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解析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解析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解析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解析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专业发展教教育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处于专业发展不同阶段教学策略、工作动机、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特点,指出应依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师教育措施:加强对新手型教师成长的干预;充分认识熟手阶段的敏感性和关键性;充分发挥专家型教师的优势。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完善职业规范和价值观,逐渐胜任教师专业角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贯穿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终生提高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焦点之一是探讨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其不同的特点,其目的在于探索教师成长的规律,以便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面对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同时为有效地开展教师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路。

1.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于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西方学者提出的发展阶段论主要包括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包括教学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关注学生四个阶段),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包括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和成长、生涯挫折、稳定和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八个阶段),司德菲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包括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五个阶段)。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开展了一些研究。例如,邵宝祥等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角度出发,提炼出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适应阶段(从教1—2年)、成长阶段(从教3—8年)、称职阶段(35岁以后高原阶段)、成熟阶段。这些教师发展阶段论大都反映、描述了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实际情形,突出了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具有的不同专业表现水平、需求、心态、信念等;但是尚未对理想的教师发展进程给予应有的关注。因此,教师很难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努力方向,教育行政机关也难以给予恰当的帮助与指导。

而对新手——专家型教师的比较研究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研究者们认为,教师的成长过程即是一个由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过程,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出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之间的差别,界定专家型教师所具备的因素,明确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规律,从而尽可能缩短新手型教师的成长周期,使之尽快成为专家型教师。国外学者对新手一专家型教师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概括起来,这些研究认为新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知识结构、问题解决、教学行为、教学监控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连榕认为:专家——新手型教师这种概括对理解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是有益的,但对认识教师的成长规律还是不够充分;并不是所有的新手型教师最终都能成为专家型教师,在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之间必然存在着过渡的中间阶段,即熟手教师阶段。在此基础上,连榕提出了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发展的三个阶段。在综合考虑教龄、职称和业绩的情况下,把教龄15年以上且具有特级教师资格或高级职称的教师定为专家型教师,教龄在0—5年之间、职称三级(包括三级)以下的青年教师定为新手型教师,介于新手与专家之间、教龄6—14年、参加过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教师定为熟手型教师。采用新手——一

熟手——专家型教师的教师发展阶段模式作为研究视角,可以更好地聚焦于新手向专家型教师发展过程所必经的关键阶段——熟手阶段,以此获得更多的关于熟手阶段的了解,为培养更多的专家型教师提供参考。

本文将结合已有的关于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分析教师处于专业发展不同阶段在教学策略、工作动机、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特点,探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2.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

2.1新手型教师特征

2.1.1教学策略。新手型教师在教学策略上以课前准备为中心。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课前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备课,因而他们对课前的准备极为重视。但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往往只能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导人新课、把握教学进度、突破重点难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处理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进行课后评价时,新手教师多以自己为中心,关心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由于熟悉课堂和学生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他们尚未真正地进行课后反思。

2.1.2工作动机。新手型教师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处于关注自我生存阶段,工作动机在成就目标上是以成绩目标为主。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训练,难以设身处地地理解和关心学生。他们更多地以自我为中心,关心能否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关注外界对其教学状况的评价。解决生存问题是其关注的焦点。

2.1.3职业承诺。新手型教师处于职业的探索}生阶段,职业承诺低。由于正处于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适应阶段,他们在教学技能上还不成熟,在课堂的控制上缺乏经验,在教学程序上比较刻板,所以新手型教师经常感到应付不暇。在教学和工作中容易遭遇挫折,体验到比较强烈的失败感,成就感较低。他们对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意义和责任认识还不深刻,对教师职业的感情常常摇摆不定。因此,新手教师的职业承诺仍处于一种选择性的阶段和状态,职业承诺不稳定。

2.1.4职业倦怠。新手在教学和工作中一旦遭遇挫折,往往容易出现精神疲惫的状态。他们体验到比较强烈的失败感,职业倦怠感较强。

2.2熟手型教师特征

2.2.1教学策略。熟手型教师课中教学策略水平较高。熟手型教师已经熟练掌握常规的教学操作程序,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并能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和行为适当地做出调节和控制,课堂教学显得流畅、熟练。由于熟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已经比较熟悉,课前的计划与准备已经熟练化和定型化,容易导致课前策略刻板僵化,因此常常表现出对课前策略的重视不足。在进行课后评价时,他l’il~Ig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兴趣;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教学的内在价值上,主要以课堂教学是否成功作为评价标准。但是,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关注不够,因此熟手型教师还不善于进行课后反思。

2.2.2工作动机。熟手型教师的成就目标已从新手的以成绩目标为主转化为以任务目标为主。他们关注教学本身的价值和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教学问题的理解比新手更加深入;注重学生的理解、兴趣和学习效果。但是,熟手型教师内部动机的自发性欠缺,教师的角色信念尚未牢固。

2.2.3职业承诺。熟手型教师处于职业的高原阶段,职业承诺较低。熟

手型教师在这个阶段分化加剧。经过了5—6年的教学生活,熟手型教师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单调重复、封闭繁杂、负荷重而报酬低等特点,职业自我满足感开始下降。一部分熟手转而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失败,只能很无奈地接受现实,得过且过。

