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同步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8
19 谈创造性思维【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汲.取(xí)推敲.(qiāo)机械.(xiè)根深蒂.固(dì)B.素.材(sù)创.意(chuàng)曲.解(qū)孜.孜不倦(zhī)C.恭.喜(gōng)模.式(mú)压榨.(zhà)行之有效.(xiào)D.渊.博(yuān)关键.(jiàn)路径.(jìng)锲.而不舍(qiè)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A.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不言而喻....。
B.曾经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留下血的教训,损害了家庭幸福,也刺痛了社会的神经。
用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维护校园安全,护佑学生成长,是学生和家长的急切期盼,更是全社会必须担当的责任。
C.黄山的迎客松根深蒂固....,枝干遒劲,它的侧枝展向前方,像一位好客的主人,笑迎四方宾朋。
D.应当承认,像这样贫困连片地区的脱贫工作,确实不能一蹴而就....。
3.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读书是年轻人培养心智、创造性格、引导人生的重要途径。
阅读电子书也好,阅读纸质书也罢,尽管形式不同,但可以殊途同归,关键是要把读者拉回到读书活动中来。
②我们应客观全面地看待电子阅读的兴起,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以达到二者共生共荣、相互补充。
③家庭、全社会乃至学校都应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年轻人的阅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1)第①句搭配不当,应把“”改为“”。
(2)第②句成分残缺,应在“”后加上“”。
(3)第③句语序不当,应将“”与“”互换位置。
4.下列诗句能体现“创造性思维”的一项是()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八课谈创造性思维一、课内基础达标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才。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D.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A.形容毫不费力(轻而易举)B.有恒心地坚持下去(持之以恒)C.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不言而喻)D.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一事无成)3.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1)汲.取:从下往上打水(2)不言而喻.:明白(3)持之以恒.:恒心(4)锲.而不舍:雕刻4.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书写有误的字,请改过来A.模式跟深蒂固持之以恒B.汲取轻而易举不言而预C.创意孜孜不倦切而不设D.素材歇斯底里怒不可恶5.选词填空(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吸收学习)知识,使自己(学识学问才学)渊博。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造性创造创意)。
(2)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材料素材原始材料)。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创造力创新)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B)A.即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B.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听不容易!”C.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唯恐它被巨浪打翻。
D.为了筹集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7.在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因为非对称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
(2)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8.请在下面的选项中选出本文的作者(C)A.(中国)郭常义、胡晓丁B.(日本)城山三郎C.(美国)罗迦·费·因格9.分析课文内容,下列观点不属于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D)A.要有创造力,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渊博(yuān)压榨(zhà)思维(wéi)孜孜不倦(zī)B.恭喜(gōng)对称(chèn)创意(chuàng)锲而不舍(qì)C.灵感(líng)素材(sù)推敲(qiāo)不言而喻(yù)D.斟酌(zhuó)演绎(yì)汲取(jí)根深蒂固(d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恭喜流光溢采才疏学浅一言九鼎B.服辩思维模式别出新裁强聒不舍C.路径持之以恒一闪而过谈笑风生D.懒隋轻而易举自我压制舐牍情深3.下面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A.标明直接引用B.标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C.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D.标明是成语、格言、歇后语等熟语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事实论据的一项是()A.谷登堡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B.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C.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D.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5.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模(mú)式恭(gōng)喜不言而喻(yù)B.汲(xí)取推敲(qiāo)根深蒂(dì)固C.曲(qǔ)线创(chuàng)意孜(zhī)孜不倦D. 压榨(zhà)渊博(bó)锲(qiè)而不舍6.下列加线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根深蒂固(瓜、果跟茎、枝相连的部分)持之以恒(恒心)B.孜孜不倦(勤勉,不懈怠)汲取(从下往上打水)C.不言而喻(明白)锲而不舍(打铁)D.轻而易举(容易)一事无成(成功)7.下列加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银杏树根深蒂固,抗风力很强,是扩大绿化面积,治理山河的优良树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综合性学习1.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
有一座高山,山顶尖尖,像一支倒上去的笔在天上写字;高山脚下有一片梯田,像横着推过去的一片片树叶,铺满大地庄园,煞是壮观。
