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居易年谱

白居易年谱

白居易年谱
白居易年谱

白居易年谱

唐代宗大历七年壬子(772)

香山白公是年正月二十日生于郑州新郑县,公祖鍠县府君所居也。生六、七月,乳母抱立屏下指“之”、“无”二字,百试不差。

大历十二年丁巳(777)

公年六岁,便学为诗。

唐德宗建中元年庚申(780)

公年九岁,始识声韵。

贞元十年甲戌(794)

五月,襄州府君卒于襄阳官舍。公年二十三岁。

贞元十五年已卯(799)

公年二十八岁。其兄幼文任浮梁主簿。是年秋始举进士,为宣城守试《射中鹄赋》。

贞元十六年庚辰(800)

公拔萃甲科中春官第。由是《性习相近远》、《求玄珠》、《斩白蛇》等赋及百道判新进士,竞相传于京师。

贞元十七年辛巳(801)

是年,公在徐州符离。

贞元十八年壬午(802)

是年,左丞相珣瑜领选部,公试判拔萃科,及第。

贞元十九年癸未(803)

公三十二岁。写《养竹记》。是年春,授校书郎。始居于长安,得常乐里故关相国之东亭而处之。选制以十一月为期至三月毕,故也。

贞元二十年甲申(804)

公为校书郎,移家秦中,卜居渭上。

唐宪宗元和元年丙戌(806)

是年,公罢校书郎,四月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四等,授盩厔尉。

元和二年丁亥(807)

公试进士。试毕,为集贤院校理。十一月,召入翰林院试文。十二月,授翰林院学士。

元和三年戊子(808)

公年三十七岁。四月二十八日,为制策考官,除左拾遗。上疏论王锷赂谋宰相。

元和四年已丑(809)

闰三月,天久旱,公乞免江淮两域赋以救荒瘠。上悉从之,制下而雨。又论《裴均违制进奉银器一千五百余两》、平卢节度使李师道,请以私钱六百万为魏徵赎故第。公奏言:事关激劝,宜出朝廷。而师道不当掠美。又论承璀中使不当为制将统领。

元和五年庚寅(810)

公上疏救元稹,左降不报。是年当改官,诏自择,公乞如姜公辅奉养例,遂除京兆府户曹参军。

元和六年辛卯(811)

是年四月五日,太夫人陈氏卒。公退位渭上。始公祖鍠卒长安窆下邑里,祖母薛氏窆新郑,襄州府君窆襄阳,小弟幼美窆徐州符离。至是皆迁护于下邽。以十一月初八日襄事。而陈夫人附焉。七年、八年公居渭村。

元和九年甲午(814)

公是年四十三岁,秋八月公入朝,拜太子左赞善大夫。

公上疏请捕刺武相贼。宰相以宫官不当先谏官言事,会诬公者,言其母看花坠井死而作赏花及新井诗。奏贬江州司马。裴晋公后验此诗是公之在盩厔尉时所作,隔官三政不同时,方信无看花坠井事。后奏除河南尹、刑部侍郎事皆晋公所拟。

元和十二年丁酉(817)

公在江州,于香炉峰下筑草堂。年四十六岁,是年,公兄幼文卒。

元和十三年戊戌(818)

是年十二月二十日,除忠州刺史。至十四年三月谢表云:臣以去年十二月二十日伏奉敕旨,授臣忠州刺史,以今月二十八日到本州。当日上讫。

元和十四年己亥(819)

春,自浔阳浮江上峡。三月舟至夷陵。会元稹自通州转虢州长史,于峡州西二十里黄牛峡口石洞中置酒赋诗,三日别去。

元和十五年庚子(820)

夏,公为南宾太守,在西南隅建置荔枝楼。是年冬,自忠州诏选,拜尚书司门员外郎。十二月二十八日,转主客郎中、知制诰。

穆宗长庆元年辛丑(821)

公是年加朝散大夫,著绯,又转上柱国。四月,充考试进士官。与钱徵主试下及第郑郎等一十四人,李宗闵婿、杨汝士弟皆及第。李德裕、元稹与宗闵有隙,因同李绅言于上,以为不公。是时诏公同中书舍人王起重试。自此,裕、闵各分朋党。是年秋,公奉命宣谕魏博军。田布遗绢五百,公不受。十月,转中书舍人。是年,公弟行简授拾遗,从弟敏中及第。

长庆二年壬寅(822)

公年五十一岁。时国事日荒,赏罚不平,河朔又乱,公连上疏言军事及时政,皆不见用。始求外任官。七月,授杭州刺史。时汴河未通,取襄阳路赴任。水陆七千里,十月至杭州。长庆四年甲辰(824)

公在杭州筑堤捍湖,浚李泌六井,民始得汲。是年秩满,以五月去杭州,授右庶子宾客分司东都,居洛中履道里,得常侍杨凭宅。

敬宗宝历元年乙巳(825)

三月初四日,除苏州刺史,五月初五日至任。

宝历二年丙午(826)

公年五十五岁,以病免郡事。行舟而归,老幼哭送,不忍别去。是年冬,公弟行简卒。

文宗大和元年丁未(827)

诏为秘书监,赐紫金鱼袋。十月上诞节,诏公与安国寺沙门义竹、太清宫道士杨弘元,三教对御讲论,在麟德殿中。

大和二年戊申(828)

正月,授刑部侍郎。是岁大有年诏出城观稼。

大和三年己酉(829)

春,公以病免官,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是年生子阿崔。公年五十八岁。

大和四年庚戌(830)

十二月除河南尹。

大和五年辛亥(831)

公为河南尹,封公为晋阳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是年公子阿崔亡。

大和六年壬子(832)

是年,公为河南尹。状荐李晏及伊阙山平原处士韦楚。前为元稹墓志,以谢文之物价值七、八十万钱,义不受,于八月一日重修龙门香山寺。

四月,以病免河南尹,再授宾客分司。

大和九年乙卯(835)

九月,除同州刺史,辞病不拜,十月,改授太子少傅,分司东都,进封冯翊开国侯、上柱国。公年六十四岁。

开成四年己未(839)

公年六十八岁,十月,得疯疾枕席累月。有歌妓一名樊素,一名小蛮,善歌善舞。自此皆放而去之。

武宗会昌元年辛酉(841)

是年春,取弟行简次子景受为嗣。幼文长子景回字阿隆,次子景衍曰阿保;行简长子道味小字阿英,次子景受曰阿龟,三子晦之曰阿护;幼文小字阿章,行简曰阿怜,公小字阿谁。时人谓白氏八阿。是年敏中授户部员外郎。

会昌二年壬戌(842)

公年七十一岁,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

会昌三年癸亥(843)

公年七十二岁。八月,以敏中为翰林学士。上闻白居易,欲相之。以问李德裕。德裕素恶居易,乃言:居易衰病不任朝政。其从弟敏中辞学不减居易,且有器识,故有是命。

会昌四年甲子(844)

伊阙东有八节滩,九峭石,舟筏不得过。大寒之月,裸跳水中,哭声闻于中夜。公怜之,乃捐已财,凿以作通津。有诗刻石载集。是年引流、种树、构石楼。

会昌五年乙丑(845)

三月二十四日,与洛中胡杲年八十九、吉皎年八十六、刘真年八十二、郑据年八十四、卢贞年八十二、张浑年七十四、公年七十四,为七老会。夏,又合如满僧人年九十五,李元爽年一百三十六为九老会。

会昌六年丙寅(846)

公是年八月十四日卒于第宅,年七十五岁。十一月六日,葬于龙门东山、双塔寺北琵琶山巅,周围五里,俱系护坟地。

宣宗大中元年丁卯(847)

正月十六日,上(李忱)以诗吊之,吊诗云:“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公著文七十五卷,号曰《白氏文集》,又有《经史事类》三十卷并行于世。自号香山居士,又自称醉吟先生。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曰:“文”,世称白文公。

大中三年,李商隐作墓志铭;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立石于白公墓侧。

原载(清)道光十三年(1833)木刻本《白氏宗谱》卷八

白居易年谱简编顾学颉整理

唐代宗大历七年壬子(公元772年)

正月二十日,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县(今河南新郑县)东郭宅。始生六、七月,谙识“之”“无”二字。时父季庚四十四岁。母陈氏十八岁。

大历八年癸丑(773)

白居易二岁。五月,祖父(巩县令)鍠卒于长安。年六十八。

大历十一年丙辰(776)

白居易五岁。自五、六岁,便学为诗。弟行简生。

大历十二年丁巳(777)

白居易六岁。六月,祖母薛氏卒于新郑县,年七十。

德宗建中元年庚申(780)

白居易九岁,谙识声韵。父季庚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今江苏铜山县)令。

建中二年辛酉(781)

白居易十岁。是时,两河藩镇多叛唐独立。正月,唐发军讨成德节度使李惟岳、魏博节度使田悦。二月,讨襄阳节度使梁崇义;八月,崇义败,死。平卢留后李纳以军助田悦;九月,讨李纳。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拒李纳;以功,授徐州别驾,充徐泗观察判官。

建中三年壬戌(782)

白居易十一岁,时两河用兵,乃离家(时居河南荥阳)避难于越中(今浙江一带地),约始于本年。

建中四年癸亥(783)

白居易十二岁。幼弟金刚奴(幼美)生。

德宗贞元元年乙丑(785)

