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49.50 KB
- 文档页数:30
必修二政治生活: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民主选举1、区分民主选举方式注:选举权与民主选举的权利不同:选举权是指选举国家权利机关代表的权利;民主选举权利的范围更广,包括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其它选举的权利,如选举国家领导人,村(居)委会干部等。
2、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确定的依据(1)采取怎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为什么: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③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2)怎么做: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②积极参加选举,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③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民主决策1、方式(1)间接决策: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
(2)直接决策:制度进行分析论证息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示公民享有对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社会听证制度对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听证会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2、意义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