上联:尖山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欣赏漫画《兔子和萝卜》,说说漫画的内容和寓意。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涵养创新的精气神①最近,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
对此,国人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紧迫感与危机感,今年全国两会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创新成了代表委员热代的高频词。
由此可见,在前沿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迫切需要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②创新从哪里来?首先就需要有那么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
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正是创新。
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
看当下转型升级,谋长远富民强国,创新都处于核心位置。
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宵衣旰食,在漫天风沙漫地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
从根本上说,正是这种报效祖国、发展国家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踏平坎坷可以成大道。
③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理想与热情往往会遭遇无数次失败的无情打击。
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抗打击能力。
有大量科研创新的事例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10%左右。
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__]?所谓大师,其实是失败最多的人。
第八课谈创建性思想一、课内基础达标1. 以下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C)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类思想模式,在我们脑筋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富裕创建性的人老是废寝忘食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问渊博。
C.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才。
但这其实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建性。
D.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持之以恒地把它发展下去。
2.依据意思写出成语A. 形容绝不费劲(易如反掌)B. 有恒心地坚持下去(持之以恒)C. 不用说就能够理解(不问可知)D.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一事无成)3.解说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 1)吸取:从下往上取水(2)不问可知:理解..( 3)持之以恒:恒心(4)锲而不舍:雕琢..4.以下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书写有误的字,请悔过来A. 模式跟深蒂固持之以恒B. 吸取易如反掌不言而预C. 创意废寝忘食切而不设D. 素材歇斯底里怒不行恶5.选词填空( 1)富裕创建性的人老是废寝忘食地(吸取汲取学习)知识,使自己(学问学问才学)渊博。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晓各样知识一事无成。
由于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建性创建创意)。
( 2)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资料素材原始资料)。
但这其实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创建力创新)6. 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妥的一项为哪一项(B)A.即即是他们,也并不是易如反掌就能获取这样非凡的灵感。
B.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妈出个门还得妆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足不出户还听不简单!”C.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飘荡于水面的甲虫,船工谨小慎微地撑着筏子,生怕它被巨浪打翻。
D.为了筹集南极长城站,他沥尽心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哭泣了。
7.在以下句子中横线上填上适合的关系词( 1)由于非对称图形只有C一个,因此会被以为与其余图形不一样。
( 2)假如你以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此后,就会止步不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谈创造性思维》同步练习命题人:章涛姓名:班级:评价: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对称.(chèng)汲.取(jí)压榨.(zhà)孜孜..不倦(zī)B.机械.(xiè)即.使(jí)波澜.(lán)根深蒂.固(dì)C.探索(suǒ)模.式(mú)渊.博(yuān)不言而喻.(yù)D.依赖.(lài)交互.(hù)路径.(jìng)锲.而不舍(qì)点拨:BA.有误,“对称”的“称”应读作“chèn”。
B.正确。
C.有误,“模式”的“模”应读作“mó”。
D.有误,“锲而不舍”的“锲”应读作“qiè”。
故选: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阅读时,我们应学会汲取..书中的精华B.“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C.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使自己学识渊博。
D.“一寸光阴一寸金”,他对这个道理不言而喻....,终日沉迷在游戏的世界。
点拨:DABC.正确;D.有误,“不言而喻”的意思是“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
不符合语境。
故选:D。
3.下面的诗句与课文题目“谈创造性思维”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点拨:B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该句诗歌描绘的是禅房后院幽静的环境,与“谈创造性思维”表达的意思不相同;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创造性思维就是要多角度思考,正好符合本课题目“谈创造性思维”的意思;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与“谈创造性思维”表达的意思不相同;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阐述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与“谈创造性思维”表达的意思不相同。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用时:得分◆基础预学(20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8分)俨.然()焙.烤()牡蛎..()开拓.()竣.工()卓.著()一筹.莫展()疆.界()2.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记载.下载.载.重三年五载. B.劈.刺劈.叉劈.柴劈.波斩浪C.焙.烧赔.偿陪.伴信心倍.增 D.牡蛎.勉励.伶俐.再接再厉.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表达的主要观点。
