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异
- 格式:pdf
- 大小:375.16 KB
- 文档页数:6
第27卷第2期海洋渔业V ol.27,N o.2 2005年05月Marine Fisheries M ay, 2005文章编号:1004-2490(2005)02-0113-07东海中部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李圣法1,2,程家骅1,李长松1,李建生1(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摘 要:根据2001年4月、6月、9月和12月东海中部(27°00′~30°00′N、122°30′~127°00′E)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调查中共捕获鱼类161种,平均站位出现鱼类10.95种;优势种类中除了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银鲳(Pampus argenteus)、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等经济种类外,其它大部分种类为经济价值不高或小型的鱼类。
各调查航次的优势种类排序和组成不同。
通过分析发现东海中部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较低,同时各调查月份的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6月份的各项指数均为最低,12月份为最高,这是各调查月份主要种类的优势度不同引起的。
关键词:鱼类群落;东海中部;多样性;季节变化中图分类号:S931 文献标识码:ASeasonal Changes on fish community diversity in themiddle part of the E ast China SeaLI Sheng2fa1,2,CHE NGJia2hua1,LI Chang2s ong1,LI Jian2sheng1(1.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 AFS,Shanghai 200090,China;2.State K ey Laboratory o f E 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 sity,Shanghai 200062,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bottom trawl surveys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East China Sea in April,June, September and December2001,the seas onal changes on diversity of fish community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A total of161species of fish were caught during the surveys and the average species number in each site were10.95. The majority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less commercial and smaller in size,except s ome main commercial species,such as largehead hairtail Trichiurus japonicus,slivery pom fret Pampus argenteus,little yellow croaker P seudosciaena polyactis.The diversity indices of fish community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East China Sea were relatively low.The diversity indices by m onth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with December the highest and June the lowest.K ey w ords:The middle part of the East China Sea;fish community;diversity index;seas onal change 东海中部处于黑潮、台湾暖流以及浙江沿岸水的综合作用区域,基础饵料丰富,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也是东海区重要的天然渔场。
第3单元易错疑难集训过易错易错点1 利用高空气压状况判断天气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1~2题。
1.该地的空间位置可能是( )A.北半球、近地面B.北半球、高空C.南半球、近地面D.南半球、高空2.若该地位于上海4 000米的高空,则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为( )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C.阴雨连绵D.炎热干燥易错点2 盛行西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3.影响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的最主要气流是A.东北信风B.盛行西风C.东南季风D.东北季风4.我国干旱区水汽的最主要源地是A.大西洋B.北冰洋C.太平洋D.印度洋易错点3 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
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景观如右图)。
读(左图)该岛月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据此完成5~6题。
5. 能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景观,旅游时间最好选在()A. 4—5月B. 6—7月C. 9—10月D. 12—1月6. 小山上“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的原因是()A. 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B. 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未到C. 热带草原气候,旱季降水少D.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少雨过疑难疑难点1 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图为某区域高空某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近地面有a、b、c三地。
读图回答1~2题。