白居易十四岁。时旅居苏、杭二州。父季庚加检校大理少卿,依前徐州别驾、当道团练判官,仍知州事。

贞元二年丙寅(786)

白居易十五岁。仍在越中。作《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为今存白氏最早之作。 贞元三年丁卯(787)

白居易十六岁。自云:“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

贞元四年戊辰(788)

白居易十七岁。有《王昭君》诗二首。

贞元五年己巳(789)

白居易十八岁。在长安,“就宾贡之列”;献《中和节颂》。有《病中作》诗。唐、宋人记载,居易袖文谒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见《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句,为之叹服、延誉。其事当在去、今两年内,非如《旧唐书》本传所云“年十五六”,盖已十七八矣。按:顾况为著作郎在贞元三年六月至五年三月后不久;且以“长安物贵,‘居’大不‘易’”为谑,明为两人同在长安之证。故以谒顾况事系于本年。

贞元七年辛未(791)

白居易二十岁。自云:“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居徐州符离县(今江苏宿县符离集),与刘翕习、张仲远、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等联句,游宴。弟幼美夭于符离,年九岁。

贞元八年壬申(792)

白居易二十一岁。陆贽主试下,韩愈、李绛、崔群、冯宿、庾承宣等中进士第,后皆与居易为友。

贞元九年癸酉(793)

白居易二十二岁。父季庚除襄州(今湖北襄阳)别驾,约在此一、二年内。

贞元十年甲戌(794)

白居易二十三岁。在襄阳;《游襄阳怀孟浩然》诗,约作于此时。五月,父季庚卒于襄州别

驾任,年六十六岁。

贞元十四年戊寅(798)

白居易二十七岁。方从乡试。

贞元十五年己卯(799)

白居易二十八岁。秋,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县)试《射中正鹄赋》、《窗中列远岫诗》,为宣歙观察使、宣州刺史崔衍所贡(送往长安应进士考试)。在宣州识杨虞卿。自兄幼文浮梁(今江西浮梁县)主簿任所,回洛阳省母。有《伤远行赋》。《李白墓》诗约作于本年。

贞元十六年庚辰(800)

白居易二十九岁。二月十四日,中书舍人领礼部贡举高郢主试下,试《性习相近远赋》、《玉水记方流诗》,以第四名中进士第。同中第者有陈权、吴丹、郑俞、戴叔伦、李□、王鉴、杜元颖、陈昌言、陆□、崔玄亮等共十九(一云十七)人。及第后东归省亲。有《与陈给事(京)书》(试前,请其鉴订诗文)、《箴言》、《哀二良文》及《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衍)》、《及第后忆旧山》诸诗。《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下邽弟妹》约作于本年。四月,外祖母白陈氏卒于徐州古丰县官舍,年七十。

贞元十七年辛巳(801)

白居易三十岁。春,在符离。秋,在宣州。旋归洛阳。于滑州李翱家识唐衢,约在今年前后。有《祭符离六兄文》、《祭乌江十五兄文》及《和郑方及第后归洛下闲居》、《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诸诗。《□城北门文》约作于去、今两年,为濠州刺史杜兼作。符离主簿六兄某卒,年四十馀。乌江主簿从祖兄十五兄某卒,年三十馀。

贞元十八年壬午(802)

白居易三十一岁。冬,吏部侍郎郑珣瑜主试下,试书判拔萃科,及第。同及第者有元稹、李复礼、吕频、哥舒恒、崔玄亮及王起、吕炅等八人。有《书判》百道。元稹二十四岁。元、白订交,约始于此时。

贞元十九年癸未(803)

白居易三十二岁。春,授校书郎。始假(租)居长安常乐里。冬十月,在许昌。有《养竹记》、《记画》、《许昌县令新厅壁记》及《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兼寄刘十五公舆王十一起吕二炅吕四频崔十八玄亮元九稹刘三十二敦质张十五仲元时为校书郎》、《酬哥舒大见赠》、《早春独游曲江》、《思归》诸诗。《杏园中枣树》约作本年。

贞元二十年甲申(804)

白居易三十三岁。时为校书郎。二月,在洛阳。本年春,始徙家于秦,卜居渭上,距长安约百里。有《泛渭赋》、《八渐偈》。《西原晚望》诗约作于本年。

顺宗永贞元年乙酉(805)

白居易三十四岁。为校书郎。有《为人上宰相(韦执谊)书》(劝执谊速行改革)及《感时》、《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永崇观里居》诸诗。《寓意诗五首》约作于今、明年。 宪宗元和元年丙戌(806)

白居易三十五岁。罢校书郎。与元稹居华阳观,闭户累月,揣摩时事,成《策林》七十五篇。四月,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与元稹、韦敦 (处厚)、独孤郁、曹景伯、韦庆复、崔绾、罗让、崔护、薛存庆、韦珩、李瑀、元修、沈传师、萧俛、柴宿及“达于吏理、可使从政科”,陈岵、萧睦等同及第。居易以对策语直,入四等(乙等),授周至县(今陕西周至县)尉。七月,权摄昭应县。在周至识陈鸿(《长恨歌传》作者)、王质夫,时同出游、唱和。有《驺虞画赞》及《春题华阳观》、《华阳观桃花时招李六(谅)拾遗饮》、《春中与卢四周谅华阳观同居》、《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招王质夫》、《只癨役骆口驿喜萧侍御书至兼睹新诗吟讽通宵因寄八韵》、《周至县北楼望山(等首)》、《长恨歌》诸诗

白居易三十六岁。由周至尉调充京兆府考官,试毕,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五日,由集贤院召试制书等五道,授翰林学士。娶杨虞卿从妹为妻。有《试进士策问五道》、《奉勅试制书诏批答诗等五首》、《唐河南元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元稹之母)墓志铭》及《观刈麦》、《京兆府新栽莲》、《戏题新栽蔷薇》、《宿杨家》、《醉中留别杨六(汝士)兄弟》、《醉中归周至》、《寄题周至厅前双松》、《再因公事到骆口驿》、《曲江早秋》诸诗。《游云居寺赠穆三十六地主》约作于本年。弟行简中进士第。

元和三年戊子(808)

白居易三十七岁。与裴垍、王涯等同为制策覆考官。四月二十八日,授左拾遗,仍充翰林学士。有《初授拾遗献书》、《论制科人状》、《祭杨夫人文》及《初授拾遗》、《松斋自题》、《赠内》诸诗。《惜牡丹花二首》、《李都尉古剑》约作于此一、二年内。四月,策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牛僧孺、皇甫湜、李宗闵、李正封、贾□、王起等十一人及第;“军谋宏达材任将帅科”,樊宗师及第。僧孺、湜、宗闵三人对策中讥刺时政,忤犯权幸,裴均、李吉甫因此构嫌,深恶三人,皆不如常例授官,各出为幕职;并贬考策官杨於陵、韦贯之、王涯等为外官;裴垍、卢坦等亦解要职。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诸人不当贬黜;并云:如覆策不当,则本人也应黜责,言甚直切。其后吉甫子德裕与宗闵、僧孺等“党争”(世称“牛、李”党)数十年,相互倾轧,此起彼伏,即种因于此。而德裕始终排挤居易,甚至不欲观其诗文,当亦与此事有关。九月,淮南节度使王锷入朝,多进奉,赂宦官,谋为宰相。居易上《论王锷欲除官事宜状》,言王锷在淮南惟务差税,百计诛求;力谏不可与宰相。事遂未果。

元和四年己丑(809)

白居易三十八岁。屡陈时政,请降系囚,蠲租税,放宫人,绝进奉,禁掠卖良人等,皆从之。又论“裴均违制进奉银器一千五百余两”、“于□不应暗进爱妾”、“宦官吐突承璀不当为制将统领”等事,多见听。因而颇遭权幸者之忌。女金銮子生。弟行时为校书郎。《新乐府》五十首始作于此时。(居易平生为文之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使下人之病苦闻于上”,即体现于此类“讽谕诗”中。)有《奏请加德音中节目》、《论于□、裴均状》、《论吐突承璀职名状》、《论和籴状》、《故京兆贤妃韦氏墓志铭》及《题海图屏风》、《贺雨》、《同李十一(建)醉忆元九(稹)》、《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诸诗。《宿紫阁山北村》、《杂兴三首》、《凶宅》约作于本年前后。

元和五年庚寅(810)

白居易三十九岁。上疏请罢讨王承宗兵,论元稹不当贬,均不听。左拾遗任期满,五月,改官京兆府户曹参军,仍充翰林学士。有《请罢兵第二状》、《请罢兵第三状》、《论元稹第三状》、《奏陈情状》、《谢官状》、《故会王墓志铭》及《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和答诗十首》、《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登乐游园望》、《哭孔戡》、《初除户曹喜而言志》、《高仆射》、《曲江感秋》、《代书一百韵寄微之》、《金銮子晬日》诸诗。《秦中吟十首》、《寄唐生》、《感鹤》、《欲与元八(宗简)卜邻先有是赠》,约作于本年前后。

吐突承璀讨王承宗军,师久无功,果如居易之言。七月,复承宗官,还其二州;罢诸道征讨军。降承璀为军器使。

元和六年辛卯(811)

