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玉米市场呈现出截然相反走势
- 格式:pdf
- 大小:230.29 KB
- 文档页数:2
摘要:本报告对2024年全球玉米产业链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报告首先介绍了全球玉米产业链的基本情况,包括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随后,报告对2024年全球玉米产量、价格、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最后,报告对玉米产业链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一、全球玉米产业链概述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用于人类食品、饲料、能源等领域。
全球玉米产业链主要包括种植、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
种植环节主要涉及到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加工环节主要涉及到玉米粉、玉米油、淀粉等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主要涉及到玉米的贸易和物流。
二、2024年全球玉米产量和价格2024年,全球玉米产量达到了约11.8亿吨,比去年增加了约3.5%。
其中,美国、中国和巴西是全球三大主要玉米产区,占据了全球玉米产量的近60%。
此外,乌克兰、阿根廷和南非等国家也是重要的玉米产区。
2024年,全球玉米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天气、政策、需求等。
天气变化对玉米种植和收割产生了重要影响,干旱和洪水等天气灾害导致有些地区玉米产量下降,进而导致全球玉米价格上涨。
政策因素也对玉米价格产生了影响,例如一些国家对玉米的出口限制、减少玉米的农业补贴等政策导致了玉米价格的波动。
三、2024年全球玉米需求2024年,全球玉米需求主要来自食品、饲料和工业生产三个方面。
其中,饲料是全球玉米需求的主要驱动力,占据了全球玉米需求的约70%。
此外,由于生物能源的需求增加,玉米在能源领域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四、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几年,全球玉米产业链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气候变化将对玉米的种植和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农民和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其次,全球玉米需求将继续增加,特别是来自饲料和生物能源领域的需求。
此外,科技创新将在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2024年全球玉米产业链市场呈现出产量增加、价格波动以及需求增长等特点。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论文近年来,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其变动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供不应求,进而推高了价格。
与此同时,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也总体呈现上涨的趋势。
这是由于全球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也相应增加,供应有限导致的。
同时,天气灾害、政策变动等因素也会对粮食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比较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差异。
根据数据统计,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这是由于我国的粮食市场受到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包括土地、劳动力和农药等方面的成本上升。
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农业生产成本较低,包括土地、劳动力和农药等方面的成本相对较低。
此外,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差异还受到国际贸易政策和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分析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变动的原因。
首先,需求方面的因素是影响粮食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粮食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对而言,国际粮食市场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供给方面的因素也是影响粮食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粮食市场供给的增加受到自然灾害、产量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同样,国际粮食市场供给的增加也受到自然灾害、产量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政府政策、汇率变动等因素也会对粮食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分析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就国内而言,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居民的生活成本增加,但同时也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对于国际市场而言,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会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但也会为一些粮食出口国带来收入增加的机会。
全球玉米供需现状及进出口贸易总量分析一、世界玉米供需分析玉米是全球各国广泛种植的农作物。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玉米产量为11.23亿吨,消费量11.34亿吨。
2015-2018年全球玉米供需分析资料来源:USDA、整理 相关报告: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玉米种植与加工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在除中国外的国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2018年美国玉米产量为3.66亿吨,较2017年的3.71亿吨下降1.3%;排在第二位的是巴西,玉米产量1.01亿吨,较2017年增长23.17%;玉米产量排在第三位的是欧盟,2018年产量达0.64亿吨,较2017年同比增长3.54%。