2.2.4职业倦怠。熟手处于职业的高原期,容易产生烦闷、抑郁、无助、疲倦、焦虑等消极情绪。因此,熟手是心理问题较多的一个群体。家庭的负担、超负荷的工作量、严格的考核、工作的重复性和知识能力的停滞不前等因素都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

2-3专家型教师特征

2.3.1教学策略。专家型教师的教学策略主要体现为课前的精心计划、课中的灵活应变和课后的认真反思。专家型教师的课前准备得益于长期的教学实践,计划简洁灵活而且富有成效,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在课中,专家型教师在课堂规划的制定与执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材的呈现、课堂练习及教学策略的运用上都显得游刃有余。在课后策略上,专家型教师以学生作为课后评价的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他们不仅仅注重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更加注重对课堂成功或失败原因的思考。因此.善于通过对教学的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专家型教师一个重要的特点。

2.3.2工作动机。专家型教师具有强烈且稳定的内在工作动机。他们由衷地热爱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投入程度高,能不断追求教师事业深层次的价值所在。他们乐于和学生交往,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教学中体验到强烈的职业成就感。

2.3.3职业承诺。专家型教师处于职业的升华阶段,具有良好的职业承诺。专家型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学风格及所取得的成绩得到同行教师的认可,角色形象已日益完善。因此,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具有较高的成就感和热情度,职业承诺度高。

2.3.4职业倦怠。专家型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较低,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投入程度高,职业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比较强。专家型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来源于学生、家长对于专家型教师的言行较为严格的要求以及学校社会对其较高的期望。但他们能够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自己,尽快消除倦怠感。

3.教师发展阶段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对新手、熟手和专家型教师处于专业发展不同阶段在人格特征、工作动机、认知、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特点的研究和分析,将有助于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师发展措施。

3.1加强对新手型教师成长的干预措施

3.1.1强化职业承诺度,降低职业倦怠感。对新手型教师自身而言,他们应增强对职业的忠诚度和责任感,尽快认识到教师职业所赋予的重大意义和责任,尽早明确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

3.1.2发挥重视课前准备的优点,加强课中策略的运用,注重课后反思。教育实践经验的相对缺乏使新手难以将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并用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新手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存在的问题,才能将理论性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

3.13提高新手型教师的任务目标水平。提高新手型教师的任务目标水平,使新手型教师认识到学习和工作的内在价值并形成良好的精神质人格特

点。引导新手型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的内在价值的认识上,尽快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3.1.4提供合作发展的教师支持系统。教师在工作的不同阶段都有可能面临不同的问题和危机,而教师能否顺利地解决这些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人文环境和周围同事的支持。“学校成功与否的决定性要因在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合作关系的有无;教师专业成长能教师专业成长能否实现的决定性要因也在于校内教师合作关系的有无”…。在学校内部形成合作发展的教师支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来自同事的教学资源信息的共享、教学经验的交流以及情感的支持有助于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的自主性,从而降低工作倦怠感,提高职业承诺度。

3.2充分认识熟手阶段的敏感性和关键性

对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不同阶段的研究,凸显了熟手阶段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性和关键性。

3.2.1熟手阶段是低职业承诺和高职业倦怠高发期。从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的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水平的标准差来看,大致呈现其离心程度呈倒“u”形分布一种趋势5。这说明了新手型教师的离散程度较小,熟手教师的离散程度不断增加,专家教师的离心程度又逐渐下降。由此可见,熟手阶段是教师成长过程的过渡期和分化期。这是一个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敏感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出现情绪多变、行为失控的现象,职业承诺度低而职业倦怠度高。不容忽视的是,在不同阶段,教师都可能出现职业倦怠例如,上文提到的费斯勒将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第五阶段为职业挫折阶段,倦怠大多数都会出现在本阶段中;司德菲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的第三阶段为退缩生涯阶段,这一时期教师常表现出倦怠感。既然职业倦怠可能出现于不同阶段并有可能较为集中地出现于某个阶段,正视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职业倦怠刻不容缓。在熟手阶段,应重视提高熟手对自身教学行为的调控能力,帮助他们解决职业发展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加深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情感认同,形成职业的自尊和自信,促使他们在成功体验的基础上实现教师职业角色的自我完善,尽快走出倦怠而获得新的发展。这无疑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积极的发展过程。

3.2.2熟手阶段是稳定期和停滞期。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新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具备熟手教师的特征。但只有熟练阶段教师中的一部分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许多熟手在这一阶段停滞下来,直至教师职业生涯结束也未成长为专家,甚至最后直接进入了职业衰退期。显而易见,熟手由于已经熟悉了教学环境,习惯了已有的教学程序和思路,消耗了大量积累的专业知识,教学专长停滞不前,因此很难在各个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和突破。稳定阶段的熟手是教师成长最艰难的时期,核心问题在于推动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的更新。熟手应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拓展知识面,强化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为熟手型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培训机会、专题讲座、训练项目等。再者,鼓励适当的工作轮换或担当可以发挥熟手特长的短期任务,从而帮助他们消除疑虑和障碍。熟手型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调整,摆脱停滞。

3.2.3熟手阶段是新手成长为专家的关键期。熟手肯定是昨天的新手,但不一定是明天的专家。因此,熟手是从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阶段,教学专长能否在成熟的水平上不断得到新的提高是问题的核心。在教学专长方面,专家型教师具有主动反思、对基本教学问题的处理达到自动化、知识结构化、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能力等优势。因此,应围绕这些能

