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外壳防护分级(GB4942.1-1985)
- 格式:pdf
- 大小:271.09 KB
- 文档页数:6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T 4942.2—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4—20批准 1993—12—01实施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EC 947—1(1988)《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一般规则》,并参照采用IEC 529(1989)《外壳防护等级》等标准中有关低压电器的外壳防护等级的规定和要求。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低压电器(下简称电器)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分级、标志、定义、试验方法和合格评定等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器外壳的防护分级。
本标准不适用于电器对机械损坏、易爆、腐蚀性气体或凝湿(例如由凝露所引起的)、霉菌、虫害等条件下使用的防护。
本标准不适用于短路运行时所产生的应力效应。
2 引用标准GB 2900.18 电工术语低压电器GB 14048.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3 术语、符号、代号3.1 术语3.1.1 外壳 enclosure能提供一个规定的防护等级,来防止一定的外部影响和防止接近、触及带电部分及运动部件的部件。
注:对于为了防护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而设置的栅栏、孔洞形状以及其他设施不管是否附于外壳或是封闭设备组成部分,均被认为是外壳的一部分(那些不用钥匙或工具就能拆除的部件除外)。
3.1.2 防护等级 degree of protection按标准规定的检验要求,对外壳能防止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以及防止水进入壳内的防护程度。
3.1.3 1P符号 IP code表示防护等级的标志符号,由表征字母“IP”和附加在后的两个表征数字及补充字母所组成。
3.1.4 足够的间隙 adequate clearance指试验器具(试球、试指、金属线棒或探针等)应不能触及电器的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除光滑转轴和类似部件等非危险运动件以外)的距离。
3.1.5 防止 excluded表示能防止人体的某部分,手持工具、金属线棒或探针进入外壳,即使进入,亦能与带电部分或有危险的运动部件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除光滑转轴和类似部件等非危险运动件以外)。
电机绝缘等级与防护等级2009-10-28 15:11一.绝缘等级电动机的绝缘等级是指其所用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分A、E、B、F、H级。
允许温升是指电动机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相比升高的限度。
绝缘的温度等级A级 E级 B级 F级 H级最高允许温度(℃) 105 120 130 155 180绕组温升限值(K) 60 75 80 100 125性能参考温度(℃) 80 95 100 120 145在发电机等电气设备中,绝缘材料是最为薄弱的环节。
绝缘材料尤其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加速老化并损坏。
不同的绝缘材料耐热性能有区别,采用不同绝缘材料的电气设备其耐受高温的能力就有不同。
因此一般的电气设备都规定其工作的最高温度。
人们根据不同绝缘材料耐受高温的能力对其规定了7个允许的最高温度,按照温度大小排列分别为:Y、A、E、B、F、H和C。
它们的允许工作温度分别为:90、105、120、130、155、180和180℃以上。
因此,B级绝缘说明的是该发电机采用的绝缘耐热温度为130℃。
使用者在发电机工作时应该保证不使发电机绝缘材料超过该温度才能保证发电机正常工作。
绝缘等级为B级的绝缘材料,主要是由云母、石棉、玻璃丝经有机胶胶合或浸渍而成的。
二.防护等级1. 电机外壳防护等级GB4942.1-85《电机外壳防护分级》;IEC34-5第一种防护: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部分和触及壳内转动部件(光滑的旋转轴和类似部件除外),以及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电机。
第二种防护:防止由于电机进水而引起的有害影响。
代号IP xx,含义见下表。
第一位表征数字第一位表征数字防护等级简述含义0 无防护电机无专门防护1 防护大于50mm固体电机能防止大面积的人体(如手)偶然或意外地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但不能防止故意接触)能防止直径大于50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体2 防护大于12mm固体电机能防止手指或长度不超过80mm的类似物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能防止直径大于12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体3 防护大于2.5mm固体电机能防止直径大于2.5mm的工具或导线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能防止直径大于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体4 防护大于1mm固体电机能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1mm的导线或片条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能防止直径大于1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体5 