(3分)4.根据课文内容,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下面的人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4分)(1)亚历山大:(2)第一个看到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3)在飞机场上看时装的人:(4)建筑师:5.罗迦·费·因格是美国当代家、学者、学家,他的著作有《》《当头棒喝》等。
(3分)◆提优助学(20分)阅读课文节选,完成6-13题。
(20分)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或者6年之后。
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我对此完全赞同。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
19*谈创造性思维【课前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俨.然()焙.烤()牡蛎..()开拓.()竣.工()卓.著()一筹.莫展()疆.界()2.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记载下载载重三年五载 B.劈刺劈叉劈柴劈波斩浪C.焙烧赔偿陪伴信心倍增 D.牡蛎勉励伶俐再接再厉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表达的主要观点。
4.根据课文内容,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下面的人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亚历山大:(2)第一个看到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3)在飞机场上看时装的人:(4)建筑师:【课堂检测】阅读课文节选,完成1—5题。
(13分)造就你自己的规则按照古代寓言的记载,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注定成为亚洲王。
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
后来轮到亚历山大来试一试。
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的线头。
结果还是一筹莫展。
后来他说:“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
”他拔出剑来将结劈为两半。
他成了亚洲王。
顺其自然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位于中央绿地四周的办公楼群。
竣工后园林管理局的人来问他,人行道应该修在哪里?“在大楼之间的空地上全种上草。
”他回答。
夏天过后,在大楼之间的草地上踩出了许多小道。
这些踩出来的小道优雅自然,走的人多就宽,走的人少就窄。
秋天,这位建筑师就让人们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
这些道路的设计相当优美,同时完全满足了行人的需要。
1.“这些道路的设计相当优美,同时完全满足了行人的需要。
”句中“完全”可以去掉吗?(3分)2.你认为文中的那位建筑师有没有思考人行道的位置?为什么?在创造中除了灵感外,还需要什么?(3分)3.阅读上文内容,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对“顺其自然”的理解。
(2分)①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见于《孟子·公孙丑》)②古代有一个植物专家所植之树,棵棵成活,而且茁壮旺盛,人家请他介绍经验,他说不过顺其自然而已。
《谈创新性思维》基础练习一、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根深dì()固(2)zīzī()()不倦(3)汲()取(4)锲()而不舍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汲取()(2)不言而喻()(3)持之以恒()(4)锲而不舍()3.选词填空。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_______(汲取、吸收、学习)知识,使自己________(学识、学问、才学)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无所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________(创造、创意、创造性)。
(2)知识就是形成创意的________(材料、素材、原始材料),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拥有________(创造性、创造力、创新)。
二、能力提高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1.解释下面两个词语。
(1)不言而喻________ (2)推敲________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
4.分析上述文字,下列观点不属于作者的观点是()A.要有创造力,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B.要有创造力,就不能满足于一个答案,而要去探索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D.并非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参考答案【达标训练】1.(1)蒂(2)孜孜(3)jí(4)qiè2.(1)从下往上打水(2)明白(3)恒心(4)雕刻3.(1)汲取学识创意(2)素材创造性【能力提高】1.(1)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2)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2.创造力是怎样形成的。
3.道理4.D《谈创新性思维》提高练习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①时代呼唤的创新型人才。
②当前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科研、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首先应当是最具创意和活力的。
他们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富于怀疑性批评性的追根究底的求索精神,而又有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他们充满探索欲、求知欲、进取欲,具有永不停息的求新求变的勇气和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
回溯科学史,没有对托勒密宇宙系的背叛,哪来伟大的哥白尼变革?没有对亚里斯多德物理理论的怀疑,哪来伽利略在运动学上的重大变革?没能对牛顿经典力学的超越,又怎么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③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及人文科学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加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适应性需求日益增强,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也应当是多功能的。
他们不仅一专一能,而且多专多能,具有多才多艺的特点。
仅以当前迅猛兴起的信息网络而言,它就熔铸了计算机、微电子、光电传输、卫星技术、自动化、半导体、多媒体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尤其是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集科技、文学、经贸、外语于一身的人才。