力的获得,构建从熟手到专家型教师的教师教育模式,培养更多的专家型教师。

3.3充分发挥专家型教师的优势

3.3.1充分发挥专家型教师的引领作用。从新手到熟手、从熟手到专家的促进模式的教师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专家型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形成具有特色的同伴合作与支持的教师成文化。专家型教师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富有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和创造力,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心理特质以及精神追求。在同伴合作与支持的教师成长文化氛围中,这些特质有利于新手和熟手加以借鉴和学习。

3.3.2定期开展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通过定期开展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专家型教师可以将自身所具有的驾驭专业知识的能力、监控课堂教学的能力、有效使用教学策略的能力,通过讨论、反思等途径,潜移默化地传递该给新手和熟手教师,从而减少新手型教师少走弯路的机率,缩短熟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时间。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纵贯整个职业生涯的历程,其间既有高潮,也有可能面临职业的危机。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的比较研究揭示了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有关特征和主要差异所在。教师通过对教师发展阶段的了解,应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以积极地回应其间的变化与需求。教师教育部门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应该依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有的放矢的帮助,使之尽快地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阶段

教师的专业成长阶段 关注阶段论 1.任教前关注(preteachingconcerns)阶段。此阶段因为尚未经历教学角色,没有教学经验,所以只关注自己。 2.早期生存关注(earlyconcernsabortsurvival)阶段。此阶段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 3.教学情境关注(teachingsituationsconcerns)阶段。此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情境的限制和挫折。 4.关注学生(concernsabortstudents)阶段。 职业生涯阶段论根据人生理周期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划分 20~40岁阶段,是教师步入职业生涯和初步发展阶段。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了从无到有的认识和了解,从事教学的目标和志向发生转变; 40~55岁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黄金阶段。明确了职业的目标和志向,教师在工作中志向强烈,士气高涨; 55岁以后,面临职业生涯的结束。工作的热情和拼劲不足,依靠从前的工作积累吃“老本”。 费斯勒通过研究,他将教师的职业周期分为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职前准备阶段。是指从进入师范学院或大学接受培养开始到初入新岗位时的再培训,该阶段是教师角色的储备阶段。

第二阶段,入职阶段。是指教师初任教师的前几年,新任教师努力寻求学生、同事、学校与教育行政人员的认同,在处理日常问题时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第三阶段,形成能力阶段。在此阶段,积极地参加培训计划和各种交流会,积极接受各种新的教育观念,是获得专业发展的阶段。 第四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在此阶段,教师持续的追求专业的更大发展,不断寻求进步。 第五阶段,职业受挫阶段。在此阶段,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开始下降,体验到的是挫折和倦怠。此阶段多数发生在职业生涯的中期。 第六阶段,稳定和停止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已经失去了进步的要求,工作囿于本分,只满足于完成任务,缺乏进取心和高质量的要求。 第七阶段,职业泄劲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带着各种不同的感情品味着即将离职的感受。 第八阶段,职业生涯结束阶段。 休伯曼教师的职业生涯过程归纳为5个时期: (1)入职期(careeredtry),时间是入职的第一至三年,是“求生和发现期”。 (2)稳定期(stabilizationphase),时间是工作后的第四至六年。(3)实验和歧变期(experimentationandreassessment),时间是工作后的第七至二十五年。

浅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浅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教师,是我一直十分热爱并尊重的一份理想职业。作为接受多年的教育的学生,接触最多的除了同学便是教师,慢慢地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形成了一些稳定的看法,比如老师的职业性质,工资收入等级,社会地位,职业道德,教师使命等等。然而,上了本学期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之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看法开始有了一些改变,由一种静态的稳定的认识到现在懂得教师这个职业一直在变化发展,从而与附属于教师的一些属性也在发展着。 因此,我想,就这个学期老师所讲的相关知识引起我看法发生变化的方面并辅以我自身的受教育过程中的经历来谈一谈我的认识和认识的变化发展。 首先是教师的职业角色的微妙变化。上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作为学生可以去主导一堂课程,也不曾预测我们这群年少轻狂的学生可以和老师争论一个问题到无法无天的地步,而事实上这样的现象的确存在着。首先当然可以说明我们的老师有着宽容的品质,然而这也能够直接地反映出教师职业角色的变化。在过去的课堂上,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课程由老师作为主导,换句话说,老师就是学生的“老板”“上司”“将军”,学生只能全盘接收,服从命令。老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授课本是无可非议,然而在老师满堂灌的方式下,课程的氛围则非常的死板呆滞,此外学生不