白居易四十岁。四月,母陈氏卒于宣平里第,年五十七。居易罢官丁忧居渭村。女金銮子夭。十月,迁葬祖鍠、祖母薛氏、父季庚并葬母于下邽义津乡。居渭村三年馀,颇贫病;元稹时分俸济其困乏。崔群、钱徽、李建等亦时有书问馈赠。有《太原白氏家状二道》及《春雪》、《白发》、《沐浴》、《自觉》、《重到渭上旧居》、《遣怀》、《渭上偶钓》、《病中哭金銮子》、《寄内》诸诗。《伤唐衢》约在此一、二年内作。

白居易四十一岁。居渭村,营农耕。有《归田三首》、《自吟拙什因有怀》、《秋日》诸诗。《村夜》、《采地黄者》、《溪中早春》约作于本年前后。

元和八年癸巳(813)

白居易四十二岁。夏,服除;仍居渭村,未补官。迁葬弟幼美于下邽义津原。有《唐太原白《祭小弟(幼美)文》、《唐故坊州鄜城县尉陈府君夫人白氏(居易之外祖母)氏之殇(幼美)墓铭》、

墓志铭》及《效陶潜体十六首》、《村居苦寒》、《薛中丞(存诚)》诸诗。

元和九年甲午(814)

白居易四十三岁。居渭村。夏,弟行简参东川节度使卢坦幕。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有《记异》及《夏旱》、《别行简》、《九日寄行简》、《游悟真寺一百韵》、《雨夜有念》、《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群)翰林钱舍人(徽)》、《酬张十八(籍)访宿》、《酬卢秘书(拱)二十韵》、《初授赞善大夫早朝寄李二十(绅)助教》、《寄杨六(汝士)》诸诗。

元和十年乙未(815)

白居易四十四岁。居昭国里。六月,首上疏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之贼,以雪国耻。宰相(张弘靖、韦贯之)恶居易以宫官(太子左赞善大夫为宫官)而先谏官言事;忌之者(权豪贵近及掌军权之宦官等,素为居易诗中所讥刺揭露之辈)复诬言居易母看花坠井死,而作赏花及新井诗,有伤名教,遂贬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复上言:“所犯状迹,不宜治郡。”乃追诏改授江州司马。自此以后,居易避祸远嫌,居官常引病自免,不复谔谔直言。作诗态度,亦有所转变,“讽谕”之作渐少。十二月,与元稹书,畅论诗歌当继承国风、陈子昂、杜甫传统,以揭露民生疾苦为主旨,而不以嘲风雪、弄花草为能事。自编诗集一十五卷。有《自诲》、《与元九书》及《昭国里闲居》、《朝归书事寄元八》、《赠友五首》、《赠杓直》、《得微之到官后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别李十一后重寄》、《初贬官过望秦岭(等首)》、《蓝桥驿见元九诗》、《登郢州白雪楼》、《襄阳舟夜》、《再到襄阳访问旧居》、《舟中读元九诗》、《舟行》、《寄微之三首》、《放言五首》、《卢侍御与崔评事于黄鹤楼致宴宴罢同望》、《夜闻歌者》、《望江州》、《初到江州寄翰林张(仲素)李(肇)杜(元颖)三学士》、《谪居》、《江楼闻砧》、《湓浦早冬》、《放旅雁》、《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江州雪》、《夜雪》、《读李杜集后因题卷后》、《寄行简》诸诗。

元和十一年丙申(816)

白居易四十五岁。在江州司马任。夏,兄幼文自宿州携弟妹六、七人至。有《与杨虞卿书》、《答户部崔侍郎(群)书》及《送春归》、《忆微之伤仲远》、《四十五》、《访陶公旧宅》、《西楼》、《琵琶行》、《送幼史》、《泛湓水》、《上香炉峰》、《登香炉峰顶》、《咏意》、《夜宿江浦闻元八改官因寄此什》、《闻李十一(建)出牧澧州崔二十二(韶)出牧果州因寄绝句》、《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处厚)庾三十二(敬休)杜十四(元颖)李二十(绅)助教员外窦七(巩)校书》诸诗。

元和十二年丁酉(817)

白居易四十六岁。在江州司马任春,在庐山香炉峰、遗爱寺之间建草堂成,三月二十七日迁居之。四月九日,与元集虚、张允中、张深之及东西二林寺长老凑、朗、满、晦、坚等凡二十二人聚于草堂。是日,游大林寺。女阿罗生。闰五月,兄幼文卒。有《祭匡山文》、《祭庐山文》、《草堂记》、《游大林寺序》、《祭浮梁大兄文》、《与微之书》、《代书》、《唐兴果寺大德凑公(神凑 )塔碣铭》及《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浔阳春三首》、《南湖早春》、《忆微之》、《雨夜赠元十八》、《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五首》、《大林寺桃花》、《遗爱寺》、《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寄李相公( 绛 )崔侍郎(群)钱舍人(徽)》、《问刘十九(轲)》、《山中酬江州崔使君(能)见寄》、《刘十九同宿》、《早秋晚望呈韦侍御(词)》、《梦微之》、《秋日怀杓直(李建)》、《梦亡友刘太白(敦质)同游彰敬寺》、《兴果上人殁时题此

诀别兼简二林僧社》、《登西楼忆行简》、《题诗屏风绝句》、《题旧写真图》、《十二年冬江西温暖喜元八寄金石凌到因题此诗》、《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诸诗。

元和三十年戊戌(818)

白居易四十七岁。在江州司马任。春,弟行简自东川至。十二月,迁忠州刺史(明年三月,到忠州任)。有《上弘和尚石塔碑铭》、《江州司马厅记》及《浩歌行》、《自到浔阳生三女子因诠真理用遣妄怀》、《清明日送韦侍御(绶)贬虔州》、《闻李尚书(夷简)拜相因以长句寄贺微之》、《对酒示行简》、《九日醉吟》、《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仰荷圣泽聊书鄙诚》、《除忠州刺史寄谢崔相公(群)》、《初除官蒙裴常侍(次元)赠鹘衔瑞草绯鱼袋因谢惠贶兼抒离情》、《初著刺史绯答友人见赠》、《又答贺客》、《别草堂三绝句》诸诗。元和十四年己亥(819)

白居易四十八岁。春,自江州启程赴忠州,行简同行。时元稹自通州司马迁虢州长史,三月十一日(一作十日),相遇于峡口,停舟夷陵(今湖北宜昌),留三日而别。二十八日,抵忠州任。有《东林寺经藏西廊记》、《三游洞序》、《忠州刺史谢上表》、《贺平淄青(李师道)表》、《贺上尊号后大赦天下表》及《钟陵饯送》、《浔阳宴别》、《戏赠户部李巡官》、《行次夏口先寄李大夫(程)》、《重赠李大夫》、《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题岳阳楼》、《入峡次巴东》、《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澧上十四年三月十一日夜遇微之于峡中停舟夷陵三宿而别言不尽者以诗终之因赋七言十七韵以赠且欲寄所遇之地与相见之时为他年会话张本也》、《题峡中石上》、《夜入瞿唐峡》、《初到忠州赠李六(景俭)》、《赠康叟(洽)》、《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归厚)使君》、《木莲树三首》、《画木莲花图寄元郎中(宗简)》、《竹枝词》、《寄微之》、《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韵皆叙贬官以来出处之意》、《京使回累得南省诸公书因以长句诗寄谢萧五(佑 )刘二元八(宗简)吴十一(上矩)韦大(处厚)陆□郎中崔二十二(韶)牛二(僧孺)李七(宗闵)庾三十二(敬休)李六(景俭)李十(渤)杨三(嗣复)樊大(宗师)杨十二(巨源)员外》、《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九日题涂溪》、《九日登巴台》、《征秋税毕题郡南亭》、《桐花》、《冬至夜》、《岁晚》、《负冬日》、《除夜》诸诗。

元和十五年庚子(820)

白居易四十九岁。夏,自忠州召还,拜尚书司门员外郎。十二月,充重考订科目官。二十八日,由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代牛僧孺)。有《荔枝图序》、《续虞人箴》、《论重考订科目人状》及《奉酬李相公见示绝句》、《喜山石榴花开》、《和行简望郡南山》、《东坡种花》、《三月三日》、《寒日夜》、《代州民问》、《答州民》、《步东坡》、《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留题开元寺上方》、《别种东坡花树两绝》、《别桥上竹》、《宿溪翁》、《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商山路有感》、《棣华驿见杨八题兄弟诗》、《商山路驿桐树昔与微之前后题名处》、《重过寿泉驿与杨九别时因题店壁》、《恻恻吟》、《曲江亭晚望》、《初除主客郎中知制诰与王十一李七元九三舍人中书同宿话旧感赋》诸诗。

穆宗长庆元年辛丑(821)

白居易五十岁。在主客郎中知制诰任。夏,加朝散大夫,始著绯。又转上柱国。妻杨氏封弘农郡君。四月,充重考试进士官,复试礼部侍郎钱徽主试下及第进士郑朗等十四人。——时李宗闵婿、杨汝士弟皆及第。李德裕、元稹与宗闵有隙,因同李绅上言,以为不公。诏居易与王起重试,黜朗等十人;徽、宗闵、汝士皆远贬。自是,二李各分朋党,相倾轧,垂四十年。秋,田布起复,拜魏博节度使,命居易持节宣谕,布赠?

