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上第一单元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52.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单元欣赏多姿多彩的秋天一、目标与内容(一)学习目标1.认识“盐、屹、昂”等29个生字,会写“潮、据、堤”等30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2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调动多种感官,品味优美生动的词句,感受文字之美与情境之美,并形成积累。
背诵古诗《鹿柴》。
3.能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的秋天美景,说清推荐理由,吸引别人去参观游览。
4.能围绕自然与环境的话题展开交流,发表自己看法,倾听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三)设计说明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和《繁星》,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这些课文既有古代诗人眼中的深林美景,也有现代名家笔下的自然风光,语言优美生动,或雄奇,或柔美,给大家展现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秋季画卷。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生动地描绘出了潮来前的风平浪静,潮来时的汹涌澎湃,潮过后的恢复平静,整个过程雄奇壮丽,激荡人心。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课文用诗一般的语言,记叙了月夜“我”和阿妈一起月下散步的所见、所闻、所想,营造出月夜里如诗、如梦、如画般的感受,充盈着浓浓的幸福感。
《现代诗二首》是一篇略读课文,两首诗都有丰富的画面感,且诗意盎然,趣味盎然。
《繁星》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描写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到不同的星天,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们与环境”,学生围绕主题展开交流,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愿望。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这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一脉相承。
从阅读一组写景类文本,到尝试进行“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主题习作,学生从阅读到习作,形成自然过渡。
在第一单元中,学生先学习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欣赏了作者写景的巧思妙语,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练习,可以将阅读中所学的方法应用到习作中来,实现学习经验的迁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能够掌握生字词:园子、游戏、宽、草地、树木、绿色、桃子、香甜、好奇。
3.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
### 能力目标:4.能够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
5.能够根据图片和课文描述想象出具体的场景并进行表达。
6.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游戏及其场景。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7.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8.培养学生对游戏的热爱,并教育他们在游戏中注重团结和友爱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一》的教学录音和图片。
2.学生课堂练习册。
3.教学笔记和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图片和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园地的景色以及里面可以进行的游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学习《语文园地一》1.听录音,跟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2.学习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描述课文中的场景及感受。
3. 听音练习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内容,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课文赏析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进行简单的课文赏析。
5. 反思与讨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梳理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延伸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属于自己的“语文园地”场景图。
2.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游戏场景的短文,发挥想象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了《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掌握了生字词,并通过朗读和赏析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1.听录音,跟读课文,每天朗读3遍。
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3.写一篇五十字左右的作文,描述一次有趣的游戏场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在语文领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延安,我把你追寻》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中出现一些词语的意思,例如满目琳琅雨后春笋等。
2.理解诗中多次提到追寻,究竟是追寻什么。
3.理解什么是延安精神,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和传承延安精神。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辨别生字词,理解全诗内容,学习延安精神。
学习难点: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自己对诗歌的学习能力,通过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生活的了解,更加深刻的理解延安精神。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加深理解,查阅资料对延安这一地方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并对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我会读昔日叮咚镢头春笋满目琳琅茅屋窑洞土炕明媚灿烂辉煌2.我会写翩昔茁镢笋琳琅茅炕脊煌媚3.我会填()()归来()()成长()()春笋()()琳琅()()立地()()辉煌4.我会查字典。
(1)“翩”是_____结构的字,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部,再查()画。
(2)“追”是_____结构的字,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部,再查()画。
(3)“镢”是_____结构的字,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部,再查()画。
(4)“笋”是_____结构的字,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部,再查()画。
【合作探究】1.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3.什么是延安精神,我们应如何学习和传承延安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了解延安历史,介绍你心中的延安。
【达标测评】1.看拼音写词语。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观潮》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基本情节和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
1. 课文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短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好奇和兴趣。
2. 教学过程
1.课文朗读:教师先朗读全文,然后逐段让学生跟读。
2.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和情节,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物行
为的影响。
3.课文理解:指导学生理解难点词语、句子,解释生词。
4.课文操练:让学生通过朗读、朗诵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情感沟通
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海边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反馈
通过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写下课文
阅读心得,进行课后小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阅读课外相关资料,了解海潮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3.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观潮》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对文字和语言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次《观潮》第2课时教案内容,祝教学顺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潮汐的概念,了解潮汐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2.学会观察、思考、阅读,培养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潮汐的概念以及潮汐对生活的影响。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讨论。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特别是地理名词和科普性词语。
