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分类题库 考点1 先秦时期()(1)
- 格式:doc
- 大小:56.60 KB
- 文档页数:1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先秦时期(一)——夏、商、西周时期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2、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3、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复习建议高考对夏、商、西周时期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
所以请同学们务必将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熟记于心,考试一般是出具一段文字材料,或者创设一个情景,考查本项内容。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分封,②宗法,③家国一体,④井田,⑤集体,⑥甲骨文,⑦青铜,⑧殷历。
考点聚焦考点一、原始社会概况(一)政治:禅让制(二)经济:原始农业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作物:南稻和北粟(世界最早)耕作方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制(三)文化:原始的“图画文字”;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注:原始社会的史实,同学们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即可。
【典型例题】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是道组合式选择题。
从稻谷、粟的遗存地址多可知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从长江流域发现稻谷遗存,山东河北发现粟壳遗存可知我国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即南稻北粟。
从黄河流域发现水稻遗存,浙江发现粟壳可知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材料并不能反映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④予以排除。
其实南稻北粟基本处于同时,都距今六七千年。
本题正确选项①②③。
答案:B。
考点二、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一)早期国家制度1、王位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其子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使王位在家族内部传承,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2、行政管理:商在中央设相、卿士,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
2021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考点1 先秦时期(2020年)1.(2020·上海单科·T30)夏代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奇性质,因此夏的存在引发学者的疑心。
二里头遗址发觉后,疑心的观点慢慢减少。
这是因为()A.该遗址的发觉证明夏的传奇有必然真实性B.该遗址的考古发觉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C.该遗址必然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D.该遗址的考古发觉属于原始材料【思路点拨】此题从二里头遗址入手,通过史学常识考查学生分析明白得能力,难度中等。
【精讲精析】选C。
二里头遗址属于夏商两代的遗存,有大量夏代和商朝的实物史料。
实物史料比起传奇更具说服力,在必然程度上证明夏代的存在,应选C。
该遗址的发觉是为了证明夏的存在,而不是为了证明传奇有必然真实性,排除A;该遗址的考古发觉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与题干“夏代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不符,而且也不可能一一对应,排除B;该遗址的考古发觉属于原始材料,但原始材料也有可能是虚构,不能把它绝对化,排除D。
2.(2020·上海单科·T6)在商朝,商王和许多邦国领袖都称“王”。
只是,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仍是邦国的()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思路点拨】此题通过商朝中央与地址的关系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精讲精析】选C。
此题考查商朝时期中央和地址的关系。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商王操纵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利。
应选C。
3.(2020·重庆文综·T12)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①恢复了周礼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③实行“初税亩”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准确再认再现史实,对照备选项分析判定,此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来做。
【精讲精析】选C。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是对周礼的破坏,因此①错误;实行“初税亩”的是鲁国,③错误,可排除。
高考历史复习之(附参考答案)专题1 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策略】1. 注意掌握知识的准确性:近几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而选择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是一种点对点的联系, 注重考查的是考生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
所以,考生在复习时要勤于记忆, 牢牢地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
(09江苏)“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10全国)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09天津)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09辽宁24.)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2. 注意掌握知识的连贯性:历史知识具有整体性, 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不是孤立的, 往往与其他专题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
所以, 考生在复习时要瞻前顾后, 前后联系, 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
【考点预测】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宗法制、分封制、儒家思想的形成、“重农抑商”政策等这些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考点依然是2014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重农抑商”政策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现实感更强, 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
【知识点总结】考点 1、经济的发展1. 农业(1)耕作方式的变迁:①原始农业主要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②随着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③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推广。
先秦高考知识点总结一、先秦历史概述1. 先秦时期的分期先秦时期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至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时期。
整个先秦时期根据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国崛起时期。
2. 先秦时期的政治地理先秦时期的政治地理是指在这一时期中国疆域的政治分布和变化。
早期的先秦时期,中国的政治地理呈现出多国分立的状态,各国相互争霸,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局面;到了后期的先秦时期,秦国逐渐崛起,最终在统一中国后建立了秦朝。
3.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人口稠密,社会生产力有所提高,社会分工逐渐细化。
在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逐渐兴盛,成为了当时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先秦诸子百家1. 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是先秦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思想,提倡“仁”的观念,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被后人奉为正统,成为了中国古代的官方哲学。
2. 孟子与孟门思想孟子是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他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等思想,成为了儒家学派的一部分,并对后世的儒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3. 老子与道家思想老子是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他创立了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应该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独特理论。