防尘电机能防止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进尘量不足以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6 尘密完全防止外物侵入,且可完全防止灰尘进入第二位表征数字第二位表征数字防护等级简述含义0 无防护电机无专门防护1 防滴电机垂直滴水应无有害影响2 15°防滴电机当电机从正常位置向任何方向倾斜15°以内任一角度时,垂直滴水应无有害影响3 防淋水电机与垂直线成60°角范围内的淋水无有害影响4 防溅水电机承受任何方向的溅水无有害影响5 防喷水电机承受任何方向的喷水无有害影响6 防海浪电机承受猛烈的海浪冲击或强烈喷水时,电机的进水量应不达到有害的程度7 防浸水电机当电机浸如规定压力的水中经规定的时间后,电机的进水量应不达到有害的程度8 潜水电机电机在制造厂规定的条件下能长期潜水。
电动机外壳的防护等级电动机外壳的防护等级(GB/T 4942,1-1985)表征数字简述含义表示方法第一位表征数字0 无防护电机无专门防护表示防护等级的代号由表征字母“IP”及附加在后的两个表征数字组成。
举例:IP44IP—表示国际防护;4—第一位表征数字,表示防护大于1mm的固体的电动机。
4—第二位表征数字,表示防溅水电机。
1 防止大于50mm固体的电动机能防止大面积的人体(如手)偶然或意外地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但不能防止故意触及)能防止直径大于50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
2 防护大于12mm固体的电动机能防止手指或长度不超过80mm的类似物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
能防止直径大于12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
3 防护大于2.5mm固体的电动机能防止直径大于 2.5mm的工具或异线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
能防止直径大于 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
4 能防护大于1mm固体的电动机能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1mm的异线或片条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
能防止直径大于1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
5 防尘电动机能防止触及或接近壳体内带电或转动部件,进入尘量不足以影响电动机的正常工作。
第二位表征数字0 无防护电机无专门防护1 防滴电动机垂直滴水应无应无有害影响。
2 15°防滴电动机当电动机从正常位置向任何方向倾斜至15°以内任意角度时,垂直滴水应无有害影响。
3 防淋水电动机与垂直线成60°范围内的淋水应无有害影响。
4 防溅水电动机承受任何方向的喷水应无有害影响。
5 防喷水电动机承受任何方向的喷水应无有害影响。
6 防海浪电动机承受猛烈的海水冲击或强烈喷水时,电动机的进水量应不达到有害的程度。
7 防浸水电动机当电动机浸入规定压力的水中经规定时间后,电动机的进水量应不达到有害的程度。
IP68(防尘防水):防护等级最高级。
6—无尘埃进入;8—潜水电动机。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T 4942.2—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4—20批准1993—12—01实施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EC 947—1(1988)《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一般规则》,并参照采用IEC 529(1989)《外壳防护等级》等标准中有关低压电器的外壳防护等级的规定和要求。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低压电器(下简称电器)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分级、标志、定义、试验方法和合格评定等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器外壳的防护分级。
本标准不适用于电器对机械损坏、易爆、腐蚀性气体或凝湿(例如由凝露所引起的)、霉菌、虫害等条件下使用的防护。
本标准不适用于短路运行时所产生的应力效应。
2 引用标准GB 2900.18 电工术语低压电器GB 14048.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3 术语、符号、代号3.1 术语3.1.1 外壳enclosure能提供一个规定的防护等级,来防止一定的外部影响和防止接近、触及带电部分及运动部件的部件。
注:对于为了防护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而设置的栅栏、孔洞形状以及其他设施不管是否附于外壳或是封闭设备组成部分,均被认为是外壳的一部分(那些不用钥匙或工具就能拆除的部件除外)。
3.1.2 防护等级degree of protection按标准规定的检验要求,对外壳能防止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以及防止水进入壳内的防护程度。
3.1.3 1P符号IP code表示防护等级的标志符号,由表征字母“IP”和附加在后的两个表征数字及补充字母所组成。
3.1.4 足够的间隙adequate clearance指试验器具(试球、试指、金属线棒或探针等)应不能触及电器的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除光滑转轴和类似部件等非危险运动件以外)的距离。
3.1.5 防止excluded表示能防止人体的某部分,手持工具、金属线棒或探针进入外壳,即使进入,亦能与带电部分或有危险的运动部件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除光滑转轴和类似部件等非危险运动件以外)。