2015-2018年全球玉米产量分国家统计表地区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阿根廷29,50041,00032,00051,000巴西67,00098,50082,000101,000加拿大13,68013,88914,09513,900埃及6,0006,0006,4006,800埃塞俄比亚7,8827,8478,0008,300欧洲联盟58,74861,88462,02264,217印度22,56725,90028,75327,800印度尼西亚10,50010,90011,90012,000墨西哥25,97127,57527,56926,700尼日利亚10,56210,41511,00011,000菲律宾6,9668,0877,9807,600俄国13,16815,30513,20111,415南非8,21417,55113,10411,500乌克兰23,33327,96924,11535,805美国345,506384,778371,096366,287资料来源:USDA、整理 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玉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2.62%,巴西玉米产量占全球的8.99%,欧盟占5.72%,阿根廷占4.54%,去克兰占3.19%。
中国与国际玉米价格的波动关系分析
刘凯;穆月英;山崎雅人;小池淳司
【期刊名称】《中国商论》
【年(卷),期】2024()1
【摘要】本文在政策分析的基础上,建立VAR-BEKK-GARCH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国际玉米价格的波动幅度比中国价格波动幅度大,临储政策取消后,中国价格波动幅度变大。
其次,临储期间,中国价格的预期波动可以影响国际价格的波动,而国际价格的随机波动可以影响中国价格的波动。
在生产者补贴期间,中国价格的预期波动和随机波动均可影响国际价格的波动。
再次,中国价格的影响力在中国市场和进口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与国产玉米供给本国市场的数量地位相符。
最后,中国玉米进口的不断增加将降低对本国市场价格的主导能力,需重视通过“期货+保险”规避价格风险,并分散玉米进口源,以提高市场主导力。
【总页数】6页(P1-6)
【作者】刘凯;穆月英;山崎雅人;小池淳司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古屋大学减灾合作研究中心;神户大学工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46.2
【相关文献】
1.国际油价波动与中国石油进口影响关系分析
2.中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股市波动关系分析
3.中国粮食市场与国际市场价格整合度研究——基于1997-2011年中美小麦和玉米价格的分析
4.中国玉米价格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5.国际玉米价格波动特性及其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国际玉米市场运行回顾与2024年行情展望
刘石磊
【期刊名称】《粮食问题研究》
【年(卷),期】2024()2
【摘要】2023年国际玉米市场呈现供需双增格局,库存消费比显著修复,价格重心持续下移,达到近3年来低点。
全球玉米出口总量增加,中国购买需求加速全球玉米贸易格局转变,巴西玉米出口竞争力显著提升,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玉米出口国。
2023下半年国际玉米市场的核心逻辑已由交易结构性牛市转向交易库存修复带来的慢熊行情,预计2024年上半年国际玉米交易重点依旧为玉米丰产,价格或维持震荡下跌走势,价格中枢将继续下移,但下跌速度可能有所放缓,预计2024年下半年国际玉米价格或止跌趋稳,可能开启阶段性上涨行情。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刘石磊
【作者单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国家政策与进口替代博弈玉米演绎逆转行情——2015年玉米市场回顾与2016年玉米市场展望
2.2008年我国玉米市场行情回顾及2009年市场展望
3.玉米供应偏紧需求劲增 2008继续演绎跨年度牛市行情——2007年玉米市场回顾与2008
年展望4.市场运行相对平稳个股行情趋于活跃——上半年证券市场回顾与下半年展望5.2004年国内玉米行情回顾与2005年玉米市场展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前玉米市场形势及价格走势第一篇:当前玉米市场形势及价格走势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玉米作为重要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的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当前,对于玉米市场形势及价格走势的关注也越来越多,那么这些问题究竟如何呢?一、玉米市场形势1.市场需求逐年增长目前,我国牲畜养殖业日益发展,饲草原材料中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而玉米的多种用途,如作为食品、制糖原料、燃料和化工原料等,也使得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2.产销方式日趋多元化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玉米产销方式也日趋多元化。
目前,玉米市场的销售方式包括批发、零售、交易、网购等。
此外,网络销售和移动应用程序也逐渐成为了玉米销售的新方式。
3.政策利好助力市场发展玉米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政府也一直对其发展给予重视。
政策加大玉米种植补贴、实施价格保护等措施,对玉米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玉米价格走势1.玉米市场长期供过于求目前,我国玉米市场长期供过于求,而其价格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近年来关税减免、进口政策变化等因素也对玉米价格产生了影响。
2.季节性波动较为明显相比于其他农产品,玉米的季节性波动较为明显。
一般来说,玉米的价格在丰收季节会出现短期的下跌,而在需求旺季则会逐渐回升。
3.农业产业化发展助推价格趋稳农业产业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也是助推玉米价格趋向稳定的重要因素。
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一步深入,玉米的供求关系也将得到缓解,市场价格将逐渐走向稳定。
以上是当前玉米市场形势及价格走势的相关内容,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市场变化,促进玉米市场的稳定发展。
(字数:410字)。
玉米市场分析现状一、概述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各个地区。
本文将分析当前玉米市场的现状,包括产量、价格和需求等方面,为相关产业提供参考。