允许提出自己个人的见解,见解无论是显得愚昧或独特有深度,都会受到老师的批判和斥责,挨鞭子也是有的,因为学生会直接被视为扰乱课堂纪律,久而久之,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下,学生也就变得不敢“胡思乱想”,更不敢踊跃表达自己的思维,这就是一种“上司”的角色。但近些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得受欢迎起来,而老师的角色便转换成了我们的“朋友”。对于要教授的课程,老师开始放手让我们自己来讲,并不断地鼓励我们表现出我们最好的一面。我们这些吓怕了的孩子觉得不可思议但也愿意踊跃一试,体会当老师的感觉。无论是学生以个体还是以团队的方式,学生都会激发自己所有的潜能,绞尽脑汁,尽力做到最好,之后老师做出点评和建议,都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此时会觉得他们的老师不再是以前那个可怕的boss角色,而成了他们的好朋友。这是体现教师职业角色变化的一个例子。 其次是教师的职业技能的发展。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老师都似乎只是单单传递知识,送学子金榜题名的职业。而事实上,这种说法到了现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快节奏社会更是不能符合其本身的功能了。首先老师本身要有夯实的专业知识并有效的教学技能使得学生信服,此外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老师也必须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沉溺在过去的知识,固守不放。我们都懂得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是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无论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可是当学生都热衷于从网络上搜索资源的时候而我们的老师还不知网络为何物时,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 2009年第6期 (总第104期)广西教育学院学报GUANGXIJIAOYUXUEYUANXUEBAO NO.6,2009(Serial NO.104)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苏秋萍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 桂林 邮编:541004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处于专业发展不同阶段在教学策略、 工作动机、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特点,指出应依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师教育措施:加强对新手型教师成长的干预;充分认识熟手阶段的敏感性和关键性;充分发挥专家型教师的优势。 关键词:专业发展教师教育 新手型教师 熟手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410(2009)06-0046-04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完善职业规范和价值观,逐渐胜任教师专业角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贯穿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 终生提高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焦点之一是探讨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其不同的特点,其目的在于探索教师成长的规律,以便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面对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同时为有效地开展教师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路。 1. 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于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学者提出 了不同的见解。西方学者提出的发展阶段论 [1] 主要包括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包括教学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关注学生四个阶段),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包括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和成长、生涯挫折、稳定和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八个阶段),司德菲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包括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 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五个阶段)。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开展了一些研 究。例如,邵宝祥等[2]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角度出发,提炼出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适应阶段(从教1-2年)、成长阶段(从教3-8年)、称职阶段(35岁以后高原阶段)、成熟阶段。这些教师发展阶段论大都反映、描述了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实际情形,突出了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具有的不同专业表现水平、需求、心态、信念等;但是尚未对理想的教师发展进程给予应有的关注。因此,教师很难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努力方向,教育行政机关也难以给予恰当的帮助与指导。 而对新手———专家型教师的比较研究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 研究者们认为,教师的成长过程即是一个由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过程,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出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之间的差别,界定专家型教师所具备的因素,明确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规律,从而尽可能缩短新手型教师的成长周期,使之尽快成为专家型教师。国外学者对新手—专家型教师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概括起来,这些研究认为新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知识结构、问题解决、教学行为、教学监控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连榕[3]认为:专家———新手型教师这种概括 46——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 1、教改的需要 ——课程改革 课程理念的发展趋向—学生素质发展本位;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重视学力的培养;课程设计的理论取向—均衡发展的思想;课程结构的组合趋向—增大学习者的选择;课程编制的统整趋向—技术整合与内容综合含开放;课程实施的改革趋向—着眼改变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的增值取向—重视过程与发展。 ——课程目标 1、民族精神、国际视野与现代意识。 2、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3、一般(通用)能力:阅读交流与表达、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团队合作与组织、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等。 4、学科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科培养目标 1、突出以下通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言语信息能力、数理逻辑能力、探究实践能力 创新质疑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审美鉴赏能力 2、突出以下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团队精神、合作的意识与能力;社会责任、文明行为和诚信品质;开放意识、文化包容与情感态度;生命关爱、环境意识和科学发展观。 ——完善学习方式 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接受与体验、探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的方式,倡导独立性与全体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学校发展的基础——师资队伍的质量——教师个体的质量 3、教师个人人格尊严和价值体现的需要 外因是条件,内因起决定因素。 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一,为人师者,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其二,为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教师个人的价值体现既有个体性——引导学生个体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又有社会性——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从某种角度分析,教师个人的教育价值在学生的成长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表现为教师本身人格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还表现为教师专业知识的教育——教师专业知识的功底。 二、存在问题 1、教师的敬业思想和精神 是职业还是事业?我们的回答是:是职业也是事业。教师应该成为职业型和事业型结合的的教师。教师的敬业思想和精神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就是我们常讲的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核心是爱生。确实,热爱学生并且兢兢业业工作是一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 分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1993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提出,“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并于1995年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确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我国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薄弱,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知识转型的任务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相关研究。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国外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实际经历的专业发展的变化过程,侧重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发展要经历哪些阶段、发展是否有关键期等;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有关观念的指导下,给教师提供哪些外在环境和条件,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走过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诸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因素,即根据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形象的要求和期望,由政府或有关机构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二是内在的因素,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的愿望、个人需要以及教育教学实践和个人的精神追求。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强调对自己职业发展目标做出设想,通过学习、进修和对实践的反思、改进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纵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由低到高、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国外持行为习得观点的学者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新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后阶段。这种划分显得过于简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质和量方面的变化都没有表达清楚。而以德耶弗斯(Dreyfus)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比较研究,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和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有研究表明,教师至少在积累了十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室里讲述1万小时的课,在此之前至少当过15万小时的学生之后才有可能发展到专家水平阶段,每位专家水平的教师都有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 国内学者也以分阶段的方式对教师的发展问题作过研究,他们认为,教师的发展要经历适应阶段、定型阶段、突破阶段和成熟阶段。但这种划分明显缺乏清晰的界定,人们很难从各阶段的称谓上理解和把握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与各个阶段的本质属性,因此,这种划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综合上述观点,特别是借鉴德耶弗斯的研究,结合自己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及开展的研究,我认为,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新手阶段、胜任阶段、成熟阶段和专家阶段这四个阶段,比较符合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目前,我处于成熟阶段。 三、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的知识转型 教师专业发展经历的阶段不同,所要完成的知识转型任务也不相同,从而表现出仅属于自己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 1、新手阶段:实现理论知识的物质存在形式向心理存在形式转化 我们把德耶弗斯划分的新手阶段和优秀新手阶段统称为新手阶段,是指毕业三年以内的教师。根据笔者的调查和培训实践,新手阶段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他们在把握教学进度、突破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导入新课、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知识缺陷。因此,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手阶段的教师必须把理论知识的获得放在重要的位置。这里

