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274.98 KB
- 文档页数:3
探究微博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信息化时代有一个浪潮——微博,冲击着我们身边信息生活的岸堤,该文从微博的含义和特征入手,分析微博自身的利弊和发展前瞻性,并对其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及由其带来的利弊进行探究。
关键词:微博;利弊;前景;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2-0335-02微博这一信息时代的新产物,在国内外掀起狂热的浪潮,是现在广泛流行的即时便捷的信息交流工具,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和心情的便捷平台。
微博现在不但是人们的表达心情、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且成为企业为自己树立品牌和及时与客户沟通信息,对客户的疑问进行及时反馈的平台,更成为政府进行民意调查的有效方式。
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初步尝试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微博这一最新的信息化工具。
1 微博的含义和特点微博又称为微型博客,是一个在用户关系网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发布、信息传递、信息获取等操作的信息分享平台。
是一个建立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基础上的,信息分析和传播速度快,交互性极强的信息交互媒介。
在我们国内常见的微博有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其中新浪微博的用户量最大。
微博具有集成性、开放性、及时性和交互性等特征。
1)集成性。
所谓集成性是指微博通常将发布的信息集中在140个字内,这种高度集成的信息能过通过手机、电脑中的各种聊天工具(qq、msn等)进行信息的发布和传播。
2)开放性。
微博信息的发布和获取是开放的,每个用户只要有一个注册后的账号,登陆后就可以不受限制的发布信息,而且信息的发布方式简单,并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另外,在微博中用户也可以不受限制的获取来自其他用户发布的信息。
3)及时性。
微博能够使人们将自己的见闻和感想第一时间进行发布,获知人们对于这一问题和你自己想法的反应,并且你的关注者还会通过转发将信息传播到更大的范围。
这些操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说微博相对于媒体具有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及时性。
基于复杂网络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共3篇基于复杂网络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1基于复杂网络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微博信息传播的复杂性,更引发了研究者们对微博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关注。
而复杂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可以揭示微博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理。
本文将从复杂网络的角度探讨微博信息传播的过程与特点,分析影响微博传播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如何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提高微博信息传播的效果。
一、微博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微博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微博用户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网络结构。
微博用户之间既存在直接的关注关系,也存在间接的相互转发、评论、点赞等关系。
同时,微博用户还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好友等因素形成各种小团体。
2.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微博上的信息类型丰富多彩,既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也包括各种话题、事件等不同类型的信息。
不同类型的信息对于传播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3.用户行为的多样性:微博用户的行为十分复杂,不仅包括发微博、转发、评论等基本行为,还包括关注、点赞、私信等更加细粒度的行为。
用户行为多样性的存在使得微博信息传播的规律更加复杂。
二、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主要因素微博信息传播的复杂性意味着影响微博传播的因素非常多样。
在众多因素中,以下几个方面是影响微博传播的主要因素。
1.信息本身的质量:信息的主题、内容、话语等对于信息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信息趣味性强,内容新颖独特,对于信息的传播具有非常积极的效果。
2.网络结构和用户的特点:网络结构的不同和用户的特点也是影响微博传播的重要因素。
如果微博用户之间的联系紧密,且关注合适,那么信息的传播会更加迅速。
而如果用户之间的联系稀疏,那么信息的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在微博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一些意外的事情有可能会发生干扰,如被关键用户屏蔽等,这些随机因素对于信息的传播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68微博新闻信源可信度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究杨 穆 张 环(广西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摘 要:随着微博用户的日渐增多,利用微博平台进行传播的新闻数量迅速增加。
相对于管理相对严格的电视等媒介而言,微博平台的新闻传播自由程度更高,这也导致其在高速传播信息的同时,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问题,需要被正确认识与解决。