2.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找寻答案。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学生课本、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入潮汐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兴趣。
2. 学习与讨论1.讲解潮汐的概念,与学生讨论潮汐对生活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理解文中描述的观测潮汐的情景。
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潮汐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潮汐对渔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其他影响。
2.可以邀请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加深对潮汐的认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潮汐的概念和影响。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潮汐的形成原因。
2.练习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重点词汇:潮汐、观察、影响•本课重点:学会观察、思考,理解潮汐的概念。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潮汐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培养出观察、思考和阅读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海洋地理和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敬语的力量》一课的课文内容,并能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3.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朗诵能力;4.培养学生对敬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敬语的力量》一课的课文内容;2.培养学生的朗诵和朗读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2.PPT、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著名诗歌的诗句,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问:你们了解诗歌吗?诗歌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2. 新课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敬语的力量》一课的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分段进行课文导读,并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3. 课文理解(15分钟)•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合作,就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讨论。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感情表达和情感交流。
4. 诗歌赏析(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经典诗歌,让学生欣赏并感受诗歌的魅力。
•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并与课文进行对比。
5. 朗读训练(15分钟)•让学生跟读并模仿课文中的朗读语音和语调。
•分散式朗读训练:随机选择几个学生朗读课文的段落,并进行指导和纠正。
6. 朗诵表演(15分钟)•分组进行朗诵表演比赛: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内容进行朗诵表演。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老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7. 拓展活动(10分钟)•请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小诗歌。
•鼓励学生朗读并分享自己的创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诗歌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敬语的力量》一课的课文内容。
学生们通过朗读和朗诵的训练,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更加懂得了敬语的力量。
六、作业布置1.课后阅读课文,复习相关知识点;2.完成《敬语的力量》一课的课后习题;3.准备自己的小诗歌,在下堂课进行朗读和分享。
以上是一份简单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的]1、认识“昧、坠”等3个生字,理解积累“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妙。
3、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妙。
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师:〔出示星空图片〕看到这璀璨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巴金先生也曾屡次看见这满天繁星,于是写下了经典散文——“繁星”。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词正音1、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小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2〕〔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三个自然段。
2、读词正音:〔1〕〔课件出示:密密麻麻、星群密布、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指名认读词语。
①〔将“昧”字标红〕看这个字,读mèi,是由一个“日”加一个“未”组成,你能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吗?〔出示:金文=“未,没有”+“日,光亮”〕②在字典里,“昧”有四种意思:①糊涂、不明白;②隐藏;③昏暗;④冒犯、冒昧。
在这个成语里,你觉得选择哪个意思最适宜?你怎么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确“半明半昧”词义:形容有时亮堂,有时昏暗。
〕〔2〕师:我们一起再读词语。
〔学生齐读〕我们发现这些词都是描写繁星的。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星星的词语呢?〔出示成语,齐读积累:月明星稀、群星璀璨、星光灿烂、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满天星斗、繁星满天。
〕三、品读课文、想象繁星〔一〕齐读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对繁星的“爱”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读到这些句子,你好似看到了什么画面?2、〔标红“我爱……我也爱……我最爱”〕你能用这个句式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地方吗?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4) Listen and repeat.Tip: Imitate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and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story.(5) Read in roles.Tip: Four people read in roles and payattention to the emotions.(6) Read in roles.Tip: Four people read in roles and payattention to expressions and movements.(5) Read in roles.Tip: Four people read in roles and pay attention tothe emotions.(6) Read in roles.Tip: Four people read in roles and pay attention toexpressions and movements.活动意图说明学会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在真实的情景钟运用句型。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Unit1 I like dogsDo you like…?Yes, I do. cats dogs elephants horsesNo, I don’t.I like…lions monkeys pandas tigers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
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1 跟读课文;。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教材主要讲解了关于身边昆虫和植物的知识,通过学习和阅读相关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特点•融入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融合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的关于昆虫和植物的基础知识。
–了解昆虫和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通过阅读故事,理解其中的意义,并进行表达。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昆虫和植物的特征并进行描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理解昆虫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完整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表达方式。
难点1.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专业术语不熟悉,需要引导理解。
2.对故事情节进行深度分析和理解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昆虫和植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之处。
引发学生对昆虫和植物的兴趣。
2. 学习1.阅读故事《昆虫的语言》,学生跟读,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故事中昆虫的情感表达,展示合作成果。
3. 操作1.带领学生一起实地探索,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昆虫和植物。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培养表达能力。
4.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记忆。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昆虫或植物的文章。
