进行表述,感受春天的美。
(2)学生自主欣赏图片师:春天的景色真美!有许多美丽的颜色,你们还想继续寻找春天的色彩吗?请小朋友再去看一看图片,找找春天还有哪些颜色?师:你可以和同座位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三、寻找春天的色彩1、对比加深春天色彩的印象师:这里有两幅图,请你看一看哪一幅表现的是春天,它们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可以小组讨论一下之后再回答。
师:现在图片发生了变化,再看一看哪一张是春天?为什么?师:小朋友真聪明,能够准确的分辨出春天的图片。
教案标题:第15课春天的色彩(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色彩,认识春天的各种颜色。
2.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春天的色彩:绿色、红色、黄色、粉色、紫色等。
2. 春天的景物:花朵、树叶、草地、天空等。
3. 春天的活动:踏青、放风筝、植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色彩,认识春天的各种颜色。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了解春天的色彩。
2.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画出春天的色彩。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体验。
4. 游戏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画纸、画笔、颜料等。
3. 环境布置:教室布置成春天的氛围,如摆放花朵、绿叶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带领学生唱《春天在哪里》,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1.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天有哪些颜色吗?”引导学生思考。
2. 春天的色彩(10分钟)2.1 教师出示春天的景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春天的颜色。
2.2 教师总结春天的色彩,如绿色、红色、黄色、粉色、紫色等。
3. 动手实践(15分钟)3.1 教师示范如何用画笔和颜料画出春天的色彩。
3.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春天的景物进行绘画。
3.3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4.1 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4.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选出最佳作品。
4.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人美版教学内容:本课为一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主题为“春天的色彩”。
教学内容围绕春天的色彩展开,通过观察、感受、表达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春天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色彩特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象,培养学生对春天景象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春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难点:1. 春天色彩的感知和表达。
2. 春天景象的观察和描绘。
3.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2. 春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生自带彩笔、水彩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春天的色彩有初步的认识。
2. 向学生展示春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色彩。
二、观察与表达1. 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色彩特点。
2.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三、绘画实践1. 让学生根据观察和感受,运用色彩表达春天的情感。
2. 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
四、展示与评价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2.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1.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春天色彩的认知。
2.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春天的色彩一、导入二、观察与表达三、绘画实践四、展示与评价五、总结与反思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运用色彩描绘春天的景象。
2. 让学生收集春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观察和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感受、表达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春天的认识和理解。
第15课春天的色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春天的色彩,了解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春天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春天常见色彩的识别与描述。
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春天主题绘画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春天色彩的识别与应用。
难点:色彩搭配的创意与实践。
教具与学具准备春天主题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画纸、水彩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春天的印象,引入春天的色彩主题。
2. 新授:讲解春天常见色彩及其特点,示范色彩搭配技巧。
3. 实践:学生进行春天主题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核心词汇:春天、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原则简述。
春天主题绘画步骤。
作业设计创作一幅春天主题的绘画作品。
家长参与评价,记录孩子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参与度和作品质量。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观察、实践和创造,让学生深入体验春天的色彩,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注重互动和参与,旨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春天的色彩知识,还能提升艺术创作的兴趣和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解教学重点:春天色彩的识别与应用1. 春天色彩的识别: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其色彩特点鲜明。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识别和描述春天的典型色彩,如嫩绿、粉红、淡黄等。
可以通过展示春天自然景色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色彩。
2. 春天色彩的应用:在学生能够识别春天色彩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如何将这些色彩应用到绘画创作中。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展示如何使用这些色彩来表达春天的氛围和情感。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创意与实践1. 色彩搭配的原则:色彩搭配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色彩搭配的原则可能有一定难度。
人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15. 春天的色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春天的色彩特点,能够感受春天的气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感知色彩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1.春天的色彩;
2.手工制作画卡片。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展现春天的色彩特点,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2.如何让学生在创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
1.介绍春天的色彩特点;
2.展示春天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3.给学生准备颜料和纸张,让学生自由创作画卡片;
4.引导学生在创作中体现春天的特色和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
向学生介绍春天的到来以及春天特有的色彩,引导学生感受到春风送暖、草木吐翠的春天特色。
2. 学习
展示春天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并介绍春天的色彩特点,如绿色、粉色、黄色等。
3. 创作