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意义.doc

精品文档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意义 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是指教师和所在的学校一起结合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教师个人的奋斗目标,以实现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教育效果提升的统一的过程。 (一)教师制定、实施个人发展规划对于自身成长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教师认清自己人生与事业的目标 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明确个人的人生与事业目标,这一目标是建立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地进行自我分析,从而明确内心的需要、正确认识自身的特质,以及综合优势与劣势、现有与潜在的发展可能,并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而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人生理想。 2.有利于教师发掘自我潜能,从而增强个人实力和竞争能力 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必然为教师提供详细的发展内容和明确的发展策略,在这两部分内容中对于发展重点的选择,一定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潜在能力的出现点而最终确定的。换句话说,教师的未来发展重点一定是有利于发掘教师潜能并使其持续增值,也必将会是增强个人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突破点。 3.可以增强教师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增加成功的机会 发展规划是有关实现教师职业目标的一整套行动计划,由于这一计划以实际背景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发展步骤为内容,所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客观性强、可控性好,从而使目标实现的几率得以较大的增加。 4.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 在教师的发展过程中会不断的获得学校提供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资源,但这些资源不一定适合教师的特点。教师有了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在面对各种资源时就可以主动的甄别其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需要:对于适合的资源要抓住机会,并充分挖掘资源带给自己的发展动力,使潜在的发展可能变为现实的发展成果;对于不适合的资源有大胆放弃,不患得患失,要认识到:合理的放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也是获得了发展机会的一种形式。 5.可以帮助教师增进工作满足感,提高生活的质量 职业发展规划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帮助教师增加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从而使教师在心灵和精神的层面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一般说来,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应该使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朝着下一个目标努力奋发,这样其每刻都生活在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生活的质量自然就有所提高。 (二)学校组织教师实施个人发展规划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1.可以增加教师的向心力与忠诚度 学校组织教师实施职业发展规划,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支撑,使教师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深层关爱、体会到学校是对教师终生发展负责的,而且对于学校来讲有利于摸清教师的发展愿望、并有的放矢的指导教师把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结合,这样的结合解决的不仅是策略、认识上的统一,而是思想和情感上的统一,这样的统一可以增加教师的向心力与忠诚度。 2.可以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组织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编写的,有关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关系的预测以解决措施的文件。 学校在了解了每个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的情况以后,可以综合这些信息,制定学校的人力资源规划。规划在有了这些基础信息的支撑后,它的信度和效度就会有很大的提高,非常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规划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项目设计指南 浙教办师〔2011〕136号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遵循和把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质量优良的培训项目。 二、基本原则 培训项目的研究设计应在深入调研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优势和特色,并切实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坚持从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特点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出发,根据教师成长规律,科学选择和制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评价方法。 (二)针对性原则。针对新课程实施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关键点,深入开展培训项目的研究设计。 (三)实践性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注重实践性培训环节的设计和安排,注重对学校教学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注重培训作业的设计和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努力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 -

(四)参与性原则。重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学员的主体地位,重视培训过程学员的充分参与,重视学员的经验与智慧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启发,充分调动和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培训积极性。 (五)多样性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努力适应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对不同培训层次和类型的多样性需求,教师对培训课程和内容的多样性需求,教师对培训手段和方式的多样性需求,教师加快专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个性化需求。 三、培训项目的结构与类型设计要求 (一)以教师(校长)专业发展各阶段的要求为核心展开。针对新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名师培训;校长上岗培训、校长提高培训、骨干校长培训、名校长培训等教师(校长)专业发展培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分层分类设计。 (二)以主题为核心展开。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点和重点,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规范,就教师的某项工作要求或某项知识和技能进行针对性设计。 四、培训项目的课程和内容设计要求 (一)教师培训项目内容和课程设计要求 - 2 -