白居易年谱简编

白居易年谱简编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生,一岁。

正月二十日,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县东郭宅。六七月时,即默识“之”、“无”二字,时父季庚四十四岁,母陈氏十八岁。

这年,刘禹锡、崔群、李绅生。韩愈五岁。杜甫前二年卒,年五十九。李白前十年卒,年六十二。

大历八年(公元773年),两岁。

五月三日,祖父白锽卒于长安,年六十八。柳宗元生。

大历九年(公元774年),三岁。

大历十年(公元775年),四岁。

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五岁。

五六岁开始学诗,弟白行简生。

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六岁。

六月十九日,祖母薛氏于新郑县私宅逝世,年七十。

八月,颜真卿为刑部尚书。

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七岁。

正月,回纥入侵太原。

正月,回纥入侵太原。四月,吐蕃寇灵州。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八岁。

元稹生。

五月,代宗(李豫)卒。德宗(李适)即位。

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九岁。

谙识声韵。父白季庚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令;母陈氏封颖川县君。

牛僧儒生。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十岁。

解读书。父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拒李纳有功。授徐州别驾。

正月,唐发兵讨成德军节度使李惟岳、魏博节度使田悦。九月,讨平庐留后李纳。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十一岁。

从父季庚徐州别驾任所,寄家符离。

四月,庐龙朱滔(朱泚弟)叛乱。六月,王武俊叛乱。十月,李希烈叛乱。唐发诸道军往讨。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二岁。

时两河用兵,逃难于越中。十月,德宗逃往奉天,朱泚据长安称帝,围奉天。十二月,李希烈陷汴州。

是年,武元衡进士及第。

兴元元年(公年784年),十三岁。

弟白幼美(金刚奴)生。杨虞卿、杨嗣复生。

正月,改元。二月,行营副元帅李怀光叛唐。德宗逃往梁州。六月,李晟收复长安,朱泚败走被杀。七月,德宗返回长安。秋天,关中大饥,民蒸蝗虫食之。

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十四岁。

父季庚加检校大理少卿,依前徐州别驾,仍知州事。

正月,改元。六七月,朱滔、李怀光先后死。

是年,曲信陵、钱徽进士及第。

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十五岁。

仍在江南,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能属文。先后旅居苏、杭二郡。

四月,李希烈为部将所杀,各地战乱暂息。

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十六岁。李德裕生。

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十七岁。

父季庚任满,改除大理少卿、衢州别驾。居易从父到衢州。元稹十岁,居凤翔。

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十八岁

德宗定“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以代正月晦日,备三令节数,内外官司休假一日”。

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十九岁。

李贺生。

这年,吐蕃陷安西。

贞元七年(公元791年),二十岁。

回符离家,与张彻、贾谏等共勉学。

父季庚除襄州别驾。

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二十一岁。

弟幼美夭亡。

这年,李绛、王涯、崔群、冯宿、韩愈同登进士第。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二十二岁。

元稹十五岁,明经登第,移家长安。刘禹锡二十二岁进士登第。柳宗元等登第。

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二十三岁。

在襄阳。五月二十八日,父季庚卒于官舍,年六十六。

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二十四岁。

元稹仍居长安。

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二十五岁。

刘禹锡为太子校书。

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二十六岁。

在符离为父丧守服三年期满。

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二十七岁。兄幼文春赴饶州任浮梁县主簿。居易于夏到浮梁。家移至洛阳。

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二十八岁。

春,自浮梁回洛阳省母。

秋,在宣州应乡试,试《射中正鹄赋》、《窗中列远岫诗》,为宣歙观察使崔衍所贡,往长安应进士试。在宣州与杨虞卿相识。夏,旱,京畿饥荒。

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二十九岁。

二月十四日,在中书侍郎高郢主试下,试《性习相近远赋》、《玉水记方流诗》、策五道,以第四名及第,十七人中年最少。后,回洛阳。暮春到浮梁。九月到符离,外祖母陈氏卒。

刘禹锡为淮南节度使杜佑掌书记。

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三十岁。

春,在符离。七月,在宣州。秋,回洛阳。符离六兄、乌江十五兄先后去世。

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三十一岁。

在长安。冬,在吏部侍郎郑珣瑜主试下,试书判拔萃科。

春,叔父白季轸自徐州士曹掾移许昌县令。

元、白交谊约在此时。

刘禹锡调补京兆府渭南县主簿。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三十二岁。

春,与元稹、李复礼、崔玄亮等以书判拔萃科登第。与元稹同授秘书省校书郎。

冬,刘禹锡为监察御史。

杜牧生。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三十三岁。

春,游洛阳、徐州。遂搬家下邽县义津乡金氏村老家。有《泛渭赋》、《八渐偈》、《下邽庄南桃花》等诗作。

顺宗永贞元年、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三十四岁。

正月,德宗卒。顺宗李诵即位。八月,顺宗内禅于太子纯,宪宗即位,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

顺宗以韦执谊为尚书左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执谊引用王伾、王叔文等,罢进举、官市、五坊小儿等弊政,为宦官所恶。刘禹锡与韦执谊、叔文等善,为屯田员外郎,判废与盐铁案仍兼崇仍兼崇陵便判官。宪宗即位后王伾、王叔文被贬。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韦执谊被贬崖州司马。韩泰、柳宗元皆遭贬。

居易住永崇里华阳观。与元稹交游,赠答诗渐多。

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三十五岁。

罢校书郎。与元稹在华阳观闭户累月,揣摩时事,成“策林”七十五篇。

四月,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与元稹、韦惇、崔护等同登第,以对策语直入第四等(唐代制科照例无一二等,即乙等)。二十八日,授周至县尉。七月,权摄昭应县。秋,使骆口驿。十二月,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作《长恨歌》等。

元稹入三等(甲等),授左拾遗。因屡上书论时事,为执政者所恶,九月贬河南尉,同月母卒,丁忧服丧。

正月,顺宗卒,改元。三月,平杨惠林乱。九月,平刘癖乱。吐突承璀为神策军中尉。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三十六岁。

春,与杨汝士等常会于杨家靖恭里宅。夏,使骆口驿。秋,自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有《进士策问五道》。试毕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四日,自集贤院召赴银台候进旨。五日,招入翰林院,奉敕试制诏等五首,为翰林学士。

这年,弟白行简进士登第。

有《观刈麦》、《京兆府新栽莲》、《仙游寺独宿》、《宿杨家》、《醉中归周至》等诗。

正月,武元衡、李吉甫同平章事。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三十七岁。

居新昌里。四月,为制策考官。二十八日,除左拾遗,依前充翰林学士。是年,策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牛僧儒、皇甫湜、李宗闵三人以对策切直,宰相李吉甫泣诉于上,均出为幕职。考官杨于陵、韦贯之、王涯等皆坐贬。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贬黜。其后李吉甫子李德裕与牛僧儒、李宗闵等“党争”数十年,即种因于此。后,居易屡为李德裕所排挤,亦与此有关。

这年,居易与杨虞卿从妹杨氏结婚。

有《初授拾遗》、《赠内》、《早秋曲江感怀》等诗。

元稹丁母忧服除,其间居易有资助。

九月,裴垍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三十八岁。

女,金銮子生。

居易屡陈时政,请降系囚,蠲租税,放宫女,绝进奉,禁掠卖良人等,皆从之。又论裴垍违制进奉银器,于頔不应暗进爱妾,宦官吐突承璀不当为制军统领。

弟行简为秘书省校书郎。

有《贺雨》、《寄元九》、《答谢家最小偏怜女》等诗。《新乐府五十首》始作于是年。

二月,元稹除监察御史。三月使蜀,因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违法加税,并平八十八家冤事,命分司东都。

是年,杨汝士、张彻进士登第。

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三十九岁。

五月五日,自请改官京兆府户曹参军,仍充翰林学士。

有《和答诗十首》、《秋居书怀》、《立秋日曲江忆元九》、《曲江早春》、《和梦游春诗一百韵》等诗。《秦中吟》十首,约作于本年前后。

元稹在东都,因奏河南尹房式有不法之事,被罚俸召还长安。途经华阴敷水驿,与中使刘士元争房。宰相以稹失宪臣体,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杨虞卿进士登第。

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四十岁

四月,母陈氏卒于宣平里第,年五十七。回下邽义津乡金氏村为母丁忧。十月,迁祖父锽、祖母薛氏、父季庚灵柩葬于金氏村。女金銮子夭折。

有《太原白氏家状二道》、《答孟简箫俯等贺御制新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状》、《答元膺授岳鄂观察使谢上表》、《答李鄘授淮南节度谢上表》,及《春雪》、《慈乌夜啼》、《渭上偶钓》、《闲居》、《首夏病闲》、《重到渭上旧居》、《白发》、《寄元九》、《秋夕》、《夜雨》、《秋霁》、《叹老》、《送兄弟回雪夜》、《自觉二首》、《寄上大兄》、《病中哭金銮子》等诗。又《伤唐衢二首》,约作于本年以后。

元稹纳妾安氏。刘禹锡仍在朗州司马。

正月,李吉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二月,李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裴垍卒。韩愈自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

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四十一岁。

有《适意二首》、《自吟拙什因有所怀》、《观稼》、《闻哭者》、《秋游原上》、《九日登西原宴望》、《寄同病者》、《游蓝田山卜居》、《村雪夜坐》、《溪中早春》、《同友人寻涧花》等诗。

