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脑出血患者术后该如何护理排除外伤原因后脑实质内原发出血,即脑出血,俗称中风。
脑出血发生后,通过手术治疗,能够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降低患者残疾风险,在手术后,应该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予以患者积极的护理,这样才能加快患者康复。
一、全面认识脑出血(一)脑出血病因表现脑出血可发生在基底节区、脑叶、丘脑、脑室、小脑等部位,患者大多数都有高血压,此外,血液病、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脑淀粉样血管病等,也是脑出血常见病因。
在多因素作用下,患者脑部血管弹性变差,在酗酒、情绪激动、血压突然升高等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动脉硬化破裂、微小动脉瘤破裂,从而引发脑出血。
脑出血发生后,患者会感到头痛、头晕、肢体无力、四肢麻木、视力障碍、说话和理解困难,甚至会发生昏迷。
(二)脑出血手术治疗及预后在吸氧、止血、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等保守治疗的同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能够迅速降低颅内压,清除颅内血肿,减轻患者功能障碍,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目前,去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术等等,都是现在常用的手术方式。
由于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身体状况不同,因此临床预后差异明显,急性期死亡率可达30%~40%,存活患者也会留下后遗症,应该予以患者积极的护理。
二、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手术完成后,实时陪护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抽搐等异常表现,应该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通过与患者接触,掌握其意识状态变化,通过呼唤姓名、交流对话的方式,了解其昏迷程度,消除各种危险因素,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比如,发现患者意识障碍加重,从意识清晰转变为意识不清,立即寻找医护人员处理,通过医护人员评估、处理,为患者救治赢得时间,降低病情恶化风险。
同时,耐心咨询医护人员,了解留置管道的名称、作用和保护方法,不要擅自移动导管,在为患者翻身时,避免牵拉导管。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血压监测,如果出现血压过高、波动幅度过大,应该及时就医,避免脑出血发生。
优质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破裂导致脑内出血,是造成脑血管意外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
而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护理质量尤为重要。
优质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护理不足、护理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导致患者康复过程受阻。
本文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通过对患者护理需求的分析、优质护理的实施、护理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康复质量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占比、格式要求等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
通过对患者护理需求分析,了解不同阶段患者的具体护理需求,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策略。
我们将研究优质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探讨其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护理效果评价,我们可以客观地评估护理的效果和患者的康复情况,为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还将关注相关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
最终,我们将总结优质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患者护理需求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意外,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需要接受特殊的护理以促进康复。
患者护理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神经功能评估:患者术后往往存在神经功能损伤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如意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的检测。
脑出血护理问题与措施有哪些脑出血是指脑部血管破裂或破裂后出血所引起的一类疾病,是一种急性危重病。
脑出血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护理不当会导致病情加重,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本文将介绍脑出血的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主要护理问题护理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状况、精神状态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瞳孔异常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二)神经功能评估脑出血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麻木、失语、偏瘫等。
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三)预防并发症脑出血后,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等。
护士需要注意患者的卫生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压疮的发生;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按摩肢体,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注意患者的呼吸道清洁和呼吸功能,预防肺部感染。
(四)安全护理脑出血后,患者常常处于昏迷状态或神志不清,需要护士提供安全护理。
护士应该定期翻身、擦洗患者、避免患者跌倒和碰撞,同时协助医生进行有关检查和治疗。
(五)心理护理脑出血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护士提供积极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促进康复。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措施1.病情评估和风险评估在手术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评估和风险评估。
病情评估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手术部位、术前检查结果等;风险评估主要包括术前的麻醉风险评估、手术风险评估等。
通过病情评估和风险评估,护士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为后续的护理提供依据。
2.精神护理手术前的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护士需要进行有效的精神护理。
护理常规脑出血护理常规重症患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脑出血患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情较为复杂,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威胁。