教师专业发展困惑的思考

关于教师专业化困惑的思考 教学工作是否是专门职业?教师是否是专业人员?虽然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发表《关于教师地位之建议书》时,就强调“教学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1993年我国《教师法》也明文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目睹教师专业地位并不稳固,无法与医学、法律这些已被认可专业(established profession)相提并论的现状,不少人开始怀疑教学作为一种专业的合理性。显而易见,在这里人们对“教学是专业”的解读产生了“教学应该是专业”和“教学实际是专业”两种迥然不同、且易导致争论的论述。为了促进教学由实然的“不成熟专业”状态向应然的“成熟专业”状态的转化,“教师专业化”的议题得到普遍关注。 一、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预设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理论基础来自专业社会学,后者认为整个社会是由不同层次的职业群体构成,只有那些因具备一些独特性质并能在整个职业结构中占据较上层社会位置的职业群体才被称为“专业”。虽然社会学界就“专业”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式,但就教育界关于专业化的论述来看,主要依据的是其中具有典型功能主义特征的特质模式,即认为在各种成熟专业身上,无一例外地具有一些相似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专业特质”。 对于专业的社会功能,Hoyle曾经有过非常深入的剖析。他认为“专业是表现出重要社会功能的职业”,而为了能够发挥好这种社会功能,专业人员就需要掌握相当程度的技能和知识,以面对不断变换的工作场景和处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在他看来,知识的获得和特殊技能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反思,更需要通过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来实现。而且实践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也包括了专业价值的社会化过程”,即在掌握系统的、独特的知识的同时,他们也逐渐形成“将顾客利益放在首位”的伦理规范。另外,专业人员在实践中具有充分的自主权,具体表现为“在制订有关公共政策时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在专业责任的行使方面具有相当的控制权,以及与政府的关系上具有高度的自主权”等。基于上述专业人员接受过长期培训、拥有高度责任感、具有高尚的利他服务动机,尤其是他们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的特点,社会需要给予他们较高的声望和薪酬。 根据Hoyle的分析,那些已被认可的“专业”较其它职业可以拥有更优越的工作条件,能享受到更优质的专业教育,能获得更多的进修机会,以及能分配到更加充足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资源。因此对于任何一个新兴职业而言,总是希望模仿那些已被认可专业所具备的特征,以使本职业最终成为专业群体的一员,这种由非专业或不成熟专业向成熟专业发展、转变的过程便是所谓的“专业化”过程。显而易见,专业化在社会学意义上已经成为一个职业群体实现其向上社会流动的主要手段。 对于成熟专业究竟拥有哪些专业特质的讨论很多,不同的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说法,如Turner和Hodge认为,判断一个职业是否为专业,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关注:(1)指导其实践的理论和技术水准;(2)对其活动的垄断程度;(3)社会对其承认的程度;(4)其组织化程度。Leggatt则通过对20世纪前半叶有关专业特质的综述指出,最常被提及的特征主要有五项:(1)实践活动基于理论性的圈内知识的基础之上;(2)知识的获得需要长期的教育和社会化过程;(3)实践者有强烈的利他动机和服务意识,不受物质和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使;(4)招募、培训、资格和标准均有严格的控制;(5)职业团体