元稹自编诗集二十卷成。

李商隐生。

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四十二岁。

服除,仍在家。二月二十五日,迁外祖母陈夫人,小弟幼美灵柩,安葬于金氏村。行简子龟儿生。从祖兄白皞自华州回老家。

有《唐太原白氏之殇墓志铭》、《祭小弟文》、《唐故坊州鄜城县尉陈府君夫人白氏墓志铭》、《记异》,及《村居苦寒》、《薛中丞》、《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东园玩菊》、《登村东古冢》、《念金銮子二首》等诗。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四十三岁。

春,眼病。秋李顾言来访。八月,游蓝田悟真寺。冬,诏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入朝居长安昭国里。弟行简夏天赴东川节度使庐坦幕。

有《夏旱》、《咏慵》、《村中留李三宿》、《友人来访》、《游悟真寺诗》、《酬张十八访宿见赠》、《梦裴相公》、《别行简》、《观儿戏》、《叹常生》、《寄元九》、《叹元九》、《眼暗》、《得袁相书》、《病中作》、《感化寺见元九、刘三十二题名处》、《游

悟真寺回山下别张殷衡》、《村居寄张殷衡》、《病中得樊大书》、《得钱舍人书问眼疾》、《还李十一马》、《九日寄行简》、《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渭村酬李二十见寄》、《初授赞善大夫早朝寄李二十助教》、《重到华阴观旧居》、《寄杨六汝士》等诗。

元稹自江陵移唐州从事。

二月,李绛罢为礼部尚书。十月,李吉甫卒。十二月,韦贯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年,杨汝士为万年县尉。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四十四岁。

六月,居易上疏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之贼。宰相(张弘靖、韦贯之)以宫官而先谏官言事,恶之。忌之者复诬居易母看花坠井死,却作《赏花》、《新井》诗,有伤名教。八月,乃奏贬刺史。中书舍人王涯复论不当治郡,改贬江州司马。秋,出蓝田,到襄阳,乘船经鄂州于冬初到江州。十二月,自编诗集十五卷,共八百首。与元稹书,畅论诗歌应以揭露民生疾苦为主旨。

有《与元九》、《自悔》、《江州雪》、《初出蓝田路作》、《再到襄阳访问旧居》、《舟中夜雨》、《题四皓庙》、《放言五首》、《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等诗。

正月,元稹自唐州召还长安,白居易、樊宗师、李绅等同游城南。后又出为通州司马,三月底与居易于沣水桥边话别。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四十五岁。

在江州司马任。二月,赴庐山,游东林、西林寺,访陶潜旧宅。七月,长兄幼文携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自宿州至。秋,送客湓浦口,作《琵琶行》。是年,女阿罗生。

有《与杨虞卿书》、《访陶公旧宅》、《咏怀》、《春游西林寺》、《渐老》、《官舍闲题》、《题庐山山下汤泉》、《江楼早秋》、《寄李相公崔侍郎钱舍人》等诗。

元稹在通州任司马。刘禹锡在连州刺史任。韩愈除左庶子。李贺卒,年二十七。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四十六岁。

三月底,居易居新宅庐山草堂。闰五月,兄幼文卒。

有《祭浮梁大兄文》、《祭庐山文》、《草堂记》,及《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南湖晚秋》、《上香炉峰》、《雨夜赠元十八》、《中秋月》、《戏问山石榴》、《梦微之》等诗。

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四十七岁。

春,弟行简自梓州至。十二月二十日,因崔群之力,代李景俭为忠州刺史。

有《三谣》、《浩歌行》、《九江春望》、《李白墓》、《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仰荷圣泽,聊书鄙诚》、《初着刺史绯答友人见赠》等诗。

是年,元稹有《酬乐天东南行一百韵》诗。冬,移虢州长史。刘禹锡仍任连州刺史。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四十八岁。

春,离江州赴忠州刺史任。弟行简随行。途中会鄂岳观察使李程(表臣)于武昌。时元稹赴虢州长史任,三月十一日相遇于黄牛峡口石洞中,停舟夷陵,置酒赋诗,三日而别。二十八日到忠州。

有《三游洞序》、《传法堂碑》、《过昭君村》、《题岳阳楼》、《夜入瞿塘峡》、《东亭闲望》、《种荔枝》、《竹枝词四首》、《除夜》等诗。

秋,元稹召还,授膳部员外郎。刘禹锡母卒奉柩返洛阳。柳宗元卒,年四十七。

正月,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旋移袁州。十二月,崔群罢为湖南观察史。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四十九岁。

夏,自忠州召还。经三峡。由商山路返长安,除尚书司门员外郎。十二月,充重考订科目官。二十八日,改授主客郎中、知制诰。

有《东城寻春》、《花下对酒二首》、《我身》、《遣怀》、《感春》、《寒食夜》、《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商山路有感》、《早朝思退居》、《曲江亭晚望》等诗。

五月,元稹为祠部郎中、知制诰。刘禹锡在洛阳丁母忧。

正月二十七日,宪宗服金丹暴卒,传为宦官陈弘志所毒杀。右神策中尉等立太子恒继穆宗位,杀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李德裕、李绅、庾敬休为翰林学士。九月,韩愈自袁州召还,除国子祭酒。李绛为御史大夫。

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五十岁。

春,再次居新昌里宅。四月,充重考试进士官,复试礼部侍郎钱徽主试下及第进士郑朗等十四人。时李宗闵婿、杨汝士弟皆及第。李德裕、元稹与李宗闵有隙,因同李绅上言,以为不公。诏居易与王起重试,黜郑朗等十人。钱徽、李宗闵、杨汝士被远贬。从此,李德裕与李宗闵各分朋党,互相倾轧四十年。

夏,与元宗简同制加朝散大夫,始着绯,又转上柱国。妻杨氏授弘农县君。秋,奉命宣谕魏博节度使田布,赠绢五百匹,不受。十月十九日,转中书舍人。十一月二十八日,充制策考官。

是年,弟行简授拾遗。

有《卜居》、《题新昌所居》、《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行简初授拾遗同早朝入阁因示十二韵》、《立秋日登乐游原》、《慈恩寺有感》、《曲江独行招张十八》等诗。

二月十六日,元稹自祠部郎中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十七日拜中书舍人,仍充翰林学士。十月,迁工部侍郎出院。冬,刘禹锡除夔州刺史,由洛阳赴任。

正月,改元。七月,韩愈由国子监祭酒改为兵部侍郎。是年,张籍为国子博士。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五十一岁。

时唐军十馀万围王廷凑,久无功。居易上书论河北用兵事,皆不听。复因朋党倾轧、两河再乱,国是日荒,民生益困,乃求外任。七月,自中书舍人除杭州刺史,取道襄汉赴任。

经江州,与李渤会,访庐山草堂,十月抵杭州。弟行简仍在拾遗任。从祖弟白敏中进士登第,赴河东节度使李听幕掌书记。

有《长庆二年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登商山最高顶》、《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对酒自勉》、《白发》、《晚岁》等诗。

二月,元稹以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月,裴度以司空同平章事。裴度与元稹争相有误传。六月,罢裴度为右仆射,罢元稹为同州刺史。

李听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九月,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张籍除水部员外郎。

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五十二岁。

在杭州刺史任,屡游西湖及灵隐寺,恩德寺等名胜。有《杭州春望》、《孤山寺遇雨》、《馀杭形胜》、《除夜寄微之》、《闲卧》等诗。

八月,元稹自同州刺史迁浙东观察使、越州刺史。十月,经杭州与居易相会,数日而别。之后,二人诗和甚富。《元氏长庆集》编成。时居易与湖州刺史崔玄亮、苏州刺史李谅、长安张籍都有诗篇酬唱。

三月,牛僧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德裕以为李逢吉所引,牛、李之怨益深。十月,京兆尹韩愈为兵部侍郎,再除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五十三岁。

修钱塘湖堤,蓄水灌地千顷。又浚城中李泌六井,供民饮用。五月,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月末即离杭,秋至洛阳。居杨凭旧宅履道里。冬,元稹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并作序。是年,弟行简为司门员外郎。

有《南亭对酒送春》、《自馀杭归宿淮口作》、《洛下卜居》、《自咏》、《西湖留别》、《爱咏诗》、《分司》、《临池闲卧》等诗。

正月,穆宗服方士金石药卒,太子湛(敬宗)即位。二月,户部侍郎李绅贬端州司马。夏,刘禹锡移和州刺史。八月,杨虞卿为吏部员外郎。十二月,吏部侍郎韩愈卒,年五十七。

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五十四岁。

春葺新居,王起为宅内造桥。三月四日,除苏州刺史。五月五日到苏州任。秋,游太湖,采桔献上。与元稹、崔玄亮唱和,又与刘禹锡以诗相赠答。是年,弟行简迁主客郎中,为朝散大夫,着绯。从弟敏中随李听到滑州。

有《春葺新居》、《霓裳羽衣歌》、《自咏》、《池上早秋》、《对酒吟》、《泛太湖书事寄微之》等诗。

正月,牛僧儒罢为武昌军节度使。四月,李绛为左仆射,十二月为太子少师分司。

闰七月,李听为义成军节度使。

宝历二年(公元826年),五十五岁。

二月,落马伤足,卧月馀。五月末,又以眼病肺伤,请假百日。九月初,假满罢官。十月初,与刘禹锡相遇于杨子津,结伴游杨州、楚州。冬,膳部侍郎行简卒,年五十一。

有《别苏州》、《自叹》、《咏杯》、《江上对酒二首》、《想归田园》等诗。

元稹在浙东观察使任。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

十二月,宦官刘克明等弑敬宗,立绛王悟。枢密使王守澄、中尉魏从简兵诛刘克明,迎江王(昂)为帝(文宗)。裴度以参与密谋,加门下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太清宫使。