给学生准备好纸张和颜料,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表现春天的色彩和气息。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体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
4. 展示
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画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春天的色彩特点,还能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创造力。
同时,这种创意的表达方式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色彩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自由创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15.春天的色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色彩,能够运用春天的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春天的色彩: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了解春天的色彩特点。
2. 色彩搭配: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春天的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3. 绘画技巧: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绘画要素进行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色彩特点,能够运用春天的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投影仪、画纸、彩笔、油画棒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2. 新课教授:讲解春天的色彩特点,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春天的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总结优点与不足。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春天的色彩特点和绘画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色彩2. 内容:春天的色彩特点、绘画技巧、作品展示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运用春天的色彩,创作一幅描绘春天景色的绘画作品。
2.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春天景色,记录下美丽的瞬间。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实践和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对春天的色彩特点和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效果如何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价教学效果,总结优点与不足。
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春天的色彩》优秀教案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认知目标;认识春天的色彩,感受春天色彩的美丽。
能力培养:感受水粉画的特性,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春天的色彩,感受春天色彩的美丽,尝试用水粉表现春天的色彩。
教学难点:涂色方法以及色彩的整体倾向。
教学准备:教师:照片(桃花、柳树、小草等)、范作、各种涂色工具、水粉颜料。
学生:水粉笔、刷子等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2、学生跟着音乐拍手、跳舞。
3、学生交流。
二、展开:1、春天来了,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图片1)2、小组讨论,交流:小草钻出来了、桃花开了、燕子飞来了、柳树发芽了……3、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颜色?出示图2、3(学生说出许多颜色,教师从中归纳出春天最主要的颜色,出示色块。
)4、教师归纳春天的主要颜色,让学生感知春天。
5、看了春天的图片,你现在能用一句话赞美春天吗?三、欣赏春天的画。
1、实物投影出示书中范作,说说这些画是怎样表现春天的色彩的?(学生讨论)2、演示水粉工具及简单操作。
3、欣赏教师范作。
四、揭题、明确本课任务。
1、尝试用水粉表现春天的色彩。
2、用油画棒、水彩笔表现春天的景色。
3、用撕纸粘贴的方法表现。
五、学生创作。
(师辅助水粉画法)六、作品交流。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师有选择地评。
(选取优劣典型)七、课堂小结、延伸。
这些作品可以用来干什么。
春天的色彩教学目标:1、尝试用绘画和彩泥两种形式表现春天的美丽色彩。
2、更直观的观察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识别能力。
3、初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2、用绘画和彩泥表现春天的美丽色彩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活动一、回忆春天的古诗,初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不少有关春天的古诗,古人用诗词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生答听你们诵读的古诗,就好像你们在向我描绘一幅幅美丽的画卷!2、初步体会诗中有画出示图片,看看上面描绘的画面,让你想到哪首诗呢?《村居》《游园不值》《绝句》诗人们用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用诗歌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
3、诵读《惠崇春江晚景》这里其中的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听这一句,我们脑海里是否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早春画面呢?谁想试着说说看这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呢?如果他描绘的是一幅画,画面上会有什么呢?生答,师画出示《鸭戏图》讲解此题画诗的由来,进一步引导孩子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在歌曲,图片中找春天诗人们喜欢春天,用诗歌表达,画家喜欢春天,用画笔描绘。
看来大家都喜欢春天,那春天到底美在哪里呢?我这里有些的图片,我们一边欣赏美丽的春天,一边来找一找说一说,你注意到了哪些春天的事物,看到了哪些漂亮的色彩。
播放《春天在哪里》PPT任务:1、仔细听,在歌词中找春天在哪里青翠的山林,红的花,绿的草,小黄鹂,2、认真观察,说一说图片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是春天的景象,哪些漂亮的颜色。
三、课堂实践,春天真的好美的,那这么美的春天,我想把它带到我们的课堂,带到我们的家里,我去公园或者校园,路边摘点花拿回家里好不好?(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老师刚才画的这幅图,没有把春天美妙的色彩表现出来啊,春天最美的其实是它让大地从银装素裹变得五彩斑斓,咱们今天就用我们手中的彩泥或者彩笔来装饰它。
第11课春天的色彩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观察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了解和感受春天的色彩。
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
在观察活动中初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并且能够记忆和表现春天的色彩。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自然色彩的变化,能够把春天的色彩用各种方法表现出来。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达春天的常用色彩。
应会:记忆色彩,利用各种方法表现春天的色彩。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训练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对色彩的识别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和记忆色彩,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
难点:涂色的方法和整体色彩的倾向。
学习材料:
彩笔、蜡笔……
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的色彩:
1.寻找春天的风景图片。
2.展示收集来的图片。
教学意图:通过课前的收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感受春天的色彩:
1.谈一谈春天,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2.找一找春天的色彩。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美的感受。
三、表现春天的色彩:
1.出示课题:春天的色彩
2.思考:怎样表现春天的色彩?
3.欣赏书中作品,说出几种表现春天色彩的方法:如蜡笔排水、彩笔、蜡笔、水彩等。
4.你能想到那些方法?
5.学生表现春天的色彩,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学习表现方法,解决本课的重点。
四、欣赏春天的色彩:
1.欣赏自己的作品。
2.拓展:描写春天的诗词、歌唱春天的歌曲。
教学意图:学习评价作品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拓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