④经济全球化时代,既充满激烈竞争,又亟待协调与合作,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还应当是善于协作的。
他们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团队拼搏的精神,他们善于在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科学与人文、理论与经验、思想与实践、精神与效益、个人与社会等等关系之间不断地进行协调,化解矛盾,防止内耗,同心协力应对各种严峻的挑战。
这样,才有可能赢得机遇,竭尽潜力,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1.根据全文内容,在第①段的横线处补人准确的文字,使第①段成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时代呼唤的创新型人才。
2.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抽出的,它的位置应当在第段的末尾。
早在十多年前,日本就提出“四合一”人才计划,要求培养有“科技内涵、艺术气质、经贸才干、外语本领”的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类社会活动全球化的需要。
3.这篇文章是式结构,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论证的方法。
4.第④段是怎样进行论证的?5.汉语中许多成语都表达了创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别具匠心”等,请你再写出两个表达创新意思的成语。
①②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有了书,才将古今距离的时间拉近了。
②“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从这几句话我们看见了两千四百一十九年前一个名叫孔丘的老头子的形象和疲惫倒霉的样子(读《孔子世家》)。
③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
在黄土高原上我们能望见驶向冰岛的渔船和大海里汹涌的波涛(读《冰岛渔夫》)。
读但丁的《神曲》,一个在尘世的人可以认识天堂和地狱。
读吴承恩的《西游记》,一个最现实的人也能像孙猴子一样可以入地腾空。
书,什么不给你呢?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④。
给城市的人以乡村的风光,给乡村的人以城市的豪华。
年老的无妨读血气刚盛的人的冒险故事,年轻的也可以学饱经世故的长者的经验。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⑤从(⑥)到文明,从(⑦)到崇高。
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好的理想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
”真是这样,读书愈多,应当愈富于睿智,愈具有眼光。
因为那样⑧,可以经验得多,见闻得广啊!小气的人该会大方一点,狭隘的人该会开旷一些。
“学问就是力量!”有人这样强调说过。
自然,也还是有俗不可耐的读书人的,正像有博雅的文盲一样。
但原有博雅的人再多读上一些好书呢,我想他会像纯钢之出于生铁,更近乎炉火纯青了。
因而有了黄庭坚“三日⑨不读书,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和梁高祖“不读谢玄晖(南朝齐著名作家)诗,便觉口臭”那样的话。
读书吧,从书里找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吧!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
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
1.简答。
(1)第一段中②与①的内容关系是:②是①的;①与③的层次关系是。
(2)第一段中④“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促膝谈心”的双方指的是和____ (限两字);第二段中⑧“那样”指的是(原文四字短语)。
(3)第二段⑤处的标点符号应该是(A.:B.,C.—— D.!);为⑥⑦处划横线词语补出两个反义词:⑥⑦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3.按要求补充论据。
(1)给分论点“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仿原文“读……”形式。
(2)给分论点“书,什么不给你呢?”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仿文段此论点后的表述方式)4.从总体上看,最符合文段思路的一项是()A.逐步深人B.分别介绍C.由分到总D.正反比较5.古人形容“多”或“少”,均爱用“三”字,例选文中的⑨⑩,另还有什么“绕梁三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
请你也举出两个含“三”字,其含义也是表多数或少数的成语、俗语、典故等。
举例:①②参考答案一、1.最具创意和活力的、多功能的、善于协作2.③(“3”或“三”)3.总分(或:总论—分论)举例(或:事实;列举事实)4.先提出本段论点,然后进行道理论证(回答“先提出本段论点,然后加以论证”的也对)5.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独出心裁、自出心裁)、独树一帜(别树一帜)、别开生面、不落窠臼、独辟蹊径,等等。
二、l.(1)举例或论据,并列(2)④读者、作者⑧读书愈多(3)⑤B⑥野蛮⑦庸俗2.最后一段读书吧……可以打开。
3.与原文中表述相似,内容正确即得分。
4.A5.如:三寸不烂之舌三番五次三顾茅庐三教九流三亲六故三言两语三头六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等。
《谈创新性思维》培优练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节选)①“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麻烦的是,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对此我完全赞同。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
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
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
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
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⑥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
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有意思了。
把电视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
”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3分)2.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十分重要”?(4分)3.选文第二段画线句子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3分)4.文中第⑤段中“由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分)5.文中第⑤⑥两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6.“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段中的观点,举出一个自己的生活实例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