本文以微博新闻传播的发展与问题为研究对象,明确微博新闻传播中信源可信度不高的问题;从微博新闻传播者、受众与监管等层面分析微博信源可信度问题的形成原因;针对制约微博新闻传播正面发展的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希望可以更好地借助微博的便动推进新闻传播的发展。
关键词:微博;新闻传播;传播特点;挑战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07-0068-01一、微博新闻信源可信度不足的现状(一)微博新闻的特点微博新闻首先是通过微博发出的,受微博140字的限制,微博新闻内容简短、精炼且更新速度快于一般网络新闻。
微博转发功能便于微博新闻的传播,这就使得微博新闻具备显著的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的特点。
此外,微博新闻传播中,借助网络进行匿名创博,最后被新闻媒体加工为微博新闻传播的情况也逐步增多,这就使得微博新闻传播的多样发布、匿名性强的特点显著。
(二)微博新闻传播的信源问题第一,微博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偏离。
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是主流价值观念宣传的核心渠道。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选择下,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客观报道,并贴近群众、贴近时代、贴近实际。
微博这个特殊的媒介,以及借助微博平台进行各种新闻信息传播的媒体同样需要遵守上述基本原则,但近年来我国国内微博的媒体新闻传播发展中,虚假新闻、新闻炒作、媒体权力不良膨胀等说明目前我国媒体道德与选择的矛盾日渐突出。
第二,微博新闻信息传播的公信力下降。
媒体在发展中已经不仅是一个信息传播的渠道,更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媒介。
微博案例分析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丰富的内容资源。
在这个平台上,不仅有普通用户的日常生活分享,还有许多名人、媒体、机构等发布的各种信息。
微博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表达观点、交流互动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通过对微博上的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来探究微博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方面的影响力。
在2019年的一次重大突发事件中,一位知名影视明星因涉嫌违法问题被警方带走调查。
这一消息迅速在微博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和转发。
许多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有人表示支持警方的执法行为,也有人对明星的行为表示愤慨和失望。
甚至还有一些人在微博上发布了涉及不实信息的言论,引发了更大范围的争议和舆论风波。
这一事件在微博上的迅速发酵和扩散,展现了微博作为信息传播平台的巨大影响力。
首先,微博上的热门话题和热门搜索功能,使得相关话题能够迅速被推送到用户的视野中,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其次,微博用户之间的转发和评论,使得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快速传播和扩散,形成舆论的聚合效应。
再者,微博平台上的权威认证用户和大V们的观点和言论,往往能够引领舆论的走向,对事件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微博作为信息传播平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信息传播的高速度和高密度,一些不实信息和谣言往往也会在微博上迅速传播,给公众带来困扰和误导。
其次,一些恶意营销和舆情操纵的行为,也会利用微博平台的特点进行传播,损害公众利益和社会秩序。
再者,微博上的网络暴力和言论冲突,也时常引发舆论的负面效应,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微博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对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微博在传播速度、舆论引导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重要性。
然而,也需要认识到微博平台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平台运营方、用户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
希望微博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信息传播和社会互动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博传播中的特定事件分析近年来,微博成为了人们关注当前社会、事件、娱乐等领域的重要传播平台之一。
在微博上,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可以转发已经发表的内容。
这样一来,在微博上,信息可以快速地传播,引起广大用户的关注和讨论。
在本文中,将针对微博上的特定事件进行分析,探究微博传播的特点和影响。
事件一:某高校校长涉嫌贪污被曝光此事发生在2016年,当时某高校校长涉嫌贪污被曝光,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
在微博上,有关这件事情的话题一时间成为了热门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在微博上,一些网友通过转发评论、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
这些讨论不仅仅局限于普通网民之间的讨论,还包括了媒体的报道和政府的回应。
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用户可以在上面自由畅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而这种开放的表达方式,也给了网民们更多的表达空间。
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也给了事件追踪和舆情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事件二:某明星红毯穿搭被网友点评此事发生在2019年,某明星在一次红毯活动中的穿搭被网友们点评,引起了社交媒体的热议。
在微博上,这个话题一度成为热门话题。
网友们通过评论和转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微博已经成为了一个在娱乐圈中影响力巨大的平台。