电机外壳防护分级自 1985-10-1 起执行本标准适用于旋转电机外壳的防护分级。
本标准规定了电机外壳对以下两种防护的各个等级的含义、标志方法和试验考核要求:第一种防护: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部分和触及壳内转动部件(光滑的旋转轴和类似部件除外),以及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电机。
第二种防护:防止由于电机进水而引起的有害影响。
本标准仅考虑在各个方面均符合设计规定的外壳,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外壳的材料和加工工艺应能保证其性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仅为人身安全而设置在外壳周围的栏栅应不算作外壳的一部分。
本标准不规定电机防止机械损害或潮湿(由凝露所引起的)、腐蚀性气体、霉菌、虫害等条件下的防护等级;也不规定电机在爆炸气体环境中运行的防护等级。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EC 34—5,与国际标准IEC 34—5小的技术差异是删去“电机常用的防护等级”条款及其附录A,并对试验规定为型式试验增加了补充规定。
1代号表示防护等级的代号由表征字母“IP”及附加在后的两个表征数字组成。
第一位数字表示第一种防护的各个等级,第二位数字则表示第二种防护的各个等级。
数字的含义见表1和表2。
表1第一位表征数字表示的防护等级注:①本表中“简述”一栏不作为防护型式的规定。
②第一位表征数字为1至4的电机所能防止的固体异物,系包括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物体,其3个相互垂直的尺寸均超过“定义”栏中的相应规定数值。
③第5级防尘是一般的防尘,当尘的颗烂大小,纤维状或烂状已作规定时,试验条件应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确定。
表2 第二位表征数学表示的防护等级注:本表中“简述”一栏不作为防护型式的规定。
采用说明:将国际标准I E C 34-5(1981)《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第二版)的“适用范围和目的”两条合并为“引言”部分,不加标题和编号,并在条文叙述顺序上作了编辑性修改。
1.1 单个表征数字当只需用一个表征数字表示某一防护等级时,被省略的数字应以字母“X”代替,例如IPX5或IP2X。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T 4942.2—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4—20批准1993—12—01实施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EC 947—1(1988)《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一般规则》,并参照采用IEC 529(1989)《外壳防护等级》等标准中有关低压电器的外壳防护等级的规定和要求。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低压电器(下简称电器)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分级、标志、定义、试验方法和合格评定等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器外壳的防护分级。
本标准不适用于电器对机械损坏、易爆、腐蚀性气体或凝湿(例如由凝露所引起的)、霉菌、虫害等条件下使用的防护。
本标准不适用于短路运行时所产生的应力效应。
2 引用标准GB 2900.18 电工术语低压电器GB 14048.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3 术语、符号、代号3.1 术语3.1.1 外壳enclosure能提供一个规定的防护等级,来防止一定的外部影响和防止接近、触及带电部分及运动部件的部件。
注:对于为了防护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而设置的栅栏、孔洞形状以及其他设施不管是否附于外壳或是封闭设备组成部分,均被认为是外壳的一部分(那些不用钥匙或工具就能拆除的部件除外)。
3.1.2 防护等级degree of protection按标准规定的检验要求,对外壳能防止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以及防止水进入壳内的防护程度。
3.1.3 1P符号IP code表示防护等级的标志符号,由表征字母“IP”和附加在后的两个表征数字及补充字母所组成。
3.1.4 足够的间隙adequate clearance指试验器具(试球、试指、金属线棒或探针等)应不能触及电器的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除光滑转轴和类似部件等非危险运动件以外)的距离。
3.1.5 防止excluded表示能防止人体的某部分,手持工具、金属线棒或探针进入外壳,即使进入,亦能与带电部分或有危险的运动部件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除光滑转轴和类似部件等非危险运动件以外)。
电气设备防爆等级和防护等级防爆:在危险区域使用电气设备的等级。
防护:防水防尘第,(,(,条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应按引燃温度分组,并应符合表,(,(,的规定。