1.若c地所在的气压中心位于印度半岛,且势力较强,则此时( )A.意大利波河的水位为一年中最高B.塔里木河为枯水期C.直布罗陀海峡风浪较小D.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湿热的西北风2.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则下列关于图中各地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地为阴雨天气B.b地可能会受冷锋控制C.c地天气晴朗D.b、c之间的风向可能为东南风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900 hPa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单位:m)。
东海潮间带海洋生物简述【摘要】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生物最大的栖息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条件和资源基础。
中国大陆线长18000km,滩涂面积20778km2,海湾面积5km2以上者有200个左右。
中国近海分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内海渤海。
四个海区总面积470万km2。
海岸带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丰富的生物物种多样性、水产捕捞和养殖资源、港口资源、滩涂和土地资源、海水资源、盐业、矿业和旅游资源等。
[1]这些都是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而东海的渔业资源更是丰富,潮间带可食用动植物品种繁多,他们相互依存维持着潮间带的平衡,他们大多生物医药价值极大,具有研究意义。
【关键词】东海潮间带常见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经济价值生态影响【正文】东海,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是中国岛屿最多的海域。
舟山是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素有“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之称。
由于附近海域自然环境优越,饵料丰富,因此近海处海水浑浊,给不同习性的鱼虾洄游、栖息、繁殖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因此优越区位,形成中国著名渔场——舟山渔场。
浙江、江苏、福建和上海等地渔民将其作为捕鱼打捞传统作业区域。
渔场内共有海洋生物1163种,按类别分:有浮游植物91种、浮游动物103种、底栖动物480种、底栖植物131种、游泳动物358种。
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4大家鱼为主要渔产(四大经济鱼类)。
捕捞的主要品种有带鱼、鳓鱼、马鲛鱼、海鳗、鲐鱼、马面鱼、石斑鱼、梭子蟹和虾类等36余种。
[2]一、东海潮间带生物:潮间带就是指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大潮期的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
可以分为高潮带、中潮带和低潮带。
潮间带里生物多种多样,按生态类型分,可分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游泳动物。
浮游生物又可分为浮游植物,如甲藻硅藻等,动物有终生浮游和非终生浮游;底栖动物可细分为固着动物,附着动物,穴居动物和匍匐动物。
海海洋大学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期末考试试题A及答案班级姓名学号成绩4分一、名称解释(20分)每题1,渔场:经济鱼类及其他海产经济动物比较集中分布,可以利用捕捞工具进行作业的,具有一定开发价值一定面积的海域。
2,洄游:是一种大规模集群进行周期性、定向性和长距离的迁移活动,是鱼类集群行为的特殊形式,也是扩大其分布区和生存空间,达到满足某一个生活时期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3,北原渔况法则:北原多作根据多年的调查和生产资料,作出了“金枪鱼、竹筴鱼、沙丁鱼、鲸等聚集最多的场所在两海流的冲突线附近”的论断。
并经过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提出了三条“北原渔况法则”。
鱼类都聚集在两海流冲突线的附近;由于外海洋流逼近沿岸,能驱赶鱼群浓密集结;在相通两海流的水道区,由于双方面流来的海流的逼近而使水道鱼群聚集。
4,渔业资源:水产资源是指水域中蕴藏的各种经济动植物(鱼类、贝类、甲壳类、海兽类、藻类)的数量。
渔业上对经济动植物的数量通常称为渔业资源。
包括已成熟可供捕捞的部分和未成熟的预备捕捞的部分。
或水产资源是指天然水域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总称。
5,集群:集群是由于鱼类生理的要求和生活的需要,生理状况相同又有共同生活需要的个体集合成群,以营共同的生活。
分30分)每题3二、填空题(1,渔场学是研究是研究渔业生物资源的行动状态(集群、分布和洄游运动等)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查明渔况变动规律和渔场形成原理的科学。
2,西部边界流是从赤道流向极地,其特征流域狭窄,流速强,高温高盐;东部边界流是从极地流向赤道,其特征为流域广阔,流速慢,低温低盐。
3,世界上著名的四大上升流海域分加利福尼亚海域、秘鲁海域、加那利海域和本格拉海域。
4,生殖洄游按洄游方向不同可以分为向陆洄游、溯河洄游和降海洄游。
5,温跃层是指水温在垂直方向急剧变化的水层。
浅海温跃层强度的划分标准是0.2℃/m;深海的温跃层划分标准为 0.05℃/m 。
6,在众多渔场类型中,优良渔场主要有大陆架渔场、流隔渔场、上升流渔场、礁堆渔场和。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底地形的分布同步练习含答案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0分,)1. 如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2.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许多块。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甲地与丙地分别形成()A.海沟和岛弧B.海沟和褶皱山C.海岭与岛弧D.海岭与褶皱山(2)甲、乙、丙、丁四地形成最晚的是()A.甲B.乙C.丙D.丁(3)图中最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的是()A.甲乙B.丙丁C.甲丙D.乙丁3. 科学家在亚平宁半岛西海岸水面下30米处的一个洞穴中,发现洞底有隆起的灰色石笋,切开石笋的剖面可以看到棕黄色的岩石层和白色的沉积层(为海洋微小生物遗体)互相交错,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