论教师的成长

论教师的成长 [摘要] 教师成长贯穿于职业生涯全程还是职业生涯的一段时间, 教师发展动因源于内还是源于外, 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教师发展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发展成长是终生的发展过程, 是职前教育、新任教师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过程。因此, 必须严格师范生的资格选拔, 改革目前师范教育课程内容, 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以促进教师发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关键词] 教师成长; 教师教育; 缄默知识; 实践智慧; 反思性教学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 教育改革的成败也关键在于教师。因此, 教育的改革首先应是教师的改革, 教师教育的改革。近年来, 世界各国教育界十分关注教师发展成长问题,教师教育也日益成为研究的一个新焦点。本文通过对种种教师发展成长观的透视, 探求教师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 教师发展贯穿于职业生涯全程还是职业生涯的一段时间? 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教师发展理论的早期研究者费朗斯?傅乐(Fu ller, 1969) 认为, 教师在发展成长过程中, 所关注的事物是依据一定的次序更迭的, 是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而逐渐递进的。他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经验的角度, 对教师发展阶段的大致划分, 对于不同发展阶段各方面并未做全面的论述, 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美国学者卡茨(Katz, 1972) 在访谈与调查的基础上, 提出教师成长的四阶段理论。卡茨认为, 教师发展成长可分为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和成熟时期。新教师首先要在陌生环境中生存下来, 经过1~3 年, 逐步熟悉掌握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到第4 年教师可能产生职业倦怠, 欲寻求新的事物, 探讨教学革新, 一直到成功地担当教师角色, 走向成熟。伯利纳(Berliner, 1988) 认为, 教师发展成长经历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他指出, 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的,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大约经过2~ 3 年, 新手教师逐渐发展成熟练新手教师, 其中大部分熟练新手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继续教育, 需要3~4年才能成为胜任型教师。此后, 大约经过5 年左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 其中部分业务精干型教师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专家型教师。[ 1 ]从以上教师发展成长观可以看出, 傅乐的研究局限在“教师的关注”, 卡茨和伯利纳的研究则以教师发展全程为研究维度, 并对教师的专业表现、心态、信念、需求等方面进行阶段性描述。然而, 他们都认为在教师发展阶段上, 仅以教师专业的“成熟”作为发展的终极。在他们的著作中, 也均体现这样一种假设, 即所有富有经验的成熟教师都在继续发展成长, 并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程。 美国学者费斯勒(Fessler, 1985) 提出教师生涯循环论, 从整体上考察教师发展历程。他认为, 教师发展经历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和生涯退出阶段。教师首先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和培训, 为职业做准备; 任职后寻求各方面的帮助, 接纳新的思想, 逐步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 并不断进取, 追求完美的专业形象。但是,教师到一定任职期, 会产生教学上的挫折感,工作满足感下降, 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问题随之出现, 并以各自不同的职业体验和心态准备离开教育岗位, 直到退休。费斯勒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纵贯教师生涯的理论架构, 并生动地呈现了教师在整个教学生涯的发展与变化的真实画面, 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美国学者斯德菲(Steffy, 1989) 吸取了费斯勒等人的研究成果, 把教师发展成长历程分为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他所提出的“更新生涯阶段”是对费斯勒理论的超越。从费斯勒和斯德菲的教师发展理论中可以发现, 在教师职业生涯中, 教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浅谈教师的发展 教师职业成熟水平阶段的探讨异彩纷呈。从国外研究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四种:一是美国学者费朗斯·傅乐的研究。他认为,在专业进程中,教师所关注的事物是依一定的顺序更选的,呈现为教学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对学生关注四个阶段。教学前关注指职前培养时期;早期生存关注指初次接触实际教学的学习阶段;教学情境关注指对自己的教学表现的关注;对学生关注是指对学生学习的关注。 二是以美国学者卡茨为代表。他运用访问与调查问卷法,针对学前教师的训练需求与专业发展目标,把教师的发展分为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成熟时期四个阶段。求生存时期,新教师只关心自己在陌生环境中能否生存下来,这种情形可能持续一、二年;巩固时期,主要是统整并巩固在前一时期所获的经验和技巧,开始关注个别学习问题,这一阶段会持续到第三年;更新时期,教师对平日繁杂而规律刻板的工作感到倦怠,想要寻找创新事物,这一时期可能会持续到第四年;成熟时期,教师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来探讨一些较抽象、较深入的问题,大致需要二至五年。 三是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他从与小学教师访谈的记录数据与资料中,整理归纳教师提出的反映意见,提出了教师发展的三个阶段。求生存阶段,是指教师在教学的第一年适应面对多种事物的阶段;调整阶段,是指教师进入教学二至四年,开始了解孩子复杂性、寻求新的教学技巧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阶段;成熟阶段,指教师在进入教学五年后不断地追求并尝试新方法,更关心师生间关系的阶段。 四是加拿大学者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教师职业成熟水平分为角色确认、角色适应、角色成熟、职业发展“高原”、发挥骨干作用五个阶段。 从国内研究来看,一种观点认为,教师在职业成长过程中要经历角色适应阶段、主要发展阶段、最佳创造阶段。其中,角色适应阶段指教师从师范毕业分配至教育岗位到熟悉教育教学常规,一般认为需要三年时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师的成熟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形成期,是教师参加工作最初一至五年,是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关键期;发展期,是教师参加工作后五至十年,是其基本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时期;成熟期,是教师参加工作后10年至15年间,这是掌握教学主动权,成为学校教学骨干的时期。 结合多家观点和教育教学实践,认为教师成长大致经历以下4个阶段:合格教师—骨干教师—著名教师—专家教师。本文就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这4个阶段的基本素质与能力特征做些初步探索。而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未来专业的发展有这样的整体想法。 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淡泊名利,能静下心来,并且要虚心学习!其次要下功夫钻研教材,备课,备学生。最后要持之以恒,活到老学到老。吕老师是一位全国优秀的模范教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一、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作为青年教师,我要充分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努力自己的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和课下耐心辅导。经验告诉我备课如果不够充分,上课就会不怎么自信,语言就会不怎么流畅,学生领悟的就不怎么深刻,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这既没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这样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2、加强课后反思,并且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作为代课老师我应该思考今天的课讲好了吗?学生学懂了吗?学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作为班主任我要思考怎样强化尖子生?怎样推进后进生?今天我都干了什么?明天我应该干什么…… 我们每天这样反思了吗?反思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解决了吗?我首先承认我虽然是这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意义

教师专业生长的实践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教师专业成长实践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面。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人本理念”体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是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不应仅是知识学习,还有倾听、阅读、反思和询问他人等行为学习。通常教师的学习被狭隘地理解为举办在职研讨班或周末的培训,而类似的培训时常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接受与形成的,其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上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研究现状为只是研究所谓的教育教学培训和教育思想的理解上,没有过多研究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上。 其实对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真正直接对教育实践起作用的正是“个人理论”,它既是接收外界信息的“过滤器”,又是决定教师行为的核心因素,尽管它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亦是显而易见的。所谓“个人理论”是教师在日常生活实践、教育教学实践与学习中通过思考、感悟或直觉逐步形成的,具有笼统、模糊、尚未充分细化、与具体的情境相联系的(有的甚至是缺乏逻辑和严密性的)特征。作为教师个体往往很少清晰地意识到“个人理论”的存在,更难对其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就必须实现“学术理论”—“个人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的顺畅运转,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教师“个人理论”,其有效的途径则是教师个体不断“提升自我认识”,加强“反思”,与“同行合作”开

展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因此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意义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实践性”“发展性”,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提倡以人为本,呼唤人性回归,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自由与民主精神。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教会学生做人,构建人的灵魂——人格精神。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创造宽松、民主、和谐、自由的育人环境,要尊重人、理解人,弘扬人文主义精神,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它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内容,对教育理论有一个高度的认识,从而促使其对常规进行批判性的接受。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时期,还是在职培训时期,都应当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教学和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我们说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的不断充实和进一步完善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