二、玉米产量近年来,我国玉米产量持续增长。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我国2019年玉米总产量达到2.9亿吨,比上年增长6%。
这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政府的支持政策。
而在种植区域上,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三、玉米价格玉米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供需关系、政策调控和国际市场情况等。
近年来,我国玉米价格整体上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玉米价格比前一年上涨了10%左右。
这一涨幅主要受到国内生猪养殖复苏和玉米用于制糖、酿酒等加工行业需求的增加影响。
另外,国内玉米市场也受到国际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尤其是美国玉米产量和出口情况。
四、玉米需求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原料,同时在食品、饮料、淀粉和生物燃料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近年来,我国家禽养殖业逐渐恢复,使得玉米需求增加。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玉米在食品和饮料行业的需求也呈现增长趋势。
另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政策的支持,生物燃料领域对玉米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五、玉米市场前景基于当前的产量、价格和需求情况,可以预见,未来玉米市场前景广阔。
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种植技术的提高,玉米产量有望继续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玉米用于食品和饮料行业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此外,随着环保政策的推动,生物燃料领域对玉米的需求也将呈现增长趋势。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玉米市场在产量、价格和需求等方面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预计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相应的,相关产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整和投资,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
中国对国际玉米市场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消费国之一,也是国际玉米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由于中国玉米需求量大且不断增长,其对国际玉米市场的影响日益凸显。
首先,中国以其龙头地位在全球玉米市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每年的玉米消费量位居全球首位,中国玉米市场的需求量能够影响全球玉米价格的波动。
当中国玉米需求量增加时,国际玉米价格往往会上涨;反之,当中国玉米需求量减少时,国际玉米价格往往会下跌。
其次,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之一。
由于国内玉米产量无法满足巨大的需求,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玉米。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9年中国进口玉米超过1100万吨,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玉米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的玉米进口量对国际玉米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全球玉米价格的走势。
此外,中国政府对国际玉米市场的政策也会对市场造成影响。
中国政府通过关税、配额和补贴等手段来管理玉米进口,以维持国内玉米价格的稳定。
中国玉米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会对国际玉米市场的供需格局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全球玉米价格。
总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消费和进口国,对国际玉米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龙头地位和巨大的需求量使得中国对国际玉米价格的波动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了解中国对国际玉米市场的影响对于农业从业者和投资者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将有助于预测和应对国际玉米市场的变化。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玉米消费国之一,并且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快速发展的农业需求,对国际玉米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
以下将进一步探讨中国对国际玉米市场的影响,并从需求、供应和政策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的玉米需求量巨大,成为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不断增长。
加之中国玉米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使用也在不断增加,用于养殖牲畜和家禽。
因此,中国对玉米市场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占据全球玉米消费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当中国增加对玉米的需求时,国际玉米价格往往会受到推动,并可能导致全球市场供应不足。
玉米的走势趋势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价格走势变化对全球农业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综合分析玉米的走势趋势。
首先,从国际市场角度看,玉米价格的走势主要受到供需关系、气候影响和国际政治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国际市场上,玉米主要用于人类食品生产、饲料以及能源领域,因此其需求量非常庞大。
而玉米的供应受到生产国的影响,主要生产国包括美国、巴西、阿根廷等。
当主要生产国的产量增加或减少时,都会对国际市场供需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导致玉米价格走势变化。