(1)该洞穴岩石成因与下列岩石相同的是()A.花岗岩B.玄武岩C.大理岩D.石灰岩(2)从石笋剖面可以得知()A.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下沉状态B.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抬升状态C.该地区曾露出海面两次D.该地区曾露出海面一次4. 如图为“某地一处完全淹没在海面下的珊瑚礁体的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该珊瑚礁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部较高,四周较低B.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C.礁体南部的坡度较陡D.为淹没在海面下的洼地(2)图中E、F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可能是()A.5米B.15米C.20米D.30米海山通常指海洋中位于海平面以下,突出于海底1000米以上的部分。
海山因其独特的分布、地形和环境等特征,对生物分布、海水流动、海洋渔业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于山顶到海平面的距离,可将海山分为浅海山、中等深度海山和深海山。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基于山顶到海平面距离的海山分类(1)各类海山中,山体最高的是()A.浅海山B.中等深度海山C.深海山D.难以确定(2)部分海山具有较高的生物独特性,原因最可能是这些海山()A.受人类干扰小B.光热条件比周边好C.周围养分充足D.存在相对孤立的栖息地(3)大规模海山的存在可能会使洋流()①加速流动②形成上升流③形成绕山环流④被阻断并逆向流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 读地形剖面图,完成(1)~(3)题。
知识题库-海洋知识竞赛测试题及答案(二)(301-600)301、(单项选择题)我国第一大海洋灾害是什么?A、风暴潮B、海啸C、赤潮D、海冰答案:A解析:风暴潮为我国第一大海洋灾害。
据统计,1949—1993年的45年中,我国共发生过程最大增水超过1米的台风风暴潮269次,其中风暴潮位超过2米的49次,超过3米的10次。
共造成了特大潮灾14次,严重潮灾33次,较大潮灾17次和轻度潮灾36次。
另外,我国渤、黄海沿岸1950—1993年共发生最大增水超过1米的温带风暴潮547次,其中风暴潮位超过2米的57次,超过3米的3次。
造成严重潮灾4次,较大潮灾6次和轻度潮灾61次。
302、(单项选择题)21世纪以来,南极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是因为下列什么原因?A、填海造陆B、强烈地震的频繁发生C、冰架崩裂与消融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答案:C解析:21世纪以来,全球气温面临变暖难题,两极冰川部分融化,一些冰架崩裂及消融,进而导致南极的海岸线变化较大。
303、(单项选择题)世界上最大的盐场在什么国家?A、澳大利亚B、墨西哥C、美国D、加拿大答案:B解析:ESSA盐业年产量850万吨,号称世界最大的单一盐场。
位于墨西哥。
304、(单项选择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不适用于哪个海域?A、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B、领海基线外12海里以内的海域C、领海以内基线200海里以内的海域D、包括公海在内的中国近海海域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不适用于包括公海在内的中国近海海域。
305、(单项选择题)伏季休渔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A、1995年B、1996年C、2000年D、2014年答案:A解析:中国自1995年开始,在东、黄渤海海域实行全面伏季休渔制度。
东海海域通过几年的休渔有效地保护了以带鱼为主的主要海洋经济鱼类资源。
根据农业部农的规定。
306、(单项选择题)海底大地震主要发生在哪个大洋?A、印度洋B、大西洋C、太平洋D、北冰洋答案:C解析:海底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27卷 第1期2009年3月海 洋 学 研 究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SV o l.27 No.1M a r .,2009文章编号:1001 909X(2009)01 0001 08收稿日期:2006 08 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SFC4087609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NCET 06 043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9A05)和上海市捕捞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S30702)作者简介:李纲(1978-),男,上海市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渔业资源的研究。
*通讯作者:陈新军,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xjchen@s 夏季东海渔场鲐鱼产量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李 纲,陈新军*(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0)摘 要:根据2002~2004年7~9月我国东海灯光围网渔业生产统计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取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 e,SST)、叶绿素a 浓度及海面高度数据(Sea surface height,SSH ),分析鲐鱼渔场分布与其SST 、叶绿素a 浓度和SSH 之间的关系。
统计各月鲐鱼产量在SST 、叶绿素a 浓度上的频次分布,以确定各月中心渔场的最适SST 和叶绿素a 浓度范围,并对不同月份鲐鱼产量与SST 和叶绿素a 浓度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
利用M arine Ex plore4.0软件将每日鲐鱼产量和SSH 图像进行空间展布,分析中心渔场形成与SSH 分布的内在规律。
研究结果显示,鲐鱼产量和当年SST 成正比,东海SST 的高低基本上决定了当年鲐鱼产量的高低,但并未发现叶绿素a 浓度越高渔获产量也越高的规律,说明叶绿素a 浓度并非鲐鱼渔场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夏季东海SST 、叶绿素a 浓度分布状况及其分布的季节变化决定了夏季东海鲐鱼作业渔场在东海南部和北部适宜SST 、叶绿素a 浓度不同的范围,但各年渔场SST 以及叶绿素a 浓度分布的总体趋势一致,鲐鱼产量集中分布在叶绿素a 浓度较低、SST 较高的东海南部渔场和叶绿素a 浓度较高、SST 较低的东海北部长江口渔场:7、8月鲐鱼中心渔场分布在东海南部海域,最适SST 分别为27~29 和28~30 ,最适叶绿素a 浓度均为0.10~0.30mg/m 3;9月东海南部渔场最适SST 为27~28 ,最适叶绿素a 浓度为0.10~0.30mg/m 3,东海北部渔场最适SST 为26~27 ,最适叶绿素a 浓度为1.00~3.00mg/m 3。