以下是关于脑出血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
1.安全护理:脑出血患者往往处于昏迷状态,需要将床栏抬高并加固,防止患者自行离床或摔倒。
同时,要保持环境整洁、无障碍物,避免患者被物体撞伤。
2.神经功能观察: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情况、呼吸情况等。
对于昏迷患者,还需要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的生命体征。
3.心理支持:脑出血患者往往因疾病的严重性、生活突然发生的改变等原因,会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需要与患者和家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并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
4.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常会出现吞咽肌无力,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滞留,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护士应及时进行口腔护理,并辅助患者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饮食护理:脑出血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口服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软食。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食欲和吞咽功能,合理安排饮食,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吞咽困难。
6.皮肤护理:长期卧床的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压疮,护士需要定时翻身和更换体位,并给予皮肤保护,如适时按摩和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7.预防并发症:脑出血后常伴有高血压、脑水肿、感染等并发症,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神经功能等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康复护理:在病情稳定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言语和语言康复等。
护士需要配合康复医师,制定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训练。
9.定期复查和及时处理异常:脑出血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头颅CT检查和血常规等检查,以了解病情变化。
护士需要及时处理发现的异常,并向医生报告。
在护理脑出血患者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家属保持沟通,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心理护理;健康指导
随着社会打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主要依靠手术,进过积极的临床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由于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因此他们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将来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1心理特点
1.1焦虑、暴躁、情绪不稳定的心理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急、致残率高,多数患者由健康变为偏瘫,这一变故一时无法接受,使患者悲痛欲绝、性格怪异,导致不配合治疗严重者有轻生的想法。
1.2对临床治疗康复信心不足的心理多数患者对康复程度产生
焦虑、恐惧的心理。
此时要稳定患者的情绪,帮助其树立康复的信心,遵从医嘱,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使其尽早康复。
1.3对家庭人员的恐惧、不信任的心理由于家庭护理亲人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使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及心理负担,怕拖累亲人又亲人的放弃。
2心理护理
2.1以诚相待,解除恐惧、焦虑的心理耐心听取他们的讲述,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维护他们的尊严,尽量满足患者需要,使患者产生亲切感、安全感,亲人的关怀和需要使患者产生满足和被需
要感。
2.2稳定情绪情绪变化直接影响血压的变化,在护理中应十分注意调节患者的思想情绪,愉快、乐观才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宣教情绪调节可以治疗疾病的道理。
2.3环境调节和饮食习惯环境和自身的调节对积极抵御不良情
绪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和个人喜好改变生活方式,包括增强日常锻炼、忌烟酒、低盐易消化的合理饮食。
3健康指导
3.1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说明擅自增、减、停药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向患者讲解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副作用,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指导患者在服药时和服药后多饮水(不少于100ml),防止药物在胃内形成高浓度药液刺激胃粘膜。
让家属提醒防止漏服药的发生。
保持合理的用药间隙时间,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3.2康复训练指导针对功能上存在的问题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示范运动锻炼的方法,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活动幅度由小到大,速度宜缓慢,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手法轻柔。
鼓励患者以主动运动为主,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随着肢体逐渐恢复鼓励患者下床活动等。
3.3失语指导根据失语类型进行训练,多听广播,多与患者交谈,反复给予语言刺激。
通过控制患者自己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由单音到多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练习。
康复训练中告诉家属要
有耐心,对患者多鼓励,使其增强自信心,充分发挥主动性。
3.4日常生活指导居住环境要舒适,床单位设置尽量考虑到患者方便、安全舒适等条件。
被褥松软,厚薄适宜、枕头软硬、高低符合患者生活习惯,衣服宜宽松,吸水性强,便于穿脱。
室内温度适宜,阳光充足,定时开窗通风。
指导患者做到生活有规律,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多饮水,保持大小便通畅。
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对骨隆突处经常给予按摩。
训练患者掌握腹式呼吸、深呼吸和适当咳嗽,防止肺部并发病发生。
4讨论
高血压出血患者致残率相当高,给家庭和个人带来极大的困扰。
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在发病后病情稳定48至72小时就开始康复治疗。
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伴随患者长期治疗过程,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发挥了患者体内自我调节、自我推荐、自我改善系统的能动作用,帮助患者渡过心理适应期,使其保持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
通过健康指导,让患者进行持之以恒的康复训练,使患者慢慢学会交流、行走等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建立良好的,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