一、防爆:仪表的防爆标志 Ex(ia)?C T6 的含义 :标志内容符号含义防爆声明 Ex 符合某种防爆标准,如我国的国家标准防爆方式 ia 采用 ia 级本质安全防爆方法,可安装在 0 区气体类别 ?C 被答应涉及?C 类爆炸性气体温度组别 T6 仪表表面温度不超过 85?I.E.C.: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nterna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N.E.C.: 美国电气规程(National Electrical Code, U.S.A.))2、电气元件防爆分类 1、一般保护 EN50.0142、浸油保护 0 EN50.0153、充压保护设施 p EN50.0164、加充粉末 q EN50.0175、阻燃壳体 d EN50.0186、提高安全系数 e EN50.0197、本安保护 i EN50.01208、气密保护 h 未统一9、压力花保护 n 未统一10、非凡措施 s 未统一二、仪表壳体防护等级的划分作为应用于易爆危险区的仪表,对其外壳的保护等级亦应作出规定,赋予一定的代码,即IP等级号。
IEC144规定的壳体保护等级由一个对应其抗外界物体冲击与穿刺能力及防水能力的代码表示。
例如:本安型仪表测量电路板不应从其壳体中取出,否则会违反IP40所提出的最低要求。
保护等级由两位数字组成,在其前加上IP字样。
GB4942.1-85《电机外壳防护分级》;IEC34-5第一种防护: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部分和触及壳内转动部件(光滑的旋转轴和类似部件除外),以及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电机。
第二种防护:防止由于电机进水而引起的有害影响。
代号IP xx,含义见下表。
第一位表征数字第一位表征数字防护等级简述含义0 无防护电机无专门防护1 防护大于50mm固体电机能防止大面积的人体(如手)偶然或意外地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但不能防止故意接触)能防止直径大于50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体 2 防护大于12mm固体电机能防止手指或长度不超过80mm的类似物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能防止直径大于12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体 3 防护大于2.5mm固体电机能防止直径大于2.5mm的工具或导线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能防止直径大于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体 4 防护大于1mm固体电机能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1mm的导线或片条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能防止直径大于1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体 5 防尘电机能防止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进尘量不足以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第二位表征数字第二位表征数字防护等级简述含义0 无防护电机无专门防护1 防滴电机垂直滴水应无有害影响2 15?防滴电机当电机从正常位置向任何方向倾斜15?以内任一角度时,垂直滴水应无有害影响3 防淋水电机与垂直线成60?角范围内的淋水无有害影响4 防溅水电机承受任何方向的溅水无有害影响5 防**电机承受任何方向的**无有害影响6 防海浪电机承受猛烈的海浪冲击或强烈**时,电机的进水量应不达到有害的程度 7 防浸水电机当电机浸如规定压力的水中经规定的时间后,电机的进水量应不达到有害的程度 8 潜水电机电机在制造厂规定的条件下能长期潜水。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T 4942.2—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4—20批准 1993—12—01实施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EC 947—1(1988)《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一般规则》,并参照采用IEC 529(1989)《外壳防护等级》等标准中有关低压电器的外壳防护等级的规定和要求。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低压电器(下简称电器)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分级、标志、定义、试验方法和合格评定等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器外壳的防护分级。
本标准不适用于电器对机械损坏、易爆、腐蚀性气体或凝湿(例如由凝露所引起的)、霉菌、虫害等条件下使用的防护。
本标准不适用于短路运行时所产生的应力效应。
2 引用标准GB 2900.18 电工术语低压电器GB 14048.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3 术语、符号、代号3.1 术语3.1.1 外壳 enclosure能提供一个规定的防护等级,来防止一定的外部影响和防止接近、触及带电部分及运动部件的部件。
注:对于为了防护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而设置的栅栏、孔洞形状以及其他设施不管是否附于外壳或是封闭设备组成部分,均被认为是外壳的一部分(那些不用钥匙或工具就能拆除的部件除外)。
3.1.2 防护等级 degree of protection按标准规定的检验要求,对外壳能防止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以及防止水进入壳内的防护程度。
3.1.3 1P符号 IP code表示防护等级的标志符号,由表征字母“IP”和附加在后的两个表征数字及补充字母所组成。
3.1.4 足够的间隙 adequate clearance指试验器具(试球、试指、金属线棒或探针等)应不能触及电器的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除光滑转轴和类似部件等非危险运动件以外)的距离。
