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钢琴诗人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肖邦简历萧邦⽣平简介 弗雷德⾥克·弗朗索⽡·肖邦(法语: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1810年2⽉22⽇-1849年10⽉17⽇),原名弗⾥德⾥克·弗朗齐歇克·肖邦(波兰⽂: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有时拼作Szopen),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是波兰⾳乐史上最重要的⼈物之⼀,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乐的代表⼈物。
肖邦⽗亲是法国⼈,母亲是波兰⼈,真实出⽣⽇期为1810年2⽉22⽇下午6点左右,其母亲以3⽉1⽇作为肖邦出⽣,3⽉1⽇亦成为官⽅承认出⽣⽇期。
⾃幼喜爱波兰民族⾳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满20岁已出名。
肖邦39岁时英年早逝,后半⽣主要⽣活在法国,创作了⼤量钢琴作品,如四部叙事曲、⼗余部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六⾸钢琴前奏曲包括《⾬滴》,⼆⼗七⾸钢琴练习曲包括《离别》、《⾰命》,四部谐谑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少三⼗⼆⾸多夜曲,五⼗九⾸马祖卡,两⾸钢琴协奏曲,幻想曲和⼤提琴奏鸣曲等。
肖邦⼀⽣的创作⼤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
早年⽣活 肖邦1810年出⽣在波兰中部⼩镇热拉佐⽡-沃拉(?elazowa Wola,位于波兰⾸都华沙附近)。
他出⽣的时候,波兰作为⼀个统⼀主权国家已经不复存在,被俄国、普鲁⼠和奥地利⽠分。
肖邦的母亲是波兰⼈,⽗亲Nicolas Chopin(1771年—1844年)是波兰籍的法国⼈,原本居住在洛林的⼀座从⽗辈继承下来的葡萄园,1787年移居波兰并加⼊波兰籍,参加过1792年的俄波战争和1794年的科希丘什科起义(科希丘什科,Ko?ciuszko,1746年—1817年,波兰⼈民英雄),第⼆次⽠分波兰后在贵族家庭当法语家庭教师,认识了⼀个雇主的亲戚也就是后来肖邦的母亲Justyna Krzy?anowska,他们在1806年结婚,肖邦的⽗亲也得到了⼀份在中学教授法语的⼯作。
钢琴诗人是谁
试题:
钢琴诗人是谁?
答案:(肖邦)。
相关阅读:
为什么称肖邦是“钢琴诗人”
1213年肖邦出生在波兰华沙。
母亲从小教他唱得很多民歌,肖邦自小就迷上了诗歌和绘画。
他2岁登台演奏钢琴,在华沙,人们都明白出了一位“钢琴神童”。
肖邦在43岁时就已经是很有名的钢琴家了。
之后他去法国巴黎,在巴黎过艰难的演出生活。
他热爱祖国,怀念家乡,在他创作的超多钢琴曲中透露着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为了生活,他经常抱病演出,身体异常虚弱时还进行创作。
1252年底他去世时手里还紧握着一个盛满祖国泥土的杯子,并嘱咐死后将他的心脏带回自我的祖国。
肖邦一生主要创作钢琴曲,其中有歌颂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第一叙事曲》、《6大调波兰舞曲》及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作品《革命练习曲》,热情欢乐的《7小调协奏曲》。
德国大诗人海涅说:“肖邦不仅仅是一个具有高度技巧的钢琴家,而且是一个诗人。
他能用钢琴描绘心中的诗情。
”德国音乐家舒曼曾说:“肖邦的钢琴曲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
肖邦的钢琴曲确实不一样凡响:有时如涓涓细流,有时如山洪爆发,有时华丽多彩,有时粗犷豪放,能把人带到诗一般的境界中去。
肖邦的简介弗列德里克·肖邦的作品及故事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钢琴诗人——肖邦全名:弗列德里克·肖邦国籍:波兰生卒年:1810—1849年地位:伟大的钢琴作曲家主要作品:肖邦一生创作了约200部作品。
其中大部分是钢琴曲。