文宗大和元年(公元827年),五十六岁。

春,经荥阳返洛阳。三月二十七日,征为秘书监,赐金紫。复居长安新昌里宅。与杨汝士、裴度、庾敬休效游。十月十日,文宗诞日,诏居易与安国寺沙门义林、太清宫道士杨弘元于麟德殿论儒、释、道三教教义。岁暮,奉使洛阳。在洛阳,与皇甫镛、苏弘、刘禹锡、姚合等交游。

有《宿荥阳》、《过敷水》、《初授秘书监并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涂山寺独游》、《晚寒》、《酬皇甫宾客》、《种白莲》等诗。

九月,元稹加检校礼部尚书,仍在浙东观察使任。六月,刘禹锡为主客郎中分司东都。正月,宣歙节度使崔群为兵部尚书。李绛为太常卿。钱徽为尚书左丞,十二月,除华州刺史。杨汝士为职方郎中。

大和二年(公元828年),五十七岁。

春,从洛阳返长安。二月十九日,除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继元稹编《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后,续编《后集》五卷,作《后序》。又续编与元稹唱和集《因继集》二卷,有《因继集重序》。十二月,乞百日病假。为弟行简编次文集二十卷,题为《白郎中集》。

有《龙门下作》、《对琴待月》、《斋月静居》、《赋得乌夜啼》、《双鹦鹉》、《听田顺儿歌》等诗。

春,刘禹锡到长安,除主客郎中、集贤殿学士。元稹仍在浙东观察使任。

大和三年(公元829年),五十八岁。

春,和微之诗四十二首成。三月五日,编成《刘白唱和集》二卷。月末假满,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四月,到洛阳,居履道里第。与崔玄亮往来,以诗赠答。九月,元稹征为尚书左丞,返长安途中在洛阳与居易相会。冬,居易生子阿崔;元稹亦生子道保,共喜作诗。十二月,从弟敏中随李听移分宁。

有《授太子宾客归洛》、《知足吟》、《华州西》、《和刘郎中曲江春望见示》、《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老戒》、《答崔十八见寄》、《秋游》、《自问》等诗。

刘禹锡转礼部郎中,仍充翰林学士。正月;钱徽卒。八月,李宗闵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九月,李德裕为义成军节度使。崔玄亮为太常少卿。杨汝士知制诰。杨虞卿为左司郎中。

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五十九岁。

为太子宾客居洛阳。屡游龙门,与徐凝交游,冬,眼病。十二月二十八日,代韦弘景为河南尹。

有《慵不能》、《香山寺石楼潭夜浴》、《洛阳春》、《独游玉泉寺》、《闲忙》、《登天宫阁》、《和微之道保生三日》、《除夜》等诗。

正月,元稹除武昌节度使代牛僧儒。李宗闵因牛僧儒入朝引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共排李德裕党。二月,兴元军乱,节度使李绛被杀。韦弘景为东都留守。

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六十岁。

子阿崔夭,三岁。从弟敏中曾旅洛阳。

有《送敏中归分宁幕》、《池上》、《魏堤有怀》、《哭微之二首》、《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归来二周岁》、《病眼花》、《哭崔儿》、《六十拜河南尹》、《送刘郎中赴任苏州》等诗。

七月二十二日,元稹卒于武昌任所,五十三岁。十月,刘禹锡除苏州刺史,路过洛阳,留十五日,与居易朝觞夕咏,极平生之欢。

是年,杨虞卿为弘文馆学士。

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六十一岁。

仍为河南尹。夏,大旱。与舒元舆交游。七月,元稹归葬咸阳,为元稹撰墓志铭,其家馈润笔六七十万钱,悉捐修香山寺,八月修成。崔群卒。冬,与崔玄亮往还。有《忆旧游》、《元相公挽歌词三首》、《寄刘苏州》、《从龙潭寺到少林寺题赠同游者》、《醉吟》、《睡觉》、《初入香山院对月》等诗。

三月,分宁节度使李听为武宁军节度使。十二月,牛僧儒罢工为淮南节度使。李德裕自西川节度使入为兵部尚书。杨虞卿迁为给事中。

大和七年(公元833),六十二岁。

二月,以病乞假五旬。四月二十五日,以头风病免河南尹,再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月崔玄亮卒。太子宾客李绅除浙东观察使。冬,舒元舆赴长安。同年正月,叔白季康妻敬氏卒于下邽,白敏中回家服丧。

有《咏兴五首》、《新秋晓兴》、《筝》、《将归一绝》、《闻歌者唱微之诗》、《香山寺二绝》、《喜刘苏州恩赐金紫遥想贺宴以诗庆之》等诗。

二月,李德裕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杨虞卿出任常州刺吏。四月,杨汝士为工部待郎。六月,李宗闵罢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大和八年(公元834),六十三岁。

三月,裴度为东都留守兼待中,居易常与往来。七月,编集在洛阳所作诗并序之。

有《唐故溧水县令太原白府君墓志铭》、《大唐泗州开元寺临坛律德徐泗豪三州僧正明远大师塔碑铭》,及《南池早春有怀》、《感白莲花》、《北窗三友》、《饱食闲坐》、《风雪中作》、《读老子》、《问鹤》《杨柳枝二十韵》等诗。

七月,刘禹锡自苏州刺吏移汝州刺吏,杨汝士为同州刺吏。九月,郑浣为河南尹。十月,山南西道节度使李宗闵同平章事。

罢李德裕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改兵部尚书。十一月,出李德裕检校右仆射,充镇海军节度使,浙江西道观察使等。十二月,杨虞卿自常州刺史迁工部待郎。

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六十四岁

春,自洛阳西游,过稠桑、寿安、同州,回下邽渭村小住,约三月末返洛阳。夏,旱热,忆杨虞卿(时杨自京兆尹贬为虔州司马),有诗。九月,代杨汝士为同州刺吏,辞疾不赴。十月,改授太子少傅分司东都,进封冯翊县开国侯。十一月二十日,甘露变起,感而赋诗。冬,女阿罗嫁谈弘谟。本年,自编《白氏文集》六十卷。计诗文二千九百六十四篇,藏于庐山东林寺。

有《祭崔侍文》、《磐石铭》、《东林寺白氏文集记》,及《晚归香山寺因咏所怀》、《短歌行》、《西行》、《何处堪避暑》、《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罗敷水》、《诏授同州刺吏,病不赴任,因咏所怀》、《谕亲友》、《将归渭村先寄舍弟》、《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与裴华州同过敷水戏赠》、《闲游》等诗。

十月刘禹锡自汝州刺史移任同州刺史,代白居易。

四月,浙江西道观察使贾谏为中书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工部侍郎杨虞卿为京兆尹。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再贬袁州长史。五月,浙东观察使李绅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六月,贬李宗闵为明州刺史。七月贬李宗闵党杨虞卿为虔州司马,再贬虔州司户,岁暮杨卒。九月,杨汝士自同州刺史入为户部侍郎。舒元舆、李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月,加裴度中书令。十一月二十一日,宰相李训、舒元舆与郑注等谋诛宦官。左神策军中尉伊士食杀李训、舒元舆、王涯、贾谏、郑注、郭行馀、李孝本、罗立言、韩约等,史称“甘露之变。”郑覃、李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六十五岁。

春初,游少室山,三宿。晚春,杨汝士将葬杨虞卿来洛阳,居易有诗。闰五月,自编《白氏文集》六十五卷,共收诗文三千二百五十五篇,藏于东都圣善寺。六月,在香山寺避暑。七月,为皇甫镛撰墓志铭。是年。《刘白唱和集》第四卷《汝洛集》编成。从弟白敏中授左拾遗。

有《圣善寺白氏文集记》、《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安定皇甫公墓志铭》,及《哭师皋》、《闲卧寄刘同州》、《家园三绝》、《早春题少室东岩》、《喜与杨六侍御(郎)同宿》、《香山避暑二绝》、《香山下卜居》、《题酒瓮呈梦得》、《杨六尚书新授东川节度使,代妻戏贺兄嫂二绝》等诗。

正月,改元。四月,李绅为河南尹。李固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六月。李绅除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李珏为河南尹。七月,滁州刺史李德裕为太子宾客分司;十一月,又为浙西观察使。十二月,兵部侍郎杨汝士检校礼部尚书,充剑南东川节度使。

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六十六岁。

三月三日,与东都留守裴度、河南尹李珏、太子宾客分司刘禹锡等十馀人修禊于洛滨。十一月十七日,令孤楚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任所,居易寄情于诗。十一月二十二日,谈氏外孙女引珠生。

有《唐故银青光禄大夫秘书监曲江县开国伯赠礼部尚书范阳张公墓志铭》、《齿落辞》、《苏州南禅院千佛堂转经藏石记》,及《秋凉闲卧》、《六十六》、《洛阳春赠刘李二宾客》、

《洛下闲居寄山南令狐相公》、《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闲吟赠皇甫郎中亲家翁》等诗。