3.1.5 防止 excluded表示能防止人体的某部分,手持工具、金属线棒或探针进入外壳,即使进入,亦能与带电部分或有危险的运动部件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除光滑转轴和类似部件等非危险运动件以外)。
标准名称:电机外壳防护分级GB 4942.1-85标准编号:GB 4942.1-85标准正文:电机外壳防护分级国家标准局1985-02-09发布1985-10-01实施本标准适用于旋转电机外壳的防护分级。
本标准规定了电机外壳对以下两种防护的各个等级的含义、标志方法和试验考核要求:第一种防护: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部分和触及壳内转动部件(光滑的旋转轴和类似部件除外),以及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电机。
第二种防护:防止由于电机进水而引起的有害影响。
本标准仅考虑在各个方面均符合设计规定的外壳,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外壳的材料和加工工艺应能保证其性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仅为人身安全而设置在外壳周围的栏栅应不算作外壳的一部分。
本标准不规定电机防止机械损害或潮湿(由凝露所引起的)、腐蚀性气体、霉菌、虫害等条件下的防护等级;也不规定电机在爆炸气体环境中运行的防护等级。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EC 34—5,与国际标准I E C 34—5小的技术差导是删去“电机常用的防护等级”条款及其附录A,并对试验规定为型式试验增加了补充规定。
1代号表示防护等级的代号由表征字母“IP”及附加在后的两个表征数字组成。
第一位数字表示第一种防护的各个等级,第二位数字则表示第二种防护的各个等级。
数字的含义见表1。
表1第一位表征数字表示的防护等级━━━━┯━━━━━━━━━━━━━━━━━━━━━━━━━━┯━━━━━━━第一位表│防护等级│├──────┬───────────────────┤试验条件征数字│简述│含义│────┼──────┼───────────────────┼───────0 │无防护电机│无专门防护│不作试验,但│││应符合2.1条────┼──────┼───────────────────┼───────1 │防护大于50m │能防止大面积的人体(如手)偶然或意外地触│表3│m固体的电机│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但不能防止│││故意接触) │││能防止直径大于50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2 │防护大于12m │能防止手指或长度不超过80mm的类似物体│表3│m固体的电机│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能防止直径大于12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采用说明:将国际标准I E C 34-5(1981)《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第二版)的“适用范围和目的”两条合并为“引言”部分,不加标题和编号,并在条文叙述顺序上作了编辑性修改。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T 4942.2—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4—20批准1993—12—01实施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EC 947—1(1988)《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一般规则》,并参照采用IEC 529(1989)《外壳防护等级》等标准中有关低压电器的外壳防护等级的规定和要求。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低压电器(下简称电器)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分级、标志、定义、试验方法和合格评定等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器外壳的防护分级。
本标准不适用于电器对机械损坏、易爆、腐蚀性气体或凝湿(例如由凝露所引起的)、霉菌、虫害等条件下使用的防护。
本标准不适用于短路运行时所产生的应力效应。
2 引用标准GB 2900.18 电工术语低压电器GB 14048.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3 术语、符号、代号3.1 术语3.1.1 外壳enclosure能提供一个规定的防护等级,来防止一定的外部影响和防止接近、触及带电部分及运动部件的部件。
注:对于为了防护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而设置的栅栏、孔洞形状以及其他设施不管是否附于外壳或是封闭设备组成部分,均被认为是外壳的一部分(那些不用钥匙或工具就能拆除的部件除外)。
3.1.2 防护等级degree of protection按标准规定的检验要求,对外壳能防止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以及防止水进入壳内的防护程度。
3.1.3 1P符号IP code表示防护等级的标志符号,由表征字母“IP”和附加在后的两个表征数字及补充字母所组成。
3.1.4 足够的间隙adequate clearance指试验器具(试球、试指、金属线棒或探针等)应不能触及电器的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除光滑转轴和类似部件等非危险运动件以外)的距离。
3.1.5 防止excluded表示能防止人体的某部分,手持工具、金属线棒或探针进入外壳,即使进入,亦能与带电部分或有危险的运动部件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除光滑转轴和类似部件等非危险运动件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