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23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❶教学分析➷内容要点: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文学艺术成就,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认知提示:正确认识世俗文化与市民生活的关系,正确看待宋词与元曲,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解读:本课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分别是“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和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在“繁华的都市生活”这一部分, 教材首先描述了北宋开封大相国寺的繁华场面,然后介绍了宋代城内的娱乐兼商业场所一瓦子,接着介绍了杂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最后是对传统节日的说明。
通过这几方面的描述,我们能对宋元时期的都市面貌和市民生活有初步了解。
其中“瓦子”和杂剧可视为本课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
关于宋元时期的文化,本课主要介绍了宋词和元曲两种艺术形式。
这两部分头绪多,教学时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立足核心素养,发挥育人作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历史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加明确了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需要构建历史思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巧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本课的学习离不开学生对史料的搜集与探究,以史料为载体,以问题为突破,通过图片史料、文字史料的分析,感知历史事实,感受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与文化,从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创新学习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本课运用情景创设,学生各个社团活动的展示,厘清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立足当下所处的城市背景,理解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四)在课堂教学中厚植家国情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家国情怀的培育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在历史教学中,要巧妙挖掘家国元素,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学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笔记一、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 都市。
北宋的开封。
那可是超级繁华的大都市啊。
开封城内有许多热闹的地方,像大相国寺,这里可不仅仅是个寺庙。
寺里每个月都有好多盛大的集市活动。
各种摊位摆得满满当当的,有卖吃的,什么小吃都有,香气扑鼻,能把人的馋虫都勾出来;还有卖各种各样好玩的小玩意儿的,就像现在的小商品市场一样,热闹非凡。
南宋的临安。
临安这个城市,人口众多,商业更是发达得不得了。
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店铺,一天到晚都热闹哄哄的。
还有很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
2. 瓦子。
这瓦子就像个超级大的娱乐城。
里面有好多小圈子,叫“勾栏”。
勾栏里面呢,那可就更热闹啦,有说书的艺人,他们嘴巴就像抹了蜜一样,故事说得绘声绘色,能把人带到故事里去,什么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还有表演杂剧的,那些演员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演着各种有趣的故事,让人看了捧腹大笑或者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表演杂技的,什么顶碗啦、走钢丝啦,看得人胆战心惊又觉得特别精彩。
在瓦子里面,人们还能买到各种东西,吃喝玩乐一条龙。
而且呀,来瓦子的人也是形形色色的,有达官贵人,也有普通老百姓,大家都在这儿找乐子呢。
3. 传统节日。
春节(宋代称元旦)这可是当时最重要的节日啦。
一到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的。
人们都穿上新衣服,走亲访友。
市场上也是热闹极了,各种年货琳琅满目。
孩子们更是高兴得不得了,能收到压岁钱,还能吃到好多平时吃不到的美味佳肴呢。
除了春节,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
比如说元宵节看花灯,那些花灯做得可精美了,各种形状的都有,像兔子灯、莲花灯,把夜晚照得如同白昼。
# (二)宋词。
1. 特点。
宋词就像一首首优美的歌曲。
它句子长短不一,可灵活啦,不像诗那么规整。
而且它特别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唱歌一样有韵律。
2. 著名词人。
苏轼。
苏轼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大才子。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掌握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情况;•能够对宋元时期的各种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和评价。
2. 教学重点•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和文化现象;•经济、文化、社会的互动关系。
3. 教学难点•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的影响;•宋元时期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4. 教学准备•课本及相关教学辅助材料;•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文物,让学生对宋元时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学习内容展示1.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首先向学生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
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从这里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特点。
2.经济、文化、社会的互动关系其次,通过分析宋元时期经济、文化、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
3.宋元时期的各种文化现象最后,介绍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现象,例如科技、文学、艺术等,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和价值。
3. 教学方法•授课法•课堂讨论法•影像展示法4. 课堂实践在课堂讨论环节中,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动手实践,比如可以组织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创造一幅表现宋元时期的画作,展示各自的独特见解。
5. 教学小结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宋元时期文化的发展特点和价值,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评价通过测验、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堂笔记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1.1 北方的都市- 北方最早发展的都市是洛阳和长安,宋元时期,河北、河南等地也出现了很多繁荣的都市。
- 远古时期崤山文化形成了九州山川图,成为中国最早的地图。
- 百年间洛阳大集盛行,得益于“交通畅达,水陆兼便”的黄河优势。
- 晋商商业网络十分发达,航海贸易也非常繁荣。
1.2 南方的都市- 南方地势平川,水系发达,加上气候温暖,自然条件较好,城市发展也比较迅速。
- 江南以城市化程度最高,其中苏州嘉兴杭州成为“江南三大阔气”如今仍然影响深远。
- 粤东近闽西,福建的福州、漳州、泉州等城市无论在文化还是商业上都十分繁荣。
1.3 合肥、九江等新兴城市- 合肥在宋、吴两宋时期,是一片荒地,元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都市。
- 九江在元代成为一个州府,后来发展为一个繁荣的都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商人都到九江进行贸易。
二、宋元时期的文化2.1 文化传承- 南北朝时期,避难民心的禅宗、道教、占卜术等在中原地区繁荣发展起来。
- 随着唐太宗的改革,佛道儒三教并行,唐宋时期儒学成为主流,多才多艺的文化人徐再思、苏东坡等都是儒学代表。
- 宋元时期,文化得到了更为繁荣的发展,提出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以及诗歌、文学、书法、绘画等的创作和艺术创造。
2.2 杂集文化- 杂集文化是指将不同学科交叉,不同思维方法融合在一起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宋元理学”的一种文化形态。
- 理学界在承袭传统儒学的同时,大胆吸取道家、佛教、纯阳、心法、初学等各种学术思想,形成全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理论体系。
- 宋代王安石、欧阳修、周敦颐、程朱理学等人注重人性,元代李时中、偶得、陈致中等人却将关注点从 theermax文化及为主,提倡“窃论”、“尝鉴”、“刍议”等杂集文化。
2.3 经学研究- 宋代的程朱理学和孟子学派,注重祸福哲学,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2课,主要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材通过讲述宋代东京城和南宋临安城的风貌,以及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繁荣。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程度以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具体成就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风貌,掌握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的都市风貌,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教学难点:对于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成就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以便于合作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风貌,如东京城和临安城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宋元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都市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