4. 庄子与庄家思想庄子是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提出了“逍遥游”等思想,并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墨子与墨家思想墨子是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他创立了墨家思想,提出了“兼爱”等思想,反对战争与斗争,为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6. 韩非子与法家思想韩非子是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他创立了法家思想,提出了“法治”等思想,主张用法治国。
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孙子与兵家思想孙子是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他创立了兵家思想,提出了“兵法”等理论,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荐理由】20162020五年高考15套全国卷,本知识点共出现选择题12道,考查频率80%。
【知识点复习】一、政治: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1.夏商周时期“天下共主”的确立(1)王位世袭制: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①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②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
③内容: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
④作用:周王室和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
(3)宗法制①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
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内容:按血缘亲疏,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
④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5)世官制: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1)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争霸与兼并战争;诸侯变法运动;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2)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从世卿制到任官制;官僚政治雏形出现;郡县制出现。
3.商鞅变法(1)背景①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②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各国进行变法。
③军事: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④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
(2)内容①前期: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a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c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②后期: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a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
b政治:推广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专题一先秦时期(前2070-前221年)【时代特征】一、夏商西周时期(前2070-前771年)1.政治:王权与神权结合;分封制和宗法制盛行,以血缘为纽带;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2.经济:“金石并用”时代;农业“刀耕火种”;井田制盛行;丝织、青铜技术先进;商人、货币出现,工商业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3.文化:中国早期文化产生(甲骨文、金文等);文化教育由官府垄断。
二、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1.政治:周王室衰落,诸侯混战;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各国变法,分封制瓦解。
2.经济:铁器、牛耕出现,农业精耕细作;自耕农、佃农产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私营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城市兴起。
3.文化:百家争鸣;私学兴盛;科技文化成就辉煌(诗经、楚辞、帛画等)。
【考点整合】一、政治制度的演变1.西周分封制⑴实行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中央难以直接管理广大地区;贵族力量强大。
⑵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⑶诸侯权利:在封国内世袭统治、对下属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⑷诸侯义务:必须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等义务。
⑸影响:通过分封扩大疆域,巩固周王统治,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政治秩序稳定;受封诸侯在领地内有很大独立性,实力不断增强,造成周朝后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2.宗法制⑴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⑵内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之间权力、财产分配与继承关系。
⑶实质:按父系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4)宗法等级:由血缘亲疏,形成“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5)影响:与分封制相表里,把“国”与“家”紧密联系一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与团结,强化王权;宗法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内容,影响深远。
3.礼乐制度即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2024高考历史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与题型训练第一部分: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时代划分1. 先秦时代(公元前2070年-221年):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2. 秦汉时代(221年-220年):包括秦、西汉、新莽、东汉时期。
3. 魏晋南北朝时代(220年-589年):包括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4. 隋唐五代时代(581年-960年):包括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5. 宋元明清时代(960年-1840年):包括宋、元、明、清时期。
二、现代史时代划分1.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1840年-1911年):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等重要事件。
2.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时代(1912年-1949年):包括北洋政府、国共合作、国共内战等重要事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1949年至今):包括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重要事件。
第二部分:题型训练1. 选择题(1)下列哪个时代不属于古代史时代划分?A. 秦汉时代B. 隋唐五代时代C.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D. 魏晋南北朝时代(2)以下哪个时代属于现代史时代划分?A. 宋元明清时代B. 秦汉时代C.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D. 先秦时代2. 完成句子题(1)1840年至1911年的时代被称为_____________。
(2)1949年至今的时代被称为_____________。
3. 解答题请简要描述中国古代史时代划分的五个主要时代,并指出每个时代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1.(1)C (2)C2.(1)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2)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3. 先秦时代:中国历史的开端,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主要特点是神话传说、星象卜筮、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大放异彩。
秦汉时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包括秦、西汉、新莽、东汉时期。
主要特点是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法制,汉武帝的开疆辟土与文化繁荣,以及新莽王朝的短暂统治。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包括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先秦时期(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阶段特征】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主要表现】1.政治上: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的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形成。
