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2)知道我国现阶段的选举方式。
2.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各种选举方式的适用范围,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培养他们政治参与的本领;(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立志今后积极参加民主选举,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知识体系】【活动过程】【情景之一】(一)自主学习一——结合教材P16-171.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这些选举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2. 选举方式的选择受哪些因素制约?我国正采用的选举方式?(二) 自主探究一:完成探究一的(1)、(2) 、(3)选举方式选择依据镜头一:某村村委换届选举中,村民来到投票站,参加由他们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投票。
此前,3名候选人已经进行了10场演讲和答辩,面对面回答了村民提出的有关问题镜头二 在某选区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上,四位候选人分别向选民介绍了自 己的工作情况,回答了选民提出的问 题。
根据规定,该选区将选举产生三位人大代表,这就意味着要有一人落选。
探究一:(1)镜头一、二分别是什么类型的选举? (2)分析镜头一、二选举方式?(3)进一步分析,这些选举方式的优缺点及选择的依据。
珍惜公民的选举【情景之二】(三)自主探究二:影响选择选举方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情景之三】(1)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2)某些选民:“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先收下再说”。
选民中存在的这些想法对我们有何警示。
(四)自主学习二——教材P18(1)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是什么?(2)公民应以怎样的态度参与选举?为什么?(3)公民应当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为什么?(4)自主探究二完成情景之三的(1)、(2)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框题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展开,本节知识属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第二大经济制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为什么要优化资源配置以及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深入了解市场经济的优点和缺点;懂得为什么要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以及如何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感悟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会的重大变化,增强经济制度和理论自信。
引导学生在加深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理解的同时,认同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性。
科学精神:通过运用比较分析法,辩证看待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弊端,能认识到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是主要方面。
理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法制精神: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公民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学法守法用法,要遵守法律、树立诚信观念。
公共参与:学生通过自行查询、探讨市场的作用,树立合作探究意识,体验课堂共同参与的乐趣,增强公共参与意识:通过学习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习惯和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是什么?2.市场机制的优点和缺点?3.什么是市场体系?4.为什么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5.如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教学难点】1.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2.政府定价【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教材:观看视频《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让学生懂得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党国家的一项大政方针确定下来,导入本框课题,讲授新课:教师活动:展示资料,让学生讨论回答配置资源的必要性、手段、两个经济体制学生回答:一、配置资源1.资源配置的必要性2.基本手段:计划与市场3.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教师活动:观看视频《计划经济为什么会失灵》议题一:计划经济为什么被称为“短缺经济?学生回答:结合视频内容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正确认识,为进一步了解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