春,皇甫曙罢泽州刺史回洛阳。三月裴璘为河南尹。四月,陈夷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月,裴度自东都留守移太原尹、北都留守。牛僧儒自准南节度使东都留守。十月,李固言罢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是年,李商隐进士登第。

开成三年(公元838年),六十七岁。

春,裴度赠马,居易以诗酬谢。三月,游龙门香山寺,是年,作《醉吟先生传》,乃居易暮年生活的写照。从弟敏中为殿中侍御史分司东都。

有《裴令公赠马相戏》、《新岁赠梦得》、《忆江南词三首》、《雨后秋凉》、《池上幽境》、《洗竹》、《三年除夜》、《自题小园》等诗。

正月,杨嗣复,李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长为河南尹。二月,衡州司马李宗闵为杭州刺吏。四月,兵部侍郎裴璘卒。九月,东都留守牛僧儒为左仆射。十月,崔琯为东都留守。冬,裴度乞归洛阳。

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六十八岁。

二月,以《白氏文集》六十七卷,凡诗文三千四百八十七篇,藏于苏州南禅院。十月六日(甲寅)旦,始得风痹之病,乃放妓卖马(见《病中诗十五首》)。八月,白敏中出为分宁节度副使。岁暮,犹患足疾。

有《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白苹州五亭记》、《不能忘情吟》、及《白发》、《书事咏怀》、《病中诗十五首》、《岁暮病怀赠梦得》、《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病中宴坐》、《戒药》等诗。

刘禹锡仍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是年加尚书衔。十二月,改秘书监分司东都。

三月,裴度卒,年七十五。六月,符澈为邠宁节度使。七月,刑部侍郎高锴为河南尹。八月,给事中姚合为陕虢观察使。牛僧儒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九月,剑南东川节度使杨汝士为吏部侍郎。十月,陈王成美立为皇太子。十二月,杭州刺史李宗闵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开成五年(840年),六十九岁。

春,风疾稍愈。夏,谈氏外孙玉童(阁童)生。十一月,自编《洛中集》十卷,共格律诗八百首,藏于香山寺。冬,以病请百日假。

有《画西方帧记》、《香山寺新修藏经堂记》、《香山寺白氏洛中集记》等,及《病入新正》、《病后寒食》、《皇甫郎中亲家翁赴任绛州,宴送出城赠别》、《足疾》、《老病幽独偶吟所怀》、《在家出家》、《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喜老自嘲》、《喜晴联句》等诗。

正月,文宗卒。中尉仇士良、鱼弘志以兵迎立太弟(武宗),杀太子成美。八月,杨嗣复罢为湖南观察使,李珏罢为桂管观察使,裴夷直出为杭州刺史。九月,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宣武军节度使李绅代德裕镇淮南。秋,王起为东都留守。冬,杨嗣复贬为潮州刺史。李珏贬为昭州刺史。

《轻肥》白居易唐诗鉴赏

《轻肥》白居易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轻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此诗着重暴露那些为皇帝所宠信的宦官,他们穿红佩紫,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去到军队里赴宴,饮罢美酒佳酿,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奋,旁若无人。诗的最后笔锋突然一转: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原文】 轻肥⑴ 意气骄满路⑵,鞍马光照尘⑶。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⑷。 朱绂皆大夫⑸,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⑹,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⑺,水陆罗八珍⑻。 果擘洞庭橘⑼,脍切天池鳞⑽。

食饱心自若⑾,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⑿! 【注释】 ⑴轻肥: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代指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⑵意气骄满路:行走时意气骄傲,好像要把道路都“充满”了。意气:指意态神气。 ⑶鞍马:指马匹和马鞍上华贵的金银饰物。 ⑷内臣:原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臣官。 ⑸朱绂(fú):与下一句的“紫绶”都只挂引用的丝织绳带,只有高管才能用。 ⑹军:指左右神策军,皇帝的禁军之一。 ⑺樽罍溢九酝:樽罍指陈酒的器皿。九酝:美酒名。 ⑻水陆罗八珍:水产路产的各种美食。 ⑼洞庭橘:洞庭山产的橘子。 ⑽脍切:将鱼肉切做菜。鳞池鱼:大海的鱼。 ⑾心自若;心里自在很舒服。 ⑿衢州:唐代州名,今属浙江。 【白话译文】 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赏析】 唐代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监专权。这首诗就是讽刺宦官的。诗题“轻肥”,取自《论语》,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读者不禁要问: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角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自然骄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奢。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

白居易与元稹的故事

白居易与元稹的故事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元稹与白居易的故事 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白居易、元稹的交往不但时间长久,诗歌唱和数量巨大,交情也十分深刻。白居易自己说是“金石胶漆,未足为喻”(《祭元微之》)。他们之间,曾经有“千里神交,若合符契”的奇迹发生。《本事诗?征异第五》记载,元稹为御史,奉派到梓潼(在今天四川江油一带)办案。白居易在京城,跟一班名流游览慈恩寺(大雁塔),于花下小酌。当时白居易写了一首寄给元稹的诗,诗是这样写的: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州。 凑巧的是,元稹当时正好走到梁州(在今天陕西省城固以西的汉水流域)褒城,而且也在同一时间里寄出了一首《梦游》诗,诗是这样写的:

《梦游》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元稹梦中所见,完全符合白居易的生活情形! 白居易、元稹唱和频繁,不在一处的时候,通常以竹筒贮诗派人递送,“竹筒递送”遂成诗坛佳话。两人唱和诗篇的数量,白居易自己说是九百多首,其实应该有一千多首。有的时候,一次就能唱和上百首。白居易《因继集重序》云:“去年,微之取予《长庆集》中诗未对答者五十七首追和之,合一百一十四首寄来,题为《因继集》卷之一。今年,予复以近诗五十首寄去。微之不逾月,依韵尽和,合一百首,又寄来,题为《因继集》卷之二……”。难怪白居易说自己与元稹的唱和之多,“从古未有”。 元稹、白居易的唱和,多数是应酬之作,套话、场面话而已。但是,数量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至少可以说明他们两人互相关注、交往密切,是无人可比的。自然,毕竟都是优秀的诗人,这其中也不乏深情动人之作。例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云:《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再比如白居易的《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 《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2020年白居易的古诗大全

白居易的古诗大全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白居易的古诗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5、《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6、《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8、《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9、《长相思·汴水流》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10、《宫词》

白居易简介及个人作品介绍

白居易简介及个人作品介绍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 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 》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 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作品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 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 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 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 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 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 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 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 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 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 相关联, 多写得意激气烈; 闲适诗则意在“独善”, “知足保和, 吟玩性情”( 《与 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 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 淡泊悠闲的意 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 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 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 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 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

白居易唐诗《惜花》鉴赏

白居易唐诗《惜花》鉴赏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惜花 可怜夭艳正当时,刚被狂风一夜吹。 今日流莺来旧处,百般言语泥空枝。 作品鉴赏 可怜二字道出了诗人对花的爱怜之情。可怜夭艳正当时一句则说出了鲜花开的正是美丽灿烂的时候,惹人怜爱。刚被狂风一夜吹,点名了鲜花被狂风吹了一夜,想必已经被吹落了不少。今日流莺来旧处一句说出了流莺曾经来过这里,如今又一次来了。百般言语泥空枝说的是流莺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同时叼走了泥土和没有花的枝干。可见这昨夜的风将花给吹落了。诗人联想到花的凋落而感到痛惜。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悼惜,不言花尽,其意自明,令人黯然伤神,暗喻自己的身世怀抱,世事难料,命运多舛。 整首诗看似是诗人在对花的怜惜,其实是在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

慨。诗人年龄正当时的时候都不能够得到重用,那么到了老年还会有更好的发展?诗人自己看着花被一阵狂风给吹落一地,美好时光就这么消失了,想想自己如果真的是被这凛冽的风给吹倒了,被埋没了,那么自己的一生将碌碌无为。惜花其实最终是在珍惜自己,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满心伤感,这被风吹落的花让诗人看后徒增怜惜。 《惜牡丹花》鉴赏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诗鉴赏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独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近尾声。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而意犹未尽。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独树一帜。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跳出常规,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易逝、青春难驻的无限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将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尽皆展现在读者面前。“惆怅”二

有关白居易的故事

有关白居易的故事 白居易 (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祖先太原(今属 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的东北)。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 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贞元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任左拾遗和 左赞善大夫, 曾因故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又历任杭州、 苏州刺史, 官至刑部尚书。 他在文学 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着名的“新乐府”的倡 导者。早期的讽喻诗,有不少篇章能较广泛尖锐地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实, 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琵琶行 》也很有名。着有《白氏长庆集》。 那一年,杭州大旱,一旱旱了九九八十一天。西湖旁边的几千亩农田,地皮 都干裂了口,稻禾枯黄,象火烧过一样。老百姓天天到衙门里去请求大老爷:赶 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可是,那些官府大老爷,只知整天在西湖上寻欢作乐, 却一直不理不睬。 有一天, 百姓们又熙熙攘攘地赶到衙门里来, 要求大老爷放西湖水, 有的喊: “青天大老爷,赶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吧!”有的喊:“大老爷,再不放西湖 水,我们百姓都活不下去啦!”闹得那位大老爷睡也睡不安,吃也吃不香,只好 亲自到衙门口,怒气冲冲地对百姓说: “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湖里的鱼龙就没有地方栖息啦!” 这时,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个长着五绺长须的老汉,不慌不忙地反问道:“鱼 龙与百姓的性命相比,哪一个要紧?” 大老爷一听,又气呼呼地说: “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菱角就不能生长了!” 老汉冷冷地一笑,又反问道: “菱角与稻米相比,哪一种重要?” 大老爷一听,更加气急败坏: “谁说放西湖水?放了西湖水,对皇上洪福不利!”其实,这位大老爷想说