著名的有2部《钢琴协奏曲》、3部《钢琴奏鸣曲》、4部《叙事曲》、4部《谐谑曲》、24 首《前奏曲》、12首《练习曲》、21首《夜曲》、54首《玛祖卡舞曲》、18首《圆舞曲》、侣首《波兰舞曲》和4首《即兴曲》等肖邦是世界音乐史上唯一只为钢琴创作的作曲家。
虽然他也写过艺术歌曲和室内乐,但因为他是一位百分百的钢琴家,所以即使为其他乐器作曲,钢琴仍然占主导地位。
钢琴天才弗列德里克·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邻近华沙的热拉佐瓦——沃拉的一个田庄里。
父亲原是法国人,年轻时移居波兰,参加过波兰反抗异族侵略的起义,起义失败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母亲出身于波兰贵族家庭。
肖邦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的高度才赋,从小就已显露出来:6岁开始跟随普契尼学习钢琴,7岁便在私人音乐会上演奏,发表了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8岁开风琴演奏会;9岁在慈善音乐会上演奏罗维支的钢琴协奏曲而使听众大为吃惊,被誉为钢琴演奏的天才;10岁创作了一首进行曲献给康斯坦丁大公;12岁跟随艾尔斯纳学习作曲。
由于身体赢弱,肖邦直到13岁才进学校读书,但是在此之前,他在家里却毫不费力地学会了各门课程。
1826年,16岁的肖邦进入了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这时他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都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毕业时他的平素不爱夸奖人的老师破例称他为“音乐的天才”。
1830年,由于国内政治局势动荡,肖邦听从他的老师和亲友的规劝,动身到国外旅行,争取在较为有利的条件下,用他的音乐为祖国服务,为祖国争得更大荣誉。
1 1月,他带上一坏祖国的泥土,和朋友一起到欧洲各地旅行演奏。
当时离11月29日爆发的波兰武装起义并不久。
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分析肖邦(Frédéric Chopin)是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被誉为“钢琴诗人”。
他的钢琴作品富有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演奏特征。
以下是对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的分析。
肖邦的艺术特色主要包括:1. 情感表达丰富:肖邦的音乐充满了浓烈的感情色彩,能够深刻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孤寂、忧伤、痛苦、喜悦等各种情感的共鸣。
2. 独特的旋律和和声:肖邦的旋律曲线流畅优美,充满了变化和曲折。
他常常用装饰音和华丽的音阶技巧来丰富旋律,使之更具表现力。
他的和声也非常丰富多变,常常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和弦进行,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3. 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肖邦创作的作品中节奏感强烈,充满了独特的韵律感。
他常常通过特殊的强弱和速度变化,以及快速的连音和装饰音等手法来表现旋律的动感和律动。
4. 多样化的音色效果:肖邦擅长运用不同的钢琴演奏技巧来创造多样化的音色效果。
他经常使用琶音、连奏、分解和声等手法来创造丰富的音响效果,使音乐更加细腻、丰满和有力。
1. 高度技巧性:肖邦的作品在技巧上要求极高,需要演奏家具备精湛的手指灵活性和准确度。
他的作品中常常包含快速的音阶、琶音和连奏等技巧性的乐句,需要演奏家具备出色的技术水平。
2. 气势恢宏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奏风格:肖邦的作品常常具有气势恢宏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需要演奏家给予充分的情感表达。