其次,气候因素也是影响玉米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可以影响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而影响玉米的供应量和价格。
例如,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现象会导致玉米减产,进而推高价格。
而适宜的气候条件则有利于玉米的生长,提高产量,价格有可能下降。
另外,国际政治因素也会对玉米价格产生影响。
国际贸易政策、关税调整等因素都会对玉米的进出口产生关键影响。
贸易壁垒等政策调整可能导致玉米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价格。
从国内市场角度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消费国和进口国。
因此,国内因素对玉米价格的走势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内外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国内玉米价格的走势。
近年来,中国玉米需求量逐渐增加,尤其是在饲料和能源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重要的玉米出口国,进口需求也在逐年增加,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推动国内玉米价格上涨。
其次,国内农业政策也会对玉米价格走势产生影响。
中国政府通过种植补贴、进口关税等方式来调控农产品市场,以保证国内玉米供需平衡。
政策调整将直接影响玉米的生产、进出口等环节,从而导致价格的波动。
此外,中国的气候因素同样对国内玉米走势有重要影响。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差异明显,不同区域玉米产量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当某一地区面临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时,玉米减产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综上所述,玉米价格走势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从国际市场角度看,供需关系、气候变化和国际政治因素是主要驱动因素。
国内外玉米行业贸易格局变化与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玉米生产、市场需求形势的变迁,国内外玉米贸易格局出现不少新变化,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及早予以重视,制定对策。
--国内玉米贸易格局的新变化近年来,我国玉米贸易格局随着各种因素的开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苗头。
未来几年,国内玉米贸易格局将发生一些本质变化,预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国内玉米需求总量将进一步增长,总体供求趋紧。
自1996/1997年度到2021/2021年度,我国的玉米产量根本维持在1.15亿吨至1.3亿吨左右,相对于产量,国内玉米总需求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已由1998/1999年度的1.06亿吨增长到1.25亿吨左右,增长趋势明显。
在过去9年多里,国内玉米总消费量增长了近2000万吨,且库存逐年递减。
据吉林省吉粮集团副董事长姜建华介绍,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我国的饲料消费量、工业消费量快速增长,玉米需求量大幅增加。
未来几年,增长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因此,我国玉米的供需趋势已从供大于求向供求趋紧过渡。
二是东北地区玉米产区贸易用量逐年减少,玉米外运贸易规模不断缩小。
近年来,一些大型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均把东北玉米产区作为开展基地,纷纷投资设厂。
以吉林省为例,目前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已有10多家,年加工能力到达500万吨左右,仍有10多个在建工程一两年内即可投产,届时深加工能力将有600万吨左右。
深加工企业的迅速扩张,使东北地区已从传统的玉米主产区、商品粮基地向玉米深加工基地转化。
三是玉米主产区季节性收购逐步弱化,贸易价格呈平稳走势。
与以往相比,玉米主产区季节性粮食收购已由农民集中售粮逐步转为常年售粮。
特别是2021年以来的玉米收购状况,根本上成了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
农民过去只在国有粮库卖粮的时代已经终结。
相当局部粮农开始把原来的湿粮晒干存储,等价格上扬后出售。
据了解,目前收储企业每年的7月、8月还可以收购到玉米,这种新情况反映出玉米种植户的市场意识在逐年提高。
商品玉米价格前景不乐观可能再次降价-产业报告谈起玉米,农户们更加关心的应该是其价格,玉米价格一直是人们敏感的问题,关注的焦点,而对于商品玉米的情景又是如何的情况呢?国家粮食局今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本期(1月21-25日)东北四省区收购玉米410万吨,累计收购7725万吨。
虽然我国玉米连年丰收,但消费增速却明显放缓,玉米阶段性过剩明显,与国外价差较大,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
据悉,我国玉米库存已超过2亿吨。
目前国内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国际粮价低位运行,11月1日国家启动临储玉米收购后,国内玉米价格止跌反弹,出现上涨。
据中国玉米网监控数据显示,截至日前,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价多在1700—1980元/吨之间,河北、山东和河南等地玉米收购价多在1680—1900元/吨之间。
由于受到政府价格支持项目的支持,我国玉米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1月27日,美国玉米到港价格为187美元/吨,折合人民币仅为1230元/吨,我国玉米与国外差价约为每吨700元。
外媒称,我国实施价格支持项目,目的在于保护农户收入。
由于政府对玉米和小麦进口实施配额限制,意味着饲料加工商不能大量进口玉米或饲料小麦。
但是高粱、大麦和玉米酒糟粕并不受到进口配额的限制,尽管国内库存高企,国内外价格相差悬殊还是导致高粱、大麦和玉米酒糟粕这些替代品进口数量激增。
尤其是高粱。
截至2015年9月份的市场年度里,中国的高粱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020万吨,相比之下,四年前只有4000吨。
国内玉米现货市场方面,形势仍不容乐观。
东北产区方面,玉米购销热度明显下调,伴随小年临近,东北基层农户售粮积极性有所减弱,贸易商停收情况也有所增多,亦有部分临储库点入库节奏放缓,市场整体购销热度明显下调。
华北产区方面,现货呈区间内调整,经历周末一轮寒潮影响,降温降雪对产地部分深加工厂门到货产生影响,但周末收购价格的调升在粮源充裕、天气好转因素下再次弱势调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