2.收集昆虫或植物的图片,写出感想或文字描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地观察和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蜻蜓》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背景故事。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含义。
3.学习并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字词语。
4.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引导其进行情感、抒情性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读懂《蜻蜓》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内容。
3.学习掌握生字词语。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较为抽象的理念和思想。
2.掌握较为复杂的生字词语,能够正确运用到日常交流中。
四、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蜻蜓》蜻蜓是夏日常见的昆虫,身体修长,双翅轻快。
《蜻蜓》一文生动描绘了蜻蜓在夏日飞翔的场景,通过对蜻蜓的描写,引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课文内容简单生动,语言亲切自然,适合学生阅读,并能引发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2. 生字词语•蜻蜓•翩翩•蜻蜓点水•空旷五、教学步骤1.开场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蜻蜓的了解和感觉,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课文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难点。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感悟和思考,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见解。
5.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他们以蜻蜓为主题,进行情感表达和抒发。
6.总结回顾: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六、教学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个人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鼓励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七、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蜻蜓》。
2.思考蜻蜓对你生活的启发,写一篇短文。
3.完成相关的生字词语习题。
八、教学资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小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和课本以上内容为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的基本框架,希望教师们能根据具体班级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观潮
第一部分轻松预习,快乐课堂
1.认真朗读课文,认读下面生词,圈出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并注音。
屹立海塘大堤山崩地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恢复横贯笼罩
2.我会多音字组词
号háo( ) 闷mēn()蒙méng( ) 薄 bó() Hào( ) mèn() mēng( ) báo()3.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地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奇观:
横贯:
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
笼罩
5.这篇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是按照()、()、()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6.潮来之时,课文是从()和()两个方面写出大潮的奇特。
7.你还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体会到钱塘江大潮是“奇观”?从文中画出语句,并在旁边
写写自己的体会。
8.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请写下来。
第二部分巩固拓展启智乐行
听写词语,看谁写得又正确又漂亮。
观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
千百年来,钱塘潮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多少慕名前来的游客。
观潮点选在萧山美女坝,位于钱塘江南岸,是一个向南凹进的大江湾,据介绍,这里是观赏钱塘潮的最佳地点。
这天,艳阳高照,游客群集,为了安全,警察在重点危险地段设立了明显标志,禁止大家进入。
在烈日的炙烤下,我们翘首等待着潮水的到来。
下午2时40分左右,人群中有人说:“潮水来了,来了!”抬头望,只见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第一次观潮的人总会误认为是一座堤坝,还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不是潮水,潮头已由远而近,飞驰而来,伴之以隆隆的声响,好似天边闷雷滚动。
我赶紧拿出相机,打开镜头,不停地按着快门,怕稍纵即逝。
潮水越来越近,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
顷刻间,潮峰奔到眼前,倾涛泻浪,势如万马奔腾。
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壮观场景,让我们齐声发出惊叹。
未曾回过神来,“返头潮”又让我们叹为观止。
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
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
随即潮头转返蹿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我们扑来。
当然,因为我们站的地方垒起了石墙,有惊无险。
1、作者按()到()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
2、画出体现大潮奇特的两个语句。
积累:你搜集了哪些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2*雅鲁藏布大峡谷
第一部分轻松预习,快乐课堂
1.认真朗读课文,认读下面生词,圈出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并注音。
珠穆朗玛峰咫尺平均马蹄堪称固态美誉呈现凌空花卉
皑皑雪山人迹罕至涓涓细流滔滔江水山脉秘鲁
2.我会多音字组词
差chā( ) chāi ()秘mì( )
chà( ) cēn () bì( )
3.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地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咫尺为邻:
人迹罕至:
不容置疑:
神秘莫测:
4.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每段都写了什么?请你找一找,在书上标注中心句,或者自己尝试简单概括一下。
5.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画下来,并在旁边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找找相关资料写在下面。
3 鸟的天堂
第一部分轻松预习,快乐课堂
1.认真朗读课文,认读下面生词,圈出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并注音。
船浆规律涨潮不禁榕树缝隙抛开照耀颤动白茫茫
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2.认真观察,把本课生字写得正确、美观。
3.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灿烂:
不可计数:
应接不暇:
静寂:
4.认真读文,找一找,想一想,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第一次看到:
第一次看到:
5.有感情的朗读文,画出文中描写大榕树以及清晨鸟儿竟飞欢唱的句子。
大榕树和那里的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悟。
6.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请写下来。
第二部分巩固拓展启智乐行
听写词语,看谁写得又正确又漂亮。
鸟的天下
这个无名小岛是鸟的天下。
无名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叶密密麻麻,相互交错,树林里栖息着上百种海鸟,它们在这里游戏、唱歌、跳舞……愉快地生活着。
白鸟是无名小岛上数量最多的鸟,每三只海鸟中,就有一只白鸟。
每次在海面上飞翔时,它们都是成群结队,很少单独行动。
当它们纷纷落在树上时,绿色的树林就像飘进了朵朵白云,远远望去,白茫茫的一片。
在岛上,白鸟家族可以说是一个最大的家族。
这里形体最大的海鸟要数信天翁了,它的一只翅膀就有教室黑板那么大,当它展开双翅、自由翱翔的时候,就仿佛一个庞然大物穿梭在小鸟们之间。
岛上最珍贵的海鸟是野鸭,它的羽毛可以做高质量的滑雪衣。
最勇敢的海鸟要算是海燕,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别的鸟都躲起来了,海燕却在海面上迎着风浪快乐地飞来飞去,一点儿也不害怕。
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在文中用“—”画出来。
2.这段话中共写了哪四种海鸟,在文中画下来。
小练笔: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4*火烧云
第一部分轻松预习,快乐课堂
1.认真朗读课文,认读下面生词,圈出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并注音。
紫檀色一模一样笑盈盈恍惚庙门着火似的凶猛模糊
2.我会多音字组词
模mó( ) 好hǎo( ) 着zháo( )
mú( ) hào( ) zh uó( )
3.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地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笑盈盈:
恍恍惚惚:
火烧云: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几段写了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哪几段写了火烧云多变的形态,在文中勾画出能表现这些特点的词句,并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他们的特点,写在下面。
火烧云色彩:
火烧云的形态:
5.再读课文,找出作者看到火烧云形态变化的句子,跟着作者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太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
你还能想象出它有那些变化,模仿课文第四、五、段,写一写吧。
(此题为课堂小练笔,请学完再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