演奏家需要运用恰到好处的力度和速度变化来表达音乐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3. 灵活的音乐性和个性化的演绎:肖邦的作品中充满了个性化的演奏要求,演奏家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赋予音乐个人的风格和特色。
演奏家需要有较强的音乐创造性和解释力,能够自由地演绎肖邦的作品。
4. 对细节的关注:肖邦的作品中有许多细节和变化,演奏家需要关注每个细节的表现,以呈现出肖邦音乐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演奏家需要准确把握每个音符和乐句的时长、力度和表现方式,使音乐的细节得到准确的演绎。
肖邦夜曲创作背景和鉴赏肖邦的夜曲创作背景和鉴赏如下:肖邦夜曲的创作背景:肖邦(Fryderyk Chopin)是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他的夜曲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情感的音乐形式,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表现宁静、优美和冥想的音乐。
肖邦的夜曲创作始于1830年代,当时他受到费尔德(John Field)的影响,后者是爱尔兰人,被誉为夜曲的始创者。
费尔德的夜曲作品以低音部以波动的伴奏音形,衬托出右手所弹奏甜美的主题旋律为特点。
肖邦在华沙演奏过费尔德的作品,并深受其影响。
肖邦的夜曲鉴赏:肖邦的夜曲在形式上扩展了费尔德夜曲简单的结构和织体,以超凡的创作能力和独到的风格拓展、提高了费尔德的创作结构。
他的夜曲在丰富思想和织体多样化方面融入了戏剧气息,在优雅、恬静诗一般的氛围中,热情、华丽、激越的情绪也融入了进来,使夜曲的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
肖邦的夜曲通常表现出一种宁静、冥想和抒情的氛围。
他的音乐语言独特,旋律优美,和声丰富,织体精致。
他的夜曲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激情,同时也展现了精湛的技巧和深刻的艺术性。
总的来说,肖邦的夜曲是一种极具魅力和情感的音乐形式,它深刻地反映了作曲家的个性和情感。
这些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演奏和欣赏,被认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经典之作。
肖邦夜曲还有以下鉴赏点:情感表达:肖邦的夜曲被认为是情感表达的极致。
他的音乐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祖国波兰的思念。
每一首夜曲都蕴含着一种特定的情感,需要演奏者和听众用心去感受和解读。
演奏技巧:肖邦的夜曲对于演奏技巧的要求极高,需要演奏者具备精湛的技艺和极高的音乐素养。
肖邦在夜曲中运用了许多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如装饰音、双手交叉、左手独奏等,这些技巧都需要演奏者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炼才能掌握。
音乐色彩:肖邦的夜曲具有丰富的音乐色彩,他运用了许多独特的音乐语汇,如和弦、旋律、节奏等,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氛围。
这些音乐语汇不仅增强了夜曲的表现力,也使得肖邦的音乐作品在浪漫主义音乐中独树一帜。
肖邦,钢琴诗人
一、繁杂的曲名与潇洒的谱曲
肖邦一生的作品繁多,且全部为钢琴曲,而其中的十分之九又是钢琴独奏曲。
但是最令人感到麻烦的是,他的作品大多只有体裁而没有标题,很多作品,即使标上调式和体裁及体裁编号,仍然难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
因此,后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时,往往以作品编号(Op.)作为查找的主要根据,因为作品编号是不会出现重复和混乱现象的。
肖邦作曲时,基本离不开钢琴键盘。
据当时的人所说,肖邦擅长在钢琴上即兴创作,而且有着一气呵成般所流畅,但当他落笔追思即兴乐念时,却异常费力,稿纸上往往留下涂改痕迹。
很多已成之作,每经他本人演奏一次,又会出现一种有所改动的“新版本”。
可见肖邦对于作曲是十分情绪化的。
二、肖邦的信条:让人们猜吧!
“脱帽吧,先生们!这里是一位天才!”