第25卷第3期2005年3月生 态 学 报AC TA ECOLOGICA SIN ICA V o l.25,N o.3M ar.,2005东海区大型水母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温盐度的关系程家骅1,2,丁峰元1,李圣法1,严利平1,凌建忠1,李建生1,刘 勇1(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 200090; 2.中国海洋大学,青岛 266003)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公益性研究资助项目收稿日期:2004-09-09;修订日期:2004-12-20作者简介:程家骅(1965~),男,江苏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研究。
E -mail :ziyuan @pu blic 9.s ta .net .cnFoundation item:Social Service Project of th e M 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 nology Received date :2004-09-09;Accepted date:2004-12-20Biography :C HEN G J ia-Hua,Profess or,mainly engag ed in fis hery s tock as ses sm ent and manag ement.E-mail :ziyuan @public9.s 摘要:以2004年4月和6月东海区中北部海域大型水母的监测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了东海区大型水母的主要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温度、盐度环境的关系、以及主要种类间的个体生长差异。
结果表明:4月大型水母的优势种类多管水母约占75%、霞水母约占15%和沙水母约占5%;6月大型水母的优势种类沙海蜇约占60%、多管水母约占20%和霞水母约占10%。
其中沙海蜇和霞水母为往年东海区大量暴发的种类。
沙海蜇为低温高盐种,适温范围为12~17℃,主要分布于黄海冷水团伸向东海舌锋的锋面以北海域,密集分布区最高网产为10000kg /h 左右;霞水母为暖水高盐种,适温范围为20~25℃,主要密集分布于东海北部的暖水控制海域。
东海区泗礁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及栖息地利用模式毛成责;钟俊生;方永清;葛成冈;杨平海;陈渊戈;陈新军【摘要】We investigat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utilization patterns of fish larvae and juveniles in the sandy beach surf zone at Si Jiao Island. Between July 2010 to August 2011, fish larvae and juveniles were collected monthly using a seine net (1×4 m, 1 mm mesh-aperture). A total of 1762 fish larvae and juveniles, representing 46 species from 29 families were collected from 8 sites along the island. These included 29 marine species, 14 estua-rine species, 2 migration species, and 1 freshwater species. Compared with the surf zone of the south Yangtze es-tuary and north Hangzhou Bay, which were dominated by migratory and estuarine species, respectively, the sandy beach in Si Jiao island was dominated by marine species, which accounted for 71.68 of the total catch. The stan-dard length of the majority (87.05%) of specimens ranged from 10-30 mm. Postflexion and juvenile individuals accounted for 24.57% and 68.27% of the total catch,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abundance, Engraulis japonicus, Stolephorus chinensis, Mugil cephalus, Lateolabrax maculatus, Liza haematocheila, Sagamia geneionema, Terapon jarbua, Platycephalus indicus, Collichthys lucidus and Takifugu ocellatus were the 10 most dominant species. The CPUE of fish larvae and juveniles was higher in spring and summer and lower in autumn and winter. The CPUE peaked in May, at which time the majority of the catch (86.7%) consisted of Engraulis japonicus. The highest species richness was observed in August, 2010. APe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2-tailed) revealed a high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pecies richness and water temperature (P<0.01) a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PUE and salinity (P<0.05). The spatial variation in CPUE and species richness suggested that fish larvae and juveniles preferred inhabiting protected sandy beaches (St.2, St.5, St.7) rather than open sandy beaches (St.4, St.8), likely due to the low wave action and calm environment. Stations 5 and 7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species richness and had the highest CPUE,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monthly