在娱乐圈中,明星的穿搭、言行举止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微博上的热门话题。
这种热点话题,可以在微博上迅速引发大众共鸣,对于明星的形象和事业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事件三:某恶性案件引发热议此事件发生在2018年,某恶性案件发生后,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
在微博上,这个话题引起了广泛的热议,网民们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媒体也通过微博平台,对案件进行了报道和跟进。
这个事件再次证明了微博作为公共平台的特殊性。
在某些重大事件发生时,公民社会和媒体可以通过微博平台,快速地找到公共话语,讨论产生共识。
微博的开放性和实时性,确保了事件的事实真相被揭示。
总之,微博已经成为了一个人们追踪和分享当前热门事件的重要平台。
微博数据情感分析研究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微博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主动获取信息和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微博平台上,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分享照片、视频以及出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样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平台,自然会吸引着大量的用户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也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来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
微博数据的情感分析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探究和分析人们的情感,从而了解当前社会所处的情感环境和民意倾向。
一、什么是情感分析情感分析是指从大量文本信息中,通过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手段,对文本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分类和分析的过程。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 情感分类:在大量的文本信息中自动识别文本的情感色彩,将其划分为正面情感、负面情感和中性情感。
2. 情感倾向分析:通过对大量文本的情感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从而了解文本的情感倾向,如针对某个品牌或产品的用户情感态度。
3. 文本情感分析:对文本的不同维度的情感进行量化分析,如对不同领域的文本进行情感分析,了解不同领域的情感发展态势。
二、微博数据的情感分析应用微博平台是一个巨大的文本信息平台,用户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和看法。
因此,微博数据的情感分析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1. 社会调查:针对社会事件的微博数据情感分析可以了解公众在该事件上的情感态度和倾向,从而了解全社会的舆论态势。
2. 政府监管:各级政府都对民意问题非常关注,因此,政府可以利用微博数据的情感分析技术来了解当前民意和情感走向,从而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 品牌管理:对于品牌管理者来说,微博数据的情感分析可以了解公众对某个品牌或产品的情感态度,为品牌管理者提供调整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竞争力的科学依据。
4. 网络安全:通过微博数据的情感分析,可以发现和预防一些网络安全问题,如网络欺凌、网络谣言等,保障公众的网络安全。
三、微博数据情感分析技术特点微博数据情感分析技术有其独特之处,需要善于发掘其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调查分析。
▲THE FRONT前沿新浪微博视域下饭圈用语失范现象探究陈宇丽(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系)摘 要:饭圈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符合亚文化具有抵抗性的特征,即居于次要位置的亚文化与主导文化之间存在矛盾,出现异端、越轨倾向。
饭圈用语作为饭圈文化的代表,是网络语言变体的一种,成为粉丝群体在互联网上交往必备的语言。
新浪微博的出现为饭圈用语提供了成长的摇篮,饭圈用语的不断出圈给语言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本文将以新浪微博为例,探讨饭圈用语在新浪微博中的失范现象,挖掘其背后产生的原因,从而为净化微博空间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微博粉丝;饭圈用语;失范;亚文化;主流文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应运而生,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较于受地域限制的大众媒体而言,微博作为一个脱狱式的交流场域,扩大了人们的表达渠道,赋予人们话语权。
网络传播学者胡泳在接受《检查风云》杂志访谈时认为:“微博在中国是第一个跨越阶层和地域的公共领域。
”[1]微博交流的开放性和对典型用户的扶持吸引众多明星、大V扎根并由此构建准社会交往,受众自然而然将媒介人物想象为日常可以接触到的人物,并做出相应反应,由此产生亲密联结。
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粉丝群体和偶像之间的距离不断被拉近,微博作为国内第一大网络社交平台为饭圈生长提供土壤的同时又深受其影响,出现了饭圈用语,并作为粉丝群体的交流语言体系在粉丝群体之间进行使用。
然而,近些年来快餐文化盛行,不断创新与更迭的饭圈用语突破粉丝群体的界限向外传播,打破圈层壁垒。
部分饭圈用语在不同程度上违背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准则,甚至产生污言秽语和语言暴力现象,玷污了汉语的纯洁与美感,违背了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本文将在新浪微博范围内探讨饭圈用语存在的本体失范和道德失范两种现象,为净化微博话语空间提供依据。
1 微博:饭圈用语的集散地童兵《新闻传播大辞典》指出,微博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