这是1831年12月,舒曼发表在《大众音乐报》四十九期一篇评论肖邦作品第二号的文章里推崇肖邦的话。
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乐评论文章。
德国人之知有肖邦,是从舒曼的这篇文章开始的。
肖邦在1827至1828年间,以莫扎特的歌剧《唐·璜》第一幕中唐璜和策丽娜的小二重唱作为主题,写
成了作品第二号——钢琴和乐队的变奏曲。
1831年10月27日,德国钢琴家尤里鸟斯·克诺尔(1807—1861)在莱比锡布业公会音乐厅初次登台,演奏了肖邦的作品第二号。
舒曼评论这个曲子的文章,就借用了尤里乌斯的名字作为笔名。
1831年12月16日,肖邦从巴黎写信给他的朋友沃伊切霍夫斯基说:“几天以前,我从卡塞尔收到一个热心的德国人写的篇长达十页的评论,他在冗长的绪言以后一小节一小节地分析(作品第二号)。
他认为按照正统的看法,它们不能算是变奏,而是一幅想象的图画。
他说,第二变奏里唐璜和列波累罗在追赶;在第三变奏里,唐璜亲昵着策丽娜,使马捷托看了呕气;在慢板第五小节的降D大调上,唐璜和策丽娜在接吻。
这位撰稿者大发奇想,实在可笑,他还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篇文章发表在《音乐杂志》(属于他的女婿菲梯斯的刊物)上。
好心的希勒是一个很有才能的青年,……他对我十分关心,马上告诉菲梯斯的岳父说,他写那篇评论对我没有好处,只有害处。
”肖邦所说的菲梯斯(1784—1871),是比利时音乐学家,1806年和《民族信使报》编者罗贝尔的女儿阿黛拉伊德结了婚。
他在1827年创办的《音乐杂志》,是一种周刊,那末,写那篇评论文章的“热心的德国人”,应该就是罗贝尔了。
肖邦最反对用文字解释他的作品。
伦敦乐谱出版商
威塞尔(1797—1885)为了使出版物引人注目,常给他的作品加上想入非非的标题,如《降B大调变奏曲》(作品2)标作“向莫扎特致敬”;《引子和波洛涅兹》(作品3)标作“快乐”《马祖卡风格回旋曲》(作品5)标作“波西阿娜”;《三首夜曲》(作品9)标作“塞纳河流水潺潺》”另外《三首夜曲》(作品15)标作“西风”;《降E大调圆舞曲》(作品18)标作“邀舞”;《波莱罗舞曲》(作品19)标作“安达卢西亚回忆”;《b小调谐谑曲》(作品20)标作“地狱里的宴会”;《第一叙事曲》(作品23)标作“无词叙事诗”;《两首夜曲》(作品27)标作“哀怨”;《降b小调谐谑曲》(作品31)标作“冥想”;另外《两首夜曲》(作品37)标作“叹息”;《两首波洛涅兹》(作品40)标作“宠物”,《马祖卡舞曲》则统称为“波兰回忆”。
1841年,肖邦从诺安写给他的朋友丰塔那(1810—1869)的一封信中愤慨地说:“至于塞尔,他是一个蠢才和骗子。
你写信给他时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如果他老是因我的作品而赔钱,那是由于他不照我的意见,而加上愚蠢的标题所致。
从我心灵里发出的声音,教我不能再送给他任何作品让他加上这些名称。
你对他的话可以尽讲得尖锐些。
”
在肖邦看来,那位“热心的德国人”是和威塞尔同样愚蠢,同样可笑的。
但这个德国人在文章中所描绘的“一幅想象的图画”,也许并不是他的发明,而是拾了舒曼的牙
慧;因为舒曼的文章里也谈到第二变奏“象一对情人(但不是唐璜和他的仆人列波累罗)追赶”,优美的降B大调是“情人第一次的接吻”等等。
舒曼喜欢给自己的作品加上文学性的标题,如《狂欢节》(作品9)、《幻想曲》(作品12)、《童年情景》(作品15)、《少年曲集》(作品68)、《森林情景》(作品82)等都是其例;肖邦则对此深恶痛绝,他的《g小调夜曲》(作品15之3)原想注上“悲剧《哈姆莱特》观后感”字样,后来还是取消了,他说:“让人们猜吧。
”
让音乐本身去说话,不要把主观的臆想强加给听众——这就是肖邦的信念。
“让人们猜吧”这句话,对于肖邦的作品是有普遍意义的。
《肖邦,钢琴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