从地方有较大独立性的分封制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的郡县制;从以血缘关系为选拔官员依据的“家天下”逐渐发展到按才干政绩选拔官员的“公天下”,贵族政治逐渐发展为官僚政治;从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到,到权力高度集中逐渐形成,为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千耦其耘的集体经济(如井田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以铁犁牛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要特点的小农经济,并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手工业由单一的官营手工业形态(如工商食官制度)逐渐发展到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型态,官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青铜铸造的高超技艺成就了一个神奇的时代——青铜时代;商业发展中出现了以范蠡为代表的私商,一些新兴的封建城市如临淄、邯郸等发展为商业都会。
3、思想文化:生产力大发展,社会的剧烈变革,使建立在礼乐制度上的西周贵族文化逐渐崩溃瓦解;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
《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战国出现司南;《墨子》记载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说明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的产生。
【重点识记】1.政治上:商时期的政治制度:①分封制;②宗法制2.经济上:(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①商周:集体耕作(刀耕火种;千耦其耘)。
②春秋战国:个体农耕(小农经济;铁器牛耕;直辕犁到曲辕犁;翻车和筒车)。
高考语文必备朝代知识点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主要包括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多变的政治局势和思想争锋。
(1)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封建王朝。
它的政治制度包括天子、诸侯以及有功之臣。
这一时期的文化,主要有《诗经》、《尚书》、《周礼》等。
(2)春秋:春秋时期是战国时期前的一个时期,以德才并举而非血缘来决定政治地位,是中国封建制向官僚制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等文化作品。
(3)战国:战国时期是先秦时期的最后一个时期,政治局势混乱,各国相互争霸。
这一时期出现了《战国策》、《墨子》、《庄子》等优秀文化作品。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包括秦朝和汉朝。
(1)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此时出现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史记》等文化典籍。
(2)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繁荣的一个时期,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史记》、《汉书》等伟大的历史著作,以及《论语》、《韩非子》等重要的哲学作品。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分裂的时期,主要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
(1)魏晋:魏晋时期是三国时期后的一个时期,政权分裂、社会动荡,但文化繁荣。
这一时期出现了《古文尚书》、《文选》等文化典籍。
(2)南北朝: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南方和北方分裂的时期,政治混乱,但文化交流频繁。
这一时期出现了《诗经》、《文选》等文化作品。
四、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时期,主要包括隋朝和唐朝。
(1)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统一的一个时期,统一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敦煌文化、龙门石窟等文化遗产。
(2)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朝代,文化底蕴深厚。
这一时期出现了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北方汉诗玉瓶》、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优秀文化作品。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先秦时期(一)——夏、商、西周时期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2、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3、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复习建议高考对夏、商、西周时期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
所以请同学们务必将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熟记于心,考试一般是出具一段文字材料,或者创设一个情景,考查本项内容。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分封,②宗法,③家国一体,④井田,⑤集体,⑥甲骨文,⑦青铜,⑧殷历。
考点聚焦考点一、原始社会概况(一)政治:禅让制(二)经济:原始农业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作物:南稻和北粟(世界最早)耕作方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制(三)文化:原始的“图画文字”;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注:原始社会的史实,同学们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即可。
【典型例题】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是道组合式选择题。
从稻谷、粟的遗存地址多可知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从长江流域发现稻谷遗存,山东河北发现粟壳遗存可知我国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即南稻北粟。
从黄河流域发现水稻遗存,浙江发现粟壳可知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材料并不能反映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④予以排除。
其实南稻北粟基本处于同时,都距今六七千年。
本题正确选项①②③。
答案:B。
考点二、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一)早期国家制度1、王位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其子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使王位在家族内部传承,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2、行政管理:商在中央设相、卿士,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
2015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考点1 先秦时期(2011年)
1.(2011·上海单科·T30)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
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
A.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
B.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
C.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
D.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
【思路点拨】本题从二里头遗址入手,通过史学常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精讲精析】选C。
二里头遗址属于夏商两代的遗存,有大量夏朝和商朝的实物史料。
实物史料比起传说更具说服力,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夏朝的存在,故选C。
该遗址的发现是为了证明夏的存在,而不是为了证明传说有一定真实性,排除A;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与题干“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不符,而且也不可能一一对应,排除B;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但原始材料也有可能是虚构,不能把它绝对化,排除D。
2.(2011·上海单科·T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
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思路点拨】本题通过商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精讲精析】选C。
本题考查商朝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
故选C。
3.(2011·重庆文综·T12)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
①恢复了周礼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
③实行“初税亩”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准确再认再现史实,对照备选项分析判断,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来做。
【精讲精析】选C。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是对周礼的破坏,因此①错误;实行“初税亩”的是鲁国,③错误,可排除。
②④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