changes in standard length of the 10 most dominant species, the habitat use patterns of the 10 speci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3types:Engraulis japonicus, Lateolabrax maculatus, Liza haematocheila and Collichthys lucidus increased in size monthly, sug-gesting they used the sandy beach surf zone as a nursery area. In contrast, there was little change in the standard length of Stolephorus chinensis, Mugil cephalus, Terapon jarbua and Takifugu ocellatus. Last, Sagamia ge-neionema and Platycephalus indicus were only observed in the surf zone in a single month, suggesting these spe-cies use of the zone is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r limited development stage. Our data suggest that a number of fish species, including some commercially exploited species, use the sandy beach surf zone as a shelter and/or nursery ground during their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s (primarily as juveniles and during postflexion).%为探明泗礁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对碎波带的利用模式,于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每月大潮期间,在泗礁沙滩8个站位点水深0.5~1.5 m 处,两人沿海岸平行方向步行拖曳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仔稚鱼样本.周年采集仔稚鱼1762尾,隶属于28科46种,其中海洋性鱼类29种,河口性鱼类14种,洄游性鱼类2种,淡水性鱼类1种.体长10~30 mm的仔稚鱼占总渔获量的87.05%;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分别占总渔获量的24.57%和68.27%鳀.(Engraulis japonicus)为优势种,占总渔获量的55.68%.种类数及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PUE)春夏季较高而秋冬较低,种类数和CPUE峰值分别出现在2010年8月和2011年5月.站点间的种类数和CPUE 变化表明,仔稚鱼偏好栖息于封闭型沙滩碎波带.前10位主要种对碎波带的利用分3种类型:鳀、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鮻、(Liza haematocheila)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利用碎波带作为保育场;中华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鲻(Mugil cephalus)、细鳞(Terapon jarbua)鯻和弓斑东方(Takifugu ocellatus)鲀连续数月利用碎波带作为暂时栖息地;相模虾虎鱼(Sagamia geneionema)鲬和(Platycephalus indicus)则在单月进入碎波带栖息.因此在进行海滩和港湾开发和利用时,应重视对沙滩破碎带仔稚鱼栖息地的保护.【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11页(P166-176)【关键词】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利用模式【作者】毛成责;钟俊生;方永清;葛成冈;杨平海;陈渊戈;陈新军【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3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浙江省嵊泗县科技协会,浙江嵊泗 202450;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 200090;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碎波带易受潮汐、径流、风力、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 环境因子虽复杂多变, 但饵料生物丰富, 使之成为了许多鱼类仔稚鱼的理想保育场[1-2]。
第28卷第2期海洋渔业V o.l28,No.2 2006年05月M ari ne Fis h eries M ay,2006文章编号:1004-2490(2006)02-0111-06东海区主要渔业资源利用状况的分析凌建忠1,2,李圣法1,严利平1(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2.上海水产大学,上海200090)摘要:本文根据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与环境和全国渔业统计年鉴等资料,统计1956~2002年东海区捕捞品种中经济价值较高、在渔业中占重要地位的11个种类的产量,并利用数理统计学上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东海区11个主要捕捞种类历年来的资源变动特征、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结果表明:11个主要捕捞种类的渔业资源状况可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过度捕捞已严重衰退的资源、充分利用并开始衰退的资源和尚有潜力的资源,其中大黄鱼、鳓鱼资源已进入资源衰退期,带鱼、鲐鲹鱼类、墨鱼和小黄鱼等处在充分利用并开始衰退期,虾蟹类、鲳鱼、马鲛鱼、鲷科鱼类和海鳗等资源尚有潜力。