(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目标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目标 发展目标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一、总体目标 一个人能力的开发,以将来的事业需求为基础,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每一个人保持生命活力的必然。 我的学习目标是:不断学习,自我超越;立足岗位,奉献社会。教书要让学生满意,得到学生的肯定,做人要让同事佩服,尊敬。 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三学”。 (1)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 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 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 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 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 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 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 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学期结束时完成教学案例2篇。 (2) 通过撰写论文,不断提高论文质量,通向未来的路不是回家的路;过去为你赢得成功的方程式将为你的明天带来失败。我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受住“极限”的考验,在超越自我的同时,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 (3)自我管理,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自觉进行学习,围绕学习目标,按计划实施。 4、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 二、阶段性目标 1、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意义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意义 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全面推经和不断深入,教育课程实施的启动坚定不移的,高质量实施课程,已经逐步成为基础教育不同层次学校教师的仍是和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人本理念”体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是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t同时,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也是现实。 【一】观念更新的路径 教育是发展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学和不变革的教学理念是缺乏生命力的。只有更具时代的特点,积极寻求新旧理念转换的路径,广大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新课堂教学变革的主动者。 (1)新旧理念转换的前提 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是形成教师理念的前提。只有真正明确和深刻领会新课程要求的绷直内涵,才能实现新旧课堂教学理念的转换。 (2)新旧理念转换的过程 碰撞是新旧观念的冲突甚至较量,是新理念诞生和旧观念消亡的必经过程。将平日里课堂教学习以为常的想法,做法,通过理性的思索,使新理念的碰撞中更为鲜明。 (3)新旧理念转换的关键 反思促进了观念的转变,反思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经过反思后的转变才是有生命力的转变,经过反思后的提高,才是真正的提高。

【二】理念转换行为的策略 课程的改革的真正成功,就在于我们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化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成果。 (1)坚持以人为本,走出应试的课堂 从知识本位,智力本位,到能力本位,学生本位呈现出课堂教学发展的轨迹。它昭示着“关注生本,走出应试”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本质规律的再认识。 (2)走出灌输的课堂 在一个学校成长的历程中,课堂上拒接灌输,采用多种对话形式,共同演绎教学主体对话成长历程。 (3)视个性差异,走出标准的课堂 课堂上,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教给”学生什么,也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预设论证“标准”答案,尔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培养求异思维和独创精神。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个性化解读”与“内化”的过程。 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我们说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的不断充实和进一步完善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这个现实土壤中成长的,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在教学情景中,由于有个人化的教育观念和自身的实践经验,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有其独特性。教师专业发展带有的这种“个性”特点,就要求充分尊重、重视教师已有

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 伊通县第五中学校 范龙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 伊通五中范龙 当今时代,知识、经济信息化,教师专业化与时代发展同步。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正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确认,教师发展的意义和可能得到确认。在人类社会面临深刻变化的时代,教师正向信息网络化和专家型方向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个问题 教师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值得重视的动向,反映了当代教育的重要规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深化都要求把教师发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可能的条件。 1.教师发展与实践教师的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时期,还是在职培训时期,都应当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教学,与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同时,创新是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发展所含创新之义是在实践超越中拥有的。我们说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 2.教师发展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世界所怀抱的理想、付诸的行动、伴随的焦虑、在实践中不断对教育世界的追问,这些都是教育哲学所应观照之事。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把这些元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回置到鲜活的现实之中,使理论研究返回思想的故里。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建设,就应当创造条件,使教师主动地去理解教育,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体味元教育的问题。这可能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开端。 3.教师发展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两种文化对教师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大学文化;二是中小学文化。大学文化和中小学文化的融合是教师发展所必须的。这两种文化的融合要求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结成伙伴,平等交流与对话,面向学校教育的问题与前景,一起探索,合作建构,不断创造出充满生机的新的教师教育文化。这应是大学教师和学生与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的共同创造。正是在这一教育文化创新过程中,实现双向激活,教师和学生都将获得发展。换言之,教师专业化发展应成为教师文化的中心。

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和探索 导读:向教师提出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要求,提出挑战性任务,使其能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自主地选择恰当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让教师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激起她们的工作热情。 教师的专业化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现代幼教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提升幼儿教师的反思境界,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张扬幼儿教师的个性特色,塑造富有立体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幼儿教师新形象,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幼儿园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幼儿的童年充满快乐,充满探索和发现,获得成功的体验,为此,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奠定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由教育理论所支配,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而教育理论是以教育教学为基础的。为此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近几年来,我园十分重视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确定了“广泛性”和“专题性”的学习原则。学习的广泛性指:一是学习人员广泛,要求教师人人参与,通过定期的学习信息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内容和体会;二是学习资源广泛,书本、上网、园所交流、安排教师到先进的地区学习新观念,接受新信息。此外注重反思型学习,包括在学习中反思和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是指教师在学习时随时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并把所学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在反思中学习就是教师通过对自身的教学行为的反思进行学习,提升、拓展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层次。另一方面利用敏锐的触觉和目光,随时关注知识的更新发展动态,及时捕捉新信息,创造更宽阔的思维空间。专题性指创设富有特色的专题研讨让教师打破自我学习局限性,围绕某个专题交流探讨,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主要方式有理论研讨,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在研讨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人人参与,人人当主角,从而促进了教师们理念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她们的自我效能感,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积极的效应。 二、构建园本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一)创造求真、务实、公平的教研气氛 教研组是教师学习提高和成长进步的摇篮。几年来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