关于白居易的诗句大全摘抄

关于白居易的诗句大全摘抄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2、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白居易《长恨歌》 3、汉武帝,初丧李夫人。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君恩不尽念不已,甘泉殿里令写真。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杀人。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链金炉焚。九华帐深夜悄悄,反魂

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许?香烟引到焚香处。既来何苦不须臾?缥缈悠扬还灭去。去何速兮来何迟?是耶非耶两不知。翠蛾仿佛平生貌,不似昭阳寝疾时。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背灯隔帐不得语,安用暂来还见违。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贵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白居易《李夫人》 4、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 5、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白居易《戏题木兰花》 6、浪淘沙年代:唐作者: 白居易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白居易 7、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 8、生亦惑,死亦惑,人非草木孰无情,不如不遇倾城色——白居易《李夫人》 9、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

白居易个人简历

白居易个人简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新郑(今郑州新郑)(仅见于清代县志,存疑),祖籍太原,到其 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 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 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基本介绍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 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 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 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着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贞元十五年(七九八)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 七十五岁。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写 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中 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家族成员 曾祖父:白温

祖父:白湟 祖母:薛氏 父亲:白季庚 长兄:白幼文 三弟:白行简 儿子:白阿崔 生活轶事 樊素小蛮 在杭州刺史位上,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可不算小。他喝酒时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素口蛮腰,蓄妓(这里的妓,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妾或家庭歌舞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他蓄妓与嗜酒无度,直到暮年。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现代人形容美女说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

《白云泉》白居易唐诗鉴赏

《白云泉》白居易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白云泉》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借此诗来表达诗人在任苏州刺史期间,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 【原文】 白云泉① 天平山②上白云泉,云自无心③水自闲④。 何必⑤奔⑥冲山下去,更添波浪⑦向人间! 【注释】 ①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②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③无心:舒卷自如。 ④闲:从容自得。 ⑤何必:为何。 ⑥奔:奔跑。

⑦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 【白话译文】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创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觉得很不自由。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自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故而创作这首诗来抒发自己情怀。 【赏析】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

白居易的诗集锦

白居易的诗集锦 白居易的诗全集——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词,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琵琶行》 浔言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白居易为什么叫诗魔

白居易为什么叫诗魔 白居易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写诗非常刻苦,他写的诗中有:“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的诗句。后人便以“诗魔”称之。【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个人作品】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

白居易岁晚旅望赏析翻译

岁晚旅望 唐代 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万物秋霜能坏色, 四时冬日最凋年。烟波半露新沙地,鸟雀群飞欲雪天。 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 这是一首关于:的诗 翻译 赏析 个人作品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从而 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蜗 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白居易的名诗

白居易的名诗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1、《大林寺桃花》描写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忆江南·江南好》描写春天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 4、《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别诗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 5、《琵琶行》唐诗三百首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6、《钱塘湖春行》描写春天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观刈麦》描写夏天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 8、《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9、《采莲曲》爱情诗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

《赠内》(作者-白居易)唐诗赏析

《赠内》(作者:白居易)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赠内》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4卷第30首。【原文】赠内作者:唐白居易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注释】①作于元和三年(808)。内:.指其妻杨氏。②《诗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③黔娄:春秋齐隐士。安贫自守,鲁君欲以为相,齐王聘为卿,均不就。卒,曾子往吊,见以布被覆尸,覆头则露足,覆足则露头。曾子曰:邪引其被则敛矣。黔娄妻曰:邪而有馀,不如正而不足也。见《高士传》卷中、《列女传》卷二。④冀缺:即那缺。春秋晋人。原为农人,晋文公授以卿,又与冀地,故称冀缺。《左传嘻公三十兰年》: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褥,其妻磕之,敬,相待如宾。与之归,言诸文公以一命命部缺为卿,复与之冀。⑤陶潜(365-427):字渊明。事迹见《晋书隐逸传》、《宋书隐逸传》。其《归去来兮辞》云: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翟氏:陶潜继室。《南史陶潜传》: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云。⑥梁鸿:字伯鸾,汉光武帝建武中,受业太学。后归乡里。势家慕其高声,多

欲以女妻之,并谢绝不娶。娶同县孟氏之女,字之日德曜,名孟光。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章帝建初初,居齐鲁之间。后又入吴,为人赁春。每归,孟光为具食,不敢于前仰视,举案齐眉。事迹见《后汉书逸民传》。⑦增絮:增帛粗绵所制之衣。【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的诗词全集

白居易的诗词全集 的:《村夜》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麦花如雪。 白居易的.诗词:《秋思》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白居易的诗词:《宫词》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白居易的诗词:《采莲曲》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白居易的诗词:《观刈麦》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的诗词:《》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的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诗词:《忆江南·江南好》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的诗词:《暮江吟》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的诗词:《大林寺桃花》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琵琶行背后的故事

白居易琵琶行背后的故事 白居易 确实很后人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而且白居易在他的诗歌 当中还有一副关心天下苍生的情怀,还有类似《琵琶行 》这样“怜香惜玉”的文字,但是走出诗歌的成就,白居易恐怕很难成为一 个品质良好的文人。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家伎, 就是古代豪门蓄养的歌妓, 最有名的两个就是 樊素和小蛮,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白居然还写过这样的诗词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其中小蛮腰说的就是歌姬“小蛮”本人的腰。 当时白居易的官位是正四品, 只可以养女乐三人, 但是白居易家中歌舞升平 很是热闹,这些家伎需要当侍妾,还要当歌女舞女有时候还要当丫鬟,在白居易 的栽培之下, 她们的能力和品质都比其他人家的家伎好上不少, 于是白居易以此 为傲。 他自己在文章中曾表述过:“三嫌老丑换蛾眉”,10 年的时间内家伎都换 了 3 次,每到 3 年时间,他就觉得她们老了变丑了,需要有更年轻更漂亮的替换 掉这些人。可是白居易当时的年纪已经是风烛残年,漂亮年轻的家伎也不过才 17 岁 18 岁呀。 白居易白天出门的时候, 一般也会把这两个漂亮姑娘带在身边, 其他家伎换 了一批又一批,这两位算是元老。 他 60 多岁的时候得了疾病半身不遂,他把家里最值钱的一匹马要卖掉,让 樊素和小蛮嫁人, 但是那匹马生性烈狂叫不止不离去, 樊素和小蛮就表示她们也 不会离开白居易。但是在白居易 70 岁的时候,两个人一起离开了他,相信白居 易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也和他风流倜傥的性情不无关系吧。 [白居易琵琶行背后的故事
]相关文章: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精选.)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白居易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和开展,白居易先进的诗论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他的《与元九书》,便是一篇最全面、最系统、最有力的宣传现实主义、批判形式主义的宣言。 首先,他认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政治目的。 他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所谓“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也就是他在《新乐府序》中说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针对当时的社会特征,他特别强调“为民”,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将诗歌和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 其次,白居易还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他指出要写作为政治服务的诗就必须关心政治,主动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泉源。《秦中吟序》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与元九书》也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便是这一理论的实践。 第三,他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 他以果木成长过程为喻,形象地、系统地提出了诗的四要素。“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其中尤以“实义”为最重要。“义”即《诗经》的“六义”,主要是指那种“美刺”精神。“实义”即以义为果实,也就是要“经之以六义”,使诗具有美刺的内容。因为只有这样的诗才能感人至深,并感人为善,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效果。所以说“莫深乎义”。白居易强调诗歌应为政治服务,也正因有见于诗歌的巨大感染力。 第四,为了充分地发挥诗的功用,更好地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白居易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为内容服务。 他“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而力求做到语言的通俗平易,音节的和谐婉转。这对于“雕章镂句”的时代风尚以及“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传统诗教都是一个革新。

白居易全面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个人作品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

白居易唐诗赏析:《长相思》

白居易唐诗赏析:《长相思》 《长相思》 白居易唐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赏析】: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 山而生愁。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 (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 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 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即使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于是就在下阕抒发 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 的强烈,只有到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不过那与不过是个空想,无奈啊,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能倚楼而望,回忆昔日的欢乐,来遣散心中 的郁闷罢了。可大家想一想“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 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是怎样的意境啊。 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 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更加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 这篇作品是中唐时期比较正规成熟的词作。形式虽然短小,但它 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

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 得更加淋漓尽致。 “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 觉得更有意境。 “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每阕四句,押平声韵。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 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 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下阕直接抒写情怀,因所 思之人没有回来,只得在这月明之夜,独倚高楼。 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 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 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心弦。

白居易诗歌艺术风格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 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上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的诗风,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三百首中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如有名的“三吏”、“三别”、《兵车行》、《悲陈陶》、《哀江头》等。这些诗作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实事、亲身见闻;二是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白居易继承杜甫写实传统的意识是非常明确的。元稹则更欣赏杜诗通俗化的倾向。在这一诗歌通俗化的过程中,张籍、王建、元、白等人由于诗风相近,成为元白诗派的主要成员。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重要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作诗2800余首,有“诗王”之称。他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前两类体现着他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