关键词:渔业资源;利用现状;东海区中图分类号:S931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n t he utilization ofm ain fis heryresources i n t he East Chi na SeaLI NG Ji a n$zhong1,2,LI Sheng$fa,YAN Li$p i n g(1.E ast China Sea F isheries R 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 cad e m y of F ishery S ciences,K ey and O pen Labora t oryof M ar i ne and E st uar i ne F isheries,M i n istry of A gricult ure,Shanghai200090,China;2.Shanghai F isheries Universit y,Shanghai200090,China)Abst ract:Based on the fishery resource sur veys i n the East Ch i n a Sea and other data,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 it h11m ain fishery resources in the East China Sea fr o m1956to2002.The resu lts sho w ed that the11m a i n fisher y resources in the E astCh i n a Sea cou l d be div i d ed into3categories,the overfished and seriously dep leted stocks,the fully utilized and depleting stocks,and m i d dle utilized stocks,o fw h i c h P seudosciaena crocea,Ils aha elongata w ere at the depleting stage,T richiurus japonicus,m ackere ls and scads,Sep iidae and P seudosciaena p ol y actis w ere at the f u ll y-utilized and depleting stage,w hile shri m ps,crabs,P a m pus,Sco m bero m orus, Sparidae and M uraenesoxcinereus w ere at the m i d d l e-utilized stage.K ey w ords:Fishery resources;utilizati o n situation;East Ch i n a Sea东海区自然条件优越,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产量较高和经济价值较大的种类较多,海区海洋捕捞总产量约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的42.43%(2002年),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海海洋大学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期末考试试题A及答案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名称解释(20分)每题4分1,渔场:经济鱼类及其他海产经济动物比较集中分布,可以利用捕捞工具进行作业的,具有一定开发价值一定面积的海域。
2,洄游:是一种大规模集群进行周期性、定向性和长距离的迁移活动,是鱼类集群行为的特殊形式,也是扩大其分布区和生存空间,达到满足某一个生活时期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3,北原渔况法则:北原多作根据多年的调查和生产资料,作出了“金枪鱼、竹筴鱼、沙丁鱼、鲸等聚集最多的场所在两海流的冲突线附近”的论断。
并经过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提出了三条“北原渔况法则”。
鱼类都聚集在两海流冲突线的附近;由于外海洋流逼近沿岸,能驱赶鱼群浓密集结;在相通两海流的水道区,由于双方面流来的海流的逼近而使水道鱼群聚集。
4,渔业资源:水产资源是指水域中蕴藏的各种经济动植物(鱼类、贝类、甲壳类、海兽类、藻类)的数量。
渔业上对经济动植物的数量通常称为渔业资源。
包括已成熟可供捕捞的部分和未成熟的预备捕捞的部分。
或水产资源是指天然水域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总称。
5,集群:集群是由于鱼类生理的要求和生活的需要,生理状况相同又有共同生活需要的个体集合成群,以营共同的生活。
二、填空题(30分)每题3分1,渔场学是研究是研究渔业生物资源的行动状态(集群、分布和洄游运动等)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查明渔况变动规律和渔场形成原理的科学。
2,西部边界流是从赤道流向极地,其特征流域狭窄,流速强,高温高盐;东部边界流是从极地流向赤道,其特征为流域广阔,流速慢,低温低盐。
3,世界上著名的四大上升流海域分加利福尼亚海域、秘鲁海域、加那利海域和本格拉海域。
4,生殖洄游按洄游方向不同可以分为向陆洄游、溯河洄游和降海洄游。
5,温跃层是指水温在垂直方向急剧变化的水层。
浅海温跃层强度的划分标准是0.2℃/m;深海的温跃层划分标准为0.05℃/m 。
6,在众多渔场类型中,优良渔场主要有大陆架渔场、流隔渔场、上升流渔场、礁堆渔场和涡流渔场。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地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阿根廷队荣获第22届世界杯冠军后,众多球迷齐聚该国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广场(34°20'S,58°30'W)共同庆祝。
下图为北京时间12月19日2时05分方尖碑广场球迷庆祝照片。
阿根廷实际使用的时间比其首都所在时区的区时快1小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阿根廷为12月( )A.18日13:05B.19日14:05C.18日15:05D.19日13:052、此时,方尖碑的日影方向为( )A.东偏南B.东偏北C.南偏西D.西偏北下图是2023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
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东北信风带4、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B.反气旋、暖锋C.气旋、冷锋D.气旋、暖锋鲐鱼属于大洋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温带和亚热带大陆架及其邻近海域,捕捞适宜水温在8~24℃,以11~16℃时渔获量最高。
围网渔场(使用围网作业的渔场)渔汛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
下图示意2016~2017年阿拉伯海鲐鱼渔场重心月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围网渔场渔汛时,渔场重心主要的移动方向为( )A.向东北方向B.向西南方向C.向东南方向D.向西北方向6、形成6~7月阿拉伯海鲐鱼渔场重心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水温度B.台风个数C.海水盐度D.洋流速度7、推测阿拉伯海鲐鱼渔获量最大的季节以及该季节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流向分别是( )A.夏季,逆时针B.夏季,顺时针C.冬季,顺时针D.冬季,逆时针太原盆地长约105km,宽达40km,下图为该盆地构造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